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行知墓前的随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镇西[1](2016)在《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文中研究说明先生,我终于走近了您。这是我多年的夙愿。这次,从扬州返回成都的途中,我特意在南京停留了一天,南京的朋友想陪我多游览些风景名胜,我说:"我哪儿都不去,只想去看看陶行知先生。"今日的晓庄已属于市区而不是郊外,但一走进晓庄遗址,我仍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崭新的"犁官"坐落在山坡上,其外观完全依照您和您的学生当年用双手筑成的犁宫造型。这座新犁宫,就是现在的"陶行知纪念馆"。
韩林[2](2014)在《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生成性的“失落”致使课堂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构建生成性阅读教学势在必然。转变教学旧的观念,激发课堂的活力,着力构建精彩生成的课堂,能为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此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的理论以及实践,分析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的共性,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和策略。首先,对生成性阅读教学做出概念界定,并提出阅读教学中的生成性包括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教学思路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生成性;其次,对语文名师们生成性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生成性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生成性阅读教学建构的模式以及生成性阅读教学运用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点论述。每个环节的探究,不仅有理论的支撑,更有教学案例的分析与阐释,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后,总结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对教学实践的启示,尤其给青年教师以精神的启迪与实践的鉴借,以期丰富和发展生成性阅读教学的研究。
朱其阳[3](2011)在《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生学习政治课困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影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开展对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还是对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主要是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是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概述学习困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程和成果,分析了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涵义。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本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访谈对象的确定和资料的收集过程以及我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同时,有选择地呈现访谈问卷调查材料以及本人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研究。第三部分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认为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内部原因来说,主要是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兴趣不浓,对政治课认识的偏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等;2.从外部成因来说,有社会的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等。第四部分从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解困的可行性对策。一是从强化学习目的、增强学科魅力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二是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高中政治教材改革、塑造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等方面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三是重视家庭教育。
王雪莹[4](2010)在《语文教师应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文中认为叶澜教授在探索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中,关于教学过程如何动态生成得出了两点认识:其一,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赵庆来[5](2010)在《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资源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生命载体形式的学生课程资源也逐步进入研究视域。学生课程资源是指来源于学生的课程资源,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学生的知识、经验、问题、作品、困惑、理解、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学中对学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构建课程不仅是课程本质和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要求,对促进有效教学、课程与教学整合等方面价值斐然。论文以学生课程资源为切入点,充分论述学生在建构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课程与学生的联系,使课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论文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及开发,对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开发作了阐述。第二部分阐述了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论述了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课程本质、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有效教学和课程与教学整合的保障。本章为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及其关系。本节论述了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能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并阐述了在学生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就是教师不断把矛盾的主导地位转化到学生的方面,建构学生主体的过程。第四部分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开发学生课程资源所遵循的原则。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开发的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引导性原则、时机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第五部分论述了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支持和教学策略。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课程、学生、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主要论述了教师的“学生即课程”的课程意识和解放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课程主体精神;教学中师生民主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等。最后提出了教学中采用创设问题、合作学习、竞争激励和情境体验等方式有效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策略。
刘琨娣[6](2007)在《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文中提出语文教育是一种工具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教育。面对问题重重的语文教学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生活,这一改革的思路就是语文生活化。李镇西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经验是这一改革思路的成功范例,为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本文首先概述了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梳理了其基本轮廓,进而探讨了李镇西老师的经验在生活化教育的潮流中的新发展、新贡献,指出:他的生活化教育在两个方面创造了新内容,其一是把生活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其二是他的生活化教育着眼于生活主体的人格培养,这是超越生活表层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李镇西老师生活化语文教育的成功奥秘,指出:他的教育行为是内在性的,既不是技术和方法层面的,也超出了观念层面,这意味着,它需要一种境界,一种人格境界,一种语文教育家应有的境界。第二部分在研读李老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片断,尝试探讨他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法和过程,从中领略他那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从而揣摩一些可学习的程序。第三部分结合当下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语文生活化潮流在许多课改中的表现,重新认识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的意义,探讨其经验的普遍指导意义和可借鉴的方面。
梁顺宁[7](2005)在《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生学习政治课困难是个普遍现象,已成为影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开展对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无论是对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还是对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日渐凸显其独特魅力的“质的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主要是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概述学习困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程、成果,界定了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涵义。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本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访谈对象的确定和资料的收集过程以及我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对我获得原始资料的整个过程有个较直观的了解。第三部分主要是有选择地呈现访谈材料以及本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抒发。通过这一部分可以“置身于”被访者的生活世界,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在高中政治学习上的困难成因有一个感性的了解。第四部分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认为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内部原因来说,主要是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兴趣不浓,对政治科认识的偏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等;2.从外部成因来说,有社会的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等。第五部分是从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解困的思路。一是从强化学习目的、增强学科魅力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二是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高中政治教材改革、塑造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等方面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三是重视家庭教育。
李镇西[8](2004)在《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文中研究表明 先生,我终于走近了您。这是我多年的夙愿。这次,从扬州返回成都的途中,我特意在南京停留了一天,南京的朋友想陪我多游览些风景名胜,我说:"我哪儿都不去,只想去看看陶行知先生。"今日的晓庄已属于市区而不是郊外,但一走进晓庄遗址,我仍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崭新的"犁宫"坐落在山坡上,其外观完全依照您和您的学生当年用双手筑成的犁宫造型。这座新犁宫,就是现在的"陶行知纪念馆"。尽管这犁宫是新建的,但当我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仍然止不住剧烈地跳动,特别是大厅里您那正发表演说的塑像,使我好像听到了您那激越而赤诚的声音。纪
李镇西[9](2003)在《“怪人”杜老师》文中研究指明《陶行知墓前的随想》、《一“网”情深》、《我的朋友程红兵》及《与李镇西同学》分别刊发于本刊2002年第1、2、6、8期,透过这些流自心田饱蘸浓情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从未谋面远在四川的李镇西老师与本刊结下不解之缘。这不,他的另一倾心之作《“怪人”杜老师》又与读者见面了。
刘露春[10](2002)在《爱的启发》文中研究说明 我,毕业于一所师范学校。在我毕业之际,我对自己说:“要做个好老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我力争自己每天都做得更好。我相信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以为每天迎接我的是灿烂的太阳。但现实告诉我,我错了。当平时测试出来后,我愣了:我就是我教的所爱的学生?优秀率不上10%,平
二、陶行知墓前的随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陶行知墓前的随想(论文提纲范文)
(2)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现状 |
(三) 概念的界定 |
(四)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一、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目标 |
(一) 生成性阅读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二)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目标设置的策略 |
1. 依据课程目标,恰切定位预成性目标 |
2. 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设定预成性目标 |
3. 联系学生实际,弹性设置预成性教学目标 |
4. 预留生成空间,动态转化生成性教学目标 |
二、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内容 |
(一) 根据语文教材,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
(二) 抓住文本体式特点,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
(三) 适时调整预设,生成新的语文教学内容 |
三、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模式 |
(一) 教学范式从“授受”到“对话”的的转型 |
1.“授受”教学范式的弊病 |
2.“对话”教学范式的必然 |
(二) 语文名师建构的生成性阅读教学模式 |
1.情境式教学模式 |
2.活动式教学模式 |
3.问题式教学模式 |
四、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策略 |
(一) 生成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
1.讲述的策略 |
2.提问的策略 |
3.探究讨论的策略 |
(二)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 |
1.“欲擒故纵”的策略 |
2.“小题大做”的策略 |
3.“推波助澜”的策略 |
4.“分享体会”的策略 |
5.“精神熏陶”的策略 |
五、 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的启示 |
(一) 以生为本,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 |
(二) 弹性预设,实现阅读课堂精彩生成 |
(三) 点拨引导,多种对话教学模式融会贯通 |
(四) 实践验证,多种生成策略灵活运用 |
(五) 寓研于教,追求教学与研究并轨发展 |
结 语 |
(一) 研究的结论与实施建议 |
(二)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 专着类 |
二、 学位论文部分 |
三、 期刊部分 |
致谢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
(3)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三)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一、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
1、学习困难研究的历程 |
2、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困难的认识 |
(二) 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与诊断 |
1、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 |
2、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确诊 |
二、高中政治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
(一) 学困生对高中政治课的认识 |
(二) 学习政治课困难在何处 |
(三) 政治课的学习方法单调 |
(四) 学生眼中的政治老师 |
(五) 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
(六) 父母的态度与期望 |
三、高中政治课学困生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 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内部归因 |
1、学习兴趣不足 |
2、学习动机的缺失 |
3、学习方法单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
4、对高中政治学科的认同障碍 |
(二) 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外部归因 |
1、学校教育因素 |
2、政治教师因素 |
3、家庭教育因素 |
4、社会环境因素 |
四、解困的可行性对策 |
(一) 强化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动机 |
(二) 增强学科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
1、提高教学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
2、突出理论价值魅力,触发深层兴趣 |
(三) 纠正认识偏差,端正学习态度 |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 |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
(四) 培养良好习惯,优化学习策略 |
1、教师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2、教师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
3、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心 |
(五)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教学创新 |
2、深化高中政治课教材改革与创新 |
3、塑造政治教师人格魅力 |
(六) 重视家庭教育 |
1、推行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 |
2、家长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子女有合理的期望值 |
3、改善并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
4、实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结合的转化机制 |
结语 |
附录 |
附录A: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关于高中政治学困生学习情况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语文教师应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挖掘文本的动态生成 |
二、激发学生的生成与创新 |
1. 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关注 |
2. 教师对原生资源的激活捕捉 |
3. 教师对再生资源的筛选转化 |
三、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 |
(5)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概述 |
(一) 学生课程资源的内涵 |
(二) 学生课程资源的分类 |
(三) 学生课程资源的特点 |
(四) 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 |
二、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
(一) 课程本质的内在要求 |
(二) 教育"以学生为本"的需要 |
(三) 促进有效教学 |
(四) 促进课程与教学整合 |
三、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及关系 |
(一)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主体之一:教师 |
(二)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主体之二:学生 |
(三) 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师生关系 |
四、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原则 |
(一) 主体性原则 |
(二) 整体性原则 |
(三) 引导性原则 |
(四) 时机性原则 |
(五) 差异性原则 |
(六) 伦理性原则 |
五、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支持条件和策略 |
(一) 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支持条件 |
1. 教师的课程意识:学生即课程 |
2. 教师解放学生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创造力 |
3. 学生的课程主体精神:课程因我而有意义 |
4. 构建对话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 |
5. 发展性学生评价:以发展定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
(二) 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策略 |
1. 创设问题,引导生成学生课程资源 |
2. 合作学习,自主生成学生课程资源 |
3. 竞争激励,促进生成学生课程资源 |
4. 情境体验,自然生成学生课程资源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课题 |
(6)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概述 |
1、李镇西简介 |
2、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的基本轮廓 |
3、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的思想来源和新发展 |
4、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的成功之道 |
二、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学经验的实际教学范例研究 |
1、借用生活现象 沟通生活情景 |
2、穿插生活资料 突破课堂空间 |
3、追求生活反差 激发学生兴趣 |
4、引导情感体验 升华生活价值 |
5、辐射拓展生活 陶冶学生情操 |
三、中学语文现状分析及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的指导意义 |
1、课改中生活化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2、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的指导意义 |
四、结语:走生活化语文教育的道路 |
参考书目 |
后记 |
(7)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概述 |
(一) 学习困难研究的演进 |
(二) 学习困难的界定 |
(三) 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与诊断 |
二、研究过程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访谈对象的确定 |
(三) 资料的收集 |
(四) 我的反思 |
三、被访者的述说 |
(一) 被访者心目中的高中政治 |
(二) 政治科难在哪里? |
(三) 高中政治:“想说爱你不容易” |
(四) 学习方法:“背多分” |
(五) 我的政治科老师 |
(六) 学习的烦恼 |
(七)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一) 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部成因 |
(二) 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外部成因 |
五、解困的思路与实践 |
(一)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
(二)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
(三) 重视家庭教育 |
附录:关于政治科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陶行知墓前的随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J]. 李镇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07)
- [2]语文名师生成性阅读教学研究[D]. 韩林. 安徽师范大学, 2014(03)
- [3]高中政治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D]. 朱其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4]语文教师应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J]. 王雪莹.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2)
- [5]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研究[D]. 赵庆来. 西南大学, 2010(08)
- [6]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D]. 刘琨娣.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 [7]高中政治学习困难学生实证研究[D]. 梁顺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05(05)
- [8]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J]. 李镇西. 同舟共进, 2004(09)
- [9]“怪人”杜老师[J]. 李镇西. 师道, 2003(02)
- [10]爱的启发[J]. 刘露春. 师道, 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