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丽[1](2021)在《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益萍[2](2021)在《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主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从小抓起。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从数学学科出发,研究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能加深教师对初中生学习情况的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D市初中生自主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内容:通过改编的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对D市66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2名初中数学教师和9名学生进行访谈,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到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从整体上看,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城镇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强于乡镇学生,且差异较大,不同生源地初中生在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7个维度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民族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及7个维度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女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显着强于男生,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5个维度女生显着强于男生;城区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7个维度显着强于乡镇学校学生;从年级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乡镇学校学生中八年级显着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七年级与九年级不存在显着差异,城区学校学生七年级显着高于八年级;数学学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于潜能生。(2)对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目标设置、学习策略、学校环境、自我效能感、师生关系5个因素对数学自主学习具有显着预测力。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4条建议:(1)培养学生主动意识;(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4)创设优质学习环境。
华晶[3](2021)在《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何高效且愉快地学习,长期以来都是数学教育学界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上的痛点,提升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从而获得数学上的良好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懈地努力。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中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数学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研究等内容。虽然在一些研究中也有涉及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但针对于数学后进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却较少,且给出的建议或方案较为笼统,往往不能很便捷地供一线教师使用。本研究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区重点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王光明等人编制的《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在适当改进的基础上为研究工具。研究解决如下问题:(1)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是否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也低的学生?(2)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提高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3)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同时提高其数学学业成绩?本研究在调查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选取了3名被试学生。通过对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数学学业成绩与个人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指导方案,并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个别指导。最后对被试学生进行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检测,比较指导方案是否有效。并以此为依据,给出若干在高中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具体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1)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较低的个体。(2)对学生A和学生C进行个别指导后,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及数学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3)对学生B进行个别指导后,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无明显提高。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对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使其获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在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并严格要求学生。针对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与启发。
陈茜[4](2020)在《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化学课堂教学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育为主。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化学学科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知识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了解与理解,而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即对知识应用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知识可以分为化学陈述性知识、化学程序性知识两种,化学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良好载体,但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分类观模糊,对程序性知识的内涵与学习阶段不清楚,教学策略选择缺乏科学性。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研究程序性知识内涵的文献较多,研究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文献较少,其中关于化学学科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寥寥无几,且大多数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在提出之前对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现状及教师程序性教学现状了解不够充分,当提出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后,也较少进行实践验证。基于此,本论文展开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文献研读、分析,理解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分类与学习过程;通过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程序性知识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分析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各阶段的教学策略,并利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程序性知识进行举例说明;最后,以具体的程序性知识设计教学案例并实践,获取教学反馈,得出实践结论:教师了解程序性知识内涵与学习过程,依据学生学习现状选择合适的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并合理的使用,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现状,从而提高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效率。
饶成蓉[5](2020)在《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已成为当今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要求。然而,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发现,我国不论是高校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基于实践教学案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利用教育大数据学习平台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几乎没有。如今国内研究者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十分重要,而基于智学网为典型代表的教育大数据学习平台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理论的各个层面分析它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从理论角度上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影响,缺乏教学实践的证明,故本研究试图通过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运用智学网课堂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培养学生习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于深度学习发生的要求这三大方面分析了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深度学习的定义、策略和建议等,构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编写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三种典型的实验案例。对李玉斌,李秋雨等编写的《面向混合学习环境的大学生深度学习量表》进行改编,制成《高中生深度学习发生测量量表》前测和后测问卷,经专家审阅和数据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在实证研究中,选取南昌市某中学的两个高一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状态进行前测,再进行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状态进行后测以分析上述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影响。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模式能够促进高中学生整体深度学习的发生。从深度学习发生的一级维度来看,上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动机水平、深度学习策略水平、深度学习投入水平以及深度学习能力;从次级维度来看,上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兴趣,知识能力、运用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组织策略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投入的学习状态。
林紫同[6](2020)在《元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是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的重要保障。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知识提出了明确的分级体系,并指出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意识。然而,英语实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课时有限等客观因素,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养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词汇学习观念滞后,没有掌握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缺乏对词汇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意识,词汇成绩不理想等。因此,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意识和词汇学习效果等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以实验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问卷法、教育测量法、访谈法为辅,探究元认知策略对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问题其一是词汇元认知策略培训对被试的词汇元认知策略水平产生什么影响?其二是词汇元认知策略培训对被试的词汇测试成绩产生什么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新疆T市中学义教部初一年级两个班级共计85名学生为被试开展教学实验。实验模式是双组前后测,在实验班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在控制班采用常规方法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通过对调查问卷、词汇测试卷、访谈的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元认知策略培训提高了被试的整体元认知策略水平,即从有时使用转变为经常使用,从中等水平上升为上等水平。但其内部每一子策略的提高程度存在差异,提高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评价策略、选择性注意策略、计划策略。二、元认知策略培训提高了被试的词汇测试成绩,具体表现为实验班被试的词汇测试平均成绩从69.27分提高到77.88分,且后测中低分段、中分段学生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高分段学生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利于帮助被试转变不合理的词汇学习观念;且与词汇认知策略结合开展培训,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最佳,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被试词汇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水平。
郝晚露[7](2020)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能力缺乏,学习策略缺失,学习效果远不如预期。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也包括个体外显的抄写、画线等行为表现,是学习者认知能力的体现。根据加涅和迈克卡的学习策略理论,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及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包括个体的重复、抄写、画线等行为表现;精加工策略包括个体的想象、口述、作笔记、类比等行为表现;组织策略包括个体的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关系图等行为表现。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是实现学习者高效率学习,拥有正确学习方法的关键,是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体现。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H市的X、S、J三所学校中三个学段的学生,采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两种方法来选取班级中各5名数学学困生、中等生与学优生,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策略低于中等生和学优生,学困生无论是在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还是组织策略的运用上,都不如中等生、学优生运用的多。三个年级都呈现出学困生复述策略运用的多,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运用的少,尤其是组织策略,运用的学困生特别少。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在三年级和六年级都呈现出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运用多于二年级的情况。2.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复述策略运用上存在的问题为在复述策略的运用上具有盲目性,不会适当的使用复述策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困生在复述策略的使用逐渐减少;在精加工策略运用上存在的问题为不能自觉的运用精加工策略,想象、类比和总结运用的最少,存在方法上的误区,学困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去运用精加工策略;在组织策略运用上存在的问题为学困生组织策略运用的很少,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合作意识薄弱。解决数学学困生存在的学困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在复述策略的培养上,要有效的预习,及时的练习,集中的复习;在精加工策略的培养上,鼓励学困生进行多种数学语言表达,引导学困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组织策略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问;旧知引入,引导学困生运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督促学困生归类整理知识,培养学困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组织策略进行指导。
冯爽[8](2020)在《初中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学优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同龄人相比,他们表现出能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潜能,他们是数学学科中的佼佼者,是普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效仿的榜样。而数学学优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是其“学优”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和研究数学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查阅文献、访问专家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学优生的概念进行界定,根据概念界定并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在沈阳市某中学选择了五位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学学优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结构的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维度,对五位数学学优生采用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研究其学习策略在“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反思调节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管理策略、求助策略”十个子维度的异同,归纳整理出具体的有效学习策略,供其他学生参考。并针对个别数学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完善提出三点建议。研究发现数学学优生的学习策略有很多共性,从认知策略维度、元认知策略维度和资源管理策略维度三个方面进行整理,提出了五条具体的有效学习策略:在识记数学概念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复述;善于整理错题,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实时自我监控及反思;合理利用时间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心态平和,及时求助。针对个别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的不足,提出三点完善建议:制定明确的数学学习计划;归纳数学知识及题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张乃中[9](2020)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价值取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倡学生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开始普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如何?第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基于上述三个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整理国内外与数学合作学习研究相关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B市三所初中学校的63名数学教师和126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结合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从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情况、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情况、小组讨论时的师生参与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情况五个方面,对B市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对合作学习与数学内容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合作学习培训。学生比较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不科学,表现出非正式建组突出,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责任扩散现象严重。教师认为影响合作学习开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合作技能,但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和监控不到位,表现出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准备状态,合作交流时对学生的监控不到位。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也是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不均衡,在合作交流中比较缺乏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参与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和七年级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教师评价不到位,表现出教师重视对个体的评价,轻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评价内容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轻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基于以上关于现状及问题归因分析,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教师应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与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角色分工以提高个体责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重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教师应合理分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应重视对小组的评价。
高婷婷[10](2020)在《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 ——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同步课堂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同步课堂系统环境,通过一块屏幕连接两地或多地实体课堂,能够实现不同教学主体间的异地、多元互动。目前,同步课堂教学存在互动频率低、互动不够深入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对同步课堂、教学互动与教学交互、教学互动策略等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梳理出一般课堂下教学互动策略和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得出同步课堂教学互动主要包括人、技术和环境三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教学理论构建了同步课堂教学互动模型。模型将同步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协同备课、课中协同教学及课后协同评价反思三个阶段。同时,考虑人的要素并将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师师互动,技术要素主要表现为技术工具支持,环境要素表现为网络环境支持和本土环境支持。在模型的指导下,制定分析框架对同步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实践中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主要包括活动组织策略、兼顾两地策略、异地竞争策略和协同教学策略。最后,以新疆霍城县英语同步课堂教学为例开展行动研究。依据前期提出的互动策略,通过追踪、指导主辅教师开展协同教学设计与协同教学组织,不断分析并完善策略。最终,基于师生互动,提出活动组织策略、评价反馈策略和兼顾两地策略;基于生生互动,提出异地竞争策略和讨论互评策略;基于师生互动,提出协同教学策略、主辅约定策略和辅助管理策略;基于人与技术的互动,提出环境支持策略。研究表明同步课堂教学中存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人技互动四种类型。基于不同互动类型开展互动,通过相应策略增强互动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深度,能够有效提升同步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城乡师生共同发展。
二、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2)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需要自主学习 |
1.1.2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 |
1.1.3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的思路 |
1.5.1 研究计划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 |
2.2.1 自主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
2.2.2 自主学习的内涵研究 |
2.2.3 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
2.2.4 自主学习的培养研究 |
2.2.5 针对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 |
2.3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操作主义理论 |
2.3.2 社会认知理论 |
2.3.3 人本主义理论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2.1 预测对象 |
3.2.2 正式测试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量表 |
3.4.2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量表 |
3.4.3 访谈研究设计 |
3.4.4 问卷的前测 |
3.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3.5.1 数据的收集 |
3.5.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量表结果分析 |
4.1 数学自主学习整体情况分析 |
4.2 数学自主学习各维度具体分析 |
4.2.1 学习动机维度 |
4.2.2 学习内容维度 |
4.2.3 学习时间维度 |
4.2.4 学习方法维度 |
4.2.5 学习过程维度 |
4.2.6 学习结果维度 |
4.2.7 学习环境维度 |
4.3 不同维度下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
4.3.1 生源地维度 |
4.3.2 民族维度 |
4.3.3 性别维度 |
4.3.4 学校类型维度 |
4.3.5 年级维度 |
4.3.6 数学成绩维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5.1 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量表结果分析 |
5.1.1 整体得分情况 |
5.1.2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5.1.3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访谈目的 |
5.2.2 访谈对象 |
5.2.3 访谈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建议 |
6.1 培养初中生主动意识 |
6.2 指导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 |
6.3 关注初中生个体差异 |
6.4 创设优质学校环境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反思和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预测) |
附录 B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E 现状量表极端组比较结果 |
附录 F 现状量表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矩阵 |
附录 G 现状量表项目整体统计量 |
附录 H 影响因素量表极端组比较结果 |
附录 I 影响因素量表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矩阵 |
附录 J 影响因素量表项目整体统计量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6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2.2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
2.3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评工具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指导与研究 |
4.1 被试学生的访谈情况 |
4.2 被试学生情况的诊断 |
4.3 对学生进行个案指导的过程 |
4.4 指导后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
4.5 对个案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B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C 学生A的访谈实录 |
附录 D 学生B的访谈实录 |
附录 E 学生C的访谈实录 |
附录 F 访谈提纲 |
致谢 |
(4)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程序性知识教学顺应《考纲》能力测评要求 |
1.1.2 笔者从教多年的观察与反思 |
1.2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化学程序性知识概述 |
2.1.1 程序性知识的内涵 |
2.1.2 化学程序性知识的分类 |
2.1.3 化学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
2.1.4 化学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2.2 化学教学策略 |
2.2.1 教学策略 |
2.2.2 化学教学策略 |
2.3 理论基础 |
2.3.1 课程要求 |
2.3.2 学习理论 |
2.3.3 教学理论 |
3.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学生程序性知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2 问卷数据分析 |
3.1.3 调查结论 |
3.2 教师教学访谈及分析 |
3.2.1 访谈提纲 |
3.2.2 访谈结果分析 |
3.3 课堂教学观摩与分析 |
3.4 小结与思考 |
4.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分析 |
4.1 程序性知识陈述化阶段教学策略 |
4.1.1 促进注意与预期教学策略 |
4.1.2 促进激活原有知识策略 |
4.1.3 促进选择性知觉策略 |
4.1.4 促进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策略 |
4.2 程序性知识程序化阶段教学策略 |
4.2.1 加强模式识别策略 |
4.2.2 反复练习策略 |
4.2.3 反馈与调整策略 |
4.3 程序性知识自动化阶段教学策略 |
4.3.1 典例与变式练习策略 |
4.3.2 生活情景应用策略 |
4.3.3 陌生新情景应用策略 |
5.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及效果评价 |
5.1 教学实践研究方案 |
5.1.1 教学实践的目的 |
5.1.2 教学实践的时间 |
5.1.3 教学实践的对象 |
5.1.4 教学实践的内容 |
5.1.5 教学实践的变量分析 |
5.1.6 教学实践的步骤 |
5.2 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案例设计 |
5.2.1 化学原理应用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
5.2.2 化学规则应用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
5.2.3 化学实验技能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
5.3 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5.3.1 化学原理应用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5.3.2 化学规则应用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5.3.3 化学实验技能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6.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5)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理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问题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框架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育大数据的概念 |
2.1.2 智学网的内涵与特色 |
2.1.3 深度学习的内涵 |
2.2 相关教育理论基础 |
2.2.1 深度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3 相关研究综述 |
3.1 国内外关于教育大数据技术的研究 |
3.1.1 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
3.1.2 教育大数据典型分析模型的研究 |
3.1.3 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在学科教学领域中的研究 |
3.2 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
3.2.1 国外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
3.2.2 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 |
4 促进高中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
4.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
4.1.1 化学学科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
4.1.2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征适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
4.1.3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 |
4.2 以智学网化学课堂模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4.2.1 智学网模式课前准备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
4.2.2 智学网模式课堂干预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
4.2.3 智学网模式课后反思阶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行性分析 |
5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及案例 |
5.1 新授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
5.2 复习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
5.3 习题讲评课智学网课堂模式的构建 |
5.4 新授课智学网课堂模式教学案例 |
5.5 习题课智学网课堂模式教学案例 |
6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智学网课堂实证研究 |
6.1 研究对象 |
6.2 研究工具 |
6.2.1 .前测问卷 |
6.2.2 .后测问卷 |
6.3 研究过程 |
6.3.1 .深度学习情况前测 |
6.3.2 .教学实验实施 |
6.3.3 .深度学习情况后测 |
6.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4.1 深度学习情况差异分析 |
6.4.2 .化学学科测验成绩分析 |
6.4.3 总结 |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6)元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词汇的重要性 |
(二)初中阶段英语词汇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 |
(三)元认知策略的可行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元认知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元认知研究综述 |
(二)国内元认知研究综述 |
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一)国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二)国内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三、元认知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元认知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元认知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 |
一、理论基础 |
(一)元认知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元认知 |
(二)元认知策略 |
(三)词汇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教育实验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教育测量法 |
(五)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初中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
(二)词汇测试卷 |
(三)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变量的设计及统计 |
(一)变量的设计 |
(二)变量的统计 |
(三)无关变量说明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关于调查问卷的分析 |
(一)关于调查问卷的整体分析 |
(二)关于调查问卷组间前测数据分析 |
(三)关于调查问卷组间后测数据分析 |
(四)关于调查问卷组内前测后测分析 |
二、关于词汇测试成绩的分析 |
(一)关于词汇测试成绩组间前测分析 |
(二)关于词汇测试成绩组间后测分析 |
(三)关于词汇测试成绩组内前测后测分析 |
(四)词汇测试成绩实验班前测后测频率统计分析 |
三、关于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学启示 |
(一)教材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三)学生层面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词汇测试卷一 |
附录三 词汇测试卷二 |
附录四 半结构访谈提纲 |
附录五 访谈转录文本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基础 |
(三)核心概念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阶段及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进入研究现场 |
(四)资料收集与分析 |
(五)研究伦理 |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现状 |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复述策略 |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精加工策略 |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组织策略 |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现状差异 |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复述策略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精加工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组织策略存在的问题 |
五、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培养 |
(一)增强学困生认知策略的培养意识 |
(二)加强对学困生复述策略的指导 |
(三)加强对学困生精加工策略的指导 |
(四)加强对学困生组织策略的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期刊类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数据记录 |
致谢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8)初中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数学学习策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
(二)数学学优生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数学学习策略 |
(二)数学学优生 |
二、理论基础 |
(一)学习迁移理论 |
(二)数学学习与元认知 |
(三)迈克卡关于学习策略结构的理论 |
第三章 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研究过程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一)选择原则 |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二、访谈调查研究 |
(一)访谈设计 |
(二)访谈实施与分析 |
三、课堂观察研究 |
(一)课堂观察设计 |
(二)课堂观察实施与分析 |
第四章 五名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的分析 |
一、个案A:学习策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分析 |
二、个案B:学习策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个案C:学习策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四、个案D:学习策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五、个案E:学习策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六、五名数学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对比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的共性 |
(二)具体的有效学习策略 |
(三)对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完善的建议 |
二、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可研究的问题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表 |
附录三 A同学的访谈记录 |
附录四 B同学的访谈记录 |
附录五 C同学的访谈记录 |
附录六 D同学的访谈记录 |
附录七 E同学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9)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教师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
2.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
3.初中生以及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
4.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研究问题表述 |
二、文献综述 |
(一)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研究 |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 |
(三)学习论视角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
(四)研究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四、研究结果 |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
2.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情况 |
3.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情况 |
4.小组讨论时的师生参与情况 |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情况 |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 |
2.教师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不合理 |
3.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 |
4.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与监控不到位 |
5.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
6.学生参与不均衡 |
7.教师评价不到位 |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 |
1.教师应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
2.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 |
4.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监控 |
5.教师应合理分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 |
6.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
7.教师应重视对小组的评价 |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 ——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村教学点师资匮乏、教师成长缓慢 |
1.1.2 同步课堂为城乡师生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
1.1.3 同步课堂环境下教学互动问题日益突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同步课堂 |
2.1.2 教学互动和教学交互 |
2.1.3 教学策略 |
2.2 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现状 |
2.1.1 教学互动研究 |
2.1.2 教学互动策略研究 |
2.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现状 |
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提出 |
3.1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模型建构 |
3.1.1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要素 |
3.1.2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模型建构 |
3.2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提出 |
3.2.1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
3.2.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
4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行动研究 |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1 实施 |
4.1.2 观察与反思 |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2.1 问题的确立 |
4.2.2 计划 |
4.2.3 实施 |
4.2.4 观察与反思 |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3.1 问题的确立 |
4.3.2 计划 |
4.3.3 实施 |
4.3.4 观察与反思 |
4.4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完善 |
5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主讲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辅助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中心校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学点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同步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
附录六 :同步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框架 |
附录七 :同步课堂教学反思模板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预习的组织策略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 杨丽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 李益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D]. 华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高中化学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例[D]. 陈茜. 西南大学, 2020(05)
- [5]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学网大数据学习平台[D]. 饶成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元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林紫同.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策略个案研究[D]. 郝晚露.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8]初中数学学优生学习策略个案研究[D]. 冯爽.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9]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D]. 张乃中.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 ——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D]. 高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