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伟[1](2018)在《沙地赤松育苗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赤松在东北地区沙地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大力发展赤松产业对于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播种及苗期管理等环节阐述沙地赤松育苗技术要点,以期为东北地区沙地赤松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孙伟[2](2017)在《试论樟子松播种育苗与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加强人工林育苗技术的科学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樟子松育苗和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是提高樟子松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理论层面,对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借此研究,为实际的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任志远,沈洪霞,鲁美玲,尹胜利[3](2017)在《大棚樟子松播种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窦中江[4](2008)在《新疆干旱区樟子松培育专家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樟子松培育专家系统融汇了大量的专家知识和实际经验,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照樟子松苗木生产流程划分功能模块,各模块内的决策项目科学细致,贯穿了苗木培育的全过程。系统界面良好、操作简单,使用者不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有利于在基层生产单位应用,为林业单位和用户实时查询和掌握科学的樟子松培育知识与技术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指导播种苗、营养袋苗和商品大苗集约化生产经营。本系统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开发的PAID为专家系统开发工具。文中简要地介绍了该平台的工作流程、体系结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该系统知识库的构建采用产生式表示法,以规则的形式表现问题求解类知识,每一条规则都包含前提和结论及其权重和可信度,并统一编码后存入规则库。系统推理机制采用可信度方法来表示不确定推理。用户选定事实表后,系统自动将对应的决策项目和数据录入日期显示出来,对决策项目进行推理,产生推理结果和显示推理过程。决策完成后,用户可以查看和打印推理过程,凡推理过程中用到的规则,系统自动将该条规则的解释提取出来让用户查看。
刘生权[5](2006)在《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国以来,榆林沙区人民结合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等乔、灌、草三结合措施,对沙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促进了沙区农牧业的发展。但是,沙区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沙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沙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快沙区林业发展,已成为沙区人民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成为沙区人民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总结和研究适合榆林沙区栽植的优良常绿针叶乔木树种——樟子松的栽培技术,对改善沙区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化扩展,增加固沙植物多样性,提高固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多年林场工作实际,以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三个百树”工程、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实施地为研究地点,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榆林沙区樟子松育苗和提高樟子松抗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黄心土出苗率可提高2.2%,一年后的保存率提高17.2%,当年高生长净增1.7cm;经消毒、催芽后,种子发芽早、发芽快、发芽齐,比对照提前4-6天,半月内的出苗率提高3.1%,一年后的保存率提高11.9%;覆盖干净细沙明显优于大田土、黄心土等覆盖材料,出苗率依次提高8.2%和11.6%,出苗时间分别提前2-6天和2-9天;二年生樟子松苗安全越冬,可用稻草、玉米秸秆达到防寒的目的,而且可减少苗木损失3.96%,每亩节约费用1680元。因此,提高榆林沙地樟子松育苗质量的关键措施是慎选营养土、严格种子消毒、温室培育壮苗、巧用防寒材料等。2、通过对比四种大小规格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沙障造林的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造林株行距为4m×4m条件下,8m×24m规格的紫穗槐活沙障效果最佳,造林成活率比传统的20m×24m的高出10.42%;沙地障子松造林用覆膜处理后,成活率达到97.0%,比覆土提高5.4%;应用干水剂造林,成活率可达到100%,比对照提高12%;应用生根保水剂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5%;应用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成活率可达到95%,比对照提高7%,其中覆膜、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100%;此外在沙地采取降位、深栽和覆膜等技术有利于苗木成活。采用植物活沙障造林、覆膜造林、干水剂造林、保水剂造林、ABT生根粉浸根造林等新技术有助于提高榆林沙地樟子松栽植技术。开展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研究,解决榆林沙区多年来传统式育苗、造林出苗率低、保存率低、年生长量小、造林成活率低的突出问题,对于正确指导榆林沙区开展樟子松育苗、造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进一步研究樟子松的栽培技术,稳定樟子松在榆林沙区造林的当家地位,对防止沙漠化扩展、促进沙地生态环境的逆转、改善榆林投资环境、建设和谐榆林、生态榆林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江[6](2005)在《河西荒漠区樟子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国内樟子松的引种概况、生理生态特性、育苗技术、整地造林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影响樟子松引种的主要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立地因素和半荒漠、荒漠区樟子松引种的最大障碍及其克服措施,探讨了樟子松在酒泉引种栽培成功的可能性。分别在嘉峪关市、酒泉市选取不同年龄的行道树、苗圃定植的樟子松人工林(种源均为辽宁章古台),进行测树因子调查,在树龄相对集中的人工林根据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和其它测树因子以及管理情况,选取1—3株标准木,实测树高、树高年生长量和树高年生长量相对应的中央直径、计算直径生长量,调查树木203株,标准木18株;应用《林业系统工程应用》软件,对测树数据进地模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建立变量回归模型和生长预测模型。对上述地点人工林的土壤进行剖面调查,对土壤混合样,的土壤阴、阳离子、PH值、有机质含量、全N、全P和土壤粒度进行土壤化验分析并搜集整理酒泉地区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在全面搜集整理酒泉地区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对酒泉地区以及相邻的高台、临泽县共11个气象站50-80年代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采用酒泉地区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的1980—2001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年平均蒸发量、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无霜期、≥10℃积温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育苗试验在酒泉地区林科所中心苗圃GF-GK-80型连栋温室内进行,试验内容包括:室内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智能化控制、基质配方试验、施肥试验、试验设计和抽样调查。造林试验林科所的试验地进行,内容包括:苗龄、起苗方法、苗木规格、造林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1)酒泉地区降水量普遍低于300mm,引种必须有地下水或灌溉补充,否则引种将不会成功;在将平均年降雨量作为参考因素时,樟子松引种可分为4个区域,即引种适宜区、引种次适宜区、试引种区和引种不适宜区;酒泉地区除引种不适宜区外的其它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均基本适合樟子松生长,在这些区域可以用于庭院绿化、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的营造,也可以试验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2)樟子松在酒泉市的树高年生长过程呈前期生长型,树高生长过程略呈“S”型曲线;树高生长量和直径生长量出现明显的波动,波动的峰值、时间均不相同;同一地点的树高生长量和直径生长量的波动不是同步的,产生波动的次数也不同,树高生长对环境的气候、水肥管理等因素的反应更为敏感,而直径生长对环境的反应则相对稳定:利用修正指数曲线、理查德曲线、逻辑斯蒂曲线、严格苏玛克曲线4个模型分别对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生长过程、直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得到15组回归模型,能够较为理想地反映引种区樟子松的生长过程;生长过程和生长表现表明:樟子松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嘉峪关、酒泉的土壤、气候条件,在这两地的引种是成功的。(3)气象因素中,年蒸发量、日照时数、≥10℃积温、极端最高气温是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气象指标,年平均气温、无霜期、极端最低气温是次要指标,年降水量、气温日较差为补充指标;樟子松树高生长量受年蒸发量的极显着影响,受年平均气温、≥10℃积温的显着影响,即年蒸发量、年平均气温、≥10℃积温的增加能够极显着或显着促进樟子松树高生长量的增大;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增加能够促进樟子松直径生长量的增大,气温日较差的增加能够降低樟子松直径生长量;土壤因素中,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全盐量是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土壤指标,PH值、全K、有机质含量是次要土壤指标,全N是补充指标;建立的樟子松树高、直径生长量模型分别为:y高=-111.2290-0.2897x1+0.0503x2+0.0552x3-0.0154x4+0.2277x5+0.0162x6+9.4880x7-4.9580x8-1.8065x9和y径=-135.2058+7.0495x1+0.1857x2-0.0025x3+0.0320x4-0.2662x5-0.0101x6-2.4413x7+2.5811x8+0.6581x9,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高=0.9204782和R径=0.829631,相关紧密,可用于根据气象因素的变化预测樟子松树高和直径生长量,为樟子松人工林的管理提供依据。(4)通过三年的樟子松育苗试验探索,有92%的苗木达到甘肃省苗木地方标准DB62/T548—1998规定的Ⅱ级苗标准。其中的40%达到Ⅰ级苗标准。三年生苗换床每亩定植14800株,有99%的苗木达到Ⅰ级苗标准,可用于壮苗造林。樟子松种子育苗及其壮苗培育在酒泉极端干旱荒漠地区的成功生产,对于降低苗木成本,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和苗木长势,推动樟子松树种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大面积栽培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提出了樟子松壮苗培育技术和大棚容器育苗技术,樟子松育苗技术规程、保护地育苗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樟子松苗木移栽造林苗的最佳苗龄为3年生。提高樟子松移栽造林成活率的5条技术措施。
朱天博[7](2004)在《苗圃化学除草与化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除草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发展还很落后。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苗圃的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对割地草(果尔)、盖草能、扑草净、氟乐灵、克芜踪、农达、拉索、拿扑净、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敌草隆、茅草枯等主要除草剂特性的实验应用,提出了化学除草配套技术,并健全了苗圃除草体制和对针阔叶树、杨柳苗木的化学除草技术。 2000年至2002年,我省森工系统40个林业局、地方部分市县都不同程度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推广度达到90%以上。如果只计算应用该项技术在林业系统控制苗木生物灾害,减少苗木损失产生的经济效益,整个推广工作获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涉及促进苗木生长,提高上山苗木造林成活率等方面,因核定复杂,无法统计。
吴锈钢,蒙淑敏,苗艳光[8](2001)在《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除草醚用于樟子松沙地育苗的芽前除草是完全有效的 ,最佳施药量为 1 .1 g/m2 ,为人工除草费用的1 4.6%。喷施法药剂着药均匀 ,为最佳施用方法 ,剂量为 1 .1~ 2 .3 g/m2 时 ,除草率可达 99.2 3 %。
吴锈钢[9](1997)在《除草剂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应用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施用除草剂 ,结果表明 ,在出苗 6~ 8周后 ,用除草醚 ( 1 1 g/m2 )、拿捕净 ( 0 0 5ml/m2 ) +果尔 ( 0 0 5ml/m2 )、除草醚 ( 0 5 5 g/m2 )+果尔 ( 0 0 5ml/m2 )分别进行土壤喷施处理 ,除草率达到 96 8%、 98%、 99%。一定剂量的除草剂混用可增加有效期和除草率。施用除草剂对苗木不同时期生长无影响 ,且较为经济 ,每年每公顷可节约除草费用 1 2 0 0余元。
二、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沙地赤松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选择及处理 |
1.1 种子选择 |
1.2 种子调剂 |
1.3 种子消毒 |
1.4 浸种催芽 |
2 育苗地选择及土壤处理 |
2.1 育苗地选择 |
2.2 整地及土壤处理 |
3 播种 |
3.1 播种方法 |
3.2 覆盖 |
4 苗期管理 |
4.1 撤覆盖物 |
4.2 浇排水 |
4.3 追肥 |
4.4 松土除草 |
4.5 病害控制 |
4.6 越冬保护 |
5 结语 |
(2)试论樟子松播种育苗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阐述 |
2 樟子松的栽培技术和管理工作开展 |
2.1 樟子松栽培技术 |
2.2 樟子松的栽培管理工作开展 |
(3)大棚樟子松播种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大棚的基本情况 |
2 棚内容器育苗 |
2.1 处理种子 |
2.2 选择容器 |
2.3 整地作床 |
2.4 装杯 |
2.5 苗期管理 |
2.5.1 间苗 |
2.5.2 除草 |
2.5.3 控制温度湿度 |
2.6 防治病虫害 |
2.7 防冻措施 |
3 容器苗人工造林 |
3.1 起运苗与造林地整地 |
3.2 造林时间与苗木规模 |
3.3 穴植方法 |
3.4 抚育 |
3.5 成效调查 |
(4)新疆干旱区樟子松培育专家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樟子松培育的研究进展 |
1.1 樟子松分布及产区区划 |
1.1.1 自然分布区域及生态变异 |
1.1.2 产区区划 |
1.2 引种栽培 |
1.3 樟子松苗木生产 |
1.3.1 种源试验 |
1.3.2 播种育苗技术 |
1.3.3 容器育苗技术 |
1.3.4 病虫害防治 |
1.4 樟子松人工林的研究 |
第二章 信息化与林业专家系统 |
2.1 信息化与林业信息化 |
2.2 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 |
2.2.1 人工智能 |
2.2.2 知识工程 |
2.2.3 专家系统 |
2.3 专家系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2.3.1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
2.3.2 国外林业领域咨询专家系统研究现状 |
2.3.3 国内林业领域专家系统研究与建设的发展过程 |
2.4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3.0简介 |
第三章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3.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3.2 选题的依据 |
3.3 研究内容 |
3.3.1 研究目标 |
3.3.2 研究内容 |
3.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4.1 樟子松培育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
3.4.2 樟子松培育技术的知识挖掘 |
3.4.3 樟子松培育专家系统的实现 |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4.1 系统决策事实库 |
4.2 系统标准库 |
4.2.1 系统模块定义标准库 |
4.2.2 事实数据标准库 |
第五章 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
5.1 知识的获取 |
5.1.1 知识源的确定 |
5.1.2 知识的概念化 |
5.1.3 知识的形式化 |
5.1.4 知识的实现 |
5.1.5 知识的完善 |
5.2 知识的推理和存储 |
5.3 专家系统的知识规则 |
5.3.1 播种苗培育知识规则(GZ_bzppy) |
5.3.2 营养袋苗培育知识规则 |
5.3.3 商品苗培育知识规则 |
5.3.4 水肥管理知识规则 |
5.3.5 病虫害防治知识规则 |
5.3.6 成本控制决策知识规则(GZ_cbkz) |
5.3.7 销售方案决策知识规则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6.1 专家系统运行及使用 |
6.1.1 程序主界面 |
6.1.2 数据录入 |
6.1.3 系统决策 |
6.1.4 数据查询 |
6.2 结论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樟子松概述 |
1.1.1 樟子松的生产概况 |
1.1.1.1 樟子松的分布 |
1.1.1.2 樟子松的引种栽培 |
1.1.2 樟子松形态特征 |
1.1.3 樟子松的物侯期 |
1.1.4 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进程 |
1.1.4.1 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规律 |
1.1.4.2 樟子松树高年内生长规律 |
1.1.4.3 樟子松日内高生长规律 |
1.1.4.4 樟子松径生长规律 |
1.1.5 环境条件对樟子松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5.1 樟子松与光照条件的关系 |
1.1.5.2 樟子松与风蚀沙埋的关系 |
1.1.5.3 土壤水分与樟子松生长的关系 |
1.2 樟子松栽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容器苗、温室苗、菌根苗、组培苗造林 |
1.2.2 遮荫造林 |
1.2.3 覆膜造林 |
1.2.4 深栽与坐水造林 |
1.2.5 化控技术应用 |
1.3 榆林沙地樟子松栽植技术应用现状 |
1.3.1 樟子松栽植技术应用现状 |
1.3.2 樟子松栽植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榆林沙地自然地理概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不同营养土育苗试验 |
2.2.2.2 不同种子处理育苗试验 |
2.2.2.3 不同覆土处理育苗试验 |
2.2.2.4 不同床面覆盖处理育苗试验 |
2.2.2.5 不同防寒处理试验 |
2.2.2.6 不同沙障造林试验 |
2.2.2.7 樟子松造林试验 |
2.2.2.8 浇水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育苗方法和技术研究 |
3.1.1 育苗方法 |
3.1.1.1 不同营养土对樟子松出苗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 |
3.1.1.2 消毒和催芽方法对樟子松出苗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 |
3.1.1.3 不同覆土材料对樟子松出苗率、生长量的影响 |
3.1.1.4 不同床面覆盖材料对樟子松出苗率、生长量的影响 |
3.1.1.5 不同防寒方法对越冬的影响 |
3.1.2 育苗管理技术 |
3.1.2.1 播种 |
3.1.2.2 出苗期管理 |
3.1.2.3 苗期管理 |
3.2 沙区造林技术 |
3.2.1 沙障保苗技术应用 |
3.2.1.1 不同规格沙障的阻沙效果 |
3.2.1.2 沙障对樟子松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
3.2.2 大田栽植技术 |
3.2.2.1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3.2.2.2 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3.2.2.3 不同覆盖方式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沙区育苗方法及技术措施 |
4.1.2 沙区造林技术措施 |
4.2 讨论 |
4.2.1 樟子松壮苗培育的技术措施 |
4.2.1.1 良种选育问题 |
4.2.1.2 育苗技术规程的改进问题 |
4.2.2 沙地造林技术措施 |
4.2.2.1 苗木问题 |
4.2.2.2 造林季节问题 |
4.2.2.3 栽植密度问题 |
4.2.3 幼林管护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河西荒漠区樟子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樟子松引种研究概述 |
2.1 植物引种 |
2.1.1 近代引种驯化的概念和理论 |
2.1.2 引种的方法和步骤 |
2.1.3 引种成功的标准 |
2.2 樟子松引种研究概述 |
2.2.1 影响樟子松生长的环境条件 |
2.2.2 引种区樟子松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 |
2.2.3 樟子松育苗技术 |
2.2.4 樟子松造林技术 |
3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3.1.2 育苗试验地自然条件 |
3.1.3 保护地育苗设施条件 |
3.2 酒泉市樟子松的引种过程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1 主要研究内容 |
4.1.1 樟子松的适应性研究和和推广前景 |
4.1.2 樟子松育苗技术 |
4.1.3 樟子松树种移栽造林技术 |
4.2 研究方法 |
4.2.1 调查方法 |
4.2.2 数据搜集方法 |
4.2.3 数据分析方法 |
4.2.4 育苗试验方法 |
4.2.4.1 基质配方试验 |
4.2.4.2 施肥试验 |
4.2.4.3 不同规格容器试验 |
4.2.4.4 调查方法 |
4.2.5 樟子松造林试验 |
4.2.5.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4.2.5.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5 酒泉市樟子松引种推广 |
5.1 樟子松在酒泉地区引种的适应性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
5.1.1 模糊聚类结果 |
5.1.2 樟子松对各地区的气候的适应性 |
5.1.3 樟子松对酒泉土壤的适应性 |
5.1.3.1 对土壤盐分的适应 |
5.1.3.2 对土壤养分的适应 |
5.1.4 樟子松在酒泉地区的应用前景 |
5.1.4.1 庭院绿化 |
5.1.4.2 农田防护林 |
5.1.4.3 防风固沙林 |
5.1.4.4 园林绿化 |
5.1.4.5 速生丰产用材林 |
5.1.5 小结 |
5.2 嘉峪关、酒泉市樟子松生长过程分析 |
5.2.1 树高生长过程分析 |
5.2.2 樟子松高生长量分析 |
5.2.3 树高(y)与年龄(x)的回归模型 |
5.2.4 直径生长过程分析 |
5.2.5 直径生长量分析 |
5.2.6 直径(y)与年龄(x)的回归模型 |
5.2.7 小结 |
5.3 影响酒泉地区樟子松生长的气象土壤因素及其生长量预测模型 |
5.3.1 影响樟子松生长的气象因素 |
5.3.1.1 气象指标间的相关性 |
5.3.1.2 主成分分析 |
5.3.2 气象因素对樟子松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
5.3.2.1 气象指标与树高生长量的关系 |
5.3.2.2 樟子松树高生长量与气象指标(x_i)间的一对多回归模型的建立 |
5.3.3 气象因素对樟子松直径生长量的影响 |
5.3.3.1 气象指标与直径生长量的关系 |
5.3.3.2 樟子松直径生长量与气象指标(x_i)间的一对多回归模型的建立 |
5.3.4 影响樟子松生长的土壤因素 |
5.3.4.1 土壤指标间的相关性 |
5.3.4.2 主成分分析 |
5.3.5 小结 |
6 樟子松育苗技术 |
6.1 樟子松早地育苗技术 |
6.1.1 圃地选择及整地作床 |
6.1.2 播种 |
6.1.2.1 种子处理 |
6.1.2.2 播种 |
6.1.3 苗期管理 |
6.1.4 二、三年生苗的培育管理 |
6.1.4.1 一年生留床苗的培育管理 |
6.1.4.2 三年生苗的培育管理 |
6.1.5 小结 |
6.2 酒泉市樟子松育苗技术规程 |
6.2.1 前言 |
6.2.2 种子来源和品质 |
6.2.3 大田育苗 |
6.2.4 苗木调查、起苗、分级、运输 |
6.3 保护地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 |
6.3.1 种子处理 |
6.3.2 播种时间 |
6.3.3 圃地土壤的调制 |
6.3.4 整地、作床、消毒、播种 |
6.3.5 苗期管理 |
6.3.6 保护地育苗的优势 |
6.3.7 小结 |
6.4 酒泉地区樟子松保护地育苗技术规程 |
6.4.1 前言 |
6.4.2 种子来源 |
6.4.3 保护地基本特点和保护措施 |
6.4.4 种子处理 |
6.4.5 整地与土壤处理 |
6.4.6 播种育苗 |
6.5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
6.5.1 种子处理 |
6.5.2 营养土的配制、装袋、播种与消毒 |
6.5.3 苗期管理 |
6.5.4 容器育苗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5 小结 |
6.6 樟子松壮苗培育技术 |
6.6.1 种子选择与管理 |
6.6.2 保护地栽培 |
6.6.3 细致整地 |
6.6.4 合理密植 |
6.6.5 加强苗木生长期的管理 |
6.6.6 切根或及时换床 |
6.6.7 小结 |
7 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 |
7.1 樟子松不同苗龄移栽造林对其当年生长量的影响 |
7.1.1 不同苗龄移栽与苗木高生长的关系 |
7.1.2 不同苗龄移栽与苗木粗生长的关系 |
7.1.3 小结 |
7.2 提高樟子松移栽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
7.2.1 不同用途的造林,应选用不同规格、类型的苗木 |
7.2.2 培育优质壮苗 |
7.2.3 严把起苗质量关 |
7.2.4 造林技术 |
7.2.5 栽后管理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词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7)苗圃化学除草与化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研究综述 |
1.1 森林苗圃的特点与除草的重要性 |
1.2 苗圃杂草的特点 |
1.3 林业化学除草的特点 |
1.4 在苗圃杂草防除中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 |
2 苗圃杂草主要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
2.1 我省苗圃主要杂草种类 |
2.2 苗圃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 |
2.3 杂草与苗木的生长关系 |
2.3.1 竞争 |
2.3.2 相克 |
2.3.3 不良的生长环境 |
3 苗圃常用的除草剂品种和特性 |
3.1 苗圃常用的除草剂品种 |
3.2 常用除草剂的生物学特性 |
4 苗圃化学除草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及相关问题 |
4.1 建立苗圃化学除草技术管理体系的原则 |
4.2 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原则 |
4.3 环境因素对苗圃化学除草土壤处理的影响 |
4.4 人为因素对苗圃化学除草中的影响 |
4.5 苗圃化学除草的基本要领 |
5 割地草对针叶及杨、柳苗木除草使用技术 |
5.1 应用割地草的选择性原理 |
5.2 使用割地草的最佳用药期 |
5.3 割地草在森林苗圃应用技术体系 |
5.4 割地草对杨、柳苗木的除草技术 |
5.5 割地草对沙棘苗木的除草技术 |
5.5.1 沙棘苗圃种类 |
5.5.2 苗圃沙棘化学除草技术 |
5.6 推广结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8)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经济效益分析 |
4 小结 |
(9)除草剂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试材 |
2.2 方法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对照区杂草种类调查 |
3.2 除草效果 |
3.2.1 用株数法分析除草效果 |
3.2.2 用鲜重法分析除草效果 |
3.3 各药剂对不同杂草的除草率 |
3.4 不同苗期对各药剂的敏感性 |
3.5 各药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3.6 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论 |
四、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沙地赤松育苗技术[J]. 郭文伟.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05)
- [2]试论樟子松播种育苗与栽培技术[J]. 孙伟. 农技服务, 2017(23)
- [3]大棚樟子松播种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探讨[J]. 任志远,沈洪霞,鲁美玲,尹胜利.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5)
- [4]新疆干旱区樟子松培育专家系统的研制[D]. 窦中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5]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D]. 刘生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6]河西荒漠区樟子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D]. 陈江. 甘肃农业大学, 2005(10)
- [7]苗圃化学除草与化控技术研究[D]. 朱天博.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8]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J]. 吴锈钢,蒙淑敏,苗艳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S1)
- [9]除草剂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应用的探讨[J]. 吴锈钢. 辽宁林业科技,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