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散射中高能电子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研究

分子散射中高能电子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研究

一、中高能电子被分子的散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施德恒,孙金锋,刘玉芳,朱遵略,马恒[1](2008)在《50—5000eV电子被C4H8O,C5H10O2,C6H5CH3和C4H8O2散射的总截面》文中研究指明使用电子被C,H和O原子散射总截面的实验数据,利用修正后的可加性规则计算了能量为50—5000eV的电子被4个复杂大分子C4H8O,C5H10O2,C6H5CH3和C4H8O2散射的总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几十电子伏的入射能量下,修正后的可加性规则计算出的总截面依然能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而使用未修正的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即使是在几百电子伏的入射能量下得到的总截面仍偏离实验值较远.分析表明,未修正的可加性规则计算得到的总截面在中低能区过大、随电子入射能量的增加而衰减太快的问题是由可加性规则本身引起的,其实质是未考虑低能下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屏蔽对散射总截面的计算所带来的影响.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2](2008)在《一种考虑几何屏蔽效应的计算“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可加性规则修正方法》文中提出在考虑分子内原子间的几何屏蔽效应随电子入射能量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中、高能区准确计算"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可加性规则修正方法.利用这一修正后的可加性规则并使用"电子-C,H,O,N原子"散射总截面的实验数据,在50—5000eV内计算了电子被NO,N2O,NO2和C2H6分子散射的总截面,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法修正过的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要比利用未修正的可加性规则及其他理论进行计算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同时分析也表明,为使未修正的可加性规则能够在一个较大的能区内直接用于"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计算,必须改造适用于"电子-自由原子"散射总截面计算的复光学势,以解决它用于"电子-分子中的原子"散射总截面的计算时,在中低能区过强、且随电子入射能量的增加而衰减太快的问题.

施德恒[3](2007)在《若干小分子基态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分子常数及“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子势能函数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分子势能函数是在Born-Oppenheimer近似下对分子性质的完全描述,即描述分子的能量、几何、力学和光谱性质,同时也是核运动的势能函数,是研究原子分子碰撞及反应动力学的基础,在原子团簇的形成、离解及稳定性分析中尤为重要。本文利用Gaussian03程序包提供的SAC/SAC-CI程序计算了7Li2分子8个激发态(A1∑u+,G1∏g,21∏u,a3∑u+,b3∏u,c3∑g+,23∑g+和23∏u态)的绝热激发能,并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导出了这8个激发态的合理离解极限。于多个基组下使用SAC方法对基态(X1∑g+态)、SAC-CI方法对这8个激发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并进行了解析势能函数的拟合。在拟合出的M-S函数的基础上对这8个激发态进行了主要光谱常数(De,Re,ωe,ωeXe,Be,ae)及某些分子常数(振动能级、振动经典转折点、惯性转动常数以及离心畸变常数等)的计算,且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光谱实验数据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达到或超过了目前文献所报导的计算精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子常数属首次报导。另外:(1)由于SAC/SAC-CI程序不能直接进行准确谐振频率的计算,本文采用在单点能扫描的基础上通过拟合出M-S势能函数、并利用力常数与谐振频率的关系,计算出了每个态的谐振频率。对绝大多数态而言,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或其他理论结果都能很好地相符;(2)本文发现,在SAC/SAC-CI程序中由几何优化和单点能扫描获得的平衡核间距不一致。论文对这种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由于分子势能函数是在Born-Oppenheimer近似下对分子性质的完全描述,因此本文认为单点能扫描给出的平衡核间距应更合理。使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了Li2,H2,LiH,BH和AlH等几个双原子分子以及Li2H,BH2和AlH2等几个三原子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耦合簇理论和二次组态相关方法方法,优化了Li2,H2,LiH,BH及AlH等几个双原子分子基态的平衡几何、计算了它们基态的谐振频率和离解能,并利用优选出的“基组/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扫描、拟合出了相应的解析势能函数。从这些解析势能函数出发,得到了与实验结果能较好符合的光谱常数(ωeXe,Be,ae、)。采用B3P86/D95V(d,p)方法对Li2H分子、QCISD/6-311++G(3df,3pd)方法对BH2分子和QCISD/D95(3df,3pd)方法对AlH2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这3个分子的基态都为G2v结构、电子态都为X2 A1的结论。利用多体项展式理论,确定了这3个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分别绘制出了它们不同形式的等值势能图。解析势能函数和相应的等值势能图正确地反映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能量信息。使用其等值势能面讨论了Li(2Sg)+LiH(X1∑+),H(2Sg)+BH(X1∑+)和Al(2Sg)+AlH(X1∑+)等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对静态势能面的分析表明,在这些反应途径中,都存在着两个对称的鞍点,且反应都为有阈能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8.2408 kJ/mol,150.204 kJ/mol和54.8064 kJ/mol。“电子-分子”散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过程,对其规律进行探索对很多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作为主要理论计算结果的散射总截面是许多理论和应用研究所需的重要数据。然而与“电子-原子”散射相比,“电子-分子”散射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中、高能区,分子内的许多非弹性通道,如电离、激发、转动和振动等都被打开,这些使得准确的理论计算变得异常困难。可加性规则(AR)方法将“电子-分子”散射问题简化成“电子-原子”散射问题,从而使计算简单易行。但可加性规则认为分子中的原子是自由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但实际上,分子中的成键原子与自由原子是不同的,成键原子的电子云之间有重叠,重叠的结果造成了束缚原子的电子云扭曲变形,因而其对称性遭到了破坏。考虑分子中成键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效应,对适用于“电子-自由原子”的复球光学势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复光学势计算了电子被HCl,NH3,H2O,CH4,N2,O2和CO2分子散射的总截面,并与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AR方法和修正后的复光学势计算得到的总截面在一个很大的能量范围内都能与实验结果很好的相符,但还存在着总截面值在低能区高于实验值、在高能区却低于实验值的问题。它揭示:对复光学势的进一步修正必须与电子的入射能量以及靶分子的几何特性相关联。多原子分子对低能电子不是完全透明的。当电子的入射能量较低时,分子中的外层原子对内层原子有部分屏蔽作用。论文从AR方法本身的修正入手,还提出了一种与电子入射能量以及靶分子的尺寸、含有的电子总数、原子总数等相关联的修正方法,来解决“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随电子入射能量变化太快的问题。为弄清“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随电子入射能量变化太快究竟是由“电子-原子”散射总截面的理论计算、还是AR方法本身引起的,本文避开“电子-原子”散射总截面的理论计算,直接采用“电子-原子”散射总截面的实验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在50-5000 eV内对电子被NO,N2O,NO2,CO2,H2O,CH4,C2H2,C2H4和C2H6分子散射的总截面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后发现,几乎在整个能区内利用这一修正后的AR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都与实验结果相符极好。这说明“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随入射电子能量变化太快是由AR方法本身引起的。这一结论将为“电子-分子”散射理论计算时所使用的复光学势的进一步修正,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杨向东,刘玉芳,马恒[4](2007)在《中、高能电子被SO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文中研究指明在考虑分子内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中、高能电子-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的修正势方法.利用可加性规则、使用Hartree-Fock波函数并采用被这一方法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在100—1000eV内对电子被SO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这一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获得的微分截面比利用未修正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得到的结果准确得多,计算得到的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在入射电子能量不低于200eV时也都比较接近实验值.

施德恒,孙金锋,刘玉芳,马恒,朱遵略[5](2006)在《一种计算中、高能电子被分子散射总截面的修正势方法》文中指出在考虑分子内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中、高能区准确计算“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修正势方法.利用可加性规则及HartreeFock波函数,使用这一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在30—5000eV内对电子被4个等电子(Z=18)分子(HCl,H2S,PH3和SiH4)散射的总截面进行了计算,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这一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所得理论值与实验结果更为接近.因此在复光学势中采用本文提出的这一修正方法,可提高中、高能电子被分子散射的总截面的计算准确性.

程正则[6](2006)在《10~3000 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CO2散射总截面的计算》文中研究指明考虑到靶分子的不充分透明性和原子间电子云的重叠,提出了修正的可加性规则并用于计算分子N2O、NO2及CO2的散射的总截面.计算的能量范围为103000 eV,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7](2006)在《中高能正电子被CO,HCl,NH3及SiH4散射的总截面》文中提出利用可加性规则,使用Hartree-Fock波函数,采用由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由静电势、极化势及吸收势三部分组成),在30—3000eV内对正电子被CO,HCl,NH3和SiH4散射的总截面进行了计算,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被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要比利用未被束缚原子概念修正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好很多.因此,在复光学势中采用束缚原子概念可提高正电子被分子散射的总截面的计算准确度.

赵倩[8](2006)在《低能电子与水分子弹性散射截面以及Li2、Na2分子激发态结构与势能函数》文中指出电子与水分子的碰撞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天体物理、大气和星际模拟、恒星大气、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放射物理和化学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电子与水分子碰撞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对辐射损伤模型的分析和理解。本文工作之一是基于固定核近似原理,利用R矩阵方法:和分子的R矩阵程序计算了在4-20eV能量范围内电子被基态水分子弹性散射的总碰撞截面,同时讨论了R矩阵半径的取值对总截面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实验值及其它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低能电子与分子碰撞是很有效的。 分子势能函数是在整个空间范围内对分子性质的完全描述,同时也是研究原子分子碰撞与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导出双原子分子的势能函数,尤其是其激发态的势能函数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另一部分工作是用SAC(symmetry-adapted cluster)/SAC-CI(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方法以及优选出的6-311+g*基组对Li2分子基态X1∑g+,以及A1∑u+,B1∏u,a3∑u+和b3∏u激发态,用6-31+g*基组对Na2基态X1∑g+,以及A1∑u+,B1∏u和b3∏u进行结构计算,而用QCISD方法对Na2分子a3∑u+态计算,最后用正规方程组对它们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或Huxley函数,做出的势能曲线与单点扫描结果符合较好,并计算出一些分子态的光谱常数,与文献报道的光谱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分别利用这两种方法获得的势能函数,总体效果很好。为电子与分子激发态碰撞的理论计算打好基础。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杨向东[9](2005)在《中高能电子被O2及CF4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弹性积分截面及动量转移截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可加性规则,使用Roothaan-Hartree-Fock波函数,采用由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在300—1000eV内若干个能量点处计算了电子被O2及CF4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弹性积分截面及动量转移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利用被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所得微分散射截面的精度要比利用未修正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准确得多;同时,计算得到的弹性积分截面及动量转移截面也比较接近实验值.因此,在复光学势中采用束缚原子概念可提高电子被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弹性积分截面及动量转移截面的计算准确度.

徐斌,孙金锋,张莹,刘玉芳[10](2005)在《10~3000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NO散射总截面的计算》文中认为考虑到靶分子的不充分透明性和原子间电子云的重叠,一个修正的可加性规则被提出用于计算分子N2O,NO2及NO的散射的总截面.我们计算的能量范围从103000eV.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

二、中高能电子被分子的散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高能电子被分子的散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50—5000eV电子被C4H8O,C5H10O2,C6H5CH3和C4H8O2散射的总截面(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 计算方法
3. 结果及讨论
4. 结 论

(2)一种考虑几何屏蔽效应的计算“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可加性规则修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计算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 论

(3)若干小分子基态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分子常数及“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分子结构与势能函数的意义与现状
    1.2 电子与分子散射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2 分子结构与分子势能函数基本理论
    2.1 B-O近似与分子势能函数
    2.2 原子和分子的对称性原理
        2.2.1 群表示的约化
        2.2.2 群表示的分解
        2.2.3 群表示的直积
    2.3 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
        2.3.1 分子轨道
        2.3.2 分子的电子组态
        2.3.3 分子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的确定
    2.4 Li_2分子的电子状态及离解极限
    2.5 三原子分子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
        2.5.1 Li_2H分子的合理离解极限
        2.5.2 BH_2分子的合理离解极限
        2.5.3 AlH_2分子的合理离解极限
    参考文献
3 Li_2分子的激发态结构与势能函数
    3.1 "对称性匹配簇-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3.1.1 CC理论
        3.1.2 SAC/SAC-CI方法
        3.1.3 SAC/SAC-CI方法的主要功能
    3.2 双原子分子的性质与势能函数
        3.2.1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基本性质
        3.2.2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形式
    3.3 ~7Li_2分子2~3∑_g~+态的势能函数
    3.4 ~7Li_2分子b~3∏_u态的势能函数
    3.5 ~7Li_2分子A~1∑_u~+态的势能函数
    3.6 ~7Li_2分子c~3∑_g~+态的势能函数
    3.7 ~7Li_2分子2~3∏_u态的势能函数
    3.8 ~7Li_2分子a~3∑_u~+态的势能函数
    3.9 ~7Li_2分子2~1∏_u态的势能函数
    3.10 ~7Li_2分子G~1∏_g态的势能函数
    参考文献
4 三原子分子势能函数
    4.1 三原子分子的性质与势能函数
        4.1.1 势能面的几何图形表示法
        4.1.2 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
    4.2 Li_2H分子基态的势能函数
        4.2.1 Li_2(X~1∑_g~+)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4.2.2 LiH(X~1∑~+)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4.2.3 Li_2H(C_(2v),X~2A_1)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4.3 BH_2和AlH_2分子的基态势能函数
        4.3.1 BH(X~1∑~+)和AlH(X~1∑~+)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4.3.2 BH_2(C_(2v),X~2A_1)和AlH_2(C_(2v),X~2A_1)分子的结构与光谱数据
        4.3.3 BH_2(C_(2v),X~2A_1)分子的多体项展式势能函数
        4.3.4 AlH_2(C_(2v),X~2A_1)分子的多体项展式势能函数
    参考文献
5 电子被若干分子散射的总截面
    5.1 "电子-原子"散射的光学势模型
    5.2 电子云的重叠与复光学势的修正
    5.3 几何屏蔽与可加性规则本身的修正
    参考文献
6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6.2 问题与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中、高能电子被SO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计算方法
3.计算结果及讨论
4.结 论

(5)一种计算中、高能电子被分子散射总截面的修正势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计算方法
3.结果及讨论
4.结 论

(6)10~3000 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CO2散射总截面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3 结果和讨论

(7)中高能正电子被CO,HCl,NH3及SiH4散射的总截面(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计算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双原子分子:CO及HCl
    3.2.四原子分子:NH3
    3.3.五原子分子:SiH4
4. 结 论

(8)低能电子与水分子弹性散射截面以及Li2、Na2分子激发态结构与势能函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电子与分子碰撞研究背景
    1.2 电子与分子碰撞研究的发展
    1.3 原子分子激发态的研究内容与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基本理论
    2.1 分子轨道理论
        2.1.1 分子轨道的含义
        2.1.2 分子轨道的形成
        2.1.3 分子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2.2 电子被分子弹性散射理论方法
        2.2.1 固定核模型(Fixed-Nuclei Model)
        2.2.2 实验室模型闭耦合方法(LAB-Frame Close-Coupling Approach)
        2.2.3 绝热核近似(The Adiabatic-Nuclei Approximation)
    2.3 R矩阵理论
    2.4 原子分子激发态的理论
    2.5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性质
        2.5.1 势能函数和力学性质
        2.5.2 力常量与光谱数据
    2.6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形式
    2.7 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基本原理
        2.7.1 原子和分子的对称原理
        2.7.2 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
    参考文献
3 The UK Molecular R-matrix codes
    3.1 引言
    3.2 波函数
    3.3 积分
        3.3.1 STO基组
        3.3.2 GTO基组
    3.4 组态发生器: CONGEN
    3.5 建立 Hamiltonian及其对角化: SCATCI
    3.6 靶的波函数及其性质
        3.6.1 SWSCF
        3.6.2 DENPROP
    3.7 外区
        3.7.1 SWINTERF
        3.7.2 RSOLVE
        3.7.3 TMATRX
        3.7.4 IXSEC
        3.7.S EIGENP
        3.7.6 RESON
    参考文献
4 低能电子被水分子弹性散射总截面的计算
    4.1 引言
    4.2 理论
    4.3 结果
        4.3.1 靶的状态
        4.3.2 碰撞截面
    4.4 结论
    参考文献
5 SAC/SAC-CI方法
    5.1 引言
    5.2 电子相关效应与组态相互作用(CI)
        5.2.1 电子相关效应
        5.2.2 组态相互作用(CI)
    5.3 SAC/SAC-CI能量梯度方法
        5.3.1 SAC/SAC-CI方法简介
        5.3.2 SAC能量的解析梯度
        5.3.3 SAC-CI能量的解析梯度
        5.3.4 SAC/SAC-CI能量梯度求值
        5.3.5 运算法则
        5.3.6 GSUM方法
    参考文献
6 Li_2分子 X~1∑_g~+、X~1∑_u~+、B~1∏_u、a~3∑_u~+、以及b~3∏_u态结构与势能函数
    6.1 引言
    6.2 理论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参考文献
7 Na_2分子X~1∑_g~+、X~1∑_u~+、B~1∏_u、a~3∑_u~+以及b~3∏_u态结构与势能函数
    7.1 引言
    7.2 理论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SAC/SAC-CI方法研究Na_2基态X~1∑_g~+以及X~1∑_u~+、B~1∏_u、b~3∏_u激发态的势能函数
        7.3.2 QCISD方法研究Na_2分子a~3∑_u~+共激发态的势能函数
    7.4 结论
    参考文献
8 结论
    8.1 低能电子被水分子弹性散射总截面计算的小结
    8.2 Li_2、Na_2分子基态以及激发态势能函数小结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声明
致谢

(10)10~3000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NO散射总截面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四、中高能电子被分子的散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50—5000eV电子被C4H8O,C5H10O2,C6H5CH3和C4H8O2散射的总截面[J]. 施德恒,孙金锋,刘玉芳,朱遵略,马恒. 物理学报, 2008(12)
  • [2]一种考虑几何屏蔽效应的计算“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的可加性规则修正方法[J].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 物理学报, 2008(03)
  • [3]若干小分子基态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分子常数及“电子—分子”散射总截面研究[D]. 施德恒. 四川大学, 2007(05)
  • [4]中、高能电子被SO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J].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杨向东,刘玉芳,马恒. 物理学报, 2007(08)
  • [5]一种计算中、高能电子被分子散射总截面的修正势方法[J]. 施德恒,孙金锋,刘玉芳,马恒,朱遵略. 物理学报, 2006(08)
  • [6]10~3000 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CO2散射总截面的计算[J]. 程正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7]中高能正电子被CO,HCl,NH3及SiH4散射的总截面[J].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 物理学报, 2006(05)
  • [8]低能电子与水分子弹性散射截面以及Li2、Na2分子激发态结构与势能函数[D]. 赵倩. 四川大学, 2006(03)
  • [9]中高能电子被O2及CF4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弹性积分截面及动量转移截面[J]. 施德恒,孙金锋,朱遵略,刘玉芳,杨向东. 物理学报, 2005(08)
  • [10]10~3000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NO散射总截面的计算[J]. 徐斌,孙金锋,张莹,刘玉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标签:;  ;  ;  ;  ;  

分子散射中高能电子的总截面与能量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