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花的天敌——土蚕(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珍[1](2021)在《《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蝤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虫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
张洁[2](2018)在《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食物问题,所以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由于化学农药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故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使用植物杀虫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研究和使用植物杀虫最早的国家。利用植物资源防治害虫又是农业生产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途径。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就有用莽草、嘉草等植物防治害虫的记载:“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在前人的撰写的书籍中存在着诸多有关杀虫植物的记载,现在只是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植物源杀虫剂产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急需突破。为了发现具有较高的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本论文通过对先秦至清末现存的且所能查阅到的本草类、中医药、杂记类、农业类等书籍中记载的具有驱杀害虫功效的植物,在领域内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经考证后得出118科385种植物的驱杀害虫的活性,并记录了这些植物在当时的活性部位及应用方法,而后重点研究考察了这些植物在现代被应用于针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情况,其中包含了其活性部位、加工工艺、应用办法、复配方式。最后总结出一些现代民间仍在使用却未被或者很少被研究的的杀虫植物,筛选出的具有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可供领域内研究分析。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按其特点,将植物源杀虫剂发展状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先秦时代)。人类在此段时期经历了由石器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向铁器牛耕的传统农业转变,开始运用天然植物驱逐和消灭害虫,但都是作用于人体及卫生害虫的,并没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记载。(2)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萌芽期(秦汉至魏晋)。此段时期出现了本草类、药学类以及农业类书籍,并且第一次详细记载了驱逐和消灭害虫的植物和应用方法。(3)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隋唐宋元)。自唐开始,因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植物源杀虫药物也出现了新的种类和用途。此时期关于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的记载迅速增多,这些植物不仅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更多的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卫生害虫防治中,其中不少杀虫植物及使用方法一直沿用至今。(4)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与转型期(明清)。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不论在种类及应用方法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随着清朝末年化学类杀虫剂的传入,“新农药”、“新农具”、“新化肥”等农业生产要素使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产生了变革。化学类杀虫剂的使用逐渐超越植物源杀虫药物,开启了它的繁盛时代。(5)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期(民国至近代)。此时期我国走向了新农业的道路,化学类杀虫剂开始代替传统的植物源杀虫剂,并且被广泛使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书籍中记录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并按其发展规律进行断代分期,并总结出我国植物源杀虫剂每个时期的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特点,旨在对日后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李新[3](2017)在《CAT技术在《自然手册》(节选)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作者选取了《自然手册》中《田野和林间昆虫》这一章节作为案列,分析了CAT技术在科普翻译中的运用。该案例是美国作家写个小学生的自然科普类读物,而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对田野和林间昆虫的观察试验方法。本文首先概括了科普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和意义,使读者意识到两者结合的必要之处。其次,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环节详解展开了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科普翻译中的运用的探究。最后,作者得出结论,高效的科普翻译工作从始至终都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然而,在实践中CAT在科普翻译中的运用还并未完全被整个行业接受,广大译者难以短期内熟练掌握CAT技术;在理论研究上,将CAT技术运用于科普翻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要将CAT技术全面应用于科普翻译中,我们还需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马欢[4](2015)在《小地老虎V-ATP酶A、B亚基的克隆及B亚基昆虫杆状病毒沉默载体构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RNAi技术进行害虫防治是一种全新的害虫防治策略。V-ATP酶是昆虫体内与能量转运有关的H+质子泵,是维持昆虫生命体征的关键蛋白。本研究中首先对小地老虎V-ATP酶的A、B亚基进行了全长c DNA克隆,然后以B亚基为靶基因,构建了沉默B亚基基因的杆状病毒载体,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小地老虎V-ATP酶A亚基和B亚基的基因全长,并对基因进行了分析。A亚基基因全长2693bp,其中CDS区1851bp,翻译616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量为68.06KD;B亚基2583bp,其中CDS区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量为50.01KD。目前,这两个基因已提交至基因库中,并获得基因登录号(A亚基:KM434187;B亚基:KM434188)。(2)根据V-ATP酶B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条si RNA,注射到小地老虎3龄幼虫后进行q-PCR检测。选取干扰效果最好的si1(干扰效率44.90%)进行后续的载体构建。(3)转染sf21细胞系,将小鼠U6启动子和B亚基sh RNA构建到昆虫杆状病毒载体p Bac PAK9中,筛选出对小地老虎V-ATP酶具有特异性沉默功能的重组杆状病毒。(4)将原代病毒扩大培养并连续传代15代,PCR检测每代病毒中的重组片段,结果发现杆状病毒室内传代15代后仍能够表达沉默基因,表明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良好。(5)将具有沉默功能的重组杆状病毒饲喂3龄小地老虎幼虫,经q PCR检测,从第3天起B亚基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病毒可以在试虫体内繁殖并表达沉默基因。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si RNA的杆状病毒载体,并实现了B亚基基因沉默,分析了杆状病毒的遗传稳定性,为小地老虎和其它昆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防治途径。
仲明,叶宗国,刘启贵[5](2011)在《赣北地区园林花木常见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赣北地区为害园林花木的常见害虫,并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胡一民[6](2007)在《十一月花卉病虫播报》文中认为11月8日立冬,为我国冬季的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23日小雪,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开始降雪,长江流域此后也开始进入冬季。本月花木病虫害的防治应重视对地栽花木进行修剪清理,树干涂白及除虫,清理枯枝落叶及周边杂草集中烧毁,可明显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对温室内、大棚内的盆景和花卉,切实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同时注意做好棚室灰霉病、
汪志强[7](2006)在《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桑树害虫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我国桑树害虫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研制了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据作者调查研究,目前我国桑树害虫已知有338种,隶属于11个目71个科(包括蛛形纲蜱螨目4个科和软体动物腹足纲2个科),其中含有1个新种,并厘定2个新同物异名。分布种类数最多的5个目为:同翅目93种,鞘翅目90种,鳞翅目77种,半翅目30种,直翅目20种。研究总结了常见的50余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记述了这些害虫的别名、寄主、危害及分布等资料,并附有虫态和为害状图片,为桑树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研制的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具有害虫识别诊断、防治咨询等功能,实现了桑树害虫诊治的信息化,希冀将对桑树植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李俊敏[8](2005)在《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文中认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宗农作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蔬菜的播种面积与总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十字花科蔬菜是我国蔬菜的主要品种,播种面积占蔬菜总面积的40%左右。然而,由于当前蔬菜生产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导致病虫草抗药性日趋严重、农药残留超标、食物中毒与蔬菜出口受阻事件屡屡发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依托信息技术获取与传递相关信息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成为了可能。本研究在中澳双方项目合作单位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下,构建了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BRASSICA ICM)。 本系统构建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系统最终用户—广大推广人员的需求并根据其对系统界面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开发研制。系统的知识库主要来源于公开性知识、领域专家经验、项目组合作成员提供等,开发时使用的软件主要有Dreamweaver 7.01(整体框架构建),Lucid3(诊断模块设计),Search Engine Builder Standard 2.06(系统搜索实现),Dvbbs 7.0.0 Sp2(反馈论坛建设),Camtasia Studio 3.0.2(帮助文档制作)等,并辅以HTML、Javascript、CSS等技术完成整个系统的规划与制作。 系统包含作物栽培、资料库、农药库、诊断鉴定、安全用药、专业术语、其它信息等7个模块。作物栽培模块主要介绍了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和根菜类中常见的11种十字花科蔬菜的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周期、类型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知识;资料库模块主要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害资料(43种)、虫害资料(18种)、杂草资料(14种)和天敌资料(14种),并配以500多张高清晰数码照片加以描述;农药库模块主要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田使用频率较高的杀虫剂(25种)、杀菌剂(22种)和除草剂(18种),所有农药名称均使用通用名;诊断鉴定模块通过使用Lucid软件,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准确的诊断平台;安全用药模块整理并列出蔬菜中常用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常用农药品种及其药害敏感蔬菜作物列表、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农药品种和国内外农药标签及说明书上的常见符号含义等;专业术语模块介绍了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专业词汇及其它一些植保中的常见术语近300个;其它信息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帮助、综合治理、实用网址、参考资料及致谢等。 最后,讨论了本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方向。
李德敏,韩玉芝,李晓,李梅心[9](2001)在《气味致病又治病 植物依天又医天——气味学与气味医学》文中认为本刊经常收到一些自认为是自然科学方面发明、发现的文稿。投稿者学历分高、中、低三类。其内容涉及数、理、化、天、地、生诸多领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做起"学问"来如痴如醉。大凡向《科学新闻》周刊投稿,总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而令我们为难的是,既不能作出肯定的答复,又不能不屑置辩。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况且这些作者未必是愚者。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我们有选择地刊登部分文章,只好让读者自己去评鉴了。本期刊登的是湖北省襄樊市敏芝气味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德敏先生等从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赵庆升[10](2001)在《兰花的天敌——土蚕》文中研究指明 土蚕(又名地老虎),这种虫像蚕一样蠕动,是在土里靠孵化而成的。一旦产生,孵化快,数量多,个体大。它先吃根后斩苗,或根苗一齐为害。若不彻底根除,危害极大,是兰花的天敌。主要防治方法:
二、兰花的天敌——土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花的天敌——土蚕(论文提纲范文)
(1)《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蝤蛴(论文提纲范文)
既相似又不同 |
种类繁多的金龟子 |
蛴螬的地下生活 |
大自然的清洁工—粪金龟 |
空中之“牛”—天牛 |
努力制造下一代 |
天牛幼虫的树洞生活 |
天牛是个“锯树郎” |
天牛的拟态 |
观赏甲虫 |
(2)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
2.1 医药业的发展与利用杀虫植物的开始 |
2.1.1 巫医祭祀文化的盛行 |
2.1.2 医药业与利用药用植物的开始 |
2.2 先秦时代植物源杀虫药物应用的孕育期 |
2.2.1 天命主宰思想下的农业文化 |
2.2.2 先秦时期的农业害虫 |
2.2.3 利用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
2.3 小结与讨论..刀耕火种文明中农业害虫的防治 |
第三章 本草学的出现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
3.1 中医药学的奠定与缓慢发展 |
3.1.1 《神农本草经》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
3.1.2 其他药物书籍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
3.2 农书的出现与害虫的防治方法 |
3.2.1 虫灾与利用杀虫植物的新起点 |
3.2.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虫灾 |
3.2.3 农业害虫防治的突破——祭祀到捕杀 |
3.3 小结与讨论-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农业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利用 |
第四章 农业经济高度繁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 |
4.1 经济文化空前繁盛与医药学的大发展 |
4.1.1 官修本草书籍的盛行 |
4.1.2 本草类书籍中的杀虫植物 |
4.2 农书的鼎盛期与其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
4.2.1 隋唐宋元时期的虫灾及防治 |
4.2.2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书及其农业思想 |
4.2.3 隋唐宋元时期农书中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应用 |
4.2.4 隋唐宋元时期园艺及杂记类书籍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
4.3 小结与讨论-农业文化的繁盛与杀虫植物应用 |
4.3.1 农书的兴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
4.3.2 经济中心南移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类型的转变 |
第五章 古代医学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及转型期 |
5.1 封建社会医药学与本草学的鼎盛期 |
5.1.1 本草类书籍的兴盛与杀虫植物多元化 |
5.1.2 西方医学传入对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影响 |
5.2 农书与农业虫害的防治 |
5.2.1 明清时期的虫灾 |
5.2.2 各类农书的兴盛 |
5.2.3 治蝗专着的兴盛与蝗虫防治方法的多样化 |
5.3 小结与讨论-西方新农业技术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影响 |
5.3.1 害虫防治方法多样性 |
5.3.2 中西方农业技术的融合 |
第六章 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 |
6.1 化学类杀虫剂的兴盛 |
6.2 《中国土农药志》的意义及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7.2.1 对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的总结归纳及应用分析 |
7.2.2 对杀虫植物的筛选结果 |
7.3 创新点 |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CAT技术在《自然手册》(节选)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and CAT |
1.1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in China |
1.2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AT |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2.1 Overview of Handbook of Nature Study |
2.2 Origin of Handbook of Nature Study |
2.3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Handbook of Nature Study |
2.4 Translators of Handbook of Nature Study |
3 The Application of CAT of the Translation of Handbook of Nature Study |
3.1 Pre-translation |
3.1.1 Item Analysis and Text Processing |
3.1.2 Conversion of Translation Format and Extraction of TranslationResources |
3.2 While-translation |
3.2.1 Translation Interface |
3.2.2 Translation Memory |
3.2.3 Terminology Management |
3.2.4 MT+CAT+PE |
3.3 Post-translation |
3.3.1 Quality Assurance |
3.3.2 Translation Format Retention |
3.3.3 Language Asset Management |
4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4)小地老虎V-ATP酶A、B亚基的克隆及B亚基昆虫杆状病毒沉默载体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RNAi |
1.2.1 RNA干扰的原理 |
1.2.2 RNA干扰的特点 |
1.3 RNA干扰介导的方法 |
1.3.1 注射法 |
1.3.2 饲喂法 |
1.3.3 浸液法 |
1.3.4 转基因植物 |
1.4 RNA干扰的应用 |
1.4.1 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1.4.2 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1.4.3 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
1.5 在昆虫防治中的应用 |
1.6 RNAi应用于昆虫防治的问题和展望 |
1.7 小地老虎 |
1.8 V-ATP酶 |
1.8.1 V-ATP酶的结构和功能 |
1.8.2 昆虫V-ATP酶的研究进展 |
1.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小地老虎V-ATP酶A亚基和B亚基基因全长的克隆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小地老虎总RNA的提取 |
2.3.2 特异引物设计 |
2.3.3 保守序列扩增 |
2.3.4 合成 3′和 5′-RACE-Ready cDNA |
2.3.5 cDNA3′末端和 5′末端的克隆 |
2.3.6 连接转化 |
2.3.7 测序拼接及CDS区的获得 |
2.3.8 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性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小地老虎总RNA的提取 |
2.4.2 保守序列的扩增 |
2.4.3 A亚基 3'和 5'末端的克隆 |
2.4.4 B亚基 3'和 5'末端的克隆 |
2.4.5 A亚基基因CDS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4.6 B亚基基因CDS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SiRNA的设计与筛选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试剂 |
3.2.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SiRNA的设计合成及注射 |
3.3.2 显微注射 |
3.3.3 定量引物设计 |
3.3.4 干扰结果检测 |
3.3.5 定量结果分析 |
3.4 结果分析 |
3.4.1 定量引物标准曲线 |
3.4.2 定量结果分析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试剂 |
4.2.1 主要材料 |
4.2.2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穿梭载体的构建 |
4.3.2 细胞培养 |
4.3.3 转染并重组病毒表达载体 |
4.3.4 噬斑实验 |
4.3.5 杆状病毒遗传稳定性 |
4.3.6 杆状病毒对小地老虎的干扰效果检测 |
4.4 结果分析 |
4.4.1 穿梭载体的构建 |
4.4.2 重组杆状病毒 |
4.4.3 杆状病毒遗传稳定性 |
4.4.4 对小地老虎的干扰效果检测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赣北地区园林花木常见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吸汁害虫 |
1.1 介壳虫 (蚧类) |
1.1.1 形态与生活习性: |
1.1.2 防治方法: |
1.2 红蜘蛛 (叶螨类) |
1.2.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1.2.2 防治方法: |
1.3 蚜虫 |
1.3.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1.3.2 防治方法: |
1.4 浮尘子 (叶蝉类) |
1.4.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1.4.2 防治方法: |
1.5 蝽蟓类 (臭屁虫) |
1.5.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1.5.2 防治方法: |
2 食叶害虫 |
2.1 刺蛾类 (洋辣子) |
2.1.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1.2 防治方法: |
2.2 蓑蛾类 (吊死鬼) |
2.2.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2.2 防治方法: |
2.3 尺蠖类 (拱拱虫) |
2.3.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3.2 防治方法: |
2.4 毒蛾类 |
2.4.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4.2 防治方法: |
2.5 天蛾类 |
2.5.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5.2 防治方法: |
2.6 卷叶蛾 |
2.6.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6.2 防治方法: |
2.7 金龟子 |
2.7.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2.7.2 防治方法: |
3 钻蛀害虫 |
3.1 天牛类 (下转第66页) |
3.1.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3.1.2 防治方法: |
3.2 木蠹类 |
3.2.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3.2.2 防治方法: |
4 地下害虫 |
4.1 地老虎 (也称土蚕、地蚕) |
4.1.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4.1.2 防治方法: |
4.2 蛴螬 |
4.2.1 形态及生活习性: |
4.2.2 防治方法: |
(7)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
第一章 桑树害虫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二章 桑树害虫名录 |
第三章 桑树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记述 |
第四章 桑园叶蝉新种记述 |
第五章 桑树害虫诊治多媒体专家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一、中文名索引 |
二、学名索引 |
害虫检索表 |
发表论文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8)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
1 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
1.1 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增长 |
1.2 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一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2.1 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危害加剧,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
2.1.1 病虫害种类增多 |
2.1.2 常发及多发病虫继续猖獗为害,部分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 |
2.1.3 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 |
2.2 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 |
2.3 蔬菜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
2.3.1 农药施用不规范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
2.3.2 蔬菜上农残超标严重,出口受阻,食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
2.4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到位率低 |
第二章 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
1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早期应用情况 |
2 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
2.1 数据库的建设 |
2.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2.3 网络技术的应用 |
2.4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开发 |
2.5 地理信息系统(GIS) |
3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
3.1 信息资源种类不全、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 |
3.2 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参与少 |
3.3 利用信息化资源所需成本较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亟待提高 |
4 信息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前景 |
4.1 集成化 |
4.2 专业化 |
4.3 实用化 |
第二部分 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的研制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1 系统定义 |
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2.1.1 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注重系统实用性 |
2.1.2 对客户端要求简单 |
2.1.3 系统界面美观,内容准确、实用 |
2.2 系统设计技术路线 |
2.3 研究目标与预期结果 |
第四章 用户需求分析调查 |
1 用户需求分析研讨会 |
2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
3 问卷反馈结果及分析 |
3.1 浙江省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概况 |
3.2 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种植品种 |
3.3 十字花科蔬菜上病虫草害及天敌的发生情况 |
3.4 推广人员相关信息 |
3.5 推广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及对多媒体信息系统的了解 |
3.6 推广人员对系统界面和形式的建议 |
第五章 系统的开发研制 |
1 开发方式的确定 |
2 系统内容的确定 |
3 系统知识来源 |
3.1 文本知识 |
3.2 数码照片 |
4 开发中使用的硬件配置及系统环境 |
5 使用软件、技术及系统的开发研制 |
5.1 Dreamweaver构建框架 |
5.1.1 系统整体规划 |
5.1.2 模板与库 |
5.2 Lucid3 |
5.3 Search Engine Builder Standard 2.06制作系统搜索引擎 |
5.4 Dvbbs 7.0.0 Sp2制作系统反馈论坛 |
5.5 Camtasia Studio 3.0.2制作帮助文档 |
5.6 辅助软件 |
5.7 辅助技术 |
5.7.1 Javascript技术 |
5.7.2 CSS技术 |
第三部分 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的使用 |
第六章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使用说明 |
1 系统概述 |
1.1 主界面 |
1.2 系统搜索 |
1.3 登陆反馈论坛 |
1.4 系统导航 |
2 作物栽培 |
3 资料库 |
4 农药库 |
5 诊断鉴定 |
6 安全用药 |
7 专业术语 |
8 其它信息 |
第四部分 小结与讨论 |
1 本系统的主要特点 |
2 下一步计划 |
引用文献 |
其它参考文献 |
附录:农技推广人员需求调查问卷 |
(9)气味致病又治病 植物依天又医天——气味学与气味医学(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气味学概论 |
第一节气味学的主要论点 |
第二节气味波 |
第三节气味研究的误区 |
第四节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 |
第五节气味学在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地位 |
第六节嗅觉和味觉的传感媒体是蛋白质 |
第七节人类嗅感的分类 |
第八节人的嗅觉退化的原因分析 |
第九节气味学研究现状与前景 |
第二章用嗅觉闻世界 |
第一节动物的嗅觉 |
第二节植物的嗅觉 |
第三节细菌传递抗药性初探 |
第四节食品的营养与气味的关系 |
第三章气味医学 |
第一节气味对情绪的影响 |
第二节以气味治气味 |
第三节身边的空气污染物 |
第四节用植物制剂杀灭微生物 |
第五节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带来的新问题 |
第六节征服艾滋病、癌症的曙光 |
第七节气味医药的灭菌消炎性能及应用 |
第八节从华药22466例使用调查看中药的前景 |
第九节为中西医学之争划上句号 |
第十节气味医学在公安消防军事方面的应用价值 |
第十一节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根本出路 |
四、兰花的天敌——土蚕(论文参考文献)
- [1]《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蝤蛴[J]. 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1(25)
- [2]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D]. 张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3]CAT技术在《自然手册》(节选)中的运用[D]. 李新.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4]小地老虎V-ATP酶A、B亚基的克隆及B亚基昆虫杆状病毒沉默载体构建的研究[D]. 马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5]赣北地区园林花木常见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J]. 仲明,叶宗国,刘启贵. 现代园艺, 2011(08)
- [6]十一月花卉病虫播报[J]. 胡一民.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7(10)
- [7]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D]. 汪志强. 苏州大学, 2006(12)
- [8]十字花科蔬菜综合管理辅助决策和培训多媒体系统[D]. 李俊敏. 浙江大学, 2005(06)
- [9]气味致病又治病 植物依天又医天——气味学与气味医学[J]. 李德敏,韩玉芝,李晓,李梅心. 科学新闻, 2001(14)
- [10]兰花的天敌——土蚕[J]. 赵庆升.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