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兴水果油桃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宋雨林[1](2019)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在了解大量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动态的基础上,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运用查阅资料、调查、对比等方式方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并借鉴山东省其他12个地市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通过对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山东济南、临沂、聊城和日照等地市的典型做法,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整体现状。论文认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益于烟台市的农业自然禀赋、推广机构的努力及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单纯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推广过程中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推广模式单一,科研、推广和生产脱节,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推广经费不足以及推广法不健全等问题。论文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要多元化,且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将沟通、咨询、信息化等要素广泛应用结合。本研究兼顾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论文认为:要加强能力建设、实施品牌强农工程、示范带动、帮扶补贴和相关保障等措施。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企业共同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崔亚欣[2](2019)在《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树设施栽培作为果树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明显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对策。长治县设施果树栽培总面积为17.32 hm2,主要分布在韩店、苏店、郝家庄、八义、东和、北呈和振兴新区7个乡镇(区),栽培方式主要有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两种。设施类型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温室3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占比较大,发展也最快。设施栽培的树种有油桃、葡萄、草莓、枣和樱桃,其中,油桃种植面积最大,樱桃种植面积最小。樱桃的设施栽培平均售价最高,为80元/kg,平均售价最低的是油桃,为12元/kg。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设施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等发展建议,为今后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阿卜杜外力·麦麦提,阿衣古力·阿不都瓦依提,热孜宛古丽·塔伊尔[3](2014)在《露地及保护地栽培四种油桃果实品质的比较》文中指出以在新疆喀什地区普遍栽培及推广的"中油4号"、"中油5号"、"中油12号"和"春雪"4个油桃品种为试材,在露地和保护地2种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油桃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护地油桃果实单果重在60.3195.99g,露地果实单果重在50.7293.31g;保护地果实可食部分重52.0692.38g,露地果实可食部分重45.5485.83g;保护地果实硬度1.859.59kg/cm2,露地果实硬度1.519.49kg/cm2;保护地果实含水量90.70%92.46%,露地果实含水量88.55%93.28%;保护地果实固酸比在5.009.68,露地果实固酸比在14.8824.49;保护地果实可溶性糖含量3.70%5.85%,露地果实可溶性糖含量5.30%14.33%;保护地果实维生素C含量2.37%3.93%,露地果实维生素C含量2.13%6.61%;4个油桃品种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果实综合品质由优到差依次为"中油5号">"春雪">"中油4号">"中油12号",露地栽培条件下果实综合品质由优到差依次为"中油4号">"中油5号">"春雪">"中油12号";因此认为,"中油4号"和"中油5号"油桃品种较适合露地与保护地栽培。
郭小东[4](2013)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在子长县的全面实施,子长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传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子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子长县设施农业经历了探索、大发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全县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但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等特点严重制约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子长县发展设施农业具有良好的地理经济和政策条件,同时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面对着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的、差等严峻的形势,严重制约着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劣势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加以解决。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设施农业在子长县发展迅速,取得重要成果,显着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虽然子长县设施农业目前发展很快,但质量水平仍普遍较低。设施农业存在科技水平差,资金缺口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推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等。
肖昌禄[5](2010)在《兰州市油桃设施栽培现状与前景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光温室油桃设施栽培在我国其他省市已开展多年,但在兰州地区尚属首次,作为现代设施农业培育起来的一个新兴特色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该品种油桃在兰州地区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元旦开花,春节挂果,三月成熟,四月收获,增补了甘肃省春夏之交无桃的空白,打破了果品熟期由南至北的局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兰州市油桃设施栽培及管理的现状,对现有油桃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杨振[6](2009)在《枯草芽孢杆菌对油桃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防治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桃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但油桃绿霉病是油桃果实采后贮藏运输期间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化学杀菌剂来防治油桃的腐烂,但会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新兴技术,已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从油桃果实表面和健叶上分离、筛选到对油桃绿霉病有很好抑制效果的细菌1株,经过形态学特征鉴定,证实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331,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BS-331菌株生长迅速,在接种后48~96 h内菌量最多,最适生长条件为pH5.5和30℃,能利用多种碳源,只能利用有机氮源,不能利用无机氮源。本研究对生防菌BS-331的生防效果和生防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108CFU/mL的细菌浓度就能够很好的抑制油桃绿霉病的发生。通过体外实验证实BS-331菌株的代谢产物能对指状青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分泌的抗菌物质以及营养和空间的竞争都对BS-331菌株的生物防治有影响;通过体内实验证实BS-331菌株能够促进PPO,POD的分泌,有效地降低病原菌引起的MDA含量升高,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因此,提高果实自身的抗病能力是其抑制霉菌的另外一种方式。辅助因子的添加对提高BS-331菌株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CaCl2,Na2CO3都能够适当增加BS-331菌株的防治效果。BS-331菌株的防治效果也能够与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和部分低浓度的化学杀菌剂结合使用,其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
袁跃斌[7](2007)在《北京市平谷区桃园养分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平谷区桃园占北京市桃树种植面积的65%,是北京桃果生产的主要区县。本研究针对平谷桃园养分管理问题于2005年对平谷桃园进行了施肥投入调查,通过对平谷桃园肥料施用量分组和肥料构成分析看,平谷总氮、总磷、总钾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量施用,肥料过量施用以氮肥最为严重。通过分析平谷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平谷桃园土壤养分背景值处于较高水平。桃园土壤养分情况与1980年相比,土壤全氮、速效磷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壤速效钾略有下降。与历史数据相比,无论是桃园土壤养分整体含量水平还是高肥力桃园面积,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与桃园大量施肥现状相符。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大田试验,对桃树氮肥施用适宜量及过量施用氮肥对于桃树生长、桃果产量、桃果品质等进行研究。根据试验来看,即便是土壤氮磷钾含量水平很高,必要的氮磷钾肥施用仍然是必须的。试验证明氮肥施用过量对于果树产量和品质都有不良影响。适量的氮肥投入既可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果树的生长。综合本试验结果,施氮在100kg/hm2水平对于桃树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产量指标上表现最好,在品质指标上对固酸比有显着改善。桃园多点、多品种施肥试验证明,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果园肥料投入量。试验证明降低桃园肥料用量对于产量与果实品质没有显着负作用。
孙国辉[8](2005)在《特色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国内外关于油桃的研究文章有很多,大多是关于其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而关于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论文用先进的质地分析仪TA-XT2i,主要以油桃为研究对象,对油桃进行了相关的流变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包括:基础流变特性的研究;油桃整果部位差异特性的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油桃机械损伤特性的研究。为油桃的收获、运输、加工、贮藏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对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测试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油桃进行测试时,其运行参数的选取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故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一组比较理想的实验运行参数是有必要的。一般运行速度可以选择1mm/S,实验用压缩探头多采用直径5mm的圆柱形探头P5。压缩量则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进行选择。 对油桃的基础流变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对蠕变测试、松弛测试、穿刺测、剪切测以及TPA测试的部分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用伯格斯模型和麦克斯韦模型分别描述了油桃的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 对油桃的整果各部位的力学特性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不同成熟度的瑞光2号、双喜红和黑油桃未成熟时这种差异特性并不明显,越成熟的油桃这种差异性就越显着。以瑞光2号油桃位研究对象,成熟的油桃各部位坚实度有显着的差异性,影响坚实度差异的因素有部位的
尹英敏[9](2005)在《温室油桃的壁蜂授粉与爱多收液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延边地区保护地油桃生产过程中,由于室内湿度大、无风、无授粉昆虫,导致果实授粉不良,坐果率低,产量低,效益差。生产中普遍采用人工授粉方式解决授粉问题,人工授粉虽能提高油桃坐果率,但是费工、费时。为了提高温室油桃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于2002~2003年进行了温室油桃壁蜂授粉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的叶面喷施试验,旨在为壁蜂授粉和爱多收液剂在延边地区保护地油桃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主要结果如下: 1.温室内壁蜂破茧出巢始期和高峰期比露地推迟,整个破茧出巢期延长。因此,保护地油桃利用壁蜂授粉放蜂时间应在桃树开花前9d为宜。 2.角额壁蜂一年一代,能为当地温室油桃授粉,并且能够在温室内定居,能够正常繁育后代。 3.角额壁蜂可以在当地温室油桃生产上直接加以利用,但具体的放蜂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日光温室内温度达到14~15℃成蜂开始出巢采粉和营巢,24~26℃活动频繁。温室油桃利用角额壁蜂授粉的花朵坐果率比人工授粉花朵座果率提高2.2%~4.71%,壁蜂授粉可以替代人工授粉。 5.角额壁蜂在温室内的繁殖比为0.75~1.95低于其在苹果梨园上的繁殖比,这与温室的环境调控技术有关。如果在保证室内适宜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并在室内栽植萝卜、白菜等早春开花植物,可延长壁蜂的活动时间,有望获得相对较高的繁殖比。 6.油桃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使用6000倍液爱多收,对提高果实的坐果率,增加单果重,增加果实糖度,降低酸度的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应用。
李宽莹[10](2005)在《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利用兰州、天水、平凉、张掖等不同生态区的日光温室进行油桃栽培。试验品种为华光、曙光、艳光、早油118、早红2号、千年红等。观察各生态区日光温室栽植品种的物候期;研究日光温室油桃树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测定了各品种果实的品质经济性状;比较了日光温室油桃人工授粉不同授粉方式及自花、异花授粉的效应;测定了施用多效唑对日光温室栽培油桃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日光温室油桃采果缩冠修剪后的黄化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随着纬度的增加,油桃物候期也随之往后推迟;但采用反扣棚技术,高纬度地区完全可以使日光温室油桃提前开花结果。2.经综合比较试验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及果实品质等特性,筛选出适宜甘肃省日光温室栽培的油桃品种:华光、曙光、艳光、千年红。3.日光温室油桃栽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能显着提高油桃坐果率,并能改善果实品质。人工辅助授粉方式以毛笔点授为佳,授粉最佳时间为每天的10:00-16:00之间。4.施用多效唑能减少新梢生长量,降低枝条分枝级次,有效控制日光温室油桃的树冠大小,改善树体光照条件,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5.日光温室油桃采果缩冠修剪后的黄化病,经药剂防治,可增加新梢生长量、增加树体干径粗度、提高枝条成花枝率。
二、新兴水果油桃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兴水果油桃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主要研究情况 |
二、国内的主要研究情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二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
第一节 烟台市农业概况 |
第二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
一、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
二、烟台农技推广中心 |
三、烟台市农业科学院 |
四、烟台市果茶工作站 |
五、烟台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第三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体思路 |
第四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一、发布全市农业主推技术 |
二、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
三、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 |
四、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
五、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
六、大力实施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
七、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
八、全面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
九、举办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大讲堂 |
第五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案例 |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
三、蔬菜绿色发展技术的推广 |
四、苹果集约化果园免袋栽培技术的推广 |
五、果菜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推广 |
六、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 |
七、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 |
第三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
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 |
三、农业科技推广有脱节现象 |
四、缺乏经费保障 |
五、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
六、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二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农业产业自身的性质 |
二、农技推广体制的性质 |
三、保障经费投入不足 |
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 |
第四章 山东省其他地市农业技术推广典型 |
第一节 半岛地区 |
一、青岛为果农助推新技术 |
二、威海举办推介会 |
第二节 鲁中地区 |
一、济南章丘“粮改饲” |
二、泰安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
三、淄博建立山东首家生态无人农场 |
四、潍坊“智能种植床” |
第三节 鲁西南地区 |
一、济宁减少残膜“白色污染”,助力农业“绿色增收 |
二、临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三、日照推广玉米花生间作模式 |
四、菏泽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 |
第四节 鲁西北地区 |
一、聊城制定新的农技推广模式 |
二、滨州打造数字农业样板 |
第五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
第一节 加强能力建设 |
一、加强农技推广系统的自身建设 |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
三、加强合作交流 |
四、强化农民培训与科普服务 |
第二节 实施品牌强农工程 |
一、提升品牌工程 |
二、建设品牌农业 |
三、优化地理标志产品 |
四、培育品牌农业主体 |
五、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
第三节 示范带动 |
一、发挥农民的示范作用 |
二、强化新兴经营主体的引导作用 |
三、挖掘公司或企业的潜力 |
四、发挥农林院校的导向作用 |
第四节 帮扶补贴 |
一、完善工作方案 |
二、补贴农机购置 |
三、加大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力度 |
四、强化物化补贴 |
五、结合产业扶贫 |
第五节 相关保障 |
一、完善推广法律法规 |
二、加大投入保障机制 |
三、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
四、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投入方式 |
五、完善推广队伍管理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
1.1.2 国外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1.1.3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特点与趋势 |
1.2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1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
1.2.2 我国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1.2.3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集中产区 |
1.2.4 我国设施果业与国外的差距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2.1 长治县概况 |
2.1.1 地理环境 |
2.1.2 气候特点 |
2.1.3 交通状况 |
2.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2.2.1 长治县设施果树主要种植区域 |
2.2.2 长治县果树设施栽培的方式 |
2.2.3 长治县果树栽培的设施类型及其特点 |
2.2.4 长治县果树栽培各类设施面积及发展趋势 |
2.2.5 长治县设施栽培的果树树种及品种 |
2.2.6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价格分析 |
2.2.7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产量及效益 |
2.2.8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流通模式 |
2.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的问题 |
2.3.1 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 |
2.3.2 果树栽培设施结构不合理 |
2.3.3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不到位 |
2.3.4 设施栽培树种品种搭配不合理 |
2.3.5 设施果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
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
3.1 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 |
3.2 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 |
3.3 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 |
3.4 合理搭配树种与品种 |
3.5 健全设施果品流通体系 |
3.6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露地及保护地栽培四种油桃果实品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项目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单果重的比较 |
2.2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可食部分重量的比较 |
2.3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硬度的比较 |
2.4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果形指数的比较 |
2.5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含水量的比较 |
2.6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固酸比的比较 |
2.7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
2.8 二种栽培条件下油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
2.9 果实综合品质评价 |
3 结论 |
(4)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设施农业现状 |
1.2.1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1.2.2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1.1 产业回顾 |
2.1.2 设施温室农业发展现状 |
2.2 子长县主要设施温室栽培技术 |
2.2.1 设施黄瓜栽培 |
2.2.2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
2.2.3 设施温室油桃栽培技术 |
2.3 子长县设施农业展中存在的问题 |
2.3.1 融资缺口大,农民财政负担沉重 |
2.3.2 发展观念落后,科技含量落后 |
2.3.3 设施结构盲目引进,消化、吸收、改进能力差 |
2.3.4 科研人员缺乏,科研体制落后 |
2.3.5 连作障碍突出、病虫害严重 |
2.3.6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盐渍化严重 |
2.3.7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
2.3.8 产品营销滞后 |
第三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3.1 发展优势与机遇分析 |
3.1.1 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
3.1.2 交通便利 |
3.1.3 政策环境优势 |
3.2 劣势与威胁分析 |
3.2.1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
3.2.2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不健全 |
3.2.3 农业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理想 |
3.2.4 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强 |
3.3 小结 |
第四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
4.1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范围和力度 |
4.1.1 必须加大政府资金扶持 |
4.1.2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
4.2 搞好教育培训,提升推广能力 |
4.2.1 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
4.2.2 改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体制 |
4.2.3 重视科研示范基地建设 |
4.3 加强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
4.3.1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
4.3.2 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 |
4.3.3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制 |
4.4 发挥资源优势,扩张生产规模 |
4.5 注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
4.5.1 建立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
4.5.2 实施品牌战略 |
4.6 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
4.7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
4.7.1 改进栽培设施 |
4.7.2 推广工厂化育苗 |
4.7.3 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 |
4.7.4 优化品种结 |
4.7.5 提高自动化程度 |
4.7.6 推广应用生物菌堆技术 |
4.7.7 加强培训教育 |
4.8 加大营销市场的开拓力度 |
4.8.1 完善市场建设 |
4.8.2 开拓外部市场 |
4.8.3 强化信息服务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兰州市油桃设施栽培现状与前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现状 |
2 存在问题与对策 |
3 今后发展方向 |
(6)枯草芽孢杆菌对油桃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防治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油桃产业状况与采后病害损失 |
1.2 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
1.3 生物防治 |
1.3.1 生物防治的策略 |
1.3.2 生物防治的类型 |
1.3.3 拮抗菌生物防治的成就 |
1.4 国内外拮抗菌的防治进展 |
1.5 拮抗菌防治的机理研究进展 |
1.5.1 拮抗菌与病原菌直接作用 |
1.5.2 营养与空间的竞争 |
1.5.3 影响寄主抗性 |
1.5.4 其它物质对拮抗效果的影响 |
1.6 拮抗菌制剂的应用现状 |
1.7 拮抗菌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1.8 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急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果实 |
2.1.2 供试菌株 |
2.1.3 试剂及药品 |
2.1.4 培养基 |
2.1.5 仪器 |
2.2 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
2.2.1 果实表面分离拮抗菌 |
2.2.2 从油桃健叶表面分离拮抗菌 |
2.2.3 从果实伤口分离拮抗菌 |
2.2.4 “in vivo”筛选 |
2.2.5 形态特征观察 |
2.2.6 生理生化测试 |
2.3 生物学特性测定 |
2.3.1 生长曲线测定 |
2.3.2 pH值试验 |
2.3.3 生长温度试验 |
2.3.4 碳源的利用 |
2.3.5 氮源的利用 |
2.4 BS-331菌株的抑菌效果和生防机理的测定 |
2.4.1 拮抗菌及其培养 |
2.4.2 病原菌培养和孢子悬液制备 |
2.4.3 拮抗菌不同处理液对病原菌体外抑菌实验 |
2.4.4 水果的预处理 |
2.4.5 拮抗菌在桃果实体内对于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
2.4.6 生理指标检测的具体方法 |
2.5 BS-331与其他防治手段结合使用对水果采后病害抑制效果的影响 |
2.5.1 BS-331结合CaCl_2、Na_2CO_3对油桃病害的抑制效果 |
2.5.2 BS-331结合化学杀菌剂对油桃病害的抑制效果 |
2.5.3 BS-331结合纳他霉素对油桃病害的抑制效果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果实上和健叶上拮抗细菌的筛选效果 |
3.2 BS-331菌株的鉴定 |
3.2.1 菌体形态特征 |
3.2.2 菌落特征 |
3.2.3 生理生化特性 |
3.3 BS-33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
3.3.1 生长曲线测定 |
3.3.2 pH值对BS-331菌株生长的影响 |
3.3.3 温度对BS-331菌株生长的影响 |
3.3.4 BS-331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 |
3.3.5 BS-331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情况 |
3.4 BS-331菌株的抑菌效果和生防机理的测定 |
3.4.1 体外抑菌试验 |
3.4.2 体内抑制病害实验 |
3.5 对果实诱导抗性的研究 |
3.5.1 生防菌对采后油桃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5.2 生防菌对采后油桃PPO活性的影响 |
3.5.3 生防菌对采后油桃MDA活性的影响 |
3.6 BS-331与其他防治手段结合使用对油桃采后病害抑制效果的影响 |
3.6.1 BS-331结合Ca~(2+)、Na~+、化学杀菌剂使用对油桃采后病害抑制效果 |
3.6.2 BS-331结合纳他霉素使用对油桃采后病害抑制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7)北京市平谷区桃园养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果树的养分吸收特性 |
2.2 氮素对于桃生长和品质的营养 |
2.3 国内外果园养分管理 |
3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4 平谷桃园养分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施肥时期调查分析 |
4.3.2 肥料施用量调查分析 |
4.4 讨论与结论 |
5 平谷桃园土壤养分背景值及相关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供试材料 |
5.2.2 实验方案与分析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桃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测定结果 |
5.3.2 桃园土壤全氮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3 桃园土壤速效磷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4 桃园土壤速效钾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5 桃园土壤有效铜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6 桃园土壤有效锌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7 桃园土壤有效铁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8 桃园土壤有效锰背景值结果分析 |
5.3.9 桃园土壤元素相关性分析 |
5.4 结论与讨论 |
6 桃园养分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
6.1 前言 |
6.2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结论与讨论 |
7 不同氮素水平对桃树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供试材料 |
7.2.2 试验设计 |
7.2.3 田间管理 |
7.2.4 测定及分析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不同氮素施肥量对桃树生长的影响 |
7.3.2 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
7.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桃果品质的影响 |
7.4 结论与讨论 |
8 农户推荐施肥及效果 |
8.1 前言 |
8.2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
8.3 材料与方法 |
8.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8.5 结果与分析 |
8.5.1 肥料投入与产量 |
8.5.2 果实品质 |
8.6 结论与讨论 |
9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8)特色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油桃简介 |
1.2 食品品质与质地 |
1.2.1 食品质地及定义 |
1.2.2 质地研究的意义 |
1.2.3 食品质地的评价 |
1.3 食品流变学理论与发展 |
1.3.1 流变学的起源 |
1.3.2 食品流变学 |
1.4 食品质地与流变特性的关系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5.1 研究现状 |
1.5.2 发展趋势 |
1.6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TA-XT2I质地分析仪 |
2.1 TA—XT2I质地分析仪简介 |
2.2 TA—XT2I质地分析仪的结构 |
2.3 主要测试功能简介 |
2.3.1 力(应力)—变形(应变)试验 |
2.3.2 剪切试验 |
2.3.3 应力松弛试验 |
2.3.4 蠕变试验 |
2.3.5 TPA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桃流变特性测试方法的优化 |
3.1 油桃流变特性测试条件的选择 |
3.1.1 压缩量对果实流变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
3.1.2 试验探头对果实流变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
3.1.3 压缩速率对果实流变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压缩、穿刺试验测试条件的优化选择 |
3.2.2 应力松弛试验测试条件的优化选择 |
3.2.3 蠕变试验测试条件的优化选择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桃基础特性的测试研究 |
4.1 流变特性及其分类 |
4.2 流变模型元件及其流变模型 |
4.2.1.流变模型元件 |
4.2.2 常见的流变模型 |
4.3 油桃流变特性的检测 |
4.3.1 试验材料 |
4.3.2 蠕变测试 |
4.3.3 松弛测试 |
4.4 穿刺测试 |
4.4.1 穿刺测试的应用 |
4.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4.4.3 结果分析 |
4.5 TPA测试 |
4.5.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4.5.2 结果分析 |
4.6 剪切测试 |
4.6.1 测试方法 |
4.6.2 结果与分析 |
4.7 黑油桃主要化学成分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
4.7.1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
4.7.2 VC含量的测定 |
4.7.3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桃整果受力差异特性的研究 |
5.1 试验设备及方法 |
5.1.1 试验仪器及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及步骤 |
5.2 成熟、未成熟油桃整果各部位差异分布规律 |
5.2.1 测试曲线及分析 |
5.2.2 各测点参数差异分布规律 |
5.2.3 相关性分析 |
5.3 方差分析及坚实度的影响因素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贮藏过程油桃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仪器、方法及步骤 |
6.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6.3.1 坚实度、压缩斜率和破裂变形的变化 |
6.3.2 数据分析与计算 |
6.4 本章结论 |
第七章 油桃机械损伤的研究 |
7.1 机械损伤的机理 |
7.2 油桃机械损伤影响因素的研究 |
7.2.1 力学测试与机械损伤机理的关系 |
7.2.2 方差分析 |
7.2.3 结果与分析 |
7.3 本章结论 |
第八章 结论、存在问题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存在的问题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温室油桃的壁蜂授粉与爱多收液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温室油桃的壁蜂授粉技术研究 |
1.1.1 材料 |
1.1.2 试验地处理 |
1.1.3 试验方法 |
1.1.3.1 温室设巢 |
1.1.3.2 放蜂温室管理 |
1.1.3.3 释放壁蜂 |
1.1.3.4 物候条件观测 |
1.1.3.5 生物学特性调查 |
1.1.3.6 授粉效果调查 |
1.1.3.7 壁蜂茧的回收和取茧 |
1.2 爱多收液剂在温室油桃上的应用研究 |
1.2.1 材料 |
1.2.2 试验方法 |
1.2.2.1 试验设计 |
1.2.2.2 喷施时间 |
1.2.3 分析项目测定及测定方法 |
1.2.3.1 采样 |
1.2.3.2 项目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室油桃的壁蜂授粉技术研究 |
2.1.1 生物学特性 |
2.1.1.1 成蜂破茧出巢 |
2.1.1.2 壁蜂的始飞温度与工作时间 |
2.1.1.3 角额壁蜂的访花行为 |
2.1.1.4 壁蜂飞行授粉的时间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
2.1.1.5 角额壁蜂的繁殖率 |
2.1.2 授粉效果 |
2.2 爱多收液剂在温室油桃上的应用研究 |
2.2.1 幼果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桃坐果率的影响 |
2.2.2 果实膨大期不同浓度爱多收对油桃坐果率的影响 |
2.2.3 幼果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桃平均单果重及纵横径的影响 |
2.2.4 果实膨大期不同浓度爱多收对油桃平均单果重及纵横径的影响 |
2.2.5 幼果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桃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2.6 果实膨大期不同浓度爱多收对油桃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1.3.1 各地日光温室油桃品种物候期观察记载 |
1.3.2 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花期阴天温度调查 |
1.3.3 日光温室油桃树体生长发育规律观测 |
1.3.4 日光温室油桃与露地油桃果实品质性状比较 |
1.3.5 日光温室油桃人工辅助授粉试验 |
1.3.6 多效唑(PP_(333))的施用效应 |
1.3.7 油桃缩冠修剪后树体黄化防治试验 |
2.结果与分析 |
2.1 日光温室油桃物候期 |
2.2 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花期阴天温度调查 |
2.3 日光温室油桃生长发育及坐果规律观测 |
2.4 日光温室油桃果实性状比较 |
2.5 日光温室油桃人工辅助授粉试验 |
2.6 日光温室油桃施用多效唑的效应 |
2.7 油桃缩冠修剪后树体黄化防治 |
3. 讨论 |
3.1 生态因子对日光温室油桃栽培的影响 |
3.2 油桃栽培的设施 |
3.3 日光温室油桃栽培设施栽培中的品种选择 |
3.4 日光温室栽培油桃人工辅助授粉 |
3.5 施用多效唑时的注意事项 |
3.6 多效唑应用的安全性 |
3.7 土壤PH值和日光温室油桃采果缩冠修剪后黄化的关系 |
3.8 施肥对日光温室油桃采果缩冠修剪后黄化的影响 |
3.9 日光温室油桃产量与采果缩冠修剪后黄化的关系 |
4.结论 |
桃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李宽莹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新兴水果油桃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D]. 宋雨林. 烟台大学, 2019(06)
- [2]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崔亚欣.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3]露地及保护地栽培四种油桃果实品质的比较[J]. 阿卜杜外力·麦麦提,阿衣古力·阿不都瓦依提,热孜宛古丽·塔伊尔. 北方园艺, 2014(09)
- [4]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 郭小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5]兰州市油桃设施栽培现状与前景浅析[J]. 肖昌禄. 甘肃科技, 2010(01)
- [6]枯草芽孢杆菌对油桃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防治机理研究[D]. 杨振. 天津科技大学, 2009(06)
- [7]北京市平谷区桃园养分管理研究[D]. 袁跃斌.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8]特色油桃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D]. 孙国辉. 江苏大学, 2005(08)
- [9]温室油桃的壁蜂授粉与爱多收液剂的应用研究[D]. 尹英敏. 延边大学, 2005(03)
- [10]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研究[D]. 李宽莹.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