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刘蕊,余健[1](2021)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Ⅰ层爆破开挖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顶拱层开挖,采用精益光面爆破与锚喷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采用该技术开挖岩面不平整度、残留炮孔半孔率、断面超欠挖及炮孔接茬部位的错台,均满足规范要求,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尽可能保存围岩自身原有的承载能力,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既加快了锚喷支护的施工进度,同时也节省了大量喷混凝土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解迎夏,李博[2](2020)在《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结构复杂,施工的空间、时间安排及施工方法的合理选用,都会影响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职业卫生健康。该文以永泰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介绍地下洞室群施工难点,提出相应施工优化改进措施,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吴运杰[3](2019)在《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破坏机理及硐室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地下硐室开挖突发、强烈的动力破坏现象,由已有众多工程岩爆实例可知其将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施工有诸多不良影响。本文以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桐梓隧道为项目背景,开展了实地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和基于颗粒流程序硐壁围岩的加载、卸载岩爆和硐室开挖的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硐室围岩破坏机理和岩爆表现形式,分析了不同硐形开挖的破坏特征,为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总结分析学术界对岩爆定义、分类和分级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岩爆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岩爆的贡献程度;认为各类岩爆理论都是从某一角度描述岩爆某方面的特征,需要将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解释岩爆现象。(2)通过岩石室内力学试验获得了桐梓隧道灰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以及单轴抗拉强度力学性质参数;并采用正交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了平直节理模型细观参数和宏观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细观参数快速标定提供了依据,获得了该隧道中灰岩的细观参数标定值。(3)根据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受力状态,可分为瞬时卸载和应力集中两个阶段;据此将岩爆也分为加载岩爆(瞬时卸载阶段后应力集中或应力扰动诱发岩爆)和卸载岩爆(卸载效应期间诱发岩爆)。发现围岩的第二主应力越大,岩爆发生的临界应力也越高,且岩爆发生更加强烈;加载及卸载试验中都出现了卸载面至一定深度的岩体应力释放区,这是由于岩石颗粒较大的径向变形导致岩体承载应力降低,应力向围岩内部转移的缘故。(4)多组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四种形状隧硐开挖结果表明圆形隧硐开挖最为稳定,斜井与隧道主硐其次,城门形隧硐围岩破坏最严重;当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走向一致时,硐室开挖后围岩破坏程度最小;当最大主应力分别为硐室切向和径向时,圆形硐室围岩破坏程度相差较小,城门形硐室和斜井在最大主应力为径向时围岩破坏更为严重,而主硐却相反。
雷定茂[4](2018)在《棉花滩水电公司:时代弄潮儿》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底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家,棉花滩水电公司进入华电大家庭,有了更精准的方向指引和策划部署,以星火燎原之势展示了十足张力。如今,短短十余年,棉花滩水电公司建购并举,拓展为三个公司、四个电厂,雄踞汀江和九龙江两大流域。历年来,棉花滩水库充分发挥大型水利枢纽的最大功效,减灾兴利,造福一方。"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六百里汀江激荡着新中国诞生之初血与火的呐喊。
林金洪,曾庆浪,陈冬冬[5](2018)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爆的预测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岩爆是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中发生在高地应力、完整脆性岩体内的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威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过对周宁抽蓄水电站地下厂房Ⅰ层上游侧顶拱开挖时发生轻微岩爆现象的观测,分析其特征和规律,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预防和治理岩爆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借鉴。
郑晓光[6](2017)在《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进行了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电事业,注重延揽、重用民国时期有留美背景的水电科技精英群体,派遣优秀青年赴苏联学习水电工程科技,同时注重自行培养人才,为水电科技精英从事水电开发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条件。从而激励起水电科技精英群体为国为民奉献、掀起水电建设新高潮的热情和干劲,新中国大中型水电站建设迅速迎来高潮,取得卓越的成就。本文着重探讨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科技实践分布、群体特征、科研创新活动及成果,评述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中的历史作用。力图以水电科技精英群体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一个新的视域展示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事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培养的水电人才为新中国水电开发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科技精英在水电开发体制的创立、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水电科技精英在河流泥沙、高速水流、高含沙水流等水电基础科研方面,成果卓越,部分科技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水电科技精英在岩溶等复杂地质环境下,主持建造多种坝型的高坝,使中国坝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水电科技精英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下,中国自行建造的大中型水电站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为改革开放后水电开发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中强,任光明[7](2014)在《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硐室群位于层状硅质岩中,围岩岩体质量以ⅡⅢ围岩为主的山体中,且硐室跨度大,边墙高,因此,在硐室的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三维有限元FLAC-3D软件对地下硐室群的分层开挖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实地地应场进行反演,在分步对其进行开挖,对开挖后的应力场、位移、塑性变形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实用开挖变形的结论,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林金洪[8](2014)在《棉花滩水电站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滩水电站坝址两岸地形对称,山高坡陡,河床狭窄,布置坝高百余米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下厂房在左岸。大坝存在诸如坝基抗滑稳定、坝基渗漏、坝基岩体变形及两岸高边坡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主要论述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对策,对类似的工程具有借鉴作用。经过十余年的运行、观测,认为大坝是安全的,说明施工期施工对坝基的处理是成功的。
曾金水,涂启龙,谢文金,林章银[9](2010)在《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研究报告》文中认为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目标,总结了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提出了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冯夏庭,周辉,李邵军,盛谦,江权[10](2008)在《复杂条件下岩石工程安全性的智能分析评估和时空预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人工智能、系统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提出复杂条件下岩石工程安全性的智能分析评估和时空预测系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包括赋存环境的认识、工程结构特征需求分析与施工约束条件识别、岩石工程稳定性(安全性)综合集成智能分析评估、岩石工程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岩体模型和参数动态更新的岩石工程稳定性时空演化的综合集成智能分析方法、岩石工程安全性的分区自适应调控方法、岩石工程稳定性多元信息与多任务智能反馈分析集成系统。该系统在龙滩、八尺门、水布垭、拉西瓦等多个大型工程的边坡和地下厂房中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Ⅰ层爆破开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条件 |
3 地下厂房开挖技术分析 |
3.1 开挖程序规划 |
3.2 爆破设计 |
3.3 掏槽形式选择 |
4 开挖质量控制 |
4.1 测量放样 |
4.2 钻孔工艺 |
4.3 装药工艺 |
4.4 质量评价 |
5 结论 |
(2)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地下洞室群的施工难点及措施 |
2.1 地下洞室群施工方法 |
2.2 施工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
2.3 基本经验 |
3 总结 |
(3)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破坏机理及硐室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爆机理研究现状 |
1.2.2 岩爆室内模拟研究现状 |
1.2.3 岩爆预测预报研究现状 |
1.2.4 岩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不足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岩爆发生特征及表现形式 |
2.1 岩爆定义及分类 |
2.2 岩爆分级及其特征 |
2.3 岩爆机理 |
2.4 岩爆发生特征及表现形式 |
2.5 岩爆影响因素 |
2.6 小结 |
3 岩石力学性质研究及细观参数标定 |
3.1 岩石物理学性质研究 |
3.1.1 岩石压缩性质研究 |
3.1.2 岩石拉伸强度研究 |
3.2 PFC接触本构模型的对比选择 |
3.2.1 接触粘结模型 |
3.2.2 平行粘结模型 |
2.3.3 平直节理模型 |
3.3 参数标定数值试验 |
3.3.1 单轴压缩数值试验 |
3.3.2 直接拉伸数值试验 |
3.4 宏观细观参数关系研究 |
3.4.1 正交试验设计 |
3.4.2 宏观细观参数关系分析 |
3.5 细观参数标定 |
3.6 小结 |
4 侧壁岩体加卸载岩爆重演与破坏机理研究 |
4.1 模型的建立与状态监测 |
4.1.1 应力伺服机制 |
4.1.2 能量定义及计算 |
4.1.3 模型的建立 |
4.1.4 模型状态监测 |
4.2 加载岩爆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
4.2.1 方案设计 |
4.2.2 结果分析 |
4.3 卸载岩爆机理模拟研究 |
4.3.1 方案设计 |
4.3.2 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5 隧道硐室岩爆重演与破坏机理研究 |
5.1 桐梓隧道概况 |
5.2 模型的建立与试验方案 |
5.2.1 模型建立 |
5.2.2 试验方案 |
5.3 硐室岩爆模拟结果及分析 |
5.3.1 不同硐形挖围岩破坏分析 |
5.3.2 不同硐形围岩应力分布情况 |
5.3.3 不同主应力方向围岩破坏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棉花滩水电公司:时代弄潮儿(论文提纲范文)
期盼了半个世纪的水电工程 |
承载深情嘱托的精品工程 |
时代大潮中的电力弄潮儿 |
不忘初心反哺老区人民 |
一片丹心打造新时代电力标兵 |
(5)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爆的预测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厂房工程地质条件 |
2 岩爆分级和发育特征与规律 |
2.1 岩爆分级 |
2.2 地下厂房岩爆发育特征 |
2.3 岩爆原因分析 |
3 岩爆的预测 |
3.1 资料收集 |
3.2 根据围岩岩体特性与实测地应力资料进行预测 |
3.3 施工阶段利用岩爆发生的响声预报岩爆的位置 |
3.4 现场地质经验判断法 (近距离预报) |
4 岩爆的防治措施和支护 |
4.1 岩爆的防治措施 |
4.2 厂房洞顶支护措施 |
4.3 厂房拱座处理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6)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三、本论题研究方法和主要依据的资料 |
四、本论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新中国水电开发事业肇始的人才基础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工程实践 |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培养水电人才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培养水电人才的发端 |
第二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起步 |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始创 |
第二节 培养新中国的水电人才 |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探索 |
第四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建国初期水电科技创新 |
第三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水主火辅”政策的出台 |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水电科技创新 |
第四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的余波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水电科技精英群像 |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三线建设中的水电开发 |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水电建设中的成就 |
余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基本条件 |
1.1 工程概况 |
1.2 地质条件 |
2 计算分析 |
2.1 计算条件及应力场拟合 |
2.2 计算结果分析 |
2.3 对位移结果进行其他有限元软件进行拟合校对 |
3 结语 |
(9)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目标 |
2.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 |
2.1.1 导截流工程。 |
2.1.2 地下工程。 |
2.1.3 土石方 (坝) 工程。 |
2.1.4 混凝土工程。 |
2.1.5 地基与基础工程。 |
2.1.6 施工组织设计。 |
2.1.7 施工管理。 |
2.2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目标 |
3 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
3.1 导截流工程 |
3.1.1 围堰工程。 |
3.1.2 大江截流工程。 |
3.1.3 围垦工程堵口截流。 |
3.2 地下工程 |
3.2.1 地下厂房。 |
3.2.2 水工隧洞、竖井。 |
3.3 土石方 (坝) 工程 |
3.3.1 吹砂筑堤。 |
3.2.2 土石坝施工。 |
3.3.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 |
3.4 混凝土工程 |
3.4.1 砂石料生产 |
3.4.2 模板工程 |
3.4.3 混凝土浇筑 |
3.4.4 碾压混凝土筑坝 |
3.5 砌石坝工程 |
3.6 地基与基础 |
3.6.1 基础灌浆。 |
3.6.2 混凝土防渗墙。 |
3.6.3 深软地基处理。 |
3.7 施工组织设计 |
3.8 施工管理 |
4 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
4.1 学科发展的目标 |
4.2 学科发展的方向 |
4.2.1 研究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与新工艺。 |
4.2.2 研究长距跨流域调水工程关键技术。 |
4.2.4 研究深软淤泥海堤新堤型关键技术。 |
4.2.5 研究爆炸挤淤软基处理技术应用。 |
4.2.6 研究砌石拱坝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
4.2.7 加强工法的开发创新。 |
5 存在问题与建议 |
5.1 存在问题 |
5.2 建议 |
(10)复杂条件下岩石工程安全性的智能分析评估和时空预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主要研究思路 |
3 岩石工程稳定性 (安全性) 分析评估综合集成方法 |
4 岩石工程稳定性 (安全性) 分区时空预测综合集成方法 |
4.1 考虑空间和时间效应的、模型和参数可以根据监测信息动态更新识别的三维演化并行有限元方法 |
4.2 岩体变形行为动态演化的进化支持向量机和进化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4.3 岩石工程突变信息的胞映射–突变理论识别方法 |
4.4 基于现场监测信息的动态聚类和进化神经网络集成的预测方法 |
5 复杂条件下岩石工程安全性的分区自适应调控方法研究 |
6 岩石工程安全性的综合集成智能分析系统 |
7 工程应用研究 |
7.1 龙滩水电站坝址左右岸边坡的稳定性智能反馈分析 |
7.2 八尺门滑坡群稳定性分区演化的监控与动态反馈分析 |
8 结论 |
四、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Ⅰ层爆破开挖施工技术[J]. 刘蕊,余健. 东北水利水电, 2021(02)
- [2]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J]. 解迎夏,李博. 广东水利水电, 2020(10)
- [3]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破坏机理及硐室稳定性研究[D]. 吴运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棉花滩水电公司:时代弄潮儿[J]. 雷定茂. 当代电力文化, 2018(12)
- [5]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爆的预测及处理[J]. 林金洪,曾庆浪,陈冬冬. 上海国土资源, 2018(04)
- [6]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D]. 郑晓光.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7]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J]. 赵中强,任光明. 人民珠江, 2014(05)
- [8]棉花滩水电站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A]. 林金洪. 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4
- [9]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研究报告[J]. 曾金水,涂启龙,谢文金,林章银. 海峡科学, 2010(01)
- [10]复杂条件下岩石工程安全性的智能分析评估和时空预测系统[J]. 冯夏庭,周辉,李邵军,盛谦,江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