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一、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文献综述)

郝东升[1](2021)在《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继而蚕食华北,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依靠军事上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中国东南沿海及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然而,军事占领并不能从根本上稳固其殖民统治,为了向侵华日军提供稳固的后方基地,日军在各占领区组建伪政府,实施“以华治华”,而沦陷区教育作为配合日伪政府强化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与直接的屠杀和劫掠政策截然不同,它的根本目的是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用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一般而言,日伪政府管理下的教育大致分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即奴化教育、教会教育与日本居留民教育。所谓奴化教育,是以日本政府在中国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实施殖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以削弱中国人民抵抗意志,养成“顺民”的教育。教育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篡改,均以稳固统治,削弱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为目的。从殖民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愚民是殖民教育的根本目的,但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历届政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中国民众的知识普及率已有很大提高,而山西省尤为显着。对此,日本政府亦有着清醒地认识:愚民教育已不能适应占领区的统治需要,欲想对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知识分子及成年人实施奴化教育,难度颇大。如能从儿童教育入手,经过数十年的教育,有可能弱化并消弭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为此,日伪政府积极检定和培训教师,开办小学,恢复小学教育。日军宣抚班和日本宗教团体在日占领区设立日语学校,招收学生,推广日语,从而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日语的学生,进一步强化了日军对各占领区的殖民统治。近代以来,传教士跟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渗透于中国内地,教会学校亦在传教士的积极努力下得以萌芽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其军事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如何在其占领区内推行殖民教育,日本政府在鼓励创办日语学校、篡改教科书的同时,亦对当地既有的教会学校加以改造。以山西沦陷区而论,日伪政府对教会学校政策演变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太平洋战争前,对已经存在的教会学校,日本政府以殖民主义特有的排他性原则,劝告其自行关闭或接受改造,令其严格遵照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修正私立学校规程》办学,以尽可能地减弱西方国家对沦陷区教育的影响力。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于德意系教会学校,日本政府限制其发展;对于英美系教会学校强令其关停。日本政府正是依靠这种手段,逐渐实现了其对占领区内教会学校的控制。居留民教育是日本政府对其国外移民的一种教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侵华日军涌入中国的日本居留民人口激增,使得居留民教育成为现实的需要。为适应“总力战”需要,日本政府对在外居留民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强化军国民动员体制。为使日本居留民子弟迅速适应山西占领区的环境,日本人学校增加占领区的游学及占领区知识的传授,从而为长期占领中国培养“优秀”的统治者。这使得看似孤立的居留民教育,成为沦陷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述三种教育中,居留民学校主要从事于日本居留民子弟的教育,涉及的人数有限,且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教会学校遭日伪政府的督饬改造或关停,对于沦陷区教育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奴化教育是三种教育中,覆盖人数最多,日伪政府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教育,但受日军统治不稳定的影响,奴化教育实施的时间长短不一,未能培养成日本殖民统治所需的大量“顺民”。

张来明[2](2021)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体会》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不久前胜利闭幕,全党响应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这次全会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思想含量、知识含量十分丰富,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都很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新华社[3](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吴欣[4](2021)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文中认为珍视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党的历史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许多重要思想。具体表现为:对党史研究的要求上更加强调党性与政治性,对党史的总结提炼上更加突出历史自信,对党史的表达讲述上更加注重情理交融,对党史宣教的功能上更加注重以史育人,对党史的启示运用上更加突出用历史来汇聚前行力量,对党史的对外传播上更加强调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对党史之于党建的镜鉴上更加强调居安思危,对党史的逻辑整合上更加注重结合贯通的意义。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总结其新特点、新内容、新要求、新表达,对于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对于汇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严炳洲[5](2021)在《鉴古知今开来 凝心汇智聚力》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从统一战线视野来看,就是要继续运用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坚持科学的历史思维,坚守最大共识观、最大政治观、最好营养观、最广团结观,鉴古知今,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薛冬,吴布林[6](2021)在《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中,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中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体现出群众史观的基本立场;在中国历史的长眼光、世界历史的宽视域和现实背景的新高度下审视中国共产党历史呈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视角;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中把握历史主流、主线与支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彰显出唯物辩证法的自觉遵循;在实践考量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本体进行总结并反作用于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历程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

杨光敏[7](2021)在《论习近平关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文中研究表明当下,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越来越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之路。习近平从文化、历史、制度、时代四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的和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西方宣扬"国强必霸"的反击,也是对国内质疑"国家软弱"的解答。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黄岩[8](2021)在《打响抗战第一枪 浴血奋战十四年》文中认为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

张爱宁[9](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中人权主张的演进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中的人权主张是在国内和国际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和演变的。要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中的人权主张置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大框架下予以解读。伴随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思想从"革命与战争"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变迁,中国共产党外交人权主张的价值核心也从以要求、实现和扞卫民族自决权为表征的集体人权观,逐步演变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并重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洞察国际大势,接受国际人权规范,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和提炼自身人权实践经验,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权外交之路。

陈璐[10](2021)在《创伤记忆视角下八年级抗日战争史教学案例研究》文中认为

二、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四、资料收集与运用
第一章 七七事变前山西省教育概况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山西省的调查与认识
    第二节 七七事变前山西省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伪山西省公署的设立与伪教育行政体系的运行
    第一节 伪山西省公署的设立
        一、侵占与宣抚
        二、伪政府的建立与矛盾
        三、治安与财政
    第二节 奴化教育政策与行政管理体系
        一、奴化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伪教育行政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章 山西沦陷区学校教育
    第一节 学校的设立及运行
        一、校舍紧张
        二、经费不足
        三、生源紧张
    第二节 教员的登录、检定与培训
        一、教员的登录与检定
        二、教员的培训
        三、教员的培养
        四、教员的经济生活
        五、信任危机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与学校生活
        一、课程、教学督导
        二、日籍教员的作用
        三、各类活动中的教员与学生
        四、伪政府“捏合”下的中日学生交流活动
第四章 山西沦陷区教会学校教育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山西教会学校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前的教会学校
        一、山西沦陷区的教会
        二、日伪政府对教会学校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后的教会学校
第五章 山西沦陷区日语教育
    第一节 占领区的语言政策
    第二节 驻军与日本宗教团体的日语教育
        一、驻军的日语教育
        二、日本宗教团体设立的日语学校
    第三节 日伪政府设立的各类日语培训学校
        一、山西省公署公务人员训练所日语教员班
        二、太原市立日语学校
        三、各伪县政府附设的日语讲习所
    第四节 中小学校的日语教育
        一、中小学校日语教育实施情况
        二、日语教员的培养与培训
第六章 山西沦陷区居留民教育
    第一节 居留民的社会生活
        一、人口激增
        二、职业构成
        三、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
        四、日常生活
        五、学校的设立
    第二节 日本人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来源
        二、学生构成
    第三节 “皇国少年”的养成
        一、课程设置
        二、勤劳报国与少年参军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今年党中央所抓三件大事的内在联系中深刻认识制定《决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有机承接中深刻认识《决议》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从历史阶段性和历史连续性的内在联系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四、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五、从党和人民事业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六、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基本要求中深刻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4)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党史研究的要求上,更加强调党性与政治性
二、对党史的总结提炼上,更加突出历史自信
三、对党史的表达讲述上,更加注重情理交融
四、对党史宣教的功能上,更加注重以史育人
五、对党史的启示运用上,更加突出用历史来汇聚前行力量
六、对党史的对外传播上,更加强调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七、对党史之于党建的镜鉴上,更加强调居安思危
八、对党史的逻辑整合上,更加注重结合贯通的意义

(5)鉴古知今开来 凝心汇智聚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鉴古知今,凝聚共识
二、鉴古知今,凝聚人心
三、鉴古知今,凝聚智慧
四、鉴古知今,凝聚力量
五、鉴古知今,共创未来

(6)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史观的基本立场
    (一)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伟业的创造主体
    (二)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宏观历史视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视角
    (一)在中国历史的长眼光中审视党的历史
    (二)在世界历史的宽视域下看待党的历史
    (三)在现实背景的新高度下联系党的历史
三、辩证看待问题:唯物辩证法的自觉遵循
    (一)正确处理党史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
四、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
    (一)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本体论述的实践考量
    (二)指导中国共产党新的实践历程

(7)论习近平关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维度:崇尚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二、历史维度:中国人民对战争的苦难刻骨铭心
三、制度维度: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合作共赢梦
四、时代维度: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

(9)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中人权主张的演进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交主张中的人权思想萌芽
    (一)建党初期到土地革命时期
    (二)全面抗战时期
    (三)解放战争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外交政策中的人权主张与实践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人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人权
    (三)万隆会议与人权
    (四)非殖民化运动与民族自决权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人权外交的主张和实践
    (一)主张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
    (二)坚持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应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三)主张人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有机统一
    (四)反对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五)倡导人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外交为民:以人为本人权理念的实践范例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人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贡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
    (二)坚持以发展促人权
    (三)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权事业新格局
五、结语

四、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D]. 郝东升. 山西大学, 2021
  • [2]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体会[J]. 张来明. 中国发展观察, 2021(22)
  •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当代贵州, 2021(Z4)
  • [4]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 吴欣.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 [5]鉴古知今开来 凝心汇智聚力[J]. 严炳洲.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4)
  • [6]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J]. 薛冬,吴布林.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1(04)
  • [7]论习近平关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J]. 杨光敏.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1(04)
  • [8]打响抗战第一枪 浴血奋战十四年[N]. 黄岩. 辽宁日报, 2021
  • [9]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中人权主张的演进评析[J]. 张爱宁. 人权, 2021(04)
  • [10]创伤记忆视角下八年级抗日战争史教学案例研究[D]. 陈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以史为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