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友,宗淑娟[1](2014)在《浅谈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文中指出水稻惊纹粒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它受品种、外界环境、栽培条件等多重影响。从水稻品种、栽培管理、气象条件等方面简要概括了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邹德堂[2](2008)在《寒地水稻裂纹粒率品系间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东北农业大学育成的90个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品系间裂纹粒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裂纹粒率不仅在品系间有明显差异,各类裂纹粒出现频率在供试品系中存在显着差异;而且在同一品系所出现的裂纹粒级别数品系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品系间筛选裂纹粒率低、整精米率高的品种是可行的。
沈新平[3](2007)在《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稻米品质生态特征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在江苏的太湖(昆山)、沿江(扬州)、里下河(建湖)、淮北(东海、沛县)4个典型稻作区的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研究了江苏不同生产类型有代表性的主栽粳、籼品种稻米的加工、外观、蒸煮、营养、RVA谱及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纬度间和不同播期间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品种在各稻作区安全成熟的适宜播期内,中粳稻(早熟中粳盐粳204、中熟中粳镇稻88、迟熟中粳武运粳8号)、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和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的加工、外观品质在建湖至东海的区域内最好,中熟晚粳苏香粳1号随纬度北移加工、外观品质显着下降。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稻米加工品质和粳稻的外观品质呈变差,而籼稻的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有变优趋势。2.供试的迟熟中粳、晚粳及杂交中籼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在北移种植时能降低其直链淀粉含量,早、中熟中粳稻两个品种在江苏里下河等江苏中部地区种植具较低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播期推迟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稻米蛋白质含量的纬度间变化规律不明显。粳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播期推迟有增加趋势,而杂交中籼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同稻区的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蛋白质含量调节强度有差异,太湖、沿江、里下河稻作区稻米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影响较大,淮北稻作区影响较小,因此在提高稻米质蛋白质的播期选择上,要依据品种及其纬度特性进行。3.随着播期的推迟,粳稻米RVA谱中消减值增高,峰值粘度降低,RVA谱品质整体下降,籼稻正好与之相反。早、迟熟中粳(盐粳204、武运粳8号)随着纬度北移,其RVA品质有变劣的趋势,中熟中粳(镇稻88)、杂交中籼(两优培九)则以扬州-东海区域内为最优区间,晚粳稻(武运粳7号、苏香粳1号)在沿江及以南的区域种植为优。4.早熟中粳(盐粳204)的稻米综合品质指数随纬度变化较稳定,3个中粳稻品种与杂交中籼(两优培九)稻在建湖至东海区间种植时较高,稻米品质较好,晚粳稻品种北移综合品质指数下降,品质明显变差。不同类型品种稻米综合品质指数与结实期的温度关系各异。5.通过稻米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结实期内活动积温显着相关,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谱性状与结实期平均温度显着相关。其中:①中、迟熟中粳(镇稻88、武运粳8号)和晚粳稻(武运粳7号、苏香粳1号)的整精米率与结实期的活动积温呈线性负相关,而早熟中粳盐粳204与杂交中籼两优培九分别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②早熟中粳盐粳204的外观品质指标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中熟中粳镇稻88、杂交中籼两优培九、中熟晚粳苏香粳1号则呈线性正相关,迟熟中粳武运粳8号、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③除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稻米综合品质指数与结实期的平均温呈线性正相关外,其它品种均呈线性负相关。④稻米RVA谱的峰值粘度、糊化温度与结实期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消减值呈负相关性。6.以江苏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安全生育与高产形成的温光生态特性为基础,根据江苏稻米品质的纬向性特征,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种植区域依次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并明确了相应的地理位置。在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优质生产的品种区划上,苏北大多数地区应以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种植为主,徐州北部以早熟中粳为好;苏中地区以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较为适宜;苏南地区则适宜种植早、中熟晚粳;中熟中籼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江苏N32oN34o之间。在品种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各不同稻作区优质生产的播期设置,太湖稻作区宜常规适期播种移栽。沿江稻作区种植早熟晚粳宜早播栽培,迟熟中粳则适期播种栽培。里下河稻作区种植中熟中粳时可选择迟播下小、中苗栽培,选择迟熟中粳时要以大、中苗常规移栽。在淮北稻作区在生产中选择迟播下中、小苗栽培。
黄星奕,吴守一,方如明[4](2004)在《基于小波变换的稻米爆腰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稻谷裂纹(俗称爆腰)是导致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碎的重要原因,爆腰的检测对裂纹的研究和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爆腰检测方法。它利用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提取和去噪中的优越性,通过对二进尺度下图像小波变换局部极大值的检测,提取边缘特征,去除噪声,对糙米爆腰图像中的裂纹进行了有效识别。从而实现爆腰率的自动检测,准确率达到92%以上。与传统的检测算子相比,取得了更为良好的效果。
苏萍,舒敬萍[5](2001)在《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文中指出
张国民[6](2000)在《水稻惊纹粒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文中指出水稻惊纹粒的形成与品种的遗传特性、灌浆程度的好坏、收获期、稻谷入库前的机械作用有直接关系 ,还与温度、水分、太阳辐射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惊纹粒产生的原因 |
1.1 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 |
1.2 田间管理对惊纹粒的影响 |
1.3 气候条件对水稻惊纹粒的影响 |
1.4 收获方法对水稻惊纹粒的影响 |
1.5 烘干、晾晒对水稻惊纹粒的影响 |
2 防治方法 |
2.1 合理选用品种 |
2.2 加强田间管理 |
2.3 及时收获与贮藏 |
(2)寒地水稻裂纹粒率品系间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稻品系间裂纹粒率的变异 |
2.2 各级裂纹粒出现的频率 |
2.3 同一品系所出现的裂纹粒级别数 |
2.4 水稻品系间整精米率的变异 |
3 结论 |
(3)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稻米品质生态特征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稻米品质生态研究进展综述 |
1 稻米品质生态研究概述 |
1.1 国内外稻米品质研究概况 |
1.2 稻米品质生态研究进展 |
1.2.1 稻米的气候生态 |
1.2.2 稻米的地域生态 |
1.3 稻米品质的营养生态 |
1.3.1 土壤矿质营养对稻米品质的生态效应 |
1.3.2 土壤质地、类型对稻米品质的生态效应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试验设计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2.3.1 江苏不同稻作区品种及播种期的优化研究 |
2.3.2 江苏稻米品质的纬向性地域生态特征研究 |
2.3.3 江苏稻米的气候生态研究 |
2.3.4 江苏稻米 RVA 谱值的生态特征研究 |
2.3.5 江苏稻米品质优化的区域生态调控的研究 |
2.4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4.1 试验设计 |
2.4.2 田间试验的主要技术措施 |
2.4.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4 数据的分析方法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章 江苏不同地区水稻产量与生育期的气候生态特征 |
3.0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江苏不同纬度地区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生育期的变化 |
3.2.2 江苏常年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最迟安全抽穗、成熟期 |
3.2.3 不同类型品种结实期内平均温度的差异 |
3.3 江苏不同纬度地区水稻产量的变化特征 |
3.3.1 江苏纬向地区水稻产量的差异性的方差分析 |
3.3.2 水稻产量与播期的关系及其纬向变化 |
3.3.3 水稻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与播种期间关系及其纬向变化 |
3.4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章 江苏稻米加工品质的生态特征 |
4.0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稻米加工品质的变化差异性 |
4.2.2 稻米加工品质在江苏的纬向性变化 |
4.2.3 稻米加工品质的气候生态特征 |
4.3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章 江苏稻米外观品质区域生态特征 |
5.0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稻米外观品质的变化 |
5.2.2 稻米外观品质的纬向性变化规律 |
5.2.3 江苏不同稻作区稻米外观品质的播期响应特征 |
5.2.4 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稻米垩白率(度)的关系 |
5.3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章 江苏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区域生态特征 |
6.0 引言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江苏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区域生态特征 |
6.2.2 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区域生态特征 |
6.3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章 江苏稻米 RVA 谱值的区域生态特征 |
7.0 引言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稻米 RVA 谱特征值的播期响应 |
7.2.2 江苏稻米 RVA 谱值的纬向性变化特征 |
7.2.3 江苏不同类型品种稻米RVA 谱值的气候生态 |
7.3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章 江苏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的区域生态特征 |
8.0 引言 |
8.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江苏不同类型品种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的变异 |
8.2.2 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的纬向性特征 |
8.2.3 江苏不同稻作区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的播期变化特征 |
8.2.4 江苏不同类型品种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平均温度的关系 |
8.3 稻米品质各指标性状与综合品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
8.4 稻米综合品质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
8.5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章 江苏优质稻米生产的生态优化布局 |
9.0 引言 |
9.1 江苏不同类型品种优质高产生态区域调优的依据设置 |
9.2 江苏水稻优质高产品种布局的原则 |
9.2.1 水稻品种安全生育的种植区域划分及其边界确定原则 |
9.2.2 江苏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质的纬向性变化规律是优化品种的依据 |
9.2.3 稻米品质与产量关系的协调性 |
9.2.4 江苏稻麦两熟制下水稻优质高产的品种种植区域分布 |
9.3 江苏优质稻米生产布局 |
9.3.1 江苏稻麦两熟制水稻优质生产的品种布局 |
9.3.2 江苏不同稻作区稻米优质生产的品种及播期优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章 关于稻米品质生态问题的讨论 |
10.1 关于稻米品质生态的补充 |
10.1.1 不同播期稻米品质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
10.1.2 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及对综合品质的影响 |
10.1.3 关于稻米品质的环境稳定性 |
10.2 稻米品质生态研究 |
10.2.1 关于稻米优质指标 |
10.2.2 稻米品质生态研究领域的扩展 |
10.2.3 江苏稻米优质生产与产业化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基于小波变换的稻米爆腰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爆腰米粒成像方式 |
1.1 光照方式 |
1.2 光源的选择 |
1.3 光照角度和光强 |
2 基于经典检测算子的爆腰检测 |
3 爆腰图像的小波变换与裂纹检测 |
4 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
(5)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裂纹米发生的主要原因 |
2 防止裂纹米对策 |
四、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 马红友,宗淑娟. 现代化农业, 2014(09)
- [2]寒地水稻裂纹粒率品系间差异的研究[J]. 邹德堂. 作物杂志, 2008(06)
- [3]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稻米品质生态特征研究及应用[D]. 沈新平. 扬州大学, 2007(06)
- [4]基于小波变换的稻米爆腰检测技术研究[J]. 黄星奕,吴守一,方如明. 农业工程学报, 2004(06)
- [5]水稻裂纹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 苏萍,舒敬萍. 垦殖与稻作, 2001(S1)
- [6]水稻惊纹粒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J]. 张国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