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通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可心通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一、克心痛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娄妍[1](2021)在《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经验及方药研究》文中认为(一)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用药及组方,全面客观的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HIS系统中刘红旭教授门诊自2014年初至2018年末为期5年的病历导入Excel表格中建成数据库,通过筛选、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使用关联规则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中的中药及药物关联规律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将相关数据导出,结合Excel制作图表。结果:共筛选出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中药处方2485首,药物四气五味统计中四气以温、寒、平性,五味以甘、苦、辛味为多,其中以甘性和温性药物的使用为最多,使用的药物多入脾、肝、肺、心、胃经,其中以入脾经的用药频率为最高;共涉及225种中药,最常用中药为黄芪、瓜蒌、姜半夏、延胡索、太子参、当归、鸡血藤、酸枣仁、炒白术、薤白等;常用的药对组合有黄芪—瓜蒌、姜半夏—瓜蒌、姜半夏—黄芪、延胡索—黄芪、姜半夏—黄芪—瓜蒌、太子参—黄芪、延胡索—瓜蒌、延胡索—黄芪—瓜蒌、姜半夏—延胡索、太子参—瓜蒌、水蛭—黄芪、姜半夏—鸡血藤—黄芪、丹参—瓜蒌、鸡血藤—当归、水蛭—黄芪—瓜蒌等;分析出的支持度为25%药物组合由黄芪、太子参、炒白术、丹参、当归、川芎、鸡血藤、延胡索、水蛭、瓜蒌、姜半夏、薤白、酸枣仁、炙甘草、黄连组成;分析出了葶苈子茯苓皮桑白皮车前子猪苓泽泻,薤白姜半夏瓜蒌砂仁佛手厚朴,水蛭土鳖虫地龙丹参姜半夏赤芍牡丹皮三个潜在新方。结论: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以“益气活血逐瘀”为治疗法则,常用“参元益气活血方”为基础,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生脉饮、“泻肺利水方”等随证加减。(二)基础研究目的:(1)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探究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的化学成分和入血原型成分,为确立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目标成分提供借鉴。(2)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中的部分成分在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测定探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将1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SYYQ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前12h禁食不进水,分别灌胃一定量的SYYQ药液和蒸馏水,水合氯醛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使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运用UPLC/Q-TOF-MS/MS检测药品样品、含药血浆和空白血浆,在MassBank、Respect、GNPS三个数据库种查找相关数据信息以确定成分,并通过筛选和对比分析出SYYQ的入血药品原型成分。(2)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SYYQ组、黄芪单药组、丹参单药组、延胡索单药组,实验前12h禁食不进水,灌胃一定量药液后于 5min,15min,0.5h,1h,1.5h,2h,3h,4h,6h,8h,12h,16h,24h 经眼眶取血,采用异丙醇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运用UPLC-MS/MS技术测定各时间点下各样品的血药浓度,利用Phoenix WinNonlin8.1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药时曲线图,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检测出SYYQ胶囊样品中化学成分58种,除去1种共有成分,共有32种成分以化合物原型入血,这些成分主要来源于丹参、党参、玄参、黄芪、延胡索等植物药,动物药特异性成分可能由于含量较低或为生物大分子等因素而未被检出。(2)与单药组相比,SYYQ复方中黄芪甲苷的Tmax较单味药组延迟(P<0.05),丹参酮ⅡA和延胡索乙素的Tmax复方组与单药组组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药时曲线图中可看出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的药动过程存在两个吸收峰;SYYQ组黄芪甲苷的Cmax较单味药组增加(P<0.01),延胡索乙素的Cmax减少(P<0.01),两组丹参酮ⅡA的Cmax无统计学差异;SYYQ组中黄芪甲苷的AUC0-t(P<0.05)、AUC0-∞(P<0.01)较单药组增大,丹参酮ⅡA(P<0.05)和延胡索乙素(P<0.01)的AUC0-t、AUC0-∞较单药组减小;SYYQ组黄芪甲苷的T1/2(P<0.05)、MRT0-t(P<0.01)增加,延胡索乙素的T1/2(P<0.01)、MRTO-t(P<0.01)减少,丹参酮 ⅡA的T1/2增加(P<0.01)。结论:(1)基于UPLC/Q-TOF-MS/MS技术检测出SYYQ入血的药源性原型成分有32种,为确立药代动力学研究目标成分提供依据。(2)对SYYQ部分成分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显示部分成分在复方中的吸收和暴露程度与单药组存在差异,且中药间的相互配伍能够增加或缩短某些成分的作用时间,从而达到缓释或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刘丽莎,谷忠悦,王淑娟,苏妆,于本性,马铁明,白增华[2](2021)在《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胸痹心痛患者红外热成像及中医临床疗效与评价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位红外温度的组间比较研究与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对冠心病的红外热成像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的温度特异性穴位;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与健康组相比,发现治疗组体表温度特异性穴位心俞(左)、心俞(右)、大陵(左)、大陵(右)、膻中(P<0.05);(2)在治疗后进行红外热成像的前后对照研究发现膻中、心俞穴有体表温度变化(P<0.05);(3)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有红外温度低温表现。该研究的贴敷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心区体表代谢;贴敷方法还可以缓解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症状。

李武卫,付玉娜,唐静,贾运时[3](2018)在《心绞痛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防治心绞痛已成为中西医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延缓冠脉再狭窄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姜维嘉[4](2018)在《养心通脉膏联合心痛贴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养心通脉膏与心痛贴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养心痛脉膏联合心痛贴疗法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入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病一科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符合以下分组治疗的住院病例共186例,按照住院时治疗分为四组,A组为西医治疗组;B组为西医治疗加用养心通脉膏口服;C组为西医治疗加心痛贴贴敷;D组西医治疗加心痛贴贴敷联合养心通脉膏口服。通过查阅病例和电话随访记录并统计各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ST-T变化情况及半年内再住院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四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前后进行比较,均有差异且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四组中医证候疗效较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其中治疗后D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其余三组。四组之间中医症状积分有效率进行比较,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率为72.2%,B组的有效率为80.5%、C组的有效率为81.3%,D组的有效率为96.3%,说明D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其他三组。3.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四组治疗前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四组均能改善心绞痛疗效,但是显效率有差别,心绞痛疗效显效率进行比较,A组的显效率为33.3%,B组的显效率为58.3%、C组的显效率为59.3%,D组的显效率为78.2%,说明D组优于其他三组4.心电图疗效:四组之间心电图的疗效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显效率为75.0%,B组的显效率为88.9%、C组的显效率为89.8%,D组的显效率为90.9%,其中D组优于其他三组。5.再住院率:四组之间在住院率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住院率55.5%,B再住院率30.6%、C再住院率22.0%、D组的再住院率10.9%,D组低于其他三组。结论:1.单独口服养心通脉膏、单用心痛贴、二者联用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情况,但以养心通脉膏和心痛贴联用的疗效更为显着。2.养心通脉膏和心痛贴联用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对心绞痛行之有效,可以达到“瘥后防复”的目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3.养心通脉膏配合心痛贴在应用上安全性良好。

谢怀全,方军,陈国华[5](2016)在《研究克心痛滴鼻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研究克心痛滴鼻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中患者各分为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克心痛滴鼻剂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经克心痛滴鼻剂治疗后,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较高,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临床中,研究组患者血脂方面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改善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全血比还原高切黏度、全血比还原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因子I等指标,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采取克心痛滴鼻剂治疗,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徐文新,王凤荣[6](2016)在《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况》文中指出穴位贴敷属中医外治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外敷特定腧穴,通过经络与药物双重作用调节脏腑机能,能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口服药物刺激胃肠道,容易操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从病因病机、药物(固定方药、辨证论治、特殊剂型)、穴位(固定穴位、辨证论治、特定证型)、临床机制等方面介绍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况。不足之处是药物选择种类繁多,缺乏规范化,不利于临床大面积推广,穴位选择多,缺乏穴位与穴位之间疗效的对比。

廖荣德[7](2015)在《穴位贴敷治疗心绞痛综述》文中提出心绞痛是心肌突然严重缺血、缺氧时出现的心前区剧痛,是一个症状或症候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大部分在心脏本身,而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西医治疗多为抗缺血等治疗,常用中成药也是富含芳香、活血通络之品,消化系统不良作用常见,而穴位贴敷方法简便,不良作用小,疗效显着,近几年来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将研究进展简要述评如下。1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研究1.1医院或科室自行配置1活血通络,芳香避秽之

王风霞[8](2015)在《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方法,共选择480例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其中160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试验组12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GXDS颗粒及冠心康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GXDS颗粒模拟剂及冠心康颗粒,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分级评价的变化、中医证候总分及单项症状评分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观察试验过程中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AST、ALT、AKP、Tbil、y-GT)、肌酐(Cr)、尿素氮(BUN)及心电图等实验室指标和试验过程中有无发生不良反应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成果:GXDS颗粒可显着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好。有效性评价:FAS分析两组之间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分级14d相比基线变化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用药后疼痛分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试验组降低最多;FAS分析心绞痛过去两周发作次数,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发作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FAS分析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绞痛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次数降低较多;FAS分析中医证候总分结果14d试验组与治疗前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心绞痛持续时间评分结果试验组14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心悸评分结果对照组14d、28d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评价: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和3.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对照组无判断为不良反应的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GXDS颗粒临床用药安全。结论:GXDS颗粒可显着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和冠心病心绞痛分级评价疗效两项主要指标高于对照组冠心康颗粒。与冠心康颗粒相比,硝酸甘油停减率有明显优势,临床运用安全性较好。

朱天翔[9](2018)在《中药特色制剂“参香丸”穴位贴敷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特色中药制剂“参香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焦虑状态、睡眠障碍、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为参香丸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的预后提供依据,也为参香丸在临床推广提供基础。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香丸”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和记录中医证候总积分、各单项症状积分、HAMA评分、AIS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心肌缺血总负荷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香丸”穴位贴敷,总有效率为93.33%。两者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各单项症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胸痛、胸闷、神疲乏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心悸、气喘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4.焦虑状态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失眠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AIS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着增加(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心肌缺血总负荷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P<0.05),而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参香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证候,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障碍,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且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此外,其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丽君,孙胜振,李雪梅,陈巧英,薛巧云[10](2014)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文中提出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贴敷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特定证型、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穴位贴敷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二、克心痛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心痛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经验及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文献综述 稳定性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1 稳定性冠心病概述
        1.1 疾病概念
        1.2 流行病学
        1.3 病理机制
        1.4 危险因素
        1.5 西医治疗
    2 中医理论概论
    3 中医治疗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来源
        2 疾病诊断标准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中药名称规范
        5 数据录入
        6 数据分析软件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单味药分析
        3 组方规律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结论
第二章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组方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1 检测样品的UPLC色谱分析
        2 入血成分分析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2 结论
第三章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部分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1 质谱条件优化及参数
        2 方法学验证结果
        3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2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胸痹心痛患者红外热成像及中医临床疗效与评价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
        (1)热成像与数据获得。
        (2)观察穴位选择。
        (3)观察时间点选择:
    1.6 中医症状积分
    1.7 治疗方法
    1.8 统计学方法
2 指标观察
    2.1 心绞痛的疗效标准
    2.2 安全性评价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外热成像敏感穴位比较
    3.2 治疗效果分析
        3.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2.2 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疗效比较
4 讨论

(3)心绞痛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治疗
    2.1 分型论治
    2.2 古方化裁
    2.3 专方加减
    2.4 成药治疗
    2.5 外治疗法
    2.6 其他
3 评述与展望

(4)养心通脉膏联合心痛贴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目的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四组病例具体治疗方案
    4 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指标
    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贴敷药物
    2.1 固定方药
    2.2 辨证论治
    2.3 特殊剂型
3 贴敷穴位
    3.1 固定穴位
    3.2 辨证论治
    3.3 特定证型
4 机制研究
5 小结

(7)穴位贴敷治疗心绞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研究
2 穴位选择
3 作用机理研究
4 总结

(8)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西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的认识
        一、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定义
        二、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与病理过程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治则治法的认识
    第三节 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二、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第四节 GXDS颗粒的研究资料
        一、处方及功能主治
        二、临床研究资料
        三、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试验设计原则
        二、治疗用药方案
        三、试验步骤
        四、评价指标
        五、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试验结果
        一、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二、依从性分析
        三、基线指标比较
        四、有效性指标评价
        五、安全性指标评价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中药特色制剂“参香丸”穴位贴敷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冠心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治疗
        1.4 冠心病与焦虑
        1.5 冠心病与失眠
        1.6 冠心病与运动能力
    2. 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3. 中医对冠心病“双心”理论的认识
    4. 外治法治疗冠心病进展
        4.1 外治法概况
        4.2 古代中医外治法治疗心痛
        4.3 现代中医外治法治疗冠心病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与治疗
    3. 观察内容及疗效评价标准
        3.1 临床疗效观察
        3.2 安全性观察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4 焦虑判定标准
        3.5 睡眠质量判定标准
        3.6 6分钟步行试验
        3.7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
        3.8 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4.4 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4.5 HAMA评分比较
        4.6 AIS评分比较
        4.7 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4.8 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
        4.9 不良反应记录
第三部分 讨论
    1.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
    2. “参香丸”穴位贴敷的应用分析
        2.1 药物分析
        2.2 外治法优势分析
    3. 选穴依据
    4. 小结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缩略词表
    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3. “参香丸”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证候量表
    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5. 阿森斯失眠量表
致谢

(10)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疗效研究
2作用机制研究
3体会

四、克心痛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经验及方药研究[D]. 娄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胸痹心痛患者红外热成像及中医临床疗效与评价影响的研究[J]. 刘丽莎,谷忠悦,王淑娟,苏妆,于本性,马铁明,白增华. 辽宁中医杂志, 2021
  • [3]心绞痛中医药治疗进展[J]. 李武卫,付玉娜,唐静,贾运时.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3)
  • [4]养心通脉膏联合心痛贴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回顾性研究[D]. 姜维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5]研究克心痛滴鼻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谢怀全,方军,陈国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6(05)
  • [6]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况[J]. 徐文新,王凤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02)
  • [7]穴位贴敷治疗心绞痛综述[J]. 廖荣德. 光明中医, 2015(05)
  • [8]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D]. 王风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5)
  • [9]中药特色制剂“参香丸”穴位贴敷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相关焦虑状态的干预研究[D]. 朱天翔.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10]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J]. 张丽君,孙胜振,李雪梅,陈巧英,薛巧云. 西部中医药, 2014(07)

标签:;  ;  ;  ;  ;  

可心通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