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论文文献综述)
杨翔云[1](2008)在《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文中指出在信息网络普及的同时,信息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当前复杂的应用环境下,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正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邮政建设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主要承载了邮政金融类业务、邮政综合类业务、办公管理、内部电话及视频会议等信息系统。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规模和业务总量均排全国邮政系统前列。随着邮政信息化的全面深入,邮政储蓄银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四川邮政庞大的网络规模、众多的信息系统、海量的信息数据都面临内部外部网络安全严峻考验,因此,为了确保四川邮政信息业务安全,防范网络风险,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网络安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及信息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安全体系,并提出网络安全改造的相关技术方案。我单位负责四川邮政网络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行维护,按照四川邮政总体安排,我单位正在规划和实施全省网络安全改造,我具体负责总体规划与设计工作。按照本文中的总体网络安全设计方案,四川邮政网络安全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实施工作(包括四川邮政网络病毒以及其他安全管理系统),目前正在实施四川邮政综合网省市骨干网络改造工程,完成内部网络通信线路复用以及网络安全隔离,准备实施网络安全二期工程(包含外部网络隔离、核心系统入侵检测、桌面安全管理等)。本文相关技术方案已经在四川邮政网络安全改造工程中得到逐步应用和实践,有着一定指导性作用。
边会元[2](2006)在《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实时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计费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计费系统不仅可以用来计算网络用户所承担的费用,还可以利用它来监控网络的数据流量,分析网络的使用情况及性能,合理调整网络路由,合理分配网络流量,保证网络高效、稳定、可靠地运行。要实现一个计费系统,首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收集关于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如用户、时间、流量等信息,然后才能根据预定的收费原则进行计费。为了保护接入Internet的网络免受各种攻击的破坏,通常采用防火墙技术来限制网络的访问,阻止对受保护网络的攻击。防火墙位于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对进出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因此大多数防火墙产品都带有流量统计功能。可以利用其监控记录产生流量统计报表进而实现计费管理。ISA Server 2004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集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缓存加速器于一身的企业级软件产品。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表现、与最新Windows操作系统的良好集成、易用性以及高度的可扩展性,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本文的选题即结合某些企业的网络运行和计费问题的实际,利用ISAServer 2004强大的日志功能记录下流量数据并使用ISA Server 2004可扩展功能的开发工具包,设计和开发了一款兼有计费管理和访问控制功能的计费软件系统。该计费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的商用价值。
李环[3](2006)在《电子政务中网络安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电子政务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行业关注的热点。随着政务网络的层次化、分组化以及宽带化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统计决策业务、日常监督检查业务、OA等管理性业务以及面向多媒体的综合业务都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符合当前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多网融合对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电子政务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所以,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是摆在建设者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目标是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入侵和攻击,防止非授权的访问,防止各种冒充、篡改和抵赖等行为,防止信息泄密和被破坏。因此,在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磨合用户各种需求,综合各种安全技术,整合各种安全管理措施,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战略,实现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 要想建立安全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必须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同时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如网络攻击防御——防火墙、攻击实时防范——入侵检测(IDS)、数据传输保密——虚拟专用网络(VPN)、计算机病毒防御——网络防病毒、虚拟交换网络(VLAN)、加密技术、PKI技术等,并实现集中统一的配置、监控、管理。但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并不是各种安全产品的堆砌!而是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本文首先总结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目前面临的安全威胁,然后对当前几种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介绍。随后对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并基于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设计原则,合理结合网络安全技术,对各层次分别进行安全分析并设计出安全解决方案。然后逐步对武汉市洪山区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从而进一步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进行研究。最后对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进行总结和展望。
李立群[4](2001)在《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文中研究表明 11月,北大青鸟正式推出新一代青鸟网关防火墙JB—FW1(V2.2)。在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进行的性能测试中,该防火墙在设置100条安全规则、启动内部地址转换功能时,数据吞吐量达到了100Mbps全双工,此数值是百兆防火墙的极限速率,而且平均延迟小于0.038ms,充分显示了其卓越性能,此极限速率的测试结果也表明北大青鸟在防火墙等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研发方面已居于了领先地位。
井景文[5](2016)在《多元化经营格局下的媒体越界经营现象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颠覆与再造,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媒体发展减速并一再被“唱衰”,其固有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根基在媒介困境下直面威胁,亟需优化和重新“造血”。眼下,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机构更多地将改革转型寄希望于多元化经营,纷纷涉足非媒体行业、大肆跨界。然而,盲目激进的姿态和没有边界的纯商业经营活动却一再将传统媒体从“跨界”拉向“越界”的危险边缘。本研究在运用媒介生态与新闻专业主义等相关理论进行综合阐释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越界经营”概念,并在整体论述中加入“企业媒体化”这一全新视角,从历史的高度和新闻学立场对媒体越界经营现象进行实证性研究。通过对媒体多元化经营格局的历时性梳理,本研究发现,我国媒体行业的跨界经营行为由来已久,但传统媒体行业在当前形势下的多元化经营活动则产生了变异。新闻媒体机构的“跨界经营”早已冲出既定范畴,其经营重心逐渐偏离核心的媒体业务、单纯地以谋求非信息服务业务的商业私利为支撑,在经营过程中甚至打破机构内部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间的防火墙,以至于出现媒体寻租与腐败等有违新闻伦理和法规的行为,这便是“越界经营”。传统媒体越界经营背后的动因,既有延伸产业价值链、拓展市场盈利空间等因素的考量,也有新媒体环境下的经营困局与“企业媒体化”趋势联合夹击下的形势所迫。本文认为,媒体的越界经营活动不仅容易引发自身异化、损害新闻专业主义等隐患,同时也会对非媒体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态势,因而对越界经营活动的警醒与反思迫在眉睫。除了政策层面的监管与维护以及注重对媒体退出机制的完善与有效实施,媒体要走出越界经营歧途还需回归新闻主业、继续深化主业的经营发展空间,更需要整个新闻传播业在端正经营理念的同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自觉履行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本文直击眼下传统媒体的越界经营乱象,在深入探讨其动因和深层隐患的基础上,发出警醒与反思的理性呼吁,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传统媒体的跨界经营和战略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有助于媒体业在经营困局中保持理性与谨慎,回归经营正轨、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彭琪[6](2008)在《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日渐深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支撑。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信誉的提升、利润来源的拓展都依赖于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与此同时,各种网络攻击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化,企业的网络系统面临着随时被攻击的危险,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入侵和破坏,严重干扰了企业网络的正常运行。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不断追求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防御体系,逐步引入了防病毒、防火墙、IDS、漏洞扫描等大量异构的单点安全防御技术。然而,现有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还是以孤立的单点防御为主,彼此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使得网络安全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由于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数量众多、而且各自都具有自己的控制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员需要了解不同系统的管理方法,工作复杂度非常大。另外,随着网络规模的变大,安全报警事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管理员疲于应付繁多复杂的安全事件,以致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导致了安全问题的依然存在。本文在对当前的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数据采集模型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它的设计原理及其体系结构,同时也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总结出一种实现多源数据综合采集的方法,以此给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上层进行数据分析奠定基础。本文在最后阐述了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维钧[7](2007)在《致达信息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及具体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系统集成行业相关权威报告等资讯,结合上海致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对致达公司的现状、环境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致达战略构想和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致达公司的发展现状、组织架构和主要业务。第二章在对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行业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波特五力和SWOT分析模型,对致达的外部作用力和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在开列出致达发展中的四大问题之后,较全面地分析了致达在行业环境下的竞争态势,并给出了相应的竞争策略。本文最末一章——第四章在系统介绍致达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技术路线的实现对策;最后针对致达等系统集成商发展的两大基石——服务和品牌,探讨了较为可行的战略和对策。
叶乐阳[8](2003)在《大众传媒产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是全球大众传媒产业蓬勃发展的世纪。依靠信息(含知识、技术等)创造利润,是这个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包括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经济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它提供的有价信息和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经济活动方式。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翻滚,传媒产业正成为人们日益熟悉的名词,就是普通大众也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传媒的市场化特征了。不管是否愿意承认,中国的大众传媒产业化进程都正在加速。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特征的凸显和实践的推动,有专家分析,传媒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如果说在过去的五六年当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们还可以从理论上忽略或者从实践上漠视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存在的话,当中国站在WTO大门内的今天,实实在在的市场现实终于使我国的传媒界无法回避。“入世”之际的中国传媒,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全球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于我国传媒产业来说,一个危险的信号是,海外实力派媒体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以更大的动作抢跑了。那些举世瞩目的传媒巨头,从来没有离我们这样近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传媒业面临看严峻的挑战和历史的机遇。因此,在更加前瞻、更加求实的层面上去重新认识我国民族大众传媒产业,不仅是传媒理论界的责任,也是经济学研究者尤其是民族经济研究者的义务。一 我国传媒和经济理论界把大众传媒业作为产业对象来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程度很浅,至今还鲜有系统、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民族大众传媒丰富多彩的实践,早已开启了传媒产业理论研究的创新之门。人们期待形成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经济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指导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之中做大做强我们民族的大众传媒产业,扞卫国家文化主权,巩固甚至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体现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正因为此,本论文意欲在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理论的基础性建设上添砖加瓦。 论文以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几种传统的大众传媒和新兴的网络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产业经济的研究,从研究这些媒介是否具有产业属性入手展开论证。论文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我国的大众传媒有无产业属性,是否己经形成产业,分别论述不同类犁的大众媒介各自的产业状况和基本特征;二是对大众传媒产业进行综合研究,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众传媒产业的运作形式和状态,包括对传媒市场、传媒经营、传媒品牌、传媒市场准入、传媒资本运作、传媒内部互动与整合等进行分析,揭示传媒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三是在国际国内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大众传媒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前瞻,通过研究提出若干应对的方略,以促进民族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迸我国产业经济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兴旺发达。1 大众传媒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论文建立8在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之上,运用民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B传播学、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以及产业政g策理论进行课题研究。同时,还将导入现代传媒理念,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3选择新的理论视角透析大众传媒产业,从而概括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大众]传媒产业演进的特点与规律。
宋斐,初蒙,何佳艳,冯禹丁,陈琼,刘立新,梁昊[9](2002)在《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文中研究表明是谁切走了电子政务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是谁正在不明朗的格局中迅速崛起?是谁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又是谁被电子政务拒之门外?电子政务IT100强的成功之道,中国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将过去的2002年的商业传奇,10月28日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期待您的关注:在此之前,有关电子政务的所有数据都是笼而统之的揣测,所谓这个领域的IT产业秩序也多是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谈;而在此之后,有关电子政务市场的讨论将变得更有针对性,更为“可预期”、“可分析”、“可具体化”,我们将知道这个市场“是什么”,“有谁在做”、“做得怎么样”。
李铭[10](2002)在《在我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及基本设想》文中提出创业板现在是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在报纸、杂志和电视里看到有关创业板的讨论。今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正在全面好转,中国经济、金融的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决定建立创业板市场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仅是为新兴中小企业创造直接融资的渠道,也不仅仅是推进风险投资市场建设,最关键之处在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新经济崛起的内在需求,其意义已经超越证券市场范畴。创业板市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的宏伟蓝图的一部分,是对中国未来经挤发展举足轻重的重大举措。中小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创业板进行融资、风险投资如何通过创业板市场顺利退出、建立创业板市场对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应该如何运做?这些问题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本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提出了创业板市场概念,概括了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知识,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概况;其次,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利用创业板的可行性;第三,从改革与发展、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我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在要求、激发证券市场活力,提高市场运作力、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打破垄断增强市场竞争防止上市资源的过度外流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在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第四,借鉴海外证券市场的经验做法,对拟设立的境内创业板的设立前提、核心、上市主体、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的选择、模式的选择、发行制度的选择以及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分析了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间的关系。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将携手共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取得辉煌的成功。
二、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安全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网络安全现状与发展 |
1.1.1 网络安全面临的三个形势 |
1.1.2 网络安全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 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网络安全相关技术介绍 |
2.1 相关标准及体系 |
2.2 虚电路及复用器 |
2.3 VPN |
2.4 防火墙 |
2.5 入侵检测 |
2.6 网络防病毒 |
2.7 桌面安全管理 |
第三章 四川邮政网络现状及安全需求分析 |
3.1 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现状 |
3.2 四川邮政综合网信息系统现状 |
3.2.1 邮政业务体系 |
3.2.2 网络系统对业务的承载 |
3.3 四川邮政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
3.4 四川邮政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
3.4.1 线路复用及内部网络隔离的需求 |
3.4.2 外部网络隔离的需求 |
3.4.3 核心系统安全访问的需求 |
3.4.4 网络防病毒的需求 |
3.4.5 桌面安全管理的需求 |
3.4.6 安全管理的需求 |
第四章 四川邮政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
4.1 网络安全体系总体设计 |
4.1.1 设计目标及原则 |
4.1.2 总体框架 |
4.1.3 技术体系 |
4.1.4 安全管理体系 |
4.2 内部网络区域隔离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 |
4.2.1 通信线路比较及选择 |
4.2.2 线路复用技术比较及选择 |
4.2.3 技术实现 |
4.2.4 IP 地址规划 |
4.2.5 路由规划 |
4.2.6 流量分配及 QOS 保证 |
4.2.7 网络性能分析及测试 |
4.3 外部网络区域隔离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 |
4.3.1 目标和原则 |
4.3.2 边界网络隔离方案 |
4.3.3 互联网网络隔离方案 |
4.3.4 第三方合作伙伴网络隔离方案 |
4.3.5 技术实现 |
4.4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 |
4.4.1 设计目标 |
4.4.2 方案比较和选择 |
4.4.3 技术实现 |
4.5 网络防病毒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 |
4.5.1 网络防病毒的设计目标 |
4.5.2 技术实现 |
4.6 桌面安全管理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 |
4.6.1 技术方案与实现 |
4.6.2 LANDesk 软件功能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博/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实时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计费系统及模型 |
2.1 计费管理概述 |
2.1.1 网络管理的分类 |
2.1.1.1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
2.1.1.2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2.1.1.3 计费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 |
2.1.1.4 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
2.1.1.5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
2.1.2 计费管理的必要性 |
2.1.2.1 计费管理可为性能管理和配置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
2.1.2.2 计费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2.1.3 计费系统的功能需求 |
2.2 常见网络计费方式 |
2.2.1 按计费依据来区分 |
2.2.1.1 按流量计费方式 |
2.2.1.2 按时间计费方式 |
2.2.2 按计费对象来区分 |
2.2.2.1 基于IP 地址的计费方式 |
2.2.2.2 基于用户的计费方式 |
2.2.3 按数据来源来区分 |
2.2.3.1 从路由器中采集数据 |
2.2.3.2 以网络监听方式获取数据 |
2.2.3.3 基于防火墙的流量采集 |
2.2.3.4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流量采集 |
2.3 计费系统典型模型 |
2.3.1 基于路由器的流量计费模型 |
2.3.2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流量计费模型 |
第三章 ISA Server 2004 基础 |
3.1 ISA Server 2004 概述 |
3.1.1 ISA Server 的客户端类型 |
3.1.2 多网络架构支持 |
3.1.3 防火墙策略 |
3.1.3.1 防火墙策略的类别 |
3.1.3.2 防火墙策略的优先级 |
3.1.3.3 防火墙策略规则的组成 |
3.1.3.4 防火墙策略规则的匹配过程 |
3.2 ISA Server 的架构与核心功能 |
3.3 ISA Server 的数据包处理流程 |
3.4 ISA Server 的管理组件对象 |
3.4.1 管理组件对象的层次结构 |
3.4.2 在VC++中使用Administration COM |
3.4.2.1 引入Msfpccom.dll 库文件 |
3.4.2.2 初始化COM 库 |
3.4.2.3 建立ISA Server 的根对象 |
3.4.2.4 调用Save 方法 |
3.4.2.5 反初始化COM 库 |
第四章 实时计费系统的分析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4.3 系统总体结构 |
4.4 计费系统的工作流程 |
4.5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
4.5.1 访问控制模块 |
4.5.2 计费管理模块 |
4.5.3 实时计费模块 |
4.5.4 数据采集模块 |
4.5.5 统计分析模块 |
4.5.6 费用查询模块 |
4.5.7 数据转换模块 |
第五章 实时计费系统的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SQL Server 的配置 |
5.2.1 建立记录ISA 服务器日志的数据库 |
5.2.2 设置SQL Server 接受ODBC 数据连接 |
5.3 ISA Server 的配置 |
5.3.1 网络及网络规则配置 |
5.3.2 ISA Server 访问策略的配置 |
5.3.3 ISA Server 日志的配置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基本编程技术简介 |
5.5.1 使用 ADO 技术操作数据库 |
5.5.1.1 ADO 概述 |
5.5.1.2 ADO 的对象 |
5.5.1.3 在 Visual C++中使用 ADO |
5.5.2 存储过程的应用 |
5.5.3 使用 ATL 进行 COM 编程 |
5.5.3.1 ATL 概述 |
5.5.3.2 使用 ATL 建立 COM 对象的一般步骤 |
5.6 主要算法流程 |
5.6.1 计费管理模块算法流程 |
5.6.2 数据采集模块算法流程 |
5.6.3 统计分析模块算法流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 谢 |
(3)电子政务中网络安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电子政务中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思路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目前主流网络安全技术 |
2.1 防火墙技术 |
2.2 入侵检测系统 |
2.3 虚拟专用网技术 |
2.4 加密技术 |
2.5 安全隔离 |
第3章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 |
3.1 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 |
3.2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框架结构 |
3.3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设计准则 |
3.4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层次以及各层安全 |
3.4.1 物理环境的安全性(物理层安全) |
3.4.2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层安全) |
3.4.3 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层安全) |
3.4.4 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安全) |
3.4.5 管理的安全性(管理层安全) |
第4章 洪山区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总体结构 |
4.1 洪山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总体设计思想 |
4.2 建设标准 |
4.3 设计原则 |
4.4 系统硬件平台 |
4.5 系统软件平台 |
4.5.1 操作系统 |
4.5.2 应用服务器 |
4.5.3 数据库 |
4.5.4 开发平台 |
第5章 洪山区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
5.1 网管软件 |
5.2 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
5.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 |
5.3.1 网络攻击的描述 |
5.3.2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
5.3.3 网络安全拓扑图 |
5.3.4 网络安全的实现 |
5.3.5 应用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
5.3.6 一般网络故障的排除 |
5.3.7 安全管理与实现方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多元化经营格局下的媒体越界经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媒体多元化经营格局的演进与越界经营 |
2.1 媒体多元化经营格局的历史演进 |
2.1.1 萌动期(1978—1987年):市场化破冰下的投石问路 |
2.1.2 热潮期(1988—1995年):政策激励下的横冲直撞 |
2.1.3 上升期(1996—2002年):媒介集团化下的锋芒显露 |
2.1.4 转型期(2003年至今):新媒体环境下的跨界扩张 |
2.2 从“跨界”到“越界”:多元化经营的阶段性变异 |
2.2.1 围绕信息服务业进行业务扩散 |
2.2.2 媒体业务让位于非信息服务业务 |
2.2.3 经营部门与采编部门间的防火墙缺失 |
2.3 媒体越界经营的判定 |
2.3.1 经营主体层面 |
2.3.2 经营内容层面 |
2.3.3 经营理念层面 |
2.3.4 “媒体越界经营”的概念界定 |
第3章 媒体越界经营的动因分析 |
3.1 基于市场盈利空间的拓展而筹划布局 |
3.1.1 突破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 |
3.1.2 分散媒体主业经营风险 |
3.2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困境而谋求转型 |
3.2.1 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萎缩 |
3.2.2 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减弱 |
3.2.3 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下滑 |
3.3 基于“企业媒体化”趋势危机而战略转移 |
3.3.1 “企业媒体化”削弱媒体的社会中介角色 |
3.3.2 “企业媒体化”颠覆媒体既有的商业模式 |
3.3.3 “企业媒体化”分流媒体的人才队伍 |
第4章 媒体越界经营引发的深层隐患 |
4.1 越界经营导致媒体自身异化 |
4.1.1 制度约束和市场压力下的双重尴尬 |
4.1.2 公共性与服务性遭受质疑 |
4.2 越界经营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损害 |
4.2.1 新闻媒体的独立性面临挑战 |
4.2.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遭遇折扣 |
4.2.3 媒体寻租与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
4.3 越界经营对非媒体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
4.3.1 市场进入上的不公平态势 |
4.3.2 媒体使用成本上的不公平态势 |
4.3.3 市场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公平态势 |
第5章 媒体越界经营的警醒与反思 |
5.1 推进政策完善与制度监管 |
5.1.1 以政策方针划定多元化经营“边界” |
5.1.2 加强法律监管惩治媒体寻租与腐败 |
5.1.3 完善退出机制优化媒体市场结构 |
5.2 继续深化媒体主业的经营发展空间 |
5.2.1 注重媒体主业的“精耕”与“细作” |
5.2.2 借力“企业媒体化”趋势寻找转机 |
5.3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回归公共服务本质 |
5.3.1 坚持防火墙制度规范组织架构变革 |
5.3.2 摆正业务主次端正经营理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工作介绍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
2.1 传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局限性 |
2.2 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2.3 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网络部署 |
2.4 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一般组成 |
2.5 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2.5.1 数据采集技术 |
2.5.2 关联分析技术 |
第三章 数据采集指导思想 |
3.1 数据采集要考虑的问题 |
3.2 关联分析技术 |
3.2.1 基于规则的关联 |
3.2.2 规则关联的原理 |
3.3 关联分析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
第四章 数据采集关键技术 |
4.1 数据采集方式 |
4.1.1 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 |
4.1.2 基于协议的数据采集方式 |
4.2 插件技术 |
4.2.1 相关概念 |
4.2.2 插件配置 |
4.2.3 添加新插件示例 |
4.3 数据预处理 |
4.3.1 采样 |
4.3.2 错误检测 |
4.3.3 事件类型 |
4.3.4 标准化 |
4.3.5 优先级预置 |
4.3.6 资产值预置 |
4.3.7 可信度预置 |
4.3.8 策略定义 |
4.4 通信机制 |
4.4.1 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 |
4.4.2 数据加密 |
4.4.3 远程传输 |
4.5 小结 |
第五章 数据采集模型的设计 |
5.1 总体设计思想和目标 |
5.2 总体体系结构 |
5.3 采集层体系结构改进 |
5.4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5.4.1 采集模块 |
5.4.2 数据预处理模块 |
5.4.3 传输通信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7)致达信息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及具体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致达公司发展概述 |
第一节 致达业务和发展现状 |
第二节 致达经典案例 |
第三节 致达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致达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国内软件开发行业分析 |
第二节 国内系统集成行业宏观分析 |
第三节 波特五力分析 |
第四节 SWOT 分析 |
第三章 致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客户单一分布 |
第二节 技术方向单一,后续储备不足 |
第三节 售前技术与项目实施脱节 |
第四节 风险管理问题 |
第五节 竞争分析 |
第四章 致达公司战略调整的构想及其实施对策 |
第一节 现有技术和资源储备,吸纳新技术 |
第二节 新技术路线的实现对策 |
第三节 服务战略构想和实施对策 |
第四节 品牌战略及实施对策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8)大众传媒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 大众传媒产业研究的意义 |
二、 大众传媒产业理论研究现状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四、 本文研究框架与章节 |
上篇 事业与产业之辨:大众传媒业概述 |
第一章 我国大众传媒属性辨析 |
一、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
1、 传播·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
2、 研究对象界定 |
二、 大众传媒:事业?产业? |
1、 产业的界定 |
2、 大众传媒属性之辨 |
三、 大众传媒产业归类 |
1、 产业分类理论 |
2、 大众传媒产业类别 |
第二章 我国大众传媒产业分述 |
一、 报纸产业 |
1、 我国报业市场变化趋势 |
2、 报业改革促进报业经营 |
3、 报业广告形式创新 |
4、 报业集团化潮流 |
5、 报业经济分析 |
二、 期刊产业 |
1、 期刊市场的变化趋势 |
2、 期刊经营新招——提速、改刊、彩印 |
3、 期刊市场的敏感点——价格、广告 |
4、 改革:期刊崛起之路 |
5、 期刊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
三、 电视产业 |
1、 电视媒体竞争态势 |
2、 电视收视率与广告经营 |
3、 电视媒体经营领域的拓展 |
4、 电视传媒整合 |
5、 电视媒介发展趋势 |
四、 广播产业 |
1、 竞争激烈的广播业 |
2、 广告与节目日益融合 |
3、 “第五传媒”——广播产业振兴的希望 |
4、 广播产业发展策略 |
五、 网络媒体产业 |
1、 我国的网络新闻与网络媒体 |
2、 网络新闻“国家队”与网络记者 |
3、 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
4、 网络媒体广告经营 |
5、 网络媒体竞争与发展趋势 |
第三章 大众传媒产业相关因素 |
一、 政治因素 |
二、 体制因素 |
三、 经济因素 |
四、 文化因素 |
五、 技术因素 |
中篇 互动与整合:大众传媒产业的演进 |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传媒产业 |
一、 传媒市场 |
1、 传媒市场规律 |
2、 传媒市场定位 |
3、 传媒市场细分 |
二、 传媒产业链 |
1、 产业链构成 |
2、 传媒核心竞争力 |
3、 注意力经济 |
三、 传媒产业经营 |
1、 经营媒体与媒体经营 |
2、 品牌媒体与媒体品牌 |
3、 媒体经营多元化 |
四、 传媒产业区域不平衡性 |
1、 发达地区的传媒产业 |
2、 中部地区的传媒产业 |
3、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产业 |
第五章 大众传媒市场准入 |
一、 我国传媒市场准入的复杂性 |
二、 我国传媒市场准入的现实性 |
三、 变通:撕开传媒市场入口 |
第六章 资本与传媒产业联姻 |
一、 传媒需要资本投入 |
二、 业外资本进入传媒 |
三、 传媒涉足股市 |
四、 媒介资本的话语权 |
五、 传媒资本经营的陷阱与对策 |
第七章 大众传媒产业互动与整合 |
一、 大众传媒产业整合 |
1、 平面媒体产业整合 |
2、 电子媒体产业整合 |
3、 整合中公平竞争的呼声 |
二、 大众传媒产业互动特性 |
1、 市场逐鹿——传媒产业的竞争性 |
2、 跨媒体互动——传媒产业的渗透性 |
3、 新旧媒体并存——媒介形态的不可替代性 |
4、 集团化——传媒产业的融合性 |
下篇 挑战与对策:大众传媒产业前瞻 |
第八章 咄咄逼人的国际传媒巨鳄 |
一、 国际间传媒力量的巨大差异 |
1、 传播的不平等 |
2、 跨国集团控制全球传媒市场 |
二、 国际传媒巨鳄觊觎我国市场 |
1、 虎视眈眈的传媒巨鳄 |
2、 节节渗透的境外传媒 |
第九章 我国大众传媒产业前瞻与对策 |
一、 加入WTO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影响 |
1、 “传媒入世”并非杜撰 |
2、 我国传媒产业面临挑战和机遇 |
二、 我国传媒产业的对策 |
1、 加快传媒改革步伐 |
2、 打造传媒航空母舰 |
3、 培育传媒资本市场 |
4、 培养传媒经营精英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2、3 |
已发表论文目录 |
后记 |
(10)在我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及基本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创业板概述 |
1.1 创业板的定义 |
1.2 创业板的功能 |
1.3 创业板的作用 |
1.4 创业板的特点 |
2 世界创业板市场发展简况 |
2.1 美国NASDAQ证券市场 |
2.2 欧洲的EASDAQ市场 |
2.3 亚洲的创业板市场 |
3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现状 |
3.1 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3.2 我国高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 |
3.3 我国高科技企业利用创业板的可行性分析 |
4 创业板市场与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 |
4.1 创业板市场对一般上市中小企业的意义 |
4.2 创业板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意义 |
5 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 |
5.1 我国创业板设立的背景 |
5.2 我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 |
6 我国开设创业板的基本设想 |
6.1 设立创业板的前提 |
6.2 设立创业板的核心 |
6.3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主体与上市标准 |
6.4 我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的选择 |
6.5 如何规范创业板信息披露 |
6.6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制度的选择 |
6.7 我国创业板市场运作模式的选择 |
7 中国创业板与主板的关系 |
7.1 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相互竞争 |
7.2 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相互促进 |
8 我国创业板的前景预测 |
8.1 创业板推出时机适宜 |
8.2 创业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8.3 我国创业板的市场规模足够大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四、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邮政综合网网络安全体系设计[D]. 杨翔云.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2]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实时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边会元. 吉林大学, 2006(09)
- [3]电子政务中网络安全的研究[D]. 李环.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4]北大青鸟推出最快的防火墙[J]. 李立群.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1(12)
- [5]多元化经营格局下的媒体越界经营现象研究[D]. 井景文. 湖南大学, 2016(03)
- [6]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D]. 彭琪.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7]致达信息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及具体对策分析[D]. 王维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2)
- [8]大众传媒产业研究[D]. 叶乐阳. 中央民族大学, 2003(03)
- [9]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J]. 宋斐,初蒙,何佳艳,冯禹丁,陈琼,刘立新,梁昊. 互联网周刊, 2002(36)
- [10]在我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及基本设想[D]. 李铭. 中南林学院,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