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51单片机的飞机调压控制保护装置自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赖厚坚[1](2020)在《带有自动跟随机械保险装置液压顶升机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工程作业中时常要用到液压顶升设备,而液压缸顶升重物时往往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以防液压缸发生故障后导致顶升重物突然坍落,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顶升作业中经常采用叠加不同高度的钢架作为保险支撑,这样不仅导致顶升效率低下,并且工作人员在操作吊车或者叉车安装钢架时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针对上述弊端,本文研究设计一款带有自动跟随机械保险装置的液压顶升机,该顶升机中的机械装置可以在液压缸作业时自动跟随顶升重物进行保险支撑,既提高了顶升的效率,又保障了顶升的安全性。论文查阅大量关于预防和解决液压设备出现故障方面的文献,确定采用四根带自锁的螺旋机构作为保险支撑,利用齿圈齿轮进行传动,整个机械保险装置由直流电机驱动,并从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样机制作和实验验证五个方面,对顶升机中的机械保险装置进行研究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从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出发,对螺杆、螺母、承重顶板、固定顶板、承重立柱等零件的尺寸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Pro/E软件完成机械保险装置的三维建模。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保险装置中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应力仿真,求解出零件的最大应力值和危险区域,进一步验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另外,以机械保险装置中的四杆支撑架为研究对象,计算四杆支撑架的临界载荷与支撑架中单杆的临界载荷,通过MATLAB软件来分析揭示二者临界载荷间的数值关系。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从机械保险装置要求实现的功能入手,采用STM32来设计装置的控制系统,完成主控制板、直流电机驱动器、接近开关以及无线遥控等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另外在IAR软件上编写相应的功能程序,使机械保险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跟随上升、自动跟随下降、手动上升、手动下降、无线通讯等功能。设计制作原理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相关实验,以确保设计的机械保险装置能够跟随顶升机构灵活地上升和下降,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跟随、无线遥控、电机调速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整个机械保险装置在液压缸进行顶升作业时可以起到保险支撑的作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汪小路[3](2019)在《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电气控制与对刀检测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部门对各类结构复杂、异型整体构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电解加工以其加工效率高、表面质量高和阴极无损耗等独特优势,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用于加工类似整体叶盘等复杂异形型腔整体构件,本课题主要结合该机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复杂整体构件加工精度和加工稳定性为目的,具体完成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结构、功能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机床控制系统具体技术要求,结合解析各种运动控制系统结构的优缺点,确定了“PC+运动控制器”搭建机床数控系统方案;2)依据既定数控系统方案,展开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研制,主要包括机床硬件配置和选型、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工控机与Clipper通信连接、DTC-8B与伺服系统连接、伺服电机电路连接以及DTC-8B与光栅尺、限位开关和回零开关等硬件连接设计,给出了机床控制柜和控制面板设计方法;3)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完成的基础上,为提高电解加工精度和质量,展开对机床对刀间隙检测系统的研制,归纳出常见的一些间隙检测方法,提出了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对刀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对机床对刀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对刀检测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对刀精度;4)基于旋转角度影响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的基本思路,结合机床系统结构特点,展开了对机床旋转位置回零精度及方法的探究,给出了机床旋转加工位置回零原理,设计出机床旋转位置回零方案,利用图形化的LabVIEW编程语言及TurboPMAC2专有的回零功能模块,编写出机床旋转位置回零控制程序,经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C轴可实现旋转快速回零和精确定位,满足加工技术指标要求。图[48]表[5]参[68]
袁浩[4](2011)在《ALU-8521LS发电机调压器的设计及其故障检测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飞机上广泛使用的大都是恒速恒频的交流发电机系统,与之相比,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因具有重量轻、效率高、不中断供电、滤波要求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其更能适应航空电力系统供电装置。但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飞机电气系统的设备越来越多,控制系统结构日益复杂,电气系统的浪涌、尖峰脉冲等都会使飞机系统产生误动作,一直影响飞机系统的作战任务,因此对于可靠的电气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调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调压器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励磁功率主电路、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电压检测电路、PWM脉冲产生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励磁电流检测电路。建立了调压器的频域模型,并在Simulink仿真软件中对论文中所设计出的调压器进行了建模仿真。其次,分析了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调压器可能产生的故障原因以及故障点,根据分析对故障进行了分类,建立了故障分析表和故障码表。最后,根据功能需求对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主要包括直流调压器故障诊断、故障诊断过程、故障检测各部分软件的设计,并对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进行实现。测试结果表明,本文中所设计的调压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均能满足高压直流发电系统的需要。同时,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故障点,而且还能对故障原因进行显示。
刘铁[5](2010)在《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的某三发中程大型运输机,由于受当时计算机和电力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飞机的主电源控制系统都采用模拟式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关系复杂、控制精度低、可靠性不足、维护难度大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飞机的性能。随着计算机和电力电子技术水平迅速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数字化主电源控制系统,以其控制的快速性、准确性、可靠性、多功能性、可维护性、可更新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成为现代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大飞机项目主电源控制系统设计研发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某大型运输机的主电源控制系统为课题背景,以DSP作为主电源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采用IGBT作为功率开关元件,设计了某大型运输机主电源的数字化控制系统,以替代模拟式控制系统,并为实现发电机地面检测系统的国产化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本文对某大型运输机的模拟式主电源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为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以TMS320F2812DSP为核心的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考虑到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准确性、可靠性、多功能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基于DSP的硬件电路设计及相关嵌入式C语言软件程序设计,并实现了发电机输出电压、频率的稳定控制及主电源系统继电器、接触器的通断、故障报警和供电转换等主要功能。(3)设计了RS232-RS485串口通信模块、RS232-USB串口通信模块及CAN总线通信模块,实现了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及发电机地面测试的便携化操作;设计了基于Visual Basic6.0的上位机控制系统程序,实现了整个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的可视化监控和管理。(4)考虑到多机组并网的要求,提出了瞬时并网运行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瞬时并网运行的实时监控程序模块。
居蓉蓉[6](2008)在《航空直流起动发电机控制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低压直流电源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起动/发电,通过并联,还可以将小功率的电源组合成大功率的电源系统。低压直流电源系统在现役的中、小型飞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低压直流起动/发电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对起动系统的功能要求、起动过程及起动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中,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模拟电路电压调节板和集成了输入输出接口的微机板等,软件则主要实现了系统的控制、保护和通讯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低压直流输出稳定,调节器性能良好,微机板工作正常。其次,为解决负载电流的均分问题,提出了最大值均流法作为发电机并联工作时的控制方案,并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直流发电机并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最大值均流法的均流控制方案在直流发电机并联工作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流控制芯片UC3907设计了均流控制电路。近年来数字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火力控制系统等都实现了数字化控制,飞机发电机控制的数字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型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了数字调压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硬件部分包括控制电路各主要功能模块及外围辅助电路的设计,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给出了系统流程图。
杜颖琪[7](2007)在《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飞机电源系统在飞机系统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监测电源系统的发电机控制器是确保电源系统可以安全工作的重要装置,为了确保发电机正常工作,飞机安全飞行,定期对发电机控制器的故障监测能力进行测试维护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本论文研制了一套自动测试系统,用于发电机控制器的地面测试。 首先,介绍了集采集、控制和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发电机控制器自动测试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平台。测试系统以测控计算机为核心,采用两组程控变频变压电源模拟组合传动发电机电压调节点电压输出和永磁发电机电流互感器输出以及一些数字开关量形式的故障信息状态。通过控制程控信号源产生施加于发电机控制器上的测试信号。数据采集卡采集程控信号源的输出以实现对程控电源的闭环控制和监测,采集发电机控制器(GCU)的故障保护信号输出并计算延迟时间。其次,采用了面向对象和测试化程序的Microsoft Visual C++软件平台开发了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实现了程控电源与测控机间的通信,对比分析了几种数据采集卡基于VC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最后,使用MFC开发了测试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引入动态数据显示、参数选择、故障信息记录、报表的生成及打印功能等。 实验表明,该测试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测试系统性能可靠,操作智能化,可扩展性以及维护性强,对保证飞机发电机控制器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效率有重要意义。
王艳芳[8](2007)在《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发电机控制器是飞机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系统输出符合标准要求的电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切除故障单元,防止故障扩大和传播,并实现故障隔离和定位,同时引入冗余供电设备以保证重要机载设备的用电需求;将电源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实时传送给非航空电子监控处理机,以便飞行员了解飞机实时状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确保飞行安全。 本文在详细分析恒速恒频交流电源系统和窄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发电机控制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以×/×KVA喷油冷却窄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的研制为背景,研究并设计了具有双通道转换功能的航空交流电源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的通用开发平台的方案。该平台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微处理器核心,采用双CPU结构,实现了以往模拟或半数字发电机控制器的全部功能——调压、控制、保护、自检测和通讯等功能,并对这些功能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与PC机的通讯功能。论文详细介绍了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在具体设计实现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实现方式,对各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并从工程化的角度考虑,对实现方式加以优选。除了实现控制器应有的功能之外,还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着手,对系统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进行了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全数字控制器的硬件开发平台功能完善,性能好,通用性强,可以用于飞机电源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发电机控制器的研制和开发。
梁海瑛[9](2007)在《全数字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电机控制器作为飞机电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电压、电流、频率进行测量和监测,实现对电源系统的各种保护及控制功能,准确并实时显示飞机电源系统的工作状态。它能够对控制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自检测,具有监控和故障诊断能力,能准确实现故障定位。 本文是以X/XKVA喷油冷却窄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的研制为背景,设计了规则自适应模糊PID数字调压算法及故障诊断信息数据库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全数字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控制器的功能、硬件组成及软件的总体结构,接着设计了控制器的数字调压算法和故障诊断隔离软件算法。数字调压算法是以数字PID控制原理、自适应模糊控制原理为理论基础,设计了规则自适应模糊PID调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超调量小,能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故障诊断信息数据库系统软件设计,根据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控制器自身故障,对已经识别的故障进行隔离。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具体设计实现过程中,对软件的抗干扰进行了设计。最后对发电机控制器系统运行中所涉及的数据采集、交流采样、频率采样算法的实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本文针对飞机电源系统的实际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并加以优选,设计出通用的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通用软件开发平台,给出了清晰的软件体系结构。这个平台可以满足系统的具体需求,便于软件版本的升级,提高了控制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
刘爱元[10](2001)在《某型飞机EKB-2装置的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某型飞机EKB - 2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该装置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设计。该检测系统的研制成功 ,无需地面飞机发动机开车 ,即可对EKB - 2装置的欠压、过压、欠频和调压 4个模块的性能进行自动检测 ,大大提高了该装置机务维护的可靠性
二、基于51单片机的飞机调压控制保护装置自检测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51单片机的飞机调压控制保护装置自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带有自动跟随机械保险装置液压顶升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顶升设备的分类和发展 |
1.2.1 顶升机的分类 |
1.2.2 液压顶升技术发展趋势 |
1.3 液压顶升设备故障分析及研究现状 |
1.3.1 液压顶升设备的故障分析 |
1.3.2 国内外液压设备故障诊断及预防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机械保险装置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2.1 带有自动跟随机械保险装置液压顶升机方案 |
2.2 液压缸参数介绍 |
2.3 机械保险装置传动系统介绍 |
2.4 螺杆的设计 |
2.4.1 螺纹基本参数设计选择 |
2.4.2 设计螺杆长度 |
2.5 旋动螺母的设计 |
2.5.1 旋动螺母外形尺寸设计 |
2.5.2 旋动螺母尺寸校核 |
2.6 机械保险装置板件设计 |
2.6.1 承重顶板尺寸设计 |
2.6.2 固定顶板尺寸设计 |
2.6.3 底板尺寸设计 |
2.7 承重立柱的设计 |
2.7.1 承重立柱尺寸设计 |
2.7.2 承重立柱强度和刚度校核 |
2.8 导向套设计 |
2.9 顶升机总装图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械保险装置关键零部件的稳定性和应力分析 |
3.1 引言 |
3.2 屈曲分析有限元法 |
3.2.1 特征值屈曲分析 |
3.2.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3.3 螺杆与承重顶板组合支撑架整体稳定性分析 |
3.3.1 特征值屈曲分析确定螺杆的分布位置 |
3.3.2 支撑架无倾斜非线性屈曲分析 |
3.3.3 支撑架倾斜非线性屈曲分析 |
3.4 四杆支撑架的临界载荷分析 |
3.4.1 建立分析模型 |
3.4.2 模型临界载荷计算 |
3.4.3 结果与讨论 |
3.4.4 公式误差分析 |
3.5 其他项应力分析 |
3.5.1 机械保险装置固定座应力分析 |
3.5.2 螺杆和螺母螺纹啮合处应力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械保险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4.1 机械保险装置控制要求和实现原理 |
4.2 系统主要硬件 |
4.2.1 直流电机驱动器 |
4.2.2 主控制板 |
4.2.3 接近开关 |
4.2.4 无线遥控器 |
4.3 手动模块程序设计 |
4.4 自动跟随控制模块程序设计 |
4.4.1 概述接近开关信号输出 |
4.4.2 简述YS-F4Pro开发板读取接近开关信号 |
4.4.3 设计编程思路 |
4.5 直流电机调速模块程序设计 |
4.5.1 概述PWM |
4.5.2 PWM电机调速原理 |
4.5.3 YS-F4Pro开发板输出PWM波形 |
4.6 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4.6.1 串口通信基本介绍 |
4.6.2 开发板与无线手柄串口通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原理样机制造与实验研究 |
5.1 实验平台及器材 |
5.1.1 实验简介 |
5.1.2 原理样机 |
5.1.3 电动推杆的选择 |
5.1.4 实验控制系统电路的连接 |
5.2 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电气控制与对刀检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电解加工机床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2 电解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系统结构 |
2.1 机床结构与运动分析 |
2.1.1 机床结构 |
2.1.2 机床技术参数和精度指标 |
2.1.3 机床运动分析 |
2.2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控制系统结构 |
2.2.1 机床运动控制系统结构简介 |
2.2.2 机床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3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研制 |
3.1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3.1.1 工控机 |
3.1.2 多轴运动控制器Turbo PMAC2 及扩展卡 |
3.1.3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 |
3.1.4 光栅尺 |
3.2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3.2.1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 |
3.2.2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
3.3 控制系统硬件连接设计 |
3.3.1 工控机与Clipper通信连接 |
3.3.2 DTC-8B与伺服系统连接 |
3.3.3 伺服电机电路连接 |
3.3.4 DTC-8B与光栅尺连接 |
3.3.5 辅助连接 |
3.4 机床电气控制柜设计及电气安装接线图 |
3.4.1 机床电气控制柜设计 |
3.4.2 机床电气安装接线图 |
3.5 机床控制面板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对刀检测系统研制 |
4.1 间隙测量与控制方法简介 |
4.1.1 间接控制法 |
4.1.2 直接控制法 |
4.2 机床对刀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4.3 对刀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4.4 对刀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4.4.1 Pcomm32 工具软件 |
4.4.2 对刀控制界面及程序 |
4.5 对刀试验及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旋转零点位置研究 |
5.1 引言 |
5.2 机床旋转位置回零原因 |
5.2.1 旋转角度对加工精度影响 |
5.2.1 机床旋转位置回零介绍 |
5.3 机床旋转位置零点位置方案 |
5.4 机床C轴伺服系统搭建 |
5.4.1 驱动器转矩控制模式 |
5.4.2 TurboPMAC2 全闭环控制系统 |
5.5 机床旋转位置回零程序设计及试验验证 |
5.5.1 机床旋转位置回零程序设计 |
5.5.2 机床旋转位置回零试验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ALU-8521LS发电机调压器的设计及其故障检测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航空发电系统介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高压直流发电系统的调压器设计 |
2.1 高压直流发电机的组成 |
2.2 直流调压器的工作原理 |
2.3 直流调压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
2.4 直流调压器的频域模型及仿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3.1 高压直流发电系统的故障分析 |
3.1.1 故障类型 |
3.1.2 故障分析表 |
3.1.3 故障码表 |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1 过压欠压诊断 |
3.2.2 励磁电流过流诊断 |
3.2.3 直流发电机故障诊断 |
3.2.4 功率管过热诊断 |
3.2.5 整流器故障诊断 |
3.2.6 电路板故障诊断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
4.2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的组成 |
4.2.1 自检测模块 |
4.2.2 调压器电路板检测模块 |
4.3 调压器故障检测的工作流程 |
4.4 下位机系统的设计 |
4.4.1 电源模块设计 |
4.4.2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
4.4.3 A/D 转换及数据处理系统 |
4.4.4 CAN 通讯模块 |
4.5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 |
4.5.1 上位机软件选择 |
4.5.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4.6 系统的开发环境 |
4.6.1 硬件环境 |
4.6.2 软件环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的实现 |
5.1 故障检测系统的组成 |
5.2 下位机系统的实现 |
5.2.1 电源模块 |
5.2.2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
5.2.3 A/D 转换及数据处理系统 |
5.2.4 CAN 通讯模块 |
5.2.5 CAN 通讯函数 |
5.3 上位机系统的实现 |
5.3.1 用户管理界面的实现 |
5.3.2 系统显示界面的实现 |
5.3.3 故障数据库记录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测试 |
6.1 测试条件 |
6.2 测试与结果分析 |
6.2.1 调压器性能测试与分析 |
6.2.2 调压器故障检测系统测试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主电源系统发展的概况 |
1.2 主电源控制系统的功能 |
1.3 主电源控制系统励磁系统的作用 |
1.4 主电源控制系统的发展 |
1.4.1 控制方式的分类 |
1.4.2 控制理论的发展 |
1.4.3 控制组件的发展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 |
第2章 主电源控制系统运行分析及数字化控制方案总体设计 |
2.1 主电源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运行分析 |
2.2 主电源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分析 |
2.2.1 同步交流发电机 |
2.2.2 调压器 |
2.2.3 调频器与恒速传动装置 |
2.2.4 控制保护组合 |
2.2.5 变流器 |
2.2.6 汇流条组件 |
2.3 主电源模拟式控制方式的运行分析 |
2.3.1 模拟式控制运行原理 |
2.3.2 控制系统的综合比较 |
2.4 主电源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控制方案总体设计 |
2.4.1 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
2.4.2 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芯片的选取 |
2.4.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电源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
3.1 主电源控制系统的硬件模块设计 |
3.1.1 主控制电路模块设计 |
3.1.2 串口通信电路模块设计 |
3.1.3 CAN总线电路模块设计 |
3.2 主电源控制系统的软件模块设计 |
3.2.1 控制系统软件的控制流程设计 |
3.2.2 控制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
3.2.3 控制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电源系统多发电机组并网运行控制研究 |
4.1 多发电机组瞬时并网运行的工作流程研究 |
4.2 多发电机组瞬时并网运行的控制研究 |
4.2.1 并网的过程分析 |
4.2.2 并网运行的条件 |
4.2.3 并网运行的条件分析 |
4.3 多发电机组瞬时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
4.3.1 瞬时并网运行的硬件设计 |
4.3.2 瞬时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
4.3.3 瞬时并网运行的软件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重点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航空直流起动发电机控制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飞机电源系统概述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调压器的发展 |
1.2.2 低压直流电源系统 |
1.2.3 课题研究意义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起动/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1 起动/发电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起动性能分析 |
2.1.1 起动/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
2.1.2 起动系统的功能要求 |
2.1.3 起动控制方法 |
2.1.4 发动机起动过程分析 |
2.2 微机板的硬件设计 |
2.2.1 硬件组成概述 |
2.2.2 单片机简介及外围电路 |
2.2.3 信号检测及调理电路 |
2.2.4 输出驱动电路 |
2.2.5 422 通讯 |
2.3 调节板的硬件设计 |
2.3.1 硬件组成概述 |
2.3.2 调压器工作原理 |
2.3.3 调节板电路设计与分析 |
2.4 电源板 |
2.5 控制器软件设计 |
2.5.1 软件功能 |
2.5.2 软件流程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直流发电机并联运行时的仿真分析及均流电路设计 |
3.1 并联均流介绍 |
3.1.1 并联的基本要求 |
3.1.2 并联的基本原理 |
3.2 常用均流方法介绍 |
3.2.1 内阻法 |
3.2.2 主从控制法 |
3.2.3 外接控制器法 |
3.2.4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
3.2.5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
3.3 均流控制方案 |
3.4 电机并联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4.1 系统描述 |
3.4.2 子模块说明 |
3.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 均流控制单元设计 |
3.5.1 集成控制芯片UC3907 |
3.5.2 均流控制电路设计 |
3.5.3 有均流控制电路的发电机工作情况分析 |
3.5.4 均流控制电路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直流起动/发电控制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
4.1 系统参数及实验条件 |
4.2 发电机特性测试 |
4.3 发电实验 |
4.4 控制保护功能实验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基于DSP 的直流发电机控制器设计技术研究 |
5.1 系统结构及基本功能要求 |
5.1.1 数字调压器总体结构 |
5.1.2 发电系统的功能要求 |
5.2 全数字控制方法 |
5.2.1 模拟与数字控制比较 |
5.5.2 全数字控制 |
5.3 数字控制器硬件设计 |
5.3.1 硬件组成概述 |
5.3.2 DSP 主电路及外围电路设计 |
5.3.3 信号检测及调理电路设计 |
5.3.4 驱动电路设计 |
5.4 数字控制器软件设计 |
5.4.1 系统软件功能要求 |
5.4.2 软件流程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6.3 研究生期间其他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硕士研究生期间在校获奖情况 |
附录 |
(7)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2 飞机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
1.3 GCU的故障保护要求 |
1.4 GCU测试台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飞机供电系统组成 |
2.2.1 交流电源 |
2.2.2 备用电源 |
2.2.3 保护系统 |
2.2.4 控制系统 |
2.3 飞机供电系统原理 |
2.4 飞机 GCU工作原理 |
2.4.1 GCU的组成及其原理 |
2.4.2 GCU软件系统 |
第三章 GCU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
3.1 GCU测试系统要求参数 |
3.2 GCU测试系统设计分析 |
3.2.1 故障信息模拟 |
3.2.2 输出信号检测 |
3.3 GCU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4 GCU测试用信号源总体设计方案 |
3.4.1 信号源指标确定 |
3.4.2 信号源设计方案 |
3.5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
3.6 PC机程序控制 |
3.7 小结 |
第四章 GCU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4.1 GCU测试系统程控信号源一 |
4.1.1 信号源原理 |
4.1.2 信号源主控电路设计 |
4.1.3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
4.1.4 逆变桥电路设计 |
4.1.5 LC滤波输出电路 |
4.1.6 反馈电路板以及电源板 |
4.1.7 开关量的产生 |
4.2 GCU测试系统可控信号源二 |
4.3 测控计算机 |
4.4 PCI总线技术 |
4.4.1 PCI总线概述 |
4.4.2 PCI总线信号定义 |
4.4.3 PCI总线命令 |
4.4.4 PCI总线协议概述 |
4.5 信号调理电路 |
4.6 数据采集 |
4.7 RS-232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4.7.1 RS-232串口标准 |
4.7.2 P89V51单片机串口工作原理 |
4.7.3 RS-232与 P89V51通信电路设计 |
第五章 GCU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5.1 程控信号源的控制 |
5.1.1 单片机串行通信程序 |
5.1.2 上位机(PC机)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 |
5.2 数据采集与显示 |
5.3 GCU测试系统软件测试过程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本文完成的工作 |
6.2 尚未解决的问题 |
6.3 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附录I-I |
附录I-II |
附录II-I |
附录II-II |
附录III-I |
附录III-II |
附录IV-I |
附录IV-II |
附录V 缩写词汇总 |
(8)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发电机控制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发电机控制器系统概述 |
2.1 交流电源系统概述 |
2.2 发电机控制器功能 |
2 2.1 电压调节功能 |
2.2.2 控制功能 |
2.2.3 保护功能 |
2.2.4 自检测与故障隔离功能 |
2.2.5 通讯功能 |
2.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2.3.1 调压功能技术指标 |
2.3.2 保护功能技术指标 |
2.3.3 控制功能技术指标 |
2.3.4 其他技术指标 |
2.4 系统输入/输出信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数字控制器结构和方案设计 |
3.1 发电机控制器分析 |
3.2 全数字控制器系统结构设计 |
3.2.1 全数字控制器的设计目标 |
3.2.2 全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原则 |
3.2.3 全数字控制器的结构 |
3.3 全数控制器方案详细设计 |
3.3.1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
3.3.2 数字调压模块设计 |
3.3.3 输入接口模块设计 |
3.3.4 输出接口模块设计 |
3.3.5 通讯接口模块设计 |
3.3.6 内部电源模块设计 |
3.3.7 BIT自检测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数字控制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
4.2 数字调压模块设计 |
4.3 输入接口模块设计 |
4.3.1 模拟量输入电路 |
4.3.2 频率/转速信号采集 |
4.3.3 数字量输入信号采集 |
4.4 输出接口模块设计 |
4.5 通讯模块设计 |
4.5.1 与非航空电子监理机通讯 |
4.5.2 与 PC机通讯 |
4.6 内部电源模块设计 |
4.7 BIT自检测模块设计 |
4.8 硬件可靠性设计 |
4.8.1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
4.8.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5.2 参数检测与处理算法设计 |
5.2.1 模拟量参数检测 |
5.2.2 数字量参数检测 |
5.2.3 频率/转速信号采集 |
5.3 数字调压算法 |
5.3.1 数字调压方法介绍 |
5.3.2 数字调压软件实现 |
5.4 故障检测与隔离 |
5.4.1 故障分类 |
5.4.2 故障检测分析 |
5.5 串行通讯设计 |
5.5.1 与NAMP通讯 |
5.5.2 与 PC机通讯 |
5.6 自检测软件设计 |
5.7 软件抗干扰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9)全数字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发电机控制器概述 |
1.2 发电机控制器的发展与现状 |
1.3 控制器控制技术的发展 |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全数字控制器的功能及组成 |
2.1 发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2.2 发电机控制器的功能 |
2.2.1 控制功能 |
2.2.2 保护功能 |
2.2.3 故障隔离 |
2.2.4 通讯功能 |
2.3 发电机控制器的总体结构 |
2.4 发电机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
2.4.1 微处理系统 |
2.4.2 内部电源 |
2.4.3 输入接口电路 |
2.4.4 输出接口电路 |
2.4.5 数字调压器 |
2.4.6 通讯接口电路 |
2.4.7 BIT检测电路 |
2.5 发电机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2.5.1 参数检测算法 |
2.5.2 数字量检测算法 |
2.5.3 数字调压控制算法 |
2.5.4 故障的检测与隔离 |
2.5.5 串行通讯设计 |
2.5.6 自检测软件设计 |
2.6 软件抗干扰设计 |
2.7 小结 |
第三章 数字调压器算法研究与设计 |
3.1 数字调压器工作原理及组成 |
3.2 数字调压器软件设计 |
3.3 数字调压器的控制算法 |
3.3.1 数字PID控制原理 |
3.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3.3.3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3.4 规则自适应模糊PID数字调压器软件设计 |
3.4.1 模糊量化控制规则 |
3.4.2 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原则 |
3.4.3 PID参数的规则自适应原则确定 |
3.4.4 规则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及算法实现 |
3.4.5 算法的软件实现及仿真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故障检测隔离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
4.1 自检测模块的主要任务 |
4.2 故障诊断和隔离方法 |
4.2.1 FAT技术 |
4.2.2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技术 |
4.2.3 故障诊断信息数据库系统 |
4.2.4 故障诊断隔离技术确定 |
4.3 故障分类 |
4.4 故障检测与隔离算法设计 |
4.4.1 系统故障 |
4.4.2 发电机控制器故障 |
4.4 小结 |
第五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软件开发系统的工作环境 |
5.2 软件设计的总体结构 |
5.3 系统初始化模块 |
5.4 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模块 |
5.4.1 数据采集方法 |
5.4.2 交流采样算法 |
5.4.3 交流采集的软件实现 |
5.4.4 频率采样算法 |
5.4.5 频率采样算法的软件实现 |
5.5 调压模块及故障处理模块 |
5.6 系统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
5.6.1 软件抗干扰技术 |
5.6.2 软件抗干扰的具体应用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某型飞机EKB-2装置的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EKB-2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
2.1 EKB-2的组成及工作原理EKB-2装置由调压控制模块、过压敏 |
2.2 EKB-2的主要技术指标 |
3 自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4 自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5 结束语 |
四、基于51单片机的飞机调压控制保护装置自检测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带有自动跟随机械保险装置液压顶升机的设计研究[D]. 赖厚坚. 南昌大学, 2020(03)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电气控制与对刀检测系统研制[D]. 汪小路.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4]ALU-8521LS发电机调压器的设计及其故障检测系统实现[D]. 袁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5]大型运输机主电源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与研究[D]. 刘铁. 东北大学, 2010(03)
- [6]航空直流起动发电机控制器技术研究[D]. 居蓉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7]某型飞机发电机控制器地面用测试系统的研制[D]. 杜颖琪.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8]全数字发电机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王艳芳.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全数字控制器通用开发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D]. 梁海瑛.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10]某型飞机EKB-2装置的检测系统设计[J]. 刘爱元. 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