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和外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芹[1](2021)在《旅游行业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分析——以江苏地区为例》文中指出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旅游业从业人员尤其是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本论文调研并分析了江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216份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工作人员的英语及跨文化交际总体水平高于平均值,但英语听力水平,理解不同客户英语的能力,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仍然低于平均值。此外,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要素紧密关联,相互影响。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旅游国际化人才仍然需要大力提升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议在旅游类院校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安排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在相关专业的英语教学中,采用蕴含充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资源,多措并举,充分提升所培养的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水平。
陈钰[2](2020)在《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与互动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外语学习不仅要着眼于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实施跨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某高校32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Brain Spitzberg跨文化交流能力模型,对跨文化交流框架下的个人系统、情景系统和关系系统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构建方法,进而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史爱玲[3](2020)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及实践策略研究 ——以PEP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话语权。这一发展形势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外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学习内容,培养适应我国未来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必须要面临的重要教育问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次将文化意识纳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充分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已成必然。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在外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从小激发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引导他们认识多元的文化内容,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为将来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但当前小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实习学校EF小学的观察发现,当前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目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缺乏明确的实践指导策略不无关系。英语学科是学校实施跨文化教育最有效的学科阵地,而英语教科书作为外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故笔者从英语学科入手,以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探讨以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依托实施跨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实践策略。首先,笔者以课程标准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所界定的范围为依据,将跨文化教育内容划分为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七个方面,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书中蕴含的跨文化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针对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和习作训练法四种方法来进行跨文化教育。本论文重在对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提出实践层面的指导,所以笔者紧接着将重点转向教师展开跨文化教育时的实践策略。从总体上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教学重点,包括精心设计跨文化教育内容;合理创设跨文化教育情景;紧密贴合单元讨论主题和有效加强学生交际实践。并以笔者收集到的真实教学案例为依托,进一步探讨了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跨文化教育内容可能隐藏于词汇背后,这样就可以利用词汇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也可能体现在阅读材料中,就可以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可能存在于听力活动中,需要利用听说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不断加强跨文化教育实践。最后,笔者在文中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跨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并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重;跨文化教育过程与结果并重。
崔来香[4](2020)在《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文中认为朝鲜族小学生要同时学习三门语言,即朝鲜语、汉语和英语,语言环境较复杂。大多数朝鲜族小学生在家中有着浓厚的朝鲜语的语言环境,而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学生在外接触的语言更多是汉语,对于英语,朝鲜族学生一般只在英语课堂上接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只靠死记硬背,同时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略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知识。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现有的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从中总结出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进而探索影响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最后针对跨文化理解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延吉市Y小学四、五年级学生,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笔者在Y小学观察了四年级、五年级共50节的英语课,对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语全部录音,并将相关内容转写为文字进行分析;在四、五年级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并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收集了四、五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卷共142份;收集了四、五年级教师的教案;访谈调查了 5名英语教师和五年级的35名学生,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和朝鲜族小学生对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调查,本文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朝鲜族小学生在语用中的跨文化理解程度相对较高,而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极弱;(2)朝鲜族小学生学习英语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跨文化理解积极型、跨文化理解模糊型和跨文化理解消极型;(3)朝鲜族小学生跨文化理解整体水平低下,致使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如下:(1)教师应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中跨文化理解的渗透;(2)教师对跨文化知识内容的讲解应联系实际生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3)教师应提升自身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祁艳艳[5](2020)在《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公民跨文化能力培养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跨文化能力指个人根据自身具备的跨文化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有效、得体地在跨文化情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明确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因此,对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是培养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我们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根据支架理论、跨文化教学原则和跨文化能力的结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当前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英语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效果如何?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惠民县某中学1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7名英语教师的访谈,来了解当前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建构了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并采用测试卷法和访谈法来评估此模式下阅读教学对于跨文化能力培养效果。研究发现:(1)当前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学生总体跨文化能力现状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对跨文化知识了解存在差异,较为缺乏对外国文化知识和俗语习语等词汇知识的了解;(2)学生具有积极的跨文化态度,但有近四成的同学学习主动性不高;(3)学生跨文化品格较好,但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自身价值的深刻认识;(4)学生跨文化技能总体水平较低,分析、发现和对比技能均需要提高。(2)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的促进了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学生提高了对本国文化知识、他国文化知识的认识;在跨文化态度方面,学生的文化学习主动性有了改善;对比和分析技能有了一定提高;在跨文化品格方面,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心持续提升。但是学生在掌握习语俗语等词汇知识方面的进步并不显着,跨文化技能培养仍需加强。学生跨文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表明英语阅读教学对促进中学生跨文化能力有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有望对中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王双凤[6](2020)在《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策略构建研究 ——以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输入各国不同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课程作为教育的“心脏”,课程目标的各个主要方面都与文化意识培养分不开。以英语课程为例,对多元文化的感知、理解、鉴别和融合过程是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的共识。面对现实,我们还必须坦率地承认,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跨文化素养教育效果仍然欠佳。本研究以笔者所任教的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立足高中生实际,在合理界定跨文化素养概念的基础上,对其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对该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从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了解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跨文化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水平。研究发现,当前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整体水平较为薄弱,主要由于在跨文化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跨文化知识传授匮乏、跨文化能力发展欠缺和跨文化价值观养成弱视等问题。导致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跨文化素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跨文化素养教育内容不够系统、跨文化素养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和跨文化素养教育评价相对片面等。笔者以对高中生自身所具有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和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育自主性的有效提升为目的,通过将学生和教师分别设定的中心角色以及主导角色的方式,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出发,结合跨文化素养的三要素,即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价值观,对现阶段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明晰跨文化素养教育目标,完善落实跨文化素养教育内容,运用正确的跨文化素养教育方式方法,全面评价跨文化素养教育。
郭娴[7](2020)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快速发展,各国之间交流往来愈加频繁,使得英语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通用的一门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世界发展的需求,学校需要培养具有包容、开放性格的学生,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中,明确了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既包含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的培养,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方面的培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二者进行结合。首先,英语教师通过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解跨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所具有的文化意识,完成相应的书面表达,对所学习的跨文化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加工,进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水平。本研究以图式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尝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如何?(2)影响初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以汶上县某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跨文化测试,在此基础上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相关的访谈。对搜集所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22.0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1)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缺乏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两方面。学生对跨文化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文化理解欠佳,致使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够,从而不能够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2)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水平较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和高中升学考试四个方面。虽然英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课堂依然以语言教学为主,疏忽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2)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培养策略,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3)学生应当正确看待考试,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学习跨文化知识。
张墁岳[8](2020)在《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各项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国际语言,应当发挥其文化传播与交际的功能。我国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发展高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包括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代表着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汉中市某中学的高中学生和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当前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调查,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为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建议,帮助高中生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主要试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如何?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有哪些?三是如何提高当前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水平一般,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而影响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从内因上看,是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没有完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自身英语水平不高,且跨文化知识匮乏等;而外因主要分为三类,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中国的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方式,即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加之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这都对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影响作用。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笔者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对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学校方面,要提升跨文化教育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培养教师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增强社会文化互动,努力促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自信的融合,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交际人才;教师方面,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观,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理解跨文化教学内涵,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开发多种教学活动,丰富跨文化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王陆宁[9](2020)在《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为抢占留学市场份额,英国高等院校广泛采用PSE课程(Pre-sessional English Course)以吸引更多语言能力未达到标准入学要求的国际学生,故充分了解PSE课程的发展脉络和运行模式探究PSE课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本研究以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PSE课程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两年对230名中国大陆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9份,未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1份。结合Deardorff过程发展模型并使用SPSS24对有效问卷进行归纳分析,了解到两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上的差异;其次,基于Astin I-E-O概念框架原理,本研究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挖掘可能会影响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其他因素。最后,基于研究,尝试对PSE课程的有效性做出判断。通过文献梳理和观察发现:从最初的四校联盟到BALEAP的成立,英国PSE课程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并衍生出独立的课程体系即EAP课程;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具有本地化性质并呈现出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1)参加与未参加PSE课程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性较为显着,但均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2)两类学生在跨文化知识维度上的差异性非常显着:参加PSE课程的学生在跨文化知识层面上有明显的优势,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技能和跨文化内在收获维度上的差异性较低,在跨文化外在收获上无显着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有显着影响。同时发现海外经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知识上有较为显着的影响。本科教育背景对跨文化态度有极强的影响;父亲教育程度对学生的跨文化内在收获有显着影响。基于分析数据并结合PSE课程的发展综述,本研究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PSE课程在帮助中国大陆留学生从本国到他国文化与环境的过渡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术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文琴[10](2020)在《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密切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联系,使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愈加频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作为通用语尤为重要。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成为新时代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表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包容异国文化,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能正确识别、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功能;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及言语行为方式;理解英语词汇内涵、外延蕴含的文化意义。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小学阶段的知识、获取新知识为高中阶段做准备,是承上启下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文献综述内容和现实教学情况发现,当前英语教学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且理论研究欠缺,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对象不全面,初中阶段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将研究视角锁定在初中阶段,为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课题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资料,补充完善该领域的研究。同时,关注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为了探究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厘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对策,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四种方法展开研究。问卷调查选取了南京市X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共389名学生以及三个年级的30名教师;教师访谈选取了9名教师;课堂观察总计45节课。调查结果发现以下问题:学生实际水平与文化意识目标尚有差距,现有的英语学习观造成跨文化意识缺失,跨文化学习活动多静少动;教师对跨文化教学认识不足,跨文化教学缺乏系统规划,跨文化教学活动缺乏新意。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学业评价体系不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跨文化教学培训缺位);有学校的原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有教师的原因(囿于“实用性”,抵触跨文化教学;理论知识难以支撑跨文化教学;“新”教学方法带有不确定性),也有学生的原因(英语学习能力不足;缺少将跨文化知识转化为跨文化行为的实践经历)。综合调查结果,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策略: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在各个环节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为英语教师提供跨文化教学培训;学校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为目标;营造跨文化教与学的氛围,助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组建教学共同体,全力支持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提升个人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促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圆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自主进行跨文化学习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跨文化教学的质量及趣味性;组织富有文化色彩的课外活动,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的距离;学生要重新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同等对待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学习;以“跨文化的人”为目标,积极投身于文化学习;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长远发展。
二、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和外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和外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行业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分析——以江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研究设计 |
(一)问卷设计与统计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变量 |
1. 英语能力。 |
2. 跨文化交际能力。 |
3. 研究变量信度分析。 |
三、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调研结果分析 |
(一)旅游从业人员英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
(二)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涉外场景工作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1. 英语能力与涉外场景工作表现的相互关系。 |
2. 跨文化知识与涉外场景工作表现的相互关系。 |
3. 跨文化技能与涉外场景工作表现的相互关系。 |
4. 跨文化情感与涉外场景工作表现的相互关系。 |
5. 英语能力与跨文化知识,技能及情感的相关性。 |
四、旅行社、景区、酒店及旅游综合体与民宿从业人员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 |
五、教学启示 |
(2)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现状 |
2.1 跨文化教学的目的与教师能力要求 |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困境 |
3.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方法及假设 |
4. 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
4.1 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
4.2 国外生活经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4.3 接触频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5. 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构建 |
6. 结语 |
(3)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及实践策略研究 ——以PEP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全球化发展背景对英语课程提出新要求 |
2.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3.跨文化教育与英语教科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跨文化教育 |
2.小学英语教科书 |
(四)文献综述 |
1.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研究 |
2.有关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的研究 |
3.有关小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目的与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六)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难点 |
3.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一、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
(一)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诉求 |
1.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目标 |
2.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 |
(二)小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实 |
1.跨文化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
2.跨文化交际活动有待提升 |
3.跨文化教育内容有待挖掘 |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价值 |
(一)英语教科书展开跨文化教育的优越性 |
1.教科书富含丰富的跨文化教育资源 |
2.教科书提供多样的跨文化教育情景 |
3.教科书包含多样的跨文化教育形式 |
(二)英语教科书展开跨文化教育的独特性 |
1.教学内容以文化主题为背景 |
2.文化内容以多元文化为主体 |
3.教学方式以文化交际为基础 |
三、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分析 |
(一)历史地理 |
(二)风土人情 |
(三)传统习俗 |
(四)生活方式 |
(五)文学艺术 |
(六)行为规范 |
(七)价值观念 |
四、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
(一)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
1.情景教学法 |
2.角色扮演法 |
3.小组讨论法 |
4.习作训练法 |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重点 |
1.精心设计跨文化教育内容 |
2.合理创设跨文化教育情景 |
3.紧密贴合单元讨论主题 |
4.有效加强学生交际实践 |
(三)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案例分析 |
1.利用词汇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 |
2.通过阅读教学渗透跨文化教育 |
3.通过听说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 |
五、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反思 |
(一)跨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并重 |
(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 |
(三)跨文化教育过程与结果并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理论与政策依据 |
2.1 理论依据 |
2.2 政策依据 |
第三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
3.1 学校简介 |
3.2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3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
3.4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特征 |
第四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影响因素 |
4.1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 |
4.2 影响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
(5)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本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文化 |
2.1.2 跨文化能力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2.2.1 跨文化能力的现状研究 |
2.2.2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
2.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2.3 理论依据 |
2.3.1 支架理论 |
2.3.2 跨文化教学原则 |
2.3.3 跨文化能力的构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程序 |
3.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4.1 数据分析 |
4.1.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1.2 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
4.1.3 前后测阅读成绩分析 |
4.1.4 学生访谈数据分析 |
4.2 结果讨论 |
4.2.1 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与存在问题 |
4.2.2 英语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局限性 |
5.3 启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跨文化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问题 |
附录3 跨文化阅读理解测试卷A卷 |
附录4 跨文化阅读理解测试卷B卷 |
附录5 学生访谈问题 |
致谢 |
(6)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策略构建研究 ——以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一) 跨文化素养 |
(二) 跨文化素养教育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 效度与信度检验 |
(三) 对象选取及实施 |
(四) 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高中生跨文化知识传授现状分析 |
(二) 高中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
(三) 高中生跨文化价值观养成现状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跨文化知识传授匮乏 |
(二) 跨文化能力发展欠缺 |
(三) 跨文化价值观养成弱视 |
二、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 跨文化素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
(二) 跨文化素养教育内容不够系统 |
(三) 跨文化素养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
(四) 跨文化素养教育评价相对片面 |
第四章 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策略构建 |
一、明晰跨文化素养教育目标 |
(一) 以传授跨文化知识为提升素养的根基 |
(二) 以发展跨文化能力为提升素养的动力 |
(三) 以养成跨文化价值观为提升素养的导向 |
二、完善跨文化素养教育内容 |
(一) 夯实跨文化素养教育基本内容 |
(二) 挖掘跨文化知识元素 |
(三) 优化跨文化素养教育环境 |
三、选择跨文化素养教育方式方法 |
(一) 善用灵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
(二) 充分利用视听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多元文化 |
(三) 亲身体验多元文化第二课堂 |
四、实施跨文化素养教育全面评价 |
(一) 跨文化素养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
(二) 跨文化素养教育评价形式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高中生中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 |
(7)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整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 |
2.1.2 文化意识 |
2.1.3 跨文化意识 |
2.2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
2.2.1 国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3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国内外研究 |
2.3.1 国外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现状 |
2.4 理论基础 |
2.4.1 图式理论 |
2.4.2 跨文化交际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4.1.1 学生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4.1.2 教师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4.2 课堂观察与书面表达的分析 |
4.2.1 课堂观察分析 |
4.2.2 书面表达分析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4 影响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 |
4.4.1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 |
4.4.2 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水平和培养方法 |
4.4.3 学生的跨文化态度 |
4.4.4 教材与升学考试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跨文化测试卷(学生卷) |
附录Ⅱ 跨文化测试卷(教师卷) |
附录Ⅲ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Ⅳ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Ⅴ 课堂观察表 |
附录Ⅵ 书面表达 |
致谢 |
(8)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
二、文化自信对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跨文化交际 |
三、文化意识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
二、国内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和访问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测试卷的编制 |
三、访谈问题的编制 |
四、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基本情况 |
五、调查问卷的回收及数据统计 |
第二节 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开放度 |
二、移情度 |
三、交际信心 |
四、差异尊重 |
第三节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
一、英语国家知识 |
二、社会价值观 |
三、时间观念 |
四、社交规约 |
五、会话原则 |
六、语言行为 |
七、非语言交际行为 |
八、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 |
九、教材知识 |
第四节 访谈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学生访谈 |
二、教师访谈 |
第三章 影响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 |
一、社会文化因素对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影响 |
二、社会文化因素对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 |
一、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意识不足 |
二、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
三、学校跨文化教育软实力有待提升 |
第三节 家庭环境因素 |
一、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 |
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
第四节 个人因素 |
一、情感态度因素 |
二、学习兴趣因素 |
三、学习能力因素 |
第四章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的发展 |
一、树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观 |
二、激发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潜能 |
第二节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一、增强社会文化互动 |
二、提升学校跨文化交际教育软实力,服务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三、鼓励和宣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家庭教育观 |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学习观 |
第三节 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
一、学校教育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
二、教师文化自信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 |
三、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自信的融合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的发现与启示 |
一、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其成因 |
二、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一、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理论框架的相关研究 |
二、EAP课程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Deardorff的过程发展理论 |
二、Astin I-E-O理论模型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PSE课程在英国的发展状况 |
第一节 观察与访谈的数据搜集 |
一、观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访谈的实施过程 |
第二节 英国PSE课程的发展历程 |
一、英国高校对国际学生的早期语言培训 |
二、SELMOUS的兴起 |
三、BALEAP的成立 |
四、EAP课程的快速发展 |
五、现在的EAP课程 |
第三节 英国女王大学的PSE课程现状 |
一、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的基本情况 |
二、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的特色 |
第三章 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PSE课程的关系 |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三、问卷的发放情况 |
第二节 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分析 |
一、参加PSE课程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
二、未参加PSE课程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
第三节 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分析 |
一、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态度对比分析 |
二、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对比分析 |
三、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技能对比分析 |
四、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外在收获对比分析 |
五、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内在收获对比分析 |
第四章 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变量模型和方法 |
第二节 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
一、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经典三要素的影响 |
二、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内外在收获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三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教师版中文) |
附录四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教师版英文) |
致谢 |
(10)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 |
(二)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三)当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 |
二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培养的研究 |
1、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与发展 |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要素 |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 |
4、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二)国内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培养的研究 |
1、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与发展 |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要素 |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 |
4、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言与文化 |
1、语言 |
2、文化 |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二)交际与交际能力 |
1、交际 |
2、交际能力 |
(三)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1、跨文化交际 |
2、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五 研究工具 |
(一)学生调查问卷 |
(二)教师调查问卷 |
(三)教师访谈提纲 |
(四)课堂观察提纲 |
第二章 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个人信息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学生问卷的具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
1、学生对文化意识目标要求的达成情况 |
2、学生对文化学习的认识与理解情况 |
二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问卷的具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
1、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 |
2、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 |
3、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情况 |
4、教师对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途径的看法 |
三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的理解 |
(二)对语言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两者关系的看法 |
(三)开展跨文化教学的方式 |
(四)对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教学目标的认识 |
(五)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学生考核标准的必要性的看法 |
(六)跨文化教学的障碍及制约因素 |
四 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方面 |
1、学生实际水平与文化意识目标尚有差距 |
2、现有的英语学习观缺乏跨文化意识 |
3、跨文化学习活动多静少动 |
(二)教师方面 |
1、跨文化教学认识不足 |
2、跨文化教学缺乏系统规划 |
3、跨文化教学活动缺乏新意 |
二 原因分析 |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 |
1、学业评价体系不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2、教师的跨文化教学培训缺位 |
(二)学校的原因 |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2、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 |
(三)教师的原因 |
1、囿于“实用性”,抵触跨文化教学 |
2、理论知识难以支撑跨文化教学 |
3、“新”教学方法蕴含诸多挑战 |
(四)学生的原因 |
1、英语学习能力不足 |
2、缺少将跨文化知识转化为跨文化行为的实践经历 |
第四章 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 |
一 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
(一)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在各个环节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
(二)为英语教师提供跨文化教学培训 |
二 对学校的建议 |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为目标 |
(二)营造跨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助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
(三)组建教学共同体,全力支持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 |
三 对教师的建议 |
(一)更新教学理念,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
(二)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提升个人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 |
(三)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促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圆融 |
(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自主进行跨文化学习的能力 |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跨文化教学的质量及趣味性 |
(六)组织富有文化色彩的课外活动,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的距离 |
四 对学生的建议 |
(一)重新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同等对待语言知识学习与跨文化学习 |
(二)以“跨文化的人”为目标,积极投身于跨文化学习 |
(三)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助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长远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4 课堂观察提纲 |
致谢 |
四、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和外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行业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分析——以江苏地区为例[J]. 曹小芹. 江苏商论, 2021(01)
- [2]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探析[J]. 陈钰.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0(03)
- [3]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及实践策略研究 ——以PEP为例[D]. 史爱玲.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D]. 崔来香. 延边大学, 2020(05)
- [5]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D]. 祁艳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中生跨文化素养教育的策略构建研究 ——以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为例[D]. 王双凤. 济南大学, 2020(05)
- [7]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D]. 郭娴.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D]. 张墁岳.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9]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D]. 王陆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12)
- [10]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D]. 刘文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跨文化论文; 英语论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