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饲料量调整方案及观察

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饲料量调整方案及观察

一、对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的料量调整方案与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顺[1](2021)在《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番鸭最早生活在热带地区,耐热不耐寒,人工饲养以后,仍旧需要10℃以上的生存温度,所以在我国南方饲养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通过平养/笼养等养殖模式,克服番鸭畏寒、就巢等生理习性,在我国北方饲养番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研究平养/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比分析了平养/笼养模式下番鸭的产蛋性能及同一栋舍不同笼层之间的产蛋差异;探讨了笼养模式下番鸭软蛋发生的比例及解决办法;人工授精番鸭精液品质的检测;获得如下结果:1.笼养对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黑/白羽番鸭共12000羽(黑/白羽各6000羽),研究平养/笼养模式下的产蛋率及笼养模式下不同笼层之间产蛋的差异。(1)白羽番鸭:笼养番鸭第一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23周)极显着高于平养(17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10周)极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84.69%)极显着高于平养(74.61%)。笼养番鸭第二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20周)显着高于平养(17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6周)极显着高于平养(4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80.51%)极显着高于平养(75.51%)(P<0.05)。(2)黑羽番鸭:笼养黑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产蛋时间(19周)显着高于平养(16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3周)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79.48%)极显着高于平养(73.05%)。笼养番鸭第二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19周)显着高于平养(16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5周)极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77.84%)极显着高于平养(71.09%)(P<0.05)。(3)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批次黑/白羽番鸭高层组产蛋数明显高于中层组和低层组,而中层组与低层组之间产蛋数差异不显着。2.笼养模式下软蛋发生比例及解决办法:本试验选择黑/白羽番鸭共计6480羽,分别记录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内的产蛋数、软蛋数,计算软蛋发生率;同时解剖产软蛋的番鸭,查看连续产软蛋的番鸭子宫部变化。(1)番鸭软蛋发生比例结果显示:番鸭笼养后,白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软蛋率显着低于黑羽番鸭(1.02%,1.49%),且随着日龄的增加,产软蛋的比例也上升,在第二个产蛋期,黑/白羽番鸭的软蛋率分别为2.40%和2.22%。总体而言,黑羽番鸭的软蛋率显着高于白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软蛋率高于第一个产蛋期。(2)番鸭子宫部:解剖连续产软蛋番鸭的生殖系统,发现产软蛋番鸭的子宫部显着增厚,弹性降低,且出现炎症现象。为了解决番鸭笼养产软蛋的问题,本试验挑选了367羽产软蛋的番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期解决番鸭产软蛋问题。结果显示:更换饲养模式、药物治疗番鸭产软蛋现象改善不明显;人工强制换羽能使97.23%的产软蛋的番鸭恢复正常产蛋。3.番鸭精液品质研究:为有效解决实习基地番鸭受精率低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采集番鸭精液,用生理盐水按照1:100稀释后,分别在3-5℃、18-20℃条件下,保存0、20、40、60、90分钟,检测精液品质。结果表明番鸭精液稀释后,在18-20℃下,保存40分钟,黑羽番鸭精液活率为63.54%、有效精子数为5.44亿,白羽番鸭精液活率为64.87%、有效精子数为5.47亿,基本能满足配种需要(活率为60%)。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笼养模式能够延长番鸭的产蛋期及产蛋高峰期,提高产蛋率;笼养黑羽番鸭产软蛋比例显着高于白羽番鸭,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产软蛋比例也明显上升;笼养番鸭精液在18-20℃下保存40分钟,精液品质能满足配种需要(活率在60%以上)。以上试验结果可为一线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指导生产实践,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吕增鹏[2](2018)在《染料木黄酮调节种鸡及其子代脂代谢与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选用蛋鸡、种鸡及其子代肉仔鸡,通过四个试验研究染料木黄酮对种鸡及其子代生产性能、代谢与免疫状况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试验一旨在研究染料木黄酮(GEN)对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LS)的调控作用与机制。设置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高能-低胆碱日粮建立FLS模型,FLS蛋鸡肝脏呈土黄色、质脆肿大、出血等典型症状;肝细胞呈脂肪变性,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LGE(低剂量染料木黄酮)和HGE(高剂量染料木黄酮)组日粮分别添加GEN 40 mg/kg和400 mg/kg。结果表明,添加GEN 40 mg/kg提高血清雌激素含量与产蛋率;添加水平400mg/kg下调GnRH的表达与产蛋率。饲料中添加高、低剂量GEN缓解FLS蛋鸡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的效果相似,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LGE和HGE组肝脏甘油三酯和长链脂肪酸(LCFAs)显着减少,n-6:n-3PUFA比率显着降低。饲料中添加GEN显着下调肝脏中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LXRα、FAS和ACC)以脂肪酸转位酶的表达,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PPARδ、ACOT8、ACAD8和ACADS)转录水平;下调腹脂基因PPARγ和AFABP的表达量及腹脂率。相应地,LGE和HGE组肝脏和脾脏器官指数以及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得到缓解。GEN提高FLS蛋鸡肝脏T-SOD酶活,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力。总之,饲料中添加GEN能够缓解蛋鸡FLS体内脂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试验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GEN对产蛋后期种鸡及其胚胎发育、糖脂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5周龄ROSS308肉种母鸡分别饲喂GEN0、40和400mg/kg日粮,试验末按分组收集种蛋孵化。结果表明,日粮中补充GEN提高产蛋后期肉种鸡产蛋率和蛋壳强度,并且能够沉积在种蛋中,降低卵泡和蛋黄中丙二醛水平;提高血清中卵黄原蛋白(VTG)、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上调肝脏VTG-Ⅱ的转录水平,下调输卵管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上调双调蛋白(AREG)的mRNA表达。添加水平GEN40mg/kg显着上调输卵管雌激素受体α(ESRα)转录水平,在提高产蛋性能方面效果显着;添加水平GEN 400 mg/kg提高血清中钙、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胫骨中钙、磷含量。转录组分析表明,GEN 400 mg/kg促进了种鸡成骨矿化和磷代谢进程,在提高骨骼状况方面效果明显。总之,饲料中添加GEN能够提高产蛋后期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骨骼强度。在代谢方面,GEN降低种鸡血清总胆固醇与LDL-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FFA含量。转录组GO聚类表明:GEN 400 mg/kg增强种鸡肝脏ATP酶活性、ATP结合进程;GEN 40 mg/kg促进脂肪结合与羧酸代谢进程,增强磷脂酶酶活;激活PPAR信号通路,上调下游目的基因APOAV、FABP3、FABP4、FABP7、PEPCK、周脂素编码基因(PLIN)和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ANGPTL4)的转录水平;促进葡萄糖-6-磷酸生成代谢,激活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免疫方面,添加水平GEN 40 mg/kg促进MHC class Ⅰ抗原呈递,抗病毒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上调肝脏IL16R、IL20R、IL22R和IL18R基因表达。日粮中添加GEN处理提高种鸡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和IgA水平,GEN 400 mg/kg显着提高血清IgM,GEN 40 mg/kg提高了外周血LPS刺激指数。总之,GEN能够增强产蛋后期种鸡免疫功能。高、低剂量GEN处理的差异基因聚类到雌激素反应进程、羧酸代谢与免疫反应、肌细胞发育、JNK级联反应和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种鸡日粮中添加GEN 40 mg/kg提高孵化后期的胚长、胚重与肝脏器官指数,增加了胫骨生长板增殖区宽度。转录组聚类分析表明,GEN处理促进了鸡胚系统发育和细胞增殖,上调了鸡胚肝脏IGF2的转录水平;添加水平GEN 40 mg/kg上调IGFBP3 mRNA表达量;添加水平GEN 400 mg/kg提高IGFBP5mRNA表达量,抑制了凋亡进程。母源GEN效应影响鸡胚肝脏代谢进程:(1)上调基因PGM2、HKDC1、ALDOC、PFKP和EN02的表达量,高剂量GEN处理上调己糖激酶(HK)转录水平,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糖酵解进程;(2)促进鸡胚肝脏羧酸代谢进程,上调了溶质运载蛋白家族基因(SLC)、PNPLA8、LIPG、CETP和LPL的表达以及VLDL和HDL重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促进羧酸、脂肪和胆固醇跨膜转运;(3)促进鸡胚肝脏中的脂肪酸合成,种鸡日粮添加GEN40 mg/kg处理上调鸡胚肝脏LXRα和SREBP-1c,LCFAs延伸因子基因(ELOVL4和ELOVL5)表达量,提高了花生四烯酸水平;(4)高剂量和低剂量GEN处理分别上调鸡胚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基因(PPARA)和PPARδ基因(PPARD)转录水平,提高了 Na+-k+ATPase酶活。GEN处理提高了鸡胚肝脏SOD酶活和金属硫蛋白的表达;上调CDKN1A、IL12RB1、Sox11、PRKAR1A、PRKCQ和TCF3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进程。此外,GEN的母源效应可能通过LncRNA顺势调控鸡胚基因MATN4、PPAP2BXDH、MyoD 1和TCF3的转录影响胚胎代谢发育与免疫进程。综上,种母鸡日粮中添加GEN能够促进鸡胚发育与糖脂代谢进程,提高免疫和抗氧化水平。试验三旨在探究种母鸡饲料中添加GEN对子代肉仔鸡生长、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试验二中添加GEN 40和40 mg/kg处理组种鸡的子代雄性雏鸡,对应分成2组进行饲养试验。21日龄肉仔鸡肝脏转录组分析表明,种鸡饲喂GEN激活了子代雄性肉仔鸡肝脏GH-IGF1-IGF受体信号通路,促进肉仔鸡发育进程和细胞氨基酸代谢进程,抑制凋亡进程,显着提高1-21日龄体增重、胸肌率和肝脏指数。PANTHER聚类分析表明,母源GEN效应增强子代肉仔鸡肝脏的氧化还原活性,促进ESRα表达,以及IκB激酶/NF-κB级联反应,提高总抗氧力和T-SOD酶活,上调SOD3和金属硫蛋白的转录水平。GEN母体效应促进子代肝脏糖酵解、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脂肪酸转运以及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进程和酮体的进程,上调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以及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CHIP-qPCR分析表明母源GEN效应可能通过上调Iws1基因和甲基转移酶表达增强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在子代PPARδ基因(PPARD)启动子位点修饰作用,可能通过上调MYST2基因表达促进组蛋白H4-K12乙酰化在子代基因PPARD启动子位点修饰作用,从而上调PPARD的表达,促进β氧化进程,显着降低肝脏中长链脂肪酸含量。综上,种母鸡日粮中添加GEN能够提高子代雄性肉仔鸡抗氧化力和生产性能,促进糖酵解、胆固醇代谢和细胞内氨基酸代谢进程,通过表遗传修饰作用促进子代脂肪酸β氧化进程。试验四在肉种母鸡(F0)和子代(F1)两个阶段饲料中添加GEN,旨在研究GEN处理对子代雄性和雌性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每个性别雏鸡均分为4个处理组:CC组(对照组)F0和F1均饲喂基础日粮(BD);CG组F0饲喂BD,F1饲喂BD+40mg/kgGEN;GC组F0饲喂BD + GEN400 mg/kg,F1饲喂BD;GG组F0和F1阶段均饲喂GEN。F1饲喂GEN降低了雌性肉仔鸡1-21日龄饲料转化率,F0+F1阶段GEN处理对1-21日龄体增重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且GG组具有最好的体增重效果;F0阶段GEN处理降低雌性肉仔鸡1-42日龄体增重和采食量,提高料重比;F1阶段饲喂GEN则提高了肉仔鸡1-42日龄体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了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胸肌率,降低腹脂率。F0和F1阶段补充GEN影响了抑制子代雌性肉仔鸡血清雌激素水平,提高T3和生长激素水平,从而调控子代雌性肉仔鸡的生长发育。F0阶段饲料中添加GEN 400 mg/kg使子代雄性肉仔鸡血清生长激素具有升高的趋势,对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没有影响。在1-21日龄,F1阶段饲料中补充GEN 40 mg/kg有降低雄性肉仔鸡采食量的趋势,显着降低PCR,GG组具有最好的体增重效果;在1-42日龄,F0和F1阶段饲料中添加GEN对子代雄性肉仔鸡体增重具有交互作用,并且F1阶段饲料中补充GEN具有降低PCR的趋势,GEN处理组肝脏器官指数显着提高;F0阶段饲料中添加GEN 400 mg/kg提高子代雄性仔鸡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但是对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无显着影响。由于F0和F1阶段饲料均添加GEN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改善较好,我们进一步探究F0+F1阶段同时饲喂GEN对子代雄性肉仔鸡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EN处理提高了雄性肉仔鸡1-21日龄体增重和胫骨宽度,降低了料重比。转录组分析表明,GEN处理影响了肉仔鸡的生长发育进程,上调了肌球蛋白,钙黏素,M盲肌蛋白(MBNL1、PDZ和LIM结构域蛋白)的转录水平,促进骨骼肌肌球蛋白粗肌丝的组装以及骨骼肌生长进程。F0+F1阶段GEN处理提高肉仔鸡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并且上调了肝脏基因IGF-I和IGFBP1的转录水平,提高雄性肉仔鸡肝脏器官指数,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降低了腹脂率,但对雌激素和T3无显着影响。F0和F1阶段饲料中补充GEN能够提高子代雄性和雌性肉仔鸡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具有累加效应;显着上调子代肝脏金属硫蛋白的mRNA表达量。总之,种母鸡和子代饲料中补充GEN能够提高肉仔鸡的抗氧化能力,通过GH-IGFs-IGFBPs系统提高子代生长性能,可能通过雌激素和T3抑制子代雌性肉仔鸡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GEN能够缓解FLS蛋鸡体内脂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提高产蛋后期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骨骼强度,促进鸡胚的发育与糖脂代谢进程,提高免疫和抗氧化水平,高剂量和低剂量GEN处理对鸡胚各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种母鸡日粮中添加GEN能够提高子代雄性肉仔鸡抗氧化力与生长性能,促进糖酵解、胆固醇代谢和细胞内氨基酸代谢进程,通过表遗传修饰作用促进脂肪酸β氧化进程;种母鸡和子代饲料中补充GEN通过GH-IGFs-IGFBPs系统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可能通过雌激素和T3抑制生长后期子代雌性肉仔鸡生长。

李杰[3](2016)在《不同粉壳蛋鸡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不同粉壳蛋鸡品种,如海兰灰、罗曼粉、京粉、农大3号、大午金凤、京白939、大午粉1号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下的养殖效果,以比较出适宜饲养的粉壳蛋鸡品种。试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孵化期各品种蛋重呈罗曼粉>京白939>海兰灰>大午粉1号>京粉>大午金凤>农大3号,平均蛋重范围在54.7362.36g。种蛋受精率在9098.6%间,呈京白939>农大3号>大午金凤>海兰灰>罗曼粉>大午粉1号>京粉。第二部分:育雏期体重与耗料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品种蛋鸡适应本地饲养环境的则增长速度就快,成活率也就高,雏鸡初生重越大,早期生长速度越快,本试验育雏期各品种平均体增重速度呈:海兰灰>京白939>罗曼粉>京粉>大午粉1号>大午金凤>农大3号,但育雏期农大3号料重比相对较低,说明不同品种蛋鸡根据环境可发挥其品种优势为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第三部分:不同品种蛋鸡在相同的环境与饲养管理条件下,育成期的生长情况不同。对7个蛋鸡品种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为最好,能够很好的拟合海兰灰、罗曼粉、农大3号、大午金凤、京白939和大午粉1号的生长曲线。第四部分:7个蛋鸡品种的产蛋曲线表明,36周海兰灰达到了产蛋高峰值,比京白939、罗曼粉、大午粉1号、大午金凤、农大3号、京粉的产蛋率分别高8.04%、4.85%、3.72%、3.26%、2.99%、2.7%。表明海兰灰蛋鸡相对其它蛋鸡品种在当地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品种遗传优势。蛋重海兰灰、罗曼粉、大午粉1号蛋重最重,差异也不显着(p>0.05),与其他品种差异显着(p<0.05),农大3号蛋重最轻。蛋形指数大午粉1号、罗曼粉基本在标准范围内,其它品种鸡蛋蛋形指数均较低,且农大3号鸡蛋蛋形指数最低,说明农大3号鸡蛋偏圆。本次研究,认为海兰灰蛋鸡为理想的蛋鸡品种,可为养鸡业发展提供依据。其次是京粉、农大3号、大午金凤、大午粉1号、罗曼粉、京白939。

马威[4](2014)在《山东地区笼养肉鸡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肉鸡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从原来散养、副业养殖已经演变成国内畜牧业中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最高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不断扩大,设备在不断改进,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肉鸡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对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水平和安全营养保健意识的提升,优质、鲜美、安全、价廉的白肉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前我国家禽发展还处于产业的调整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和养殖品种。家禽在养殖过程中,资源配置不齐(土地、资金、劳动力、管理人员、环境保护等),行情波动,疫病等因素制约着国内家禽业的发展。在国内养殖密集区山东省,养殖人员通过改变传统养殖模式,选用肉鸡笼养模式,在潍坊、胶东、鲁西等地已经成为解决资源配置不齐、养殖效益差、疫病高发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通过临床实地调查和记录潍坊、鲁西、胶东、临沂等地625个规模化养殖场(户),对比其养殖规模、养殖模式、投资成本、劳动力投入、养殖成功率、发病率、养殖效益、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对比指标,分析笼养肉鸡模式在山东地区白羽肉鸡养殖的优越性和是否存在可持续发展空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笼养肉鸡模式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增加了土地使用率,减少私自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用地的几率,可在单位面积增加养殖数量1倍以上(地面平养,8-10只鸡/m2;平面网养,10-12只鸡/m2;笼养,16-18只鸡/m2),既能满足居民对优质鸡肉产品需求,又能减少耕地面积的非法占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2.笼养模式通过改善鸡舍基础设施和配备先进养殖设备,使得肉鸡养殖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新型模式,减少劳动量,让养殖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单位劳动力可管理鸡群数量增加0.6-0.8倍以上。粗放式养殖每人可养4000-6000只,笼养肉鸡则平均每人管理达10000-12000只鸡。笼养模式引进先进养殖设备,通过给鸡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降低鸡群发病率和用药量,减少药物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和社会对家禽养殖行业“工作环境脏,人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低,管理差”等认识。减少行业优秀人员流失,增加从业者对本行业的热爱和关注,提升养殖信心和成就感。3.笼养肉鸡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生产成本,促进行业良性循环。近两年,原料和人力、土地等成本大幅上升,行情波动大,消费量低迷,国内白羽肉鸡养殖利润下降,散养户基本退出肉鸡养殖行业。如何让规模化养殖场有利润并能继续良性发展成为当前国内家禽养殖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肉鸡产业是否能够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因素。减少投入,规避风险(养殖风险和行情风险),增加养殖成功率是关键。通过临床调查得出:笼养肉鸡较网面平养和地面平养效益高0.8元-1.8元,能够满足当前养殖利润指标,值得推广。4.笼养肉鸡通过现代化环境控制技术,可以改善鸡舍内的环境指标,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鸡只抗病力,且对疾病感染具有早发现,单独治疗,全体投药的优点,提高鸡群生产性能,减少死淘(成活率可达98%及以上,较地面平养和网面平养分别高3%和7%)和成本支出,提高商品肉鸡料肉比0.1-0.18,提前出栏2-3天。

李金锋[5](2014)在《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约化养鸡生产的快速发展,肉鸡脂肪过度沉积导致肉品质下降和能量浪费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通过调控脂肪沉积来改善肉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能量是所有生命代谢和饲料营养基础。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能够影响种蛋品质,进而影响胚胎期子代的发育,以及出生后子代早起的生长和脂肪代谢。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肉种鸡从产蛋初期到产蛋后期的饲粮进行能量处理,来研究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产蛋后期子代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和胴体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家禽的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种鸡(20周龄)270羽,随机分为高能组、低能组和对照组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在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饲粮处理,高能组和低能组饲粮的能量值分别较对照组高和低的20%,除能量外其他营养素种类与含量均相同,各组均限量且饲喂量相同。子代随机选用产蛋后期肉种鸡所产种蛋(60-62周龄)并人工孵化所得的1日龄公雏270羽,其分组与肉种鸡相同,并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常规的人工饲养,饲养为期49天。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产蛋后期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高能组和低能组健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和对照组相比,低能组显着降低了子代的初生体重(P<0.05),显着提高了子代28日龄的活体重、1-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和1-49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而高能组无显着影响。(3)在28日龄时,和对照组相比,肉种鸡饲喂高能量水平饲粮显着提高了产蛋后期子代血清TG、CHO和HDL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子代血清中T3的含量(P<0.05);肉种鸡饲喂低能量水平饲粮显着提高了产蛋后期子代血液中CHO、GLU、GH和IGF-Ⅰ的含量(P<0.05)。在49日龄时,和对照组相比,肉种鸡饲喂低能量水平的饲粮显着降低了产蛋后期子代血液中GLU的含量(P<0.05);随着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产蛋后期子代血清中CHO和T3含量逐渐升高,且低能组显着高于高能组(P<0.05),子代血清中TG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高能组显着高于低能组(P<0.05)。(4)28日龄时,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产蛋后期子代皮下脂肪厚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且高能组仔鸡显着高于低能组(P<0.05);各组之间仔鸡脂带宽虽差异不显着(P>0.05),但随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有下降的趋势;肝脂率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肉种鸡饲喂高能量水平饲粮显着提高了产蛋后期子代28和49日龄胸肌和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5)肉种鸡饲喂低能量水平饲粮显着降低了产蛋后期子代28日龄的腹脂率(P<0.05),显着提高了49日龄子代的胸肌率(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肉种鸡饲粮能量处理对种蛋的孵化性能以及子代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脂肪沉积均存在影响,且适当的低能量可以提高子代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有利于生成实践。

谭东海[6](2014)在《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小肠形态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宁都黄鸡是我国着名的小型肉用优质地方品种,具有突出的早熟性和肉质优良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宁都黄鸡仍以大棚散养为主,生产方式单一,限制了宁都黄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来自江西农业大学家禽室构建的宁都黄鸡纯系群体中的150羽、28日龄纯系母鸡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散养组(S组)、半舍饲组(B组)和笼养组(L组)进行饲养,其中对B组和L组个体测定每两周的体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各组饲养至17周龄,每组选择10羽进行其余各项性能指标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整个饲养期L组的体重均高于B组,且在第8和第10周差异极显着(P<0.01)。L组在第7-8周饲养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优于B组(P<0.01),而B组却在第11-12周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上显着高于L组(P<0.05),但整个饲养期的平均日增重,L组高于B组。除第9-10周外,L组在其它时期的料重比均低于B组。尽管S组在119日龄的平均体重均显着(P<0.05)低于B和L组,但在体尺性能上,除耻骨宽、冠长和冠高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组,且体斜长、体直长和胫围差异显着(P<0.05)。2.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屠宰性能和脏器指数的影响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的屠宰性能具有显着的影响。L组和B组的屠宰率均极显着的优于S组(P<0.01);B组和L组翅膀率均显着低于S组(P<0.05);L组的腹脂率显着高于S组(P<0.05);L组脂肪带宽极显着长于S组(P<0.01),B组显着长于S组(p<0.05)。S组的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较均高于B组和L组,法氏囊指数达极显着(P<0.01);S组的肌胃指数极显着(P<0.01)大于L组。3.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小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S组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结果一致,表现出绒毛最长、隐窝深度最浅、肠壁最薄,B组次之,且各指标在三种饲养方式两两之间均呈现出极显着差异(P<0.01)。4.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在肌肉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方面,三组饲养方式两两间均呈现出极显着的差异(P<0.01),其中S组鸡具有最高粗灰分含量,其次是B组;而L组鸡却具有最高粗脂肪含量,其次是B组。L组肌肉含水量极显着高于B组和S组(P<0.01)。S组和B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L组(P<0.05)。5.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散养模式下的宁都黄鸡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均极显着的高于B组和L组(P<0.01)。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和尿素氮(BUN)含量S组显着(P<0.05)高于B组和L组。综上所述,散养、半舍饲和笼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的生长、屠宰、肉质性状、小肠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散养方式能够使宁都黄鸡获得更好体型外观、肉品风味和更强的生命力,但在生长性能和和屠宰性能方面不如半舍饲和笼养组。基于此,在现有单一大棚散养的基础上,结合笼养的生产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宁都黄鸡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张剑峰[7](2011)在《牛磺酸、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蛋鸡生产及胆固醇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探讨了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蛋黄、肝脏、卵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并检测了调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及接受胆固醇的受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的表达量,探索蛋鸡胆固醇沉积的机制,为蛋鸡生产及低胆固醇鸡蛋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一,研究了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用1024只460日龄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成8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试验期为42d,8个处理组分别为:第1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添加0.005%牛磺酸;第3组添加0.015%低聚木糖;第4组添加2%益生菌;第5组添加0.005%牛磺酸和0.015%低聚木糖;第6组添加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第7组添加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第8组添加0.005%牛磺酸、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4组全期产蛋率增加2.54%(P>0.05),第2、3、4组料蛋比分别下降1.18%、0.79%、3.15%,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2)21d时,与对照组相比,第2、5、7组蛋型指数分别降低5.93%、5.19%、7.41%,第3、8组哈氏单位增加10.26%、12.96%,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第5、6组蛋壳强度分别增加12.77%、12.41%,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42d时,各种蛋品质指标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均不显着。结果显示:2%的益生菌可以提高产蛋率,同时降低料蛋比,效果最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产性能;0.015%的低聚木糖及三种添加剂的复配可以显着升高哈氏单位,较好的改善蛋白品质。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研究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21d时,与对照组相比,第4、6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着降低(P<0.05),分别下降7.60%、8.20%,第4、5组蛋黄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1.94%、26.44%(P<0.05);42d时,第5、6、8组蛋黄胆固醇分别降低6.34%(P<0.05)、9.72%(P<0.01)、7.55%(P<0.05),第4、5、6组蛋黄甘油三酯分别降低17.46%、17.35%、16.30%(P<0.05)。(2)21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并未达到显着水平;42d时,第8组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显着降低46.88%(P<0.05),其它各组生化指标并未显着变化。(3)与对照组相比,第4、6组肝脏胆固醇分别下降18.38%(P<0.05),12.13%(P>0.05);第3组肝脏甘油三酯显着下降55.93%(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4组卵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着降低,分别下降23.46%、32.34%(P<0.05)。结果显示:2%益生菌组、0.005%牛磺酸和0.015%的低聚木糖复配以及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复配可以显着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从胆固醇合成和沉积的角度改善蛋鸡脂类代谢。试验三,在试验一、二的基础上研究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胆固醇沉积的调控机制。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2、5、6、7、8组肝脏]HMGR基因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7组达到显着水平(P<0.05),均下降45.31%。(2)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卵泡VLDLR基因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第2、6、7组分别下降75.31%(P<0.01)、53.09%、62.96%(P<0.05)。结果显示:0.005%牛磺酸组、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复配以及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复配可以通过调控HMG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胆固醇的合成和沉积。

李海艳[8](2011)在《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在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赖氨酸水平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析因法建立了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蛋白模式。试验一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720只22周龄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试验期60天。试验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能量选用10.89 MJ/kg (2600Kcal/ kg),5个赖氨酸水平:0.65%、0.70%、0.75%、0.80%、0.85%。对照组采用国标(2004)营养需要设计,能量为11.29 MJ/kg(2700 Kcal/ kg),赖氨酸水平为0.75%。结果表明:赖氨酸水平在0.70%~0.75%变化时,对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着(P>0.05),0.70%水平赖氨酸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较好。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来看,本试验研究产蛋高峰期(23~3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日粮在10.89 MJ/kg的能量浓度下赖氨酸水平在0.70%时最好。试验二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赖氨酸水平在0.65%~0.85%范围内变化时,对蛋品质以及蛋内营养物质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无显着影响。试验三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氮存留率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在饲养结束后,随机选择140只健康、体况正常的商品蛋鸡,分成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进行代谢试验。6组试验日粮,1组无氮日粮。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结果表明:(1)试验2组具有最高的氮存留量、最好的日氮平衡,在这两方面试验5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显着性(P>0.05);对照组氮存留效率最好,试验2组接近最高氮存留效率(P>0.05),试验5组最差(P<0.01)。(2)各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都在85%以上,其中试验2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3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即含0.70%的赖氨酸水平日粮可改善日粮的日氮平衡和氨基酸平衡,使整个氨基酸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使氮的沉积率增高。试验四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确定通过分析蛋鸡维持、产蛋和体增重的氨基酸组成,得出了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假定模型中赖氨酸为100,则主要的氨基酸比例为: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赖氨酸= 63:36:26:75:101:94:112:97:54:139:100

朱建军[9](2010)在《日粮中添加25-羟胆钙化醇对网上饲养肉鸭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索25-羟胆钙化醇对网养肉鸭骨骼和胸肌发育的影响,确定肉鸭25-羟胆钙化醇适宜添加水平;同时与植酸酶合用来探讨降低日粮有效磷水平。试验选用2160羽1日龄北京鸭,按双因素设计随机分成12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水平的25-OH-D3(0、35、70、105μg/kg)与维生素D3(2500、3000、3500IU/kg)的日粮。结果表明:①不同添加水平25-OH-D3对北京鸭生产性能没有显着影响;添加105μg/Kg较35、70μg/kg显着降低45日龄北京鸭胸肌率(P<0.05);70、105μg/kg 25-OH-D3较35gg/kg显着提高了胫骨磷含量P<0.05)。②维生素D3添加3500、3000IU/kg较2500IU/kg显着提高15-35日龄北京鸭日增重P<0.05);维生素D3添加3500IU/kg较3000、2500IU/kg显着提高14日龄和45日龄胫骨钙含量(P<0.05)。③25-OH-D3和维生素D3对14日龄胫骨中钙、磷含量和45日龄胫骨磷含量分别存在极显着(P<0.001)和显着(P<0.05)的交互作用。在前一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联合使用25-OH-D3和耐热性植酸酶降低北京鸭日粮有效磷水平的效果研究。选用10日龄雄性北京鸭48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北京鸭10-20d和21-35d对照组日粮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5%和0.38%,负对照组1、负对照组2有效磷水平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降低0.05%和0.1%,试验组1有效磷水平与负对照组2相同,试验组2、试验组3在试验组1的基础上分别降低0.05%和0.1%,试验组均添加701μg/Kg 25-OH-D3与1500U/kg耐热性植酸酶。结果表明:①当10-20d日粮有效磷为0.35%时,其20d胫骨灰分率和胫骨强度都显着低于有效磷0.4%组(P<0.05),而有效磷水平为0.45%和0.4%之间对生产性能、骨骼发育指标等都没有显着差异。②与0.4%的有效磷相比,随试验组日粮中有效磷水平的下降,18-20d粪磷含量显着下降;同时当试验组日粮有效磷为0.25%时,导致10-20d日增重、20d胫骨灰分率及骨强度显着或极显着低于0.4%的有效磷组。③21-35d各处理组之间北京鸭生产性能和骨骼发育指标均没有显着差异。综合2个试验结果得出:①北京鸭日粮中添加3000IU/kg维生素D3和70μg/kg25-OH-D3效果最佳。②北京鸭日粮中同时添加70μg/kg 25-OH-D3与1500U/kg耐热性植酸酶可以替代有效磷水平0.15-0.20个百分点,节约日粮有效磷摄入量21.8%-38.23%,粪磷排放降低44.64%-50%。

于光辉[10](2010)在《湖北黑鸭产蛋曲线、蛋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近交对种蛋孵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湖北黑鸭第3世代411只母鸭和第4世代502只母鸭为材料,记录每天的产蛋情况,选用四个数学模型来拟合鸭的产蛋曲线,用SAS软件分别在第3世代、第4世代和总体三个水平上进行拟合分析,计算模型的参数值和拟合优度(R2);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似然法(MTDFREML)软件的动物模型,估计了湖北黑鸭产蛋性状(15个)和蛋品质性状(10个)的遗传参数;并且研究了不同近交系数下种蛋的孵化情况,结果如下:1湖北黑鸭产蛋曲线的描述和数学模型的选择从曲线的走势来看,第3世代鸭的产蛋曲线比较平滑;第4世代鸭因为在产蛋高峰正处于炎热的夏季,所以曲线比较曲折,变化幅度较大;总体的产蛋曲线介于二者之间。分室模型(Compartmental Model)拟合第3世代曲线的拟合度最高,R2为0.9592,杨宁模型(Yangning Model)拟合第四世代和总体的产蛋曲线效果最好,第4世代的R2达到0.9835,总体的R2为0.9232,杨宁模型更适合拟合环境条件变化比较大的鸭群的产蛋曲线。分室模型拟合第3世代的模型参数值分别为:a=148.7±8.1316,b=0.0142±0.00116,c=0.1088±0.0105,d=1.4173±0.1700,杨宁模型拟合第4世代的参数值分别为:a=88.5177±1.7491,b=0.00205±0.000619, c=0.8726±0.0755,d=7.2709±0.1169,拟合总体的参数值分别为:a=100.4±2.3429,b=0.00799±0.000623,c=0.6855±0.0758,d=5.3150±0.1870。2湖北黑鸭产蛋性状和蛋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开产体重(FEBW).开产日龄(FEA)、开产蛋重(FEW)的遗传力分别为0.71、0.38和0.21,120天产蛋量(EN120)的遗传力为0.29,从150天产蛋量(EN150)开始,以后每30天为一时间段,即EN150、EN180……EN390、EN420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43、0.35、0.31、0.29、0.24、0.23、0.23、0.19、0.16、0.15,呈规律性的递减趋势。蛋型指数(ESI)、蛋壳强度(ESS)、蛋重(EW)、哈氏单位(Hu)、蛋黄颜色(YC)、蛋白高度(AH)、蛋的比重(ESG)、蛋黄重(YW)、蛋白重(AW)、蛋黄蛋白比(Y:A%)的遗传力分别为0.32、0.06、0.50、0.24、0.28、0.31、0.04、0.28、0.45、0.23。FEBW、EN150、EN180、EW、AW的遗传力为高遗传力,h2>0.4,EN390、EN420、ESS、ESG为低遗传力。开产体重与开产日龄、开产蛋重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28和0.65、0.78,开产日龄与开产蛋重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91。开产体重与各月龄累计产蛋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负相关,表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随月龄的增加而降低,也即相关性越来越小,遗传相关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无规律性,FEBW与EN150vEN180……EN390、EN420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0、-0.63、-0.62、-0.58、-0.59、-0.60、-0.60、-0.59、-0.56、-0.56。开产日龄与各月累计产蛋量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也都呈有利相关,变化规律与开产体重相似。FEA与EN150、EN180……EN390、EN420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1、-1、-0.96、-0.83、-0.79、-0.78、-0.80、-0.81、-0.82、-0.77、-0.79,呈较强的负相关。开产蛋重与产蛋量之间的关系与以上二者相似。EN210与EN300之间的遗传相关在0.95以上,在选育鸭的产蛋性状时可以用EN210作参考。哈氏单位与蛋型指数、蛋壳强度、蛋重、蛋黄颜色、蛋白高度、蛋比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6、-0.96、-0.61、-0.30、0.97、0.01;蛋壳强度与蛋型指数、蛋重、蛋白高度、蛋比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4、0.36、0.13、-1。蛋品质的许多性状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负不同,差异较大。3近交对种蛋孵的影响在鸭的育种中,当近交系数控制在15%以内时,孵化时的死胚率差异不显着,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而呈增长的趋势。

二、对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的料量调整方案与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的料量调整方案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番鸭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1.1 番鸭
        1.1.1 白羽番鸭
        1.1.2 黑羽番鸭
    1.2 番鸭笼养技术
        1.2.1 层叠式笼养
        1.2.2 阶梯式笼养
        1.2.3 笼养模式下动物福利研究
    1.3 番鸭人工授精技术
        1.3.1 种公番鸭的培育
        1.3.2 番鸭精液品质的控制
        1.3.3 精液保存和输入
        1.3.4 输精间隔时间
    1.4 强制换羽
    1.5 番鸭笼养蛋品质变化
    1.6 技术路线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养殖模式对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饲养管理
        2.1.3 试验仪器试剂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白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
        2.2.2 黑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
        2.2.3 白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
        2.2.4 黑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
        2.2.5 不同层次笼养番鸭产蛋率的比例
    2.3 讨论
        2.3.1 平养/笼养模式对黑/白羽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2.3.2 笼养模式下,不同笼层对黑/白羽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笼养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饲养管理
        3.1.3 试验仪器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软蛋发生率
        3.2.2 产软蛋番鸭子宫变化
        3.2.3 饲养模式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3.2.4 强制换羽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3.2.5 药物治疗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笼养模式对黑/白羽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3.3.2 更换饲养模式对产软蛋番鸭的影响
        3.3.3 人工强制换羽对产软蛋番鸭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番鸭精液品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饲养管理
        4.1.3 试验仪器试剂
        4.1.4 采精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最佳输精时间
        4.2.2 精液最佳存放温度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染料木黄酮调节种鸡及其子代脂代谢与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产蛋鸡常见病研究进展
    3 染料木黄酮的生物学作用与研究进展
    4 研究展望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染料木黄酮缓解脂肪肝综合征蛋鸡脂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染料木黄酮对产蛋后期种鸡及其胚胎代谢与免疫机能的影响
        1 前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三 种鸡饲喂染料木黄酮通过调控子代IGF-1和PPARδ改善生长性能与脂肪酸代谢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染料木黄酮对子代雄性和雌性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主要创新点
    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不同粉壳蛋鸡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蛋鸡情况
    1.2 蛋鸡品种情况
        1.2.1 影响种蛋孵化效果的因素
        1.2.2 不同品种蛋鸡生长发育性能研究
        1.2.3 不同品种蛋鸡产蛋性能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场地
    2.3 试验时间
    2.4 试验管理
    2.5 试验方法
        2.5.1 试验设计
        2.5.2 生长性能测定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试验结果
    3.1 不同品种蛋鸡孵化期比较
        3.1.1 不同品种蛋鸡的蛋重比较
        3.1.2 不同品种种蛋受精率差异显着性检验
        3.1.3 不同品种种蛋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着性检验
        3.1.4 不同品种健雏率差异显着性检验
    3.2 不同品种蛋鸡育雏期生长发育比较
        3.2.1 不同品种蛋鸡初生重差异比较
        3.2.2 不同品种蛋鸡育雏期增重差异比较
        3.2.3 不同品种饲料消耗及料重比情况比较
        3.2.4 不同品种育雏期成活率比较
    3.3 不同品种蛋鸡育成期生长指标的比较
        3.3.1 不同品种蛋鸡实际体重及料重比变化情况
        3.3.2 不同品种蛋鸡生长模型的比较
        3.3.3 不同品种蛋鸡的体尺比较
    3.4 不同品种蛋鸡产蛋期产蛋情况比较
    3.5 不同品种蛋鸡蛋品质
        3.5.1 蛋重、蛋形指数和蛋黄色泽
        3.5.2 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
        3.5.3 哈氏单位、蛋黄比率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品种蛋鸡孵化效果比较
    4.2 不同品种蛋鸡育雏期生长发育比较
    4.3 不同品种蛋鸡育成期生长发育比较
    4.4 不同品种蛋鸡产蛋指标比较
    4.5 不同品种蛋鸡蛋品质
第五章 结论
    5.1 孵化期受精率表现较好的蛋鸡品种
    5.2 育雏期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蛋鸡品种
    5.3 育成期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蛋鸡品种
    5.4 产蛋期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山东地区笼养肉鸡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背景及意义
        1.1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背景
        1.2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推广意义
    2 国内家禽养殖概况
        2.1 我国家禽生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2 肉鸡生产管理要素及对环境控制的需求
        2.3 山东地区肉鸡养殖概况及不同模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 国外家禽发展现状
        3.1 国外家禽养殖概况
        3.2 国外家禽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家禽生产的比较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鸡群的选择
        2.2 试验日粮
        2.3 饲养管理
        2.4 测定指标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罗斯308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罗斯308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5 小结
        5.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胴体质量的影响
        5.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市场调查报告规模化笼养与网面平养对肉鸡生产性能比较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周增重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料肉比的影响
        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成活率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5)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脂肪细胞
    1.2 脂肪代谢
    1.3 母体效应与脂肪代谢的调控
        1.3.1 母体营养效应
        1.3.2 脂肪代谢的调控
        1.3.3 母体效应与脂肪代谢调控的关系
    1.4 营养限饲与补偿性生长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粮
    2.2 饲养管理
        2.2.1 肉种鸡饲养管理
        2.2.2 种蛋的保存及孵化
        2.2.3 子代肉仔鸡饲养管理
    2.3 样品的采集于处理
    2.4 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2.4.1 孵化性能的测定
        2.4.2 生长性能
        2.4.3 血液指标
        2.4.4 脂肪沉积
        2.4.5 胴体品质测定
    2.5 数据统计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孵化性能的影响
    3.2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血液指标的影响
        3.3.1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2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3.4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脂肪沉积的影响
    3.5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胴体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孵化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
    4.3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血液指标的影响
        4.3.1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4.4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脂肪沉积的影响
    4.5 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胴体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小肠形态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宁都黄鸡的概况
        1.1 宁都黄鸡的养殖现状
        1.2 宁都黄鸡的体貌特征
        1.3 宁都黄鸡生长及屠体性能
        1.4 宁都黄鸡肉质性状及其营养组成
    2 宁都黄鸡饲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2.1 大棚散养
        2.2 宁都黄鸡大棚散养的利弊分析
    3 国内外关于优质肉鸡生产方式的研究进展
        3.1 优质肉鸡的概念
        3.2 肉鸡饲养方式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选择与分组
        1.2 饲养管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体尺指标的影响
        2.3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2.5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小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2.6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2.7 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体尺指标的影响
        3.3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4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内脏器官的影响
        3.5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小肠粘膜结构的影响
        3.6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3.7 关于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成果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7)牛磺酸、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蛋鸡生产及胆固醇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牛磺酸的理化性质
        2 牛磺酸的代谢及分布
        3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4 牛磺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5 展望
    第二章 低聚木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低聚木糖的概念及其理化特性
        2 低聚木糖在动物体内作用机理
        3 低聚木糖的生理功能
        4 低聚木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5 展望
    第三章 益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益生菌的种类及其特点
        2 益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3 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 展望
    第四章 蛋鸡胆固醇代谢及其调控
        1 鸡蛋胆固醇含量及形成机制
        2 胆固醇代谢调控原理
        3 降低鸡蛋胆固醇的调控措施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 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HMGR及VLDLR基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家禽能量营养研究进展
    1.2 动物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进展
        1.2.1 氨基酸的营养作用
        1.2.2 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评价指标和表示方法
        1.2.2.1 评定方法
        1.2.2.2 评价指标
        1.2.2.3 表示方法
        1.2.3 家禽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进展
        1.2.3.1 内源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2.3.2 家禽去盲肠问题
        1.2.4 影响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
        1.2.4.1 遗传因素
        1.2.4.2 营养因素
        1.2.4.3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
        1.2.4.4 免疫应激
        1.2.4.5 环境温度
        1.2.4.6 日粮氨基酸的利用率
        1.2.4.7 其他营养物质
    1.3 家禽赖氨酸需要量研究进展
        1.3.1 赖氨酸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1.3.2 赖氨酸缺乏和过量
        1.3.3 国内外蛋鸡赖氨酸研究进展
    1.4 家禽理想蛋白模式研究进展
        1.4.1 理想蛋白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1.4.2 蛋鸡理想蛋白的发展
        1.4.3 赖氨酸作为参考氨基酸的依据
        1.4.4 研究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意义及在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意义
2、 引言
3、 试验部分
    试验一 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1.2 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蛋率和日产蛋量
        2.2 采食量
        2.3 平均蛋重
        2.4 破蛋率、死淘率和日增重
        2.5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组蛋鸡经济效益分析
        4 小结
    试验二 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蛋品质
        3.2 蛋内营养物质
        4 小结
    试验三 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氨基酸真消化率及氮存留率 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3 排泄物的收集和处理
        1.4 指标测定和结果计算
        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氮存留率的影响
        4.2 蛋鸡对不同处理日粮的氨基酸消化率
        5 小结
    试验四 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高峰期理想蛋白模式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日粮设计、日常管理
        1.2 代谢试验
        1.3 屠宰试验
        1.4 测定指标及样品分析
        2 理想蛋白模式的确定
        3.理想蛋白模式的讨论
        3.1 鸡蛋和体组织、羽毛三者之间的关系
        3.2 析因法确定蛋鸡氨基酸需要模式的可靠性
        3.3 几种理想蛋白模式的比较
        4 小结
        5 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9)日粮中添加25-羟胆钙化醇对网上饲养肉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维生素D_3的研究进展
        1.1.1 维生素D_3的吸收、代谢
        1.1.2 维生素D_3的生物学作用
        1.1.2.1 调节钙磷
        1.1.2.2 参与细胞代谢
        1.1.2.3 调节免疫系统
        1.1.2.4 其他作用
        1.1.3 维生素D_3的需要量
    1.2 25-OH-D_3研究应用的基础
        1.2.1 25-OH-D_3的吸收、利用
        1.2.2 25-OH-D_3的安全性评价
        1.2.3 25_OH-D_3的生物学效价及添加水平
        1.2.4 家禽机体的特定需要
    1.3 25-OH-D_3在家禽中的应用
        1.3.1 肉鸡
        1.3.1.1 骨骼疾病
        1.3.1.2 生产性能
        1.3.1.3 磷的利用
        1.3.2 蛋鸡
2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3 25-OH-D_3与维生素D_3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饲养管理
        3.1.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2.3 数据统计
    3.2 试验结果
        3.2.1 生产性能
        3.2.2 屠宰性能
        3.2.3 骨骼发育
    3.3 小结
4 低磷日粮条件下添加25-OH-D_3和植酸酶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1.1 维生素及植酸酶来源
        4.1.1.2 试验动物
        4.1.1.3 试验设计
        4.1.1.4 试验日粮
        4.1.2 试验方法
        4.1.2.1 饲养管理
        4.1.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4.1.3 结果统计
    4.2 试验结果
        4.2.1 生产性能
        4.2.2 骨骼矿化程度
        4.2.3 血清钙、磷及相关代谢酶活性
        4.2.4 饲料磷利用
5 讨论
    5.1 25-OH-D_3与维生素D_3的对北京鸭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有效磷水平与25-OH-D_3和植酸酶对北京鸭性能的影响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10)湖北黑鸭产蛋曲线、蛋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近交对种蛋孵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趋势
    3 我国鸭品种的现状及育种现状
    4 产蛋曲线及其数学模型
        4.1 产蛋曲线的功能
        4.2 产蛋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4.3 产蛋曲线在家禽中的应用
    5 遗传参数估计
    6 鸭产蛋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进展
    7 近交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7.1 近交的效应与利用
        7.2 近交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湖北黑鸭产蛋曲线的研究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鸭群概况
        1.1.2 试验鸭的繁殖和孵化
        1.1.3 试验鸭的饲养和选育
        1.1.4 记录数据
        1.1.5 试验器材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各种数学模型拟合产蛋曲线的效果
        1.2.2 实际产蛋曲线与标准曲线
        1.2.3 蛋重增长曲线与数学模型分析
        1.3 讨论
        1.4 结论
    试验二 湖北黑鸭蛋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1.3 测定指标
        2.1.4 测定方法
        2.1.5 数据的收集
        2.1.6 数据的整理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3.1 湖北黑鸭产蛋性状和蛋品质性状遗传力的分析
        2.3.2 湖北黑鸭产蛋性状和蛋品质性状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分析
        2.4 结论
    试验三 近交对鸭蛋孵化性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鸭群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的料量调整方案与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D]. 郭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染料木黄酮调节种鸡及其子代脂代谢与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D]. 吕增鹏.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1)
  • [3]不同粉壳蛋鸡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比较研究[D]. 李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6(05)
  • [4]山东地区笼养肉鸡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D]. 马威.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5]饲粮能量水平对肉种鸡产蛋后期子代脂肪代谢的影响[D]. 李金锋.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6]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生长、屠宰、肉质性状、小肠形态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谭东海.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7]牛磺酸、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蛋鸡生产及胆固醇沉积的影响[D]. 张剑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8]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D]. 李海艳. 河南农业大学, 2011(07)
  • [9]日粮中添加25-羟胆钙化醇对网上饲养肉鸭的效果研究[D]. 朱建军.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10]湖北黑鸭产蛋曲线、蛋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近交对种蛋孵化的影响[D]. 于光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笼养肉种鸡产蛋中后期饲料量调整方案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