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幼教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全,梁俊[1](2021)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村一幼"教育扶贫创新计划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也存在着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辅导员专业性不强且流失严重、辅导员培训时间短且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范专业学生顶岗支教时间短且缺乏衔接性等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幼儿家长的教育宣传、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幼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构建学前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等对策。

王一清[2](2021)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学制的起始阶段,一直以来颇受国家重视,现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男幼师在幼教队伍中占比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专业发展现状对吸引更多男性加入学前领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幼教队伍的师资水平影响重大。然而就目前而言,聚焦于男幼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多,而有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少。笔者希望通过调研这类少数幼师群体专业发展需求的具体内容及需求满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求为促进男性幼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进而提升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前教育的稳健发展。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四位男性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等研究方法,调研他们专业发展需求的现状,总结其专业发展需求特征的异同,并对其专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根据影响因素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为男幼师满足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一定的启示。研究发现四位男幼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特征既呈现了共性,也体现了差异性。共性主要包括四位男幼师均明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内容,运用相似途径来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且内外部专业发展需求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差异性则表现在专业发展需求的驱动因素、内容指向、满足程度和现实困境的不同。同时,影响男幼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因素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及学历、当前专业发展阶段、自我的职业期望、家庭方面;还与幼儿园为其提供的“硬”、“软”环境以及政府部门的投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家长的要求与支持和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关。最后,针对四位男幼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需形成社会、幼儿园、男教师的“三方合力”来促进其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

李聪聪[3](2021)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文中研究指明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探讨,成为研究与实践热点话题之一。言教育不可不言师。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不同人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都是什么样的呢?是否一致呢?如何实现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呢?本研究在B市以目的性抽样方式选择多所幼儿园和高校,并在选取的幼儿园和高校内随机抽取幼儿、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各60人,园长30人,幼教专家15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90人,采用现象图析学的方法,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进行研究,探讨基于不同利益诉求的幼儿园教师质量观。通过对访谈文本及儿童画的编码分析可得,对于“什么是”“好”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可从以下七个维度来探讨:爱岗敬业、幼儿为本、道德修养、保教结合、沟通合作、个人发展和仪态角色。对于“为什么”认为这样的幼儿园教师是“好”教师,可从以下七个角度来解释:幼儿教育特点、职业一般性要求、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自身发展、幼儿特点及其发展、幼儿园制度遵守与发展,以及社会和家长的期望。对于“如何做”才能成为“好”幼儿园教师,可从加强职业认同与工作责任感、做好自身发展准备、积累专业理论与实践、加强师幼关系及互动、加强家园合作与配合、园所及领导层提供支持、教育系统提供支持、加强社会和家庭的认知与配合八个方面来概括说明。本研究对各利益群体视角下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形象塑成原因、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量化统计可知,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认识在各个维度均显现出了统计学上的差异,体现出异质性,证明不同群体的观念间确实存在质的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对其存在质的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基于各利益群体的立场探讨利益诉求,并从两方面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整合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需求、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以期为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提供借鉴。

马波[4](2020)在《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实践”,是人与人灵魂的相遇。优质的教学取决于教师在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学支持等方面与儿童的互动。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质量师幼互动对儿童诸方面发展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家庭贫困、适应困难等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作用更突出。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在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相关政策的落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学前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有学可上”的基础上如何“上好学”既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四川省“一村一幼”项目首先在该区域试点和推行。这些地区的师幼互动质量如何,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升该区域的师幼互动质量等问题亟待探索。研究者在农村视角的指导下,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运用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对社会经济、交通、教育平均处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等水平的L县25个“一村一幼”幼教点的42个班级的67名辅导员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上述问题的研究。首先,研究者采用CLASS评估系统对67名辅导员的一日活动进行了观察和评估。发现:L县村幼教点的师幼互动质量整体质量不高,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点。从不平衡性来说,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情感支持得分最高、班级组织次之,教学支持得分最低;不同活动形式中的师幼互动质量得分存在不平衡性,游戏活动和户外集体活动在情感支持和班级组织领域的得分最高;集体教学活动在教学支持领域的得分略高;生活活动的师幼互动质量最低。从差异性来说,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发现,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存在低质量型、中低质量型、中等质量型和中高质量型四个剖面,以中低质量型为主,但仍存在一定比例有质量的师幼互动。不同结构质量的村幼教点其师幼互动质量差异显着。总体而言,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优势与挑战并存,如何发掘其师幼互动质量的优势,带动其弱势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其次,研究者采用田野考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影响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原因。在外系统层面,一村一幼”政策对“一村一幼”过渡性、临时性的导向使得村幼教点在师资、教师身份待遇、教师培养、幼教点硬件设施设备、幼教点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各个方面难以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对师幼互动质量产生重要而间接的作用。在大系统层面,研究者探讨了辅导员身份、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专业发展等职业困境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在中间系统层面,研究者考察了幼教点结构质量和班级结构质量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如研究发现村幼教点的屋舍拥挤与师幼互动质量有关,生活设施设备对班级组织质量、辅导员对儿童的关注程度等有显着性影响。班级是否有一定活动材料对师幼互动质量有显着性的影响,班级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班级规模过大时,师幼互动质量更低。在小系统层面研究者考察了辅导员的专业特质和个人特质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从专业特质来说,对于绝大多数非学前教育的辅导员而言,“学艺旁观”的“见习”对她们的教育观念、行为,师幼互动行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尽管辅导员学历和专业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不显着,但并不意味着学历和专业不重要,学前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其情感支持和班级组织质量更高;辅导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不足及师幼互动培训的缺失使得她们缺乏有效互动的策略,也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质量。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显着,本专业毕业后有其他学前(早期)教育机构工作经历的辅导员和小学转岗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更高;辅导员对教育的认识和儿童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她们的教育行为、与儿童互动的行为以及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对师幼互动质量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影响着辅导员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外倾型的辅导员面对困境更加积极乐观,对儿童也更加热情,尽责型的辅导员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在与儿童的互动中总能够尽职尽责。第三,研究者在充分分析辅导员师幼互动质量特点和辅导员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村幼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方案》,并展开了一学期的准教育实验。通过两次前测和一次后测以及辅导员问卷发现,本次学习活动对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有显着作用,其中班级组织领域提升最多、情感支持次之,教学支持提升最少。这说明村幼教点的师幼互动质量提升存在难易程度的差异,教学支持最难提升。不同活动类型中的师幼互动质量提升也不同: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质量得分提升最多,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次之,户外集体活动最少。不同专业背景、出勤次数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提升无显着性差异,但学历越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出勤次数更多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提升更多。此外,辅导员在自我评价中认为除了师幼互动能力的提升外,还在教育理念、持续学习、专业信心方面有所收获,对本次学习满意度较高。最后,研究者对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研究进行了总的讨论,尽管民族地区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不高,但在其区域内部,发现其师幼互动质量的多元实践样态,并借助其优势以本区域力量为主,支持村幼自助、自主发展。同时也应看到,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师幼互动学习项目,而是需要整个生态系统中各方的合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质量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邹群霞[5](2020)在《中美《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语言领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背景下《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研究已成为早期儿童教育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语言领域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其中一个领域,对中美《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语言领域》(以下简称《标准·语言领域》)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语言领域的修订确立相应的参照,也为我国早期儿童的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本文以中美《标准·语言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对中美《标准》制定背景、价值取向、目标和《标准·语言领域》的内容、实施及效果等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中美《标准》制定背景的比较,在国际背景方面,全球化时代背景是影响中美两国《标准》制定及其推进极其重要的元素;国内外学前教育相关研究成果交流直接或间接对中美《标准》制定起推进作用。同时,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背景的不同,进而对《标准》制定产生影响;(2)从课程政策视角探析中美《标准》的价值取向与目标,研究发现我国《指南》价值取向以幼儿为中心和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美国《标准》则呈现自由主义取向、保守主义取向和社会效率取向等多元价值取向态势。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实施教学范式改革、实施评价改革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美《标准》制定的目标,但中美目标方向并不一致;(3)通过对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的形式结构、内容结构和结构性质的比较分析,发现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同为指导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文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不仅表现在编排体例、语言表述等形式结构方面,在基本框架设计上也呈现各自的特点,美国《标准·语言领域》结构框架所反映的框架性质和一体化衔接值得我们学习;(4)在借助于NVivo12软件对《标准·语言领域》相关内容进行编码与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在子领域分类、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策略与建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反映了两国语言领域的教育理念与理论取向。两国在早期儿童语言教育上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语言发展的全面性。美国《标准·语言领域》关注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为特殊需要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支持,语言发展强调向早期读写偏移等理念。中美《标准·语言领域》也分别体现了“全语言教育”取向和“平衡化教育”取向;(5)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状况、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现状总体没有美国的实施现状乐观;我国受访教师对《标准·语言领域》实施评价感知与认同度较低;在样本数据下,美国受访教师的实施效果测度值总均值高于我国受访教师的实施效果测度值总均值。通过对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的研究得出主要的启示:一方面,对我国《标准·语言领域》修订的启示是标准修订需兼顾稳定性与发展性;标准修订需考虑连续性与阶段性;标准修订需考虑综合性与个别化;标准修订需注重指引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标准修订需平衡统一性与适宜性。另一方面,对《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的启示是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构建《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的支持系统;发展我国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项目与评估体系。

黎夏璐[6](2020)在《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应时代之召唤,在世界大舞台上正发挥着强大的力量。兴国必先强师,“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指出现阶段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的学前教育新旧问题交替存在,譬如2018年意见所指出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这均体现出国家重视学前教师队伍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有所要求。本研究认为,目前阶段学前教育痛点聚焦于“学差为师”,即使2018《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先后指明要全面提高幼师队伍质量,但现实距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甚至背道而驰。故而此研究将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痛点放置于研究中心,以调查幼教师资质量不佳的现实状态为始,从而分析其根源,以便寻求最佳路径,使学前教育真正驶向众心所向的健康美好未来。本文结构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江西省内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现状调查及问题表征,基于严谨的问卷设计及访谈记录,折射诸多例如幼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持证上岗者少、幼师“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弱、幼师中意志品质欠佳者居多、幼师的职业选择颇为无奈、幼师渴望自我升级但成功率低的调查结果;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根据调查结果,承认学前教育“学差为师”确实普遍存在问题,并探析出其背后的原因,幼教吸引力弱、“现代病”凸显、中职培养“拖后腿”、水平参差的师资涌入。基于此根源导向,可以充分说明学前教育“学差为师”问题解决刻不容缓,“药引子”便呼之欲出。对策建议,以达期望状态,百思终得其解,为扭转学前幼师的丧局打开新思路,创设新环境;最后是结语部分。本研究围绕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的现象,反溯幼师来源、培养、准入,详尽剖析各维度上需为幼师质量加持的各个因素,为构建优质学前教师指明了方向。本研究立足于江西省内学前教育的在岗幼师的职业现状调查,追溯到质量不佳的幼师多来源自于中职学前专业培养。基于本研究,期待未来为其他教育阶段改革打开新思路,为创新教师队伍质量提供参考,在认真参照实行各《意见》的基础上,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李佳宇[7](2020)在《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的田野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必先扶智”,这是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再度聚焦凉山深度贫困地区新增17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一村一幼”计划。即在彝区每个建制村设立幼教点,省财政出资为每个幼教点选聘两名汉彝双语辅导员。随着“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初步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在四川彝区的广覆盖。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幼儿园教师、生活老师(保育员)、保安、膳食制作员,唯独没有“辅导员”。“一村一幼”的“辅导员”是基于四川彝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情况设立的一个新型类似全科教师的岗位。但是,为什么在四川彝区幼教点创造了“辅导员”一岗位职业?与幼儿教师之间有何共性?又有何不同之处?这个创新岗位的生存状态又如何呢?为此,笔者带着这系列问题走进Y县进行田野考察。在进行本研究的田野考察前,笔者做了如下准备工作:选择样本;编制并测试调查问卷;制定访谈提纲;设计观察记录。笔者曾2次走进现场,若干次走进与辅导员共建的“网络社区”,就其“生存状态”对现教育局领导、县进修校专家、所在地幼儿园教师、辅导员、四川省的幼教专家等进行了深度访谈,对幼教点的辅导员的教育生活进行全程观察。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回顾,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佐证。考察发现,实施“一村一幼”工程,这是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重大决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大创举。自2015年实施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已开办幼教点3117个、选聘辅导员7976名、接收幼儿12.61万人,全州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达到25.53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4年的50.73%到2019年的83.58%,破解了民族地区幼儿入园难问题。考察中笔者不难发现:若要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公平,那么选择一批“四有”“辅导员”是核心,增进辅导员的获得感是关键。本研究以此为题,旨在为破解边疆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之瓶颈寻找答案。本研究以田野考察为研究范式,并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文献等研究方法,就四川彝区辅导员的生存状态的个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发现:她们的职业认同度较高、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有待完善等。由此提出了:1.进一步完善政策与制度设计,增进辅导员的安全感;2.持续推动“手牵手”工程,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力;3.实施辅导员“种子”计划,丰富辅导员的获得感等基本建议。

凌鹭[8](2020)在《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教育扶贫作为重要抓手,是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作为直过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教育水平滞后,始终是阻碍凉山进步的瓶颈。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四川省委省府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使得12.67万名“放养”的山区幼儿得到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①该项目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师资问题仍是制约凉山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短板,难以满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持续、健康有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村一幼”教师从事着平凡的职业,却有着神圣的职责,他们的职业生存状态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凉山彝族地区幼儿的发展,还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凉山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如何?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稳定师资、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吸引优秀教师投身于山区幼教事业,让他们不仅“下得去”更能“留得住、教得安”?这些均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对“一村一幼”教师群体进行田野调查,将针对研究对象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叙述和分析,抛砖引玉,以期能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区学前教师与儿童更深入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包括了问题提出、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本部分主要运用文献法对生存状态、职业生存状态、民族地区教师的研究以及有关“一村一幼”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厘清了已有研究的经验与不足,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自编《“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问卷》,通过对336名“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职业回报、职业条件、职业负荷、职业认同与满意度、职业适应与发展共五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感受及其影响因素,勾勒其“生存群像”,为质性研究提供数据参考。第三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个案分析。本部分主要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参与性观察,对“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进行深描。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青春和梦想的眺望,第二个主题是苦中有甜的村幼情怀,第三个主题是不负村幼不负己的守望。三个主题的“一村一幼”教师各有其特点,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诠释“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不同样貌,共性是她们都以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可贵、可亲的青春情怀,不自觉地在引导着彝区儿童成长。第四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根源探寻。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的引领、家支文化的浸润、关键他人的影响、村落文化的激励,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第五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改善之策。首先是宣传赋能,通过社会层面的宣传表彰与村落治理中的自我实现,焕发其家国情怀;其次要提升能力:提供培训机会与资助,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资质;再次要进行制度创新:校(园)长负责制与家支文化形成合力,提升村落的治理现代化水平;最后改善待遇:明确“一村一幼”教师身份,改善待遇和物质条件保障。

马璇[9](2020)在《“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前教育事业一直深受国家重视和民众关心,其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对幼儿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也是影响深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助力民族地区贫困幼儿学生顺利接受学前教育,着重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10月率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启动了“一村一幼”计划,2017年之后由最初凉山州的17个县(市)增加到全省范围内51个县(市)。“一村一幼”计划的顺利实施,大幅提高了全州学前教育的覆盖率,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保障每一位适龄幼儿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效缓解了凉山州幼儿学生接受学前教育难以及进入幼儿园费用高等问题,为幼儿学生进入小学义务教育学习阶段奠定基础,促进幼儿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五年来,在肯定“一村一幼”计划执行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村一幼”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一村一幼”计划的顺利推进,发现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最要紧的。本研究除摘要与结论外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绪论中对于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介绍,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并解释说明学前教育政策的相关概念与政策执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等等;其二是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教育局以及X、Y幼教点掌握近几年凉山州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的执行现状并根据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肯定“一村一幼”计划取得的功绩与劳绩;其三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史密斯政策分析模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四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与探究;最后借助政策分析工具对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执行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唯愿该研究结论能够助力凉山州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并为继续顺利开展“一村一幼”计划工作建言献策。

魏琴[10](2019)在《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也陆续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幼儿英语教师对幼儿的英语启蒙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幼儿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对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英语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培养出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幼儿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幼儿英语教师。本文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研究的比较深入,而且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有关“幼儿英语教师师资培养”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确实比较少,而且不够全面。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该课程教学主要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教学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进行了分析,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该课程教学应该以需求理论作为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使课程教学满足目标行业、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需求。同时,还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研究教学改革对策的理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分析《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特点的过程中,笔者更加明确了高职《幼儿英语教育》的课程现状的调查方向和改革方向。在进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之前,笔者研究并分析了X学院幼儿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中曾出现的教学问题,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等,并从X学院教学改革中汲取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以作为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参考。通过对需求分析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并借鉴X学院的问卷和访谈提纲,笔者对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预调查,先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对调查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阶段进行正式调查,分别对A学院2017级和2018级学前专业的学生、幼教行业相关人员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对采集的数据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到,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主要有师资配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一、《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多数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缺乏幼儿英语教学经验;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三、教材内容缺乏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还有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偏、旧、难的现象;四、课程设置方面,课时较少,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五、校外实训中,实习中缺乏有效指导,实习目标还不够明确;六、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七、评价方式未考查到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改革对策建议如下:第一,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英教化”、“幼教化”和沟通能力三方面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第二,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明确课程定位;第三,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专业为特色、实用化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第四,使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全系全感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第五,通过合理规划时间规范管理模式等方式,利用好实训基地;第六,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优化评价方式。

二、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幼教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幼教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扶贫现状
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宣传不到位,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二)经费投入不充足,硬件建设推进难
    (三)幼教点教师业务水平低,缺乏专业性
    (四)幼教点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
    (五)幼教点辅导员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六)师范生顶岗支教的时间较短,缺乏衔接性
三、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更新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三)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规范管理,构建学前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

(2)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呼声愈演愈烈
        1.1.2 幼儿园男教师面临的生活困境和工作困境
        1.1.3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1.1.4 研究者个人旨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
        1.3.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幼儿园男教师
        1.4.2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四位男幼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意识
        2.2.1 有无专业发展意愿
        2.2.2 对当下专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2.2.3 专业发展需求的具体内容
    2.3 四位男幼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行为
        2.3.1 专业发展需求规划
        2.3.2 专业发展需求行动
        2.3.3 专业发展需求反思
        2.3.4 专业发展需求调控
3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呈现的特征
    3.1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呈现的共性特征
        3.1.1 明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内容
        3.1.2 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途径类似
        3.1.3 内部专业素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3.1.4 外部专业支持需求得到部分满足
    3.2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呈现的差异性特征
        3.2.1 专业发展需求驱动因素的差异
        3.2.2 专业发展需求内容指向的差异
        3.2.3 专业发展需求满足程度的差异
        3.2.4 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现实困境的差异
4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因素
    4.1 教师个人因素
        4.1.1 教师专业及学历
        4.1.2 当前所处专业发展阶段
        4.1.3 自我的职业期望
        4.1.4 家庭因素的影响
    4.2 幼儿园环境因素
        4.2.1 幼儿园提供的“硬”环境
        4.2.2 幼儿园提供的“软”环境
    4.3 社会环境因素
        4.3.1 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
        4.3.2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4.3.3 家长的要求与支持
        4.3.4 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5 基于需求促进男幼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5.1 社会层面
        5.1.1 出台政策法律,保障需求满足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5.1.2 利用“互联网+”,拓宽需求满足的发展途径
    5.2 幼儿园层面
        5.2.1 “硬”环境方面
        5.2.2 “软”环境方面
    5.3 男教师自身
        5.3.1 终身学习——自学促进需求的满足
        5.3.2 未雨绸缪——规划促进需求的满足
        5.3.3 三省吾身——反思促进需求的满足
        5.3.4 他山之石——取经促进需求的满足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幼儿园教师质量
        1.1.2 我国急需建设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队伍
        1.1.3 公众诉求“好”幼儿园教师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利益相关者
        1.4.2 “好”幼儿园教师
        1.4.3 幼儿园教师质量观
    1.5 理论基础
        1.5.1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1.5.2 功能主义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与内容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3 研究方法
        2.3.1 现象图析学
    2.4 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2.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2.5.1 研究重点与难点
        2.5.2 研究创新点
第三章 “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分析
    3.1 编码及教师形象分析维度
    3.2 幼儿: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2.1 整体情况
        3.2.2 公私立园幼儿认知及差异
        3.2.3 不同年龄幼儿认知及差异
    3.3 幼儿家长: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3.1 整体情况
        3.3.2 公私立园幼儿家长认知及差异
    3.4 幼儿园教师: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4.1 整体情况
        3.4.2 公私立园幼儿园教师认知及差异
    3.5 园长: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5.1 整体情况
        3.5.2 公私立园园长认知及差异
    3.6 幼教专家: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7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形象
        3.7.1 整体情况
        3.7.2 不同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及差异
    3.8 小结
        3.8.1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的整体情况
        3.8.2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分析
    4.1 编码及教师形象塑成原因分析维度
    4.2 幼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2.1 整体情况
        4.2.2 公私立园幼儿认知及差异
        4.2.3 不同年龄幼儿认知及差异
    4.3 幼儿家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3.1 整体情况
        4.3.2 公私立园幼儿家长认知及差异
    4.4 幼儿园教师: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4.1 整体情况
        4.4.2 公私立园幼儿园教师认知及差异
    4.5 园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5.1 整体情况
        4.5.2 公私立园园长认知及差异
    4.6 幼教专家: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7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
        4.7.1 整体情况
        4.7.2 不同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及差异
    4.8 小结
        4.8.1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的整体情况
        4.8.2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好”幼儿园教师实现路径分析
    5.1 编码及教师实现路径分析维度
    5.2 幼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2.1 整体情况
        5.2.2 公私立园幼儿认知及差异
        5.2.3 不同年龄幼儿认知及差异
    5.3 幼儿家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3.1 整体情况
        5.3.2 公私立园幼儿家长认知及差异
    5.4 幼儿园教师: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4.1 整体情况
        5.4.2 公私立园幼儿园教师认知及差异
    5.5 园长: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5.1 整体情况
        5.5.2 公私立园园长认知及差异
    5.6 幼教专家: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7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眼中“好”幼儿园教师的实现路径
        5.7.1 整体情况
        5.7.2 不同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及差异
    5.8 小结
        5.8.1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实现路径的整体情况
        5.8.2 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实现路径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讨论、建议与不足
    6.1 讨论
        6.1.1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冲突的讨论
        6.1.2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形象塑成原因冲突的讨论
        6.1.3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好”幼儿园教师实现路径冲突的讨论
    6.2 建议
        6.2.1 整合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需求
        6.2.2 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
    6.3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快速发展的“一村一幼”幼教点,其学前教育质量亟待保障
        二、师幼互动质量是“一村一幼”幼教点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尚待探索
        四、研究者的研究困惑与旨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一村一幼”幼教点的概念界定
        二、师幼互动的概念梳理
        三、师幼互动质量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及其质量的已有研究
        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二、民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及其质量的已有研究
        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建构与质量探讨的相关研究
        五、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农村学前教育及其质量研究
        一、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现状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师幼互动质量研究回溯
        一、从师幼互动研究看师幼互动质量
        二、在幼儿园质量研究中看师幼互动质量
        三、专门化的师幼互动质量研究
        四、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四节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及师幼互动质量研究综述
        一、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
        二、运用CLASS进行师幼互动质量现状探讨的已有研究
        三、已有研究对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原因探索
        四、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综述
        五、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视角转换与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基于农村视角的师幼互动质量研究
        一、城市视角下被异化为“问题学前教育”的农村学前教育
        二、本研究的基本主张与研究立场:研究农村学前教育应立足农村视角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论
        一、研究问题与思路
        二、研究方法论
        三、混合研究范式在本研究的运用
        四、研究伦理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一:L县“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程序
        研究设计二:影响L县“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的原因考察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及伦理
        研究设计三:探寻提升L县“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三、研究过程及伦理
第二部分
    第五章 L县“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
        第一节 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基本现状研究
        一、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整体现状考察
        二、“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整体水平
        三、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与其他区域师幼互动质量的比较
        四、总结
        第二节 L县村幼教点一日活动中不同活动类型的师幼互动质量研究
        一、四种活动类型中的师幼互动质量比较
        二、不同活动类型的师幼互动质量特点分析
        三、总结
        第三节 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潜在剖面考察
        一、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类别检验
        二、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类型分布
        三、不同师幼互动质量类型的特点分析
        四、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不同师幼互动质量类型的分布
        五、总结
        第四节 L县不同结构质量的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差异考察
        一、硬件设施较好、有一定活动材料的班级其师幼互动质量更高
        二、师幼民族构成单一、幼儿混龄跨度小于 3 岁、规模适宜的班级其与师幼互动质量更高
        三、教育工作经历越丰富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更高
        四、总结
        五、本章总结
    第六章 L县“一村一幼”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优势与挑战
        第一节 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质量面临的挑战
        一、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整体质量不高,教学支持尤低
        二、一日活动中不同活动类型的师幼互动质量面临不同的挑战
        三、低质量型在村幼教点的占比较高,如何改善这部分质量难度较大
        四、村幼教点结构质量对师幼互动质量有制约作用
        五、辅导员专业素养与多元文化素养不足制约师幼互动质量
        第二节 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具备的优势
        一、L县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得分存在不平衡性
        二、村幼辅导员之间在CLASS的得分存在差异性
        三、本章总结
    第七章 影响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的原因考察
        第一节 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政策管理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本地人”的师资招聘和本区域文化对师幼互动质量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二、村幼教点辅导员薪资政策制约着师幼互动质量
        三、行政管理和监督松散对师幼互动质量不利
        四、乡镇中心小学对村幼教点的业务质量与管理于师幼互动质量不利
        五、总结
        第二节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困境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身份困境:不是教师的教师与师幼互动质量
        二、工作性质困境:繁琐的工作内容与嘈杂的工作环境与师幼互动质量
        三、专业文化氛围的困境:孤岛中的辅导员与师幼互动质量
        四、总结
        第三节 幼教点结构质量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幼教点硬件设施设备与师幼互动质量
        二、“一村一幼”班级活动材料与师幼互动质量
        三、“一村一幼”班级规模与师幼互动质量
        四、班级儿童年龄跨度大对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有利弊影响
        五、总结
        第四节 “一村一幼”辅导员特质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一村一幼”辅导员专业背景与师幼互动质量
        二、“一村一幼”辅导员的教育观念与师幼互动质量
        三、“一村一幼”辅导员人格特质与师幼互动质量
        四、总结
        五、本章总结
第三部分
    第八章 村幼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项目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节 学习内容及序列: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特点分析
        一、师幼互动学习内容的总体设计应考虑辅导员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班级组织是低水平师幼互动教师向中等水平发展的切入口
        三、辅导员的教学支持能力发展难度最大
        四、辅导员的教学实践急需行为管理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习条件与学习方式:村幼教点教师特点分析
        一、学习条件的保障应考虑乡村教师的多重身份
        二、学习方式的选择应考虑辅导员的精神生活状态
        第三节 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项目的理论基础
        一、苏尔曼的教师知识观
        二、维果茨基社会历史文化理论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四、技术协助策略
        第四节 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项目方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者
        三、学习内容与途径
        四、条件保障
        五、师幼互动学习方案的实施
    第九章 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效果研究
        第一节 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效果评估
        一、辅导员师幼互动质量得分前后测总体结果比较
        二、不同活动类型师幼互动质量的前后测比较
        三、不同专业特征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变化
        四、不同出勤次数的辅导员其师幼互动质量的变化
        五、不同视频使用情况的师幼互动质量变化
        六、不同现场反馈次数的师幼互动质量变化
        七、总结
        第二节 辅导员对师幼互动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一、辅导员对掌握师幼互动学习内容的总体评价
        二、辅导员学习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转变
        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转变
        四、辅导员学习满意度调查
        五、辅导员对本次学习项目的建议
        六、总结
        第三节 辅导员师幼互动学习效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学习项目对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提升作用显着
        二、师幼互动学习效果还表现在师幼互动质量提升之外
        三、村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提升还有较大空间
        四、师幼互动学习需要对教师有积极的鼓励和及时有效的反馈
        五、辅导员对本次学习整体满意度较高
        六、本章总结
    第十章 村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与教师学习的经验与反思
        第一节 村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经验与反思
        一、辅导员具备强烈的师幼互动学习动机
        二、学习方案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
        三、专业人员及时有效的反馈
        第二节 支持辅导员有效学习的思考
        一、平等视角下发现、正视、理解辅导员
        二、“学不能被教,只能被辅助”
        三、辅导员的学习需要情感支持
        四、总结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 总的讨论与反思
        第一节 “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的讨论与分析
        一、“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总体不高
        二、“一村一幼”情感支持质量存在虚高的可能性
        三、“一村一幼”班级组织质量总体不高,但最有提升的可能
        四、“一村一幼”教学支持质量最低且提升难度大
        五、“一村一幼”不同活动类型的师幼互动质量差异较大
        第二节 提升“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的建议
        一、“一村一幼”教育政策应解决辅导员的身份和待遇问题
        二、“一村一幼”教育政策应支持辅导员的持续专业成长
        三、区域行政管理应加强以师幼互动质量为主的过程性质量管理
        四、行政管理应严格控制班额
        五、加强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和活动材料投放
        六、加强“一村一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课程和培训体系建设
        七、教育实践中注重有质师幼互动在各活动类型中的延续和提升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中美《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语言领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内容
        二、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美《标准》制定背景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标准》制定的国际背景
        一、全球化趋势时代的发展
        二、国际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推广
        三、早期儿童理论研究成果的产出
    第二节 中美《标准》制定的国内背景
        一、政党的教育政策主张
        二、政府财政的支持
        三、教育立法的推进
        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学前教育的改革
第二章 中美《标准》价值取向与目标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标准》价值取向的比较
        一、中美课程政策的决策模式
        二、中美《标准》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中美《标准》目标的比较
        一、促进教育公平
        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三、实施教学范式改革
        四、促进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改革
        五、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第三章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结构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形式结构的比较
        一、文本呈现形式
        二、文本编排体例
        三、文字表述形式
    第二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内容结构的比较
        一、组成要素
        二、基本框架
    第三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结构性质的比较
        一、框架的性质
        二、一体化的衔接
第四章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内容概况
        一、中美语言领域“语言”的内涵
        二、语言领域内容的分析框架
        三、语言领域指标统计概况
    第二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引言的比较
        一、引言的内容
        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子领域的比较
        一、子领域的内容划分
        二、子领域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比较
        一、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内容
        二、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比较分析
    第五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策略与建议的比较
        一、策略与建议的内容
        二、策略与建议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实施与效果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现状的比较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二、现状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实施过程的比较
        一、《标准·语言领域》实施推进的层级
        二、课程实施计划制订
        三、教师的语言教育实践活动
    第三节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实施效果的比较
        一、实施效果测度指标体系
        二、实施效果测度统计分析
        三、教师对《标准·语言领域》及实施效果评价
第六章 中美《标准·语言领域》研究结论、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中美《标准·语言领域》之共性
        二、中美《标准·语言领域》之差异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一、对我国《标准·语言领域》修订的启示
        二、对我国《标准·语言领域》实施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反思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学前教育
        1.3.2 “学差为师”
    1.4 文献综述
        1.4.1 幼师质量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1.4.2 幼师职业选择的相关研究
        1.4.3 幼师素质结构与目标的相关研究
        1.4.4 低层次幼师专业培养生源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江西省内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现状调查及问题表征
    2.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2.1.1 编制调查问卷
        2.1.2 问卷样本概述
    2.2 访谈的设计与施测
        2.2.1 访谈步骤及注意事项
        2.2.2 确定访谈对象
    2.3 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的问题凸显
        2.3.1 幼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持证上岗者少
        2.3.2 幼师“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弱
        2.3.3 幼师中意志品质欠佳者居多
        2.3.4 幼师的职业选择颇为无奈
        2.3.5 幼师渴望自我升级但成功率低
3 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
    3.1 幼教职业劳多酬少,职业吸引力不足
        3.1.1 “人才高消费”常见于劳动力市场
        3.1.2 工资薪酬不稳定,受市场影响大
        3.1.3 劳动强度大,中专层次幼师压力与薪酬失衡严重
    3.2 “现代病”凸显,影响职业认同
        3.2.1 适应不良问题明显
        3.2.2 以自我为中心,享受优待
        3.2.3 人际交往能力弱
    3.3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拖后腿”
        3.3.1 优质生源吸引力几乎为零
        3.3.2 在校学生专业素养无实质性提高
    3.4 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师资涌入学前教育市场
        3.4.1 幼儿教育市场供不应求
        3.4.2 幼儿教师资格证门槛形同虚设
        3.4.3 职后师资质量把控机制欠科学
4 合理应对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幼教待遇,激励从事幼教
        4.1.1 管理公办幼教编制
        4.1.2 编内外同工同酬
        4.1.3 监管民办幼师待遇
    4.2 吸引优质生源,合理低层次培养机构招生选拔
        4.2.1 宣传以达“职教共识”
        4.2.2 扩大自主招生规模
        4.2.3 “职普”招生批次一致
    4.3 优化培养模式,把控专业质量
        4.3.1 加强与高校合作办学,打通学历晋升渠道
        4.3.2 增设专业“第二课堂”,实现幼教“产教联合”
        4.3.3 注重学生多元化评价,保证素养质量
        4.3.4 创新幼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扎实专业基础
    4.4 严格幼师准入标准及评价机制以“扭差为优”
        4.4.1 真正发挥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作用
        4.4.2 规范幼师系统聘任制度的要求
        4.4.3 幼师系统内部形成合理竞争、退出机制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幼儿园所在岗幼师职业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在岗幼师的学校生源质量访谈提纲
    附录3 :在岗幼师职业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4 :中等职业学校8个幼师班入学考试平均分成绩表
    附录5 :中等职业学校8个幼师班毕业考试平均分成绩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的田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由教育公平所引发
        (二)因国家政策所鼓舞
        (三)受四川彝区所启迪
        (四)受自我成长经历与研究兴趣的驱使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民族地区与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二)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研究
        (三)国外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基本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四、主要概念界定
        (一)四川彝区
        (二)“一村一幼”
        (三)辅导员
        (四)生存状态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二)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4.文献研究法
第一章 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扫描
    一、第一次走进“辅导员”队伍中:从不识到认同
        (一)个人因素与专业发展
        (二)外部因素与专业发展
    二、再进现场:从认同到融合
        (一)教育局领导眼中的“辅导员”
        (二)教师进修校校长引领下的“辅导员”
        (三)家长心中的“辅导员”
        (四)幼儿眼中的辅导员
        (五)笔者对辅导员的感知
        1.工作环境
        2.社会地位
        3.工作倦怠感
        4.职业认同度
        5.专业发展
        6.沟通与合作
第二章 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的研究发现
    一、辅导员收入偏低
    二、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
    三、辅导员专业发展机会较少
    四、晋升空间不足
    五、幼教点条件简陋
第三章 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的改善建议
    一、完善辅导员生存状态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增进其安全感
    二、实施“手牵手”工程,增进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三、实施辅导员“种子”计划,增强辅导员的获得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一村一幼”政府分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3 “一村一幼”辅导员访谈提纲Ⅰ
附录4 “一村一幼”辅导员访谈提纲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概念界定
    (四) 理论基础
    (五) 研究设计
一、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群像
    (一)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二)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回报状况分析
    (三)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条件状况分析
    (四)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负荷状况分析
    (五)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认同与满意度状况分析
    (六)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适应与发展状况分析
    小结
二、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个体镜像
    (一) 青春和梦想的眺望
    (二) 苦中有甜的村幼情怀
    (三) 不负村幼不负己的守望
    小结
三、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根源探寻
    (一) 国家政策的引领
    (二)“家支”文化的浸润
    (三) 关键他人的影响
    (四) 村落文化的激励
    (五) 客观环境的制约
四、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改善之策
    (一) 宣传赋能:社会层面的宣传表彰与村落治理中的自我实现,焕发其家国情怀
    (二) 提升能力:提供培训机会与资助,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资质
    (三) 制度创新:校(园)长负责制与家支文化形成合力,提升村落的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 改善待遇:明确“一村一幼”教师身份,改善待遇和物质条件
五、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前教育政策
        2.1.2 政策执行
    2.2 理论基础
        2.2.1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2.2 渐进决策理论
第3章 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取得成效与执行现状
    3.1 “一村一幼”计划的背景目标及主要内容
        3.1.1 “一村一幼”计划实施背景与政策目标
        3.1.2 “一村一幼”计划主要内容
    3.2 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取得成效
    3.3 个案研究:“一村一幼”计划X.Y幼教点执行现状
        3.3.1 “一村一幼”计划X幼教点的执行现状
        3.3.2 “一村一幼”计划Y幼教点的执行现状
第4章 探究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执行中存在问题与原因
    4.1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本身的影响因素
        4.1.1 学前教育总体资源投入不足,资金短缺
        4.1.2 政策目标的偏移,治理形式化
    4.2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主体的影响因素
        4.2.1 执行主体执行效能不高,未落实细化管理系统制度
        4.2.2 师资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政策最终执行者的压力大
    4.3 “一村一幼”计划的相关目标群体的影响因素
        4.3.1 幼儿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4.3.2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
    4.4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因素
        4.4.1 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教育发展
        4.4.2 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生活条件低
第5章 提升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一村一幼”计划政策内容
        5.1.1 强化经费投入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5.1.2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5.2 提高“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主体效能
        5.2.1 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实现公共事业均等化
        5.2.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3 重视“一村一幼”计划的相关目标群体
        5.3.1 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强化安全保教管理
        5.3.2 科学合理宣传政策,构建有效沟通渠道
    5.4 优化“一村一幼”计划的政策执行环境
        5.4.1 减轻环境劣势,科学布局幼教点
        5.4.2 提高物质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回顾
    2.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背景
    2.2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文献回顾
        2.2.1 幼儿英语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2.2.2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
        2.2.3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成因的研究
        2.2.4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教学问题对策的研究
    2.3 小结和启示
        2.3.1 小结
        2.3.2 启示
第3章 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理论与特点分析
    3.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理论回顾
        3.1.1 需求分析理论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启示
    3.2 关于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3.2.1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突出职业性
        3.2.2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适应性,突出实用性
        3.2.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性,突出分层性
        3.2.4 启示
第4章 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4.1 X学院基本情况
    4.2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4.2.1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中曾出现的问题
        4.2.2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4.2.3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4.3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4.4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教训
    4.5 启示
第5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5.1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5.1.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5.1.2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需求访谈提纲设计
        5.1.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需求调查工具
    5.2 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5.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1 师资配备的情况统计分析
        5.3.2 学生情况统计分析
        5.3.3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统计分析
        5.3.4 课程设置情况统计分析
        5.3.5 教学方法使用统计分析
        5.3.6 校外实践情况统计分析
        5.3.7 课程评价情况统计分析
第6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与原因分析
    6.1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师资方面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2 A学院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现状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6.3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6.4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5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实践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6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方法问题与原因分析
    6.7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7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7.1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7.1.1 课程教师“英教化”
        7.1.2 课程教师“幼教化”
        7.1.3 加强教师的沟通能力
    7.2 调整课程设置
        7.2.1 适当增加课时
        7.2.2 明确课程定位
    7.3 优化教材内容
        7.3.1 以学生为本
        7.3.2 以就业为导向
        7.3.3 以能力为基础
        7.3.4 以专业为特色
        7.3.5 以实用化为原则
    7.4 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7.4.1 情境教学法
        7.4.2 游戏教学法
        7.4.3 全息全感教学法
        7.4.4 音乐律动教学法
    7.5 利用好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7.5.1 合理规划实训的时间,开创多种校外实训模式
        7.5.2 规范校外实训的管理模式
        7.5.3 改进实训的指导模式,提升校外实训的指导质量
        7.5.4 提高与校外合作的意识,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
    7.6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7.6.1 评价目标多元化
        7.6.2 评价主体多元化
        7.6.3 评价方法多元化
        7.6.4 评价内容多元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目标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目标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4 《幼儿英语教育》教学需求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幼教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J]. 朱春全,梁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个案研究[D]. 王一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不同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好”幼儿园教师[D]. 李聪聪. 河北大学, 2021(02)
  • [4]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研究[D]. 马波. 四川师范大学, 2020
  • [5]中美《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语言领域》比较研究[D]. 邹群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D]. 黎夏璐.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四川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生存状态的田野考察[D]. 李佳宇. 成都大学, 2020(08)
  • [8]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凌鹭. 西南大学, 2020(02)
  • [9]“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D]. 马璇.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7)
  • [10]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D]. 魏琴.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