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水市林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裕平,马家骧[1](2020)在《打造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天水乡村振兴》文中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工作的重大政策安排,也是解决新时代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举措,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天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角度,提出天水市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现代林果业、现代高品质蔬菜业、现代乡村旅游业以及发挥政府组织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王珂[2](2020)在《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下的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乡村发展转型以及农村问题导向下的各大政策出台的研究背景,以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秦岭中部地区与甘肃省秦岭西部地区山地乡镇为研究范围,研究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指导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及营建。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查阅,总结秦岭山地乡镇农业产业的发展、演变及现状,根据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总结产业发展在村镇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乡镇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发展问题;其次,通过对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三生功能”。根据根据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发展的现状问题,从中进行选择,确定自身需要承载的功能,明确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口;然后,通过秦岭山地乡镇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形、气候等因素对田园综合体的影响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和空间模式。通过秦岭山地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等因素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的制约,分析田园综合体在不同制约因素下所受到的影响;最后,明确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普遍动力,根据不同动力机制,确立不同的建设模式,探究适合于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的动力机制与建设模式。研究成果在皂郊镇西坡梁田园综合体规划中加以实证,证实了研究成果基本上适用于秦岭中段和西段范围内的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根据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的动力机制与建设模式,提出对应的建设模式:农业生产增效模式、农业景观格局构建模式、休闲聚集有机复合模式、人居环境改善模式。不仅研究了秦岭山地乡镇的用地特征,而且对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营建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李庚戌[3](2019)在《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甚至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统筹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立足于当下我国城乡关系的大背景,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以国家和甘肃省的政策支撑以及国内外城乡统筹方面的研究概况为背景,确定天水市城乡统筹的研究范围为天水市规划区,技术路线为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首先,通过分析天水市规划区在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城乡体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基础现状,发掘得出天水市城乡统筹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城乡发展受生态条件限制;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但未合理利用;第二产业占比较小,产业布局结构亟待优化;乡镇产业链亟需拓展,规模化经营尚处起步阶段;主城区首位度较大,城乡体系等级不连续,职能分布不均衡;部分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明显的增长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配置布局有待均等化。其次,本文运用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特征、发展动力、城镇化率等有关城乡关系理论,对天水市规划区的城乡关系进行判读,并结合甘肃兰州、陕西西咸新区、浙江等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天水市城乡统筹的发展策略。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通过对天水市规划区的现状分析,得出天水市在城乡统筹方面存在城乡发展受生态条件限制等七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计算天水市城镇化率、分析经济发展指标、与不同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城市对比等方法,得出天水市各区域城乡关系已达到城乡分离前期,规划区整体城乡关系处于城乡分离前期至后期发展阶段;最后,文章基于现状城乡关系判读、理论研究、数据分析等,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城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提出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策略。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对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发展策略,期望能为解决天水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等城乡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为促进天水市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作出微薄贡献。
赵新红,王耀辉,顾军[4](2018)在《果品产业在甘肃天水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成绩》文中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庄严承诺,也是天水市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天水市地处黄土高原果品优势产区,果品产业作为天水市特色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不懈发展,在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坚实的产业基础集聚了优势潜力,
黄艳丽[5](2018)在《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水市是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居于兰州和西安的中心,同时是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特色农产品生产有明显的优势,是我国西北地区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及中国航天育种的主要基地,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樱桃、葡萄、甘谷武山的花卉蔬菜、张家川的畜产品等。但农业生产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辖区内虽然农产品品种繁多,但是种植分散,农业企业化经营规模小,农产品流通渠道传统单一,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的流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研究及主要国家实践的基础上,在农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天水市农产品生产及物流发展的现状,结合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农产品生产水平低、分散、供给不足;农产品储运过程中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专业化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物流运作体系水平低;物流人才短缺等问题,运用SWOT-PEST模型,对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威胁从政策、经济、社会及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构建了SWOT-PEST矩阵分析模型,形成了发展天水市农产品物流的战略分析。本文基于SWOT-PEST模型从SO、WO、ST、WT四个方面总结了天水市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针对市场机遇应该从加大宣传和落实物流发展政策的力度、整合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方面发挥优势;从创新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应对威胁;针对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劣势应从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方面着手,抓住机遇,扭转劣势局面;在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内部劣势应对环境的威胁时应从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通过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物流人才整体知识能力素质,从而提升天水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使劣势向优势转变。
潘秀雅[6](2016)在《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景观设计 ——以天水市藉河流域花牛镇苹果种植园为例》文中指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水土保持的视角进行农业景观美化,达到水土保持治理的同时满足生态功能、经济发展及景观游憩的需求,是未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在水土保持治理及景观美学的研究基础上,在水土保持治理中融入生态农业景观设计的理念,提出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下农业景观设计,探索了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型农业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分析天水市藉河流域花牛苹果种植园现场环境及区域农业景观结构,以良好的水土保持治理环境为依托,以果园观光旅游为特色,进行城郊水土保持农业景观规划,得出了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景观的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方案,将该农业园区分为入口管理服务区、商贸中心区、水土保持科教区、生态果园游乐体验区、登山览胜区、生态果园培育区及田园风光游览区七大区域,从总体上统筹规划农业园区功能布局及发展方向。根据研究区地形及植被现状,合理布置农业园景点。因地制宜对入口管理区、水土保持科教区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在合理布设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景观提升设计,通过微地形改造、蓄水保土及软景硬景相结合的措施,分别对坡面景观、边坡防护及流域沟道治理景观进行详细设计,并从水土保持植被措施方面进行进行水土保持林区、经果林区、田园风光区及道路植物群落优化设计,选择抗性强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土保持植物、林果植物及农作物,对坡面、地边田埂及沟道进行植物配置,经果林下间植套种蔬菜花卉,利用植物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功能,使农业园整体景观得以优化,从而进一步发展生态景观及生态旅游等功能。黄土高原区农业景观设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对该区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农业景观设计,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永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方案,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农业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郊农业生态园。
丁强[7](2014)在《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其通过降低资源使用量或重复利用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虽然我国南方多数省份已经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且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和社会水平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适宜模式。甘肃省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而天水市则代表了温带气候条件,尽管天水市作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区,逐渐建立了循环农业经济的模式和相关政策体系,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循环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的现状,评价现有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绩效,挖掘共性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取得主要结果包括:1、系统分析了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的现状,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已逐步建立了相关政策体系,基本完成了示范园区建设,模式雏形初现,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市场体系健全。而观念尚未完全树立,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政策法规保障尚不完善,模式较单一等因素制约着其持续发展。2、系统归纳了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的模式,主要有减量化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再循环模式,其特征是以二级循环为主。同时、提出了在天水市应建立以三级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实现种植,养殖及加工的有机结合。3、提出了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首先要加大政策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第三要完善建立循环农业经济的市场体系;第四要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循环农业的规模化基地;第五要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第六要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第七要增加循环农业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第八要建立循环农业经济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最后要加强组织领导。
郑文燕[8](2013)在《浅述在罗玉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中指出罗玉沟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区北郊,是天水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规划的核心区域和秦州区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由于年内降水极不均匀,且年际之间分布也不均衡,干旱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多年前修建的小型提水工程和田间配套渠道,因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技术落后,灌溉保证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水量增加的压力,缓解罗玉沟季节性缺水的矛盾,提高保灌程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李宝来[9](2011)在《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的主要途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天水市循环农业现状、问题与有利条件,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一、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也是老机械、电子工业城市。农业稳步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发展迅速。通过多年的努力,农
罗万勤[10](2011)在《黄河流域耤河大项目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以支流为单元的大项目区治理理念,在耤河项目区的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实践与升华,为广泛开展大项目区建设积累了经验。实践表明,大项目区建设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思想,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持续开展下去。
二、天水市林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水市林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打造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天水乡村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破解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天水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破解我国粮食安全,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天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
二、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天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一)天水乡村振兴应围绕区域比较优势全力发展现代林果业 |
(二)天水乡村振兴应围绕区域比较优势全力发展现代高品质蔬菜业 |
(三)天水乡村振兴应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 |
(四)发挥政府组织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天水的乡村振兴 |
(2)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来源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研究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动态及案例分析 |
1.3.2 国内研究动态及案例分析 |
1.3.3 秦岭山地乡镇研究现状 |
1.3.4 研究综合评述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查阅法 |
1.5.2 比较研究法 |
1.5.3 概念分析法 |
1.5.4 理论研究法 |
1.5.5 逻辑演绎法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秦岭山地乡镇田园综合体发展特征及问题 |
2.1 调研概述 |
2.1.1 调研范围 |
2.1.2 调研内容 |
2.1.3 调研方法 |
2.2 秦岭山地乡镇调研汇总分析 |
2.2.1 调研乡镇基本概况 |
2.2.2 重点乡镇调研资料分析规划 |
2.2.3 秦岭山地重点乡镇调研资料 |
2.2.4 秦岭周边地区重点乡镇调研资料 |
2.3 秦岭山地乡镇现状综合分析 |
2.3.1 问卷调查汇总分析 |
2.3.2 详细调研乡镇概况汇总分析 |
2.3.3 重点调研乡镇概况汇总分析 |
2.3.4 对比分析 |
2.4 秦岭山地乡镇共性特征及问题 |
2.4.1 共性特征 |
2.4.2 秦岭山地乡镇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现状问题 |
2.5 小结 |
第三章 田园综合体理论解析 |
3.1 田园综合体 |
3.1.1 概述 |
3.1.2 发展演变 |
3.1.3 发展模式 |
3.2 特征与作用 |
3.2.1 基本特征 |
3.2.2 作用 |
3.3 理论支撑及启示 |
3.3.1 田园城市理论 |
3.3.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
3.3.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3.4 产业结构理论 |
3.3.5 产业融合理论 |
3.3.6 体验经济 |
3.4 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建设动因与可行性分析 |
3.4.1 建设动因 |
3.4.2 必要性和可行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
4.1 田园综合体构成要素分析 |
4.1.1 农业生产 |
4.1.2 农业景观 |
4.1.3 休闲聚集 |
4.1.4 生活居住 |
4.1.5 村社服务 |
4.2 田园综合体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地区自然因素 |
4.2.2 乡镇人的因素 |
4.2.3 社会发展因素 |
4.2.4 文化因素 |
4.2.5 经济发展水平 |
4.3 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
4.3.1 地区自然因素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
4.3.2 乡镇人因素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
4.3.3 社会发展因素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
4.3.4 文化因素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
4.3.5 经济发展水平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
4.4 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基本特征解析 |
4.4.1 农业产业以融为本 |
4.4.2 农业景观以农为基 |
4.4.3 休闲聚集以农为本 |
4.4.4 生活居住以用为主 |
4.4.5 村社服务以强为本 |
4.5 小结 |
第五章 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的空间适宜机制剖析 |
5.1 田园综合体构成要素自身需求 |
5.1.1 农业生产的需求 |
5.1.2 农业景观的需求 |
5.1.3 休闲聚集的需求 |
5.1.4 生活居住的需求 |
5.1.5 村社服务的需求 |
5.2 田园综合体构成要素与生产空间的适宜性 |
5.2.1 农业生产与生产空间 |
5.2.2 农业景观与生产空间 |
5.2.3 休闲聚集与生产空间 |
5.3 田园综合体构成要素与生活空间的适宜性 |
5.3.1 休闲聚集与生活空间 |
5.3.2 生活居住与生活空间 |
5.3.3 村社服务与生活空间 |
5.4 田园综合体构成要素与生态空间的适宜性 |
5.4.1 农业景观与生态空间 |
5.4.2 休闲聚集与生态空间 |
5.5 构成要素与三生空间的适宜性关系总结 |
5.6 小结 |
第六章 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 |
6.1 总体论述 |
6.2 农业生产增效 |
6.2.1 规划思路 |
6.2.2 “农业+”发展策略 |
6.2.3 产业体系构建 |
6.3 农业景观格局构建 |
6.3.1 构建思路 |
6.3.2 构建策略 |
6.3.3 农业景观格局构建 |
6.4 休闲聚集有机复合 |
6.4.1 发展思路 |
6.4.2 消费主体定位 |
6.4.3 休闲聚集产品策划 |
6.4.4 发展模式 |
6.4.5 休闲聚集策略 |
6.4.6 依托资源发展休闲聚集 |
6.5 人居环境改善 |
6.5.1 改善思路 |
6.5.2 乡镇建筑风貌指引 |
6.5.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6.5.4 基础设施建设 |
6.6 多形式村社服务 |
6.6.1 服务思路 |
6.6.2 多形式提升服务策略 |
6.7 小结 |
第七章 皂郊镇西坡梁田园综合体规划实证 |
7.1 规划项目概况 |
7.1.1 皂郊镇概况 |
7.1.2 乡村概况 |
7.2 皂郊镇西坡梁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
7.2.1 空间资源浪费,未合理利用 |
7.2.2 人口比例失调,劳动力流失 |
7.2.3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慢 |
7.2.4 产业缺乏设计,未挖掘特色 |
7.2.5 缺乏现代技术,管理经验弱 |
7.3 项目定位和总体思路 |
7.3.1 项目定位 |
7.3.2 总体思路 |
7.4 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落实 |
7.4.1 用地功能布局与用地规划 |
7.4.2 产业发展规划 |
7.4.3 观光农业规划 |
7.4.4 康养休闲规划 |
7.4.5 综合服务基地规划 |
7.4.6 旅游村环境整治 |
7.4.7 项目实施策略 |
7.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秦岭山地乡镇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调查问卷 |
作者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B 硕士期间参与实际项目及实践 |
致谢 |
(3)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城乡统筹方面战略背景 |
1.1.2 省域相关政策为天水市城乡统筹的落实提供保障 |
1.1.3 天水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主要诉求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范围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范围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天水市规划区现状特征分析与问题研究 |
2.1 现状特征分析 |
2.1.1 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
2.1.2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3 城乡体系现状分析 |
2.1.4 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
2.1.5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2.2 问题研究 |
第三章 天水市规划区城乡关系判读 |
3.1 城乡关系理论分析 |
3.1.1 城乡关系发展趋势与阶段特征 |
3.1.2 城乡关系发展动力 |
3.1.3 城乡融合的关键点 |
3.2 规划区城乡关系判读 |
3.2.1 城乡关系所处阶段 |
3.2.2 城乡关系阶段特征 |
3.2.3 城乡统筹关键要点 |
第四章 城乡统筹案例分析 |
4.1 西部地区城乡统筹重点 |
4.2 甘肃兰州—城乡体系构建与产业耦合 |
4.3 陕西西咸新区—新田园城市模式 |
4.4 浙江省域—特色小镇建设 |
第五章 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策略研究 |
5.1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
5.2 城乡统筹策略研究 |
5.2.1 资源环境策略 |
5.2.2 产业发展策略 |
5.2.3 城乡体系构建 |
5.2.4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置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果品产业在甘肃天水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成绩(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水市的贫困现状和扶贫要求 |
2 天水市果品产业特色 |
3 果品产业在天水市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成绩 |
4 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建议 |
(5)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研究 |
1.5.2 农产品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实践 |
1.5.3 国内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综述 |
2 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概念 |
2.2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2.2.1 农产品物流数量巨大 |
2.2.2 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
2.2.3 农产品物流过程难度大、风险大 |
2.2.4 农产品物流的重点是对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
2.3 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 |
2.3.1 物流供应链学说 |
2.3.2 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学说 |
2.3.3 绿色物流学说 |
3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
3.1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现状 |
3.1.1 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
3.1.2 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
3.1.3 农产品流通渠道陈旧、单一 |
3.1.4 天水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5 天水市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少 |
3.1.6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
3.2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
4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SWOT-PEST分析 |
4.1 优势(strengths) |
4.1.1 政策优势 |
4.1.2 商贸流通的优势 |
4.1.3 区位优势 |
4.1.4 农产品加工技术优势 |
4.2 劣势(weakness) |
4.2.1 政策劣势 |
4.2.2 经济劣势 |
4.2.3 社会条件劣势 |
4.2.4 技术劣势 |
4.3 机遇(opportunity) |
4.3.1 政策机遇 |
4.3.2 经济发展的机遇 |
4.3.3 社会条件方面的机遇 |
4.3.4 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的机遇 |
4.4 威胁(Threats) |
4.4.1 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带来的威胁 |
4.4.2 经济发展的威胁 |
4.4.3 社会条件威胁 |
4.4.4 农产品特性对物流技术高要求的威胁 |
4.5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分析 |
4.5.1 增长型战略(SO战略) |
4.5.2 多元化战略(ST战略) |
4.5.3 扭转型战略(WO战略) |
4.5.4 防御型战略(WT战略) |
5 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基于增长型战略的对策分析 |
5.1.1 加大宣传,落实物流发展政策的力度 |
5.1.2 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搭建新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
5.1.3 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全通道质量安全管理 |
5.2 基于多元化战略的对策分析 |
5.2.1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推进天水市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
5.2.1.1 建立起物流信息共享互通机制 |
5.2.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智能仓储和运输系统 |
5.2.1.3 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配套功能区建设 |
5.2.2 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
5.3 基于扭转型战略的对策建议 |
5.4 基于防御型战略的对策建议 |
5.4.1 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
5.4.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景观设计 ——以天水市藉河流域花牛镇苹果种植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 |
1.2.1 水土保持治理 |
1.2.2 景观农业 |
1.2.3 生态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 |
1.2.4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特点 |
1.3 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2.1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发展 |
1.3.2.2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农业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1.3.2.3 景观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发展 |
2 研究技术途径 |
2.1 研究内容 |
2.2 规划设计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环境 |
3.2 社会经济环境 |
3.3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
4 天水市花牛镇苹果种植园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景观设计 |
4.1 生态农业景观设计要点 |
4.2 生态农业园区总体目标与定位 |
4.2.1 规划原则 |
4.2.2 规划设计定位与理念 |
4.3 农业生态景观结构 |
4.4 生态农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 |
4.5 生态农业园详细分区设计 |
4.6 生态农业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理景观 |
4.6.1 流域坡面治理景观 |
4.6.2 边坡防护景观设计 |
4.6.3 流域沟道治理景观设计 |
4.6.3.1 沟头治理景观 |
4.6.3.2 沟坡治理景观 |
4.6.3.3 沟谷治理景观 |
4.7 水土保持治理植物措施景观优化设计 |
4.7.1 水土保持植物景观功能 |
4.7.2 植被景观现状 |
4.7.3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4.7.4 不同类型植物景观设计 |
4.7.4.1 水土保持林区植物群落设计 |
4.7.4.2 经果林区植物群落设计 |
4.7.4.3 农田景观区植物群落设计 |
4.7.4.4 道路景观区植物群落设计 |
4.8 水土保持治理径流调控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2:设计图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天水市花牛镇苹果种植园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7)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天水市农业走向产业化的根本出路 |
1.1.2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拉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
1.1.3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增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生产力 |
1.2 文献综述 |
1.2.1 循环农业经济的起源 |
1.2.2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阶段 |
1.2.3 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理论 |
1.2.4 国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1.2.5 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2.1.2 社会经济条件 |
2.2 基本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的调查过程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1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3.1.1 逐步建立了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 |
3.1.2 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基本完成 |
3.1.3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雏形初现 |
3.1.4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
3.1.5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型循环链基本形成 |
3.1.6 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流通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
3.1.7 农民专业合作快速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
3.1.8 品牌创建成效初现 |
3.2 天水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成效 |
3.3 制约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
3.3.1 循环农业经济的观念尚未完全树立 |
3.3.2 资金和技术限制了循环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
3.3.3 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法规保障尚不完善 |
3.3.4 循环农业经济的模式较单一 |
3.3.5 循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第四章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
4.1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
4.1.1 减量化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
4.1.2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
4.1.3 生态农业模式 |
4.1.4 再循环模式 |
4.2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
4.2.1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 |
4.2.2 探索循环农业经济的绿色消费体系 |
4.2.3 探索循环农业经济的典型模式 |
4.2.4 探索构建适合天水市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框架 |
4.2.5 探索生态村镇体系的建设 |
4.2.6 构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
4.3 天水循环农业经济的新模式 |
4.3.1 扩大以区域性产业重点为基础的三级循环模式 |
4.3.2 发展三级循环体系 |
4.3.3 建立以三级循环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绿色社区 |
第五章 天水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
5.1 加大循环农业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 |
5.2 加快循环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步伐 |
5.3 积极完善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 |
5.3.1 大力培育市场客体 |
5.3.2 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
5.3.3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5.3.4 创建和优化农产品品牌,提高循环农业经济内涵和品牌效益 |
5.4 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循环农业的规模化基地 |
5.4.1 加快天水市循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 |
5.4.2 扩大改造循环农业经济规模化基地 |
5.4.3 培育壮大循环农业经济龙头企业 |
5.4.4 完善和健全适于区域特征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
5.4.5 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的规模 |
5.5 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 |
5.5.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5.5.2 加大循环农业经济中介的培育 |
5.5.3 要构建市场约束机制 |
5.5.4 要建立完善政策协调机制 |
5.5.5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
5.6 建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
5.6.1 循环农业经济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
5.6.2 完善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 |
5.6.3 强化政策执行,加大宣传力度 |
5.7 增加循环农业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 |
5.7.1 加强技术开发力度 |
5.7.2 构建全方位融资平台 |
5.7.3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
5.8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
5.9 加强组织领导 |
第六章 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
6.1 完善区域性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
6.2 增加循环农业经济类型的示范点 |
6.3 夯实基地建设 |
6.4 争取循环农业经济的项目 |
6.5 发展家庭型循环农业经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浅述在罗玉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
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五、结论 |
四、天水市林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打造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天水乡村振兴[J]. 李裕平,马家骧.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 [2]秦岭山地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D]. 王珂. 长安大学, 2020(06)
- [3]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庚戌. 兰州大学, 2019(02)
- [4]果品产业在甘肃天水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成绩[J]. 赵新红,王耀辉,顾军.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8(10)
- [5]天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D]. 黄艳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1)
- [6]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景观设计 ——以天水市藉河流域花牛镇苹果种植园为例[D]. 潘秀雅.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7]天水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对策研究[D]. 丁强. 兰州大学, 2014(03)
- [8]浅述在罗玉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郑文燕. 甘肃农业, 2013(11)
- [9]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李宝来. 甘肃农业, 2011(12)
- [10]黄河流域耤河大项目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罗万勤.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