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凯[1](2019)在《基于ARM与DSP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实现》文中提出注塑机是塑料加工生产使用量最多的机械设备,几乎所有的塑料产品都可以用注塑机直接生产,而且它也是组成注拉吹工艺的主要设备。其中,全电动式注塑机有着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的优点,其在保压、冷却及空转状况保持很低转速,达到节能和降噪的目的,它结合了全液压式注塑机的高性能以及全电动式注塑机节能的特点,大大提高动力驱动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损失,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快了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开发。本论文设计了基于ARM和DSP双核架构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而且完全适应不同工业环境。以下为论文包含主要内容:1.设计了以CIRRUS LOGIC公司的ARM9芯片EP9315为主CPU,TI公司DSP芯片TMS320C6713为运动控制芯片的双核控制系统主机,通过HPI总线做数据交互,最大限度发挥多核CPU的性能,有效保障整机高效高速运行。2.根据注塑机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包含电机驱动板、液晶驱动板、IO单元、温度控制器、压力放大器以及电磁加热器等在内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部件。3.详细分析了DSP算法中关于PID闭环控制、PLC处理及压力处理等软件架构,并列举出详细流程;分析了基于WinCE操作系统的软件界面的构成及具体实现方法等。整套系统已经全面运用到广州数控AE80系列全电动注塑机上,通过相关的实验对比分析,以及现场实际加工效果,都满足了用户需求,并达到了高精准度、高可靠性、稳定性好、环保节能以及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黎秀郁[2](2019)在《全电动注塑机注射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电动注塑机是应“节能、环保”要求机型的最杰出代表,其中,全电动注射系统是最关键部分,它的好坏决定全电动注塑机的好坏。目前,国产全电动注塑机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生产产品的重复精度急需提高。近年来,部分传统液压机应用市场主动要求使用全电动注塑机,随之而来,市场对传统液压注射系统的多变要求也会体现在对全电动注射系统的要求上,要快速响应市场,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生产是必然要求。要做好全电动注射系统,要有好的设计,也要有好的装配。作者在研发和使用全电动注射系统的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标准伺服电机前端轴承载荷或轴伸强度满足不了工况需求;射胶丝杆轴承锁紧螺母放松;皮带因初始张力不合适导致皮带断裂和皮带齿剥落,皮带传动系统噪音高;塑化轴的轴承锁紧螺母发生放松故障后重新拧紧困难;螺杆与料管间不容易达到有均匀的间隙。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和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本文展开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所得的主要成果或结论:1、本文选择几种有比较意义的不同结构的全电动注射系统,研究它们的结构特征和优缺点,构建结构特征与优缺点的对应关系,并抽象出体现结构特征变化的结构特征变量:阻力、刚度、熔融体检测压力方式;在考究注射系统的控制原理、成型的基本要素、影响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因素基础上,构建了阻力、刚度、熔融体检测压力方式对成型基本要素的影响关系;用实验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阻力、刚度、熔融体检测压力方式”对成型的影响,得主要结论:低系统阻力才有更大的可能取得高的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和好的经济效益。2、考察了类似fanuc50B和恩格尔的“不纳入阻力”的检测压力方式结构,考察了一种便于处理塑化轴的轴承锁紧螺母发生放松故障的结构,考察了一种塑化轴承座与移动板分离的结构,在上述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种具有新型塑化驱动单元的全电动注射系统,它利于制品重复精度的提高,塑化驱动单元和射胶丝杆组件单元的不同组合可满足不同的需求。3、对移动部的低阻力设计、同步带的优化设计、万能配对角接触轴承的锁紧力矩大小、同步带初始张力的大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对全电动注射系统的设计和装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志盛[3](2017)在《基于数值仿真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越来越偏爱轻薄、体积小、屏幕大的移动信息终端。基于上述的特征,塑料手机外壳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以及韧性好的优点而深受手机厂家的青睐,其使得“以塑代钢”成为移动信息终端设计开发者的重要理念。由于外部众多影响因素对注塑产品的成型过程中影响比较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翘曲、熔接痕以及气穴等成型质量缺陷。本课题以手机外壳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并基于Moldflow软件建立其CAE仿真模型,对其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注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首先,以某手机外壳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其主要包含分型面的选择、注塑机的选择、成型零件的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侧向轴芯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导向系统的设计以及模架的选择等。其次,建立注塑成型的数学分析模型,包括充填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翘曲变形的数学模型;基于Moldflow仿真软件对手机外壳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包括手机外壳模型的导入、网格的划分与修复、成型材料的选择、浇注系统的建立以及冷却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手机外壳注塑成型过程的初步模拟,验证了模型网格划分、材料选择以及冷却系统建立的合理性。此外,通过分析得知在手机外壳远离浇口的上下两端的部位,其充填时间最长、缩痕指数和翘曲变形最大,手机外壳整体的气穴和熔接痕缺陷比较严重。最后,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手机外壳模具翘曲量的影响变化趋势以及显着程度,得到了手机外壳注塑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方案,即手机外壳选择在模具温度为70℃、熔体温度为280℃、注塑时间为0.63 s、保压时间为19 s、保压压力为190 MPa及冷却时间为110 s时进行注塑成型,翘曲变形量最小,塑件的质量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知各工艺参数对注塑产品翘曲量影响的显着程度为:冷却时间>保压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塑时间>保压压力。此外,基于Moldflow软件对冷却系统、成型工艺以及保压曲线分别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实际生产。
张晓旭[4](2016)在《全电动注塑机注塑装置的设计与微结构塑件的工艺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微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型化发展趋势在全球日益增强,医疗产业、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以及通信终端等应用领域对聚合物材料制品的微型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对微小型制品的加工精度、材料的多样性、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注射成型技术在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的微成型应用领域中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各种精密微结构制品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的全电式注塑机以其高可靠性、高响应特性、高重复精度、节能低噪以及绿色环保等特性在微注射成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电子工业高密度封装和微型化的发展,在各应用领域内种类繁多的电子系统中,接插件作为连接不同电路、电子元器件的桥梁,也向着微型化趋势发展。本课题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全电式注塑机基础上,经理论计算与三维建模完成了1300kN全电式注塑机注塑装置的方案设计;选取微接插件作为微结构制品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与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微接插件翘曲变形与复制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分析国内外同等规格全电式注塑机注塑装置的参数及方案,经过理论计算与实际配件(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等)的选型,确定本课题注塑装置部分的参数;然后依据以上参数及配件选型结果,借助Solidworks建模软件设计全电动注塑装置的结构方案。(2)接插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便是翘曲变形。因此,借助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对液晶聚合物微接插件的注射成型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以翘曲变形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16(45)正交表进行模拟分析设计,研究压力百分比、保压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这五个工艺参数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并优化成型参数以减少制品的翘曲变形。(3)选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液晶聚合物(LCP,6130L-NC010)和SABIC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PC, Lexan OQ2720-1111)两种聚合物材料,使用Wittmann Battenfeld Ecopower 55电动式注塑机进行微接插件注射成型实验。依据模拟分析结果,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六个工艺参数,通过L25(56)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以制品重量为评价指标,研究工艺参数对微接插件制品复制度的影响,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工艺参数优化以提高制品的复制度。
李荣荣[5](2013)在《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注射机作为一种塑料加工机械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企业用于生产的注射机主要以液压型和液电混合型为主,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全电动注射机以其高效、环保、低能耗等显着优点逐渐成为塑料注塑成形机械发展的主流。高精度、高效率是全电动注射机的优点,也是全电动注射机发展的技术难点。开放式数控系统与软PLC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控系统呈现出模块化、标准化、可二次开发、平台无关性、网络化等特征,为国内厂商加速开发出经济实用的全电动注射机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8型开放式数控平台,结合注塑工艺,设计、开发出一套全电动注射机的控制系统。硬件采用NCUC—BUS光纤总线连接各个功能硬件模块的拓扑结构,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工艺控制模块,逻辑控制模块通过HNC—8软PLC编程实现,工艺控制模块基于状态机思想,借助HNC—8的开放式接口编程实现,主要包括注射模块、塑化模块、开合模模块、顶出模块等,其中重点讨论了注射、塑化等关键工艺过程的控制。为了更好地完成全电动注射机的控制,还设计、开发了相关的辅助模块,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数据管理模块以及运行监控模块。最后,将本文的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应用到震雄全电动注射机机身上,通过整机性能测试证明了本文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将开放式数控系统应用于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打破了国外全电动注射机厂商的技术垄断,为我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全电动注射机提供技术积累和宝贵经验。
时拓[6](2011)在《注射机工艺控制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注射机作为注塑产业中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形设备,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控制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塑料制品的外观以及使用性能。在目前注射机技术水平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将对最终的塑料产品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尽管如此,控制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把控制系统比作人的“身躯”,那么工艺控制软件系统就是人的“思想”与“灵魂”。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智能型全电动塑料注射机研究与开发项目中,本文作者参与了注射机工艺控制软件系统从开发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前期的基于日精NEX500型全电动注射机的功能分析,如动作模式和动作功能等;软件系统用户需求分析,作为后续设计与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基于诺基亚公司的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框架——Qt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包括主界面、开合模分界面、推顶分界面、射出/计量分界面、温度分界面、监视分界面、参数快设分界面、参数优化分界面以及历史分界面,实现了生产者与机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采用数据库结构体形式的数据库设计,从而能够实现对用户输入数据以及跟注射机实时运行相关的各种测量与反馈数据的存储和调用;详细的注射机动作模块设计以及最终将整个软件系统从WINDOWS开发平台移植到基于LINUX系统的控制系统上。最终开发了一套全电动注射机工艺控制原型系统,实现了伺服电机动作的控制,并用于以震雄公司注射机为载体的原型机上。
吴爱波[7](2010)在《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注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先进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实现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伺服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满足塑料制品的高精度要求,降低注塑机的使用成本与能耗,本文设计了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动力驱动系统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定量泵作为动力源,使液压油泵的输出与注塑机能量需求自动匹配,保证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并降低能耗。由于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是一个时滞、非线性、强耦合且需要人工参与的复杂大系统,用传统的基于对象的PID控制方法已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本文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控制中,利用其鲁棒性强的优点来减弱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但纯模糊控制稳态误差较大,因此本文综合了常规PID和模糊控制的优点,设计了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的误差和误差变化自动调整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使其适应系统参数变化,满足了系统控制要求。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比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响应特性,改善系统动态性能效果好,且稳态精度高,并借助注塑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实际控制效果。
张友根[8](2005)在《液压注塑机与电动注塑机共创注塑机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在注塑机市场中,长期来,液压注塑机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电动注塑机的发展,液压注塑机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液压注塑机与电动注塑机两者之间优势的相互关系如何,各自的市场的定位如何,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作者的看法,供有关人士参考。1 电动注塑机的发展现状在“K2001”塑料和橡胶工业展览会上,可以看到这一点,中、小型注塑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全电动注塑机。在“K2004”塑料和橡胶工业展览会上,DEMAG、NETSTAL、BDTTENFELD
富强鑫公司[9](2005)在《注塑机在创新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2004)在《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文中研究指明
二、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与DSP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国外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研究情况 |
1.1.2 国内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研究情况 |
1.2 全电动注塑机的技术发展形势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1 全电动注塑机机械结构及工作过程 |
2.2 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
2.3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应用的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平台 |
2.4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应用的模块 |
2.4.1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应用的温度控制器 |
2.4.2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应用的压力放大检测器 |
2.4.3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应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主板硬件设计 |
3.1.1 ARM简介及外围电路设计 |
3.1.2 DSP简介及外围电路设计 |
3.1.3 FPGA相关电路设计 |
3.1.4 电源电路设计 |
3.1.5 主板实物 |
3.2 网络接口板硬件设计 |
3.2.1 网络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
3.2.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3.2.3 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
3.2.4 电源电路设计 |
3.2.5 网络接口板实物 |
3.3 网络键盘板硬件设计 |
3.3.1 按键扫描电路设计 |
3.3.2 触摸屏驱动电路设计 |
3.3.3 网络键盘板实物 |
3.4 网络I/O板硬件设计 |
3.4.1 输入电路设计 |
3.4.2 输出电路设计 |
3.4.3 网络I/O板实物 |
3.5 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
3.6 压力检测模块硬件设计 |
3.6.1 压力检测模块技术要求 |
3.6.2 压力检测模块所需主要功能器件 |
3.6.3 压力检测模块重点解决问题 |
3.6.4 压力检测模块技术方案 |
3.7 电磁加热模块硬件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的上层软件设计 |
4.1.1 上层软件结构设计 |
4.1.2 上层软件界面设计 |
4.2 基于全电动注塑机的运动控制软件设计 |
4.2.1 初始化操作 |
4.2.2 界面参数传送 |
4.2.3 PLC处理 |
4.2.4 定时中断处理 |
4.2.5 PID闭环处理 |
4.2.6 位置控制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电动注塑机相关实验 |
5.1 控制系统接口的连接 |
5.2 全电动注塑机实验 |
5.2.1 压力测试 |
5.2.2 重复精度测试 |
5.2.3 料筒温度实验 |
5.3 产品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全电动注塑机注射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国外发展现状 |
1.4 全电动注塑机注射系统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几种典型全电动注塑机注射系统结构分析 |
2.1 引言 |
2.2 注射系统组成与基本动作 |
2.3 注射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分析 |
2.4 结构分析概括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阻力和刚度及检测压力方式对成型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阻力对成型的影响 |
3.3 刚度对成型的影响 |
3.4 检测压力方式对成型的影响 |
3.4.1 实验设计 |
3.4.2 输出电压信号实验对比分析 |
3.4.3 熔胶质量重复精度的实验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电动注射系统结构的设计研究 |
4.1 引言 |
4.2 具有新型塑化驱动单元的全电动注射系统的总体结构 |
4.3 新型塑化驱动单元 |
4.3.1 结构与优点 |
4.3.2 效果对比 |
4.4 射胶丝杆组件单元 |
4.5 注射伺服电机驱动单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电动注射系统重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装配研究 |
5.1 引言 |
5.2 移动部的低阻力设计研究 |
5.2.1 间隙需求的研究 |
5.2.2 导向长度的研究 |
5.2.3 导杆刚度的研究 |
5.3 同步带传动的优化设计研究 |
5.3.1 参数意义说明 |
5.3.2 设计变量 |
5.3.3 约束条件 |
5.3.4 选择条件 |
5.3.5 响应与噪音的综合评价因子 |
5.3.6 优化软件的选择 |
5.3.7 MATLAB的编程实现 |
5.4 组合角接触球轴承锁紧研究 |
5.4.1 锁紧螺母锁紧形式选择 |
5.4.2 锁紧螺母的锁紧力矩 |
5.4.3 锁紧螺母锁紧力矩的实操方法 |
5.5 同步带初始张力的研究 |
5.5.1 定初始张力的方法及分析 |
5.5.2 射胶传动特性对张力的影响 |
5.5.3 皮带初始张力实操方法与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数值仿真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注塑成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 |
2.1 手机外壳零件的工艺分析 |
2.1.1 手机外壳零件的设计特点 |
2.1.2 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流程 |
2.2 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 |
2.2.1 分型面的选择 |
2.2.2 注塑机的选择 |
2.2.3 成型零件的设计 |
2.2.4 浇注系统的设计 |
2.2.5 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 |
2.2.6 冷却系统的设计 |
2.2.7 导向系统的设计 |
2.2.8 模架的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数值模拟 |
3.1 注塑成型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1 充填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2 翘曲变形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 注塑模具数值仿真的流程 |
3.2.1 Moldflow软件简介 |
3.2.2 Moldlow在注塑成型中的应用 |
3.2.3 基于Moldflow的数值仿真流程 |
3.3 手机外壳CAE模型的建立 |
3.3.1 手机外壳模型的导入 |
3.3.2 手机外壳网格的划分与修复 |
3.3.3 手机外壳成型材料的选择 |
3.3.4 手机外壳浇注系统的建立 |
3.3.5 手机外壳冷却系统的建立 |
3.3.6 数值模拟的工艺设置 |
3.4 基于Moldflow的手机外壳注塑成形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手机外壳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
4.1 正交试验的设计 |
4.1.1 正交试验的简介 |
4.1.2 优化目标与试验因素的确定 |
4.1.3 试验水平的确定和正交表的选用 |
4.2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分析 |
4.2.1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趋势 |
4.2.2 工艺参数对翘曲量的影响程度 |
4.3 注塑成型工艺的优化 |
4.3.1 冷却系统的优化 |
4.3.2 成型工艺的优化 |
4.3.3 保压曲线的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4)全电动注塑机注塑装置的设计与微结构塑件的工艺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微注射成型工艺 |
1.3 国内外全电动注塑机的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全电动注塑机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全电动注塑机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全电动注塑装置的总体设计 |
2.1 注塑装置设计参数 |
2.1.1 预塑过程 |
2.1.2 注射过程 |
2.1.3 螺杆和机筒设计及强度校核 |
2.1.4 注射止推轴承的选取和校核 |
2.2 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接插件成型仿真分析 |
3.1 微接插件分析模型 |
3.2 成型材料的选择 |
3.3 模拟分析设计 |
3.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4.1 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
3.4.2 工艺参数对翘曲变形影响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接插件成型实验 |
4.1 实验设备与仪器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设计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实验结果 |
4.4.2 注塑工艺参数对LCP微接插件复制度的影响分析 |
4.4.3 注塑工艺参数对PC微接插件复制度的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全电动注射机机器结构及工作过程 |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与软 PLC 技术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 |
2.1 华中 8 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
2.2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 |
2.3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3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及实现 |
3.1 状态机编程思想 |
3.2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 |
3.3 全电动注射机工艺控制模块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辅助模块设计 |
4.1 全电动注射机人机交互界面 |
4.2 全电动注射机数据管理模块 |
4.3 全电动注射机运行监控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整机性能测试 |
6 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注射机工艺控制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塑料注射成形工业 |
1.2 注射成形机 |
1.3 注射机控制系统软件与硬件结构 |
1.4 选题的背景、依据和主要研究工作 |
2 基于NEX500 型全电动注射机的注射机功能分析 |
2.1 NEX500 型全电动注射机简介 |
2.2 注射机功能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工艺控制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
3.1 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4 功能模块设计 |
3.5 软件系统向LINUX 平台上的移植 |
3.6 原型系统 |
3.7 本章小结 |
4 全文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注塑机工作原理及组成 |
1.2 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控制理论及其设计方法 |
2.1 PID 控制理论 |
2.1.1 PID 控制原理 |
2.1.2 数字PID 控制 |
2.1.3 PID 的控制参数分析 |
2.2 模糊控制理论 |
2.2.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2.2.2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3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2.2.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 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控制设计 |
3.1 动力驱动系统的模糊控制 |
3.1.1 精确量的模糊化 |
3.1.2 模糊控制算法设计 |
3.1.3 输出信息的模糊判决 |
3.2 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 控制 |
3.2.1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 控制系统的结构 |
3.2.2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 控制器设计 |
4 仿真和试验 |
4.1 MATLAB 及其仿真环境Simulink 的介绍 |
4.2 动力驱动系统交流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 |
4.3 仿真分析 |
4.3.1 常规PID 控制策略的设计及仿真 |
4.3.2 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及仿真 |
4.3.3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 控制策略的设计及仿真 |
4.3.4 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分析 |
4.4 节能控制试验与分析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与DSP的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实现[D]. 王英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全电动注塑机注射系统的设计研究[D]. 黎秀郁.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5)
- [3]基于数值仿真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D]. 张志盛. 苏州大学, 2017(07)
- [4]全电动注塑机注塑装置的设计与微结构塑件的工艺实验研究[D]. 张晓旭.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5]全电动注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李荣荣.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6]注射机工艺控制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时拓.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7]注塑机动力驱动系统的研究[D]. 吴爱波. 西华大学, 2010(04)
- [8]液压注塑机与电动注塑机共创注塑机的发展[A]. 张友根. 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5
- [9]注塑机在创新中发展[J]. 富强鑫公司. 国外塑料, 2005(09)
- [10]浅谈全电式注塑成形机的滚珠螺杆[J].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