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茶菇栽培方法

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茶菇栽培方法

一、茶籽壳为主料栽培新茶菇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祈猛,华蓉,张俊波,李建英,尚陆娥,罗孝坤,刘绍雄[1](2021)在《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与栽培现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茶薪菇是我国大宗栽培重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产量居全国食用菌品种第八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概述我国茶薪菇的学名及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总结茶薪菇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可供茶薪菇遗传育种工作者参考。

王海营[2](2019)在《油茶饼粕对三种食用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油茶饼粕是油茶榨油后的副产物,其产量高但利用率低,大量被直接丢弃或用做燃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对油茶饼粕综合利用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拓展食用菌新的栽培原料,研究廉价高产的栽培配方已成为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若将油茶饼粕用于食用菌的栽培,可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栽培基质、满足食用菌的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变废为宝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为了使油茶饼粕在食用菌生产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通过对若干食用菌菌株对茶皂素耐受性的筛选,得到三株长势较好的食用菌菌株,并探究油茶饼粕对三种食用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油茶饼粕进行成分分析,油茶饼粕中含有茶皂素12.81%,水分9.80%,脂肪5.01%,总糖36.28%,蛋白质13.98%,粗纤维13.05%,其他9.07%;以脱皂率,蛋白质损失率及总糖损失率为参考指标,对比6种脱皂方法,得出超声辅助法为最佳脱皂方法,脱皂率可达97.74%,且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油茶饼粕中的营养物质。2.以菌丝体生长速率和茶皂素耐受率为指标,对实验室的7种食用菌菌株做耐受茶皂素的筛选实验,研究发现平菇能在含8%以下茶皂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较好生长,金针菇能在含6%以下茶皂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较好生长,茶薪菇能在含6%以下茶皂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较好生长。3.先以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筛选出平菇、茶薪菇、金针菇三种食用菌的最佳基础栽培配方;在最佳基础栽培配方的基础上,以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筛选平菇、茶薪菇、金针菇三种食用菌在基础配方中油茶饼粕的最佳添加量及最佳限定配比,其中平菇中油茶饼粕最适添加量为20%,其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60%、10.14%;茶薪菇中油茶饼粕最适添加量为20%,其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了5.70%、11.85%;金针菇中油茶饼粕最适添加量为20%,其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10%、4.10%;同样在油茶饼粕的最佳添加量和限定配比的基础上,以生物学效率为指标,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油茶饼粕代料栽培平菇、茶薪菇、金针菇,D-最优混料优化得到平菇最佳栽培配方是:16.1%油茶粕,34.5%棉籽壳,37.4%木屑,10%麦麸,1%白砂糖,1%石膏粉;茶薪菇的D-最优混料优化得到最佳栽培配方是:20%油茶粕,42.4%棉籽壳,30%木屑,10%麦麸,0.6%白砂糖,1.5%石膏粉,0.4%磷酸二氢钾;金针菇的D-最优混料优化得到最佳栽培配方是:15%油茶粕,63.2%棉籽壳,19.8%麦麸,1%白砂糖,1%石膏粉。4.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探究三种油茶饼粕酶解液对三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对三种油茶饼粕酶解液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筛选,结果为平菇在含20%蛋白酶解液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菌丝体干重可达(1.13?0.05)g/100mL;茶薪菇在含20%蛋白酶解液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菌丝体干重可达(1.72?0.05)g/100 mL;然而金针菇在三种油茶饼粕酶解液中生长效果较差,菌丝体干重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对生长最好的茶薪菇做单因素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8.0软件程序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以菌丝体干重为响应值,对茶薪菇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pH为5.4、转速117 r/min、温度25℃、发酵周期6 d。

王玉江,姜宏宇,沙长青[3](2018)在《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风味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对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培养料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主料、辅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技术进行了展望。

刘金仙,王爱仙,张见明,巫仁高,邓家耀,黄秀燕[4](2016)在《茶梗代料对白灵菇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添加不同用量的茶梗进行白灵菇代料栽培,并分析白灵菇的菌丝活力、出菇表现、产量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白灵菇在茶梗代料培养基中菌丝活力、出菇表现比对照(未添加茶梗)差;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粗蛋白及氨基酸总量均比对照低,且随着茶梗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子实体粗脂肪、粗纤维、灰分、Fe、Zn等营养成分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E/T)比值均比对照高,且随着茶梗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比对照高出0.08%0.57%、0.15%1.3%、0.32%2.45%、0.28%0.63%、1.214.29μg·hg-1、0.02%4.45%。综上所述,茶梗作为代料栽培白灵菇可行,但配方有待进一步优化。

谢枫,金玲莉,涂娟,乐美旺,王璠[5](2015)在《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英文)》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茶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茶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从利用途径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茶废弃物作为原料在提取活性成分以及制备茶渣吸附剂、活性炭、生物有机肥、动物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对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提升茶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综合利用方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于学领[6](2015)在《茶塑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环保理念的加强,促进了木塑复合材料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度砍伐、生态破坏,白色污染等诸多现实而严重的问题。茶梗等茶叶剩余物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纤维,是很好的木塑复合材料填充料。用茶梗等剩余物制备茶塑复合材料不仅是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上的创新,同时也是对茶梗等剩余物资源利用途径的积极探索,对木塑复合材料产业以及茶产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茶梗等剩余物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运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明确了茶梗纤维的形貌与化学组份等基本性质。通过力学性能检测,吸水率测定,以及热重分析仪与电子扫描显微镜等仪器对茶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流变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从而得出了复合材料各组份的较佳配比,较适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茶塑复合材料的产品应用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茶梗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9.4%、31%与9.7%,其中,纤维素与木质素和木材类原料中的含量相比明显较低,而半纤维素含量和木材类中的几乎接近。茶梗纤维的开始热分解温度为205℃左右,339.2℃左右出现最大失重速率。茶梗粉中茶梗纤维有的成束存在,有的则分散开来,整体呈现出类长方形或圆棒形。(2)茶梗粉含量为30%、目数为100目、偶联剂MAPE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耐水性能较佳,同时复合材料内部的分散性与界面相容性较好。(3)茶梗粉含量为30%时与未添加的相比,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异明显;100目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20目的高;8%MAPE与1.8%KH-550偶联剂的加入均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但加入8%MAPE的热稳定性提高更明显。(4)通过对茶塑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茶梗粉含量为30%、目数为100目时茶梗粉与基体HDPE均结合较好;未加入偶联剂的复合材料中,茶梗粉与基体HDPE结合并不紧密,断层表面散布着茶梗粉颗粒,8%MAPE与1.8%KH-550加入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和分散性均得到了改善,但加入8%MAPE时改善效果更明显。(5)在茶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得出了复合材料的较佳组份配方:茶梗粉30%、目数100目、偶联剂MAPE8%;确定了茶塑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明确了本试验的技术参数:原材料混合温度90℃,转速为300 r·min-1混合15min;造粒辅机造粒时一、二、三段温度设置分别为175、170、165℃,转速为40 r·min-1,注塑机的射嘴、螺杆一段与螺杆二段温度设置分别175、170、165℃,保压时间30s。

谢枫,金玲莉,涂娟,乐美旺,王璠[7](2015)在《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茶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茶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从利用途径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茶废弃物作为原料在提取活性成分以及制备茶渣吸附剂、活性炭、生物有机肥、动物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对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提升茶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综合利用方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殷延青[8](2008)在《论茶叶产业在商南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产业是陕西省商南县主导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本文以商南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走访茶农、查阅文献资料、向专家咨询等方式,大量搜集研究资料和数据,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然科学、政策、经济、造林、森林生态等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商南县茶产业重要地位及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一)茶产业在商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商南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733hm2,年产茶50多万kg,已成为商南县头号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商南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同时,商南依托茶产业,积极开发集休闲、度假、体验、品茗、观赏于一体的泉茗茶园旅游观光区,大力开发茶食品,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商南茶产业发展理念和思路。商南茶产业存在着茶叶基地不大、经营管理粗放、产品品牌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调查,提出应采取措施加快茶产业发展。一是认真搞好茶产业发展规划,扩大茶叶基地规模。二是积极引进新、名品种,促使茶业上档升级。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商南茶叶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四是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茶产业必将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用好用活现行政策、资源和对策措施,短期内做大做强茶产业是切实可行的,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研究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马力[9](2008)在《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油茶种植面积广,年产油茶籽60余万t。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油茶籽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木糖醇,保健食用油,茶籽油化妆品,茶籽油微胶囊,茶皂素与茶籽多糖等产品的可行性与工艺路线。

楼枝春,林樟信,孟文佐,汪裕增,谢文奎[10](2006)在《森林食品茶薪菇及其人工繁育简论》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茶薪菇生物学特性、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二、茶籽壳为主料栽培新茶菇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籽壳为主料栽培新茶菇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与栽培现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学名及分类地位
2 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
    2.1 地理分布
    2.2 形态特征
    2.3 生活条件
3 栽培研究
    3.1 栽培基质
    3.2 栽培方式
4 茶薪菇的遗传学研究
    4.1 性遗传模式
    4.2 多样性分析
5 育种研究
6 小结与展望

(2)油茶饼粕对三种食用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油茶饼粕概述
    1.2 平菇、金针菇、茶薪菇三种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及其栽培方式
    1.3 液体发酵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油茶饼粕组成成分的测定
    2.4 油茶饼粕最佳脱皂方法的筛选
    2.5 脱皂后油茶饼粕的若干营养成分及茶皂素残留量的测定
    2.6 食用菌菌株耐受茶皂素的筛选
    2.7 油茶饼粕代料栽培三种食用菌及其配方的优化
    2.8 三种食用菌利用油茶饼粕酶解液液体发酵菌丝体
    2.9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油茶饼粕成分分析
    3.2 不同脱皂方法对油茶饼粕的脱皂效果及若干营养成分的影响
    3.3 食用菌菌株耐受茶皂素实验的筛选结果
    3.4 油茶饼粕代料栽培三种食用菌及其配方的优化
    3.5 三种食用菌利用油茶饼粕酶解液液体发酵菌丝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现状
    1.1 主料
        1.1.1 坚果壳
        1.1.2 植物茎叶
        1.1.2. 1 中草药植物茎叶
        1.1.2. 2 非粮食作物秸秆
        1.1.2. 3 树叶
        1.1.3 中药渣
    1.2 辅料
        1.2.1 动物粪便
        1.2.2 其他
2 当前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辅料的研究较少
    2.2 研究不够深入
    2.3 对新型培养料的安全性方面研究太少
3 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趋势的展望
4 结语

(4)茶梗代料对白灵菇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基质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4.1 菌袋制作及培养
        1.4.2栽培管理
        1.4.3 数据记录
        1.4.4 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活力及原基形成
    2.2 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分析
    2.3 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2.4 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5)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Active Ingredients
    Tal polyphenols
    Tea polysaccharides
    Other active ingredients
Biological Adsorbent
    Adsorbing heavy metals from waste water
    Adsorbing organic dyes from waste water
    Adsorbing radioactive elements from waste water
Activated Carbon
Bio-organic Fertilizer
Animal Feed
Nutrients for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Other Aspects
Prospects

(6)茶塑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茶剩余物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2.1 茶剩余物的研究现状
        2.2 茶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3.1 研究主要内容
        3.2 研究主要创新点
    4 本章结论
第二章 茶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茶塑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配方设计
        2.2 材料处理
        2.3 实验步骤
        2.4 测试试件的处理
    3 茶梗纤维与茶塑复合材料的分析方法
        3.1 茶梗纤维的分析方法
        3.2 茶塑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茶梗纤维的基本性质研究
    1 茶梗纤维的物理形态分析
    2 茶梗纤维的主要组份分析
    3 茶梗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
    4 茶梗纤维的微观结构分析
    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茶塑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及表征的结果分析
    1 复合材料的力学与耐水性能分析
        1.1 不同茶梗粉含量复合材料的力学与耐水性能分析
        1.2 不同茶梗粉目数复合材料的力学与耐水性能分析
        1.3 不同KH-550含量复合材料的力学与耐水性能分析
        1.4 不同MAPE含量复合材料的力学与耐水性能分析
    2 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2.1 不同茶梗粉含量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2.2 不同茶梗粉目数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2.3 不同KH-550含量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2.4 不同MAPE含量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3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1 不同茶梗粉含量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2 不同茶梗粉目数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3 不同偶联剂含量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4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4.1 不同茶梗粉含量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4.2 不同茶梗粉目数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4.3 不同偶联剂含量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茶塑复合材料在窗帘杆上的应用初探
    1 窗帘杆简介
        1.1 常见窗帘杆的特点
        1.2 窗帘杆的性能要求
        1.3 茶塑复合材料窗帘杆的特点
    2 窗帘杆的制备工艺
        2.1 材料与设备
        2.2 工艺流程
        2.3 产品设计
        2.4 工艺操作要点
    3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茶塑复合材料力学与耐水性能研究结论
        1.1 茶梗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与耐水性能的影响
        1.2 茶梗粉目数对复合材料力学与耐水性能的影响
        1.3 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与耐水性能的影响
    2 茶塑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结论
        2.1 茶梗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2.2 茶梗粉目数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2.3 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3 茶塑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研究结论
        3.1 茶梗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3.2 茶梗粉目数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3.3 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 茶塑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论
    5 茶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将茶废弃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提取原料
    1.1 茶多酚
    1.2 茶多糖
    1.3 其他活性成分
2 将茶渣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原料
    2.1 吸附清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2.2 吸附清除废水中的有机染料
    2.3 吸附清除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
3 茶废弃物作为活性炭的原料
4 茶废弃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5 茶废弃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
6 茶废弃物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
7 茶废弃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8 展望

(8)论茶叶产业在商南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茶叶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1.1 茶叶的食用价值
    1.2 茶叶的药用价值
    1.3 茶叶的美容作用
    1.4 茶叶的综合利用
第二章 商南县的自然概况
    2.1 商南县的地理位置
    2.2 商南县的地形地貌
    2.3 商南县的气候特征
        2.3.1 商南县的热量特征
        2.3.2 商南县的大气环流
        2.3.3 商南县的气温特征
        2.3.4 商南县的降水特征
    2.4 商南县的土壤特征
    2.5 商南县的植被特征
第三章 商南县茶产业的发展简史
    3.1 商南茶产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3.1.1 自然生长阶段
        3.1.2 引种试验阶段
        3.1.3 茶叶的大发展阶段
        3.1.4 茶叶的受挫阶段
        3.1.5 茶叶的产业化阶段
    3.2 影响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
        3.2.1 自然条件的影响
        3.2.2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条件的影响
        3.2.3 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
        3.2.4 政府导向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 茶产业的三大效益分析
    4.1 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4.1.1 茶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2 茶产业对地方财政经济的贡献
    4.3 茶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3.1 发展茶产业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4.3.2 发展茶产业能有效地调节气候
        4.3.3 发展茶产业能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 商南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1 商南茶叶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5.1.1 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
        5.1.2 品种单一,加工粗放
        5.1.3 面积小,投入少,效益低
    5.2 对茶叶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5.2.1 统一规划,适地适树
        5.2.2 扩大规模,强化意识
        5.2.3 调整结构,品牌带动
        5.2.4 加大投入,规范管理
    5.3 茶叶产业化发展道路
        5.3.1 推进无公害茶园建设
        5.3.2 推进茶叶产品的深加工
        5.3.3 建立茶叶产业化新型模式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茶籽壳的利用
    2.1 利用茶籽壳制备膳食纤维
    2.2 利用茶籽壳制备活性炭
    2.3 利用茶籽壳制备木糖醇
3 茶籽油的利用
    3.2 利用茶籽油制备化妆品
    3.3 用茶籽油制备茶油微胶囊
4 茶籽粕的利用
    4.1 利用茶籽粕制备皂素
    4.2 利用茶籽粕制备茶籽多糖

(10)森林食品茶薪菇及其人工繁育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2 分布
3 生活条件
    3.1 营养
    3.2 温度
    3.3 湿度
    3.4 光线
    3.5 空气
    3.6 pH
4 茶菇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5 人工繁育
    5.1 菌种的制备
        5.5.1母种:
        5.1.2 原种、栽培种:
    5.2 栽培季节
    5.3 栽培场所的选择
    5.4 栽培原料的种类及配方
    5.5 栽培方式及其方法
        5.5.1 室内袋栽:
        5.5.1. 1 菌袋制作。
        5.5.1. 2 发管期管理。
        5.5.1. 3 出菇期管理。
        5.5.2 室外覆土栽培:
6 病虫害防治
7 采收加工

四、茶籽壳为主料栽培新茶菇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与栽培现状研究进展[J]. 刘祈猛,华蓉,张俊波,李建英,尚陆娥,罗孝坤,刘绍雄. 食药用菌, 2021(06)
  • [2]油茶饼粕对三种食用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D]. 王海营. 贵州大学, 2019(09)
  • [3]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王玉江,姜宏宇,沙长青. 黑龙江科学, 2018(01)
  • [4]茶梗代料对白灵菇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刘金仙,王爱仙,张见明,巫仁高,邓家耀,黄秀燕. 福建农业学报, 2016(10)
  • [5]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英文)[J]. 谢枫,金玲莉,涂娟,乐美旺,王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07)
  • [6]茶塑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D]. 于学领.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7]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谢枫,金玲莉,涂娟,乐美旺,王璠.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1)
  • [8]论茶叶产业在商南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D]. 殷延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9]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 马力.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08(01)
  • [10]森林食品茶薪菇及其人工繁育简论[J]. 楼枝春,林樟信,孟文佐,汪裕增,谢文奎. 中国林副特产, 2006(01)

标签:;  ;  ;  ;  

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茶菇栽培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