一、着眼于素质培养 着手于学法辅导——小学作文评改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朱颖[1](2021)在《基于组块教学法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
蒋雅玲[2](2021)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
王惠娜[3](2021)在《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个系统里又划分出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因此,就产生了教学衔接问题,写作教学也产生相应的衔接问题。基于中小衔接研究七年级写作教学,能提高七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就不能实现顺利过渡,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不能有机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联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接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第一章梳理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写作板块,找到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突破口。第二章是对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存在写作不适应问题,而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不得要领也加剧学生不适应现象。究其原因有源于教学意识形态的,也有源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能力断层。第三章提出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基于中小学衔接的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其次,要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因材施教,关注写困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写作过程指导,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以期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衔接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陈娇[4](2021)在《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以二年级语文园地《猫和老鼠》为例》文中提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关作文教学的教学研究认为习作主要存在三种范式:结果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当下,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以结果写作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指导不足的问题,并不能提供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小学看图写话是中高段写作的基础,尤其重要。然而,目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看图写话究竟该如何实施、如何评价亟需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而过程写作教学法就提供了一些思路,它所倡导的反复修改、加强写作过程指导的做法,十分有助于推进看图写话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课堂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前人的相关研究,梳理明确了看图写话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结合过程写作法,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猫和老鼠》看图写话为例,进行一系列的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是: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接着,通过查阅文献,简要梳理了过程写作教学法的起因与发展的历程,明确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剖析过程写作的实施流程,归纳总结它的基本特征,在这基础上,论述将过程写作法融入小学看图写话的可行性与设计原则。接着,以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猫和老鼠》图片为例,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该教学设计,在扬州市Z小学二年级进行实施,并且对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优点与局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小学看图写话学困境提供可行性方案。
王冬悦[5](2021)在《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文中研究指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的,富有情感的,关注体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实践的主要依托是言语实践,途径是多元互动,目的是寻求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诗意语文”理念自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了学界不少议论和探讨,但其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中甚少提及,基于这一空缺和“诗意语文”自身的价值,本文对该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提炼,分析出“诗意语文”的理念的本意旨归,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意义,得出“诗意语文”教学的核心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关照实意真情;凸显课文文本,关怀画意诗;重视课堂气氛,关注师生传情,总结出诗意语文的关键核心是一个“情”字,同时也指出该理念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从王崧舟“诗意语文”主要关注与实践的小学阶段教学和评课中发掘经验,借鉴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智慧,对其古诗词教学部分进行课例分析与总结,从教学实际中探究出古诗词教学的正确途径和优化方法,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与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的关联性和同一性,尝试将教学中的经验借鉴迁移过来,形成适用于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方案。第三部分以高中古诗词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和高考的考察出发,从“诗意语文”的角度找出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使用上文分析的“诗意语文”理念下的教学特点为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几点有效的具体措施。从确定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给出古诗词教学的“诗意”方案,以便于教师具体践行,同时也给出了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建议与方法,在教学中做到诗意忘我,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用“诗意语文”的理念指导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第四部分以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实例为例,展示“诗意语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古诗词应该如何教学,以期为高中的语文教学提供详实的案例参考,更加清楚地说明“诗意语文”理念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田晓义[6](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是一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课程,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作文中的情感表达出发,为学生的作文、情感以及老师的教学这三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找到学生写作中情感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高中语文写作现状的分析。第一节设置问题,发布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写作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第二节从众多的写作问题中归纳出成人化倾向,主体性缺失;模式化倾向,情感性缺失;知识化倾向,创造性缺失;形式化倾向,“教”“评”缺失四点,并分析具体原因。第二章是以具体的理论和历史事实来对本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一个支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章主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内在规律,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历史发展的需要这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写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是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提出。首先作为写作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就是针对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这三个写作过程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情感”为线索,触发情感,认识情感,最后修正情感。本文以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为重心,试图针对学生写作时情感缺失,为文造情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开辟新思路。
穆艳芳[7](2020)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辨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刘乾珊[8](2020)在《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高考作为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工具,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高中语文学科中,高考作文试题和高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一直以来采用全国卷试题,无自主命题情况。本文基于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情况进行分析、对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提升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分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高考作文试题的演变、高考作文评改准则、考场作文具体实例三个方面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从师生对高考命题的关注度,学生在作文创作方面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了解当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第二章主要分析高考背景下贵州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当前作文教学所占比重小,教师不重视作文的评改,还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套话盛行、结构混乱、情感和思维能力等匮乏。这都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化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发展空间受限,专业技能提升不足,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观察有限,并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创作心态,再加上高考命题的导向性所造成的。第三章主要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主要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加强学生对于作文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密切关注高考作为风向标的变化过程,从各层面去关注作文教学的新发展。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是在高考背景下进行,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具有导向作用,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也促进高考作文的不断发展。
杨佳[9](2020)在《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风向。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编写质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乃至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论文从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入手,纵向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几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发展演变,以期更好地认识当前教材中写作板块的编写特点,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教社发行的四套具有代表性的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写作目标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写作话题引导系统和写作练习系统四个维度进行探究,以了解各套教材的写作板块编写情况,并根据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编写建议。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对象等内容,意在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本课题的原因及意义。第一部分首先探究了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简单论述了不同学派对语文教育史划分的不同主张,然后本文以王松泉教授对语文教育史划分的观点为依据,分析了教材写作板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对本文选取的四套初中语文教材的代表性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从课程标准、认知心理学和写作学习理论等方面为本课题寻找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分别从教材编写特点、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及每套教材的创新点等方面对四套教材进行了简单概述。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四套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内容与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关联程度、四套教材写作板块中写作知识的构成及类型、四套教材写作板块的话题引导方式以及四套教材写作板块中写作练习的设置来探究这几套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情况。第五部分是基于以上分析发现,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存在以下问题:分散于教材各部分的写作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对作文评改不够重视及缺乏限时训练等,据此本文对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及使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赵欢[10](2020)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文中指出因水平而教是指根据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差别化教学,按照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差异性、针对性、发展性、自由性的特点,按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水平而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革新,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具有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育向个性教育、分流发展、自由生态发展的时代价值。研究立足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以H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对语文复习课改革的成效、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因水平而教的研究现状、意义、思路及方法的阐述。第二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视角探讨因水平而教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和实践意义。第三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研究设计与实践行动概况。首先对因水平而教的学生和复习课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对行动的内容、信源、步骤进行介绍,接下来结合行动前的学情和学生情况,对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分析,基于此提出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行动设计。第四部分,第一阶段行动研究。主要以阅读和习作表达这两个部分的复习内容进行策略实践行动研究,展示了阅读复习中的《体会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实践。第五部分,第二阶段行动研究。主要在实践中完善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复习课《积累运用&反问句》的设计和实践,观察应用效果,总结在复习课中的教学建议,进一步推动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第六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的结论分析。经过两轮的行动实践,关于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时间、行动研究的条件等限制,研究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七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改进对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维度提出因水平教教学策略的改进途径。
二、着眼于素质培养 着手于学法辅导——小学作文评改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眼于素质培养 着手于学法辅导——小学作文评改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3)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教学依据 |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 |
一、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梳理 |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提升点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 |
一、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梳理 |
二、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内容的突破点 |
第二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和结果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问题归因 |
一、教学意识形态影响教学行为 |
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
三、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内容脱节 |
四、写作能力出现断层 |
五、教师缺少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
第三章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构建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 |
一、主动衔接,树立“大教学”观念 |
二、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衔接方向 |
三、开发教材资源,做好写作知识的衔接 |
第二节 有的放矢,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 |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
二、尊重学生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
第三节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
一、加强审美教育,推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衔接 |
二、落实实践指导,推进学生构思能力、修改能力的衔接 |
三、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推进学生文体运用能力的衔接 |
第四节 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
一、巧借互评,唤醒读者意识 |
二、借用文体,明晰读者对象 |
三、创设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案例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七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以二年级语文园地《猫和老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看图写话顺应了“读图时代”的到来 |
(三) 看图写话教学设计存在一些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 |
(二) 关于看图写话的研究 |
(三) 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研究 |
(四) 已有研究小结及趋势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研究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看图写话 |
(二) 看图写话教学设计 |
(三) 过程写作法 |
二、理论基础 |
(一)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 合作学习理论 |
第二章 过程写作法的特点、应用可行性与设计原则 |
一、过程写作法的特点 |
二、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
(一) 过程写作法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 过程写作法的环节贴近小学看图写话教学的过程 |
(三) 过程写作法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写作知识 |
三、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原则 |
(一) 整体性原则 |
(二) 循序渐进原则 |
(三) 反馈性原则 |
第三章 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以《猫和老鼠》为例 |
一、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 |
(一) 学情分析 |
(二) 教材分析 |
(三) 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二) 预写作 |
(三) 打草稿 |
(四) 修改 |
(五) 校订 |
(六) 分享与发表 |
三、教学评价设计 |
(一) 教学评价的对象 |
(二)教学评价的方式 |
第四章 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分析与建议 |
一、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一) 实施对象 |
(二) 实施过程 |
二、实施效果 |
(一) 学生写话成品案例分析 |
(二) 学生课后反馈分析 |
三、基于过程写作法的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分析 |
(一)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话热情 |
(二) 有效改善看图写话内容空泛的问题 |
四、基于过程写作法的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不足 |
(一) 教学过程耗费时间与精力较多 |
(二) 学生写作思路容易受限 |
(三) 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 |
五、基于过程写作法的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的建议 |
(一) 加强过程写作法的训练,不断强化语言基础 |
(二) 鼓励学生广泛而有质量的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
(三) 理性看待过程写作法,尝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 |
(四) 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思考型教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四、研究方案 |
第一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内核 |
第一节 关于“诗意语文”理念的基本内容 |
一、“诗意语文”的形成过程 |
二、“诗意语文”理念的内涵 |
三、“诗意语文”理念的不足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的内核——“情” |
一、突出学生主体,关照实意真情 |
二、凸显课文文本,关怀画意诗情 |
三、重视课堂气氛,关注师生传情 |
第二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经验与智慧 |
第一节 “诗意语文”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经验 |
一、诗意地进行教学提问 |
二、诗意地感受诗词文化,分析诗歌结构 |
三、诗意地引入诗歌背景,解读诗歌技法 |
四、评价诗意的教学模式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一、咬准题目字句,坚实理解基础 |
二、掌握背景技法,提升鉴赏层次 |
三、析出情感哲理,熏陶认知品味 |
四、体会意境审美,感悟诗词魅力 |
五、意会诗风语感,培养诗意感知 |
第三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运用 |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与考察的内容分析 |
二、课堂教学缺乏诗意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理念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发 |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经验的迁移 |
二、“诗意语文”理念中的古诗词教学经验借鉴 |
第四章 基于“诗意语文”理念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一节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二节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与品评 |
第三节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品评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 |
(6)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针对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情感表达”写作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
第二章 “情感表达”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内在规律 |
第二节 基于“情感表达”的写作教育理念 |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需要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教学途径 |
第一节 情感表达与语文教师素养 |
第二节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触发情感 |
第三节 写作中的教学指导工作:认识情感 |
第四节 写作后的评价工作:修正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教师写作中“情感表达”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语文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教学案例展示 |
致谢词 |
(8)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情况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近十年高考作文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
第二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
第一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现状的成因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了解真实学情状况 |
第二节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 |
第三节 提高教师专业程度 |
第四节 强化学生作文实践 |
第五节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
第六节 注重高考导向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2011年至2019年贵州省高考作文试题 |
致谢 |
(9)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语文教材写作教学嬗变 |
(一)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 |
(二)语文教材写作板块流变 |
1.写作板块于古代语文教材 |
2.写作板块于近代语文教材 |
3.写作板块于现代语文教材 |
(三)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概述 |
二、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制的理论依据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三)写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
1.写作的基本原理 |
2.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 |
三、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概述 |
(一)1978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
1.1978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
2.1978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
3.1978版教材的创新点 |
(二)1993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
1.1993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
2.1993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
3.1993版教材的创新点 |
(三)2001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
1.2001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
2.2001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
3.2001版教材的创新点 |
(四)2016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
1.2016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
2.2016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
3.2016版教材的创新点 |
四、各套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册) |
(一)写作目标系统的分析 |
1.1978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
2.1993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
3.2001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
4.2016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
5.小结 |
(二)写作知识系统的分析 |
1.写作知识的构成 |
2.写作知识的类型 |
(三)写作话题指导系统的分析 |
1.写作话题指导的呈现方式 |
2.写作话题指导的涵盖范围 |
(四)写作练习系统的分析 |
1.写作练习的体裁与题材 |
2.写作练习的命题形式 |
五、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的思考与建议 |
(一)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
1.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
2.教材写作板块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
(二)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及使用建议 |
1.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建议 |
2.统编本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10)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实施因水平而教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研究设计与实践行动概况 |
第一节 行动研究基本信息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设计 |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分析 |
第三章 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计划 |
第二节 行动实施 |
第三节 观察分析 |
第四节 反思总结 |
第四章 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计划 |
第二节 行动实施 |
第三节 观察分析 |
第四节 反思总结 |
第五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的成效分析 |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实施成效 |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问题剖析 |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问题归因 |
第六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内容优化路径 |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方法优化路径 |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组织优化路径 |
第四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评价优化路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一:行动研究学生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行动研究教师访谈记录表 |
附录三: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实录 |
附录四: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实录 |
附录五: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四、着眼于素质培养 着手于学法辅导——小学作文评改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组块教学法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朱颖.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语文低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 蒋雅玲. 集美大学, 2021
- [3]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D]. 王惠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小学看图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以二年级语文园地《猫和老鼠》为例[D]. 陈娇. 扬州大学, 2021(09)
- [5]王崧舟“诗意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 王冬悦.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6]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 田晓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辨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穆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8]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刘乾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9]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D]. 杨佳. 延安大学, 2020(12)
- [10]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D]. 赵欢. 三峡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