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研究进展

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研究进展

一、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何雨峰[1](2020)在《红曲霉菌MnSO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对红曲霉菌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红曲霉菌是一种可食用真菌,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其代谢生成的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天然可食用色素,在食品及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红曲霉菌在发酵代谢过程中除了能够合成优质的天然食用色素红曲色素外,还会伴随着合成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毒素——桔霉素。本研究通过研究抗氧化物质如抗坏血酸对红曲霉菌低产桔霉素的作用影响,同时探索了一种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ber CCTCC NO.M2013082 MnSOD原核表达的方法,并探讨了红曲霉源MnSOD对食品安全型红曲霉的作用。1、添加抗坏血酸至红曲霉发酵培养基中,对红曲霉菌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在对红曲霉发酵物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后,结果发现红曲霉菌体胞外发酵液中的脂肪酸种类为5种,比胞内脂肪酸多一种,为短链脂肪酸丁二酸。而在外源性抗坏血酸(exogenous ascorbic acid,EAA)发酵液组中短链脂肪酸丁二酸的含量为26.731%,要高于对照组的19.444%。表明短链脂肪酸提升能够促进红曲色素的产率。同时对EAA组和对照组的抗氧化酶活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主要是红曲霉菌中抗氧化酶SOD活性差别较大,且结合桔霉素的结果,发现红曲霉中SOD活性和桔霉素的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2.基于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红曲霉菌MnSOD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通过设计出红曲菌H4000 MnSOD简并引物得到目的基因片段,再设计全长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红曲霉MnSOD基因的全长序列。经Eco RⅠ和HindⅢ酶切后连接至相同酶切的表达载体p 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克隆得到的基因预测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约为17 k D。同时将克隆得到的MnSOD基因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该序列与橙色红曲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相似度达到99%,与炭疽菌、米曲霉、黄曲霉的MnSOD基因也有较高的相似度。通过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目标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 k D,与预测相对分子量基本相符。对该表达蛋白的耐酸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在p H 2.0保温处理1 h,酶活为159 U/mg,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耐酸性。3.红曲霉是嗜酸性真菌,其生长环境p H偏酸性。鉴于表达得到MnSOD具有耐酸性,且MnSOD与红曲霉菌合成桔霉素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向红曲霉发酵培养基中添红曲菌源MnSO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及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SOD的抑制剂),探讨其对红曲霉菌代谢的相关作用。研究结果发现,MnSOD的加入能够降低红曲霉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桔霉素,而抑制SOD活性的DDC添加则会使红曲霉菌的桔霉素产量上升,上升了约52%。通过检测红曲霉菌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发现,加入SOD组分后的红曲霉发酵液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最高,达到82%,而抑制SOD的DDC组分添加以后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低至56%。表明添加红曲霉MnSOD,能够提升了红曲霉抗氧化能力,从而影响红曲霉菌次级代谢产物桔霉素的生成。此外,对不同添加物组别的红曲霉菌胞内色素和胞内色素进行分析,DDC组的胞外色素含量最多,比对照组上升了35%。表明DDC能够影响细胞跨膜转运色素的能力,从而消除了细胞内色素的代谢抑制,增加了细胞内和细胞外色素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红曲菌MnSOD能够影响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桔霉素形成,是很好的调控因子,为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秦松,何雨峰,况嘉铀,范淑敏,黄邵培,王伟平[2](2019)在《Mn-SOD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以及微生物体内的金属酶,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位于线粒体内的Mn-SOD作为清除超氧阴离子的第一道防线,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和调控对于平衡机体的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对MnSOD的提取及功能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Mn-SOD功能、来源、提取等进行了概述,重点对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MnSOD、以及其在医学农业上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Mn-SOD产品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李亚男,张海滨[3](2018)在《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海洋无脊椎动物是重要的经济水产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者。抗氧化酶系统在其环境适应性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抗氧化酶类的种类、结构、环境适应性、酶学、基因和蛋白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王小龙[4](2018)在《黄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是一种关键的酶类抗氧化物质,筑起了生物体针对氧毒性的第一道防线,将氧自由基快速歧化为普通分子氧(O2)和过氧化氢(H2O2)。本研究从已构建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三种SOD基因:胞质型铜锌SOD(IcSOD,MG208871)、胞外型铜锌SOD(EcSOD,MF974567)和锰SOD(MnSOD,MG208872),并对它们的分子特征及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氨氮和亚硝态氮急性毒性实验中,黄姑鱼表现出对氨氮胁迫更为敏感,其氨氮和亚硝态氮的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23 mg/L(换算成非离子氨0.57 mg/L)和99.0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02 mg/L(换算成非离子氨0.06 mg/L)和9.91 mg/L。(2)黄姑鱼IcSOD(NaIcSOD)cDNA全长793 bp,包括58 bp的5?非编码区(UTR)、270 bp的3?非编码区(UTR)和46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4个氨基酸。NaIcSOD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NaIcSOD mRNA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心脏、肝、脾脏、头肾、中肾、鳃、肠、胃、脑、肌肉和鳔)中均有表达,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脑、肝脏、心脏和鳃,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黄姑鱼经氨氮/亚硝态氮急性攻毒后,其肝脏、鳃和头肾组织的NaIcSOD mRNA均不同程度上调。此外,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NaIcSOD,研究表明该酶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3)黄姑鱼EcSOD(NaEcSOD)cDNA全长1101 bp,包括224 bp的5?UTR、229 bp的3?UTR和648 bp的ORF,编码21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aIcSOD不具有跨膜区,含有1条信号肽序列(0-26 aa)。NaEcSOD mRNA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脑、鳔和胃,在肌肉中最低。黄姑鱼经氨氮/亚硝态氮急性攻毒后,其肝脏、鳃和头肾组织的NaEcSOD mRNA均有不同程度上调。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NaEcSOD,测得该酶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此外,GST pull-down实验表明NaEcSOD蛋白与膜联蛋白A4(annexin A4)存在相互作用。(4)黄姑鱼MnSOD(NaMnSOD)cDNA全长949 bp,包括38 bp的5’UTR、233 bp的3?UTR和678 bp的ORF,编码225个氨基酸。NaMnSOD无跨膜区,含有1条信号肽序列(0-27 aa)。NaMnSOD mRNA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脑、肝脏和鳃,在脾脏中最低。黄姑鱼经氨氮/亚硝态氮急性攻毒后,其肝脏、鳃和头肾组织的NaMnSOD mRNA均不同程度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黄姑鱼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耐受力差,在黄姑鱼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实时监控尤为重要。IcSOD、EcSOD和MnSOD在黄姑鱼抵抗氨氮/亚硝态氮污染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水体污染监测的早期生物标志物。NaIcSOD和NaEcSOD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酶活力以及温度/pH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谢珺,牛得伟,李艳冰,高可,高辉,李帅广,沈良华,王峰[5](2017)在《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的表达与功能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构建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简化获得hSOD2突变体的步骤,探讨hSOD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hSOD2的46位Q氨基酸突变为K氨基酸,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p ET15b-hSOD2-Q46K突变体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gami大肠杆菌,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利用SWISS-MODEL Workspace对hSOD2-Q46K突变体进行同源建模,利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建模结果进行分析.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后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目的蛋白的SOD活力.利用浓度为0.1 mmol/L百草枯(PQ)压力下生长情况测定表达hSOD2-Q46K和hSOD2蛋白的Rosetta-gami大肠杆菌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46位密码子已由CAG突变为AAG.经过IPTG诱导后野生型和突变体均能表达出大小约为25 k Da的蛋白.SOD活性检测表明hSOD2-Q46K突变体的活力为899 U/mg,比野生型蛋白活性下降了65.4%.三维结构分析显示,突变点周围氨基酸间氢键被部分打破.结论:成功构建hSOD2-Q46K突变体并成功得到了纯化的突变体蛋白,hSOD2-Q46K的SOD活力比野生型降低了65.4%,且百草枯压力下表达hSOD2-Q46K蛋白的大肠杆菌A600达到0.84,而野生型蛋白的大肠杆菌A600达到1.14.这可能是因为突变点与周围氨基酸间氢键打破,突变点周围失去了原来的稳定结构,底物通道入口处氨基酸排列疏散,影响电子在氨基酸间的传递,影响静电导向机制,从而阻碍氧自由基在底物通道的通行,使hSOD2的催化活力下降.

许昕[6](2017)在《紫背天葵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和采后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D.C)富含纤维素、多种微量元素、花色苷、氨基酸、黄酮苷和挥发油等,且其SOD酶活性较高,是一种很好的药膳型高档蔬菜。紫背天葵采后因自身较强的新陈代谢致使营养物质损失快,需要合适的采后处理来延缓其生命活动。目前有许多研究关注采后处理对果蔬的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但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序列克隆,探究不同处理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紫背天葵等叶菜类蔬菜的后续分子生物学和采后处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改良CTAB法提取紫背天葵叶片总RNA,经克隆得到924bp的基因序列全长,其中包含从104bp到784bp共681bp的ORF区,编码227个氨基酸。对获得的Cu/Zn-SOD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表明紫背天葵Cu/Zn-SOD与向日葵、薇甘菊、一枝黄花Cu/Zn-SOD有较高的同源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紫背天葵的Cu/Zn-SOD位于细胞质中,属亲水性非分泌蛋白质;整体结构分析其二级结构最主要的结构元件为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而α-螺旋和β-转角散布于整个蛋白。根据同源建模的预测方法,应用Swiss-model构建了紫背天葵Cu/Zn-SOD蛋白高级结构模型。2.分别以1-MCP和乙烯处理紫背天葵分析常温贮藏期间紫背天葵的品质和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减弱了呼吸强度、抑制变色,促进了Cu/Zn-SO 基因的表达和SOD及POD酶的活性,抑制了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生成,较好地维持了紫背天葵叶片的贮藏品质。乙烯的作用与1-MCP的作用相反。3.常温贮藏条件下,紫背天葵分别经1-MCP和NO处理后均促使Cu/Zn-SOD基因表达上调,其中1-MCP处理更为明显;低温下减压和气调处理也使紫背天葵的Cu/Zn-SOD基因表达上调,但在表达响应时间和作用模式上存在差别。1-MCP处理、气调处理和减压处理对Cu/Z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受到时间的调控,低温可以诱导Cu/Zn-SOD基因的表达。

陈长凤[7](2016)在《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富硒产物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类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O-2·)发生歧化反应的金属酶。SOD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抗疲劳、抗肿瘤、抗炎症功能,在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产生及氧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自由基产生的主要场所,所以线粒体是氧损伤的主要靶细胞器。而Mn-SOD是一类存在于线粒体中的抗氧化酶,具有保护线粒体免遭氧化的功能。硒(Selenium,Se)是一种氧族非金属元素。1957年,硒被证实是多种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很多硒蛋白与免疫、衰老、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本文首先构建了质粒编号为401、402、403的hMn-sod-pET21a(+)、hMn-sod-pET22b(+)、hMn-sod-pET28a(+)三种重组表达质粒,将三种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到E.coli BL21(DE3)表达菌株中,得到了含有不同表达质粒的工程菌,其编号为401BL、402BL、403BL的hMn-sod-pET21a(+)-E.coli BL21(DE3)、hMn-sod-pET22b-E.coli BL21(DE3)、hMn-sod-pET28a(+)-E.coli BL21(DE3)三种工程菌。通过对这三种工程菌的表达水平及表达的hMn-SOD活性考察,最终选择了表达水平及酶活较高的403质粒作为重组hMn-SOD的表达质粒。将403质粒分别转入到E.coliTrxB菌株(含有硫氧还蛋白及谷胱甘肽还原酶,其有利于正确形成二硫键,提高表达蛋白的正确折叠)、E.coli Rosseta菌株(表达稀有密码子),以及E.coil BL21菌株(蛋白酶缺陷型表达工程菌)三种表达菌株的感受态细胞中,得到编号为403Tb、403Ra、403BL的403-E.coliTrxB、403-E.coli Rosseta,以及403-E.coli BL21(DE3)三种工程菌。分别考察了这三种工程菌表达hMn-SOD的水平,最终选取403BL作为后续研究的工程菌。二是对hMn-SOD重组菌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本文对重组菌403BL表达hMn-SOD时的温度、IPTG浓度、Mn2+浓度,以及表达时长等进行了优化,其结果为:28℃、0.01m M IPTG、7.5m M Mn2+、表达时间为12-16小时。利用7L的发酵罐对403BL重组菌进行扩大培养,得到OD600nm为118的高密度发酵菌体。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对hMn-SOD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hMn-SOD的比活比粗酶液的比活提高5-10倍,达到2710U/mg。三是富硒hMn-SOD重组菌的选育及富硒hMn-SOD的制备。本文对403BL重组菌进行了富硒培养条件下的高通量筛选及驯化,得到了一株能够在亚硒酸钠浓度为30μg/ml条件下很好生长的重组菌,命名为403BL-X。进一步对该重组菌产生的富硒hMn-SOD制备条件进行了摸索。其在培养10h时可以得到比活较高的富硒hMn-SOD。经测定,富硒hMn-SOD中的硒含量可达462.7μg/g,比活可以达到3844U/mg,比普通hMn-SOD活性提高41%左右。经过蛋白质质谱的测定显示,在24位甲硫氨酸和141位半胱氨酸被硒代。

陈瑞曦[8](2014)在《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及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自然界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体内的需氧、厌氧细胞中。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一种抵抗机体氧化损伤的重要金属酶类。该文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试图从多个方面研究并整合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的信息并予以阐述。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定义、分类及分布、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分别介绍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生物体的重要意义,旨在让更多人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更加全面、详尽、与时俱进的认识。

徐靖[9](2013)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重要金属酶,它能够特异性的清除超氧阴离子,保护机体免受氧化的损伤。本文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定义及分类、结构、分布、测定方法以及其自身特性的应用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并且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丽青[10](2011)在《嗜热毛壳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烟草耐盐性研究》文中指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O2.-)发生歧化反应,在生物体防御氧化损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酶分子中所含金属辅基的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可分为Cu,Zn-SOD,Mn-SOD,Fe-SOD等类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已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农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商业价值。但市场应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来源于常温生物,因此酶的半衰期短,热稳定性差,储存期短,导致产品成本高,而制约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农业、工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热稳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 CT2)是广泛分布的,生长上限温度较高的嗜热真菌,从这种真菌中已分离了多种嗜热酶,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RT-PCR和Tail-PCR从嗜热毛壳菌中分离到了一个新的Mn-SOD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684bp,编码227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将该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经甲醇诱导表达6d后酶活最高可达1020U/ml,蛋白量达0.93mg/ml。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等步骤纯化了该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2.7kDa,与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相似。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60℃和6.0,该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70℃处理60min后,残余酶活为71%。本研究还从嗜热毛壳菌中克隆了一种Cu,Zn-SOD基因并将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高效表达。经甲醇诱导表达6d后酶活最高可达1660U/ml,蛋白量达1.54mg/ml。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等步骤纯化了该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17 kDa,该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60℃和6.5。70℃处理60min后,残余酶活为65%,在80和90℃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2和7min。比较上述构建的重组酵母GS115(pPIC9K/mnsod)和GS115(pPIC9K/czsod)与非重组酵母(pPIC9K)在不同浓度NaCl、百草枯、甲萘醌和H2O2胁迫下的生长状况,验证嗜热毛壳菌mnsod及czsod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嗜热毛壳菌mnsod及czsod基因对包括盐、百草枯、甲萘醌、过氧化物等多种胁迫具有抵抗能力。盐胁迫是自然界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在许多模式生物中广泛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耐盐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抗逆相关基因的抗逆功能是基因工程抗性育种的前提。当植物遭受包括高盐、干旱、低温和高温等环境胁迫时可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进而破坏细胞内的大分子,从而使DNA裂解,造成膜的损伤或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及稳定性等。因此,对植物来说有效的活性氧清除系统非常重要。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其在盐胁迫下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关于逆境胁迫下SOD活性增高的生理关系已有报道,表明植物体内的SOD活性增高可以增强其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多种转SOD基因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为了验证盐胁迫下嗜热毛壳菌mnsod及czsod的基因功能,将mnsod及czsod基因分别构建到35s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经PCR、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嗜热毛壳菌的mnsod及czsod基因分别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通过分析高盐胁迫下非转基因和转基因烟草的种子萌发率表明,转mnsod基因和转czsod基因的烟草种子比野生型烟草种子的萌发率高,且两种转基因烟草的根生长受到的抑制都比野生型小。说明转嗜热毛壳菌sod基因提高了烟草在种子萌发及小苗生长阶段的耐盐性。盐分胁迫会使植物膜系统受到伤害,导致植株的叶片MDA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本实验中盐胁迫处理使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物叶片的丙二醛含量都有所上升,但两种转基因烟草植株的MDA含量显着低于未转基因植株。说明转基因烟草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于野生型烟草,膜伤害程度较轻。该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具有明显提高的抗盐性。在盐胁迫条件下,转mnsod基因和转czsod基因烟草株系的SOD活性与野生型一样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两种转基因烟草SOD活性都比非转基因烟草高的多。研究了两种转基因烟草植株的抗病害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转基因植株对烟草炭疽病和赤星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且转mnsod基因比转czsod基因烟草的抗病能力更强。

二、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红曲霉菌MnSO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对红曲霉菌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曲霉菌简介
    1.2 红曲色素
    1.3 桔霉素
    1.4 现阶段国内外控制色素和桔霉素的研究进展
    1.5 抗氧化剂调节因子的种类及作用
        1.5.1 抗坏血酸
        1.5.2 过氧化氢酶
        1.5.3 超氧化物歧化酶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红曲菌发酵过程中脂肪酸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0 实验菌种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红曲霉菌发酵培养
        2.2.3 红曲色素测定
        2.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霉素
        2.2.5 细胞内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2.6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红曲霉发酵物的脂肪酸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分析
        2.3.4 EAA对红曲发酵过程中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5 EAA对红曲霉菌丝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曲霉菌MnSOD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3.1 引言
    3.2 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菌种
        3.2.2 试剂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简并引物设计及PCR结果
        3.3.2 全长引物设计及全长基因分析
        3.3.3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3.3.4 表达蛋白的酶活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nSOD对红曲霉菌合成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4.2.1 实验菌种
        4.2.2 试剂和仪器
        4.2.3 红曲霉MnSOD重组蛋白的制备提取
        4.2.4 红曲霉菌的培养基配制及其发酵培养
        4.2.5 不同抗氧化物质对红曲霉发酵的影响
        4.2.6 对红曲霉菌色价的检测
        4.2.7 对红曲霉菌桔霉素的检测
        4.2.8 对红曲霉菌发酵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
        4.2.9 对红曲霉菌胞内脂肪酸含量的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红曲霉菌桔霉素的检测结果
        4.3.2 红曲霉菌红曲色素的检测结果
        4.3.3 红曲霉菌脂肪酸的检测结果
        4.3.4 红曲霉菌发酵液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Mn-SOD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n-SOD的提取
    1.1 从动物中提取Mn-SOD
    1.2 从植物中提取Mn-SOD
    1.3 从微生物中提取Mn-SOD
    1.4 利用基因工程菌提取Mn-SOD
        1.4.1 动物来源的Mn-SOD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1.4.2 植物来源的Mn-SOD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1.4.3 微生物来源的Mn-SOD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2 Mn-SOD的应用
    2.1 Mn-SOD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
    2.2 Mn-SOD在医学上应用研究
        2.2.1 在治疗糖尿病上的应用
        2.2.2 在癌症上的应用
        2.2.2.1 在前列腺癌上的应用
        2.2.2.2 在肾癌上的应用
        2.2.2.3 在骨癌上的应用
        2.2.2.4 在其他癌症上的应用
        2.2.3 在其他疾病研究上的应用
3 结语与展望

(3)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发现与作用机理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种类与分布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
    1.4 活性测定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2.1 发现与作用机理
    2.2 种类与分布
    2.3 结构特征
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3.1 发现作用机理
    3.2 种类与分布
    3.3 结构特征
4 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抗氧化酶研究进展
    4.1 抗氧化酶与环境胁迫
        4.1.1 常规环境因子胁迫
        4.1.2 有机物胁迫
        4.1.3 重金属胁迫
        4.1.4 微生物胁迫
        4.1.5 其他胁迫
    4.2 抗氧化酶与环境监测
    4.3 抗氧化酶酶学研究
5 展望
    5.1 环境监测生物标记物研究
    5.2 加强基因调控与蛋白功能验证研究
    5.3 深海生物的抗氧化酶研究

(4)黄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黄姑鱼简介
    1.2 水环境中的无机氮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1.2.1 氨氮
        1.2.2 亚硝态氮
        1.2.3 硝态氮
    1.3 氧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
        1.3.1 氧自由基
        1.3.2 抗氧化系统
    1.4 SOD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4.1 SOD的研究进展
        1.4.2 SOD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1.4.3 SOD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黄姑鱼Ic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菌株和载体
        2.1.4 引物
        2.1.5 仪器设备
        2.1.6 培养基配置
        2.1.7 常用试剂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
        2.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
        2.2.3 总RNA的提取
        2.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
        2.2.5 NaIc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
        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2.8 NaIcSOD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2.2.9 GSTpull-down
        2.2.10 纯化蛋白的SOD酶活测定及其温度/pH稳定性测试
    2.3 结果
        2.3.1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黄姑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2.3.2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
        2.3.3 NaIc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4 NaIcSODmRNA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
        2.3.5 NaIcSOD重组表达与纯化
        2.3.6 GST下拉寻找与黄姑鱼IcSOD相互作用的蛋白
        2.3.7 NaIcSOD的温度/pH稳定性测试
    2.4 讨论
第3章 黄姑鱼Ec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菌株和载体
        3.1.4 引物
        3.1.5 仪器设备
        3.1.6 培养基配置
        3.1.7 常用试剂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
        3.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
        3.2.3 总RNA的提取
        3.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
        3.2.5 NaEc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
        3.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3.2.8 NaEcSOD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3.2.9 GSTpull-down及蛋白质质谱分析
        3.2.10 纯化蛋白的SOD酶活测定及其温度/pH稳定性测试
    3.3 结果
        3.3.1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
        3.3.2 NaEc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NaEcSODmRNA组织分布及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
        3.3.4 NaEcSOD重组表达与纯化
        3.3.5 GST下拉寻找与黄姑鱼EcSOD相互作用的蛋白及其质谱分析
        3.3.6 NaEcSOD的温度/pH稳定性测试
    3.4 讨论
第4章 黄姑鱼Mn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菌株和载体
        4.1.4 引物
        4.1.5 仪器设备
        4.1.6 培养基配置
        4.1.7 常用试剂配置
    4.2 实验方法
        4.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
        4.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
        4.2.3 总RNA的提取
        4.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
        4.2.5 NaMn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
        4.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4.2.8 NaMnSOD的原核表达
    4.3 结果
        4.3.1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
        4.3.2 NaMn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3 NaMnSODmRNA组织分布及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
        4.3.4 NaMnSOD重组表达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的表达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 引物设计
         (2) 同源建模
         (3) 定点突变
         (4) 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5) 浓度及活性初步测定
         (6) 表达h SOD2-Q46K的大肠杆菌Rosetta-gami抗百草枯 (Paraquat, PQ) 能力测定
2 结果
    2.1 h SOD2的三维结构特征及突变位点的选择
    2.2 h SOD2-Q46K突变体及野生型的三维结构对比
    2.3 p ET15b-h SOD2-Q46K的构建
    2.4 h SOD2-Q46K的表达、纯化
    2.5 h SOD2-Q46K的产率及活性功能鉴定
    2.6 表达h SOD2-Q46K的大肠杆菌Rosetta-gami抗百草枯能力测定
3 讨论

(6)紫背天葵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和采后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紫背天葵概述
        1.1 形态特征
        1.2 主要营养成分及研究进展
    2 活性氧
        2.1 活性氧的产生
        2.2 活性氧的作用
        2.2.2.1 活性氧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
        2.2.2.2 活性氧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
        2.2.2.3 活性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3 活性氧的清除
    3 SOD概述
        3.1 SOD的种类
        3.2 SOD基因研究进展
    4 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
        4.1 1-MCP处理
        4.2 NO处理
        4.3 气调处理
        4.4 减压处理
    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
        2.2 CU/ZN-SOD中间保守片段扩增
        2.3 运用RACE技术扩增全长序列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
        3.2 CU/ZN-SOD基因克隆
        3.3 MRNA序列结构分析
        3.4 CU/ZN-SOD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及多序列比对
        3.5 CU/ZN-SOD系统进化分析
        3.6 蛋白质序列分析
        3.6.1 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
        3.6.1.1 蛋白质性质分析
        3.6.1.2 亲疏水性分析
        3.6.1.3 信号肽预测
        3.6.1.4 跨膜结构域预测
        3.6.1.5 亚细胞定位预测
        3.6.1.6 功能结构域预测
        3.6.2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3.6.3 蛋白质三级结构同源建模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第一节 1-MCP和乙烯处理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呼吸强度
        2.2 色差
        2.3 过氧化物酶(POD)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5 过氧化氢
        2.6 超氧阴离子
        2.7 荧光定量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呼吸强度
        3.2 色差
        3.3 超氧阴离子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5 过氧化氢
        3.6 过氧化物酶(POD)
        3.7 荧光定量
        4 讨论
        5 本节总结
    第二节 不同处理对紫背天葵CU/ZN-SOD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紫背天葵叶片总RNA提取
        2.2 制备荧光定量PCR用cDNA
        2.3 设计荧光定量PCR用引物
        2.4 荧光定量PCR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本节总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富硒产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介
        1.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发现
        1.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来源及分布
        1.1.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及性质
        1.1.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产及应用
    1.2 硒蛋白简介
        1.2.1 硒及硒蛋白
        1.2.2 硒蛋白的原核表达
        1.2.3 硒蛋白与疾病
    1.3 立项依据
第2章 重组hMn-SOD质粒构建及蛋白表达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质粒
        2.2.2 菌株
        2.2.3 实验材料
        2.2.4 实验仪器
        2.2.5 培养基
        2.2.6 主要溶液和缓冲液
    2.3 实验方法
        2.3.1 hMn-SOD基因片段的获得
        2.3.2 大肠埃希菌的培养与保藏
        2.3.3 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的钙法制备
        2.3.4 大肠埃希菌质粒的转化
        2.3.5 碱裂解法抽提大肠埃希菌质粒
        2.3.6 DNA目的基因片段的胶回收
        2.3.7 DNA电泳
        2.3.8 DNA的酶切和连接
        2.3.9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2.3.10 重组hMn-SOD表达质粒及表达菌的选择
        2.3.11 重组hMn-SOD蛋白的预表达
        2.3.12 重组hMn-SOD蛋白粗酶液的制备
        2.3.13 Bradford法标准曲线的测定
        2.3.14 粗酶液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3.15 SDS-PAGE蛋白质电泳检测
        2.3.16 酶活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SOD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2.4.2 重组hMn-SOD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2.4.3 重组hMn-SOD蛋白的预表达
        2.4.4 三种重组hMn-SOD工程菌的蛋白表达
        2.4.5 三种重组hMn-SOD工程菌表达的SOD酶活力比较
        2.4.6 psod-pET28a在不同表达菌株中的hMn-SOD表达量比较
        2.4.7 重组hMn-SOD的酶活测定
        2.4.8 重组hMn-SOD蛋白浓度的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组菌403BL的hMn-SOD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及发酵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重组菌403BL的hMn-SOD蛋白表达条件优化
        3.3.2 重组hMn-SOD蛋白的Ni-NTA亲和纯化
        3.3.3 重组hMn-SOD蛋白表达菌的高密度发酵
    3.4 实验结果
        3.4.1 重组hMn-SOD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3.4.2 重组hMn-SOD蛋白的Ni-NTA亲和纯化
        3.4.3 重组菌403BL在7L发酵罐条件下的高密度发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富硒hMn-SOD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亚硒酸钠对重组菌403BL生长的影响
        4.3.2 耐硒表达菌株的高通量筛选及驯化
        4.3.3 硒含量、总蛋白、酶活的测定
        4.3.4 培养基中亚硒酸钠的浓度对富硒hMn-SOD表达的影响
        4.3.5 诱导表达时间对富硒hMn-SOD形成的影响
        4.3.6 富硒hMn-SOD蛋白质谱对硒代位点的确定
    4.4 实验结果
        4.4.1 硒物质对富硒hMn-SOD活力的影响
        4.4.2 亚硒酸钠对重组菌403BL生长的影响
        4.4.3 高耐硒菌株的高通量筛选及驯化结果
        4.4.4 硒含量的测定
        4.4.5 富硒hMn-SOD表达的最佳亚硒酸钠浓度的确定
        4.4.6 富硒诱导的时长对富硒hMn-SOD蛋白表达的影响
        4.4.7 富硒hMn-SOD的硒代位点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OD的基本概念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及特性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布
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3 超氧化物歧化酶特性的应用及修饰
    3.1 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多态性在病理学方面的应用
    3.2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辐射的防护作用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应用
    3.5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修饰
        3.5.1 聚乙二醇 (PEG) 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3.5.2 脂肪酸类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3.5.3 糖类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3.5.4 β-环状糊精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3.5.5 固化酶技术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3.5.6 脂质体包裹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4 展望

(10)嗜热毛壳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烟草耐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种类与分布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和理化特性
        1.2.1 SOD 的结构
        1.2.2 SOD 的理化特性
        1.2.2.1 SOD 对氰化物和H_20_2 的敏感性
        1.2.2.2 SOD 的吸收光谱特性
        1.2.2.3 SOD 是亲水性的蛋白质
    1.3 SOD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及应用
        1.4.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
        1.4.1.1 SOD 对辐射的防护作用
        1.4.1.2 SOD 对肿瘤的作用
        1.4.1.3 SOD 与衰老
        1.4.1.4 SOD 与植物抗逆的关系
        1.4.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应用
        1.4.2.1 SOD 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
        1.4.2.2 SOD 在医学中的应用
        1.4.2.3 SOD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1.4.2.4 SOD 与转基因植物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酶和生化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培养基及有关溶剂的配制
        2.1.4.1 培养基
        2.1.4.2 溶液配制
        2.1.5 PCR 引物
        2.1.5.1 Mn-SOD 基因克隆表达引物
        2.1.5.2 Cu,Zn-SOD 基因表达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嗜热毛壳菌SOD 基因克隆
        2.2.1.1 嗜热毛壳菌菌丝体DNA 的抽提
        2.2.1.2 C.thermophilum Mn-SOD 基因 5′末端的分离(TAIL-PCR)
        2.2.1.3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2.2.1.4 序列测定
        2.2.1.5 总RNA 的提取(Trizol 法)
        2.2.1.6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
        2.2.1.7 目的基因全长cDNA 的克隆
        2.2.1.8 全长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嗜热毛壳菌 SOD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与性质
        2.2.2.1 嗜热毛壳菌SOD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
        2.2.2.2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3 线性化质粒DNA 制备
        2.2.2.4 酵母转化
        2.2.2.5 酵母转化子的鉴定和筛选
        2.2.2.6 外源基因多拷贝整合转化子筛选
        2.2.2.7 酵母工程的培养和SOD 的诱导分泌表达
        2.2.2.8 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及SDS-PAGE 分析
        2.2.2.9 重组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
        2.2.3 工程酵母的抗逆性分析
        2.2.3.1 非胁迫处理
        2.2.3.2 胁迫处理
        2.2.4 嗜热毛壳菌sod(Ctsod)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及抗盐性
        2.2.4.1 目的基因的克隆
        2.2.4.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2.4.3 转化农杆菌
        2.2.4.4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基因转化
        2.2.4.5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2.2.4.6 SOD 活性的测定
        2.2.4.7 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性检测
        2.2.4.8 转基因烟草的抗盐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C.thermophilum CT2 sod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3.1.1 C.thermophilum CT2 总RNA 的提取
        3.1.2 C.thermophilum CT2 mnsod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3.1.2.1 C.thermophilum CT2 mnsod 基因5′末端的分离
        3.1.2.2 C.thermophilum CT2 mnsod 全长cDNA 的分离
        3.1.2.3 C.thermophilum CT2 mnsod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3.1.2.4 嗜热毛壳菌mnsod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3.1.2.5 重组Mn-SOD 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3.1.3 C.thermophilum CT2 czsod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3.1.3.1 C.thermophilum CT2 czsod 基因cDNA 的分离
        3.1.3.2 C. thermophilum czsod 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3.1.3.3 重组Cu,Zn-SOD 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3.2 工程酵母的抗逆性分析
        3.2.1 嗜热毛壳菌czsod 基因与逆境
        3.2.2 嗜热毛壳菌mnsod 基因与逆境
    3.3 嗜热毛壳菌sod(Ctsod)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及抗盐性分析
        3.3.1 嗜热毛壳菌mnsod 转化烟草及抗盐性分析
        3.3.1.1 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mnsod)的构建
        3.3.1.2 转化农杆菌
        3.3.1.3 LBA4404(pROKⅡ/mnsod)转化烟草
        3.3.1.4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3.3.1.5 转mnsod 基因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SOD 含量的测定
        3.3.1.6 转mnsod 基因烟草的抗病性分析
        3.3.1.7 转mnsod 基因烟草对盐胁迫的抗性
        3.3.2 嗜热毛壳菌czsod 基因转化烟草及抗盐性分析
        3.3.2.1 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czsod)的构建
        3.3.2.2 转化农杆菌
        3.3.2.3 LBA4404(pROKⅡ/czsod)转化烟草
        3.3.2.4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3.3.2.5 转czsod 基因与非转基因烟草SOD 含量的测定
        3.3.2.6 转czsod 基因烟草的抗病性分析
        3.3.2.7 转 czsod 基因烟草对盐胁迫的抗性
4 讨论
    4.1 嗜热毛壳菌SOD 酶的高效表达及热稳定性研究
        4.1.1 表达系统的选择
        4.1.2 影响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的因素
        4.1.3 重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
        4.1.4 重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热稳定性
        4.1.5 热稳定酶的耐热机制
    4.2 工程酵母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
    4.3 转嗜热毛壳菌sod 基因烟草的抗盐性研究
        4.3.1 自由基、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
        4.3.2 野生型与转嗜热毛壳菌sod 基因烟草对盐胁迫抗性的比较
        4.3.3 盐胁迫下野生型与转sod 基因烟草的丙二醛(MDA)含量比较
        4.3.4 野生型与转sod 基因烟草抗病性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曲霉菌MnSO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对红曲霉菌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D]. 何雨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2]Mn-SOD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秦松,何雨峰,况嘉铀,范淑敏,黄邵培,王伟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5)
  • [3]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研究进展[J]. 李亚男,张海滨. 海洋通报, 2018(03)
  • [4]黄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 王小龙. 集美大学, 2018(09)
  • [5]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2-Q46K突变体的表达与功能分析[J]. 谢珺,牛得伟,李艳冰,高可,高辉,李帅广,沈良华,王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7(03)
  • [6]紫背天葵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和采后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D]. 许昕.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富硒产物的制备[D]. 陈长凤.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9)
  • [8]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及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J]. 陈瑞曦. 中国渔业经济, 2014(05)
  • [9]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徐靖.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2)
  • [10]嗜热毛壳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烟草耐盐性研究[D]. 张丽青.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