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德铭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贾思锋,李会敏,谢敏,赵勇,左新河[1](2021)在《浅述气血痰郁理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指甲状腺本身或甲状腺以外的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过多,进入循环血液中,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功能亢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甲亢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131I治疗3种方式[2],而祖国医学在治疗甲亢方面亦有自身的特色及优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归于中医学"瘿气"或"瘿病"等范畴。
郝菲菲[2](2021)在《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梳理甲状腺癌的病名演变,同时系统分析总结古代甲状腺癌的用药规律。(2)基于期刊文献整理分析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的辨证论治,并挖掘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用药经验。(3)对比分析古今医家治疗甲状腺癌用药差异,探寻甲状腺癌中医药诊治的新思路并提出防治甲状腺癌的初步方案,丰富中医肿瘤学内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1)古代文献来源:运用文献学方法,基于《中华医典》软件以“瘿”“石瘿”“石疽”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对搜索出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审析,同时根据选方标准,确定录入用药。(2)现代文献来源:运用文献学方法,分别用“甲状腺癌”或“甲状腺恶性肿瘤”或“石瘿”与“中医药专家”或“中医药治疗”等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包括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地方名中医药专家等在内的于2020年11月之前公开发表的甲状腺癌治疗经验类相关文献,根据选方标准录入内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搜集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全面把握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及辨证用药规律。结果:(1)依据症状体征表现,甲状腺癌包括中医古籍中石瘿及部分“石疽”等疾病。古代医家认为甲状腺癌病机之本在于本虚标实,以肝郁脾虚、气滞痰浊、痰瘀互结证等为主,用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化痰软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化痰软坚药主要以软坚散结药为主,补虚药以补血药和补气药频次最高。(2)搜集到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期刊文献371篇,现代医家认为甲状腺癌病机根本在于本虚标实,以肝郁气滞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毒内阻证、癌毒阻络证、气滞痰凝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结证等为主。(3)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术后的治疗用药按频率高低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软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药性频率由高而低依次为苦、甘、辛、咸、酸;归经频率排在前五位者为肝、肺、脾、胃、心;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常用药对支持度排在前五位者海藻-昆布、海藻-浙贝母、夏枯草-海藻、夏枯草-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置信度排在前五位者夏枯草-丹参、法半夏-海藻、山慈菇-黄药子、牡蛎-鳖甲、白花蛇舌草-重楼。(4)古今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皆认为甲状腺癌证属本虚标实,皆指出情志诱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传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之医家更为丰富发展了甲状腺癌的病因病机内容,包括内虚、癌毒、痰毒、瘀毒、火毒致病学说等,用药范围亦丰富完善。古代医家辨治甲状腺癌重温补,温化痰湿,而今之医家重清补,清热补虚。(5)笔者基于对甲状腺癌古今论治的研究分析,总结甲状腺癌中医诊疗现状等系列问题思考,提出防治甲状腺癌初步方案,包括体病同调、阴阳平期、气血和神、中西双举等。结论:(1)甲状腺癌包括中医古籍中石瘿及部分“石疽”等疾病。(2)古今医家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治疗“和而不同”,“和”者,皆认为甲状腺癌病机为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认识着重于“湿”和“痰”,现代医家本于“郁”和“虚”。在治疗上,古代医家重用温法,温化痰湿,而今之医家对甲状腺癌术前多以攻邪为主,注重“痰”“瘀”病机,术后注重“清”“补”,尤重清热补虚。(3)甲状腺癌的防治尤重情志,注重体病同调,气血和神,时时扶正,适时杀癌、抗癌、抑癌,注重中西合用,综合防护。
刘静,朱琰[3](2020)在《陆德铭教授中医外科临证使用黄芪经验选萃》文中指出陆徳铭教授擅长使用黄芪,认为其为中医外科要药,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疗效颇着。本文总结了陆德铭教授使用黄芪治疗皮肤病、恶性肿瘤、口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验,以及使用黄芪的注意事项,以飨中医临证参考。
李萌萌[4](2020)在《乳腺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与高危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不同体质类型与乳腺癌高危发病因素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出发点,探索乳腺癌的中医防治临床思路,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开辟新途径。方法:采取调查者协助填写的方式采集患者的中医体质信息及临床基本资料,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基本资料与高危因素)及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09份,①309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气郁质81例(26.2%)、阳虚质68例(22.0%)、平和质60例(19.4%)、血瘀质32例(10.4%)、痰湿质25例(8.1%)、气虚质17例(5.5%)、阴虚质13例(4.2%)、特禀质9例(2.9%)、湿热质4例(1.3%)。②乳腺癌各年龄组的体质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2)、不同分子分型(P=0.000)、不同预后分期(P=0.000)的体质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③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与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有乳腺良性肿瘤史、甲状腺病史、妇科肿瘤病史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气郁质;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质;超重(BMI≧24Kg/m2)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质;超重(BMI≧24Kg/m2)和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不易出现阳虚质;高危因素与平和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居多。2.乳腺癌各年龄组与中医体质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乳腺癌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预后分期与中医体质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乳腺癌的发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相关性。
石霞,朱晓云,刘喜明[5](2020)在《近5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文中认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瘿气""瘿病"范畴,中医治疗GD较西医具有安全性高、不易反复等优势。本文通过查阅、归纳、分析中医古籍及近5年相关文献,总结了GD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认为GD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治疗多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及六经辨证出发,围绕其肝郁气滞、肝火旺盛、血瘀痰凝、气阴两虚四大病机进行分型,或根据病程将其分为二或三期,以疏肝理气、益气养阴为主要治法,将化痰散瘀之法贯穿疾病始终,以达标本同治之效,亦有医家妙用古方,或巧用经验方、自拟方,均取得满意疗效。同时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对GD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提升中医药治疗GD的临床疗效。
闫冠池[6](2020)在《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对王秀阁教授近年来治疗Graves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例就诊信息、诊断情况、组方规律等,试总结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临床经验,为规范Graves病的中医治疗并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阁教授门诊,诊断为Graves病的病例,收集一般信息、四诊信息、诊断治则、处方用药等,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数统计、熵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处方中性别、年龄、证候、症状、舌脉、治则治法、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进行分析,得到核心用药、组方规律及新方组合。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资料,共计150例,男女比例约为1:4,年龄在18岁至70岁间。处方340张,包括中药121味,累计频次4089次。发现处方使用频次前十位为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甘草、柴胡、牡丹皮、薄荷、栀子、丹参、黄芩;常用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补虚药重用补气药、补血药,清热药重用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主要性味寒、温、平,甘、苦、辛,归经为肝、脾、心、肾经。通过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1个,关联规则44973条,共计16味中药,推测出4组新方。结论:1.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的药物中以寒性、甘苦、沉降药为主,药类中补虚药、清热药较多,归经中肝经药物最多。临床治疗的核心处方为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甘草、柴胡、牡丹皮、薄荷、栀子、丹参、黄芩、远志、石斛、夏枯草。以疏肝解郁、益气养阴、开郁清热、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阴阳同调为主要治则。2.王秀阁教授认为Graves病的发病与饮食水土、情志内伤、体质因素相关,其中与情志不舒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与肝,涉及心脾肾。核心病机主要为肝气郁滞,化生火热,伤及气血阴阳。辨证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将疾病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肝郁气滞、肝郁火旺、气阴两虚、心脾两虚、心肝不足、气滞血瘀、阴阳两虚七个证候。在治疗上,辨体质,辨阳气、壮火与少火强弱,善用药对,化裁经方,注重情绪管理,饮食疗法。王秀阁教授在诊治疾病过程中重视核心病机,标本虚实,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辨病与辨证结合,使中医思维融入在Graves病每一个环节之中。
李玉梅,张定华,连琯,王彤,朱文远[7](2020)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与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瘿病"范畴。目前,临床上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手术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产生的副作用大,而且易于复发,致使本病缠绵难愈,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对中医药的认识,中药对本病的治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与西药对比,中医治疗有着多靶向治疗、整体调整的优势,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归纳概括关于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其有效的治则治法,主要从其病因病机、中药的分期治疗、分型治疗、经验方治疗、膏方治疗、单味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结合治疗及其他特色联合治疗方面进行归纳论述,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王春[8](2020)在《补脾益肾升阳泻火方结合西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脾益肾升阳泻火方”结合西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的临床疗效,探讨及分析临床上“补脾益肾升阳泻火方”在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拓展其的应用范围,为后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参照。方法:选用在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6月31日期间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黏膜病专病门诊的符合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纳入标准的及自愿受试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西药疗法)和对照组(安慰剂+西药疗法),两组均纳入患者54例。治疗前两组皆先进行调颌,清洗牙齿,去掉不良修复体等操作,以排除局部刺激因素。试验组给予“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口服结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等量灭菌注射用水病损处局部注射,用法:“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1包/次,3次/日,早中晚开水溶解后服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等量灭菌注射用水病损处局部注射,1次/2周。对照组给予与中药免煎颗粒剂类似的安慰剂口服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等量灭菌注射用水病损处局部注射。用法:同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最长干预时间皆为3个月;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客观指标积分、细胞免疫指标、OHIP-14生活质量表调查得分、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受试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94.23%,对照组80.77%,因P<0.05,故两组对比差异显着,因而两组疗效对比试验组更优;2、两组受试者药物治疗前后主客观积分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主观积分和客观积分分别比用药前的主客观积分显着降低,而P<0.05,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的客观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客观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的主观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主观积分比较,因P>0.05,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受试者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试验组的CD4+指标、CD8+指标及CD4+/CD8+指标和对照组的CD4+指标及CD4+/CD8+指标用药后对比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CD4+指标在药物干预治疗后的对比中发现P<0.05,故存在意义;对照组的CD8+指标在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因P>0.05,故无意义;试验组CD8+指标和CD4+/CD8+指标与对照组CD8+指标和CD4+/CD8+指标在药物干预治疗后,进行分别比较,差异无意义,因P>0.05。4、两组受试者药物治疗前后对比OHIP-14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OHIP-14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分别比用药前的OHIP-14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显着降低,因P<0.05,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后,两组的OHIP-14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比较,因P>0.05,故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5、干预结束且6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37.5%)比试验组(13.0%)更易复发,且差异有意义(P<0.05),干预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皆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得结果: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口服结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等量灭菌注射用水于病损处局部注射疗法对EOLP患者具有高疗效性、高安全性及较低的复发率。结论:“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口服加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等量灭菌注射用水于病损处局部注射疗法可调节EOLP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病损不适感,促进病变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高疗效性、高安全性及较小的复发率,值得推广研究及运用。
赵旭凡[9](2020)在《失笑散外敷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临床观察失笑散外敷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疼痛、肿胀、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快速康复的治疗效果,为减轻患者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腔镜甲状腺术后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选取入组患者,再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失笑散外敷试验组和TDP治疗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前进行性别、年龄、治疗前中医症状分级和炎症指标(WBC、CRP)等基线资料对比。治疗后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适症状治疗效果、炎性指标、引流量和引流管拔出时间进行比较,以及中医各症状分级程度的治疗效果,做一总结分析。结果:基线资料: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构成和术前炎症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总显效率84.61%,对照组总显效率20.51%,两组治疗疗效总显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WBC)在时间推移上有显着变化(P<0.05),术后治疗24h、48h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WBC)均值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治疗72h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白细胞(WBC)均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段白细胞(WBC)均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在时间推移上有显着变化(P<0.05),术后治疗24h试验组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CRP)均值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治疗48h、72h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均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段C-反应蛋白(CRP)均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d)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医各症状减轻程度: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功能障碍的程度分级上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各中医症状程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各症状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疼痛、皮下瘀斑、功能障碍程度等级在术后治疗1d、2d、3d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肿胀程度等级在术后治疗1d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肿胀程度等级在术后治疗2d、3d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组内各次测量总体比较肿胀、皮下瘀斑、功能障碍程度等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各次测量总体比较疼痛程度等级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两两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程度等级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指标也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失笑散外敷在治疗腔镜甲状腺术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引流量,缓解疼痛和皮下瘀斑,改善功能障碍以及机体快速康复疗效上优于TDP治疗,短期治疗对减轻术后肿胀疗效不甚明显。
封颖,魏敏惠[10](2019)在《从畅达气机之法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思路》文中指出本文从畅达气机之法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笔者认为本病的病理因素为气、痰、瘀,长期的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致气、痰、瘀三者互结引发甲状腺癌,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原则,治法以畅达气机为主,同时健脾、化痰、散瘀,还需与临床辨证及分型相结合。
二、陆德铭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陆德铭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浅述气血痰郁理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气血痰郁理论的渊源 |
2 气血痰郁理论基础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
3 气血痰郁理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4 从气血痰瘀论治甲亢 |
4.1 从气论治 |
4.1.1 气滞 |
4.1.2 气虚 |
4.2 从血论治 |
4.2.1 血瘀论治 |
4.2.2 血虚论治 |
4.3 从痰论治 |
4.3.1 痰气 |
4.3.2 痰火 |
4.4 从郁论治 |
5 结语 |
(2)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癌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
1 病名溯源 |
1.1 瘿字含义及演变 |
1.2 瘿病分类 |
1.3 石瘿释疑 |
1.4 小结 |
2 甲状腺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关系 |
2.1 甲状腺与脏腑 |
2.2 甲状腺与经络 |
2.3 甲状腺与气血 |
2.4 小结 |
3 病因病机 |
3.1 病因 |
3.2 病机 |
3.3 小结 |
4 治则治法 |
4.1 治疗原则 |
4.2 治疗方法 |
4.3 小结 |
5 饮食宜忌及情志调养 |
6 转归及预后 |
第二部分 基于期刊文献的甲状腺癌辨证论治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剔除标准 |
2 文献整理和统计 |
2.1 筛选文献 |
2.2 规范化处理 |
2.3 文献统计 |
3 结果 |
3.1 文献搜集整理情况 |
3.2 病因病机情况 |
3.3 辨证分型情况 |
3.4 治则治法情况 |
3.5 治疗情况 |
4 分析 |
4.1 病因病机方面 |
4.2 辨证分型方面 |
4.3 治则治法方面 |
4.4 治疗方面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中医药专家诊治甲状腺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药物整理 |
1.3 数据挖掘方法 |
2 结果 |
2.1 单味药使用情况 |
2.2 药物功效类别情况 |
2.3 药物性味情况 |
2.4 药物归经情况 |
2.5 常用药物关联情况 |
3 分析 |
3.1 药物功效分析 |
3.2 药物分类分析 |
3.3 药物性味分析 |
3.4 药物归经分析 |
3.5 常用药物关联分析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对比分析 |
1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比较 |
1.1 古今用药类别频次比较 |
1.2 补虚药中各类药频次比较 |
1.3 化痰软坚药中各类药频次比较 |
2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分析 |
2.1 时代更迁,饮食居处之异 |
2.2 体质偏颇,五行生克之变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相关问题思考 |
1.1 诊治优势 |
1.2 治疗作用 |
1.3 存在的问题 |
2 防治甲状腺癌初步方案探讨 |
2.1 气血相用,形神一体 |
2.2 体病同调,内外兼修 |
2.3 未病先防,通利七情 |
2.4 已病防变,药食同用 |
2.5 术后固本,中西双举 |
结语 |
1 本研究特点及创新点 |
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3)陆德铭教授中医外科临证使用黄芪经验选萃(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外科疾病重视健脾益气 |
2 黄芪是健脾益气要药 |
3 益气固表祛肤疾 |
4 健脾益气抗癌瘤 |
5 托毒生肌疗口疮 |
6 益气养阴调免疫 |
7 黄芪使用的注意事项 |
(4)乳腺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与高危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体质类型判定 |
1.4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
2.1 调查方法 |
2.2 调查内容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基本情况 |
4.2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
4.3 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布 |
4.4 中医体质类型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5 乳腺癌患者高危因素频数分布 |
4.6 乳腺癌高危因素与高发体质的相关分析 |
讨论 |
1. 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 |
2. 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 乳腺癌高发体质类型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4.1 不足 |
4.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近5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GD的中医病机研究概述 |
1.1 肝郁气滞 |
1.2 肝火旺盛 |
1.3 血瘀痰凝 |
1.4 气阴两虚 |
2 分型辨证论治 |
2.1 从脏腑角度辨治 |
2.2 从气血津液角度辨治 |
2.3 从三焦与六经角度辨治 |
2.4 对于分型辨证论治的总结 |
3 分期辨证论治 |
3.1 分两期论治 |
3.2 分三期论治 |
3.3 对于分期辨证论治的总结 |
4 中药专方治疗 |
5 小结 |
(6)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瘿气病名认识 |
2 瘿气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对Graves病辨证分型及治疗 |
4 现代医学对Graves病的研究 |
5 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临床诊断标准 |
4 病例纳入标准 |
5 排除病例标准 |
6 病例信息采集内容 |
7 病例数据规范化处理 |
8 数据挖掘分析 |
9 统计学分析方法 |
10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病例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
2 病例信息统计分析 |
2.1 症状体征统计结果 |
2.2 证候频数 |
2.3 舌苔脉象统计结果 |
3 用药规律分析 |
3.1 用药频次统计 |
3.2 四气五味统计 |
3.3 升降浮沉统计 |
3.4 归经统计 |
3.5 中药归类统计 |
4 数据分析结果 |
4.1 组方规律分析 |
4.2 药物组合及频数统计 |
4.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4.4 新方探索与核心处方药物组合 |
讨论 |
1 王秀阁教授治疗GD用药规律讨论 |
2 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的经验总结 |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辨证分期论治 |
2.3 预防调摄 |
3 医案举隅 |
4 不足之处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
2 中医学治疗方法 |
2.1 分期治疗 |
2.2 分型治疗 |
2.3 经验方治疗 |
2.4 膏方治疗 |
2.5 单味药治疗 |
2.6 针灸疗法 |
2.7 中西联合治疗 |
2.8 其他联合治疗 |
3 小 结 |
(8)补脾益肾升阳泻火方结合西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病例纳入标准 |
1.3.2 病例排除标准 |
1.3.3 病例脱落标准 |
1.3.4 病例剔除标准 |
1.3.5 不良事件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1.1 样本含量 |
2.1.2 随机 |
2.1.3 安慰剂对照 |
2.1.4 单盲法 |
2.2 试验药物的来源 |
2.2.1 补脾益肾升阳泻火免煎颗粒剂及安慰剂来源 |
2.2.2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来源 |
2.2.3 灭菌注射用水来源 |
2.3 干预方法及疗程 |
2.4 评价标准 |
2.4.1 疗效评价标准 |
2.4.2 观察指标 |
2.4.2.1 疗效观察指标 |
2.4.2.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受试前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的人口统计数据特征 |
2 两组受试者脱落及剔除情况 |
3 两组用药后疗效观察 |
3.1 比较两组受试者用药后疗效 |
3.2 比较两组用药前后主客观指标积分 |
3.3 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OHIP-14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比较 |
3.5 比较两组复发情况 |
4 两组用药后安全性情况 |
讨论 |
1 中国传统医学对EOLP的见解 |
1.1 中医内涵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2.1 古代大家在本病病因病机上的认识 |
1.2.2 现代医者在病因病机上的见解 |
1.3 中医临证经验 |
1.3.1 古代大家诊治经验 |
1.3.2 现代医者的诊疗研究 |
2 现代西方医学对此疾病的认识 |
2.1 概念 |
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3 常见治疗方法 |
3 本次试验的选方用药依据 |
3.1 中医选方依据 |
3.2 中医用药依据 |
3.2.1 相关中药药理研究 |
3.3 西医用药依据 |
3.3.1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灭菌注射用水的用药依据 |
3.4 安慰剂的选用依据 |
4 本次试验的最终结果 |
结论 |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文献综述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理论与临治经验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失笑散外敷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甲状腺疾病的定义 |
1.1.2 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
1.1.3 腔镜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机制分析 |
1.1.4 腔镜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
1.2 中医学对腔镜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认识 |
1.2.1 中医病因 |
1.2.2 中医病机 |
1.2.3 中医治则 |
1.2.4 中医治疗研究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概况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剔除和中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分法 |
2.2.2 对照与盲法 |
2.2.3 记录观察表 |
2.3 治疗方法 |
2.3.1 常规治疗 |
2.3.2 试验组 |
2.3.3 对照组 |
2.4 观察指标 |
2.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4.3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
2.4.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2.6 研究结果 |
2.6.1 基本资料比较 |
2.6.2 治疗疗效比较 |
2.6.3 中医各症状程度等级比较 |
2.6.4 安全指标比较 |
第3章 讨论 |
3.1 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 |
3.1.1 中医外治法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的优势 |
3.1.2 腔镜甲状腺术后失笑散外敷选方分析 |
3.2 研究结果分析及意义 |
3.2.1 一般资料分析 |
3.2.2 治疗疗效比较 |
3.2.3 临床研究意义 |
3.2.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从畅达气机之法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畅达气机法 |
1.1 畅达气机法的历史沿革及作用机理 |
1.2 各医家对疏肝理气法的临床应用 |
2 从畅达气机法对甲状腺癌进行论治 |
2.1 从畅达气机法论治甲状腺癌的基本病机 |
2.2 从畅达气机法论治甲状腺癌的临床分型 |
2.3 从畅达气机法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
2.4 从畅达气机法论治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
3 验案举隅 |
4 结语 |
四、陆德铭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述气血痰郁理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关系[J]. 贾思锋,李会敏,谢敏,赵勇,左新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06)
- [2]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D]. 郝菲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陆德铭教授中医外科临证使用黄芪经验选萃[J]. 刘静,朱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9)
- [4]乳腺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与高危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萌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近5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J]. 石霞,朱晓云,刘喜明. 环球中医药, 2020(06)
- [6]王秀阁教授治疗Graves病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D]. 闫冠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李玉梅,张定华,连琯,王彤,朱文远. 中医研究, 2020(05)
- [8]补脾益肾升阳泻火方结合西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失笑散外敷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D]. 赵旭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从畅达气机之法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思路[J]. 封颖,魏敏惠. 环球中医药, 2019(08)
标签:中医论文; 显著性差异论文;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论文; 甲状腺论文; 中医体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