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顶板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巷道顶板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一、浅析巷道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马浩浩[1](2020)在《煤矿开采中巷道冒顶原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认为煤矿数量多、环境差异大,巷道顶板冒顶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巷道顶板冒顶原因较为复杂,尤其是复合顶板巷道,顶板冒顶的概率更大。因此开展煤矿开采中巷道冒顶事故原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对于降低煤炭巷道冒顶事故、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子健[2](2020)在《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量开采实践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危险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条带呈区域性分布,且这种区域性分布同地下矿床的形成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是一种从区域角度对顶板冒落的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研究,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受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旨在利用地勘期间相关的地质资料,探索地质因素与顶板冒落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本文从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区域性入手,分析地质因素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控制作用,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合相关预测理论,提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技术框架;基于突变级数法以及surfer软件,构建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模型,并对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划分。为确保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可靠性理论,提出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的可靠度计算模型;并选取某矿已有的地勘数据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尚康[3](2020)在《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做好“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掘进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目前针对该区域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因素识别、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H煤矿某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将基于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有:(1)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目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我国煤矿巷道掘进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发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结合H煤矿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的重点确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风险矩阵法对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和区域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2)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借助实地调研和前期研究对H煤矿掘进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2018版识别出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共计122项,即掘进作业过程81项,支护作业过程16项,检修作业过程25项,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Ⅰ级风险共6项危险因素、Ⅱ级风险共15项危险因素、Ⅲ级风险共10项危险因素、Ⅳ级风险共38项危险因素、V级风险共53项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岗位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煤矿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价。首先,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分析出H煤矿东部大巷延伸段掘进作业主要事故类型高达15种,共计34项危险因素;其次,结合该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对这15种34项危险因素的发生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煤(岩)层附近10项,运输巷28项,工作面回风巷8项。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各区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项危险因素为Ⅰ级风险、3项危险因素为Ⅱ级风险、14项危险因素为Ⅲ级风险、28项危险因素为Ⅳ级风险,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本研究根据掘进作业岗位和区域安全风险评价分级结果,针对性的给出适合H煤矿(企业)掘进作业要求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的评价及分级研究,对有效减少煤矿掘进作业岗位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掘进作业中煤矿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曹敬松[4](2020)在《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大倾角煤层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5%20%,大多数矿区为了在较短的投资周期内实现高产量,高效益的目标,不断加大煤矿开采的强度,直接导致了很多煤层赋存好的资源优先开采完毕,从而大多数矿区开始转向煤层赋存较为复杂的难采煤层,研究复杂条件下大倾角煤层的机械化高效开采技术问题有很大意义。结合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概况、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对5877y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和两巷顶板离层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了大倾角工作面过9条老巷道、转采过拐点、大倾角复杂构造环境中煤层顶板的控制技术、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防倒、防滑以及大倾角工作面对接、渐减液压支架等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对吕家坨煤矿5877y大倾角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釆煤进行的研究,解决了大倾角煤层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既确保安全生产又促进了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图22幅;表17个;参42篇

赵娜[5](2020)在《DW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矿事故大部分是由管理不正规,安全风险未及时发现,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煤矿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对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矿山安全风险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W煤矿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建立了适用于该煤矿企业的风险预警流程和风险控制系统,重点研究工作及结果为:1)分析出DW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安全风险因素及安全风险事件;制定了DW煤矿主要风险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在该表中初步列出风险事件、风险等级和预防措施;从人、机、环境三方面对DW矿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2)对DW煤矿进行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构建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确定了风险指标,建立了DW煤矿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出DW煤矿安全风险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值,该矿的人员安全风险、机器安全风险属于低风险,环境安全风险属于较高风险。3)提出了DW煤矿的安全风险的预警流程和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分别从人员、机器和环境风险方面提出了预警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预警管理时,建议制定风险预警的管理表格,记录结果对照预警等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DW煤矿安全风险的评价结果,针对“人、机、环”方面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图8幅;表26个;参72篇。

刘金铭[6](2019)在《巷道冲击地压与巷道冒顶复合灾害研究》文中提出在煤矿开采时,经常发生冲击地压和冒顶灾害,然而有时两种灾害常常相互影响、耦合致灾,表现为复合的形式,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因此,本文提出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概念,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复合灾害的破坏特征、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等,以用来对预防复合灾害的发生提供参考。首先阐述了冲击地压和冒顶的分类,从相互对比的角度研究了单一灾害和复合灾害破坏特征,得到发生灾害时的巷内破坏部位、抛掷特征、支护破坏特征和释放能量来源等结论。其次阐述了发生冲击地压的扰动响应失稳机理和判别准则,得到当达到临界软化区深度或临界载荷时将会发生冲击地压;通过分析临界软化区半径、临界载荷随E/λ的变化规律,得到E/λ较小时容易发生冲击地压;得到E/λ越大则支护对临界载荷的影响越大,增大支护阻力能够提高临界载荷。其次对巷道冒顶进行了弹塑性区计算分析,得到发生冒顶的塑性易冒区半径和各个参数对发生冒顶的影响,分析了地质和开采技术方面对发生冒顶的影响。其次提出了深部巷道复合灾害的概念,并得到发生判据;通过对考虑残余强度的巷道进行推导,得到发生复合灾害的临界位移、临界软化区深度和临界载荷;对复合灾害进行了分类,可分为冲击地压诱发冒顶型、冒顶诱发冲击地压型两类。其次进行支护对发生复合灾害的理论研究,对发生复合灾害的临界位移、临界软化区深度和临界载荷公式中的K进行分析,得到K的取值对发生复合灾害的影响,结合山东、新疆和山西矿井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破坏现象,得到支护强度不足是导致复合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发生复合灾害的山东某矿巷道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发生复合灾害的理论,得到掘进速度、支护密度、顶煤厚度和掘进距离等对发生复合灾害的影响结果。该论文有图57幅,表9个,参考文献67篇。

乔守乐[7](2019)在《大竹园铝土矿开挖巷道支护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贵州省的大竹园铝土矿作为工程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矿区29勘探线的矿体ZK2901-ZK2904中开挖巷道进行支护方案分析,同时对于来自地质报告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并将其作为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支护、喷射混凝土、加锚、锚喷四种方案展开分析和研究,其主要分析研究如下:(1)对巷道支护理论进行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了解其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总结给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分析研究的方法。(2)根据大竹园铝土矿地质资料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对其参数进行折减,通过RMR岩体质量评分,以及Hoke-Brown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转化得到岩体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撑。(3)通过巷道破坏变形机理和支护理论以及地质资料分析,提出大竹园铝土矿的支护方案,分别为不支护、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和锚喷支护,并对支护方案中选择的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4)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模拟结果的塑性区、巷道变形位移以及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巷道在不同方案下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锚喷对塑性区和位移的控制达到最好,但应对模拟结果出现的巷道底鼓重点关注。

郭晓菲[8](2019)在《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煤矿井下巷道工程量巨大,每年新开掘的巷道达上万公里。目前巷道顶板事故的起数在煤矿各类事故中占比最高,严重威胁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巷道顶板灾害的发生是由巷道围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所致,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与破坏区的形态及范围直接相关,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也是根据巷道围岩破坏区的形态和范围来进行支护设计。掌握不同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破坏区的形态及范围扩展规律对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塑性区是通过岩石强度准则判定得到的理论意义上的破坏区,在采矿工程领域精度要求范围内,通常视塑性区为破坏区来研究地下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已有岩石力学试验对比、现场观测等手段研究了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形态演化规律及塑性区扩展方向规律,推导出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塑性区扩展蝶叶方位判据公式,并将其应用于高偏应力环境中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形成了如下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在理论上界定了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圆形、椭圆形、蝶形三种形态。(1)获得了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围压比值为1时为双向等压条件,塑性区形态为圆形,随着围压比值的增大塑性区逐渐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当围压比值达到一定值之后围岩将出现蝶形塑性区,之后塑性区形态以蝶形形态扩展。(2)提出了判定非均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的形态系数τ,推导出形态系数的理论公式:τ=m2/2m1式中(3)获得了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4)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表现出一致性,应力环境和围岩自身力学性质满足蝶形塑性区形成条件时,无论巷道断面为何种形状,巷道围岩均会形成蝶形塑性区。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一旦形成,巷道断面的形状对塑性区的蝶形形态影响不大,圆形巷道条件下得到的蝶形塑性区判定准则,在非圆形断面条件下依然适用。(5)相比于均质围岩条件下的规则形态,在层状组合岩体中,蝶形塑性区的形态会出现蝶叶缺失及穿透现象,尽管这些塑性区形态与标准蝶形直观上有所差别,但仍然符合蝶形塑性区的数学界定,蝶叶仍为围岩的最大破坏深度所在区域,而且位于两个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平分线附近,蝶形判定准则在层状围岩环境中仍然适用。2、发现了蝶形塑性区蝶叶的定向扩展特性,建立了巷道蝶形冒顶风险的方位判据。(1)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周围环向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导致应力的破坏强度在环向位置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V”形尖角式分布,任何岩石材料均会优先在应力破坏强度大的倒“V”形尖角处发生破坏(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最终形成了蝶形塑性区。(2)高应力水平和高围压比值是形成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的两个必要应力条件。(3)蝶形塑性区最大半径线与最大围压方向夹角为蝶叶角,用θt表示,在理论上通过夹逼准则获得了蝶叶角分布范围计算公式:θAm(r/a,η)≤θt(r/a,η)≤θCm(r/a,η)可通过求解应力函数倒“V”形分布极值点的位置在理论上确定蝶叶角的范围。(4)发现了蝶形塑性区蝶叶定向扩展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与已有岩石力学试验的对比发现,当巷道围岩出现蝶形塑性区后,塑性区将沿着蝶叶方向定向扩展。三种研究方法得到的蝶叶定向扩展规律一致,在数值上有微小差别,综合三种方法的范围,本文确定蝶叶角方向在38°-45°之间。(5)建立了巷道蝶形冒顶风险的方位判据,即:β=|α-θt|式中,β为蝶叶方位角,α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θt为蝶叶角。主应力的方向会影响蝶叶的方位,当蝶叶位于巷道顶板正上方(β=0°),此时发生蝶形冒顶的风险最高。3、基于不同形态塑性区的力学特征,建立了塑性区形态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定性关系。(1)与圆形、椭圆形塑性区相比,蝶形塑性区分布不均匀,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蝶叶部,且范围较大。一方面,需要更大的支护阻力来承载破碎岩体;另一方面,蝶叶区内的破碎岩石相当于软弱体受到周围弹性岩石集中挤压,使得支护体受力增大。蝶形塑性区出现后,对支护体的长度、强度及延伸率要求更高,更难以控制。(2)与圆形、椭圆形塑性区相比,蝶形塑性区对应力变化敏感,地下应力场的变化,如果其等效结果相当于在最大围压方向加载或是在最小围压方向卸荷,将可能诱发蝶形塑性区较大范围的扩展,此时需要支护的范围增大,且对支护体造成一定的冲击力,增大了巷道冒顶的风险。(3)与圆形、椭圆形形态相比,蝶形塑性区出现后,伴随非均匀破坏、大尺度和应力敏感性特征,增大了对巷道围岩支护体的要求,增加了巷道围岩冒顶的风险,巷道围岩出现蝶形破坏后需要引起警觉并采取相应的灾害预防措施。4、建立了基于塑性区形态及蝶叶方位判据的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方法。(1)揭示了高偏应力场中巷道蝶形冒顶机理。在高偏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形成了蝶形塑性区,塑性区蝶叶随着最大主应力的旋转发生偏转,当蝶叶方位角β=0°时,蝶叶旋转至巷道正上方,此时蝶形冒顶风险最高。顶板蝶叶区内岩石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伴有巨大膨胀压力和强烈变形,当锚杆(索)不能承受蝶叶内围岩重量时,巷道便发生蝶形冒顶。(2)建立了基于塑性区形态及蝶叶方位判据的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方法。应用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蝶叶方位判据,对一定应力环境中的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及蝶叶方位进行判定分析,提前掌握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在巷道布置时尽量避开产生蝶形的位置,如果巷道围岩出现蝶形破坏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5、应用蝶形冒顶隐患分析方法,揭示了保德矿回采巷道及国投某矿采空区下掘进巷道蝶形冒顶灾害发生的物理过程。(1)通过对比分析采动影响前后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及塑性区形态特征,揭示了保德矿回采巷道围岩受采动影响出现非对称大变形及发生巷道冒顶的力学机理。采空区侧方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高偏应力环境,回采巷道处在高偏应力场中,围岩形成了蝶形塑性区;塑性区蝶叶随着主应力的方向发生旋转,当蝶叶处在巷道顶板正上方,巷道蝶形冒顶风险达到最高等级;此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支护不当会有发生冒顶的风险。(2)通过对比分析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煤柱侧方不同位置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及塑性区形态特征,揭示了国投某矿采空区下掘进巷道受上方采空区影响出现非对称变形及发生巷道冒顶的力学机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煤柱侧方受煤柱及上方采空区影响,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高偏应力环境,原始方案巷道处在高偏应力场中,围岩形成了蝶形塑性区;且塑性区蝶叶随主应力方向旋转至巷道顶板附近,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此时支护不当会发生冒顶。(3)由于地下开采空间存在,应力场在采空区周围重新分布,导致周围局部范围内形成高偏应力环境。处在其中的巷道容易产生蝶形塑性区,对巷道围岩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塑性区形态及蝶叶方位判据的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方法对于研究高偏应力场中巷道布置及围岩稳定性分析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赵志强,马念杰,刘洪涛,冯吉成[9](2018)在《煤层巷道冒顶机理与预警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顶板灾害是我国煤矿各类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当前绝大多数顶板灾害事故发生在巷道,尤其是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巷道。在分析巷道冒顶事故与围岩体环境之间关系基础上,将煤层巷道冒顶分为围岩主导型和应力主导型两大类型,揭示了裂隙危岩坠落、松散岩体冒落、弱黏结复合顶板垮落、大变形巷道蝶叶型冒顶等煤层巷道冒顶的机理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巷道冒顶隐患分阶段多层次的全时预警方法与机制,即设计阶段的冒顶隐患远期风险评价、巷道掘进施工阶段的随钻预估、服务周期内的长时临界预警,开发了岩层结构随钻探测仪、顶板多点位移监控器、锚杆锚索工况监测报警仪等用于长时和临界预警的仪器设备,形成的煤层巷道冒顶机理和预警方法与仪器设备将为顶板事故预报预防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吴升林[10](2018)在《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源头主动管理转变的主要抓手。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力和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安全问题落到实处,实现生产的安全化、规范化、合理化。对煤矿主要岗位、主要作业环节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明确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内容,制定管控措施,提高煤矿的整体安全监控、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的基本条件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以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技术,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估,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管控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通过专家调查法辨识煤矿企业的风险源,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各风险源的风险度,并依据煤矿企业的实际制定相对应的管控措施,从而造就本质安全型管理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配备本质安全型矿井设备、创建本质安全型环境、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本质安全化,最终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奋斗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一条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的有效途径,为其它煤矿企业和行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浅析巷道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巷道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开采中巷道冒顶原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概况
2 巷道冒顶事故及原因分析
    2.1 巷道冒顶事故
    2.2 事故原因分析
3 巷道冒顶控制措施
    3.1 支护技术
    3.2 安全监控系统
4 预防措施效果评价
5 结语

(2)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事故概况
        1.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理论研究
    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区域性研究
    2.2 顶板赋存条件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3 顶板岩体的物理性质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4 顶板岩体的力学性质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5 区域地质构造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6 顶板赋存环境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7 地质作用控制顶板冒落途径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
    3.1 预测的基本原理
        3.1.1 预测的相关理论
        3.1.2 预测基本程序
    3.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原则
        3.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内涵
        3.2.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基本原则
    3.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地质指标库的建立
        3.3.1 bow-tie理论介绍
        3.3.2 顶板赋存条件相关参数的提取
        3.3.3 顶板岩体的物理性质相关参数的选取
        3.3.4 顶板岩体的力学性质相关参数的确定
        3.3.5 区域地质构造相关参数的测定
        3.3.6 顶板赋存环境相关参数的考虑
        3.3.7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指标库的构建
    3.4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指标的选取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及区划的研究
    4.1 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
        4.1.1 突变级数法的理论基础
        4.1.2 突变级数法相较于其他统计预测方法的优势
    4.2 顶板冒落危险区域划分的步骤
    4.3 矿山顶板冒落危险区划的计算机实现
        4.3.1 surfer软件介绍
        4.3.2 数据的准备
        4.3.3 格式的转换
        4.3.4 区划图的绘制
    4.4 本章小结
5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研究
    5.1 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提出
        5.1.1 数据不确定性来源及分类
        5.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参数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
        5.1.3 数据的随机性表示方法
    5.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的研究背景
        5.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的现状
        5.2.2 可靠性理论简要介绍
        5.2.3 采用可靠性理论研究区域预测结果准确性的优势
    5.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内涵
        5.3.1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定义
        5.3.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失效内涵
        5.3.3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失效原因分析
    5.4 矿山顶板冒落危险性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预计研究
        5.4.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功能函数的建立
        5.4.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指标的求解
        5.4.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的表达公式
        5.4.4 突变级数预测法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求解
        5.4.5 模型可靠度计算公式求解
    5.5 本章小结
6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的应用研究
    6.1 A矿的基本概况
        6.1.1 A矿的区域地质条件
        6.1.2 A矿的水文地质条件
        6.1.3 A矿的工程地质条件
    6.2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及区划图的绘制
    6.3 A矿矿山顶板冒落区域预测结果的可靠度计算
        6.3.1 A矿顶板冒落区域预测突变级数的随机特征求解
        6.3.2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临界值的统计特征求解
        6.3.3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求解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3 科研项目经历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安全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2.1.1 安全风险的定义
        2.1.2 安全风险的特征
    2.2 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2.2.1 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
        2.2.2 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
        2.2.3 安全风险评价的内容
        2.2.4 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2.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3.1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
        2.3.2 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3.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4 煤矿巷道掘进现状分析
        2.4.1 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现状
        2.4.2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现状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
    3.1 H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状况分析
        3.1.1 H煤矿概况
        3.1.2 H煤掘进作业流程分析
    3.2 掘进作业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3.3 岗位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3.3.1 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3.3.2 基于“分布密度型”未知有理数的D值计算
    3.4 基于LEC法的H煤矿掘进作业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3.4.1 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3.4.2 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3.5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比较图
    3.6 本章小结
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评价
    4.1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类型分析
    4.2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4.3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4.3.1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4.3.2 风险R值计算
    4.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4.4.1 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4.4.2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4.5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
    4.6 本章小结
5 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1 风险接受准则分析
    5.2 岗位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2.1 检修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2 掘进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3 临时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4 永久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3 区域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3.1 触电事故控制措施
        5.3.2 火灾事故控制措施
        5.3.3 瓦斯爆炸事故控制措施
        5.3.4 高处坠落事故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4)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吕家坨矿工程地质概况及采煤方法选择
    2.1 吕家坨矿的地质情况及开发历史
    2.2 吕家坨矿-800水平八采区区域位置关系及概况
        2.2.1 邻区及地面情况
        2.2.2 本区域地面三个钻孔,井下三个钻孔情况。
        2.2.3 地层及标志层
        2.2.4 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
        2.2.5 煤质
        2.2.6 煤层顶底板
        2.2.7 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等)及古河床冲刷
        2.2.8 水文地质
    2.3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位置关系及概况
        2.3.1 煤层赋存情况
        2.3.2 煤层顶底板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
        2.3.5 无线电坑透地质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3.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分析
    3.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轨道巷、皮带巷顶板压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4.1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
        4.1.1 采煤工艺
        4.1.2 采煤方法
        4.1.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开采技术难点
    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顶板控制技术
        4.2.1 正常时期顶板控制方法
        4.2.2 预防松软煤壁片帮冒顶方法
    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负责地质条件过老巷道处置
        4.3.1 5877、5876集中运巷道加固方法
        4.3.2 老巷道内的掘进冒高区巷道加固方法
        4.3.3 老巷道内的抬棚加固方法
        4.3.4 加固支护技术要求
        4.3.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7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6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6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7 5877y工作面过5876工作面泄水石门技术方案
        4.3.8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其它7煤层巷道方案
        4.3.9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通过皮带巷拐点旋转回采技术方案
    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回采发生煤壁片帮冒顶处理方法
        4.4.1 -800八采区域7煤层顶板冒顶特点
        4.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原则
        4.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顺序
        4.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煤壁片帮及冒顶事故的技术要求
        4.4.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做超前支护安全要求
    4.5 大倾角工作面“三机”防滑、防倒及防工作面飞石
        4.5.1 大倾角工作面输送机下滑原因分析
        4.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溜子的防倒防滑措施
        4.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防煤、矸块滚落伤人
        4.5.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与外切眼对接方案
        4.5.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渐减液压支架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5877y工作面回采完毕分析
    5.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成本投入
    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综合效益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DW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1.2.2 煤矿风险管理的研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2.1 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
        2.1.3 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
    2.2 煤矿风险管理概述
        2.2.1 煤矿风险的来源
        2.2.2 煤矿风险的特征
        2.2.3 煤矿风险的构成要素
    2.3 煤矿风险因素特点及管理特征
        2.3.1 煤矿风险因素的特点
        2.3.2 煤矿风险管理的特征
    2.4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
        2.4.1 煤矿风险识别方法
        2.4.2 煤矿风险分析方法
        2.4.3 煤矿风险监控预警方法
        2.4.4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W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1 DW煤矿工程概述
        3.1.1 煤层概况
        3.1.2 防治水单元及管理
        3.1.3 瓦斯单元及管理
        3.1.4 煤尘单元及管理
        3.1.5 煤的自燃倾向性及管理
    3.2 DW煤矿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1 安全因素识别的方法
        3.2.2 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3.3 DW煤矿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3.1 风险因素分析的方法
        3.3.2 风险因素及初步判定
        3.3.3 人员风险因素分析
        3.3.4 机器风险因素分析
        3.3.5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W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4.1 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4.2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初步分析
        4.2.3 评价指标筛选确定
        4.2.4 评价指标参数
    4.3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4.4 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与结果
        4.4.1 风险评价模型
        4.4.2 风险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W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与控制
    5.1 DW煤矿安全风险预警
        5.1.1 风险预警流程
        5.1.2 风险预警管理
    5.2 DW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5.2.1 风险控制体系
        5.2.2 风险应对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巷道冲击地压与巷道冒顶复合灾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冒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破坏特征
    2.1 冲击地压的破坏特征
    2.2 冒顶的破坏特征
    2.3 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破坏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理论研究
    3.1 冲击地压失稳理论概述
    3.2 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分析
    3.3 巷道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巷道冒顶发生理论研究
    4.1 巷道冒顶弹塑性分析
    4.2 巷道冒顶影响因素分析
    4.3 地质与开采技术对巷道冒顶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发生理论研究
    5.1 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概念提出
    5.2 考虑残余强度的巷道复合灾害发生条件分析
    5.3 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分类
    5.4 本章小结
6 支护对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影响研究
    6.1 支护阻力对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理论分析
    6.2 山东某矿复合灾害支护破坏分析
    6.3 新疆某矿复合灾害支护破坏分析
    6.4 山西某矿复合灾害支护破坏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山东某矿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数值模拟分析
    7.1 FLAC-3D数值模拟概述
    7.2 确定力学参数与计算模型
    7.3 掘进速度对巷道发生复合灾害模拟分析
    7.4 支护对巷道发生复合灾害模拟分析
    7.5 顶煤厚度对巷道发生复合灾害模拟分析
    7.6 掘进距离对巷道发生复合灾害模拟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大竹园铝土矿开挖巷道支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矿区工程背景
    2.1 矿区地质特征
    2.2 矿体地质
        2.2.1 矿体特征
        2.2.2 矿石和围岩稳固性
    2.3 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2.3.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2.3.2 岩体质量评价
        2.3.3 Hoek-Brown岩体强度准则
        2.3.4 Hoek-Brown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等效转化
        2.3.5 岩体力学参数的估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方案
    3.1 巷道变形力学机理
    3.2 巷道围岩破坏机理
        3.2.1 围岩岩体的变形特性
        3.2.2 围岩岩体破坏机理
        3.2.3 围岩岩体破坏判据
    3.3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3.3.1 主观因素
        3.3.2 客观因素
    3.4 巷道支护
        3.4.1 巷道支护基本要求
        3.4.2 巷道支护原则
        3.4.3 巷道支护形式
        3.4.4 耦合支护原理
    3.5 支护方案
        3.5.1 支护方案
        3.5.2 喷射混凝土厚度
        3.5.3 锚杆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巷道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4.1 数值模拟分析
        4.1.1 软件概述
        4.1.2 模拟区域
    4.2 数值模拟的建立
        4.2.1 基本假设
        4.2.2 模型构建及边界条件
        4.2.3 初始平衡
    4.3 不支护方案分析
        4.3.1 塑性区分析
        4.3.2 应力分析
        4.3.3 巷道变形分析
    4.4 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案分析
        4.4.1 支护模型
        4.4.2 塑性区分析
        4.4.3 应力分析
        4.4.4 巷道变形分析
    4.5 锚杆支护方案分析
        4.5.1 支护模型
        4.5.2 塑性区分析
        4.5.3 应力分析
        4.5.4 巷道变形分析
    4.6 锚喷支护方案分析
        4.6.1 支护模型
        4.6.3 塑性区分析
        4.6.4 应力分析
        4.6.5 巷道变形分析
    4.7 模拟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巷道顶底板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
    5.1 巷道冒顶片帮
        5.1.1 冒顶片帮致灾因素
        5.1.2 冒顶片帮预防控制措施
    5.2 巷道底鼓
        5.2.1 底鼓原因
        5.2.2 巷道底鼓预防控制措施
        5.2.3 大竹园铝土矿巷道底鼓成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巷道数值模拟结果(部分)
附录C FLAC3D模拟锚杆部分程序

(8)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研究现状
        1.2.2 巷道顶板破坏研究现状
        1.2.3 煤矿井下应力场分布特征
        1.2.4 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弹塑性理论研究现状
        1.2.5 蝶形塑性区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及其判定准则
    2.1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基本形态及其演化规律
        2.1.1 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方程
        2.1.2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基本形态及演化规律
    2.2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的判定准则
        2.2.1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基本形态的数学含义
        2.2.2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的判定准则
        2.2.3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系数
        2.2.4 判定准则的数值模拟验证
    2.3 不同巷道断面形状条件下蝶形判定准则的适用性分析
        2.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2.3.2 不同巷道断面形状条件下蝶形塑性区的相似性
        2.3.3 判定准则的适用性分析
    2.4 层状围岩条件下蝶形判定准则的适用性分析
        2.4.1 层状围岩下蝶叶的缺失行为
        2.4.2 层状围岩下蝶叶的硬岩穿透行为
        2.4.3 判定准则的适用性分析
    2.5 本章结论
3 蝶形塑性区的形成机制及蝶叶定向扩展特性
    3.1 蝶形塑性区的形成机制及应力条件
        3.1.1 圆形巷道周围环向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3.1.2 蝶形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机制
        3.1.3 蝶形塑性区形成的应力条件
    3.2 蝶叶定向扩展特性
        3.2.1 理论计算的蝶叶定向分布特征
        3.2.2 数值模拟计算的蝶叶定向分布结果
        3.2.3 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3.2.4 与已有的含孔洞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3 蝶叶方位与巷道围岩稳定性
    3.4 本章结论
4 巷道蝶形冒顶机理及其隐患分析方法
    4.1 塑性区力学特征与巷道围岩稳定性
        4.1.1 蝶形塑性区非均匀分布特征
        4.1.2 蝶形塑性区大尺度特征
        4.1.3 蝶形塑性区的应力敏感性特征
        4.1.4 塑性区形态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4.2 高偏应力环境中巷道蝶形冒顶机理(以回采巷道为例)
        4.2.1 回采巷道周围应力场分布规律
        4.2.2 高偏应力环境中巷道围岩蝶形冒顶机理
    4.3 基于塑性区形态及蝶叶方位的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方法
        4.3.1 隐患判定的原则及风险级别
        4.3.2 隐患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4.4 本章结论
5 巷道蝶形冒顶现场实例分析
    5.1 保德矿大变形回采巷道蝶形冒顶实例分析
        5.1.1 现场工程概况
        5.1.2 数值模拟方法
        5.1.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1.4 保德矿大变形回采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
    5.2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蝶形冒顶实例分析
        5.2.1 现场工程概况
        5.2.2 数值模拟方法
        5.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4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蝶形冒顶隐患分析
    5.3 两个现场实例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煤层巷道冒顶机理与预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煤层巷道冒顶机理
    1.1 围岩主导型冒顶
        1.1.1 危岩坠落
        1.1.2 松散自然平衡拱
        1.1.3 层状复合顶板梁式垮落
    1.2 应力主导型冒顶
        1.2.1 采动引起的区域应力场特征
        1.2.2 应力变化导致巷道发生蝶叶型冒顶
2 煤层巷道冒顶隐患预警方法
    2.1 巷道冒顶隐患远期风险评价
        2.1.1 H1的计算方法
        2.1.2 H2的计算方法
        2.1.3 冒顶隐患风险评价与预警等级的确定
    2.2 巷道冒顶隐患随钻预估
        2.2.1 钻进式探测方法
        2.2.2 顶板岩层结构随钻探测仪
    2.3 巷道冒顶隐患鹰眼临界预警
        2.3.1 顶板多点位移监控器
        2.3.2 锚杆锚索工况监测报警仪
        2.3.3 巷道冒顶隐患临界预警方法
3 应用实例
    3.1 精细探查顶板岩层结构
    3.2 顶板危险性评价分级
    3.3 预警冒顶过程
4 结 论

(10)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红柳林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分析
    1.2 国内外煤矿安全管控研究现状
        1.2.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及管理措施
        1.2.2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管理措施
        1.2.3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对比分析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路线
2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安全风险辨识研究
    2.1 风险辨识的原则
    2.2 风险辨识方法的研究
    2.3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煤矿安全风险辨识
        2.3.1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煤矿安全风险辨识流程
        2.3.2 各操作岗位人员安全风险辨识
        2.3.3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风险辨识
        2.3.4 煤矿环境安全风险因素辨识
        2.3.5 煤矿安全管理风险因素辨识
    2.4 本章小结
3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3.2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比较与分析
    3.3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3.1 评估方法介绍
        3.3.2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4.1 针对人的操作风险采取的安全管控措施
        4.1.1 各操作岗位工作标准
        4.1.2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
        4.1.3 各操作岗位员工安全培训
        4.1.4 针对人的操作风险采取的安全管控措施效果评价
    4.2 针对机电设备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
        4.2.1 “机环双检”管控措施
        4.2.2 “人机工程”管控措施
        4.2.3 针对机电设备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效果评价
    4.3 针对主要的环境因素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
        4.3.1 水灾风险管控措施
        4.3.2 顶板灾害风险
        4.3.3 瓦斯爆炸防控措施
        4.3.4 矿井综合性防尘措施
        4.3.5 针对主要的环境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效果评价
    4.4 针对安全管理风险采取的安全管控措施
        4.4.1 过程控制管理
        4.4.2 矿级管理人员工作标准
        4.4.3 科室、区队管理人员工作标准
        4.4.4 针对安全管理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5.1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5.1.1 红柳林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建立原则
        5.1.2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5.1.3 网络系统结构图
        5.1.4 软件系统结构
    5.2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管理流程
    5.3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防灭火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方案设计
        5.3.1 体系管理
        5.3.2 基础资料库
        5.3.3 应用库
        5.3.4 教育与培训材料管理
        5.3.5 风险控制
        5.3.6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火灾安全风险辨识
        5.3.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火灾安全风险评估
        5.3.8 防灭火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5.4 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矿作业防灭火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浅析巷道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开采中巷道冒顶原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 马浩浩. 矿业装备, 2020(06)
  • [2]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D]. 王子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尚康.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D]. 曹敬松.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DW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赵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巷道冲击地压与巷道冒顶复合灾害研究[D]. 刘金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7]大竹园铝土矿开挖巷道支护方案研究[D]. 乔守乐.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其应用[D]. 郭晓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9]煤层巷道冒顶机理与预警方法[J]. 赵志强,马念杰,刘洪涛,冯吉成. 煤炭学报, 2018(S2)
  • [10]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研究[D]. 吴升林.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巷道顶板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