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操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相关操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一、以相对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同[1](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严泽锋[2](2021)在《血清可溶性ST2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soluble ST2,sST2)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是否可以作为诊断HF的新型独立指标,同时探讨sST2联合传统HF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是否对HF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探寻血常规、生化检验等指标中是否有对HF诊断进行补充的潜在指标,以期为新型生物标志物sST2的广泛应用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方 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的确诊的306例HF患者作为HF对照组,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18例,年龄20-94岁,平均年龄(69±14)岁。依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将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以及心功能Ⅳ级组,具体分组如下:心功能Ⅱ级组共122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45例,年龄30-94岁,平均年龄(69±13)岁;心功能Ⅲ级组共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31-90岁,平均年龄(68±16)岁;心功能Ⅳ级组共120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20-90岁,平均年龄(71±13)岁。此外,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心衰指南分类标准将HF患者分为HFrEF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组,具体分组如下:HFrEF 组共91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36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71±12)岁;HFmrEF组共154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2例,年龄20-94岁,平均年龄(70±14)岁;HFpEF组共6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龄31-90岁,平均年龄(66±15)岁。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5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93例,女性57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7± 12)岁。收集整理HF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及生化指标),HF病例组除收集上述资料外,另收集心脏超声检查资料(包括左房直径(left atrium dimensior,LAD)、左心室射血分数(1 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其中NT-proBNP、sST2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检测。分析以上资料在 HF组与对照组的水平变化差异及统计学意义分析以上资料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分组和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分组之间水平的差异及其各组两两比对差异并筛选出差异性指标;分析在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分组和不同射血分数分组中sST2与NT-proBNP以及筛选后指标的相关性;通过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判断筛选后指标、sST2、NT-proBNP以及sST2和NT-proBNP两者联合后对HF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26.0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在性别构成比方面HF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方面HF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常规检测指标方面,HF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单核细胞比率(MONO%)、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ASO%)、NEUT、MONO、BASO、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的淋巴细胞比率(LYMPH%)、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LYMPH、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血小板压积(PCT)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的白细胞(WBC)、EO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生化指标、NT-proBNP及sST2方面,HF组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ysc)、脂蛋白a(LPa)、肌酸激酶-MB亚型(CK-MB)、肌红蛋白(Mb)、同型半胱氨酸(Hcy)、NT-proBNP以及sST2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肌酸激酶(CK)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接胆红素(DBIL)和球蛋白(GL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NYHAⅡ、Ⅲ、Ⅳ心功能分级HF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以及sST2、NT-proBNP水平,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LAD、RDW-SD、RDW-CV、CysC、NT-proBNP以及sST2水平均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心功Ⅱ级患者与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与Ⅳ级患者以及心功Ⅱ级患者与Ⅳ级患者两两相比,LAD、RDW-SD、RDW-CV、CysC、NT-proBNP以及sST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不同射血分数HF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在HFrEF组、HFmrEF组和HFpEF组三组患者中,除LVEF%这个指标外,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水平分别为(3452.00(5435.00)VS 3042.00(6218.00)VS 3263.50(5379.00)),sST2 的水平分别为(45.65(26.61)VS 43.73(30.13)VS 44.32(2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NYHA心功能分级组中,sST2与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459,P<0.001),sST2与LAD呈正相关性(r=0.365,P<0.001),sST2与RDW-SD呈正相关性(r=-0.242,P<0.001)sST2 与 RDW-CV 呈正相关性(r=0.247,P<0.001)sST2 与 Cysc呈正相关性(r=0.423,P<0.001),sST2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862,P<0.001)。6)在不同射血分数HF分组中,sST2与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204,P<0.001),sST2 与 LAD 不呈相关性(r=0.082,P>0.001),sST2 与 LVEF不呈相关性(r=-0.083,P>0.001),sST2 与 LVEDD 不呈相关性(r=0.001,P>0.001),sST2与射血分数HF分组不呈相关性(r=0.100,P>0.001)。7)LAD诊断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07,当LAD的最佳阈值(Cut-off值)设定为40.50mm时,LAD的敏感度为51.3%,特异度为54.0%;RDW-SD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当RDW-SD的Cut-off值设定为46.05fL时,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78.6%;RDW-CV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当RDW-CV的Cut-off值设定为13.35%时,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9.3%;CysC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当CysC的Cut-off值设定为1.34mg/L时,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80.0%。血清sST2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当sST2的Cut-off值设定为29.03 ng/mL时,sST2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0%;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当NT-proBNP的Cut-off值设定为311.07 pg/mL时,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3.6%;而当sST2与NT-proBNP联合诊断时,可显着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5.5%。[结 论]1)血清sST2和NT-proBNP可评估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有效对HFrEF、HFmrEF以及HFpEF患者进行分类诊断;均可作为独立指标进行HF诊断,联合后可显着提高诊断效能。2)LAD、RDW-SD、RDW-CV及CysC水平可评估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有效对HFrEF、HFmrEF以及HFpEF患者进行分类诊断;可作为独立指标诊断HF,与sST2和NT-proBNP联合后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惠秦[3](2021)在《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常见的社区性获得性肺炎,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磷脂在肺表面活性物质脂质成分中占90%,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是许多炎症物质的前体物质,也是支原体能量和碳源的主要来源。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国外已有学者发现肺炎的发生发展与磷脂有关,但国内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磷脂的相关临床研究鲜有报道。目的:1.分析磷脂在MPP中的变化特征及其对SMPP的预测价值;2.比较MPP与正常儿童间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代谢改变在MPP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影响,筛选磷脂代谢谱中对SMPP有预测价值的成分。方法:1.回顾性研究319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比较MPP与SMPP患儿的磷脂水平差异,分析其对SMPP及混合感染的预测价值;2.另以50例单纯MPP住院患儿为病例组,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其临床信息,并留取入院后24小时内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代谢产物,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找到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BRole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将有显着性差异的磷脂类物质进行预测SMPP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1.319例MPP患儿中重症组91例,男45例,女46例,平均年龄3.71±3.73岁;普通组228例,男131例,女97例,平均年龄3.98±3.87岁,两组间患儿性别年龄无显着性差异。SMPP组磷脂显着降低(P<0.05)。磷脂降低是SMPP的危险因素(OR=0.359,P<0.05),在预测SMPP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敏感性为0.747,特异性为0.491,临界值为1.79mmol/L(P<0.05)。在SMPP中磷脂降低组心脏损害发生率及发热时间为分别为34.9%,5.28±2.35天,显着大于磷脂正常组(P<0.05)。磷脂与MPP发生混合病毒感染的OR值为0.34(P<0.05),预测MPP发生混合病毒感染的AUC为0.604,敏感性0.904,特异性为0.36,临界值为1.685mmol/L,P<0.05);2.MPP组患儿共50例,其中男27名、女23名,年龄6±3.65岁,健康对照组儿童50例,男28名、女22名,年龄为6.62±2.64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无显着性差异;共检测出392种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在MPP中降低的有306种,升高的有 86 种。其中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5 且P<0.05的差异代谢物有41种,在MPP中降低的有38种,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鞘磷脂等磷脂类物质。升高的有3种,分别为牛磺熊去氧胆酸、二十五碳五烯酸、5,6-环氧基-8,11,14顺-二十碳三烯酸;3.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PP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途径及ABC转运蛋白的代谢;4.将代谢组学检测中50例MPP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SMPP患儿25例,平均年龄6.35±3.8岁,其中男15人,女10人;普通MPP患儿25例,平均年龄5.66±3.54岁,男12人,女13人。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选择VIP>1,P<0.05且差异倍数FC>2或FC<0.5的磷脂类物质有14种,其中磷脂酰胆碱PC(18:4(6Z,9Z,12Z,15Z)/20:5(5Z,8Z,11Z,14Z,17Z))的曲线下面积为 0.6864,敏感性为0.96,特异性为0.44,磷脂酰胆碱PC(16:1(9Z)/16:1(9Z))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敏感性为0.64,特异性为0.72。结论:1.与普通MPP相比,SMPP患儿血清磷脂水平显着降低。当磷脂低于1.79mmol/L时需警惕SMPP的发生,在磷脂降低时SMPP患儿心脏损害发生率更高,发热时间更长;当血清磷脂低于1.685mmol/L时需警惕MPP混合病毒感染的可能;2.MPP患儿与正常儿童的代谢轮廓存在显着差异,不饱和脂肪酸、氨酰tRNA、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途径及ABC转运蛋白的代谢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3.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等磷脂类物质在肺炎支原体感 染 后 显 着 降 低,其 中 磷 脂 酰 胆 碱PC(18:4(6Z,9Z,12Z,15Z)/20:5(5Z,8Z,11Z,14Z,17Z)和 PC(16:1(9Z)/16:1(9Z))对于SMP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曾令旨[4](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NSCLC患者在肺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舌象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NSCLC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干预方案、中医证型的舌象图像特征,以及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融合舌象图像特征的中西医结合肺癌风险预警、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临床采集分析了 309名(1235例次)NSCLC患者与206例对照组人群的舌象图像特征,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NSCLC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干预方案以及中医证型的舌象图像指标特点;(2)以病情进展为观察点,对38人(338例次)NSCLC患者进行动态监测,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舌象-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NSCLC进展过程中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特征性舌象图像指标,以是否罹患NSCLC、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为分类结局,建立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相关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isk Assessment Plot可视化方法对风险模型分类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应用Naive Bayes、Random Forest、SVM数据挖掘方法,对模型分类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1)与对照组人群比较,NSCLC组舌象图像特征存在差异。NSCLC组较健康对照组perAll增加,TC-L、TC-a降低,提示NSCLC组舌质、舌苔亮度增加,红色成分减少,舌苔增厚且黄色成分增加。不同病理分期的NSCLC舌象图像指标比较显示,比较结果显示,Ⅳ期较Ⅰ期TB-b降低,TB-a升高;Ⅳ期较Ⅱ+Ⅲ期TB-b降低,提示Ⅳ期的舌质蓝色成分增加,红色成分增加,可能出现青紫舌。不同证型NSCLC患者舌象图像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虚证组TB-H、TC-a等指标下降,舌质偏淡,舌苔偏白;阴虚证组TB-Cr、perAll等指标上升,舌色偏红,舌苔增厚;痰湿证组perAll增大,舌苔最厚;血瘀证组TB-Cr、TC-b增加,舌色红色成分增加,舌苔偏黄,提示出现红舌、黄苔。NSCLC不同干预方案舌象图像指标分析结果显示,TB-a与是否手术呈负相关,提示手术组相比于未手术组舌色淡;Ⅳ期患者中,服用靶向药的患者TB-b减小,舌色有偏青的趋势,这种趋势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有一定关系。(2)对38例(338例次)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肿瘤进展前后各血液指标和舌象图像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显示进展前后血液指标和舌象图像指标有统计学差异,CEA、perAll、TB-a等指标升高,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与perAll、NSE与TC-L等指标之间有一定线性关系,“舌象-血液”指标图显示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舌象图像指标与血液指标有共同变化趋势。(3)应用舌象及临床指标,构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风险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NSCLC分类有特异性的指标为perAll和TC-b,在临床常用指标基础上加入舌象图像指标后,NSCLC风险预测模型分类能力有显着性提高。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NSCLC远处转移分类有特异性的指标为TB-a、TB-b、TC-b,在加入舌象图像指标后,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分类预测能力有显着性提高。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在不同的病理状态、干预方案、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可为中医临床诊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量化依据。2.舌象图像特征在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过程中有一定规律,并与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变化对预后判断有辅助意义。3.基于舌象图像特征可以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等。

唐怡敏[5](2019)在《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胸腔积液(P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多而复杂,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确诊常常需要侵入性手段。已有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表现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规及生化结果常相似。鉴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均存在非常大差异,早期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但使用现有的各种生化指标,如ADA指标水平、胸腔积液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单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效能是有限的。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一种联合诊断方法仅通过仅收集胸腔积液而无需有创组织学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的方法。目的:探讨评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detection technology;ELISPOT)检测技术,胸腔积液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肿瘤标志物CEA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表现;评估IFN-γ-ELISPOT检测和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ma-embryonic antigen,CEA)在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E)和癌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鉴别诊断中的表现;多参数优化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201例进行分析(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共143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8例)。检测患者的血及胸腔积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Y干扰素水平,并与胸腔积液生化,ADA、CEA检测结果一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进行统计学ROC分析以获得胸腔积液ADA、CEA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本次分析结果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EA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CEA值,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3,用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准确性高;本研究统计数据分析以CEA cut-off值为2.025ng/L,CEA检测胸腔积液用于鉴别诊断恶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2)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DA值明显高于检测到的恶性胸腔积液组ADA值,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以ADA cut-off值为35U/L,用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其中ROC分析AUC曲线下面积为0.9585,提示检测胸腔积液中的ADA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一项敏感诊断指标。(3)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的血及胸腔积液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IFN-Y-ELispo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PFMC中抗原特异性IFN-Y斑点形成细胞(SFC)的值约2-4倍于来自同一TP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ROC)分析证明胸腔积液单核细胞(Pleural effusion mononucleus,PFMC)ELISPOT测定法在曲线下的面积(AUC)高于PBMC ELISPOT测定法;均提示与PBMC ELISPOT测定相比,使用PFMC 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效能更高。(4)联合ELISPOT试验与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由28.1%明显增加了特异性至98.5%,并且PPV同时增加至98.3%,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胸腔积液IFN-γ-ELispot联合CEA诊断MPE的特异性,PPV也优于非联合诊断,但敏感性稍低(87.1%比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味着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时,使用IFN-γ-ELispot与ADA、CEA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5)我们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通过胸腔镜检查镜下所示,将患者进一步分组,分为胸膜黏连组31例与无黏连组16例,对比其胸腔积液中生化指标,发现胸膜黏连组患者ADA值及LHD值均高于胸膜无黏连组患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使用胸腔积液IFN-γ-ELispot检查较外周血IFN-γ-ELispot有优势;(2)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胸腔积液ADA、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IFN-γ-ELispot值的诊断效能高,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胸腔积液CEA值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3)联合各生化指标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FN-γ-ELispot、ADA值联合起来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GRA、ADA、CEA值联合起来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4)ADA值和LDH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患者中明显异常升高,可用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严重程度;胸腔积液IFN-γ-ELispot结果稳定,不受胸膜黏连增厚程度影响。

王琳琳[6](2019)在《外周血T-SPOT.TB联合胸水ADA、TB-DN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8-2018.12月入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的胸腔积液患者,对入院后行外周血T-SPOT.TB、胸水ADA、胸水TB-DNA检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外周血T-SPOT.TB、胸水ADA及TB-DNA三种方法检测结核性胸水的阳性率(T-SPOT.TB:83.56%,ADA:78.08%,TB-DNA:20.55%)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水组(T-SPOT.TB:17.39%,ADA:24.64%,TB-DNA: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外周血T-SPOT.TB、胸水ADA及TB-DNA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3.56%,78.08%,20.55%),特异性分别为(82.61%,75.36%,95.65%)。3.并联联合检测中,T-SPOT.TB or ADA or TB-DN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最高为98.63%;T-SPOT.TB or TB-DN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最高为81.16%。4.串联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在94.2%-100%之间,其中T-SPOT.TB and ADA and TB-DNA以及ADA and TB-DNA两种组合的特异性均为100%;各指标串联诊断的敏感在13.7%-65.75%之间。结论:1、并联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减少漏诊率,其中T-SPOT.TB or ADA or TB-DNA三者并联的敏感性最高。2、串联检测能提高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减少误诊率,其中T-SPOT.TB and ADA and TB-DNA以及ADA and TB-DNA组合的特异性均为100%。3、TB-DN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价值较大,敏感性方面价值不大。

蒋清洁[7](2019)在《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胸腔积液即渗出液及漏出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临床确诊为胸腔积液并进行胸水生化检查的30例患者,其中渗出液组16例、漏出液组14例,对两组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能谱CT胸部平扫,使用能谱分析软件GSI,分别测量和计算患者胸腔积液各感兴趣区(ROI)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ke V(40~140 ke V)的CT值及能量曲线斜率(K)、水(碘)值、碘(水)值、有效原子序数,测量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判断两组数据是否具有差异。结果:渗出液组常规140ke V混合能量CT值[(19.30±3.12)HU]高于漏出液组的CT值[(11.15±1.90)HU],两组数据比较有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t=-7.701,P<0.001);单能量40~140ke V下两组数据CT值比较,两组数据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能量值为40ke V时两组数据差异性最大;两组数据能谱曲线走形趋势相似都为弓背向下的递减型曲线;漏出液组能谱曲线斜率(0.32±0.09)低于渗出液组(0.61±0.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液组有效原子序数为(7.83±0.11)漏出液组为(7.70±0.04),两组数据比较有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出液组及及渗出液组两组数据碘(水)值、水(碘)值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液组数据值均高于漏出液组。结论:宝石能谱CT通过多参数综合分析,可以初步鉴别渗出液及漏出液,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李玲义[8](2019)在《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对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收治的51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特征性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绘制ROC曲线验证其预测诊断价值并评估其参考意义,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早期、简便及有价值的参考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明确诊断的良性胸腔积液370例,恶性胸腔积液14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观察患者胸部平扫CT征象,观察CT影像中胸水单双侧、胸膜结节、胸膜是否均匀、胸膜增厚程度、纵膈胸膜增厚、胸膜下脂肪影改变、胸水包裹情况、心包积液量、胸水密度平均CT值、胸水密度CT值平均标准差(SD)等特点,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胸部CT特征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建立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该模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1.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70例,年龄1490岁,年龄中位数为61岁,四分位数间距27.25岁;男:女≈2:1;良性胸腔积液中肺炎旁胸腔积液170例(45.95%),结核性胸腔积液129例(34.86%),心源性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共71例(约19.19%)。1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年龄1890岁,中位数61岁,四分位数间距为19.00岁;男:女≈1.4:1;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肺癌患者92例(62.16%),恶性胸膜间皮瘤22例(14.86%),乳腺癌12例(8.11%),消化道及生殖系统、纵膈及其他部位肿瘤共22例(14.87%);其中67例患者有其他部位转移,主要包括肝脏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消化道转移及颅脑转移灶。2.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单侧胸水(P=0.006)、胸膜结节(P=0.000)、胸膜均匀(P=0.000)、纵膈胸膜增厚(P=0.000)、胸膜下脂肪影<0.25mm(P=0.000)、胸水包裹(P=0.000)、胸水量(P=0.000)、非钙化性纵膈淋巴结肿大(P=0.000)、心影增大(P=0.001)、胸水密度平均CT值(P=0.005)、胸水密度平均标准差(SD)值(P=0.001)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相关因素;3.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胸膜结节(P=0.000)、胸膜是否均匀(P=0.000)、纵膈胸膜增厚(P=0.000)、胸水包裹(P=0.000)、胸水量(P=0.006),这5个变量最终进入恶性胸腔积液的胸部CT评分风险预测模型;4.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模型的建立:Y=X1×胸膜结节+X2×胸膜均匀+X3×纵膈胸膜增厚+X4×胸水包裹+X5×胸腔积液量。(根据多因素分析中偏回归系数的权重,无胸膜结节时,X1=0,当胸膜结节>0mm,<5mm时,X1=2,当胸膜结节≥5mm时,X1=4;当胸膜均匀时,X2=-3,不均匀则取值为0;当纵膈胸膜增厚时,X3=4,纵膈胸膜不增厚则取值为0;胸水包裹时,X4=-3,不包裹则为0;胸水量为少量时,X5=0,为中量时,X5=1,为大量胸水时,X5=3);5.该评分系统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是89.86%,特异度为96.49%,诊断准确度为94.59%,阳性预测值为91.10%,阴性预测值为95.97%。结论:1.恶性胸腔积液的多项胸部平扫CT特征对MPE具有诊断意义;2.胸膜结节、纵膈胸膜增厚、胸水量是MPE诊断的危险因素,胸膜均匀、胸水包裹是MPE诊断的保护因素。以上5项特征可构成评分模型并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诊断;3.本研究恶性胸腔积液CT评分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及预测准确性较好,在MPE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率较高的检查方法。

刘会君[9](2014)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肺癌胸腔积液中挥发性代谢物的研究》文中认为肺癌(Lung Cancer)是世界上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球大约159,000,000人死于肺癌,在我国肺癌已跃居癌症死因第一位。胸腔积液通常由肺部病变直接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肺部疾病最特异的人体体液,可能是一个理想的观察肺部疾病患者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生物样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广泛存在于人的体液和机体组织中,外源性VOCs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等从外界环境吸入体内,内源性VOCs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其存在与否和含量多少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常常和某些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肺癌患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中的挥发性代谢物,利用多维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组样品进行模式识别,筛选差异代谢物。此外,还建立了胸腔积液中差异表达的代谢物的定量方法,定量分析了胸腔积液样品中差异代谢物的浓度,为日后在血液、尿液、唾液中建立诊断标准提供基础,同时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帮助。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采用HS-SPME-GC/MS法分析54例胸腔积液样品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谱库检索结合标准品对36个挥发性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质谱选择离子定量比较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胸腔积液样品中挥发性代谢物化学类别的强度,发现肺癌胸腔积液样品中主要的代谢物酮类、苯系衍生物和醇类,而良性组胸腔积液中主要的代谢物为酮类、苯系衍生物和酯类,且酮类、醇类和酚类峰强度在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用多维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逐步判别(PLS-DA)建立数学模型,有监督的PLS-DA模型能很好地对样品进行分类。尝试采用多标准的评价方法:(1)VIP>1;(2)相关系数|Pcorr|>0.58;(3)p<0.05筛选得到肺癌组和良性组间的差异性代谢物环己酮和2-乙基-1-己醇。2.采用XCMS Online数据处理平台对GC/MS分析的胸腔积液样品(肺癌和良性病例各20例)代谢谱进行数据处理,提取8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物,建立多维统计模型PCA可以很好区分肺癌和良性疾病胸腔积液样品。尽管与选择离子半定量分析方法样品不同,但实验结果几乎一致。3.建立胸腔积液样品中差异代谢物环己酮、2-乙基-1-己醇、均四甲苯、萘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40例胸腔积液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肺癌胸腔积液样品中这四种代谢物的浓度显着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尤其是环己酮和2-乙基-1-己醇。此外,环己酮在肺癌胸腔积液样品的中位浓度为2.43 μg/mL(相当于24796 nM),远远高于文献报导的肺癌尿液样品中环己酮的浓度(平均浓度3360 nM)。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of Clinic Society[10](2013)在《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诊断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少诊断新方法、新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两种新技术包括等温微量热技术及爆轰纳米金刚石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法相结合,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具有速度快、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菌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012年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仍集中在以核酸扩增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上,而最引人注目的是Xpert Mtb/RIF技术,其在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诊断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儿童结核病及Mtb与HIV双重感染的诊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NA恒温扩增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结核病,还可用于疗效的监测。内镜介入诊断部分介绍了呼吸内镜在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胸膜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其中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该方法以其操作技术简单、微创、定位准确、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以相对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相对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血清可溶性ST2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1.2 磷脂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1.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1.4 代谢组学概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
        2.4 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磷脂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对象基本情况
        2.2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指标筛选
        2.3 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预测指标筛选
        2.4 磷脂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UPLC-MS/MS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2. 数据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2.2 多元统计分析
        2.3 代谢物的筛选和定性
        2.4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亚组分析
        2.6 临床信息统计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3.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差异代谢物分布特征
        3.4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 磷脂类物质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4.1 磷脂类物质的筛选
        4.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基线资料
        4.3 磷脂类物质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5. 讨论
    6. 结论
    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代谢组学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索引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组的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4 实验仪器与方法
        1.5 统计方法
        1.6 实验结果
        1.7 小结
    2.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状态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实验仪器与方法
        2.5 统计方法
        2.6 小结
    3.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案的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和排除标准
        3.4 实验仪器与方法
        3.5 统计方法
        3.6 实验结果
        3.7 小结
    4. 讨论
        4.1 NSCLC患者舌象图像特征探讨
        4.2 NSCLC不同病理状态与舌象图像特征关系探讨
        4.3 NSCLC不同治疗方案与舌象图像特征关系探讨
        4.4 总结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动态变化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实验仪器与方法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NSCLC进展前后指标比较
        6.2 NSCLC进展患者“舌象-血液”指标动态规律研究
    7. 讨论
    8. 总结
第三部分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 健康人纳入标准
        3.2 NSCLC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实验仪器与方法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6.2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6.3 机器学习方法对基于舌象图像的NSCLC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类比较
    7. 讨论
        7.1 NSCLC远处转移患者舌象图像特征探讨
        7.2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
        7.3 总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肿瘤舌象的研究进展
    1. 肿瘤患者的舌色特征
    2. 肿瘤患者的舌象形质特征
    3. 肿瘤患者的舌苔特征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5)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采集资料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检测方法
        2.3.1 材料和仪器
        2.3.2 实验方法
        2.3.2.1 PFMC-Elispot 和 PBMC-Elispot 实验方法
        2.3.2.2 胸腔积液中 ADA 的检测方法
        2.3.2.3 胸腔积液中 CEA 的检测方法
        2.3.2.4 胸腔积液标本抗酸染色实验
        2.3.2.5 胸腔积液标本结核菌培养
        2.3.2.6 其他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伦理学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艾滋病并发菌阴肺结核诊治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外周血T-SPOT.TB联合胸水ADA、TB-DN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7)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宝石能谱 CT 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8)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肺癌胸腔积液中挥发性代谢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代谢组学概述
        1.1.1 代谢组学简介
        1.1.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1.1.3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1.1.4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1.1.5 生物学解释
        1.1.6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1.2 肺癌概述
        1.2.1 肺癌简介
        1.2.2 肺癌诊断
    1.3 代谢组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3.1 肺癌呼气代谢学组学研究
        1.3.2 肺癌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1.3.3 肺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3.4 肺癌细胞、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GC-MS胸腔积液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样品
        2.2.3 标准测试样品的配制
        2.2.4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2.2.5 色谱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S-SPME实验条件优化
        2.3.2 胸腔积液样品冷冻储存稳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胸腔积液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分析
    3.1 前言
    3.2 胸腔积液样品
    3.3 胸腔积液样品VOCs定性分析
    3.4 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3.4.1 峰面积分布
        3.4.2 统计方法
        3.4.3 肺癌组和良性组中VOCs物质类别的比较分析
        3.4.4 挥发性代谢物峰面积的单维统计比较分析
        3.4.5 多维统计分析
        3.4.6 单维与多维分析结果比较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胸腔积液挥发性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胸腔积液样品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3 数据处理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胸腔积液中挥发性代谢物
        4.3.1 XCMS Online数据处理结果
        4.3.2 主成分分析
    4.4 差异性代谢物的定量分析
        4.4.1 方法学考察
        4.4.2 胸腔积液样品中差异性代谢物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论文的不足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核病细菌学诊断
    (一) 涂片和培养法
    (二) 抗Mtb药物药敏试验
        1. 传统抗Mtb药物药敏试验:
        2. 几种抗Mtb药物药敏检测新方法的评价:
二、结核病影像学诊断
    (一) 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二) 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诊断
    (三) 肺结核CT灌注成像
    (四)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五)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六) HIV感染和 (或) AIDS伴Mtb双重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七) MRI在胸部结核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
    (八)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结核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九) 肺外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1. 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
        2. 其他肺外结核:
    (十) 分子影像学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三、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
    (一) 结核病细胞免疫学诊断
        1.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IGRAs) 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2. 腺苷脱氨酶 (ADA) 联合IGR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3. T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应用:
        4. T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测定:
    (二)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
    (三) 其他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四、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
    (一) Xpert Mtb/RIF技术
    (二) 分子线性探针测定法 (molecular line probe assays)
    (三) 多重PCR (multiplex PCR) 检测技术
    (四) 实时PCR技术
    (五) 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六) 基因芯片技术
    (七) 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内镜介入诊断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一) 肺结核
    (二) 气管支气管结核
    (三)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
    (四) 胸膜结核

四、以相对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血清可溶性ST2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价值研究[D]. 严泽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D]. 惠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D]. 曾令旨.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D]. 唐怡敏. 南华大学, 2019(01)
  • [6]外周血T-SPOT.TB联合胸水ADA、TB-DN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D]. 王琳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蒋清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8]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D]. 李玲义.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9]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肺癌胸腔积液中挥发性代谢物的研究[D]. 刘会君.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10]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of Clinic Society. 中国防痨杂志, 2013(06)

标签:;  ;  ;  ;  ;  

相关操作特征曲线比较几种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