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

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

一、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任妮[1](2020)在《主体教育视域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全员参与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二班为例》文中指出从看班、管班到带班的班级管理方式转变呼唤着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班走向班集体到班级共同体的桥梁以及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乱象是本文的起点。它们不断引领笔者验证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全员参与现状,引发笔者对师生全员参与反思,并对师生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提出建议。本研究以主体教育理论为视角,以S小学五年二班作为研究对象,以观察法及访谈法搜集该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资料。笔者通过见习与实习经历,记录五年二班从开学之初贴近传统意义的班级文化建设,到现在突出学生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并立足主体教育视角,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这四部分内容,分析这种变化。五年二班在新班主任G老师的带领下,从开学之初的学生能动性参与物质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脱节、制度文化建设忽视学生自律性反思、精神文化建设中学生自主性和自为性意识不强、行为文化建设忽视学生交往的社会性等充满问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到在G老师带领下,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师生全面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五年二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效果有了显着的提高。基于该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变化,笔者提出健全师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期提高该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一个凝聚力强、成绩高、纪律好的优秀班级是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所共同期望的,而优秀的班级离不开良好的班级管理,重视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作用,能够推动班级由班集体走向班级共同体,提高教师的管理品质,笔者相信该班在G老师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

张金宇[2](2020)在《浅谈当下幼儿的教育方法》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而且现在的孩子数量比较少,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甚至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因此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也给幼儿园老师的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过分的溺爱却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变成"小恶魔",故而,老师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同时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杨洋[3](2020)在《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责任心作为幼儿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社会性发展及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开家庭走入的第一个集体环境,对幼儿社会品质,尤其是对责任心的形成与培养有着深远影响。而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日还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安排。教师在户外如何组织幼儿开展有趣又有意义的体育游戏活动,成为幼儿教师经常要思考讨论的问题。本次研究正是以户外体育游戏为媒介,尝试设计与研究对象相适宜的户外体育游戏,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促进幼儿责任心更好的发展。研究以研究者工作的Q幼儿园中班的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访谈法和观察法,开展为期九周的行动研究。通过前期两周的观察、访谈,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发现相关的幼儿责任心研究多以理论性与经验性总结居多,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方案研究,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与对本班幼儿的熟悉了解,研究尝试从幼儿对自我、他人、集体、任务、承诺、过失六大维度开发相适宜的幼儿户外体育游戏,为今后幼儿责任心培养的研究与开展提供相应参考。研究认为:第一,户外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第二,户外体育游戏的目标设定应注意与幼儿责任心六大维度及教学活动在“情感”、“认知”、“技能”方面的指向相结合。第三,户外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应注意与幼儿责任心发展水平与生活经验相适应。第四,户外体育游戏的组织实施要实现游戏环节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难度由浅入深,融合多领域多层次开展活动。

仝磊[4](2020)在《教师语言对儿童性别建构的影响 ——基于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儿童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教师语言在儿童性别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研究教师语言是如何建构小学儿童的性别对于性别建构理论与儿童性别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X小学L班级的参与式观察,选取了该班级7位教师与3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语言对儿童的性别建构作用。研究发现: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步入学校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性别观念与性别行为,这些为儿童性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教师语言性别建构的研究提供了事实支撑。当儿童步入学校后,性别的发展主要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语言完成了对儿童性别的建构:小学低年段男孩呈现出“小男子汉”的形象、“坏小子”的形象,小学低年段女孩则呈现出“淑女”的形象、“小棉袄”的形象,在这些形象的背后,教师发明了诸多概念去支持、强化他们关于男孩和女孩之作为“小男子汉”“坏小子”“淑女”“小棉袄”形象的观念。在这些关于男孩女孩的观念基础上,这些有着特殊需求的儿童,获得了男孩或女孩的身份。除此之外,在小学低年段儿童中性别双向化倾向已经出现,这与教师“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空间安排进一步拓展了教师语言对于儿童性别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空间位置中的性别分配与空间环境中的性别渗透,如“男女有别”的队伍、“男女动静搭配”的座位、公益广告中的“男左女右”、宣传图片中的“女士优先”等。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性别的社会化,需有效发挥社会对性别文化的引导作用,创建适合儿童性别发展的校园环境,鼓励教师加强对语言使用的自觉与反思。在结语部分,笔者指出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同时也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阐述。

俞雪娟[5](2019)在《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盘州市五所农村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平台。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着农村初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着农村初中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和负面性增强了研究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农村初中地处乡镇,受地理位置、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影响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分别从性别、年级、是否留守儿童三个维度就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和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就分为故意惹人注意的课堂问题行为、扰乱秩序的课堂问题行为、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和逃避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四个方面;内向型问题行为有分为注意分散性课堂问题行为、退缩性课堂问题行为、紧张性课堂问题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课堂问题行为四个方面。并从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三个方面剖析了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和矫正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揭示其规律,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部分对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从环境、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第四部分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提出相应的略,从预防策略、监控策略和矫正策略等方面对课题问题行为进行管理。第五部分为结语。

杜桂萍[6](2019)在《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一些和传统道德观相背离的事情,如见死不救、马路哄抢、出游不文明等。而在小学校园内发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一些小学生会踊跃向老师反映、报告。关于儿童的这种“打小报告”行为,国内外研究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儿童身心发展等内因的方面,甚少从文化等外因的角度去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一、三、五年级的小学生,并从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方面对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进行研究。研究选择某市的某所小学,分别对一、二、三、五年级的四名班主任和来自一、三、五年级的十五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内容编制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调查工具,并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7份。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深入分析并依据领域学理论,研究将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内容区分为道德类、规则类和个人类。就访谈结果来看,学生提到最频繁的是打架、盗窃、撒谎、作弊等道德类“打小报告”行为。就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选择“打小报告”行为的频次是:道德类>规则类>个人利益类。学生普遍认为“打小报告”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大于个人利益。而且领域学理论还表明儿童普遍认为违反道德类的规则比其他规则严重,问卷的结果同访谈的结果显现出一致性。访谈及调查结果都明确表明,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多出于积极的原因,符合小学生单纯的天性,也是学生道德观、正义感、集体观、责任感的直接表现,同时也反映出小学生过分苛刻要求他人、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弱等问题。“打小报告”行为是小学阶段较普遍的行为,老师应当积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打小报告”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把学生向自我反思、积极对话、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向引导,努力营造一种道德高尚、关爱他人、有责任感的氛围,这对引导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

叶卉[7](2019)在《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游戏被称为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它的地位和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尤其是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普及及实施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有独特的价值值得被珍视”等关于游戏的理念已经成为幼教工作者一致的认识。尽管游戏在价值理论层面上得到高度的一致,但是落实到实践当中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着游戏课改的进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游戏质量,推进游戏课改。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游戏观与其实践行为。本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某所公立幼儿园三位中班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用访谈法来获取幼儿教师的游戏观,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来对幼儿教师的实践行为进行调查。最后,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和归纳,探寻出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找寻出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三位幼儿教师宣称理论层面的游戏观在游戏本质、游戏价值、游戏权利、教师角色和游戏指导这五个维度上基本趋同。2、三位幼儿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在游戏本质、游戏的价值、游戏权利、教师角色和游戏指导这五个维度中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显现出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三位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受到内、外部因素共同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经验、职业倦怠、教学反思;外因包括:游戏情境、幼儿游戏水平、幼儿园管理、家长的期望。4、笔者分别从内部审视和外部环境创设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内部审视是为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化提供内在保障。外部环境创设是为促进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变。

王瑞娟[8](2019)在《幼儿打小报告行为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在幼儿打小报告的现象上让我深深地困扰着,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又不能简单粗暴,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幼儿的"打小报告"现象适度、有效,而不"泛滥成灾",这一直是我探索研究,并想要解决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下面我找了三个有关此问题的案例,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法。个案描述例1:女孩,年龄7岁,小叶。一次美术活动,小朋友们都在画画,她看见坐在旁边的小男孩在画画时,因没有勾线笔,就拿了别的小朋友的勾线笔来用,她看见了跑来

翟丽秋[9](2018)在《小班幼儿告状行为观察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小班的老师,总会有这种感受: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身边总会围满了打小报告的孩子。对于这些爱告状的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特别在小班刚入园时,还不具备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不能独立解决同伴间的矛盾,面对问题时只能请求成人的帮助,所以小班孩子的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针对这种现象,根据小班幼儿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告

王静,周冠环[10](2018)在《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不仅能调动幼儿探索世界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居于主体地位,师幼互动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经常出现情绪化与幼儿互动等问题。鉴于此,幼儿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与了解幼儿的需求、树立平等的师幼互动观;学会适当地调控师幼互动情绪,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并积极发挥教育教学能力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幼儿园应完善自身的教师评价体系,并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为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主体教育视域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全员参与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二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统:为完成任务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建设表象化,学生能动性参与意识与行动脱节
    二、制度文化建设重制定,忽视学生自律性反思
    三、精神文化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自主性与自为性的整体意识
    四、行为文化重约束,忽视学生交往的社会性特征
第二章 现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调动学生能动性的物质文化建设
        (一)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
        (二)积极开发班级小书架的文化育人功能
    二、引起学生自律性反思的制度文化建设
        (一)基于班规,又不被班规禁锢
        (二)“轮流执政”的值周班委制
    三、提高学生在班级中自主性与自为性意识的制度文化建设
        (一)将班徽作为班级精神图腾
        (二)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四、行为文化建设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性
第三章 未来:健全师生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提升学生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
        (一)构想建设班级微型图书馆
        (二)关注学生对班级墙壁文化的体验,及时得到反馈
        (三)维护班级墙壁文化建设的成果
    二、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以开放的态度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一)保障班级规章制度公开、公正、公平的落实
        (二)正视班级规章制度的德育功能
    四、重塑班级行为文化
        (一)辨别榜样激励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二)区分学生打小报告的正向与负面作用,培养“正派”班级行为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浅谈当下幼儿的教育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幼儿教育的方法研究
    (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勤做家长工作,不要过度溺爱孩子
    (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3)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缘由
        (一)幼儿责任心是幼儿道德教育内容之一
        (二)户外体育游戏是培养幼儿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责任心培养的行动研究较少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责任心的研究
        (二)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三、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幼儿责任心培养与户外体育游戏概述
    一、幼儿责任心培养概述
        (一)幼儿责任心的含义
        (二)幼儿责任心培养的含义
        (三)幼儿责任心培养的方法
    二、户外体育游戏概述
        (一)体育游戏的含义
        (二)户外体育游戏的含义
        (三)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的策略
        (四)户外体育游戏在幼儿责任心培养中的价值
第二章 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活动方案制定
    一、活动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三)认知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活动方案设计的前期准备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研究工具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四)研究思路
    三、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一)活动方案目标设定
        (二)活动内容选择
        (三)活动实施方法
        (四)活动评价体系
第三章 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与反思
        (一)第一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过程
        (二)第一阶段户外体育游戏干预的反思与调整
    二、第二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与反思
        (一)第二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过程
        (二)第二阶段户外体育游戏干预的反思与调整
    三、第三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与反思
        (一)第三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干预过程
        (二)第三阶段户外体育游戏干预的反思与调整
    四、户外体育游戏方案实施的效果
        (一)幼儿责任心发展水平提高
        (二)教师观念及言行转变
第四章 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行动研究反思
    一、活动目标设定要兼顾全面与差异性
    二、活动内容选择要丰富有趣层层递进
    三、活动组织实施手段要多样化
    四、活动效果要多维度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教师语言对儿童性别建构的影响 ——基于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个人研究的兴趣
        (二)理论上的追求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综述
        (一)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性别建构研究综述
        (四)我国关于语言的性别建构研究综述
    四、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一)话语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镜子里的我”: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认知
    一、“我的性别”: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影响
        (二)社会影响
        (三)同龄人群体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
    二、“我的身体”:儿童性别认知的转向
        (一)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二)身体作为性别区分的标准
        (三)儿童的身体与性别
    三、“我是男生/女生”: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角色
        (一)柯尔伯格的性别发展阶段
        (二)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角色
        (三)“特别”的男生和女生
第三章 师生互动:教师语言建构了怎样的儿童性别
    一、教师形象:学校中女教师与男教师
        (一)合格的“表演者”:女性教师的现实画像
        (二)“不怒而威”:男性教师的性别优势
        (三)总结
    二、男孩的话语建构
        (一)小男子汉
        (二)坏小子
        (三)“男孩危机”的前世今生
    三、女孩的话语建构
        (一)淑女
        (二)小棉袄
        (三)“女汉子”的前世今生
    四、性别双向化:“好孩子”的发明
        (一)性别的双向化倾向
        (二)“好孩子”的话语建构
        (三)总结
    五、“建构术”:儿童性别建构的具体技巧
        (一)外化
        (二)客观化的操作
        (三)内化
第四章 空间安排:教师语言性别建构作用的延展
    一、空间位置中的性别分配
        (一)空间与性别
        (二)排队:“男女有别”
        (三)座位:“男女动静搭配”
        (四)总结
    二、空间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一)校园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二)班级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三)总结
第五章 语言的改善:指向儿童性别的社会化
    一、有效发挥社会对性别文化的引导作用
    二、创建适合儿童性别发展的校园文化
    三、鼓励教师加强对语言使用的自觉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附录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5)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盘州市五所农村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初中生是进行行为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农村初中课堂管理还有很大的问题
        三、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提供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初中生
        二、课堂问题行为
        三、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第五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农村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故意惹人注意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扰乱秩序的课堂问题行为
        三、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四、逃避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第二节 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调查与分析
        一、注意分散性课堂问题行为
        二、退缩性课堂问题行为
        三、紧张性课堂问题行为
        四、不负责任的课堂问题行为
第三章 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一、学校环境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教师因素对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不足
        三、教师的单向流动性现象频繁
    第三节 学生个体因素对农村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一、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
        二、与成人沟通协调不畅
        三、学生身心方面的因素
第四章 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预防对策
        一、建构稳定明晰的管理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第二节 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控制对策
        一、教学过程管理的控制对策
        二、对教师自身管理的控制对策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矫正对策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6)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综述小结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和步骤
        1.3.2 研究问题和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打小报告”行为的概念和相关界定
        2.1.1 儿童“打小报告”行为的定义
        2.1.2 儿童“打小报告”与成人告状的区别
        2.1.3 儿童“打小报告”行为的类型
    2.2 儿童“打小报告”行为的理论解释
        2.2.1 儿童的道德衡量标准
        2.2.2 儿童的情绪发展
        2.2.3 儿童的“自我保护”本能
        2.2.4 儿童的社会化
        2.2.5 传统文化对儿童“打小报告”行为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打小报告”行为的访谈分析
    3.1 访谈设计
        3.1.1 研究方法
        3.1.2 访谈对象
        3.1.3 访谈内容
    3.2 小学生访谈的结果分析
        3.2.1 总体情况
        3.2.2 分析总结
    3.3 老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3.3.1 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内容和原因
        3.3.2 老师对“打小报告”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3.4 小结
第4章 “打小报告”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样本选择
        4.1.2 研究方法
        4.1.3 问卷题项
    4.2 结果分析
        4.2.1 总体情况
        4.2.2 道德类“打小报告”行为的研究
        4.2.3 规则类“打小报告”行为的研究
        4.2.4 个人类“打小报告”行为的研究
    4.3 研究建议
        4.3.1 积极面对,营造良好氛围
        4.3.2 换位思考,力图解决问题
        4.3.3 差异对待,培养规矩意识
        4.3.4 认真倾听,引导健康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调查问卷

(7)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游戏课改的需要
        1.1.2 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研究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的数量统计分析
        1.2.2 游戏理论的相关研究
        1.2.3 教师游戏观的相关研究
        1.2.4 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价值
    1.4 相关概念
        1.4.1 游戏
        1.4.2 游戏观
        1.4.3 实践行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场景
        2.5.1 园所概况
        2.5.2 幼儿园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情况
        2.5.3 区域游戏的空间分化和场域背景
        2.5.4 教师的任职背景和分工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A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1.1 A教师的游戏观
        3.1.2 A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1.3 A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2 B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2.1 B教师的游戏观
        3.2.2 B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2.3 B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3 C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分析
        3.3.1 C教师的游戏观
        3.3.2 C教师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行为
        3.3.3 C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的关系
    3.4 跨个案分析
        3.4.1 教师的宣称理论趋同
        3.4.2 教师的游戏观与实践行为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
    3.5 影响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的因素分析
        3.5.1 内部因素
        3.5.2 外部因素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教育建议
        4.2.1 内部审视,为游戏观向实践行为的转化提供内在保障
        4.2.2 创设外部条件,促进教学观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主体
    (二)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内容
    (三)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结果
    (四)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态度
二、建构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 教师
        1. 树立平等的师幼互动观, 重视幼儿主体地位
        2. 学会适当地调控师幼互动情绪, 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
        3. 学会主动地掌握师幼互动技巧, 发挥教育教学能力
        (1) 由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
        (2) 由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
    (二) 幼儿园
        1. 采用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
        2. 建立合理灵活的教学工作计划

四、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主体教育视域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全员参与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五年二班为例[D]. 任妮. 沈阳大学, 2020(12)
  • [2]浅谈当下幼儿的教育方法[J]. 张金宇. 考试周刊, 2020(38)
  • [3]户外体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责任心的行动研究[D]. 杨洋.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教师语言对儿童性别建构的影响 ——基于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观察[D]. 仝磊.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农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盘州市五所农村初中为例[D]. 俞雪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6]小学生“打小报告”行为的调查研究[D]. 杜桂萍. 湖南大学, 2019(02)
  • [7]幼儿教师游戏观与实践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 叶卉.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幼儿打小报告行为的案例研究[J]. 王瑞娟.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9(01)
  • [9]小班幼儿告状行为观察策略[J]. 翟丽秋. 科普童话, 2018(37)
  • [10]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王静,周冠环.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标签:;  ;  ;  ;  

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