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一、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范蓓蕾,董敬民,徐璐[1](2022)在《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47例(6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个月, 分析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 d、1周、1、3及6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9, 优于术前1.18±0.26(t=23.776, P<0.001);虹膜膨隆消失, 前房深度为(2.97±0.15)mm, 较术前(1.75±0.27)mm明显加深(t=-83.917, P<0.001);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38±1.10)种, 较术前(2.33±0.98)种类减少(t=13.741, P<0.001);手术完全成功56只眼(88.89%), 条件成功6只眼(9.52%), 失败1只眼(1.59%)。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可靠。

苏琪,张新,赵燕,程玉瑛,宋耕,张骞颖[2](2021)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 均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其中角巩膜缘切口40例(68眼)为A组, 上方透明角膜切口40例(66眼)为B组, 颞侧透明角膜切口40例(70眼)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1、7、30、9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房水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⑴3组患者术后7 d房水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其中A组降低更明显(P<0.05), 而B、C组房水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B组术后1、7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术后1、7、3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术后30 d干眼症状量表评分降至术前水平(P>0.05), C组术后90 d干眼症状评分降至术前水平(P>0.05);⑶A、C组术后1、7、30 d BUT明显高于B组(P<0.05), SI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7 d SIt明显低于C组(P<0.05);A、C组术后1、7 d FL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泪膜稳定性、眼表功能影响较小, 值得临床推荐。

廖二龙[3](2021)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56例,随机分组,每组28例。单纯手术组的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手术组采取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前房深度、眼压、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手术组视力水平(0.74±0.13)、前房深度(3.68±0.47)mm高于单纯手术组,眼压(14.19±1.48)mmHg显着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9、6.805、6.537,P<0.05)。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14.28%高于单纯手术组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视力,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

王秀亮,杨成香,席群,赵洪浩[4](2021)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与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9.87±2.33)岁,年龄范围为49~72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组(n=56)与联合手术组(n=64),小梁切除组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手术组给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眼压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水平、视力矫正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水平比较、术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小梁切除组眼压[(15.98±3.27)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术前[(25.14±4.56)mmHg],联合手术组眼压[(13.55±4.37)mmHg]低于术前[(25.20±5.14)mmHg],且联合手术组眼压低于小梁切除组;联合手术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37.25±5.40)%]、六角形细胞比例[(55.43±4.27)%]、平均细胞面积[(409.87±50.33)μm2]均低于小梁切除组[(43.10±5.33)%、(62.66±5.69)%、(553.50±46.25)μm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310.93±320.96)个/mm2]高于小梁切除组[(1 750.58±226.34)个/mm2];联合手术组视力矫正情况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1.6%(1/64)]低于小梁切除组[17.9%(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帮助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保障角膜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且治疗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李莉[5](2020)在《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分组法进行1∶1比例分组,参照组(n=38)应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n=38)应用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施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与术后1个月眼压分别为(3.36±1.06)mm和(14.72±1.99)mmHg,其数据显着优于参照组(t=2.547 3,P=0.012 9;t=2.474 6 0,P=0.015 6)。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眼压,有利于改善患者眼部情况,更为安全、有效。

宋美娇[6](2020)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超声乳化术(PHACO)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SICS)的临床疗效,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共计45例(45眼)分成两组。超乳组:23例(23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组:22例(22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眼压:超乳组和小切口组术前眼压分别是(18.38±1.76)mmHg和(18.13±1.96)mmHg。超乳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4.06±1.39)mmHg、(12.94±1.12)mmHg、(12.69±1.01)mmHg;小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3.47±1.25)mmHg、(12.60±1.55)mmHg、(12.13±0.83)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眼压均下降(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随访各时间段BCVA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组术后视力提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乳组整体视力提升要优于小切口组。3.角膜散光度:超乳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散光度数较术前稍有增加,散光差值分别为(0.42±0.39)D、(0.15±0.34)D、(0.08±0.44)D,小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散光度数较术前分别增加(2.06±0.54)D、(1.81±0.53)D、(1.68±0.46)D,两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散光度数改变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超乳组和小切口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6.1±5.14)%、(11.3±1.72)%,与小切口组相比,超乳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低,损失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症: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PHACO和SICS对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短期的眼压控制均有良好的效果。2.由于SICS术后缝线的存在,在视力的恢复和散光的影响方面,PHACO优于SICS。3.SICS对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比PHACO小。4.对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尚可的患者,经验丰富的医生仍可将PHACO作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首选。对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或对PHACO技术不熟练的临床医生,应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5.对于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若眼部条件允许,建议最好在晶状体核硬度为Ⅱ级或Ⅲ级时进行手术治疗。

任虹,张良[7](2020)在《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7年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单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和对照组50例(单纯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视力、眼压、泪膜稳定性及炎症指标等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核坠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脱出、角膜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月视力均好于术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月眼压异常数较术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膜稳定性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前房水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闪光子数和细胞计数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细胞计数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总的并发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核坠入玻璃体腔单项并发症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青[8](2020)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1.8 mm,2.2 mm)和小切口(3.0 mm)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眼)。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切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3.0 mm切口组:30眼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2.2 mm切口组:34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1.8 mm切口组:32眼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检查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眼压(IOP)和并发症。检测时间点为术前和术后1d,1mo和3mo。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1d,1mo和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BCVA明显高于3.0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1d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明显高于2.2 mm切口组(P<0.05),2.2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1.8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3mo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3)。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3.0 mm切口组(P<0.05)。术后1d时,2.2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3.0 mm切口组(P=0.020),1.8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2.2 mm切口组(P=0.034)。在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CECC均明显高3.0 mm切口组(P<0.05)。术后各组的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三组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在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比传统的小切口联合手术更具有优势。在术后早期1.8 mm微切口比2.2 mm微切口有更好的疗效。目的:研究同轴1.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0人(4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眼行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1眼行3.0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o、术后3mo时测量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 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 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等指标。结果:1.OSDI:术后1w时,两组的OSDI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OSDI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Nif BUT,Nia BUT:术后1w时,两组的Nif BUT和Nia BUT均显着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Nif BUT,Nia BUT逐渐恢复,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的Nif BUT,Nia BUT仍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3.TMH:术后1w时,两组的TMH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MH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TMH逐渐恢复,与术前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CFS:术后1w时,两组的CFS均增加,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CFS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采用同轴1.8 mm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较采用3.0 mm切口小。目的:探讨兔眼模型的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泪膜及眼表炎性指标IL-6,TNF-α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兔(31眼),随机分为微切口组10只(10眼)、常规切口组9只(9眼)、正常对照组12只(12眼)。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做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模型。微切口组实施2.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常规切口组实施3.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在术前及术后1w,2w检测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兔子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在上述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兔泪液中TNF-α,IL-6的含量。术后2w时将三组兔子处死,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兔子角膜的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w时,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的BUT都明显减小,常规切口组减小更明显,与微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两组的BUT均有所恢复,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微切口组的BU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2w时,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泪液的TNF-α,IL-6都明显升高,常规切口组的数值升高更多,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常规切口组、微切口组的角膜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切口行晶状体摘除术比采用常规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减少,而二者的眼表炎症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

王琰琛[9](2020)在《房角广泛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房角变化》文中提出背景青光眼和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眼病,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也在显着增加,二者共同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1]。尽可能早期诊断并进行系统化的长期治疗可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所以青光眼治疗方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早期使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PEI+GS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前房角结构变化,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目的评估广泛房角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PEI+GSL的前房角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35眼),术前经综合药物治疗后行房角检查,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均≥180°,所有患者均行PEI+GSL,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视力、眼压、房角关闭范围、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面积、小梁虹膜夹角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压:术后1天(16.31±3.60 mmHg)、1周(15.89±2.67 mmHg)、1月(15.77±2.63 mmHg)和3月眼压(14.63±3.59mmHg)与术前眼压(42.54±8.06mmHg)相比均显着降低(P=0.000),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在术后第1天保持稳定。2.视力:术后1天(0.606±0.255)、1周(0.406±0.185)、1月(0.383±0.194)和3月视力(0.334±0.154)与术前(0.914±0.290)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1月、3月与术后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0),术后1周、1月、3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在术后1周时保持稳定。3.中央前房深度:术后1天(3.191±0.177mm)、1周(3.188±0.220mm)、1月(3.191±0.219mm)和3月(3.203±0.214mm)中央前房深度(ACD)与术前(1.628±0.177mm)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术后第1天保持稳定。4.房角参数:术后3月房角镜下房角关闭范围(72.32±28.33°)与术前(215.29±30.66°)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月颞侧AOD500(0.315±0.015mm)、鼻侧AOD500(0.308±0.014mm)与术前(0.123±0.046mm)、(0.119±0.039mm)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月颞侧TISA500(0.139±0.018mm2)、鼻侧(0.134±0.013mm2)与术前(0.032±0.010mm2)、(0.029±0.009mm2)相比明显增加,颞侧TIA500(36.021±3.230°)、鼻侧(34.420±5.387°)与术前(12.791±1.990°)、(12.386±2.203°)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各参数各时间点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参数在术后1天达到稳定。5.相关性分析:术后3月?眼压与鼻侧、颞侧?AOD500、?TISA500、?TIA500存在负相关性(R=-0.431,P=0.031,R=-0.491,P=0.037,R=-0.387,P=0.028,R=-0.392,P=0.024,R=-0.404,P=0.030,R=-0.501,P=0.022),术后3月?ACD与鼻侧、颞侧?AOD500、?TISA500、?TIA500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应用PEI+GSL治疗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有效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即使在广泛房角粘连情况下通过房角结构改善,也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降压效果,从而缓解AACG的发作。2.?AOD500、?TISA500、?TIA500与?眼压存在负相关性,证明眼压的下降与房角结构的开放有关,进一步证实了PEI+GSL的有效性。

刘延晶[10](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二、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前房深度、眼压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5)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青光眼手术加速白内障发生发展的机制
        1.2.2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难点
        1.2.3 白内障手术方式
        1.2.4 白内障手术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的影响
        1.2.5 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压升高的策略
        1.2.6 讨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资料
    2.3 手术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步骤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眼压
    3.3 视力
    3.4 散光
    3.5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3.6 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眼压
    4.2 视力和散光
    4.3 角膜内皮细胞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8)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1.2 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治疗
        1.3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现状
    2 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术前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术前基本资料
        3.2 最佳矫正视力
        3.3 角膜散光度
        3.4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3.5 眼压
        3.6 并发症
    4 讨论
        4.1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种类
        4.2 微切口手术的定义及优势
        4.3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
        4.4 微切口对CECC的影响
        4.5 眼压的控制
    5 结论
第二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
        1.2 干眼症的临床特点
        1.3 手术源性干眼的意义及特点
        1.4 传统的泪膜稳定性检测方法
        1.5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特色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OSDI
        3.3 NifBUT
        3.4 NiaBUT
        3.5 TMH
        3.6 CFS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2 检查方法的先进性
        4.3 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部分 兔眼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表炎症指标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干眼的发病机制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1.2 炎症因子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UT
        3.2 泪液TNF-α
        3.3泪液IL-6
        3.4 角膜组织中TNF-α,IL-6 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炎症因子TNF-α、IL-6 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4.2 微切口对术后炎症的缓解作用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房角广泛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房角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角关闭机制及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四、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 范蓓蕾,董敬民,徐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02)
  • [2]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研究[J]. 苏琪,张新,赵燕,程玉瑛,宋耕,张骞颖.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2)
  • [3]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廖二龙. 世界复合医学, 2021(10)
  • [4]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效果研究[J]. 王秀亮,杨成香,席群,赵洪浩.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02)
  • [5]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 李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23)
  • [6]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D]. 宋美娇. 吉林大学, 2020(08)
  • [7]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任虹,张良.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8]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王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9]房角广泛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房角变化[D]. 王琰琛.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