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示范实验装置及用途

蒸腾示范实验装置及用途

一、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的装置和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彬[1](2021)在《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生物学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芝麟[2](2021)在《初中生物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思航[3](202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杏坛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陈玉婷[4](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杨帆[5](2021)在《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本论文对生命观念和概念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生命观念部分外延维度建构了概念知识框架、并结合概念教学四步骤制定了教学设计框架。随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综合课程实践,通过终结性成绩分析、过程性评价、访谈分析及课堂观察等方面检验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成效。主要贡献如下:对生命观念和概念教学的概念界定,结合对应的生命观念各个外延维度的概念知识框架,提出了依据概念教学策略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提升的教学课例,其中包含综合实践教学开发了超越课本中的“冬季生菜的培育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围绕“进化与适应观”、“遗传与变异观”、“物质与能量观”中的新课例。进一步探究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新路径,也为深入研究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和进行概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概念教学应用在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教学当中是可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基于概念框架提出指向核心概念的核心问题,分步骤将核心问题转变为重要问题,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转变为一般问题来推动学生于课堂中概念的生成和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本单元指向的核心概念为纲领,呈现真实情境,自下向上从事实性知识开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可有效驱动学生发展生命观念。应用基于生命观念的理念和概念教学的策略指导课程实践方案及实施教学过程后,制作了检测初中生生命观念提升的相关过程测评卷和终结性评测卷。在进行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当中注重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落实生命观念中让学生能运用习得的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的数据分析中表明,基于概念教学来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访谈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不同形式的概念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进行研究结论的总结和反思,在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以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学案例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杨玉[6](2021)在《高中生物学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只有在领悟生物学的本质特征,对生物学概念达到深层次领会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抓住生物学重要概念,把概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学生接受科学课程教学之前,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客观世界和学科知识的看法,即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作为关键因素,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感知和思维过程,将前科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对生物学教学有重要意义。研究选择“高中生物学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为提高学生概念转变有效性提供参考。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有关概念转变的理论依据,对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概念转变模型和基于本体论的概念转变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从诊断方法、概念转变机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深入了解国内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光合作用”概念转变教学进行文献研究,获悉概念转变理论在“光合作用”概念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POE教学策略和7E教学模式,构建整合性教学设计流程,包括以下7个步骤:(1)创设情境,(2)问题预测,(3)观察探究,(4)交流讨论,(5)科学解释,(6)迁移运用,(7)评价反思。在前期分析阶段,梳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和知识能力水平,据此编制四阶式诊断问卷探测学生有关光合作用的前科学概念。在整合性教学流程的指导下设计“光合作用”概念的概念转变教学方案,以山东省陵城区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1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检验,实验班96名学生采用概念转变教学模式,对照班95名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后发放后测问卷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检验,根据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结果来分析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光合作用”概念上存在大量前科学概念,如有关色素的种类和性质的认知,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通过整合性概念转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新概念的理解逐级上升、层层深入,既有助于加强对新概念的整合和建构,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闫小雪[7](2021)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文中提出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下,虚拟仿真实验依托多种信息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和试验对象,不受空间、时间和仪器的限制,实现对实验知识的学习,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在疫情期间做到教育部号召的“停课不停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课程中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冠疫情期间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节奏,师生居家线上“教”“学”,对于生物实验学科而言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会大大降低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线上虚拟仿真技术平台与生物实验相结合,为线上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辅助下开展探究、演示、观察三种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线上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分析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其次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进行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并应用到课堂当中;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生物实验知识检测成绩得出此次教学实践的相关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的研究结论是: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趣,对学生线上学习生物实验有所帮助,但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在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的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观察实验中教学效果不存在差异且高于传统教学班级的平均成绩。通过对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效果的比较,为今后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提供参考,也为生物教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更多选择。

王琪[8](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研究》文中指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和挑战,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指向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化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会学习、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低、缺少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应用深度学习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批判性地理解学习,通过知识建构、信息整合、迁移应用、反思评价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部分: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充分阐述物理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为下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现状调查,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学生深度学习情况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并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验证其实施效果。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于在日后进行改进和补充。

刘李珠[9](2021)在《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探究素养是中学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的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求知创新等品质的结合。本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以此丰富生物学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学探究素养,以生物学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开发及生物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选取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进行微观观察的微观生物学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昆明长城中学开展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确定了“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了课程内容;随机选择昆明长城中学七、八年级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评价、反思和展望。研究表明,“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使教师个人能力不断得到充实与深化;还能够丰富学校特色课程,推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建设。

冯婷[10](2021)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今天,生物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落地,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社团活动平台,探索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目的,并能为其他教师尝试开展生物社团活动提供可参考之处。本文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课程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概念、分类、功能、特点、利用原则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一线生物学教师识别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调查了各学校生物社团开展情况以及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接着笔者对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已开展过的课程资源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综合以上措施,分析了生物社团课程现阶段体现的优势:(1)社团活动能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2)活动设计注重创新,能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3)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操能力有明显提高,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笔者也找出了现阶段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的困难与问题:(1)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能力欠缺(2)不少学校实验教学开展不充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且社团开设不充分。(3)开设了生物社团的学校,也存在课程布局缺乏规划、活动设计不够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导致课程目标不清晰,核心素养不能完全落地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尝试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策略的详细研究。首先,归纳出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的一般流程,即概览生物学教材,选定活动主题;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素养要求,创设开展思路;备课组集体讨论,论证可行度;实施活动,进行记录;师生评价反馈,优化改进设计。其次,笔者整合了多样化课程资源,将选定的七年级上册活动主题分成了实验型社团活动、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和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三个大类。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研究总结了课程资源在三种类型的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策略。(1)实验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教材实验资源的拓展延伸、整合利用,更要注意对实验装置和探究思路的创新设计,还要注意因时因地的选择、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2)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般先依据活动目标,帮助学生确定易接触到的调查对象,再依据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最后依据调査结果,学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可。但对这类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充分体现调查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对于偏科普类的活动,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科普内容的收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题一般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要注意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另外,活动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历上,通过多角度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的生活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活动成果,要留下痕迹,以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通过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明显提高,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技能也有明显提升。在总结和建议部分,笔者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的装置和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的装置和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统计分析法
        1.6.4 教育观察法
        1.6.5 行动研究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资源
        2.1.2 教学资源
        2.1.3 视频资源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2.2.1 直观形象性
        2.2.2 开放共享性
        2.2.3 再现与穿越性
        2.2.4 富有感染性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4 研究理论基础
        2.4.1 经验之塔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4 调查结论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4.3.2 自行录制
        4.3.3 网络下载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思路
    5.4 实践案例设计
        5.4.1 实践内容选择
        5.4.2 编写教学设计
    5.5 实践实施过程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6 实践结果分析
        5.6.1 学业成绩分析
        5.6.2 课堂观察分析
    5.7 实践结论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顺应时代趋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1.2 立足学科基础,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1.1.3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
    1.2 研究综述
        1.2.1 生命观念研究综述
        1.2.2 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践研究法
        1.4.3 课堂观察法
        1.4.4 访谈分析法
        1.4.5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意义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认知—结构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生命教育
        2.2.2 生命观念
        2.2.3 生物学概念
3 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对策
    3.1 概念知识框架
    3.2 教学设计框架
    3.3 教学案例
        3.3.1 课堂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3.3.2 综合实践概念教学课程中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4 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与结果
    4.1 教学实践过程
    4.2 实践结果分析
        4.2.1 综合实践——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
        4.2.2 课堂教学——学业水平的终结性评价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果和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访谈调查问题
附录6 综合实践课程图片记录
附录7 课堂教学中的照片实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高中生物学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概念
        二、前科学概念
        三、概念转变
    第二节 前科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一、产生原因及特征
        二、诊断方法
        三、概念转变机制和策略
        四、概念转变教学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波斯纳的概念转变模型
        四、基于本体论的概念转变理论
    第四节 “光合作用”概念转变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分析
        一、国外概念转变教学设计现状及评述
        二、国内概念转变教学设计现状
第三章 “光合作用”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模式分析
        一、7E教学模式
        二、POE教学策略
    第二节 教学设计流程建构
第四章 “光合作用”概念转变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实验目的
    第二节 实验对象
    第三节 实验假设
    第四节 实验过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问卷编制
        四、前测问卷结果分析
    第五节 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学生同质性分析
    第二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概念建构
        二、“光反应和暗反应”概念建构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概念建构
        四、“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概念建构
        五、后测总成绩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光合作用前测试题
附录二 光合作用后测试题
致谢

(7)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1.新冠疫情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统计分析法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概述
        1.虚拟仿真实验
        2.初中生物实验
        3.生物实验教学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设计前期分析
    (一)问卷调查
        1.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2.问卷发放与回收
        3.问卷分析
    (二)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1.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辅助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辅助观察实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3.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四、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案例
    (一)《制作并观察叶片的结构》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
    (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
    (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
五、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应用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过程
    (二)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三)学生实验成绩分析
六、总结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开展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前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开展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C:观察实验《制作并观察叶片的结构》测试题
附录 D:探究实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题
附录 E:演示实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测试题
致谢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表述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表述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深度学习理论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元认识理论
        (三)情境认识理论
        (四)认知灵活性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调查问卷的结论
    二、教师访谈
        (一)教师访谈的实施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三、结论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二)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学习阶段
        (一)创设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
        (二)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促使学生深度参与
        (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四)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联结,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三、评价反思阶段
        (一)关注持续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二)引入元认知策略,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
第五章 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实验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教学实践过程
        (一)预评估
        (二)深度学习目标分析
        (三)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四)深度加工阶段
        (五)总结评价阶段
        (六)实际应用,巩固升华
    四、实践研究结果
        (一)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二)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二、科学探究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三、微观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开发的模式理论
        二、建构主义课程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校本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第三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预期效果
        一、研究思路
        二、预期效果
    第三节 前期准备
        一、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三、学生需求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一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
        一、“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
        二、“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
    第二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内容的建立
        一、“神奇的微观世界”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二、“神奇的微观世界”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三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
        一、观察类教学案例:“多种多样的原生生物”
        二、探究类教学案例:“探究酵母菌发酵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类教学案例:“水中盛宴”
第五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导向性原则
        三、多元化原则
    第二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评价的实施
        一、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结论
        一、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
    第二节 讨论
        一、问卷设计有待完善
        二、教师的能力影响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节 展望
        一、课程资源更深一层的发掘
        二、课程实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中生物学“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调查问卷
    附录 B《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本身评价量表
    附录 C《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附录 D《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附录 E《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前后测试卷
    附录 F《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学生表现评
    附录 G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部分讲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1.4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初中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2.1.1 初中生物学的地位
        2.1.2 初中生物学的作用
    2.2 生物学课程资源
        2.2.1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概念
        2.2.2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2.2.3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功能
        2.2.4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特点
        2.2.5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原则
        2.2.6 生物学课程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2.2.7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
    2.3 社团活动
        2.3.1 社团的概念和开设意义
        2.3.2 社团的形式
        2.3.3 社团活动的组织原则
        2.3.4 社团活动的组织策略
3 太原市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现状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5 调查结果和分析
        3.5.1 结果及分析
        3.5.2 调查总结
4 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为例
    4.1 现阶段社团开展情况
        4.1.1 学校社团开展概况
        4.1.2 生物社团开展现状
    4.2 生物社团课程现阶段体现的优势
        4.2.1 学校社团氛围浓厚
        4.2.2 活动结合地方特色
        4.2.3 创新设计辅助教学
        4.2.4 学生能力逐步提高
    4.3 生物社团课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4.3.1 课程布局缺乏规划
        4.3.2 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4.3.3 活动设计比较粗放
        4.3.4 课程目标不明晰,核心素养未落地
5 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利用的案例库建立及策略总结——以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为例
    5.1 生物社团活动课程优化设计策略
        5.1.1 概览生物学教材,选定活动主题
        5.1.2 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5.1.3 结合素养要求,创设开展思路
        5.1.4 教师集体讨论,论证活动可行度
        5.1.5 实施活动,进行记录
        5.1.6 师生评价反馈,优化改进设计
    5.2 实验型社团活动
        5.2.1 实验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2.2 实验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2.3 实验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5.3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
        5.3.1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3.2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3.3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5.4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
        5.4.1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4.2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4.3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的装置和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生物学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 王彬.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生物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实践研究[D]. 黄芝麟.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杏坛中学为例[D]. 吴思航. 西南大学, 2021
  •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 杨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生物学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D]. 杨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7]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D]. 闫小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研究[D]. 王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刘李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D]. 冯婷.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蒸腾示范实验装置及用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