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不景气时的经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胡素靖[1](2019)在《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日本近世的江户时代,商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商人阶级建构的以货币为贵、以营利为善和以正直、俭约等手段致富的价值伦理和精神指向,为日本的近代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三井商企开创者三井高利等被井原西鹤描绘为模范町人(商工),三井家在商业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至今仍被世人称赞。因此,有必要对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的内涵及思想渊源进行研究。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援用历史哲学、伦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考察的方法,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对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的内涵及思想渊源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的核心内容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知分守业伦理。这主要体现在严守商人职分和坚守家业本位观念两方面,是在吸用儒家伦理“安分守己”的本分思想和“保守家业”的家本位思想的基础上建构的,为强化三井家作为商人的职业自信,明确自己职分而安分守度的正直行商起到了指导性作用。(2)忠诚团结伦理。主要内容为要求三井家后代及员工忠于天职、忠于企业、忠于家训,并具有集团主义精神的团结取向,是受儒家思想中的“忠诚”观和“和合”思想之影响形成的,对于强化三井商企成员的忠诚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3)尚俭戒奢伦理。这体现为三井家家训所规定的勤劳、俭约、戒奢三项伦理内容,是三井家基于神佛信仰,通过学习和吸用儒教、佛教思想中的俭约、戒奢思想而建构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于约束和规范三井商企职业行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4)正直经营伦理。这是三井家伦理思想的践行准则,核心内容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道德营利两全”的方针经营家业。它吸纳了儒家的诚信思想、仁义和谐思想,并在对儒家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义利并重经营原则,最终对于三井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以上述内容为核心内涵的职分伦理和精神指向为三井商企延绵近400年而经久不衰提供了精神支撑与动力,使其不仅在日本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成为了积极的推动力量,而且在日本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不仅有益于探明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的内涵和思想渊源,而且有益于揭示日本商企伦理建构的特征和路径,对于我国商企伦理的建构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婕[2](2019)在《《科特勒之市场营销精华》韩中翻译报告书》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书是关于《科特勒之市场营销精华》的翻译报告书。此书的作者为广濑守一,译者为金真熙和李真周,笔者主要进行韩译中工作。全书分为五章,此处选取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两章主要介绍了市场营销的目标、方向、基本要求、局限以及价值等内容。本实践翻译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翻译的目标及其意义,翻译背景,翻译准备过程以及报告书的结构。第二部分主要为作者简介,书籍主要内容介绍。第三部分为功能理论介绍以及该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主要分析翻译中的重难点部分。第四部分为总结在翻译过程中得到的的启发,教训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该类文本的翻译,希望对此类信息文本的翻译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希望通过翻译此书使缺少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希望本翻译实践项目所呈现的译文,对于研究市场营销知识的学者而言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孙正[3](2018)在《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文中提出作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的果树品种丰富且种植面积广阔,其果品总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进行,越来越多的果园征地补偿行为和果园投资行为都需要依赖于果园价值评估作为核心决策依据。然而,近年来我国由于征地补偿引发的经济纠纷以及各果品生产基地引资不畅等诸多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本文对果园价值评估这一跨学科命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果园投资建设、征地补偿、资产核算等目的下的果园价值评估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工具。本文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值为基础,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当前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存在的诸多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对河北省核心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在内的一整套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实证对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改进的空间与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将果树作为生物资产或经济林资产进行评估研究,而很少将果园作为独立且具有综合性生产功能的农业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评估研究。且国内各类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多以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为依据。其中,我国会计准则倾向于从成本角度对农业生物资产进行价值核算,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则倾向于从收益的角度来对经济林资产价值进行评估。2、通过对我国当前具有果园价值评估经验的资产评估师访谈调查发现,突破传统的生物资产评估和经济林资产评估,将果园作为一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是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专业资产评估师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缺乏一致性,以及对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形成与发展规律认识不全面,是导致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对当前我国现代化果园这一独特资产的价值规律和价值特征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是解决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诸多问题的唯一路径。3、通过对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发现,各个产区的果园种植规模、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程度差异明显。各产区的果园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对接形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的果园,除果树之外的各类资产构成比例、价值贡献和重要性越高;果园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对接方式越多样化;果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链整合程度越紧密。调查结果充分显示,若将果树价值等同于果园这一综合性整体资产的价值已经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构建出能够体现出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全面性、收益价值多样性和市场价值公允性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果树种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4、在果园资产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成本法与现代化果园构建方式相结合,本着通过系统性与层序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能够体现出果园整体资产价值且反映实际生产能力的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一方面,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涵盖了现代化果园的全部资产内容,能够通过成本加和的方式表述出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果园整体资产价值。另一方面,本文结合各类果园资产的价值规律,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果园资产价值评估的思路与方法,保证了其评估结果能够对果园资产有效性和各类资产匹配程度做出合理反映。5、在果园收益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收益法与现代化果园收益方式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果树生命周期与果园经济价值实现规律关联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该模型中的各核心参数逐一进行了分析,灵活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作为工具,提出了针对各个核心参数的预测思路与取值方法。在果品产量预测方面,本文从果树生命周期过程中苗木、幼树、初果期到盛果期的生产能力变化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果树周干指标为预测依据的果品产量预测方法,进而提高了果品产量预测的便利性和科学性。在折现率取值方面,本文以被评估果园的生产经营风险和实际抗风险能力为依据,构建了全面的果园经营风险报酬率的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折现率取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6、在果园市场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市场法与现代化果园市场交易类型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果园交易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一方面,对如何筛选具有可比性的参照果园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果园自身因素和果园交易特殊性四个方面,为被评估果园和参照果园之间的对比与量化调整提供可靠的标准、尺度和取值方法。7、通过实际应用,本文对三种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各自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市场法模型由于受到应用前提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实践检验。成本法模型体现了被评估果园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初建不久且实物资产占比较高的果园价值评估中体现了较好的适用性。收益法模型因为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预期心理,其评估思路和评估结果都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总的来说,三种评估模型的应用不仅取决于被评估果园所处的经营方式、自然环境、组织形式、生产技术和资料信息充分度等外部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评估机构和评估自身的相关经验与能力水平。最终,本文构建的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构成了一套具有相互验证关系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在搭配应用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客观和更具公允性的评估结果。
解垩[4](2012)在《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非农自雇活动转换进入的决定因素。本文把初始状态区分为工资雇佣和失业,最终状态则划分为无雇工自雇和有雇工自雇,另外,对无雇工自雇转入有雇工自雇也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不管初始状态如何,代际人力资本传递在自雇进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龄和性别变量只对失业转入自雇有影响;由失业转入自雇的概率比由工资雇佣转入自雇的概率高;工资雇佣转入有雇工自雇的概率与失业转入有雇工自雇的概率相差不大,但工资雇佣转入无雇工自雇的概率与失业转入无雇工自雇的概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高等教育在无雇工自雇转入有雇工自雇的工作岗位创造过程中起到了显着的推动作用。
付成林[5](2011)在《旅游经济在经济不景气时的挑战和机遇》文中提出历经了前两年经济危机,整个世界,全球股市、企业、汇市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行业,中国旅游行业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处于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也需要我们认清它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处于经济低迷时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刘维东[6](2010)在《日本反敌意收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效率理论、反垄断理论、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从经济角度研究分析日本的反敌意收购的特点、背景以及历史传统、社会文化、企业经营模式对反敌意收购的影响。从横向的国家层面的各机构,纵向的各行业、企业、直至企业员工的角度分析了反敌意收购过程中各方的行为,以及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反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股东利益优先的原则应用在分析政府在反敌意收购中的作用、中介组织所起的作用、企业自身价值构成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阐述日本反敌意收购行为的特点。通过结合实际的反敌意收购案例,考察了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在反敌意收购中的行为。最后,通过对日本反敌意收购的全面研究,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敌意收购的政策选择。
魏锡栋[7](2006)在《台湾上市柜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1995年以来,外国与本土陆续出现几家知名公司因做假帐、操纵损益、虚增盈余及资产、低估负债及损失或巨额费用不当资本化及会计师财务报表签证不实,甚至股市护盘、掏空公司(挪用公司资金)、关系人往来、交叉持股、董监事及高阶经理人经营不善等造成最严重金融股市危机,因此台湾证券主管机关,参考国外相关制度与法规,强化公司治理,加入独立董事及监察人与审计委员会,期使类似案件能杜绝再生。 本文追溯公司治理,在美国及欧洲已具有相当历史,治理结构中规范独立董事、(独立监察人)、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等等不同职能运作,而这些职能执行的基础是建立于超然独立的精神上,并透过内部审计落实内控制度的有效设计与审核,惟超然独立的精神确是整个治理机制成败关键,兹列举两个地雷股公司做案例研究,其案例警示说明公司治理制度中,独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促使世界各国重视公司治理,文中对公司治理的历史演变发展作说明。 分析结果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恩隆及世界通讯等,这些公司发生重大诈骗案件,主要问题均出自于公司董事会监督不周、高阶管理人员为自身利益而操纵损益甚至中饱私囊、公司控制环境不佳及外部审计及顾问丧失独立性等公司治理问题。(2)公司治理制度之最佳遵循模式,尚无结论,全球学术界对于公司治理之研究,至今尚止于经验分析;多数报告是将优良企业共通的治理机制整理成实务典范,供立法与市场运作改善参考。(3)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主要障碍来自企业本身,并非法律的规范不足。而治理机制运作是否顺利成功,端视高阶经理人所择定的企业文化优劣、股东及投资人是否愿意牺牲公司获利以换取较高的道德标准、及董事会及经营者对于财务信息的了解程度。(4)领导人需要先对自己有信心。最终极的信任,是你对自己生存能力、对自己胜出能力的信心。靠着对基本规则的信守、对产品的负责、对制度的建立、对客户的善意,在国际间赢得愈来愈多信任。不急功近利,面对不景气时,会因竞争而调整,不以舞弊的方式来应付短期的压力,不会为讨好华尔街分析师,不惜将业绩灌水以符合市场预期。
吴建虎[8](2005)在《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一、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是指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用的制度,是企业的一种雇佣惯例。它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正式成为企业的人事制度是在战后经济重建所刺激的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相对不足、企业难于录用合适的人员及当时人们追求稳定的就业心态等,使得终身雇佣制很快赢得企业主、员工的青睐而迅速浒,从而使
宋桂才[9](2004)在《论日本式经营及其未来走向》文中研究指明日本式经营是反映日本的传统、文化、经营习惯,并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相融合的经营制度。长期以来,它曾经是人们关注、研究、赞许的对象。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对其褒贬评述不一;最近,日本式经营走向“崩溃”、“灭绝”的议论不绝于耳。因此,弄清日本式经营的缘起、实质内容及优点与弊端,分析其现状,预测其未来走向,对我国更好地借鉴其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地进行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日本式经营以被人们称之为“三大法宝”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内工会为支柱,尚包括集体决策、“人才资本积累与开发”,非正式工和下承包辅助制度等丰富的内容。关于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的形成、普及,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见解:一是大正、昭和初期形成说;二是二战期间形成说;三是战后形成说。多数人赞同第一种见解,因为从明治末期经过大正时期到昭和初期,终身雇佣开始形成,并作为一种制度逐步确立。那个时期是萧条期,也是技术革新时期,还是工厂制大企业不断出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同时又是垄断资本的形成时期,也是日本式劳务管理的形成时期。关于日本式经营在当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技术、技能的工人很缺,需要稳定;二是劳资关系不稳定,需要采取对工人的“思想对策”;三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技术保密和提高培训费用支出效率; 四是企业能支配劳动市场,而工人又企盼在企业取得较完备的生活保障设施;五是工会缺乏统驭工人的能力;六是日本存在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二重结构;七是家族主义、集团主义这种日本人的传统行为方式等。但日本式经营得到大发展并全面形成则是在1955年以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WP=39> 日本式经营具有很多优点,如容易使企业和从业人员形成“命运共同体”;对工人监督和管理的成本特别低;可以加速资本积累,缓慢提高工资;容易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可以放心地加大对职工的培养力度;可有效地减少职工“跳槽”、离职的现象,有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实力雄厚有前途的公司可汇集优秀人才,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等。日本式经营也有很多缺点,如导致企业组织规模过于庞大,效率降低、结构转换迟缓,从而使国际竞争力下降;限制了职工的能力特别是独创能力的充分发挥等。正因为日本式经营既有很多优点又有不少弊端,所以当日本经济发展顺利时,人们就只看到它的优点而对其予以肯定和赞美,但当日本经济陷入不景气时,人们又只看到它的缺点对其予以否定和批判。因此可以说,人们对日本式经营的评价是被日本经济形势的好坏所左右的。这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这种褒与贬、肯定与否定,大体上经过了如下的变化:战后到50年代中后期,人们认为日本式经营既特殊又落后;60年代到70年代初,人们对其肯定和讴歌;7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人们对其否定和批判;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人们对其肯定和赞美;80年代中后期因日元升值带来的不景气,人们又对其予以否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人们在泡沫经济的狂热中再度对其予以赞美;90年代初泡沫破灭至今,对其予以否定的议论越来越多。笔者认为,日本经济陷入不景气,就认为日本式经营行将崩溃、灭绝,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式经营是建立在日本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而文化是通过长期的历史过程逐渐扎根于各自的国家、民族、地区、企业的。1988年,美国学者阿贝古廉在其着作《处于转机的日本式企业经营》中指出,作为“作用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的两股力”,一是“来自日本文化的力”,一是“来自企业环境的力”。前者使日本式企业经营处于长期不变的“稳定倾向”,而后者要求日本式经营发生与环境相应的变化。他还主张,应该从这两股力的紧张关系,也就是从这两股力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解<WP=40>释日本式经营。主张日本式经营很快就要“灭绝”、“崩溃”的人显然没有看到来自文化方面的作用力,而只看到了来自企业周围环境变化的作用力,这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近些年来,日本式经营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终身雇佣制分化,出现了定期雇佣、临时雇佣等新的用工形式;年功序列工资制正趋于瓦解,出现了年薪制、职能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和协商工资制等多种工资形式;企业内工会的职能也在不断减弱。但是日本式经营是植根于其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所以直到如今,日本尚有不少企业的劳资双方,仍对建立在终身雇佣基础上的日本式经营给予较高的评价,并希望今后坚持下去。在这里,如何理解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生的年轻人,即所谓“新人类”,是展望日本式经营未来走向的关键。的确,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这种行为本身是在日本既有社会的框架之内形成发展的,因此必然受到来自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与欧美国家的个人主义有所不同。在日本企业中,如果这些“新人类”完全以欧美的个人主义取代日本的传统,最后爬上企业的中枢部位,那时日本式经营有可能就会发生重大质变甚至崩溃、灭绝。但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新人类”一点也没有受到日本社会
诸静[10](2004)在《金城银行的放款与投资研究(1917—1937)》文中指出金城银行是中国金融史上着名的“北四行”的主要支柱,是旧中国重要的商业银行之一。从成立到抗战爆发前二十年,金城奠定其事业基础并获得了较快发展。金城银行的放款、投资业务是同时期的华资银行中发展比较快的一家。北洋时期金城银行通过大量放款及初步的投资与工商界尤其是北方工商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金城对有关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有很大的增加,与投资企业间的资金合作关系也更为固定化、长期化。金城的铁路放款和承募铁路债券在华资银行中极为突出,后期还常常担任借款银行团的代表行,在有关的投放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金城还是政府放款及从事债券经营较多的银行之一。三十年代在农业放款和小本贷款业务方面金城也走在前列。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金城银行将其业务重心逐渐南移,但从总体上看,这二十年金城的放款、投资业务还是以北方为主。以这些业务活动为主要凭借,金城在华北金融界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力,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放款与投资,金城银行对农、工、商等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并对铁路、公路等交通事业及公用事业的开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它在此类业务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对于今天的金融改革和银行建设、对于现实的经济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显示出银行只有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稳健经营的方针,注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制度改革、业务开拓及经营策略上的创新,并努力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经济不景气时的经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不景气时的经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先行研究与述评 |
一、中国学者的研究 |
二、日本学者的研究 |
三、遗留问题及评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结构 |
第一章 三井商企职分伦理发展史 |
第一节 初创期 |
第二节 发展期 |
一、家训的形成 |
二、近世家训对于解决难题的作用 |
第三节 完善期 |
第二章 知分守业伦理 |
第一节 严守商人职分 |
第二节 严守家业本位观念 |
一、以家业长久延续为要 |
二、以家业繁荣发展为目标 |
第三章 忠诚团结伦理 |
第一节 尽忠职守 |
一、忠于天职 |
二、忠于企业 |
三、忠于家训 |
第二节 团结取向 |
第四章 尚俭戒奢伦理 |
第一节 勤劳俭约伦理 |
一、勤劳道德 |
二、俭约伦理 |
第二节 戒奢伦理 |
第五章 正直经营伦理 |
第一节 诚实守信原则 |
第二节 公平竞争原则 |
第三节 道德营利两全原则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2)《科特勒之市场营销精华》韩中翻译报告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国内外相关准则依据 |
1.2.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研究 |
1.2.3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实践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
2.1.1 果园 |
2.1.2 果园价值 |
2.1.3 果园价值评估 |
2.2 果园经济价值评估相关理论 |
2.2.1 劳动价值理论 |
2.2.2 效用价值理论 |
2.2.3 均衡价值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果园价值评估现状调查 |
3.1 基于成本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1.1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1.2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2 基于收益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2.1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2.2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3 基于市场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3.1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3.2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果园价值现状调查 |
4.1 果园资产价值现状 |
4.1.1 果园资产分类 |
4.1.2 果园资产价值特征 |
4.1.3 果园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
4.2 果园收益价值现状 |
4.2.1 果园收益价值分类 |
4.2.2 果园收益价值特征 |
4.2.3 果园收益价值影响因素 |
4.3 果园市场价值现状 |
4.3.1 果园市场价值分类 |
4.3.2 果园市场价值特征 |
4.3.3 果园市场价值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 |
5.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 |
5.1.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5.1.2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5.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1 果树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2 园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3 果园设施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4 果园机械设备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5 果园无形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 |
6.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 |
6.1.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6.1.2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6.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1 果园收益期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2 果品产量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3 果品价格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4 副产品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5 果园观光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6 果园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7 果品收益折现率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7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 |
7.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 |
7.1.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7.1.2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7.2 核心参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7.2.1 可比案例果园的筛选思路与方法 |
7.2.2 各调整系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7.3 本章小结 |
8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应用与分析 |
8.1 评估背景与案例果园介绍 |
8.1.1 评估案例背景介绍 |
8.1.2 案例果园基本情况介绍 |
8.2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2.1 成本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2.2 收益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3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
8.3.1 基于成本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8.3.2 基于收益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8.4 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的综合评价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9.1 研究结论 |
9.2 论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方法与数据 |
(一) 方法 |
1. 选择模型 |
2. 自选择纠偏 |
(二) 数据说明及变量 |
四、实证分析 |
(一) 工资雇佣转入自雇 |
(二) 失业转入自雇 |
(三) 自雇内转换 |
(四) 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 |
(5)旅游经济在经济不景气时的挑战和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挑战分析 |
2.1 旅游行业竞争激烈 |
2.2 入境旅游的收入大幅度缩水, 出境旅游人数将大幅度下降 |
2.3 旅游人才的流失 |
2.4 经济不景气对旅游者的消费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对旅游需求产生抑制 |
2.5 商务旅游受到严重冲击 |
3 机遇分析 |
3.1 国家政策的扶持 |
3.2 旅游产品价格下降, 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
3.3 旅游网络营销的广泛应用 |
(6)日本反敌意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及不足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收购与敌意收购的一般分析 |
2.1 收购与敌意收购的概念 |
2.1.1 收购的界定及其与兼并的关系 |
2.1.2 反敌意收购的概念 |
2.2 敌意收购与反敌意收购的历史回顾 |
2.2.1 第一、二次并购浪潮 |
2.2.2 战后的三次并购与反敌意并购浪潮 |
2.3 反敌意收购的区域特点 |
2.3.1 美国反敌意收购的特点 |
2.3.2 欧洲反敌意收购的特点 |
2.4 反敌意收购的前提条件和对策 |
2.4.1 反敌意收购的前提条件 |
2.4.2 反敌意收购对策 |
2.5 反敌意收购的启动和实施步骤 |
2.5.1 反敌意收购的启动 |
2.5.2 反敌意收购的实施步骤 |
第3章 反敌意收购的相关理论 |
3.1 效率理论 |
3.1.1 管理协同效应 |
3.1.2 经营协同效应 |
3.1.3 财务协同效应 |
3.2 反垄断理论 |
3.2.1 反垄断理论的基本内容 |
3.2.2 垄断的表现形式 |
3.3 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理论 |
3.3.1 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理论 |
3.3.2 市场势力理论的发展 |
3.4 产业组织理论 |
3.4.1 产业组织的定义 |
3.4.2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
3.4.3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
3.4.4 新产业组织理论 |
3.5 政府管制理论 |
3.5.1 政府管制的内容 |
3.5.2 政府管制的方式 |
3.5.3 政府管制的作用 |
第4章 日本反敌意收购的历史演进 |
4.1 日本收购与反敌意收购的历史 |
4.1.1 日本收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4.1.2 日本的敌意收购历史和现状 |
4.2 日本收购与反敌意收购的特点 |
4.2.1 日本收购的特点 |
4.2.2 日本反敌意收购的特点 |
第5章 日本反敌意收购对策分析 |
5.1 政府反敌意收购对策 |
5.1.1 政府的行政指导 |
5.1.2 政府相关部门反敌意收购对策 |
5.2 中介组织反敌意收购对策 |
5.2.1 企业协会的对策 |
5.2.2 厚生年金基金联合会的对策 |
5.2.3 证券交易所的对策 |
5.3 企业反敌意收购对策 |
5.3.1 日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
5.3.2 日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反敌意收购中的作用 |
第6章 日本企业价值与反敌意收购分析 |
6.1 企业价值及其与反敌意收购的关系 |
6.1.1 企业价值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 |
6.1.2 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
6.1.3 企业价值与反敌意收购的原则 |
6.2 日本的企业文化背景及其在反敌意收购中的作用 |
6.2.1 日本的企业文化 |
6.2.2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反敌意收购中的作用 |
6.3 日本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6.3.1 企业与银行的关系 |
6.3.2 企业与家族经营者的关系 |
6.3.3 企业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
6.3.4 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
第7章 日本新公司法与反敌意收购分析 |
7.1 日本对商法的修订及公司法的颁布实施 |
7.1.1 法制改革的沿革 |
7.1.2 新公司法与并购 |
7.1.3 新公司法与反敌意收购 |
7.2 反敌意收购的合法性 |
7.2.1 可以利用的反敌意收购对策 |
7.2.2 反敌意收购的合法性验证 |
7.2.3 反敌意收购合法性的必要条件 |
7.3 反敌意收购的合理性 |
7.3.1 反敌意收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
7.3.2 反敌意收购的经济合理性 |
第8章 日本反敌意收购案例分析 |
8.1 反对来自行业最大企业的敌意收购 |
8.1.1 背景和动因 |
8.1.2 敌意收购的经纬 |
8.1.3 双方攻防的分析 |
8.1.4 利益相关者的反应 |
8.1.5 本次敌意收购的启示 |
8.2 反对来自现代资本运作的敌意收购 |
8.2.1 活力门公司敌意收购的经纬 |
8.2.2 收购的结果和效益 |
8.2.3 对日本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
第9章 日本反敌意收购对中国的启示 |
9.1 中国企业并购与反敌意收购的回顾 |
9.1.1 中国企业M&A 的历史回顾 |
9.1.2 中国企业M&A 的特点 |
9.1.3 中国企业敌意收购的历史与现状 |
9.1.4 中国企业收购案例 |
9.2 日本的启示 |
9.2.1 法律层面的启示 |
9.2.2 企业经营层面的启示 |
9.3 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敌意收购的策略选择 |
9.3.1 中国政府层面应该采取的对策 |
9.3.2 中国企业层面应该采取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7)台湾上市柜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动机与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框架与步骤 |
2 文献回顾与制度背景分析 |
2.1 公司治理之相关法规比较分析 |
2.2 审计独立性的文献探讨 |
3 公司治理制度中内部审计案例研究 |
3.1 实务个案:世界通讯(美国)、博达公司(台湾) |
3.2 案例警示 |
4 上市柜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 |
4.1 法令规定 |
4.2 执行现状 |
4.3 现状概述 |
5 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
5.1 公司治理完善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的基础 |
5.2 具独立性法定内部审计的建立 |
5.3 具独立性法定内部审计的任务与责任 |
5.4 具独立性法定内部审计工作报酬与激励制度之设计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
二、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
三、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发展趋势分析 |
(9)论日本式经营及其未来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一、 日本式经营的含义和内容 |
(一) 日本式经营的含义 |
(二) 日本式经营的内容 |
二、 日本式经营的形成与发展 |
(一) 大正、昭和初期形成说 |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说 |
(三) 战后形成说 |
三、 对日本式经营的评析 |
(一) 各时期对日本式经营的褒与贬 |
(二) 日本式经营的优点与弊端 |
(三) 对日本式经营的评析 |
四、 日本式经营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
(一) 日本式经营的现状 |
(二) 日本式经营的未来走向 |
注 释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外文摘要 |
(10)金城银行的放款与投资研究(1917—1937)(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 选题原因 |
二、 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
三、 资料情况 |
四、 研究方法与篇章安排 |
引言: 金城银行的成立背景与周作民的影响 |
上篇 以华北为业务重点的初创时期的放款与投资(191 |
第一章 金城银行最初十年的发展及其放款投资概述 |
第一节 十年间金城银行的迅速发展 |
第二节 北洋时期金城银行的放款与投资概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政府放款的逐渐收缩和债券投资的持续上升 |
第一节 华商银行的投放趋势和金城银行的政府放款、债券经营概况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政府放款分析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债券投资和经营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快速发展的铁路放款与投资 |
第一节 金城银行的铁路放款投资概况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主要铁路放款分析 |
第三节 对与铁路投放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北方为重点的工商业放款投资的初步发展 |
第一节 金城银行工商业放款与投资的概况和特点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工业放款与投资分析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商业放款与投资分析 |
本章小结 |
下篇 业务重心逐渐南移的发展时期的放款与投资(192 |
第五章 继续发展的十年和放款投资的新情况、新特色 |
第一节 十年中金城银行的继续发展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放款投资业务面临的新环境及其新进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政府放款的继续增加和债券投资的进一步扩大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内债政策和金城银行政府放款、债券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政府放款分析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债券投资与经营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地位日显突出的铁路放款与投资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铁路政策计划及与金城有关的铁路旧债整理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铁路放款概况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铁路放款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工商业放款投资的趋于长期和固定 |
第一节 金城银行工商业放款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新特色 |
第二节 金城银行的工业放款与投资分析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商业放款与投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以北方为主的农业放款与小本贷款 |
第一节 金城银行从事农业放款与小本贷款的背景和概况 |
第二节 金城银行参与的农业放款 |
第三节 金城银行的小本贷款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由金城银行二十年放款投资业务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
征引文献 |
四、经济不景气时的经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井商企职分伦理研究[D]. 胡素靖.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2]《科特勒之市场营销精华》韩中翻译报告书[D]. 刘婕.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3]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D]. 孙正.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4]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J]. 解垩. 经济研究, 2012(02)
- [5]旅游经济在经济不景气时的挑战和机遇[J]. 付成林. 甘肃科技纵横, 2011(04)
- [6]日本反敌意收购研究[D]. 刘维东. 吉林大学, 2010(08)
- [7]台湾上市柜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 魏锡栋. 暨南大学, 2006(06)
- [8]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及其发展趋势[J]. 吴建虎. 日本问题研究, 2005(02)
- [9]论日本式经营及其未来走向[D]. 宋桂才. 吉林大学, 2004(04)
- [10]金城银行的放款与投资研究(1917—1937)[D]. 诸静. 复旦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