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金”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利平,黄益国,李小芳,李倩,雷利琴,胡鑫,李有志[1](2021)在《衡阳地区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稻田杂草发生日益严重,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群表现出多样化态势。近年来,直播稻田千金子逐渐上升为优势杂草,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直播田千金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直播田千金子的发生与危害,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旨在提高直播稻田千金子的防除效果,促进直播水稻生产的发展。
张弟银[2](2020)在《湖南省直播田杂草调查及除草剂筛选》文中研究表明
熊国保[3](2020)在《丘陵地区机插稻田主要杂草防除技术集成创新》文中研究表明使用除草剂控制稻田杂草危害是当前杂草防除的主要方法,除草剂使用量已占农药使用总量的35.7%,但除草剂大量使用已成为当前农药减量增效的最大阻碍。本研究通过对丘陵地区稻田杂草发生种类调查与分析,在优势度分析基础上,从化学防治角度,明确鸭舌草、千金子、无芒稗和水苋菜为本地稻田主要杂草,并对这4种主要杂草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防治适期;明确了丙草胺+苄嘧磺隆在插喷同步封闭模式下的使用技术;比较了2种助剂对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减量效果;结合不同除草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了不同除草模式效益状况和田间管理的时间节点;强化了以“1封1封杀”化除模式为核心的关键技术;通过关键技术与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等的集成,创新了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模式。1.防治对象与防治适期被调查地区机插稻田杂草有10科15种,其中禾本科4种、莎草科2种、千屈菜科2种,雨久花科等7科各1种。禾本科杂草以千金、无芒稗和杂草稻为优势种,阔叶草以鸭舌草、水苋菜和矮慈姑为优势种,莎草科杂草以野荸荠为优势种。通过调查发现:稗草在移栽后3-10d进入出草高峰,千金在移栽后3-14d进入出草高峰,鸭舌草和水苋菜在移栽后7-25d进入出草高峰。移栽后25d稗草和千金达到5叶期。移栽后7-25d是茎叶喷雾除草剂的使用适期。2.防治药剂与防治模式在整田时浑水喷雾进行封闭的效果从高到底依次为:异·丙草·氯吡>丙草胺+苄嘧磺隆>苄嘧·苯噻酰。丙草胺+苄嘧磺隆在3种封闭方式对机插稻田杂草的封闭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移栽时插喷同步>移栽后7d拌肥撒施>移栽前2d浑水封闭。在移栽时边插边喷或边插边滴,对总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草)的封闭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丙恶·丁草胺+氟酮磺草胺>恶草·丙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在常用茎叶喷雾除草剂中,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氯氟吡啶酯+氰氟草酯>异·丙草·氯吡、双唑草腈、丙嗪嘧磺隆+氰氟草酯、恶唑·氰氟>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灭草松、2甲4氯二甲胺盐、2甲4氯·灭草松对鸭舌草、丁香蓼的防效在90%以上。除草剂相同剂量下,加入“高展”或“激健”助剂可提高防效1%~16%;在除草剂减量20%后,加入助剂可保证防效不出现显着下降。3.防治技术优化集成与创新以“1封1封杀”化除技术为核心,以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等为辅助,集成了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通过田间试验,较好地集成优化了丘陵地区机插稻田主要杂草防除技术,新创了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对本地水稻除草剂应用的“减施增效”目标实现具有较好地推动作用。
田志慧,陆俊尧,袁国徽,沈国辉[4](2020)在《千金子与异型莎草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文中指出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均是直播稻田的恶性杂草,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和模型拟合法研究不同密度千金子和异型莎草组合和与水稻不同共生时间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千金子和异型莎草组合密度增加以及与水稻共生时间延长,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当千金子+异型莎草密度增加至8株·m-2+8株·m-2,水稻产量仅2 236.37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为71.14%;在千金子4.67株·m-2+异型莎草3.50株·m-2的平均密度下,二者与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共生时,水稻产量为5 138.33 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为33.37%。低密度、短时间共生的两杂草组合对水稻产量无显着影响。但从密度梯度看,在两种杂草与水稻整个生育期共生条件下,杂草复合密度达到4.14株·m-2时,则必须对其进行防除;从共生时间的尺度看,在试验设置密度条件下,必须在水稻种植后的16.7 d进行杂草防除,否则将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显着影响。在对复合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杂草防除,可避免除草剂盲目使用,对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降低除草剂用量、节约除草成本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指导作用。
杨浩娜,王立峰,邬腊梅,彭琼,李祖任,邓希乐,周小毛,柏连阳[5](2019)在《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抗药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千金子为稻田恶性杂草,随着稻田免耕、直播技术的发展,千金子在稻田迅速蔓延,已成为稻田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影响水稻产量和现代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随着稻田化学除草剂的常年使用,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等多种除草剂已产生抗药性。有研究表明,千金子对氰氟草酯产生的较高抗性与其靶标基因2027号和1999号位点突变有关。此外,千金子对除草剂代谢分解速率的快慢与其产生抗药性的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另有报道证实,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增强提高了千金子对除草剂的代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稻田千金子的抗药性现状和抗性的产生机制,简述了稻田千金子抗药性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抗性千金子治理策略,以期为抗性千金子的防治提供参考。
郭文磊,吴丹丹,张纯,冯莉,田兴山[6](2019)在《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及田间防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5种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直播稻田不同叶龄稗、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种禾本科杂草稗、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分别处于2~3、4~5及6~7叶龄时,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其在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g/L双草醚悬浮剂、100 g/L氰氟草酯乳油和10%恶唑酰草胺乳油)高推荐剂量下的死亡率和鲜重抑制率,并选取2种表现较好的除草剂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田间防效及安全性。【结果】在推荐剂量上限处理下,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75 g a.i/ha)可防除各叶龄稗和2~3叶龄马唐,对其他杂草的防效较差;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a)可防除2~3叶龄稗,100 g/L双草醚悬浮剂(45 g a.i/ha)可防除各叶龄稗,两者对其余杂草生长仅有一定抑制作用;100 g/L氰氟草酯乳油(120 g a.i/ha)除对6~7叶龄稗和马唐的防效稍低外可有效防除其余杂草,杂草的死亡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5%~100.0%和85.4%~100.0%;10%恶唑酰草胺乳油(120 g a.i/ha)除对6~7叶龄马唐的防效偏低外,对其余杂草的防效均较高,杂草的死亡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0.0%~100.0%和92.1%~100.0%。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0 g/L氰氟草酯乳油和10%恶唑酰草胺乳油在有效成分用量90~240 g a.i/ha内对4种禾本科杂草的总体防效均在90.0%以上,且对水稻安全,增产效果显着。【结论】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100 g/L双草醚悬浮剂和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可用于防除直播稻田稗,但不适于防除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100 g/L氰氟草酯乳油和10%恶唑酰草胺乳油可用于防除稗、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应尽量在杂草出苗后早期(2~3叶龄)用药,以提高除草效果。
陆俊尧[7](2019)在《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上海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丰产增收的重要因素,频繁的除草活动和高效选择性除草剂的连续使用破坏土壤结构,改变田间杂草群落演替,进而引发地力下降、杂草抗药性增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经济效益的追求,农田杂草防除理念已从“除小除早,除草务尽”的传统除草标准逐渐向“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的农田杂草综合管理模式转变。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和防除临界期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科学地回答了应在何密度和时间下对杂草进行防除的问题,在提高杂草防治效果、节约农田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为物种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的维持提供了契机。稻田杂草种类繁多且群落结构复杂,本研究以上海直播稻田3种优势杂草稗草、千金子和异型莎草为对象,分析不同密度和共存时间下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以探明多种稻田杂草互作时的生态经济阈值及防除临界期,进而得出更符合稻田杂草实际发生情况的防除指标,为完善杂草科学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直播水稻在杂草的竞争干扰下,随着杂草密度和与水稻共存时间的增加,水稻的产量性状受到严重抑制,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呈显着减少趋势,产量损失加重,杂草密度和共存时间与产量损失率均存在显着正相关,且不同密度和不同共存时间下水稻产量损失率差异显着。2)杂草密度与共存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综合效应,不论杂草密度高低,与水稻共存15天内的杂草对水稻产量无显着影响,共存15天后水稻减产趋势日益明显,共存30天时水稻产量已与无草对照出现显着差异;而不论共存时间长短,混合杂草在低密度(≤2株/m2)处理下对水稻产量无显着影响,密度高于2株/m2后水稻产量开始出现显着降低。3)稗草和异型莎草混种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稗草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影响程度更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585,相较于异型莎草的直接通径系数高出20.2%。根据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结果,对数模型y=45.868ln x-39.380对稗草+异型莎草混合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契合的描述,对数模型y=27.522ln x-73.590能较好地拟合稗草+异型莎草和水稻共存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在实际水稻生产水平下,人工防除稻田杂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6.60%,稗草和异型莎草复合时的生态经济阈值为2.72株/m2,防除临界期为18.4天。4)千金子和异型莎草混种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且影响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千金子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影响更甚,直接通径系数为0.6872,相较于异型莎草的直接通径系数增加了24.5%。根据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结果,线性模型y=4.905x-13.696较好地拟合了千金子+异型莎草混合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对数模型y=13.839ln x-32.394则对千金子+异型莎草和水稻共存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关系的描述较为契合。在实际水稻生产水平下,人工防除稻田杂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6.60%,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复合时的生态经济阈值为4.14株/m2,防除临界期为16.7天。综上所述,结合密度与共存时间的综合效应,低密度短时间内的稻田复合杂草对水稻产量基本没有影响,此时进行防除收效不大。当复合杂草的密度≥2株/m2且与水稻共存15至30天之内进行防除,在节约除草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防除效果,并可避免后续草害的发生,同时有助于维持稻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增强稻田生态系统应对环境波动的稳定性。
张建树[8](2018)在《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的沉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并且具有迅速蔓延的趋势,对防除效果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有温度、空气相对湿度(RH)、干旱胁迫,施药因素有雾滴大小及施液量。为了更好地利用氰氟草酯防治千金子,本文以采自浙江省稻区千金子生物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环境及施药因素下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施药因素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沉积的影响。旨在为更好地利用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浙江省不同地区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测定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浙江省5种千金子生物型,剂量为105 g a.i./hm2时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结果5种千金子生物型对氰氟草酯均处于敏感状态。因此本研究将采用TZ029作为以下试验的材料,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不同因素下对氰氟草酯生物活性的影响(1)环境因素采用ST110-01喷头,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了3种环境因素下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生物活性,结果如下所示:施药剂量为9.94 mg a.i./hm2,温度范围在5-35℃之间,氰氟草酯的生物活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温度(昼/夜)分别在15/5℃、25/15℃和35/25℃,氰氟草酯对的千金子防效分别为43.10%、51.33%、61.80%,三者之间差异不显着。施药剂量为9.94 g a.i./hm2,空气相对湿度(RH)在20%-95%范围内,氰氟草酯的生物活性随着RH的增加而增大。RH为20%、45%、70%、95%时,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防效分别为46.77%、69.57%、70.89%、77.13%。其中45%、70%、95%间差异不显着,但均与20%差异显着。干旱胁迫降低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生物活性。在施药量为9.94 g a.i./hm2和57.53 g a.i./hm2时,干旱胁迫的防效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防效降低幅度在7-10%,且差异显着。(2)施药因素施药液量为350 L/hm2,氰氟草酯用量相同,采用五种喷头进行喷雾处理(雾滴中径VMD在149.5-233.7μm范围内),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防效随着VMD的增大,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防效逐渐降低。当施药量为9.94 g a.i./hm2时,VMD为149.5、157.3μm的处理与VMD为233.7μm的处理间差异显着;当施药量提高到57.53 g a.i./hm2时,VMD为233.7μm的处理与其它四个处理间差异显着,其它四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采用ST110-01型号喷头,施药量为9.94 g a.i./hm2时,施药液量在175-700 L/hm2范围内,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的防效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而降低。施药液量为175 L/hm2时,防效最大为86.61%,约是700 L/hm2防效的2倍,两者之间差异显着。3、施药因素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的影响施药液量在175-700 L/hm2范围内,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沉积量随施药液量的增加而减少;当施药液量降到87.5 L/hm2时,沉积量为5.07μg a.i./hm2,显着小于175 L/hm2时的沉积量。VMD在149.5-233.7μm范围内,沉积量随着VMD的增大而减少。当VMD为149.5μm时,沉积量是VMD为233.7μm时的2.09倍,两者之间差异显着。VMD为149.5、157.3、193.2、215.4和233.7μm,对应的施药液量分别为175.00 L/hm2、309.75、405.79、514.56和631.73 L/hm2,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沉积量随着VMD和施药液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中,VMD 149.5μm与施药液量175 L/hm2组合的沉积量最大,与其它四个组合间差异显着。4、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选用ST110-01型号喷头,用300 mg a.i./L的氰氟草酯药液喷雾,其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7.71μg/cm2。施药液量在150-900 L/hm2时,沉积量随施药液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药液量在900-1050 L/hm2时,沉积量不再增加。
朱文达,周普国,何燕红,杨峻,林荣华,齐文全,李林,欧阳灿彬[9](2018)在《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稻田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稻田千金子科学防除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0、1、2、5、10、20、40和80株/m2)千金子对水稻田间透光率、水肥吸收和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模型拟合法分析不同密度千金子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推导千金子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千金子密度的增加,其株高显着增高(P<0.05,下同),并通过株高优势争夺水稻田间光照,当千金子密度≥10株/m2时,离地70 cm处的透光率显着降低至10.00%以下,离地25 cm处田间透光率低于1.00%。千金子可同时竞争稻田土壤的水肥营养,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导致水稻有效穗数、穗长、实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显着降低,水稻产量锐减,产量损失率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产量性状间,除穗长和空秕粒数无显着相关性外(P>0.05),其他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显着或极显着(P<0.01)水平。二次曲线模型y=-0.0151x2+2.2760x+0.8114能较好地拟合千金子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二次曲线模型,人工防除千金子的经济阈值为5.39株/m2,10%氰氟草酯EC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0.76株/m2。【结论】千金子可竞争水稻的田间光照和土壤水肥,影响水稻的产量性状,导致水稻严重减产。采取化学防治稻田千金子具有显着的经济优势。
肖慰祖[10](2018)在《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的增效作用以及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化学防除仍然是防除水稻田稗属杂草和千金子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具有活性高、除草成本低等优点的双草醚和氰氟草酯是防除稗属杂草和千金子最常用的除草剂品种。但是,双草醚对粳稻安全性稍差,氰氟草酯长期单一高剂量地使用则导致其药效降低。为了提高除草剂的防效、确保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减缓抗性杂草地蔓延,助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植物油助剂GY-Tmax是由北京广源益农化学责任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植物油类农药增效剂。有研究表明,GY-Tmax可明显提升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等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但它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的增效作用却鲜有报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稗草和千金子为靶标杂草,测定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初步研究其增效机理,旨在为稻田除草剂的减量控害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和对水稻的安全性药后30天,双草醚对稗草株鲜重的ED90值为3.6511 g a.i./667m2。添加植物油助剂GY-Tmax 90 ml/667 m2显着提高双草醚的除稗活性,其ED90值降低至0.9329 g a.i./667m2;双草醚单剂对千金子基本无效,添加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千金子无明显增效作用。双草醚在三种水稻和稗草间选择性指数为1.14-1.31;添加助剂GY-Tmax没有明显影响双草醚对水稻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对稗草的ED90值显着下降,其在水稻和稗草间的选择性指数上升到4以上。对GY-Tmax的增效机理研究发现,加入助剂GY-Tmax后,双草醚药液表面张力由未添加助剂时的36.824-42.347 mN/m降低至31 mN/m左右,叶面接触角也明显减小,药液润湿性能明显提高。此外,GY-Tmax也显着提高了稗草叶表面上双草醚药液的持留量,缩短了药液的干燥时间。2.植物油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和对水稻的安全性药后30天,单用氰氟草酯对稗草株鲜重的ED90值为10.9035 g a.i./667m2,添加助剂GY-Tmax 90 ml/667 m2后,氰氟草酯对稗草株鲜重ED90值降低至5.2311 g a.i./667m2;氰氟草酯对千金子株鲜重的ED90值由未添加时的6.8400 g a.i./667m2降低至添加助剂GY-Tmax后的2.8736 g a.i./667m2。单用氰氟草酯对三种水稻安全,且添加助剂GY-Tmax不影响氰氟草酯对水稻的安全性,但添加助剂GY-Tmax后氰氟草酯在水稻和杂草(稗草和千金子)间的选择性指数明显提高。添加助剂GY-Tmax后,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和千金子叶表面的持留量有所增加,接触角随时间逐渐减小,干燥时间有所缩短。由于氰氟草酯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较低,添加助剂GY-Tmax后,氰氟草酯药液表面张力无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并从改善药液润湿性能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 GY-Tmax的作用方式。这可为助剂GY-Tmax在对其他农药制剂的应用上提供见解,也可为田间减量使用双草醚和氰氟草酯防控杂草危害提供理论支撑。
二、“千金”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金”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衡阳地区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播田草害发生特点及杂草群落变化特征 |
1.1 衡阳地区直播稻田草害发生特点 |
1.2 杂草群落变化特征 |
2 千金子的生物学特性 |
2.1 千金子形态特征 |
2.2 千金子对环境条件要求 |
2.3 千金子对除草剂的反应 |
3 千金子的发生与危害 |
(1)造成水稻弱苗。 |
(2)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 |
(3)降低稻谷千粒质量。 |
4 千金子的综合防控策略 |
4.1 农业防治 |
(1)合理翻耕。 |
(2)合理淹水。 |
(3)合理轮作。 |
4.2 化学防治 |
4.3 生物防治 |
5 展望 |
(3)丘陵地区机插稻田主要杂草防除技术集成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稻田杂草发生情况 |
1.2.2 杂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2.3 杂草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1.2.4 农艺措施对杂草发生的影响 |
1.2.5 稻田除草剂使用 |
1.2.6 机插稻发展情况 |
1.2.7 机插稻化除技术 |
1.3 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组织结构 |
1.4 研究意义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
2.1 调查方法 |
2.1.1 草相调查 |
2.1.2 定点观察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草相调查 |
2.2.2 主要杂草发生规律 |
2.3 小结与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封闭技术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概况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施药方法与时间 |
3.1.5 调查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封闭除草剂的封闭效果 |
3.2.2 丙草胺+苄嘧磺隆3种不同使用方式的封闭效果 |
3.2.3 插喷同步下3种药剂的封闭效果 |
3.2.4 水浆管理对封闭效果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 |
3.3 小结与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茎叶处理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地概况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施药与调查 |
4.1.5 防效计算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药剂组合对杂草的效果 |
4.2.2 两种助剂增效减量结果 |
4.2.3 不同除草模式示范效果 |
4.2.4 对水稻的安全性 |
4.2.5 不同除草模式效益分析 |
4.2.6 机插稻田管时间节点 |
4.3 小结与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丘陵地区机插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模式 |
5.1 作物布局 |
5.1.1 耕作制度优化 |
5.1.2 品种优化 |
5.2 农业措施 |
5.2.1 人工诱发杂草 |
5.2.2 控制杂草种源 |
5.2.3 加强田间管理 |
5.3 物理措施 |
5.4 化除技术 |
5.4.1 土壤封闭技术 |
5.4.2 连封带杀茎叶处理技术 |
5.4.3 化学除草剂使用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千金子与异型莎草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样地 |
1.2 试验设计 |
1.3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密度千金子与异型莎草组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2.1.1 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
2.1.2 千金子+异型莎草复合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最佳回归模型 |
2.1.3 千金子+异型莎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确定 |
2.2 不同共生时间下千金子与异型莎草组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2.2.1 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
2.2.2 千金子+异型莎草共生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最佳回归模型 |
2.2.3 千金子+异型莎草防除临界期的确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6)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及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杂草 |
1.1.2 试验设备 |
1.1.3 供试药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室内试验 |
1.2.2 田间试验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叶龄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 |
2.2 100 g/L氰氟草酯乳油和10%恶唑酰草胺乳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2.2.1 安全性观察 |
2.2.2 施药后20 d的杂草株防效 |
2.2.3 施药后40 d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
2.2.4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7)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特点 |
1.2.2 生态经济阈值在农田杂草中的应用 |
1.2.3 稻田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的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田概况 |
2.2.2 田间试验设置 |
2.2.3 调查取样与水稻产量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稗草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1.1 不同密度下稗草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1.2 不同共存时间下稗草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1.3 不同密度和共存时间下稗草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 |
3.2 千金子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2.1 不同密度下千金子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2.2 不同共存时间下千金子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3.2.3 不同密度和共存时间下千金子与异型莎草混合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密度水平上稻田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及影响因素 |
4.1.2 时间水平上稻田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及影响因素 |
4.2 结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的沉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稻田杂草的发生、危害与治理概况 |
1.1.1 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
1.1.2 稻田千金子的发生与危害 |
1.2 杂草化学防除概况 |
1.2.1 除草剂应用概况 |
1.2.2 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的现状 |
1.2.3 千金子的化学防除现状 |
1.2.4 稻田化学防除引发的问题 |
1.3 多种因素对除草剂施用效果及沉积的影响 |
1.3.1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
1.3.2 影响除草剂沉积的因素 |
1.3.3 我国施药技术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种子 |
2.1.2 供试药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浙江省不同地区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 |
2.3 不同因素下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生物活性影响 |
2.3.1 环境因素 |
2.3.2 施药因素 |
2.4 施药因素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影响 |
2.4.1 施液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影响 |
2.4.2 雾滴大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影响 |
2.4.3 雾滴大小与施液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影响 |
2.5 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浙江省不同地区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 |
3.2 不同因素下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生物活性的影响 |
3.2.1 环境因素 |
3.2.2 施药因素 |
3.3 施药因素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的影响 |
3.3.1 施药液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的影响 |
3.3.2 雾滴大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的影响 |
3.3.3 雾滴大小与施液量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沉积的影响 |
3.4 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
4 讨论 |
4.1 浙江省不同地区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 |
4.2 不同因素下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生物活性的影响 |
4.3 施药因素对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沉积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千金子对水稻株高及田间光照的影响 |
2.2 千金子对水稻田间水肥的影响 |
2.3 千金子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
2.4 千金子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回归模型筛选结果 |
2.5 稻田千金子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及防除阈值的确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10)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的增效作用以及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稗草、千金子的对水稻的危害及其防除现状 |
1.1.1 稗草、千金子简介 |
1.1.2 稗草、千金子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
1.1.3 稗草、千金子的防除现状 |
1.1.3.1 化学除草 |
1.1.3.2 农业除草 |
1.1.3.3 生物除草 |
1.2 稻田化学除草的弊端 |
1.2.1 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的药害 |
1.2.2 抗性杂草的发生 |
1.3 农药助剂概述 |
1.3.1 农药助剂定义 |
1.3.2 农药助剂分类 |
1.3.2.1 表面活性剂类 |
1.3.2.2 植物油类 |
1.3.2.3 矿物油类 |
1.3.2.4 无机盐类 |
1.3.2.5 有机硅类 |
1.3.3 助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1.3.4 植物油助剂的增效作用机制 |
1.4 双草醚、氰氟草酯和植物油助剂GY-Tmax简介 |
1.4.1 双草醚 |
1.4.2 氰氟草酯 |
1.4.3 植物油助剂GY-Tmax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作用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及实验仪器 |
2.1.2 生测试验设计与数据调查 |
2.1.2.1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和对水稻的安全性 |
2.1.2.2 数据调查与分析 |
2.1.3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的增效机理 |
2.1.3.1 稗草叶片临界表面张力估值 |
2.1.3.2 不同浓度的10%双草醚SC的药液表面张力测定 |
2.1.3.3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2.1.3.4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在稗草叶片上的动态接触角影响 |
2.1.3.5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在稗草叶片上干燥时间的影响 |
2.1.3.6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在稗草叶片上持留量的影响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杂草的增效作用 |
2.2.1.1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的增效作用 |
2.2.1.2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千金子的增效作用 |
2.2.2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稗草的增效机理 |
2.2.2.1 稗草表面临界表面张力估值 |
2.2.2.2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2.2.2.3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在稗草叶片上的动态接触角影响 |
2.2.2.4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药液在稗草叶片上干燥时间和持留量的影响 |
2.2.3 添加助剂GY-Tmax前后,双草醚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植物油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的增效作用和对水稻的安全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及实验仪器 |
3.1.2 生测试验设计与数据调查 |
3.1.2.1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作用 |
3.1.2.2 数据调查 |
3.1.3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稗草、千金子的增效机理 |
3.1.3.1 稗草、千金子叶片临界表面张力估值 |
3.1.3.2 不同浓度的10%氰氟草酯EC的药液表面张力测定 |
3.1.3.3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3.1.3.4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千金子叶片上的动态接触角影响 |
3.1.3.5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千金子叶片上干燥时间的影响 |
3.1.3.6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千金子叶片上持留量的影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杂草的增效作用 |
3.2.1.1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稗草的增效作用 |
3.2.1.2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的增效作用 |
3.2.2 助剂GY-Tmax对双草醚防除杂草的增效机理 |
3.2.2.1 稗草、千金子叶片表面临界表面张力估值 |
3.2.2.2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3.2.2.3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千金子叶片上的动态接触角影响 |
3.2.2.4 助剂GY-Tmax对氰氟草酯药液在稗草、千金子叶片上干燥时间和持留量的影响 |
3.2.3 添加助剂GY-Tmax前后,氰氟草酯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
3.3 小结 |
全文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四、“千金”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衡阳地区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策略[J]. 唐利平,黄益国,李小芳,李倩,雷利琴,胡鑫,李有志. 作物研究, 2021(04)
- [2]湖南省直播田杂草调查及除草剂筛选[D]. 张弟银.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3]丘陵地区机插稻田主要杂草防除技术集成创新[D]. 熊国保.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4]千金子与异型莎草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J]. 田志慧,陆俊尧,袁国徽,沈国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5]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抗药性研究进展[J]. 杨浩娜,王立峰,邬腊梅,彭琼,李祖任,邓希乐,周小毛,柏连阳. 农药学学报, 2019(Z1)
- [6]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及田间防效[J]. 郭文磊,吴丹丹,张纯,冯莉,田兴山.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6)
- [7]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D]. 陆俊尧.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氰氟草酯在千金子叶片的沉积规律研究[D]. 张建树.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9]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J]. 朱文达,周普国,何燕红,杨峻,林荣华,齐文全,李林,欧阳灿彬.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5)
- [10]植物油助剂GY-Tmax对双草醚和氰氟草酯的增效作用以及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D]. 肖慰祖.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