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于丹丹[1](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我国,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69.6%~70.8%。有研究报告,我国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9%~9.6%和34.5%~37.1%,1年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14.4%~15.4%和33.4%~33.8%。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得急性脑梗死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剧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新指南推荐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降纤、支架置入等疗法。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在中医药制剂领域的广泛运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开始运用于治疗脑梗死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各有优劣,但临床开展的研究多是中药注射剂与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故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孰优孰劣尚不明确,致使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由于缺乏证据而难以做出选择。因此,比较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很有必要。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将这些药物进行排序,从中选取疗效排序较好的两种药物初步探索两者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内容(1)开展网状Meta分析研究,即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网状Meta分析。(2)开展排序前5位的中药注射治疗脑梗死的机理研究,即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选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排序两个结局指标上均位于前5位的两种中药注射剂,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上述两种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研究方法首先,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Science,检索香丹注射剂、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苦碟子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血塞通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剂/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灯盏细辛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注射用灯盏花素、冠心宁注射剂、疏血通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和瓜蒌皮注射剂共计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次,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Risk of Bias,ROB)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基于频率学派的统计模型,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使用STATA 16软件中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mvMeta软件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Loop-specific Method来评估直接比较结果和间接比较结果的一致程度;计算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并以数值由大到小预测各治疗措施疗效排序。(2)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CM)收集已筛选出的丹红注射剂(丹参、红花)和脉络宁注射剂(石斛、牛膝、金银花、玄参)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表型本体(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数据库、Disease connect 数据库、Genecard 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学(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收集脑梗死相关基因,数据背景设为人类基因(Homo Sapiens)。其次,使用Excel 2010整理上述收集的和筛选的结果,删除重复的靶点。将数据导入STRING工具构建以下网络:①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②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PPI。网络的节点(Node)表示靶点,边(Edge)表示靶点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中Network Analyzer工具计算网络的重要拓扑参数节点度(Degree)和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筛选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核心靶点。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分别对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以了解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脑梗死涉及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CC)和 KEGG信号通路。即将上述筛选的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限定物种为人,选择标识为Official-gene-symbol,设定阈值P<0.05,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研究结果(1)网状Meta分析结果将初步检索出21348条相关记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经查重后最终筛选出120篇中文文献。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总体偏低,主要体现在随机序列的生成、分配隐藏和盲法等条目。冠心宁注射剂、瓜蒌皮注射剂和黄芪注射剂的相关研究均不符合纳排标准。除常规治疗外,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NIHSS评分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鉴于疗效排序均位于前5位的注射剂有脉络宁注射剂、丹红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而血栓通注射剂与血塞通注射剂有效化学成分相同,不便于区分。因此,本研究选取脉络宁注射剂和丹红注射剂开展机制研究。通过检索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丹红注射剂活性成分339个,基因靶点2479个。通过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脉络宁注射剂活性成分204个,基因靶点1660个。通过检索HPO数据库、Disease-connect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获得脑梗死基因650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13个,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38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12个节点,21条边;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34个节点,125条边。两种中药注射剂均可通过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核心靶点,纤维蛋白溶解、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转导、内皮细胞细胞凋亡负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磷脂酰肌醇3’-激酶(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丹红注射剂还可通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等核心靶点,应力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活性氧代谢过程的正调控、死亡结构域受体对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等生物过程,MAPK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治疗脑梗死。脉络宁注射剂还可以通过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等核心靶点,炎症反应、缺氧的细胞反应和白细胞介素-10产生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传导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结论(1)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两个结局指标上比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效果好。(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剂核心靶点拓扑分析结果整体情况优于丹红注射剂。丹红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凝血过程、能量代谢调节和保护血脑屏障等途径来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脉络宁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通过对血管的功能进行调控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等途径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兼清热。(3)药理学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疗效的差异。中医药疗效评价应坚持倡导以疗效为先导的研究策略,可以在临床疗效比较评价确切之后,基于优势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制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上针对同一疾病的同类竞争药物的选择提供用药参考和依据。
于丹丹[2](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我国,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69.6%~70.8%。有研究报告,我国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9%~9.6%和34.5%~37.1%,1年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14.4%~15.4%和33.4%~33.8%。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得急性脑梗死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剧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新指南推荐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降纤、支架置入等疗法。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在中医药制剂领域的广泛运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开始运用于治疗脑梗死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各有优劣,但临床开展的研究多是中药注射剂与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故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孰优孰劣尚不明确,致使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由于缺乏证据而难以做出选择。因此,比较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很有必要。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将这些药物进行排序,从中选取疗效排序较好的两种药物初步探索两者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内容(1)开展网状Meta分析研究,即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网状Meta分析。(2)开展排序前5位的中药注射治疗脑梗死的机理研究,即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选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排序两个结局指标上均位于前5位的两种中药注射剂,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上述两种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研究方法首先,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Science,检索香丹注射剂、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苦碟子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血塞通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剂/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灯盏细辛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注射用灯盏花素、冠心宁注射剂、疏血通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和瓜蒌皮注射剂共计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次,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Risk of Bias,ROB)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基于频率学派的统计模型,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使用STATA 16软件中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mvMeta软件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Loop-specific Method来评估直接比较结果和间接比较结果的一致程度;计算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并以数值由大到小预测各治疗措施疗效排序。(2)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CM)收集已筛选出的丹红注射剂(丹参、红花)和脉络宁注射剂(石斛、牛膝、金银花、玄参)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表型本体(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数据库、Disease connect 数据库、Genecard 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学(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收集脑梗死相关基因,数据背景设为人类基因(Homo Sapiens)。其次,使用Excel 2010整理上述收集的和筛选的结果,删除重复的靶点。将数据导入STRING工具构建以下网络:①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②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PPI。网络的节点(Node)表示靶点,边(Edge)表示靶点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中Network Analyzer工具计算网络的重要拓扑参数节点度(Degree)和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筛选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核心靶点。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分别对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以了解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脑梗死涉及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CC)和 KEGG信号通路。即将上述筛选的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限定物种为人,选择标识为Official-gene-symbol,设定阈值P<0.05,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研究结果(1)网状Meta分析结果将初步检索出21348条相关记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经查重后最终筛选出120篇中文文献。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总体偏低,主要体现在随机序列的生成、分配隐藏和盲法等条目。冠心宁注射剂、瓜蒌皮注射剂和黄芪注射剂的相关研究均不符合纳排标准。除常规治疗外,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NIHSS评分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鉴于疗效排序均位于前5位的注射剂有脉络宁注射剂、丹红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而血栓通注射剂与血塞通注射剂有效化学成分相同,不便于区分。因此,本研究选取脉络宁注射剂和丹红注射剂开展机制研究。通过检索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丹红注射剂活性成分339个,基因靶点2479个。通过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脉络宁注射剂活性成分204个,基因靶点1660个。通过检索HPO数据库、Disease-connect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获得脑梗死基因650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13个,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38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12个节点,21条边;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34个节点,125条边。两种中药注射剂均可通过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核心靶点,纤维蛋白溶解、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转导、内皮细胞细胞凋亡负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磷脂酰肌醇3’-激酶(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丹红注射剂还可通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等核心靶点,应力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活性氧代谢过程的正调控、死亡结构域受体对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等生物过程,MAPK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治疗脑梗死。脉络宁注射剂还可以通过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等核心靶点,炎症反应、缺氧的细胞反应和白细胞介素-10产生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传导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结论(1)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两个结局指标上比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效果好。(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剂核心靶点拓扑分析结果整体情况优于丹红注射剂。丹红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凝血过程、能量代谢调节和保护血脑屏障等途径来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脉络宁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通过对血管的功能进行调控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等途径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兼清热。(3)药理学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疗效的差异。中医药疗效评价应坚持倡导以疗效为先导的研究策略,可以在临床疗效比较评价确切之后,基于优势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制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上针对同一疾病的同类竞争药物的选择提供用药参考和依据。
李瑛[3](2020)在《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肌缺血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作为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由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经提取、精制而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冠心病、中风、脑梗塞等疾病。在临床使用中,苦碟子注射液常与不同溶媒和其他药物配伍合用,但临床配伍合用仍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药物配伍合用是否具有可行性,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二,药物配伍合用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而导致临床疗效降低。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体外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体内配伍药效角度开展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安全合理合用药物提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及结论如下:(一)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基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并模拟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常用药物浓度,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种常用配伍药物(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在4℃、室温、30℃环境下配伍溶液的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吸光度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苦碟子注射液与上述两种溶媒及药物配伍后,配伍溶液在8h内未出现浑浊现象,p H值、吸光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在配伍8h内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存在明显变化及超出药典规定范围的现象。综合各项研究结果,苦碟子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应注意选择溶媒,尽早用完。研究发现,苦碟子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伍较为稳定,后续可进行体内相关研究。(二)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本实验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并给予药物,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和心脏病理组织切片对比观察,发现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此外,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经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得到17个心脏组织标志物和16个血浆标志物,其主要调控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亚麻酸代谢,甾类激素生物合成等通路。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用药,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可回调更多的代谢物,且代谢物水平变化倍数较大,表明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对代谢物回调程度明显,疗效突出。本研究从药效角度反映了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明显增强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前后的保护作用机制,以药效成分和回调的心肌缺血代谢物挖掘预测潜在的靶点,进一步整合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疾病”调控网络,通过对潜在靶点的相关通路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筛选出药效成分可以调节心肌缺血代谢紊乱的靶点蛋白110个,药物配伍既可作用与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的共有靶点Faah、Drd2等;同时也可作用于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的作用靶蛋白,例如Ace、Kcnk2、Ccr1等;对比分析发现,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作用于更多的靶点和通路,如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等,其药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上述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而改善心肌缺血。本研究证实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共同发挥对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可协同增效影响代谢物水平,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
马巍[4](2017)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联合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伸进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3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治疗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0.5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显着(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着,较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研究推广。
曹文斋[5](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现有临床证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明确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2.通过建立中药方剂数据库,利用频数聚类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证型及方证分布的特点,初步明确方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方规律;进一步利用网络图、Apriori算法、Kohonen建模等文本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现代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用方提供参考。方法:1.Meta分析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手工检索相关资料,收集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按照中药方剂和中成药进行分组,以相对危险度(RR)和标准化均差(SMD)为效应量,采用Stata MP 14进行meta分析分别汇总两组患者死亡率、有效率、神经缺损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等指标。2.数据挖掘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组方建立基础数据库,釆集一般情况、脑梗死起病时间、糖尿病病程、临床指标等相关信息,釆用药物频数、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聚类分析,运用网络节点、Apriori算法、Kohonen建模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用方规律,并探讨治法、用方与临床特征、临床指标的关系,并探索方剂的作用机理。结果:1.Meta分析(1)共纳入104篇临床试验,总共纳入患者10366例,包括治疗组5125例,对照组5011例。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多数为B级,存在中等风险的偏倚。(2)中药方剂+西药治疗组vs.西药治疗组,有效率合并RR=1.12(1.08,1.17);神经缺损评分NHISS积分合并SMD=-1.39(-1.73,-1.04),NFDS积分合并SMD=-1.27(-1.58,-0.96),TCMS积分合并SMD=-1.03(-1.43,-0.63);生活质量评分:BI积分合并SMD=1.03(0.89,1.17),ADL积分合并SMD=1.19(1.08,1.31);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合并SMD=-0.82(-1.07,-0.58),餐后2h血糖合并SMD=-0.97(-1.34,-0.59),Hb A1c合并SMD=-0.71(-1.18,-0.24);血脂指标:TC合并SMD=-0.52(-0.66,-0.39),TG合并SMD=-0.52(-0.71,-0.29),LDL-C合并SMD=-0.42(-0.51,-0.33);高切全血粘度合并SMD=-1.23(-1.67,-0.79);IL-6合并SMD=-1.33(-2.00,-0.65),TNF-α合并SMD=-3.32(-8.72,-2.08);不良反应合并RR=1.082(0.24,1.39)。(3)中成药+西药治疗组vs.西药治疗组,有效率合并RR=1.13(1.07,1.19);NHISS积分合并SMD=-1.31(-1.75,-0.86);NFDS积分SMD=-1.68(-2.45,-0.91);生活质量评分ADL合并SMD=0.84(0.38,1.30);空腹血糖合并SMD=-0.65(-1.57,0.28),餐后2h血糖合并SMD=-1.33(-1.73,-0.93),Hb A1c合并SMD=-0.58(-0.90,-0.26);TC合并SMD=-0.53(-0.78,-0.28);TG合并SMD=-1.10(-1.84,-0.35);LDL-C合并SMD=-0.93(-1.34,-0.52);低切全血粘度合并SMD=-1.21(-1.65,-0.76);高切全血粘度合并SMD=-1.83(-2.51,-1.14);全血粘度合并SMD=-1.19(-1.76,-0.61);hs-CRP合并SMD=-1.56(-2.29,-0.84);IL-6合并SMD=-1.20(-1.64,-0.75);TNF-α合并SMD=-1.01(-1.79,-0.23);不良反应合并RR=0.86(0.46,1.61)。2.数据挖掘研究(1)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为(61.45±4.24)岁,女性比例为(0.44±0.09),急性脑梗死起病时间14d内患者比例最高,糖尿病病程5-10年间患者比例最高。(2)方剂中最常用的前十种药物为黄芪、地龙、川芎、生地黄、赤芍、当归、桃仁、红花、丹参和水蛭。活血祛瘀药、补虚补气药、清热凉血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补血药等为高频用药种类。通经活络、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祛瘀和补气升阳功效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甘味、苦味、辛味和咸味药物使用频率较高。药性平、微寒、温性和微温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归肝经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3)方剂中共采用5种常用治法,分别为益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通络、镇肝潜阳及镇肝熄风法,其中益气活血法使用最频繁。用方中,自拟养阴活血通络方和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最频繁。(4)Apriori算法建模结果,石菖蒲→川芎;石菖蒲→黄芪;葛根→黄芪;水蛭→黄芪;红花→桃仁为常用药对。石菖蒲、黄芪→丹参;石菖蒲、黄芪→生地黄;石菖蒲、黄芪→川芎;葛根、黄芪→川芎;红花、桃仁→赤芍等为常用药组。(5)Kohonen建模聚类分析结果获得5个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新的中药方剂组合,并揭示了新方剂应用的临床规律。(6)关联图结果显示方剂自拟养阴活血通络方和化浊毒方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降低相关;化浊毒方和复脉饮与血脂改善有关;补阳还五汤、芪葛蛭丹通络方与血液流变学改善有关;补阳还五汤与IL-6水平下降有关。结论:1.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有效,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积分,并对临床指标有改善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2.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男性更为多见,多于诊断糖尿病后5-10年间发生中风。3.益气活血法是中药方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最常用治法,活血祛瘀药及补益药是最常用药物。4.活血祛瘀药、通经活络功效药物使用频率高,归肝经药物使用频率高。5.关联规则取得高频药对和药组合并应用,可能增加疗效。6.聚类分析提取新的方剂处方,并根据临床资料提示了可能的应用规律,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方剂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参考。7.养阴活血通络方、化浊毒方等可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水平发挥功效。
刘金栋[6](2016)在《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中接受诊断并自愿参本次实验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随机性地选择66例,根据其治疗手段的差异,使得其中33例患者分别位于不同的小组中进行治疗,分别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黄芪、丹参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疗程完成后,对不同小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7.88%(29/3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32/33),两个小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着,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显着,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地恢复,对其预后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明显的意义,值得在神经内科中大力地推广。
赵跃东,曹春琪,张旗,韩文杰,陈丹阳,王晴,李强[7](2016)在《黄芪注射液对脑病治疗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黄芪注射液对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以及Web of Knowledge对黄芪注射液治疗脑病的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小于2,文献质量较低,对黄芪注射液对脑梗塞、脑梗死的meta分析黄芪注射液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RR=1.60,95%CI(1.31,1.94),P<0.000 01],[RR=1.58,95%CI(1.44,1.74),P<0.000 01];黄芪注射液与丹参制剂的联用对于脑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着[RR=1.52,95%C(I1.36,1.71),P<0.000 01];对于脑病的总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RR=1.56,95%CI(1.46,1.67),P<0.000 01];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的修复[MD=-4.71,95%CI(-6.24,-3.17),P<0.000 01];倒漏斗图存在偏倚的可能较小。结论黄芪注射液在脑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为黄芪注射液在脑病治疗中更为广泛的运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分析支持,但仍需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验证。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8](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陈宗胜,程宜福[9](2011)在《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1]。脑梗死属中医的"中风"范畴,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为
朱艳华[10](2011)在《黄芪合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概况Ⅰ——治疗心脑疾病、儿科疾病》文中提出黄芪注射液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在临床方面主要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肺心病、肾脏疾病、肝炎、呼吸道感染等。
二、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论文整体框架概述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基于复杂网络理念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
综述二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概述 |
第二部分 基于两种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1.1 网状Meta分析 |
2.1.2 网络药理学 |
2.2 研究方法 |
2.2.1 网状Meta分析 |
2.2.2 网络药理学 |
3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1.1 文献检索结果 |
4.1.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1.3 证据网络图 |
4.1.4 不一致性检验 |
4.1.5 治疗结果排序 |
4.2 网络药理学结果 |
4.2.1 药物成分及药物、疾病靶点信息 |
4.2.2 核心靶点分析 |
4.2.3 GO功能富集分析 |
4.2.4 KEGG通路分析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总结 |
5.2 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 |
5.3 研究局限性 |
6 结论 |
7 创新点与展望 |
7.1 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检索策略 |
附录二 纳入120篇文献题录 |
附录三 纳入120篇文献的基本特征 |
附录四 1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效率和NIHSS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论文整体框架概述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基于复杂网络理念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
综述二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概述 |
第二部分 基于两种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1.1 网状Meta分析 |
2.1.2 网络药理学 |
2.2 研究方法 |
2.2.1 网状Meta分析 |
2.2.2 网络药理学 |
3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1.1 文献检索结果 |
4.1.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1.3 证据网络图 |
4.1.4 不一致性检验 |
4.1.5 治疗结果排序 |
4.2 网络药理学结果 |
4.2.1 药物成分及药物、疾病靶点信息 |
4.2.2 核心靶点分析 |
4.2.3 GO功能富集分析 |
4.2.4 KEGG通路分析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总结 |
5.2 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 |
5.3 研究局限性 |
6 结论 |
7 创新点与展望 |
7.1 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检索策略 |
附录二 纳入120篇文献题录 |
附录三 纳入120篇文献的基本特征 |
附录四 1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效率和NIHSS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
(3)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一 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种溶媒及头孢替安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 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
一 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的心脏代谢组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 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注射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方案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1.2 文献检索 |
1.1.3 结局指标 |
1.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1.5 文献质量评价 |
1.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
2.2.1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文献特征分析 |
2.2.2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文献特征分析 |
2.3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
2.3.1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的meta分析 |
2.3.2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有效率meta分析 |
2.3.3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神经缺损症状积分meta分析 |
2.3.4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meta分析 |
2.3.5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糖meta分析 |
2.3.6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脂meta分析 |
2.3.7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液流变学meta分析 |
2.3.8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炎症因子影响meta分析 |
2.3.9 中药方剂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不良反应 |
2.4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4.1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的meta分析 |
2.4.2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有效率meta分析 |
2.4.3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症状积分meta分析 |
2.4.4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meta分析 |
2.4.5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糖meta分析 |
2.4.6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脂meta分析 |
2.4.7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液流变学meta分析 |
2.4.8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炎症因子影响meta分析 |
2.4.9 中成药合用西药对比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分析 |
3.2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分析 |
3.3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缺损积分作用分析 |
3.4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作用分析 |
3.5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
3.6 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收集 |
1.1.1 数据检索 |
1.1.2 数据准备 |
1.2 数据挖掘 |
1.2.1 描述性分析 |
1.2.2 聚类分析 |
1.2.3 网络图分析 |
1.2.4 关联规则定量分析 |
1.3 数据挖掘工具 |
2 结果 |
2.1 人口学资料 |
2.1.1 患者年龄分布 |
2.1.2 患者女性所占比例 |
2.1.3 急性脑梗死起病时间 |
2.1.4 糖尿病病程 |
2.2 描述性分析结果 |
2.3 治疗中药类别聚类统计 |
2.4 治疗中药功效聚类统计 |
2.5 治疗药物药味聚类归纳 |
2.6 治疗药物药性聚类归纳 |
2.7 治疗药物归经聚类归纳 |
2.8 各研究用方聚类 |
2.9 各研究治法聚类分析 |
2.10 Apriori建模分析结果 |
2.11 聚类分析 |
2.12 中药方剂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实验室指标的数据挖掘 |
2.12.1 中药方剂与血糖关联分析 |
2.12.2 中药方剂与血脂关联分析 |
2.12.3 中药方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机制的数据挖掘 |
3 讨论 |
3.1 基本统计指标分析 |
3.2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起病时间和病程分析 |
3.3 中医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4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治法和用方情况 |
3.5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3.6 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
3.7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作用分析 |
3.8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作用分析 |
3.9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分析 |
3.10 中药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因子作用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
3 讨论 |
(8)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检索 |
1.2选择标准 |
1.2.1纳入标准 |
1.2.2排除标准 |
1.3选择方法 |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1.5统计分析方法 |
1.6效应指标 |
2 结果 |
2.1选择结果 |
2.2纳入研究概述 |
2.3纳入研究质量 |
2.4统计结果 |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2.4.2敏感性分析 |
2.4.3失效安全数 |
3 讨论 |
3.1临床疗效分析 |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
(9)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脑梗死的中医治疗 |
1 中医辨证论治 |
2 专方、成药治疗 |
3 针灸等治疗 |
4 中药、针灸联合等治疗 |
脑梗死的西医治疗 |
1 急性期治疗 |
1.1 溶栓治疗 |
1.2 抗凝治疗 |
1.3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1.4 降纤治疗 |
1.5 脑保护治疗 |
1.6 降颅压治疗 |
1.7 介入治疗 |
1.8 设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 |
1.9 其他治疗 |
2 恢复期治疗 |
2.1 康复治疗 |
2.2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
3 其他治疗 |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结 语 |
(10)黄芪合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概况Ⅰ——治疗心脑疾病、儿科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脏疾病的治疗 |
1.1 治疗肺心病 |
1.2 治疗冠心病 |
1.3 其他 |
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3 儿童疾病的治疗 |
4 配合使用方法研究 |
四、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D]. 于丹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D]. 于丹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 李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J]. 马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8)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评价[D]. 曹文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6]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刘金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5)
- [7]黄芪注射液对脑病治疗的meta分析[J]. 赵跃东,曹春琪,张旗,韩文杰,陈丹阳,王晴,李强.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6(01)
- [8]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9]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陈宗胜,程宜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
- [10]黄芪合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概况Ⅰ——治疗心脑疾病、儿科疾病[J]. 朱艳华. 黑龙江医药,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