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地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素分析

川西南地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素分析

一、四川西南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1](2020)在《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菊科泽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二十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的云南省。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滇、黔、川、桂、藏等西南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也给农、林、牧、渔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被视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亟待阻止其蔓延和有效防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场所,紫茎泽兰与土壤互相作用,从而实现成功入侵。四川省凉山州的紫茎泽兰危害极其严重,超过14.1%的土地被侵占,当地土壤类型繁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差异极大。为此,本文作者在四川省凉山州57个县(市)选择50余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紫茎泽兰群落,研究其群落特征与土着植物的关系,植株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吸收养分的动态变化,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对紫茎泽兰吸收和生长的影响。分别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和重金属角度,丰富了对紫茎泽兰侵入机制的认识,并为肥料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紫茎泽兰样方中,共发现155种植物,χ2检验表明,紫茎泽兰群落中主要物种间总体呈不显着负关联,主要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相似,对生存资源的利用存在竞争;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Ochiai指数(OI)显示,紫茎泽兰与鬼针草、野艾蒿、马唐和灯笼草种群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即相伴出现几率大;群落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说明,紫茎泽兰的入侵导致土着植物群落稳定性下降。2)紫茎泽兰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因不同生境而异,变化于0.46%1.51%、0.07%0.55%和0.74%1.77%,显着高于邻近植物,其变异系数显着低于土壤,说明紫茎泽兰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能适应肥瘦不同的土壤环境,由此建立自己的生态优势,驱逐土着植物,形成单优种群落。紫茎泽兰吸收养分春季最快,夏季累积量最大,叶>茎>根,氮磷平均含量高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钾含量与玉米和小麦秸秆相当,是潜在的有机肥源。3)在适宜紫茎泽兰生长的地区,紫茎泽兰能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生长,适应性极强。其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多种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自生固氮菌和氨氧化古菌等均显着高于非根际。尽管土壤之间存在差异,但紫茎泽兰总体上降低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提高优势度指数,说明紫茎泽兰能影响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使之适应自身生长。在红壤、黄壤和紫色土根际中,土隐球菌、疣状瓶霉和格孢腔菌等病原真菌的丰富度极显着高于非根际,说明紫茎泽兰根际可聚集土传病菌,对自身无害,但提高与土着植物的竞争力。4)各样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变异极大,农林用地最低,稀土矿区的铅(Pb)和镉(Cd)、废弃堆煤场的汞(Hg)、铅锌矿区的Pb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但生长在矿区土壤的紫茎泽兰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与大部分邻近植物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紫茎泽兰对重金属无偏嗜性,能拮抗过度吸收。腐熟紫茎泽兰的重金属含量显着低于国家有机肥标准,说明就地腐熟施用紫茎泽兰有机肥造成土壤污染的风险极小,为紫茎泽兰肥料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总之,无论土壤肥瘦、水分含量多寡、重金属含量高低,紫茎泽兰均有极强的适应性,并通过养分吸收和影响根际土壤性质建立自己的生态优势,降低土着植物群落稳定性,实现成功入侵。同时,紫茎泽兰地上部生物量大、养分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安全,是一种潜在的有机肥源,为防除和肥料资源化利用紫茎泽兰奠定了基础。

宋紫玲[2](2019)在《道路廊道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种群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自从上世纪由滇缅边境传入云南省,现己入侵多个省份,东至重庆,西至石棉,北至泸定,西南地区入侵较为严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易沿道路和河流进行快速传播和扩散。本文选取昆明海口林场的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SSR、AFLP、RAD-seq测序3种分子标记技术,探究不同路域景观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基因组结构特征,解析道路密度、景观指数、景观阻力与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分布、扩散、基因流的影响,为紫茎泽兰的控制和防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紫茎泽兰入侵受森林群落乔木层的影响较为显着,乔木层的盖度、物种丰富度越大,紫茎泽兰入侵的程度越轻;森林类型对紫茎泽兰的分布无显着影响。距道路的距离是影响天然林下紫茎泽兰分布最重要的因子,但对人工林无显着影响;2.采用8对SSR多态性引物和4对AFLP引物对25个种群60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全为单态性。挑选不同森林景观类型下的l10个紫茎泽兰种群共50个个体进行RAD-seq测序,SNPs多态性百分比(PPB)=63.854%-68.585%,期望杂合度(He)=0.25672-0.26227,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P)=0.782-0.785,观察杂合度(Ho)=0.565-0.571,核苷酸多样性(Pi)=0.2908-0.3034,种群间遗传分化最大的是槲栎林和沿路种群(POP24),种群间遗传分化最小的是沿路种群(POP3)和干香柏林(POP5)。3.采用ADMIXTURE软件,对10个种群的SNPs多态进行模型聚类,10个种群分为2个景观类型,一类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栎林原生性较强的森林类型种群,另一类为针叶林、人工林、沿路种群干扰性较强的类型。4.不同道路密度等级下,紫茎泽兰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核苷酸多样性、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期望杂合度均无显着性差异,紫茎泽兰种群的观察杂合度有显着性差异。景观格局指数与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无显着性相关。不同景观阻力对紫茎泽兰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核苷酸多样性、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均无显着影响。局域尺度上,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无显着影响。

简小枚[3](2018)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天坑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沾益天坑为例》文中认为喀斯特天坑作为独特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生境中的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对喀斯特区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几年来,随着天坑价值的深入挖掘,天坑独特生境特征及其植物群落逐渐得到重视,但天坑植物对生境的响应和适应研究仍相对薄弱。本研究选取云南沾益天坑群中可进入性较强的中度退化天坑——巴家陷塘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功能性状两方面为切入点,运用R软件、PAST软件及SPSS统计软件等技术手段,进行天坑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指示值、植物功能性状值及可塑性指数计算,从巴家陷塘生境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特征、一把伞南星及紫茎泽兰的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等方面探讨天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发现:1)天坑草本植物共33科62属65种,物种组成相对多样,一把伞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及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等植物是天坑生境指示种,能显着指示天坑生境变化;2)沿坑口—坑坡—坑底环境梯度上,坑口与坑底的植物α多样性差异最明显,各β多样性指数呈逐渐增大趋势,共有种的数量逐渐减少,物种组成差异越来越大,坑底边缘出现群落交错带,具有明显的生境异质性;3)沿坑底水平梯度上,植物群落种间总体呈显着正关联,结合天坑微环境的差异,将退化天坑的优势物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群落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圈层分布规律,能很好地适应天坑生境;4)沿坡向环境梯度上,物种组成差异较大,不同生境间的物种和能量流动较强,物种替代速率较快,其中西南坡与东北坡植物多样性分异明显,群落组成极不相似;5)一把伞南星的比叶面积分布范围在22.00—38.45 m2/kg,叶干重在28.29—113.79 mg之间,且坑口性状值显着小于下坡位性状值,叶茎形态性状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受pH值、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等环境因子影响较大;6)紫茎泽兰的叶干重、高度、叶大小及茎基粗在适应天坑内外生境中属于敏感性状;而长宽比、叶长/叶柄长等在响应天坑内外生境中属于惰性性状;7)天坑内外不同生境下,紫茎泽兰功能性状存在显着差异,除比叶面积坑外紫茎泽兰性状值均高于坑内;且非单一性状适应天坑生境,而是多个性状的共同适应,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土壤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功能性状的分布起更大的作用。

符杰,胡延春,陈伟红,翁嘉华,胡力文,石真,何亚军,莫全,王娅,任志华,彭广能,左之才,邓俊良[4](2018)在《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常规及重要脏器病理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肾的病理学影响。选择16只56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中未添加紫茎泽兰)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配比中分别添加紫茎泽兰40%、60%和80%),每组4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40%、60%和80%紫茎泽兰的混合日粮3个月,每两周检测一次血常规,试验末屠宰奶山羊,并观察其肝、肾、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液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均显着升高(P<0.05),试验后期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试验组血液中淋巴细胞(lymphocyte,LY)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后期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肝和脾肿大,肝组织出现淤血,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等,肾组织伴有出血、坏死、颗粒变性及水泡样变性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液指标有显着影响,且长期摄入紫茎泽兰可引起动物肝、肾、脾等主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刘钊,李伟,周伟[5](2016)在《不同生境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及其对环境的行为响应》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构件生长对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方法]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紫茎泽兰入侵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落叶阔叶林、林区公路边和林区空旷地等4种生境类型中共设置样方120个,测量紫茎泽兰优势植株构件数据和环境因子分析不同生境紫茎泽兰的生长状况差异性和环境因子差异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变量主成分因子和环境变量主成分因子的关系。[结果]不同生境紫茎泽兰优势植株构件生长均差异显着(P<0.01)。在华山松林中,紫茎泽兰植株相对弱小,各枝级数分配不均,这与华山松林内的弱光照条件、高海拔的气候特征及较大的草本层盖度密切相关。林区空旷地和林区公路边的植株各枝级的分枝密度和分枝强度均较其他2种生境的大,且各枝级数分配较均匀,这与生境的强光照条件有关。落叶阔叶林中的紫茎泽兰植株粗壮茂盛,但各枝级数分配不匀,这与该生境较高的土壤肥力和夏季林内光照不足有关。[结论]环境变化是影响紫茎泽兰构件生长的关键,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对环境条件变化有不同的响应。建议对保护区不同生境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防止紫茎泽兰的入侵或降低其入侵的危害。

刘钊,周伟[6](2016)在《不同生境下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下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云南大中山地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中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抽样调查,分别从环境因素和紫茎泽兰生长状况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泽兰实蝇寄生的因素。[结果]不同生境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有显着差异,其中林区公路和林区空旷地寄生率、虫瘿数和虫瘿内幼虫数最高,显着大于华山松林和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盖度与泽兰实蝇的寄生率、虫瘿数、虫瘿重呈显着负相关,而灌木层盖度与泽兰实蝇的寄生率呈显着正相关。泽兰实蝇寄生率与紫茎泽兰均高和开花率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结论]开阔的生境有助于泽兰实蝇的寄生和扩散,林下的光照条件对泽兰实蝇的寄生亦有影响。泽兰实蝇偏好寄生林区公路边和林区空旷地植株较大、分枝较多的植株,泽兰实蝇对花期的植株可能更具有趋性。

王翀,林慧龙,何兰,曹坳程[7](2014)在《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km2增加至2080s的21.30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km2增加至2080s的0.91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华劲松[8](2013)在《几种优质牧草替代种植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野外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的荒地上建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5种优质牧草种群,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及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牧草在当地都能正常生长,其中非洲狗尾草的覆盖度、株高、茎叶鲜重等指标均为最高,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宜性,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也最好,当年防效达97.85%,1年后防效达93.81%,具有很好的持续控制作用;其次是鸭茅,1年后覆盖度达86%,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达89.68%;其他几种牧草虽然能够建立优势群落,但因生长速度较慢或受伴生杂草危害,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较差。

喻媖[9](2012)在《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外来生物的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作为一种恶性外来入侵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与其他本地物种竞争的过程中能占据有利的生态位,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他伴生种的生长,从而形成单优势群落。紫茎泽兰自上世纪40、50年代由中缅边境进入我国云南地区以来,已经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泛滥成灾,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农、林、牧业生产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其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对其进行防除十分困难,常用的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以及替代法往往工作量大却收效甚微。虽然目前在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上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却因为开发成本高而未得到广泛推广。目前,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仍然在逐年扩大,因此,弄清楚紫茎泽兰的入侵扩散机理,从扩散源头上对其进行预测、防控,对于紫茎泽兰的防除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设样方的方法,对龙滩水电站库区内的紫茎泽兰入侵格局进行分析,通过量化紫茎泽兰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湿润度、距水源距离、距耕地距离、样地类型、样地内的植物种数和总株数、乔木层高度、乔木层的郁闭度、灌木层高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高度、草本层盖度以及样方内紫茎泽兰的种群数量和平均株高等17个生境因子,精确描述了紫茎泽兰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各种生境的入侵格局,然后对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龙滩水电站库区的紫茎泽兰株高歧异程度较小(0.25m-1.50m,n=71),平均株高为0.8775m,标准差为0.3969;分布密度表现出不均匀(2-509株/样方,n=71),平均为68.7059株/样方,标准差为100.12997。(2)紫茎泽兰的生境信息可以由3个主要的综合因子来表征(含信息量85.826%),即地形因子(第一主成分),光湿因子(第二主成分)和植被因子(第三主成分)。(3)紫茎泽兰的发生频率与“样地类型”、“坡度”和“植物种数”、“植物总株数”、“乔木层高度”、“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高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呈强烈负相关,而与“坡向”、“土壤湿润度”、“距耕地距离”正相关。(4)由于本次调查范围为龙滩水电站库区范围,电站的周期性蓄水这一影响掩盖了紫茎泽兰喜湿的特性,使其入侵和扩散与“距水源距离”呈现出负相关性。

黄梅芬,徐驰,曹后英,黄晓松,袁福锦,尹以昌,钟声,尹正发,奎嘉祥,罗在仁,段新惠,王红仙,戴聪莉,管荣发[10](2009)在《不同生境条件对紫茎泽兰营养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机样方调查研究云南省盈江县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分枝数、株高、生物产量以及其他植物生物量与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海拔对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分枝数、株高和紫茎泽兰生物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海拔1400~2200m为紫茎泽兰种群营养生长的旺盛地区。②纬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和株高有明显的影响。紫茎泽兰种群在北纬24°~25°的范围内生长茂盛。③经度对营养生长期紫茎泽兰的株丛数、营养枝数有明显的影响;经度≥97°的地区为紫茎泽兰种群生长的适宜地区。④坡度对营养生长紫茎泽兰的株高及紫茎泽兰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尤其以中等坡度上的紫茎泽兰种群生长良好。⑤风向坡对营养生长期紫茎泽兰的株高和生物产量有影响;尤以侧风坡方向的紫茎泽兰种群长势良好。根据调查分析与踏察结果以及总结历年的相关文献,建议以海拔1400~2200m,或北纬小于等于25°,或东经在97°~102°,或坡度为15°~29°,或坡向是阳坡和半阳坡的紫茎泽兰属生长旺盛的适宜地区,作为紫茎泽兰的重点防治地区;以海拔低于1300m和高于2300m,或北纬25°以上,或东经大于102°,或缓坡和中等坡度,或阴坡的紫茎泽兰次适宜生长区域作为次重点防治地区。

二、四川西南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西南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外来生物入侵
        1.1.1 外来生物入侵过程
        1.1.2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
        1.1.3 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
        1.1.4 外来生物入侵机理
        1.1.5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1.2 紫茎泽兰研究现状
        1.2.1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
        1.2.2 紫茎泽兰分布及危害
        1.2.3 紫茎泽兰的遗传特性
        1.2.4 紫茎泽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5 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控策略
        1.2.6 紫茎泽兰的资源化利用
第2章 绪论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紫茎泽兰与土着植物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样方设置与统计方法
        3.2.3 总体联结性
        3.2.4 种间联结性
        3.2.5 紫茎泽兰群落稳定性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群间的总体联结性
        3.3.2 主要种对间的关联性
        3.3.3 群落稳定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紫茎泽兰在不同生境和季节的养分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样品采集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境紫茎泽兰的养分特征
        4.3.2 紫茎泽兰与邻近植物的养分吸收差异
        4.3.3 紫茎泽兰养分吸收的季节动态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紫茎泽兰根际土壤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样地选择及取样
        5.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5.3.2 酶活性
        5.3.3 微生物量碳氮
        5.3.4 微生物数量
        5.3.5 微生物群落结构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紫茎泽兰对土壤重金属的响应与积累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区域概况
        6.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凉山州紫茎泽兰样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6.3.2 紫茎泽兰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6.3.3 土壤—紫茎泽兰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6.3.4 紫茎泽兰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2)道路廊道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种群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紫茎泽兰简介
        1.1.1 生态学特性
        1.1.2 分布
        1.1.3 生殖方式
        1.1.4 入侵机制
    1.2 遗传结构
    1.3 道路廊道入侵
    1.4 景观格局与生物入侵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研究问题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与样品采集
    2.2 分子标记实验
        2.2.1 DNA提取
        2.2.2 DNA检测
        2.2.3 SSR分子标记
        2.2.4 AFLP分子标记
    2.3 简化基因组RAD-seq测序
        2.3.1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样品进行酶切
        2.3.2 测序文库的构建
    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5 景观格局分析
        2.5.1 森林群落调查
        2.5.2 道路密度
        2.5.3 景观制图
        2.5.4 景观格局分析
        2.5.5 景观阻力的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类型和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种群的影响
    3.2 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
        3.2.1 SSR与AFLP多态性
        3.2.2 种群SNPs多样性
        3.2.3 种群基因组结构
        3.2.4 ADMIXTURE分析
        3.2.5 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相关性分析
    3.3 景观格局特征
        3.3.1 森林景观格局
        3.3.2 路网密度
        3.3.3 景观阻力
    3.4 景观格局与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3.4.1 不同道路密度下紫茎泽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3.4.2 景观格局与紫茎泽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3.4.3 景观阻力对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影响
4 讨论
    4.1 关于扩增产物实验
    4.2 SSR和AFLP分子标记的适用性
    4.3 紫茎泽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基因组结构
    4.4 道路密度对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5 局域尺度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5.1 紫茎泽兰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5.2 紫茎泽兰的种群基因组结构特征
    5.3 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南方喀斯特天坑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沾益天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喀斯特天坑研究
        1.3.2 天坑植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响应
        1.3.3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1.3.4 天坑生态亟待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4 技术途径与方法
        1.4.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土壤植被
    2.5 退化天坑基本情况
第三章 退化天坑植物多样性对坡位梯度的响应
    3.1 研究方法
        3.1.1 生境因子选择
        3.1.2 植物群落调查
        3.1.3 植物α多样性测度
        3.1.4 植物β多样性测度
        3.1.5 游动分割窗技术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坡位对天坑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3.2.2 坡位对天坑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3.2.3 坡位梯度上植物群落变化特征
        3.2.4 坡位梯度上植物多样性对立地环境的响应
    3.3 小结
第四章 退化天坑坑底植物群落对水平梯度的响应
    4.1 研究方法
        4.1.1 植物群落调查
        4.1.2 总体关联性分析
        4.1.3 种间关联分析
        4.1.4 种间相关分析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退化天坑植物群落种间总体关联性
        4.2.2 退化天坑植物群落种对间关联性
        4.2.3 退化天坑植物群落种间相关性
        4.2.4 退化天坑植物群落的圈层分布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退化天坑植物多样性对坡向梯度的响应
    5.1 研究方法
        5.1.1 生境因子选择
        5.1.2 植物群落调查
        5.1.3 植物多样性测度
        5.1.4 物种指示值(IndVal)方法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退化天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5.2.2 坡向对天坑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5.2.3 坡向对天坑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5.2.4 退化天坑草本植物群落指示种识别
    5.3 小结
第六章 退化天坑指示种一把伞南星功能性状对生境的适应性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地设置
        6.1.2 叶片采集
        6.1.3 性状指标选取与测定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不同立地环境下一把伞南星形态性状特征
        6.2.2 一把伞南星功能性状间的关系
        6.2.3 一把伞南星性状特征对立地环境的响应
    6.3 小结
第七章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天坑生境的适应性
    7.1 研究方法
        7.1.1 样地设置
        7.1.2 叶片采集
        7.1.3 性状指标选取与测定
        7.1.4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讨论
        7.2.1 不同生境下紫茎泽兰茎叶功能性状特征差异
        7.2.2 各茎叶性状指标可塑性变化的敏感度
        7.2.3 紫茎泽兰茎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
        7.2.4 紫茎泽兰对天坑内外环境的响应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特色与创新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常规及重要脏器病理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1.4 统计分析
    1.5 组织病理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萨能奶山羊血常规的影响
        2.1.1 白细胞(WBC)变化
        2.1.2 淋巴细胞(LY)变化
        2.1.3 中性粒细胞(NEUT)变化
        2.1.4 血红蛋白(HGB)含量变化
    2.2 对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影响
        2.2.1 肝脏
        2.2.2 脾脏
        2.2.3 肾脏
3 讨论与结论

(5)不同生境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及其对环境的行为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境的构件生长比较
        2.1.1 总体构件。
        2.1.2 枝构件及比例分配。
    2.2 不同生境的环境因子比较
    2.3 构件生长和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值比较
    2.4 构件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构件生长的行为响应
    3.2 行为响应的影响因子
    3.3 防治对策

(6)不同生境下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境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比较
    2.2 环境因子对泽兰实蝇寄生状况的影响
    2.3 紫茎泽兰生长状况对寄生状况的影响
    2.4 不同生境影响因子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环境因素对泽兰实蝇寄生状况的影响
    3.2 紫茎泽兰生长状况与泽兰实蝇寄生的关系

(7)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1 紫茎泽兰分布数据
        1.1.2 环境因子数据
        1.1.3 行政区划数据
        1.1.4 相关软件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选取
        1.2.2 环境变量降维
        1.2.3 物种潜在分布预测及模拟结果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变量的降维结果
    2.2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预测结果评价
    2.3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
    2.4 不同时期不同入侵等级的面积变化
        2.4.1 L3面积变化及中心点位移
        2.4.2 L4面积变化及中心点位移
        2.4.3 L5面积变化及中心点位移
        2.4.4 L345面积变化及中心点位移
        2.4.5 L45面积变化及中心点位移
3 讨论

(8)几种优质牧草替代种植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牧草的生态适应性
    2.2 几种牧草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9)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1.1.1 外来种、入侵种和生物入侵的概念
        1.1.2 生物入侵的特性
        1.1.3 生物入侵的过程
        1.1.4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假说
        1.1.5 生态系统对生物入侵的抵抗性
        1.1.6 生物入侵的危害
        1.1.7 生物入侵的预测与控制
    1.2 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1.2.1 紫茎泽兰的形态学特征
        1.2.2 紫茎泽兰的繁殖特征
        1.2.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
        1.2.4 紫茎泽兰的入侵生境
        1.2.5 紫茎泽兰的分布
        1.2.6 紫茎泽兰的危害
        1.2.7 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
        1.2.8 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和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技术路线
2.
    2.3 土壤地质
    2.4 气候特点
    2.5 植物区系
    2.6 植被现状
3. 调查方法
    3.1 调查时段
    3.2 取样方法
    3.3 数据处理
        3.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3.3.2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4.2 分析
5. 结论
6.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1 可能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6.2.1 研究方面
        6.2.2 保护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1 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地生境因子记录表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10)不同生境条件对紫茎泽兰营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及其自然概况
    1.2 材料
    1.3 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拔梯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2.1.2 不同海拔梯度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总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1.2 不同海拔梯度植物总生物量以及营养期紫茎泽兰与其它植物的生物量变化
        2.1.3 海拔因子与紫茎泽兰种群的生物量、株丛数、总枝数、株高等的关系
    2.2 纬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2.2.1 不同纬度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分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2.2 不同纬度营养期紫茎泽兰与其他植物的生物量的变化
        2.2.3 纬度与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
    2.3 经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2.3.1 不同经度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总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3.2 不同经度营养期紫茎泽兰与其他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2.3.3 经度与紫茎泽兰的株丛数、分枝数、株高和生物量的关系
    2.4 坡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2.4.1不同坡度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总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4.2 不同坡度营养期紫茎泽兰与其他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2.4.3 坡度与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
    2.5 坡向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2.5.1 不同坡向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总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5.2 不同坡向营养期紫茎泽
        2.5.3 坡向与紫茎泽兰种群的部分数量特征的关系
    2.6 风向坡对紫茎泽兰种群特征的影响
        2.6.1 不同风向坡营养期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总枝数和株高的变化
        2.6.2 不同风向坡营养期紫茎泽
        2.6.3 风向坡与紫茎泽兰种群的部分数量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四、四川西南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D]. 刘海. 西南大学, 2020(01)
  • [2]道路廊道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种群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D]. 宋紫玲. 云南大学, 2019(03)
  • [3]中国南方喀斯特天坑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沾益天坑为例[D]. 简小枚. 福州大学, 2018(03)
  • [4]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常规及重要脏器病理学的影响[J]. 符杰,胡延春,陈伟红,翁嘉华,胡力文,石真,何亚军,莫全,王娅,任志华,彭广能,左之才,邓俊良. 草业科学, 2018(02)
  • [5]不同生境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及其对环境的行为响应[J]. 刘钊,李伟,周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2)
  • [6]不同生境下泽兰实蝇的寄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钊,周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1)
  • [7]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J]. 王翀,林慧龙,何兰,曹坳程. 草业学报, 2014(04)
  • [8]几种优质牧草替代种植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分析[J]. 华劲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0)
  • [9]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D]. 喻媖.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10]不同生境条件对紫茎泽兰营养生长的影响[J]. 黄梅芬,徐驰,曹后英,黄晓松,袁福锦,尹以昌,钟声,尹正发,奎嘉祥,罗在仁,段新惠,王红仙,戴聪莉,管荣发. 热带作物学报, 2009(10)

标签:;  ;  ;  ;  ;  

川西南地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