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一、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1](202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专家共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为P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 在评估最新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 制订了包括26条推荐意见的本指南, 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PBC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郭元彪,应海峰,徐佳悦,朱文华,程时丹[2](2021)在《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 G、Ig 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闫文婷[3](2021)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3月至2019年9月初诊PBC住院患者,依据Child-Pugh(C-P)评分,分A组、B组和C组,组内再分服药前和后组。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0例,A组24例,B组22例,C组24例。记录PBC患者UDCA治疗3-4周的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胺转酞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将UDCA以每日13-15mg/kg治疗3-4周后,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的PBC患者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GGT、ALT、AST、TBA和TBIL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比较,基线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将ALP、GGT和AST下降<20%或<40%的基线指标值作为ROC曲线分析阳性事件,对治疗后指标下降不足20%和40%的基线ALP、GGT和AST指标做ROC曲线分析。将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IL指标作为阳性事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将与下降≥20%的ALP、GGT和AST同步的TBA指标(≥10μmol/L)作为阳性事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C-P分级A级和B级组的ALP、GGT、AST和TBIL水平有显着下降(P<0.05),C级组无显着变化(P>0.05);TBA水平在A、B和C级组均较前显着性升高(P<0.05)。2.治疗后下降不足20%基线指标的ROC曲线分析显示:C-P分级A级组,ALP水平Cut-Off值为211.00U/L,灵敏度1.000,特异度0.583;GGT水平Cut-Off值为285.85U/L,灵敏度0.750,特异度0.917;AST水平Cut-Off值为86.68U/L,灵敏度0.818,特异度0.846。C-P分级B级组,ALP水平Cut-Off值为505.00U/L,灵敏度0.909,特异度0.727;GGT水平Cut-Off值为353.10U/L,灵敏度0.800,特异度0.833;AST水平Cut-Off值为179.15U/L,灵敏度0.800,特异度0.917。C-P分级C级组,各指标ROC曲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3.与下降≥20%的ALP、GGT和AST同步的TBA指标中,ROC曲线分析显示:CP分级A级组,TBA水平Cut-Off值38.75μmol/L,灵敏度0.818,特异度1.000。C-P分级B级组,TBA水平Cut-Off值35.95μmol/L,灵敏度0.917,特异度0.667。C-P分级C级组,TBA水平值ROC曲线无统计学意义。4.ALP、GGT和AST下降不足40%的基线值的ROC曲线分析中,C-P分级A、B和C组均无统计学意义。5.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IL指标中,ROC曲线分析显示A、B和C级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临床初诊PBC经UDCA治疗3-4周后,C-P分级A级者ALP>211.00U/L、GGT>285.85U/L或AST>86.68U/L水平时,生化应答难以实现下降20%,其中ALP准确性较高。C-P分级B级ALP>505.00U/L、GGT>353.10U/L和AST>179.15U/L水平时,生化应答难以实现下降20%,仅有一定的准确性。2.C-P分级A或B级PBC患者UDCA治疗后提升的TBA水平>38.75μmol/L或35.95μmol/L时,ALP、GGT和AST指标有下降20%可能。3.尚不能做出ALP、GGT和AST指标早期应答下降40%基线值的预判值。4.尚不能看出与ALP、GGT和AST指标同步下降20%的TBIL早期应答。5.TBIL指标早期生化无应答。

黄正慧[4](2021)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自身免疫反应主要针对肝细胞,均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PBC和AIH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入症状期及失代偿期就意味着生存期下降,如不经规范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虽然熊去氧胆酸(UDCA)为国际公认的治疗PBC的药物,但对于对UDCA生物化学应答欠佳的患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对于PBC患者常见的乏力、瘙痒等症状,尚无疗效获得公认的西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仅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AZA),但一部分患者或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在药物减量、停用过程中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该治疗方案尚不能解决全部临床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传承了名老中医经验,近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治疗PBC和AIH的经验。本课题通过收集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治疗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辨证及组方用药规律,总结辨证论治经验,以指导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中医医院His系统中筛选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BC、AIH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地区、诊断、证型、病史、中药处方等资料,统计各证型频次、合并症情况等。分析性别、年龄等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原始中医证型进行规范,获得规范后证型,统计规范后证型证型频次,探索分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规范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所有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原始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计数据库中各中药的频次、频率。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结果:(1)纳入305例PBC患者,其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40.0%)、肝郁脾虚证(32.1%)、肝胆湿热证(14.8%)、脾虚湿盛证(10.5%)、痰湿证(7.5%)、肝肾阴虚证(5.2%)(X2=1972.936,P<0.001)。提取治疗中药方剂249首,共计中药298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麸炒白术、白芍、茵陈、黄芩、赤芍、茯苓、当归、丹参、郁金。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4.2%)、温(20.8%)、寒(19.2%)、平(19.1%)等,其五味以甘(48.2%)、苦(48.0%)、辛(34.8%)为主,主要归肝(50.8%)、脾(50.2%)、肺(39.9%)、胃(33.7%)、心(25.1%)、肾(23.6%)等经。关联分析显示化橘红-苦杏仁、黄芪-茯苓皮、黄芪-豨莶草、黄芪-大腹皮、化橘红-拳参、苦杏仁-化橘红-茵陈、黄芪-化橘红-茵陈、化橘红-苦杏仁-茵陈、化橘红-苦杏仁-黄芪、化橘红-苦杏仁-黄芩、化橘红-苦杏仁-麸炒白术、黄芪-化橘红-麸炒白术等为治疗PBC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PBC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化橘红、苦杏仁、生地黄、鳖甲胶、黄芪、茯苓皮、当归、白芍;②泽兰、白茅根、茵陈、赤芍、牡丹皮、黄芩;③郁金、金钱草、麸炒白术、茯苓、党参、砂仁、陈皮、丹参、炒酸枣仁。(2)纳入88例AIH患者,其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36.4%)、气虚血瘀证(31.8%)、肝胆湿热证(15.9%)、气滞血瘀证(13.6%)、肝肾阴虚证(8.0%)、脾虚湿盛证(6.8%)、痰浊阻滞证(5.7%)(X2=306.258,P<0.001)。提取治疗AIH的中药方剂67首,共计中药211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茵陈、赤芍、白芍、黄芩、麸炒白术、黄芪、白茅根、茯苓、丹参、金钱草。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5.0%)、寒(22.7%)、温(18.3%)、平(15.8%)等,其五味以苦(48.9%)、甘(47.8%)、辛(34.2%)为主,主要归肝(52.3%)、脾(48.9%)、肺(38.5%)、胃(37.4%)、心(25.4%)、肾(21.7%)等经。关联分析显示茵陈-赤芍、茵陈-牡丹皮、茵陈-牡丹皮、赤芍-白茅根、茵陈-白茅根、茵陈-麸炒白术-赤芍、麸炒白术-黄芩-茵陈、赤芍-黄芩-茵陈等为治疗AIH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AIH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茵陈、赤芍、黄芩、牡丹皮、白茅根、金钱草、薏苡仁、广藿香、垂盆草、泽兰、焦三仙、小蓟、泽泻;②白芍、黄芪、丹参、当归、桃仁、化橘红、麦冬、葛根、蒲公英、百合、生地黄炭、生地黄;③麸炒白术、茯苓、香附、陈皮、郁金、党参。结论:PBC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盛证、痰湿证、肝肾阴虚证。AIH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痰浊阻滞证。PBC与AIH的主要病机均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虚、气滞致痰湿、瘀血内生,日久肝肾阴血耗伤,肝失所养。二者主要治法均为健脾益气、利湿退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柔肝、理气化痰等,治疗注重顾护脾胃与阴血、活血化痰。

林威[5](2021)在《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联合治疗疗效:贝叶斯网状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高达40%的接受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没有足够的临床疗效反应。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激动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激动剂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类似物被开发作为UDCA应答不佳PBC患者的辅助治疗。该网络荟萃分析的目的是比较这些药物作为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附加治疗的疗效。方法文章检索使用在线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时间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比较不同联合方案与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网状meta分析用ADDIS软件的贝叶斯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并估算血清生化指标水平降低的平均差值(mean difference,MD)。建立一致性模型以识别不同联合治疗策略之间的差异,并用累积概率对纳入的策略进行排序。结果共有19篇文章涉及1019名参与者,符合网络荟萃分析的条件。Seladelpar联合UDCA是改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生化水平的疗效最佳方案,疗效最优剂量分别是50mg(44%)、200mg(35%),两种剂量疗效相似(MD 9.27,95%CI-70.17,87.11)。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联合UDCA改善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生化水平的疗效最佳,疗效最优剂量分别是25mg(77%)、10mg(14%)、50mg(13%),三种剂量疗效相似(MD50.11,95%CI-16.29,110.53;MD-22.07,95%CI-88.62,46.41;MD 27.51,95%CI-36.47,88.35)。3mg NGM282联合UDCA是改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生化水平的最佳方案(30%),而苯扎贝特联合UDCA是改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5%)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s M,Ig M)(27%)生化水平的最佳方案。结论总体而言,对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而言,联合用药较UDCA单药治疗改善血生化指标有更优疗效。作为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附加治疗,Seladelpar改善ALP生化水平的疗效最佳,奥贝胆酸改善GGT生化水平的疗效最佳,苯扎贝特改善总胆红素和Ig M生化水平的疗效最佳。

刘新新[6](202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P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五种无创血清学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PBC患者中男性16例(22.97%),女性58例(77.03%);平均年龄55.99±11.85岁;肝硬化患者33例(44.59%),非肝硬化患者41例(55.41%)。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黄疸31例(41.89%)、腹胀15例(20.27%)、乏力13例(17.57%)、纳差14例(18.92%)、脾大30例(40.54%)、腹水18例(24.32%)。60例(81.08%)合并有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例(6.76%),干燥综合征11例(14.86%)、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1.35%)、高血压病7例(9.46%),脑梗死5例(6.76%),2型糖尿病9例(12.16%)。70例(94.59%)出现肝功能异常:ALT升高42例(56.76%)AST升高54例(72.97%)、ALP升高45例(60.81%)、GGT升高64例(86.49%)、TBil升高47例(63.51%)。自身免疫相关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66例(89.19%)。ANA谱阳性患者48例(64.86%),抗SP100阳性16例(21.62%),抗GP210阳性15例(20.27%),抗SSA抗体阳性22例(29.73%),抗SSB抗体阳性9例(12.16%)。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的年龄、ALT、AST、GGT、TG以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肝硬化组的RPR、FIB-4、AAR值较非肝硬化组显着升高(P<0.05)。RPR、AAR和FIB-4诊断PBC肝硬化的AUC值分别为0.72、0.68和0.67。年龄联合RPR值诊断PBC肝硬化的AUC为0.74。结论PB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黄疸和腹胀是PBC临床常见症状。干燥综合征是PBC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ALT、AST、ALP和GGT在PBC患者中均可升高,以GGT升高最为显着。AMA和AMA-M2是PB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PBC患者可检出多种抗核抗体,以抗SSA抗体检出率最高。RPR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GPR、AAR和FIB-4。RPR与年龄联合可以提高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张冰月[7](2021)在《PBC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UDCA治疗的应答差异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UDCA治疗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的PBC患者的疗效,分析中医证型对PBC患者经UDCA治疗1年后的应答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年至2020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并在用药1年后如期至我院复查的PBC患者。结果:1.肝郁脾虚证组应答良好率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应答欠佳率高于肝郁脾虚证组。UDCA治疗前:TB、TBA肝肾阴虚证组高于肝郁脾虚证组,ALB肝郁脾虚证组高于肝肾阴虚证组。UDCA治疗后PT、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组高于肝郁脾虚证组,RBC、CHE肝郁脾虚证组高于肝肾阴虚证组。2.PBCⅣ期应答欠佳率高于PBCⅢ期(P<0.01)。治疗前:应答良好组的PLT、ALB、CHE高于应答欠佳组,应答欠佳组AST、TB、TBA高于应答良好组。治疗后:应答良好组的PLT、RBC、CHE、TG高于应答欠佳组,应答欠佳组PT、ALT、AST、ALP、GGT、TB、TBA高于应答良好组。3.PLT、BUN是应答良好的危险因素,TB、TBA为应答良好的保护因素。证型、分期、TBA前-后为应答良好的危险因素,RBC前-后为应答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1.肝郁脾虚证的PBC患者使用UDCA的治疗效果较肝肾阴虚证的PBC患者更好。2.经UDCA治疗1年后,PBCⅣ期患者应答欠佳率高于PBCⅢ期患者。

张冰月,王晓忠[8](2020)在《原发性胆汁胆管炎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随着科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诊断率日益增高,且随着疾病进展,疾病的长期预后欠佳。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UDCA)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能改变疾病进程,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其应答欠佳,二线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提高疗效,故本研究回顾了近5年有关PBC中西医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并对此做详细综述。

黄丽华,杨正兵,谭礼让[9](2020)在《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患者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PBC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治疗半年,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非诺贝特口服治疗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使用Fibro Touch行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结果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1. 4±23. 7) U/L,显着低于对照组【(74. 9±21. 2) U/L,P<0. 05】,谷草转氨酶为(59. 5±32. 3) U/L,显着低于对照组【(81. 3±35. 8) U/L,P<0. 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95. 7±31. 8) U/L,显着低于对照组【(127. 3±50. 7) U/L,P<0. 05】;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为(57. 4±21. 3) pg/m L,显着高于对照组【(39. 7±23. 7) pg/m L,P<0. 05】,而血清TGF-β水平为(14. 3±4. 8) pg/m L,显着低于对照组【(23. 6±3. 5) pg/m L,P<0. 05】;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M(Ig M)为(2. 3±0. 4) g/L,显着低于对照组【(3. 1±0. 9) g/L,P<0. 05】,Ig G水平为(11. 3±1. 8) g/L,显着低于对照组【(15. 5±1. 3) g/L,P<0. 05】,Ig A水平为(2. 7±0. 6) g/L,显着低于对照组【(3. 5±0. 2) g/L,P<0. 05】;观察组患者LSM为(10. 8±6. 5) k Pa,与对照组的(9. 7±7. 7) k Pa比,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联合治疗PB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生化指标,可能与抑制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提高了血清IFN-γ水平有关,其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杨茜[10](2020)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目前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性方法。研究表明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VitD)水平跟该病具有临床相关性,但是各项研究结果尚不统一,故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PB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VitD水平的差异,以期为P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研究方法:本meta分析从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期间有关VitD与PBC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制定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来筛选文献,纳入的原始研究New Ottawa Scale(NOS)评分需≥5分,并从中提取有效数据绘制表格,运用RevMan5.3软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10篇文献被纳入至本研究中,结果显示:(1)PBC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2)PBC组患者25(OH)D水平与其他病因肝硬化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3)PBC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乙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尽管各研究之间存在高度异质性,但基于有限的数据分析表明:(1)PBC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表明VitD不足或缺乏与PB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合既往研究考虑VitD减少与PBC的发病互为因果关系。在临床上可通过测量血清25(OH)D水平作为PBC的辅助诊断指标,补充VitD或许可为PBC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尚不能认为PBC组与其他病因肝硬化组的血清VitD水平存在显着差异。(3)可认为PBC组血清VitD水平明显低于乙肝组。

二、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论文提纲范文)

(2)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疗效及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血液指标检测
        1.3.3瘙痒、乏力评分
        1.3.4 安全性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M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乏力评分比较
    2.7 两组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3)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数据的一般特征
    2.2 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一线治疗
        1.2 二线治疗
        1.3 对症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综述二 AIH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标准治疗
        1.2 替代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BC患者的合并症
        3.3 PBC患者的病情分层
        3.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PBC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
        4.2 PBC患者的合并症
        4.3 PBC患者病情
        4.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PBC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研究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症情况
        3.3 AIH患者病情分层
        3.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AIH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AIH与女性
        4.2 AIH患者的合并症
        4.3 AIH患者病情
        4.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AIH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联合治疗疗效:贝叶斯网状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系统文献检索
    1.2 选择标准
    1.3 数据提取策略
    1.4 质量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逐对比较的荟萃分析结果
    2.2 网络荟萃分析结果
    2.3 一致性和收敛性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对照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D 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7)PBC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UDCA治疗的应答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基础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原发性胆汁胆管炎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诊断
    1.4 治疗
        1.4.1 熊去氧胆酸
        1.4.2 联合治疗
        1.4.3 并发症治疗
2 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中医治疗
3 小结与展望

(9)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患者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2.2 两组肝脏硬度值比较
    2.3 两组血清IFN-γ、IL-10和TGF-β水平比较
    2.4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比较
3 讨论

(10)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概述
    1.2 维生素D的基本特点及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相关性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筛选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质量评价
    2.4 数据提取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效应指标选择及统计学意义
        2.5.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模型
        2.5.3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移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和及纳入流程
    3.2 纳入文献的特点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各项研究合并统计分析
        3.3.2 各亚组统计分析
        3.3.3 PBC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三组25(OH)D水平的统计分析
        3.3.4 PBC组、乙肝组及对照组三组25(OH)D水平的统计分析
    3.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4.1 结果讨论
    4.2 本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2]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郭元彪,应海峰,徐佳悦,朱文华,程时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14)
  • [3]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D]. 闫文婷.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D]. 黄正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联合治疗疗效:贝叶斯网状荟萃分析[D]. 林威.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6]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D]. 刘新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PBC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UDCA治疗的应答差异性分析[D]. 张冰月.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原发性胆汁胆管炎中西医研究进展[J]. 张冰月,王晓忠. 中医临床研究, 2020(31)
  • [9]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患者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变化[J]. 黄丽华,杨正兵,谭礼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04)
  • [10]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D]. 杨茜.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