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校园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1)在《教育部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中提出教科信函[20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黄永仙[2](2020)在《基于GIS的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空间评价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由于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任务,而信息化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任务。虽然教育信息化能够克服时空的限制为教育教学服务,但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而存在,因此教育信息化应用也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存在的空间差异,对缩小教育数字鸿沟,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教育学、地理学、信息学等理论知识,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应用的视角,结合因素分析法、关键指标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效果、应用保障五个维度的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为各指标计算权重值。其次,以GIS为技术手段,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及空间格局,并进行可视化;运用变异系数法测算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程度,分析其发展的不均衡性。最后,以教育信息化内部组成要素来分析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内部因素,运用PLS回归法定量分析其影响的外部因素。且以经济为参考线,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总结教育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本研究发现:(1)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偏低,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进入深入融合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有待加强。其中边境、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从维度上看,管理和服务应用水平比教学、信息化应用效果及应用保障水平低。其次,教育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呈现出云南省中部地区向周围城市、东部向西部逐步扩张的趋势,空间位置邻近省会城市昆明的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相对良好。(2)云南省各区域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差异程度大,总体应用发展不均衡,其中怒江和昭通发展相对比较不均衡。(3)少数民族区域比非少数民族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总体水平低,且应用差异程度大。(4)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仅受基础设施、人力、制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当地经济、人口、财政干预、城镇化、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5)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协调发展度良好,但协调发展程度差异比较大,特别是迪庆、怒江地区。最后研究从观念、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在应用中发展的建议。
郭俊敏[3](2020)在《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以对山西省X区20所中小学校调研为基础》文中研究指明学校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和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以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为研究主题,探讨学校安全信息化基本理论,考察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分析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学校安全向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地观察法,对学校安全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内容框架进行了探析。从学校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和学校安全信息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样本区域及其所辖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内部差异状况进行了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样本校已基本实现网络接入,并建有用于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环境与终端;统一将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作为主要信息化平台,配有各类数字教育资源;以促进学校安全“三个100%”为目标,建设、完善了监控、防入侵和巡查等信息化设施;建有比较健全的学校安全保障机制,在组织、制度和经费等方面均有涉及学校安全信息化。样本校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不合理、智能化安全教育实地体验较少,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设施建设有功能缺陷、设备管理不到位,学校安全保障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从深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安全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细化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吴雪敏[4](2020)在《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从政策和实践层面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本身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硬件设施需要不断的更新,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需要不断的提升,这都导致了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持久性。在高投入的情况下,大家期盼的是与之对应的高产出,也就是高绩效,但现实的情况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所以对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现状及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必要对新疆地区或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研究。考虑到地域等特点,本研究以地处南疆的图木舒克市这一新兴城市为研究点,对其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现状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建立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现状进行评价。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明确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定义,并初步筛选出了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然后结合图木舒克市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请专家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再筛选,最终形成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出了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最终所构建的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建设、信息化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素养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为检验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本研究设计了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校长、信息技术教师、非信息技术教师、学生调查问卷,选取了图木舒克市8所有代表性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564份。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图木舒克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方面处于良好的水平,而信息化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素养这三方面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是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通过绩效分析发现,图木舒克市要想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就需要健全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管理机构,加大学校信息化发展经费投入,增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换代力度;此外还需引入更多的优秀专职教师,并且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提高培训质量等措施提高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
雍蕊萌[5](2020)在《基于SDN构架的校园网络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高校的校园网络正处在一个技术革新和飞越的阶段,同时用户对于网络使用需求的变化也给网络的运维和建设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采用SDN网络技术对高校校园网络进行创新设计和建设,是对校园网络造成积极影响的一项工作,能够解决诸多传统校园网络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必然会提升网络的可扩展性、可移动性、可管理性,并提供多业务支撑。本文重点研究通过SDN网络技术对高校校园网络的两个平面: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进行设计、改造和建设。本课题来源于高校实际网络建设改造项目。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主要对高校校园网络当前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并结合SDN网络技术的特点给出了校园网络建设改造方案,针对高校校园网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主要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基于SDN技术对校园网园区网络拓扑进行了改造设计,并重点在Overlay的网络构架、用户漫游及网络自动化部署三个方面进行设计。(2)基于SDN技术对校园网数据中心网络的部署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Overlay、Underlay技术的应用实践。(3)对SDN构架下的校园网整体运维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划。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和改造,解决了高校校园网络长久以来的痛点。多业务的集中管控使得网络管理者的工作更加有效的贯穿到网络管理的核心层面,同时对于老业务的调整,新业务的下发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区域的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颜光[6](2018)在《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近二十年,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也快速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的浮现,同时支持新技术的硬件设备也渐渐的普及。国内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的应用不断呈现,早期建设的校园网络已无法满足现在师生对网络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给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本课题拟为某高职院校打造一个高速、安全、便捷、绿色的校园无线网络以及对有线网络进行千兆接入更新。无线校园网络与学校有线网络相融合,在网络管理、校园网认证上均实现了统一,校园网络结构进一步简化,网络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包括访问速度以及效率等。根据对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着重对该高职院校的整体网络架构进行了新的设计和规划。主要选择了更加合适的三层网络结构,对核心网络也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同时对核心设备进行了升级,如交换机,防火墙等。通过改造促进了校园网络中新设备与老设备的兼容性更加合理。随着学校新的应用系统出现,各服务器的运维变的很困难。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课题研究了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改造的方案,充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且使数据得到了更可靠的保障。为解决光纤管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了满足网络、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要求的骨干光纤管网方案。随着设备越来越多,原有机房已经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本文论述了校园网的现状、分析了校园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升级改造方案,详细阐述了相关主要设备的选型标准。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本次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方案新增了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经过高校网络的升级换代,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虚拟化使服务器管理更加科学方便,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双活存储系统使数据安全更加安全;新骨干光纤管网已基本覆盖了校区的重要场所。新的中央机房也为整个校园网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质量上乘,环境稳定。高清晰度网络监控系统的建设有利于高校的安全与发展。总体而言,本次校园网升级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寸待宏[7](2019)在《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云南省边疆地区与城市中学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层层深化下正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论文以陇川县A中学为例,从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现状、软件建设现状和人员培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收集相关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与运用的具体情况,以此来了解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应用净现值法及年限折旧法,对陇川县A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投资效益评估。最后基于问题,从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教育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运行能力保障机制、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刘秀霞[8](2019)在《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系统研究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践,有利于充实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论,有利于实现富有职教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与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转段升级。该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和概括,并阐明了其特点和意义。该文从中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及管理者角度,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展开调查,通过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平衡、信息化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透过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表象深入挖掘了上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对策。要改善教育管理现状、实现转段升级,必须树立智慧管理、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通过多途径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市县两级完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通过该文的研究,期望为政府建言献策,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推动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刘小飞[9](2019)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校园网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学校各个业务有序稳定的开展,因此,研究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为高校设计出一套高可用性、技术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研究内容一,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一套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在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中重点研究互联网出口区域、内网区域、服务器及系统区域,经过一系列实验,通过绘制拓扑图来展现研究成果;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中重点研究各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上网用户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重点研究高校应用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通过本章节的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架构。研究内容二,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思路及下一步建设目标。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网络中提出了网络出口区域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多出口、备份线路、安全管控设备的部署等方式解决。校园网内部区域采用分层式模型架构进行搭建,关键设备如汇聚及接入交换机采取VLAN划分、ACL策略、冗余链路、链路聚合等技术进行设计。在服务器区域,重点为保护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架设服务器网关,统一身份认证、云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设施进行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调研、走访、咨询等方法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后完成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搭建。研究内容三,针对设计的系统架构以及在陕西交院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对网络出口区域和服务器区域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攻防测试,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
李超[10](2019)在《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校园网能够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依托校园网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也可以构建资源型校园网,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中心,服务于教育教学。虽然目前众多的学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而且各个学校也都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学校的网络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网络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网络建设时受限于技术或者是受限于资金限制,也有部分网络是因为建成时间过长,导致网络老化。而由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对校园网络的无线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网络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升级也是很有必要的。鉴于此,目前很多学校都对自己已有的校园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提高网络的带宽,用以满足广大师生对于速度的需求;升级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安装网络监控系统,提高学校的安全级别,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满足广大师生对于移动化网络服务的需求。济南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在建校之初就已经完成了校园网络的部署,但是随着网络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学校决定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本文从济南职业学院的校园网升级改造需求出发,探究了校园网的相关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方案,方案中涉及了多个方面的改进:优化三层网络结构,升级了部分网络主干设备;改变了用户认证系统,升级为二次认证方式,优化了计费管理;实施无线网络升级,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部署学生就业系统和人力管理系统,升级了智慧校园平台。在此基础上,论文在最后指出了今后学院网络的发展方向,即云计算平台和智慧教室等。论文从需求分析入手,给出了校园网升级的整体方案,沿着硬件升级、智慧平台升级、无线网络升级这条主线展开详细论述。
二、基于校园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校园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部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总体要求 |
3.1 建设目标 |
3.2 建设原则 |
3.3 建设流程 |
4. 主要组成 |
5. 基础设施 |
5.1 概述 |
5.2 校园网络 |
5.2.1 概述 |
5.2.2 校园网出口 |
5.2.3 校园主干网 |
5.2.4 有线接入网 |
5.2.5 无线接入网 |
5.2.6 校园物联网(可选) |
5.2.7 校园5G网(可选) |
5.3 数据中心 |
5.3.1 概述 |
5.3.2 机房 |
5.3.3 网络系统 |
5.3.4 计算与存储系统 |
5.3.5 基础软件系统 |
5.3.6 备份容灾系统 |
5.3.7 云计算平台(可选) |
5.3.8 大数据平台(可选) |
5.3.9 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可选) |
5.4 校园卡系统 |
5.5 信息化教学环境 |
5.6 信息化育人环境 |
6. 信息资源 |
6.1 概述 |
6.2 基础数据 |
6.3 业务数据 |
6.4 数字化教学资源 |
6.4.1 概述 |
6.4.2 在线课程 |
6.4.3 数字化教材 |
6.4.4 实验实践资源 |
6.4.5 学术报告类资源 |
6.5 数字化科研资源 |
6.5.1 概述 |
6.5.2 电子数据库资源 |
6.5.3 科学数据资源 |
6.5.4 应用软件资源 |
6.5.5 机构知识库(可选) |
6.6 数字化文化资源 |
6.7 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
7. 信息素养 |
7.1 概述 |
7.2 信息素养组成要素 |
7.2.1 信息意识 |
7.2.2 信息知识 |
7.2.3 信息应用能力 |
7.2.4 信息伦理与安全 |
7.3 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
7.3.1 总体要求 |
7.3.2 教师信息素养培训 |
7.3.3 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
8. 应用服务 |
8.1 概述 |
8.2 基础应用服务 |
8.3 业务应用 |
8.3.1 概述 |
8.3.2 教学科研 |
8.3.3 管理服务 |
8.3.4 校园运行 |
8.4 人机交互界面 |
8.5 决策支持 |
9. 网络安全 |
9.1 概述 |
9.2 基础设施安全 |
9.2.1 概述 |
9.2.2 基础设施物理环境安全 |
9.2.3 有线网络安全 |
9.2.4 无线网络安全 |
9.2.5 物联网设施安全 |
9.2.6 校园私有云平台安全 |
9.3 信息系统安全 |
9.3.1 概述 |
9.3.2 主机安全 |
9.3.3 系统及应用安全 |
9.4 信息终端安全 |
9.5 数据安全 |
9.6 内容安全 |
9.7 安全管理 |
9.7.1 总体要求 |
9.7.2 网络安全风险洞察机制 |
9.7.3 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
9.7.4 网络安全风险治理机制 |
1 0. 保障体系 |
1 0.1 概述 |
1 0.2 组织机构 |
1 0.3 人员队伍 |
1 0.4 规章制度 |
1 0.5 标准规范 |
1 0.6 经费保障 |
1 0.7 运维服务 |
1 0.8 评价体系 |
(2)基于GIS的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空间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育信息化应用 |
2.1.2 教育信息化空间差异 |
2.1.3 地理信息技术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综合评价理论 |
2.2.2 空间差异理论 |
2.2.3 系统理论 |
第3章 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3.2.1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 |
3.2.2 构建指标体系的依据及过程 |
3.3 主客观结合的指标权重计算 |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3.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3.3.3 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 |
第4章 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空间综合评价 |
4.1 问卷调研与数据收集 |
4.1.1 问卷设计 |
4.1.2 数据收集 |
4.1.3 数据整理 |
4.2 评价测算方法 |
4.2.1 综合测算法 |
4.2.2 等级划分法 |
4.3 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
4.3.1 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分析 |
4.3.2 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程度 |
4.3.3 教育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差异程度对比分析 |
第5章 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5.1 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内外部因素 |
5.1.1 内部因素 |
5.1.2 外部因素 |
5.1.3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5.2 经济—教育信息化应用综合水平协调发展度分析 |
5.2.1 协调发展度分析 |
5.2.2 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分析 |
5.3 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差异存在的问题 |
5.4 提升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步构建的学生视角下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 |
附录 B 学生视角下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修正专家咨询表 |
附录 C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确定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
附录 D 学生视角下的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调研问卷 |
附录 E 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各级指标评价指数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3)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以对山西省X区20所中小学校调研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内外学校安全信息化理论研究 |
1.3.2 国内外学校安全信息化实证研究 |
1.3.3 国内外学校安全信息化实践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设计与过程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过程 |
1.4.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2 学校安全信息化及其内容框架构建 |
2.1 学校安全信息化 |
2.1.1 内涵 |
2.1.2 外延 |
2.2 学校安全信息化内容框架构建 |
2.2.1 构建原则 |
2.2.2 构建过程 |
2.2.3 内容框架 |
3 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 样本区域基本信息 |
3.1.1 样本区域整体状况 |
3.1.2 样本学校整体状况 |
3.2 样本校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 |
3.2.1 校园网络 |
3.2.2 信息化环境与终端 |
3.3 样本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 |
3.3.1 信息化平台 |
3.3.2 数字教育资源 |
3.3.3 安全教育体验基地(教室) |
3.4 样本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状况 |
3.4.1 网络安全设施 |
3.4.2 智能安防设施 |
3.4.3 综合管理系统 |
3.5 样本校安全信息化保障机制状况 |
3.5.1 组织架构 |
3.5.2 人员培训 |
3.5.3 制度建设 |
3.5.4 社会参与 |
3.5.5 经费投入 |
3.6 样本校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差异状况 |
3.6.1 样本校安全信息化各维度建设状况 |
3.6.2 基于各因素的样本校安全信息化内部建设差异 |
3.6.3 样本校安全信息化建设水平划分 |
4 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分析 |
4.1 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分析 |
4.1.1 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
4.1.2 智能化学校安全教育实地体验较少 |
4.2 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分析 |
4.2.1 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设施建设有限、存在功能缺陷 |
4.2.2 学校安全信息化设备管理不到位 |
4.3 学校安全信息化保障机制问题及分析 |
4.3.1 缺少专门的学校安全信息化管理人员 |
4.3.2 涉及学校安全信息化的培训较少 |
4.3.3 学校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碎片化 |
5 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改进对策 |
5.1 深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安全环境 |
5.1.1 提升网络带宽和增加软硬件设施 |
5.2 优化安全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
5.2.1 促进安全教育资源整合 |
5.2.2 提供学校安全教育服务 |
5.3 强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防护范围 |
5.3.1 实现更多信息技术应用 |
5.3.2 打造学校安全创新空间 |
5.3.3 购买相关企业专业服务 |
5.4 细化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提供基本支撑 |
5.4.1 组建学校安全信息化专业队伍 |
5.4.2 加强学校安全信息化人员培训 |
5.4.3 健全学校安全信息化制度体系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 |
(一)教育信息化 |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 |
(三)绩效评价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绩效评价研究 |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 |
第三章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
(一)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依据 |
(二)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
(三)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方法 |
二、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
(一)初步确定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 |
(二)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修订 |
三、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二)构造判断矩阵 |
(三)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和实现 |
(四)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及其实现 |
第四章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 |
一、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三)数据的处理 |
二、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现状 |
三、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不同维度情况分析 |
(一)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与规划 |
(二)信息化设施 |
(三)信息化资源 |
(四)信息化应用 |
(五)信息化素养 |
四、图木舒克市不同学校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对比分析 |
(一)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与规划分析 |
(二)信息化设施分析 |
(三)信息化资源分析 |
(四)信息化应用分析 |
(五)信息化素养分析 |
(六)图木舒克市不同学校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比较分析总结 |
五、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问题分析 |
(一)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不完善 |
(二)信息化设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
(三)信息化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
(四)信息化意识还比较浅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够 |
(五)整体信息化素养能力偏低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所建构的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指标体系比较完善,可用性比较强 |
(二)图木舒克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现状整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
(三)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五个方面发展不均衡 |
(四)图木舒克市不同学校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比较明显 |
二、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改进建议 |
(一)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建设 |
(二)减小城乡间的差距,重视信息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换代 |
(三)增加经费投入,增强数字化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
(四)制定评价与奖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
(五)高质量的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木舒克市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函 |
附录2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终稿 |
附录3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校长问卷 |
附录4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信息技术教师问卷 |
附录5 新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非信息技术教师问卷 |
附录6 新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7 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三级指标绩效得分统计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基于SDN构架的校园网络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校园网络设计需求 |
2.1 校园网络现状 |
2.2 校园网络研究与分析 |
2.2.1 分析校园网络现状 |
2.2.2 需要解决的问题 |
2.2.3 分析解决思路 |
2.3 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求 |
2.4 总体建设目标 |
第3章 校园网园区网络SDN规划应用 |
3.1 园区网络SDN总体设计 |
3.1.1 网络拓扑改造设计 |
3.1.2 SDN方案引入 |
3.2 Vxlan技术部署 |
3.2.1 Vxlan技术概念 |
3.2.2 Overlay网络架构下的Vxlan |
3.2.3 基于应用场景的Vxlan部署 |
3.3 IP即用户认证漫游 |
3.3.1 需求概述 |
3.3.2 IP即用户原理 |
3.3.3 基于应用场景部署 |
3.4 全网自动化部署及运维 |
3.4.1 设备上线自动化 |
3.4.2 业务部署自动化 |
3.4.3 故障替换自动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校园网数据中心网络SDN规划应用 |
4.1 数据中心网络SDN总体设计 |
4.1.1 数据中心SDN网络特点 |
4.1.2 多种场景部署类型分析 |
4.1.3 数据中心SDN网络部署方案 |
4.2 Overlay技术分析 |
4.2.1 Overlay技术背景及特性 |
4.2.2 Overlay网络需求分析 |
4.3 数据中心SDN整体部署 |
4.3.1 Underlay网络自动部署 |
4.3.2 Overlay网络部署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校园网整体运维管理 |
5.1 SDN网络管理 |
5.2 用户认证规划 |
5.3 新型校园网络特点及优势 |
5.3.1 核心Bras设备业务集中管控 |
5.3.2 网随人动 |
5.3.3 全自动零配置上线 |
5.3.4 数据中心业务自动化 |
5.4 运维管理配置对比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高职院校校园网研究现状 |
1.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概况 |
1.4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5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研究 |
2.1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 |
2.2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1 网络结构问题、主干核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
2.2.2 服务器管理以及数据的安全 |
2.2.3 光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
2.2.4 中央机房较陈旧 |
2.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升级改造总体需求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网络升级改造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
3.1 多核心结构 |
3.2 VLAN技术 |
3.3 防火墙 |
3.4 三层交换技术 |
3.5 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 |
3.6 双活存储技术 |
3.7 VPN技术 |
3.8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
4.1 校园网建设需求 |
4.2 网络改造实施的基本原则 |
4.3 校园网改造的总思路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升级方案的设计 |
5.1 校园网建设的组网技术规范 |
5.2 无线场景建设 |
5.3 网络分层设计思想 |
5.4 校园网骨干网络的总体设计 |
5.4.1 核心层的设计 |
5.4.2 汇聚层的设计 |
5.4.3 接入层设计 |
5.4.4 校园网无线覆盖的总体设计 |
5.4.5 综合布线 |
5.5 校园网络IP地址以及VLAN的规划 |
5.5.1 Vlan简介和功能 |
5.5.2 Vlan的规划 |
5.5.3 IP地址规划 |
5.6 校园网安全系统设计 |
5.6.1 校园网安全建设依据 |
5.6.2 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 |
5.6.3 校园网主要安全设备的指标 |
5.7 数据中心设计 |
5.7.1 建设原则 |
5.7.2 项目规划设计 |
5.7.3 设备采购数量 |
5.8 校园网主要设备的选型及清单 |
5.9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7)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边疆地区的蓬勃发展 |
1.1.2 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殊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云南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 |
2.1 云南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情况 |
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1 陇川县A中学基本情况 |
2.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3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概况 |
2.2.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概况 |
2.2.5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概况 |
2.2.6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概况 |
2.2.7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数据交换与共享 |
第3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个案建设调查分析 |
3.1 调查准备 |
3.2 基于访谈法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分析 |
3.2.1 访谈提纲 |
3.2.2 结果分析 |
3.3 基于问卷调查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效果分析 |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4.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
第4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评估 |
4.1 评价方法 |
4.1.1 净值法 |
4.1.2 年限折旧法 |
4.2 分析评价思路 |
4.3 分析过程 |
4.3.1 投入情况 |
4.3.2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收益方面 |
4.3.3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耗损方面 |
4.3.4 陇川县A中学净现金值估算方面 |
4.4 结果论述 |
第5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
5.1 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 |
5.1.1 健全信息化规章制度,扭转错误功利心态 |
5.1.2 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确保投资比率合理化 |
5.2 完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
5.2.1 提升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丰富信息化建设资金吸纳渠道 |
5.2.2 加快配套设施更新力度,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及共享 |
5.3 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
5.3.1 选拔教师分层培训,厘清培训应用侧重点 |
5.3.2 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健全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
5.4 深化信息化教学及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 |
5.5 提升高端设备利用率,建立精品课程网站提升投资效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结论总括 |
6.1.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等职业教育 |
2.1.2 教育信息化 |
2.1.3 教育信息化管理 |
2.2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
2.2.1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
2.2.2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
2.2.3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
2.3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化管理理论 |
2.3.2 系统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 |
3.1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办学规模 |
3.1.3 教师队伍 |
3.1.4 设施设备 |
3.2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2.2 调查对象选取 |
3.2.3 问卷与访谈设计 |
3.2.4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5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3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数据分析 |
3.3.1 基础建设 |
3.3.2 组织建设 |
3.3.3 队伍建设 |
3.3.4 管理信息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
4.1.2 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平衡 |
4.1.3 信息化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
4.1.4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
4.2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教育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4.2.2 信息化基础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 |
4.2.3 信息技术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缺乏教育信息化管理共建共享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发展对策 |
5.1 树立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
5.1.1 智慧管理理念 |
5.1.2 开放共享理念 |
5.1.3 协同发展理念 |
5.2 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 |
5.2.1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 |
5.2.2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
5.2.3 引入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
5.3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5.3.1 充实管理队伍 |
5.3.2 提升信息化素养 |
5.3.3 加强培训力度 |
5.4 完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 |
5.4.1 创建基础数据共享中心打破壁垒 |
5.4.2 创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互联互通 |
5.4.3 创建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共享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
1.1.1 项目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研究方向 |
1.3.1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探析 |
1.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研究 |
1.3.3 技术关键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的设计方案 |
2.1 网络出口安全设计的设计方案 |
2.1.1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的现状分析 |
2.1.2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
2.2 网络内部基础架构的设计方案 |
2.3 网络应用系统及用户终端安全的设计方案 |
2.3.1 高校应用系统的分析 |
2.3.2 多平台的一体化,实现数字化(智能)校园的本质 |
2.3.3 搭建各类防护系统,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网络 |
2.4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
2.5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实验模型搭建 |
第三章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安全解决体系的研究建设 |
3.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架构分析 |
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
3.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架构的分析及设计 |
3.3.1 校园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 |
3.3.2 设计 |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评估 |
4.1 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进行攻防实验 |
4.1.1 出口区域安全实验 |
4.1.2 服务器区域安全实验 |
4.2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
4.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前景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相关技术 |
2.1 局域网技术 |
2.2 虚拟局域网技术 |
2.3 智慧校园 |
2.4 无线网络技术 |
2.5 网络安全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分析 |
3.1 济南职业学院概况 |
3.2 校园网络现状分析 |
3.3 服务器升级需求分析 |
3.4 网络安全升级需求分析 |
3.5 无线网络升级需求分析 |
3.6 学生就业一体化平台需求分析 |
3.7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园网络改造的部署方案与实现 |
4.1 网络部署总体方案 |
4.2 服务器升级模块部署 |
4.3 网络安全升级模块部署 |
4.4 无线网络升级模块部署 |
4.5 学生就业一体化平台设计部署 |
4.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部署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校园网络系统测试 |
5.1 测试参数 |
5.2 校园网络整体测试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校园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1(05)
- [2]基于GIS的云南省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空间评价与分析[D]. 黄永仙.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以对山西省X区20所中小学校调研为基础[D]. 郭俊敏.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图木舒克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D]. 吴雪敏.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基于SDN构架的校园网络的研究与设计[D]. 雍蕊萌. 郑州大学, 2020(02)
- [6]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颜光.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7]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D]. 寸待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8]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D]. 刘秀霞. 燕山大学, 2019(06)
- [9]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 刘小飞. 长安大学, 2019(07)
- [10]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李超.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