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报刊发展的对策

探索报刊发展的对策

一、探寻报刊业务发展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芊,徐蕊蕊[1](2022)在《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主题脉络与知识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2005—2020)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15年来,在政策引导、技术发展、产业推动等多重作用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利用CiteSpace软件与文献计量等相关工具与方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数字出版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出版研究发展脉络主要包含数字出版产业、转型与融合、法律与版权、人才培养、行业与企业、内容与技术等六大领域,知识演进过程包括基础研究阶段、转型初期研究阶段、转型与融合发展研究阶段以及技术引领研究阶段,基于此,对学界研究如何与"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目标相结合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研究现状与新兴研究趋势。

王莹[2](2021)在《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是中国邮政集团下属分支机构。自1998年邮电政企分营开始,中国邮政在顺应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09年邮政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邮政从传统的混业经营模式进入到分业经营的新时期。2020年是中国邮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邮政经营服务工作加快创新转型的重要一年。邮政集团从战略上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打造行业“国家队”、实现中国邮政二次崛起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而黑龙江邮政的营销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与集团的高标准差距巨大,与市场竞争的不匹配性愈发突出。其发展历史中沿袭下来的传统营销方式亟待转变,以更加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改进和面向精准营销的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研究中,通过采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和用户画像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黑龙江邮政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改革实际,对企业发展现状、营销相关业务流程、面向精准营销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数据来源情况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当前形势下黑龙江邮政面向精准营销的信息系统在运行思路和系统功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理论知识、管理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对精准营销业务流程改进、数据来源及沉淀方式改进、标签画像体系的建立及基于营销场景的应用进行了论证与分析。从进一步完善面向精准营销的信息系统开发、业务流程再造、系统推广应用等方面入手,探究其具体的实施路径,旨在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信息系统的改进,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吕赛熠[3](2020)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阅读要求促使数字阅读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数字出版产业保持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出版业,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了顺应出版行业的发展潮流,很多传统出版社不断探索创新进行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然而,碍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障碍,一些出版社并未成功实现这一华丽的转身。在一个良性的出版生态中,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大型的部委社,也应该有地方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他们彼此滋养相互供给,才能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知识的共享、平台的开放将是创新的第一要义。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最有力的见证者,凭借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很早就开展了数字出版业务,实现了从单一的专业科技社向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的转型,在众多出版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专业出版社在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研究对象,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实践,为其他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建议。由于每个出版社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商业模式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PEST及SWOT分析法来丰富论文的理论研究;全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国内外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梳理了融合发展的四个进程;第三章详细地分析了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第四章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案例,剖析该社在内容资源、数字技术、平台、人才等方面进行的发展策略;第五章是通过对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具体分析,为其他专业出版社的融合发展提供策略思考;第六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及展望。

孙静[4](2020)在《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规划即将在2020年落下帷幕,对于邮政来说,这无疑是接受检验的一年。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作为国家公用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无论中国邮政集团如何拓展业务,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仍然要肩负着邮政普遍服务这一艰巨的义务和责任,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国家职责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章以苏州地区为例,在社会发展、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探究苏州邮政在普遍服务上的现状、创新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来研究。绪论对文献及研究方法、意义做出阐述,正文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从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认识开始,解答传统普遍服务的内涵,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加以支撑,形成普遍服务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苏州邮政传统普遍服务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此章节对苏州邮政组织架构、业务发展现状、苏州邮政在普服上的创新实践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针对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探索、创新做出整理和总结;第四部分是对国外普遍服务现状进行阐述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现状探究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普服业务发展的角度,对苏州邮政普服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究;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刘雅静[5](2020)在《深度报道《新时代的龙舟传人》设计报告》文中认为赛龙舟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悠久的历史文化,端午时节,独具魅力的竞渡仪式能激发出古老民族内心深深的凝聚力与认同感。龙舟竞渡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变化,逐渐科学化和理论化的竞赛规则和日渐完善的龙舟运动管理机构已经让龙舟运动推向竞技化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城市中,我们发现玩龙舟的一群人不再只有农民,还有高校学生与公司职员。龙舟赛事的发展带动了龙舟产业链的逐渐完善,龙舟运动的传承也不再只是因为强身健体的作用,体验龙舟运动的一群人正在发现龙舟给他们带来的新的价值意义,“同舟共济、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龙舟精神,成为了都市里龙舟社交的新名片。本文采访了苏州高校龙舟队的龙舟教练,他在2010年接触龙舟,大学当任龙舟队队长,2014年毕业选择去高校做一名龙舟教练,以他的视角,指出高校龙舟圈里的生存状况同时,文章写出了与之相关联的现代化龙舟发展最重要的几年变化。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苏州的龙舟运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培训者以及相关龙舟赛事的发展进行长达6个月的跟踪采访。苏州城市龙舟氛围发展得越来越好,龙舟赛在变多,划龙舟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更多年轻人也加入到体育市场龙舟项目的创业之中,现代化龙舟运动从一开始的职业竞技化发展,到现在也拥有了全民运动的元素,龙舟运动在苏州还受到一批国际友人的关注与支持,龙舟运动开始变成了文化交流之桥。文章最后也指出龙舟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体育龙舟的传承变化,了解新时代下,我们的民俗文化结合城市特点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创新之路。

郭芳[6](2020)在《技术驱动下融合新闻的文体研究 ——以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为例(2014-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其文体演变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在人工智能、AR、VR、5G等媒介技术推动下,“数据新闻”“短视频新闻”“新闻游戏”“AR”“H5”等一大批融合新闻产品频现,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呈现形式与内容生产模式。本文以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以新华社全国“两会”报道(2014-2019)为研究样本,基于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融合新闻在结构方式、表达形式、语言风格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探究技术驱动下融合新闻文体变迁的表征,并预测未来融合新闻文体变革的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应用,融合新闻呈现文本多模态、智能化,新闻叙事互动化、杂糅化,传播沉浸式等文体特征。具体表现为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呈现新旧媒体语言的交融性;新闻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到钻石形叙事变化;传播模式由内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内外联动传播向“沉浸式传播”演进。另外,研究也发现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存在一些不足。

宋微微[7](2020)在《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媒体融合呈现出轰轰烈烈、不可阻挡之势。在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国内融媒体建设继中央、省市级媒体融合之后正式进入基层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阶段。2018年先行启动了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20年底即将实现全覆盖。这期间全国各地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创新、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服务功能发挥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濉溪县作为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两个试点县之一,通过重塑平台优势,强化流程再造,促进了媒体融合、资源整合、人才聚合,全媒体内容生产势头强劲,新媒体快速成长,主阵地更加巩固,主旋律更加响亮。但是问题也逐渐凸显,立足于濉溪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社情民意汇聚平台和生活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改革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强,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地方特色不明显,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对此,提出三条意见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二是打造主流舆论阵地,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拓展服务功能。

陈龙[8](2019)在《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四以降,各种“主义”激荡角逐,孕育了以“共产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报刊作为凝聚早期共产党人与共产主义组织的精神核心,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共报刊工作发源于城市,但1948年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我们城市办报的经验还不多,望将经验与问题电告”,似乎忽视了建党以来中共在“城市办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聚焦1942年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和1948年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发布的前因后果,不难激发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整体转型的想象。这种转变的多次发生,揭示了中共办报模式主要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线性发展,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振荡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意识形态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形塑、中心工作的转换、政党地位的演变是影响中共办报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报刊与党派的关系、报刊与受众的关系、报刊的技术形态、报刊的经营管理及其相互关联与影响的方式是中共办报模式的主要内核。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模式”的意涵出发,全面系统地对1921-1949年中共办报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对中共办报模式作如下历史分期与类型划分:1921年至1927年是“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是“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是“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重庆模式”与“延安模式”。通过对以上模式的符号化描述发现,中共办报模式的发展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级上下波动,其发展存在三种逻辑:作为党派工具的报刊、作为社会公器的报刊、作为生产事业的报刊。时代在变化,报刊的使命任务也应随之变化。《红旗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当前报刊的主要使命是“以建设为自任”而非“炫众以导乱”,报刊发展必须兼顾三种逻辑,不可偏废。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办报党报,在保持党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的问题,应当推动政治方向的引导、读者需求的满足、报刊事业的壮大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共办报模式在两级振荡中的曲折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指明了中共办报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易恒希[9](2019)在《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媒行业作为知识聚集型行业,对员工要求相对较高,不仅对高级管理人才要求较高,而且对普通员工要求也相对较高。与管理人才一样,普通员工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以传媒上市公司普通员工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关键因素提出提升传媒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员工数量、专业构成、受教育程度、员工薪酬为表征普通员工特征指标,本文得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一是员工数量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二是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技术人员占比、行政财务人员占比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显着正相关关系,销售人员占比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三是低学历员工占比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负相关关系,高学历员工占比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一般学历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不显着相关关系;四是员工薪酬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呈正相关关系。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普通员工特征管理的四点对策建议:一是不应盲目缩减员工数量,配置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数量;二是增加生产和技术岗位数量,控制销售人员数量;三是增加硕士及以上员工比例,吸纳高学历员工;四是提高工资福利待遇,采用短期薪酬激励与长期薪酬激励并行等措施。

范成成[10](2019)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转型研究 ——以森马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消费市场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更高效贴合消费者需求和习惯的供应链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种供应链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整合利用优质资源生产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抢得市场先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供应链成为了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的核心所在。2010年前后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但随着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造成竞争加大和线上交易渠道流行的冲击,国内企业供应链的市场反应迟钝疲软等弊端问题逐渐凸显,不同程度了出现了业绩下滑现象,如何实现供应链转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被企业重视起来,已是国内企业在经济转型阶段普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森马服饰公司在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初期受挫之后,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企业供应链的转型,来更好地适应电商环境下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并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典型企业森马服饰公司的供应链转型案例分析和查阅电子商务及供应链各类文献来研究电子商务推动供应链转型的原因,找出森马公司传统供应链的特征和在电商环境下遇到的挑战。并通过对森马公司采取的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分析,得出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供应链转型的驱动因素,电商环境下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后的特征,渐进式转型策略推动供应链能力提升等观点,并总结电商环境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供应链的概念。通过查阅最新的供应链研究理论,根据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森马服饰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几条有益于提高新型供应链协同效率的建议。本文通过相关的研究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升级、消费者地位的上升、供应链运作结构的转变以及消费者信息的易获取性是推动供应链转型的驱动因素,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供应链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企业在供应链转型过程中,可采取渐进式转型方式注重在提升供应链技术管理水平、拓展业务能力和协同运作效率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步步推动最终实现供应链转型。构建起基于新兴信息技术支持的,引导消费者有效参与供应链全过程运作业务,实现供应链整体与消费者协同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升消费者体验为目的的围绕消费者为核心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同时结合最新的电子商务环境特点,注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据、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和推行定制化服务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公司在电商环境下的新发展。

二、探寻报刊业务发展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寻报刊业务发展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主题脉络与知识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2005—2020)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主题脉络梳理
2 知识演进
3 讨论与总结
    3.1 思考与讨论
    3.2 研究总结

(2)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大数据研究现状
        1.3.2 精准营销研究现状
        1.3.3 用户画像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黑龙江邮政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2.1 黑龙江邮政企业发展现状
        2.1.1 黑龙江邮政基本情况
        2.1.2 黑龙江邮政营销体系现状
        2.1.3 黑龙江邮政客户资源管理情况
    2.2 黑龙江邮政营销信息系统现状
        2.2.1 系统功能现状
        2.2.2 数据来源分析
        2.2.3 业务流程分析
    2.3 黑龙江邮政营销信息系统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 客户信息融合度不够
        2.3.2 客户基础数据质量不高
        2.3.3 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支撑度较低
        2.3.4 黑龙江邮政营销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方案设计
    3.1 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思路
    3.2 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业务流程
        3.2.1 精准营销业务流程改进总体思路
        3.2.2 精准营销业务流程重点环节改进研究
    3.3 客户数据沉淀模式
        3.3.1 客户数据来源改进
        3.3.2 客户数据的整合沉淀
        3.3.3 客户数据的质量提升
    3.4 客户标签及画像体系建立
        3.4.1 客户标签体系建立
        3.4.2 客户画像建立及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方案实施与保障
    4.1 新系统开发
        4.1.1 建设原则
        4.1.2 系统环境
        4.1.3 系统功能
        4.1.4 开发流程
    4.2 新系统推广
        4.2.1 精准营销体系改进
        4.2.2 运维支撑体系建立
        4.2.3 培训宣贯工作开展
    4.3 新系统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4.3.1 客户数据安全体系建立
        4.3.2 系统数据应用安全保障
    4.4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及预估
        4.4.1 改进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4.4.2 改进方案实施效果预估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PEST分析法及SWOT分析法
    1.6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数字出版
    2.2 转型升级
    2.3 出版融合
    2.4 知识服务
3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3.2.1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内部优势
        3.2.2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内部劣势
        3.2.3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
        3.2.4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外部威胁
        3.2.5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应对策略
    3.3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3.3.1 图书出版
        3.3.2 期刊出版
        3.3.3 信息咨询
        3.3.4 图书分销
        3.3.5 数字出版
    3.4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
        3.4.1 未充分利用内容资源
        3.4.2 数字出版流程不健全
        3.4.3 营销渠道比较单一
        3.4.4 产业链条不完善
        3.4.5 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4 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策略
    4.1 策略一: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实现内容共享
        4.1.1 开发研制数字化手册
        4.1.2 建立共享出版平台
    4.2 策略二:构建全媒体出版业态,完善出版流程
        4.2.1 利用云系统实现整体运营
        4.2.2 打造数字出版部门
    4.3 策略三:拓宽营销渠道,打造私域流量
        4.3.1 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
        4.3.2 打造私域流量
    4.4 策略四:强化IP思维,延伸出版产业链
        4.4.1 开发衍生产品
        4.4.2 连接上下游渠道
    4.5 策略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4.5.1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
        4.5.2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6 小结
5 对其他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启示
    5.1 建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5.2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5.3 主动探索数字文化创意产业
    5.4 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5.5 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定性分析法
        (三) 定量分析法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础概念
        (一) 邮政
        (二) 普遍服务
        (三)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
    二、理论基础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 自然垄断理论
        (三) 外部性理论
第二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一) 国家需求
        (二) 民生需求
        (三) 自身发展需求
    二、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现状
        (一) 监管和执行机构现状
        (二) 业务发展现状
        (三) 普服惠民工程服务现状
第三章 苏州邮政普服实践与特色
    一、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
        (一) 特色邮路
        (二) 信函业务的实践
        (三) 包裹业务的硬件升级
        (四) 普服延伸业务——惠民工程
    二、苏州邮政普服的特点
        (一) 建设亲情邮路,邮路传温情
        (二) 坚守传统普服,创新普服多元化发展
        (三) 扎根农村,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
第四章 国外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一、日本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一) 日本邮政改革
        (二) 日本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二、德国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一) 德国邮政改革
        (二) 德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三、瑞士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一) 瑞士邮政改革
        (二) 瑞士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第五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执行普服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
        (二) 信函业务量发展遭遇瓶颈
        (三) 普通包裹发展陷入困境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
    二、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的原因分析
        (二) 信函业务遭遇瓶颈的原因分析
        (三) 普包业务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完善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中不严格问题的对策
        (一) 明确职责,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二) 加强市场监管
    二、解决信函业务量遭遇瓶颈问题的对策
        (一) 创新发展信函业务
        (二) 加快函件网络+发展
    三、解决普包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
        (一) 严控成本,整合资源
        (二) 发挥优势,改革创新
    四、解决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监管机制
        (二) 以“惠民”为本发展普服惠民工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苏州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5)深度报道《新时代的龙舟传人》设计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
    1.3 创作目的
    1.4 创作创新点
第二章 龙舟研究现状
    2.1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现状
        2.1.1 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2.1.2 民俗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优劣势
        2.1.3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2.1.4 龙舟运动在民间的发展现状
    2.2 关于体育深度报道的研究
        2.2.1 深度报道的定义
        2.2.2 体育深度报道报刊业务实践研究分析
        2.2.3 体育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2.3 龙舟作品研究现状
        2.3.1 中华龙舟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本分析
        2.3.2 传统媒体体坛周报新媒体平台里龙舟报道分析
第三章 作品采访思路
    3.1 了解全国龙舟赛事概况
    3.2 了解龙舟运动参与者
    3.3 采访内容
第四章 毕业设计研究方法
    4.1 .文献综述法
    4.2 .访谈法
    4.3 .个案研究法
第五章 作品写作思路
第六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作品存在的问题及创作体会
第八章 毕业设计作品(深度报道)
致谢
参考文献

(6)技术驱动下融合新闻的文体研究 ——以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为例(2014-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融合新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3.2 新闻文体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对象
        1.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1.4.3 类目建构与编码表
        1.4.4 编码及分析方法
        1.4.5 研究设计与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6 论文创新点
        1.6.1 选题新颖
        1.6.2 研究方法新颖
2 技术迭代与融合新闻文体的变革
    2.1 技术的演进与媒介形态的变革
        2.1.1 史前媒介与文字媒介
        2.1.2 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
        2.1.3 数字媒介与智能媒介
    2.2 传播媒介的变化与新新闻文本的催生
        2.2.1 文字诞生之前:口头语言
        2.2.2 文字与印刷术诞生:印刷文本
        2.2.3 电子技术革命之后:电子文本
        2.2.4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数字文本
        2.2.5 21世纪以来:智能化文本
    2.3 技术的赋权与受众、媒介关系的重塑
        2.3.1 史前媒介时期:人与媒介比较疏远
        2.3.2 传统媒介时期:人与媒介关系紧密
        2.3.3 智能媒介时期:人趋向于媒介沉浸
3 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的语言风格分析
    3.1 词汇构成:网络化、交融性
        3.1.1 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
        3.1.2 新旧媒体词汇的融合
    3.2 句法特征:简单化、新颖化
        3.2.1 灵活融入网络流行句式
        3.2.2 省略句和简短句常态化
        3.2.3 感叹句、悬念句在自媒体平台流行
        3.2.4 语句出现不规则变化和杂糅倾向
    3.3 语言修辞:多符号、跨媒体
        3.3.1 形貌修辞呈现多种符号
        3.3.2 跨媒体语言的多模态化
    3.4 本章小结
4 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的结构形式分析
    4.1 文本构成:多媒体、多模态
        4.1.1 文字与图片
        4.1.2 音频与视频
        4.1.3 地图与图表
        4.1.4 超链接和互动设置
        4.1.5二维码+H5
    4.2 语篇结构:超链接、超文本
        4.2.1 单篇报道的融合文本
        4.2.2 组合式的融合文本
        4.2.3 跨媒体互动型融合文本
    4.3 叙事模式:数据化、互文性
        4.3.1 传统叙事
        4.3.2 互动叙事
    4.4 本章小结
5 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的表达方式分析
    5.1 呈现形式:可视化、视觉化
        5.1.1 短视频新闻占据鳌头,“微视频”带来多元传播
        5.1.2 “图”说两会受青睐,大数据应用扩大信息容量
        5.1.3 “两会”直播常态化,实时展现“两会”现场
        5.1.4 网页交互、H5设计,提升受众“两会”参与度
        5.1.5 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助力“两会”报道
    5.2 新闻叙事:非线性、对话化
        5.2.1 蜂巢型叙事
        5.2.2 菱形叙事
        5.2.3 钻石形叙事
    5.3 传播模式:全媒体、沉浸式
        5.3.1 全媒体传播型
        5.3.2 内外联动传播型
        5.3.3 虚拟场景传播型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反思: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文体的演变
    6.1 融合新闻文体的创新趋势
        6.1.1 新闻叙事空间多维虚拟化
        6.1.2 新闻符号表达多元化与匹配智能化
        6.1.3 新闻文本的沉浸式构建
    6.2 融合新闻报道的不足
        6.2.1 新闻语言溢出传统规范
        6.2.2 泛娱乐化的文体叙事
        6.2.3 脱离内容的技术堆积
        6.2.4 拘泥形式的互动效果
    6.3 融合新闻报道的提升对策
        6.3.1 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融合新闻的报道
        6.3.2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合理进行文体的创变
        6.3.3 优化用户互动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6.3.4 强化技术和团队建设,升级融合新闻的生产流程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相关概念
    2.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
    2.3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治逻辑与功能定位
    2.4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3 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及现状
    3.1 组织人事制度建设
    3.2 内容生产
    3.3 公共服务建设
4 濉溪县融媒体中心的SWOT分析及存在问题
    4.1 SWOT分析
    4.2 存在问题
5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5.1 浙江长兴:依托长兴传媒集团,突出增值服务
    5.2 湖北赤壁:依托省级平台,建强主流舆论阵地
    5.3 浙江安吉:县级自主建设,突出政务服务探索
6 相关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6.2 打造主流舆论阵地,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6.3 坚持因地制宜,拓展服务功能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梳理
        一、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中共宣传工作研究的关键词及启示
        (二)有关办报模式与中共整体转型的研究
        二、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演变的两种认知
        (二)对于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主流观念
        (三)对于中共领袖办报思想的充分总结
        (四)对于中共办报模式内涵的初步归纳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模式的主要功能
        三、模式的思维缺陷
        四、中共办报模式的概念阐释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勾连学术网络、形成想象空间
        二、引入多学科的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进行历史分期,凸显模式差异
        四、明晰构成要素,描绘模式全景
        五、形成研究问题,彰显研究意义
    第五节 章节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1921-1927)
    第一节 中共办报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轮廓
        一、陈独秀: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奠基者
        二、机关论: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主核心
        (一)党管党报
        (二)全党办报
        (三)上层宣传、下层鼓动
    第三节 中共办报“上海模式”的探索
        一、《新青年》:中共报刊的初始范本
        (一)报为主业,宣传建党
        (二)生产符号权力的报刊
        (三)凝聚政党组织的报刊
        二、“上海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党性原则:“一人之报”到“一党之报”
        (二)内容策略:“知识气质”与“两级传播”
        (三)技术形态:“编印分离”与“全党办报”
        (四)经营管理:拨款制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消解
    第四节 “上海模式”的开创意义与不足
第二章 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1928-1937)
    第一节 中国革命环境的剧烈变化
        (一)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二)领导层进入不稳定时期
        (三)党内路线斗争接连不断
    第二节 中共党报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继承与突破:瞿秋白之于陈独秀的党报思想
        二、向上走与向下走:中共党报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向上走:“党报姓党”与“全党办报”
        (二)向下走:“群众办报”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共办报“瑞金模式”的形成
        一、党性原则:党报与党“同频共振”
        二、内容策略:斗争性与建设性并存
        (一)“工具论”催生“斗争性”
        (二)执政党办报孕育“建设性”
        三、技术形态:公开刊物“内刊化”
        四、经营管理:普遍采取战时拨款制
    第四节 “瑞金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第三章 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1938-1949)
    第一节 中共办报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国共两党的相互形塑
        (二)白区与红区路线之争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成熟
        一、一以贯之:毛泽东办报思想的深厚积淀
        (一)求学时期:我所愿做的工作是新闻记者
        (二)大革命时期:报刊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土地革命时期:报刊内容应“由远及近”
        (四)抗日战争时期: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
        二、定于一尊:中共党报理论的内涵深化
        (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确立
        (二)推动全党办报的组织化运作
        (三)明晰报刊的基本内容与策略
    第三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分化并立
        一、夹缝生长:中共办报“重庆模式”另辟蹊径
        (一)党性原则:坚守阵地与增强党性相统一
        (二)内容策略: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三)技术形态:以独立面目开展合法斗争
        (四)经营管理: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铺开
        二、重庆模式”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三、完全党报:中共办报“延安模式”推向全党
        (一)党性原则:党对报刊的高度控制
        (二)内容策略:联系群众的改版路径
        (三)技术特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四)经营管理:“工具论”下力求自给
        四、“延安模式”的重要地位与历史缺陷
第四章 两极分化:中共办报模式的差异根源
    第一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环境差异
        (一)办报业态的差异
        (二)传播对象的差异
        (三)经济来源的差异
    第二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路径差异
        (一)“农村办报”的发展路径
        (二)“城市办报”的发展路径
余论
    (一)“工具论”决定了中共报刊面貌
    (二)“工具论”存在以我为主的缺陷
    (三)报刊发展的三种逻辑不可偏废
    (四)推动报刊发展逻辑的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向导》篇目一览表
    附录2 :《布尔塞维克》篇目一览表
    附录3 :《红旗周报》篇目一览表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9)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数理统计法
        1.4.3 比较研究法
第2章 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指标选择
    2.1 传媒上市公司普通员工特征指标选择
        2.1.1 传媒上市公司普通员工特征指标内涵
        2.1.2 传媒上市公司普通员工特征指标选取
    2.2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指标
        2.2.1 传媒上市公司绩效指标内涵
        2.2.2 传媒上市公司绩效指标选取
    2.3 控制变量选择
第3章 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模型设计
    3.1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构
        3.1.1 研究假设
        3.1.2 模型建构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样本选择
        3.2.3 数据处理
第4章 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结果
    4.1 因子分析
        4.1.1 因子分析变量描述统计及检验
        4.1.2 因子分析结果
    4.2 相关分析
    4.3 回归分析
        4.3.1 回归模型及回归变量描述性统计
        4.3.2 回归分析结果
第5章 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结果分析
        5.2.1 研究结果分析
        5.2.2 行业对比分析
    5.3 促进传媒上市公司优化普通员工特征管理的对策建议
        5.3.1 不应盲目缩减员工数量
        5.3.2 增加生产和技术岗位数量
        5.3.3 增加硕士及以上员工比例
        5.3.4 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样本公司基本情况表
致谢

(10)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转型研究 ——以森马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本文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商务概念
        2.1.2 供应链概念
        2.1.3 供应链转型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电子商务理论
        2.2.2 供应链理论
第三章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前概况
    3.1 森马公司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
    3.2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前模式
    3.3 电商环境下森马公司传统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3.3.1 消费者需求响应不及时
        3.3.2 高库存挤压公司利润
        3.3.3 物流配送成本高昂
        3.3.4 成员企业分配机制冲突
        3.3.5 品牌形象难以树立
        3.3.6 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协同效率
        3.3.7 电商渠道消费者体验滞后
第四章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分析
    4.1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
        4.1.1 电商崛起推动了消费升级
        4.1.2 电商改变了消费者的市场地位
        4.1.3 电商改变了供应链的运作结构
        4.1.4 电商改变了供应链的成本结构
        4.1.5 电商为供应链转型提供了基础保障
    4.2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措施
        4.2.1 建设智能化管理中心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4.2.2 完善整体销售渠道格局
        4.2.3 针对消费市场启动品牌扩展战略
        4.2.4 整合优化供应链绩效
        4.2.5 引进优质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4.2.6 注重研发和提升品牌形象
        4.2.7 升级供应链物流仓储系统
第五章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前后对比分析总结
    5.1 森马公司供应链转型前特征
        5.1.1 协同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
        5.1.2 协同主体是合作企业之间的协同
        5.1.3 协同成本相对较低
        5.1.4 协同运作的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5.2 森马公司转型后的供应链特征
        5.2.1 供应链前端与消费者协同
        5.2.2 供应链前端与后端协同
        5.2.3 供应链后端与消费者协同
    5.3 森马公司渐进式的供应链转型方式
        5.3.1 供应链技术能力拓展
        5.3.2 供应链业务能力拓展
        5.3.3 供应链协同能力拓展
    5.4 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供应链理念
第六章 完善森马公司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6.1 重视消费者隐私数据的保护工作
    6.2 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
    6.3 积极推行私人定制化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探寻报刊业务发展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主题脉络与知识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2005—2020)的文献计量分析[J]. 李芊,徐蕊蕊. 图书情报导刊, 2022
  • [2]面向精准营销的黑龙江邮政企业信息系统改进研究[D]. 王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D]. 吕赛熠.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4)
  • [4]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D]. 孙静. 苏州大学, 2020(03)
  • [5]深度报道《新时代的龙舟传人》设计报告[D]. 刘雅静.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技术驱动下融合新闻的文体研究 ——以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为例(2014-2019)[D]. 郭芳. 暨南大学, 2020(04)
  • [7]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D]. 宋微微.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D]. 陈龙. 暨南大学, 2019(08)
  • [9]普通员工特征对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 易恒希. 湖南大学, 2019(07)
  • [10]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转型研究 ——以森马公司为例[D]. 范成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标签:;  ;  ;  ;  

探索报刊发展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