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导管射频消融标测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环导管射频消融标测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一、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apping with Circumferential Catheter for Paroxys- 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Pulmonary Veins(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1](2021)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重要问题。临床上常采用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症状,但因其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详细熟悉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特点,以及具体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及例数、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7.07~2019.07曾就诊于吉大二院心内科且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心律失常的各种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以及应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我院心内科在2017.07~2019.07行射频消融术共治疗5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7~93岁,平均年龄55.3±14.8岁。其中房室旁路患者158例,左侧旁路患者120例,右侧旁路3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4例,房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18例,心房颤动94例,室性早搏7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复合心律失常患者16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总成功率为98.25(560/570),复发率为7.86%(44/560),动静脉瘘、房室传导阻滞及颈部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3%(3/570)。在左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不同消融功率、不同消融累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与消融累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以及消融累积时间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游离甲状腺素T3和乳酸脱氢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自变量设为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因变量设为术后复发,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室性早搏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融功率、消融累积时间、单点或多区域消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VNRT以及左侧旁路消融中消融功率≥35W、消融累积时间≥90s可能会降低消融后复发率;在室性早搏消融中选择心室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5ms处作为消融靶点则可能有利于降低消融后复发率;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杨文武[2](2021)在《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并研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其它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8-10~2019-09于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1例。定义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时间≥30s的房颤、房扑、房速,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与成功组,分析相关因素在房颤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年共19例(37.3%)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血清醛固酮水平是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37,95%CI(1.011,1.064),P=0.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醛固酮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11,0.862),P<0.001),术前血清醛固酮水平诊断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36.43 ng/dl。结论1.持续性房颤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存在—定的晚期复发率(随访14.5±2.6个月),本研究为37.3%。血清醛固酮较高、较长的房颤病程、NT-proBNP较高是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2.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的血清醛固酮水平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指标。

王温立[3](2020)在《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FA2D5术式消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环肺静脉隔离已成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尤其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基本术式,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故本研究首次从建模方式、消融部位、消融损伤的深度和连续性四个方面提出“FA2D5”术式,其中“F”代表快速解剖建模(Fast anatomical mapping,FAM)、“A2”代表肺静脉前庭(pulmonary vein Antrum)和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D5”代表相邻消融点间距离(neighbouring lesions Distance)≤5mm,期望该术式能成为环肺静脉隔离的标准化术式。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按“FA2D5”消融术式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FA2D5”术式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我院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97例,所有患者均按“FA2D5”消融术式行环肺静脉隔离术。在肺静脉开口外0.5-1cm处设置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线;按肺静脉节段9分区法,设置后壁、底部、前壁、顶部、嵴部AI值分别为 300-380U、350-400U、400-450U、350-400U、400-450U。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空白期后体表心电图记录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持续30秒以上的房颤、房扑或房速均被视为术后复发,并记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房颤患者“FA2D5”术式消融术后成功率,并采用Logistic多项回归法进行该术式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为60.8±10.29岁,女性占43.3%,房颤病程中位数为6个月,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1.7±1.24分;术前左房内径平均为41.9±5.06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63.1±6.21%;99.0%的患者在术前接受正规抗凝治疗。2)“FA2D5”术式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04±17.5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5.8±2.7min,建模前时间平均为31±7.5min,FAM建模时间平均为9.7±2.8min,左肺静脉(LPVs)及右肺静脉(RPVs)消融时间分别平均为33±7.2min、31±8.1min。3)“FA2D5”术式肺静脉单圈隔离总成功率为93.8%,LPVs单圈隔离成功率为92.8%,RPVs单圈隔离成功率为94.5%。4)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7,13)个月,总体消融成功率为89.2%,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心包填塞、脑栓塞、症状性肺静脉狭窄、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5)与未复发组相比,房颤复发组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人数比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为“FA2D5”术式术后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肺静脉各节段AI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发组患者至少存在一个肺静脉节段AI离散度增大和/或缺乏大于35%的目标AI主柱。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按“FA2D5”术式行房颤导管消融是可行的和安全的;“FA2D5”术式可以提高手术效率、肺静脉单圈隔离率以及短期成功率;伴器质性心脏病是“FA2D5”术式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肺静脉节段AI离散度增大或缺乏大于35%的目标AI主柱与“FA2D5”术式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

喻红[4](2020)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首次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1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被纳入研究。术中由术者决定是否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加用其它消融方式及是否复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0例)和未复发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和手术相关资料等,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0例患者在平均随访23.3±14.7个月后发生心房颤动复发或出现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非单纯肺静脉隔离、术中复律、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早期复发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6.141,95%CI:1.769-21.320,P=0.004)、非单纯肺静脉隔离(OR=3.376,95%CI:1.101-11.273,P=0.048)、早期复发(OR=6.671,95%CI:1.814-24.531,P=0.004)为预测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非单纯肺静脉隔离、术后早期复发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云[5](2020)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 PVS)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较严重却未能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PVS可引起肺血流动力学障碍,最终导致肺循环高压,并引发反复性肺部感染、肺结节、胸腔积液等疾病。严重的PVS预后差,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因此通过术后影像学随访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射频消融术后PVS有重要意义。肺静脉CTA是检查PVS的经济、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肺静脉CTA对我院93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研究我院PVS的发病率及特点。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评估我院心房颤动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Electrical Isolation CPVI)术后 PVS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至2019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首次行CPVI的心房颤动患者93例。所有患者术前采集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左房重建资料,包括左房内径、肺静脉走形、肺静脉内径等。术后每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是否出现胸闷、胸痛、咳嗽等PVS症状,并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完善心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其中第3个月完善检查肺静脉CTA检查,并利用肺静脉CTA判断这些患者CPVI后PVS的发生情况。运用直接对比法和间接对比法计算肺静脉狭窄程度,并按其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管腔狭窄<50%),中度狭窄(管腔狭窄50%-70%),以及重度狭窄(管腔狭窄≥70%)。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VS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患者基线资料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是否存在PVS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直接对比法与间接对比法评估肺静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当前我们共随访到存在PVS的患者31(33.33%)人,直接对比法和间接对比法均显示PVS易患处依次为:左下肺静脉(LIPV)、右下肺静脉(RIPV)、左上肺静脉(LSPV)、右上肺静脉(RSPV)。平均肺静脉狭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LIPV、LSPV、RIPV、RSPV。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同等的参考价值。在所有存在PVS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在检查前有咳嗽、轻度胸闷的不适主诉,经检查该患者左上肺静脉较术前变细,左下肺静脉较前变窄并形成血栓,其余患者均未诉明显不适。随访过程中共两例患者出现单支肺静脉重度狭窄,但患者无明显症状,长期随访未见PVS进展,故未行干预治疗;还有两例患者存在轻度PVS伴肺静脉血栓形成,予新型抗凝药抗凝治疗1月余,再次随访患者血栓消失。结论:①本研究显示房颤行CPVI后PVS的发生率为33.33%,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狭窄,无临床症状。②本研究显示PVS易患处依次为:LIPV、RIPV、LSPV、RSPV。平均肺静脉狭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LIPV、LSPV、RIPV、RSPV。③本研究表明直接对比法和间接对比法均可用于PVS的评估。

曾聪[6](2020)在《血清MCP-1浓度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导管射频消融是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的重要手段,但相较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手术成功率更低。而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房颤消融复发。本文旨在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前血清单核趋化蛋白-1(MCP-1)浓度与左房纤维化程度是否存在关联,并评估其对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到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纳入200名患者。于消融术前测定患者血清MCP-1浓度,并在术中进行消融治疗前,完成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用异常电压区域评估心房纤维化。收集围手术期资料,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术后90天内早期复发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房纤维化和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前血清MCP-1平均浓度为245.28±16.25 pg/m L,异常电压面积占比的平均值为18.21±9.83%。后壁、前壁和间隔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纤维化的常见部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房纤维化与血清MCP-1浓度、左心房容积相关。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90天的随访,51名(25.5%)患者出现早期复发。相较于无早期复发的患者,早期复发的患者有更高的年龄、左房内径、血清MCP-1浓度、左房容积和异常电压占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MCP-1浓度、左房容积和异常电压占比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CP-1浓度作为早期复发预测指标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671(95%置信区间0.593-0.749,P<0.001),最佳截断点为240.35 pg/m L(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42.3%)。血清MCP-1浓度>240.35 pg/m L的患者早期复发率显着高于MCP-1浓度<240.35 pg/m L的患者(34.4%vs 8.7%,P<0.001)。结论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MCP-1浓度是预测左心房纤维化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孙飞[7](2020)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早期复发(Early Recurrence,ER)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这两组的患者均行RFCA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L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心功能指标[左房前后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s,SF-36)[生理健康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PCS)、心理健康评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MCS)]、不良反应及早期复发情况。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根据3个月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进一步比较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指标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VS 13.5%,P<0.05);两组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CRP、IL-6、TNF-α、LAD值呈下降趋势,LVEF值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PCS和MCS显着改善,但组间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复发组CRP、IL-6、TNF-α及LAD均显着低于复发组(P<0.05),且未复发组LVEF水平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可降低PAF患者RFCA术后的早期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谌越[8](2020)在《VisiTag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心房颤动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根据统计房颤导致男性全因死亡率增加1.5倍而女性增加2倍。房颤当前治疗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控制节律、预防复发等。药物治疗房颤效果差,有易反复,长时间服用副作用大等缺点,在国外一项研究中,导管射频消融组有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10%。而在一项关于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研究中发现,出现肝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2040%。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热门。相比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射频消融能更好的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和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基石。对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与否,形成连续,完整而持久的透壁损伤是其关键。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判断导管与组织贴靠一直是个难题,随着压力导管的问世,这一问题得到解决。Visiag是CARTO3系统中一种记录和分析消融效果的软件,能够实时提供组织和导管贴靠之间的稳定程度,将消融参数(消融功率,时间和压力等)及时反馈给术者,并将消融点予以颜色标记,使术者对于导管贴靠的稳定性的判断有了客观依据,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目的:评估Visitag系统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导管消融的1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时间,选取48例采用非VisiTag指导下的持续性房颤消融作为对照组,即由点拖拽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选取62例使用Visitag软件指导消融;作为研究组。入选的房颤患者,由我科熟练术者完成,术中采取环肺静脉消融至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式。术后比较两组X线透视时间(min)、患者消融时间(min)、消融径线外补点数n、单圈隔离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并随访一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导管消融术后对比发现,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消融放电时间(43.84±3.33vs44.71±3.26 p=0.092)相近,无统计学差异。消融单圈隔离率有所提高(94%vs77%)。X线透视时间无明显差异(3.34±0.51vs3.23±0.47);消融径线外总补点数减少(23vs149),房颤消融术并发症(心包填塞)发生率有所减少。随访后得到,研究组术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7%vs58%)。结论:行成连续的透壁损伤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需要保证导管与心肌组织的稳定贴靠,尽可能减少消融补点,形成连续,完整而持久的透壁损伤,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隔离。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VisiTag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能够及时反馈组织和导管贴靠之间的稳定程度,提高单圈隔离率,减少补点数目,提高手术成功率。VisiTag指导下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

马亚哲[9](2019)在《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及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背景和目的肺静脉大环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是目前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研究报道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并非肺静脉起源,单纯肺静脉隔离对于这类房颤患者疗效不佳。上腔静脉作为常见的非肺静脉起源点,根据不同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5.3-12.8%。上腔静脉因其解剖位置毗邻右侧膈神经、窦房结,上腔静脉电隔离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膈神经损伤(2%)、窦房结损伤(2-4.5%)。究其原因,是对上腔静脉的电传导顺序,以及窦房结、膈神经分布位置的认识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密度标测观察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从而降低上腔静脉隔离时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4例行肺静脉隔离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在窦性心律下使用环状电极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及右心房的电激动顺序,标注窦房结位置;通过高输出起搏夺获标注出右侧膈神经所在位置,对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电激动连接处进行消融隔离,并记录统计窦房结、膈神经分布位置,以及右心房至上腔静脉传导的最早突破点及成功消融点。结果窦房结位置分布差异较大(侧壁:75%,前壁:12.5%,后壁:12.5%),膈神经主要分布在侧壁位置(87.5%),仅少数分布在后壁(12.5%)。成功完成上腔静脉电隔离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前壁和后壁偏间隔位置,消融上腔静脉后心率普遍上升(由74.5±14.6次/分升至81.0±13.0次/分,P=0.007)。23例病人均完成上腔静脉隔离,成功率为95.8%,仅一例因最早激动点与膈神经夺获点在同一位置,未能隔离。成功隔离患者术后无窦房结、膈神经损伤以及上腔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窦房结分布位置多变,但上腔静脉成功隔离点多位于前壁和后壁偏间隔侧,在高密度标测下后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降低上腔静脉隔离的相应并发症。第二部分: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临床特点分析背景和目的上腔静脉触发的心房颤动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3-12.8%。经验性消融上腔静脉理论上能够提高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但考虑到对上腔静脉标测花费时间以及消融可能造成的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能够提前识别是否为来自于上腔静脉触发后再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所以本研究主要通过将上腔静脉触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和非上腔静脉触发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对比,试图找出相应指标,在术前能够更好的识别出是否来自上腔静脉触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26例,其中10例患者明确为上腔静脉触发。对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电生理检查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通过将上腔静脉触发的患者和非上腔静脉触发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上腔静脉触发的患者有更小的左心房前后径,并且有既往消融史的比例更高。并且上腔静脉-右心房的优势传导束为2.7±0.6,主要分布于后壁偏间隔侧。在三维标测基础下,上腔静脉隔离后无上腔静脉狭窄、窦房结、膈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当阵发性房颤患者既往有消融病史,更小的左心房前后径,以及术前的心电图对于是否来自上腔静脉起源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三维标测下对上腔静脉隔离是安全有效的。

贾美雪[10](2019)在《阵发性房颤经验消融与量化消融的对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时,使用VisiTag模块的量化消融与以往经验性消融相比临床疗效是否更佳,并研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量化消融组(A组,使用VisiTag模块)和经验消融组(B组),最终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因阵发性房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A组32例,B组30例。VisiTag优化后的参数如下:导管位移最大移动范围≤2.5mm;导管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5s;导管压力≥5g;点的直径3mm,点与点之相互重叠。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接触压力、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消融点的数目、并发症例数、单圈隔离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3月复发情况等手术相关因素有无差异。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非复发组(NAf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双侧单纯肺静脉线性解剖隔离完成后,A组患者的单圈隔离率高于B组(P=0.023);两组患中,A组的平均接触压力值更高(P=0.006);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后3月B组复发率更高(B组复发12例(40.00%);A组复发5例(15.6%);P=0.032)。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0,P=0.450)、高血压病(OR=3.621,P=0.470)、左房内径(OR=1.320,P=0.150)及单圈隔离(OR=0.120,P=0.002),未单圈隔离为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在阵发性房颤单纯肺静脉隔离手术中,VisiTag自动标测消融损伤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单圈隔离率,减少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平均接触压力。2.未单圈隔离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二、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apping with Circumferential Catheter for Paroxys- 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Pulmonary Vei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apping with Circumferential Catheter for Paroxys- 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Pulmonary Veins(论文提纲范文)

(1)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综述
    2.1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2 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3 RFCA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2.4 RFCA治疗心房颤动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
    3.2
        3.2.1 入选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3.3.1 术前准备
        3.3.2 术中处理
        3.3.3 术后处理
    3.4 心内电生理检查
    3.5 标测和消融
    3.6 统计学处理
第四章 结果
    4.1 射频消融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4.2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总体疗效分析
    4.3 RFCA治疗具体心律失常类型的疗效分析
    4.4 RFCA并发症
第五章 讨论
    5.1 RFCA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
    5.2 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5.3 RFCA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5.4 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量化分析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FA2D5术式消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特征(表1)
    2. “FA2D5”消融术式特征
    3. “FA2D5”消融术后随访
    4、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讨论
    1. “FA2D5”房颤消融术式的探讨
    2. “FA2D5”消融术式的短期疗效
    3. “FA2D5”术式的安全性
    4. “FA2D5”术式房颤消融后复发因素分析
    5. 研究局限性
    6. 前景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房颤消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4)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准备
    1.3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
    1.4 术后监测与随访
    1.5 研究指标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特征
    2.2 术后随访复发情况
    2.3 筛选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4 无复发生存率曲线函数图
3 讨论
    3.1 复发率
    3.2 高血压病
    3.3 非单纯CPVI
    3.4 术中房扑/房速
    3.5 术中复律
    3.6 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7 早期复发
    3.8 其它因素与房颤复发
4 临床期望
5 研究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
    1 消融策略
        1.1 晚电位消融
        1.2 LAVA消融
        1.3 瘢痕同质化
        1.4 瘢痕去通道
        1.5 等时晚激动标测指导下消融
    2 与异常电位相关的标测与消融的影响因素
        2.1 导管类型
        2.2 起搏的方法和部位
        2.3 双极标测导管与组织的接触
        2.4 基质部位
        2.5 消融终点的评价
    3 传统标测消融技术与基质指导下消融技术的比较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 PVS的发生率
    3. PVS的程度比较及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
    4. 特殊病例
讨论
    1. 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PVS的形成因素
    2. 不同肺静脉PVS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不同
    3. PVS的症状
    4. PVS的检查方法的选择
    5. 肺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6. PVS及肺静脉血栓的治疗
    7.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肺静脉狭窄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6)血清MCP-1浓度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基础资料
        2.2.2 围术期抗凝方案
        2.2.3 血清MCP-1 浓度的测定
        2.2.4 心内电压基质标测
        2.2.4.1 血管穿刺及电极放置
        2.2.4.2 房间隔穿刺
        2.2.4.3 心内电压基质标测
        2.2.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2.6 术后用药及随访
        2.2.7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术中标测情况
    3.3 低电压及瘢痕区域在左心房内的空间分布
    3.4 低电压及瘢痕区域占比的分布
    3.5 左心房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3.6 房颤术中消融情况及并发症
    3.7 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3.8 血清MCP-1 浓度对于持续性房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讨论
    4.1 心房纤维化
        4.1.1 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
        4.1.2 心房纤维化的临床检测
        4.1.3 心房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及空间分布
        4.1.4 心房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4.2 炎症反应
        4.2.1 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
        4.2.2 MCP-1 与心房颤动
    4.3 房颤早期复发
        4.3.1 房颤早期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4.3.2 房颤早期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
    4.4 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VisiTag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1.研究资料
    2 方法
    3 术后随访
    4 数据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及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文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临床特点分析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仪器设备、药品与耗材
附录二 中英文索引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个人简历
致谢

(10)阵发性房颤经验消融与量化消融的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apping with Circumferential Catheter for Paroxys- mal Atrial Fibrill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Pulmonary Veins(论文参考文献)

  • [1]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D]. 赵永. 吉林大学, 2021(01)
  • [2]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D]. 杨文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FA2D5术式消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D]. 王温立. 苏州大学, 2020(02)
  • [4]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D]. 喻红.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评估[D]. 程云. 苏州大学, 2020(02)
  • [6]血清MCP-1浓度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作用[D]. 曾聪.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D]. 孙飞. 济宁医学院, 2020(01)
  • [8]VisiTag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D]. 谌越.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高密度标测上腔静脉电解剖结构及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D]. 马亚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阵发性房颤经验消融与量化消融的对比性研究[D]. 贾美雪.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环导管射频消融标测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