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黄高速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

黄黄高速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

一、黄黄高速公路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论文文献综述)

谭兰兰[1](2014)在《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黄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改造升级为案例,分析了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从机电系统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入手,对高速公路机电、收费系统设计与实现就其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研究,为其他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首先,回顾国内外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发展的背景,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建设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引入集中监控系统和联网式不停车收费的必要性。第二,总结了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相关的理论和一般方法。具体为:(1)基本概念。包括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等。(2).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的研究综述,包括国内、国外相关的研究综述,并总结了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理论方法的现状。第三,本文分析了黄黄高速公路发展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的现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该高速公路建设集中监控系统和联网式不停车收费的必要性。第四,以黄黄高速公路为实例,详细介绍了的高速公路集中监控和联网式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的详细情况。首先介绍了监控和收费系统的设计背景,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接着,设计了监控和收费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网络结构和功能结构;最后介绍了集中监控和联网式不停车收费关键功能改造升级的实现方式。第五,通过分析了黄黄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改造升级的应用效果,总结了系统的功能,如何进行安全性升级,以及系统完善。本论文以黄黄高速公路的实际系统升级改造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速公路集中监控和联网式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建议,探讨了如何提高进行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的效果,为集中监控系统和不停车收费在其他类型公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杨青青[2](2012)在《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载体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传统档案的载体形态开始向数字化形态过渡,档案管理的主要环境开始逐渐向数字环境迁移。因而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任务、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数字环境中档案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这是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高潮,形成了数量巨大的项目档案。如何管理好这些项目档案,使其为公路运营、养护等服务利用,是摆在档案管理部门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计算机技术和网路通信技术的成功融合和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档案产生、收集、整理、检索、存储的方式,推进了档案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管理手段的全面革新。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部门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回应,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已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试点项目的情况,分析了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理论,本文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对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高速公路工程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采用软件控制技术实现现场资料、资料的分类、填报的规范化,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料、资料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检查,发挥计算机速度及准确的优势实现公路工程档案的自动编制,提高公路工程档案的编制水平,实现项目资料、档案的全过程管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线长,参与建设的单位多,其形成的档案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巨大。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正处于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衔接的时期,因此,进一步探索和推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洋雷特[3](2011)在《新疆地区沥青路面交竣工评价指标关联性及PCI分级研究》文中提出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交工和竣工验收是公路建设质量评价的依据,因此,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公路验收评定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交通量、筑路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对新疆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建立新疆地区沥青路面交竣工检测资料之间的联系,分析之间的关联性,并给出了交竣工弯沉修正系数和修正方程。同时,利用历年的PCI检测数据并结合新疆沥青路面的衰变方程绘制新疆地区PCI随路龄变化的衰变曲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适用于新疆地区沥青路面的新PCI分级指标。本文给出的新疆地区沥青路面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可以实现利用交工资料对竣工资料的准确预测。此外,新PCI分级法能客观的对新疆地区沥青路面PCI指标进行评价。

徐广彬[4](2011)在《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建设将对沿线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保证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必然要求。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也一直在研究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多个侧面研究如何降低公路建设及运营所造成的生态隐患和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本文系统分析了长白山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特点,对公路建设生态影响的区域进行了区划。通过对长白山区植物物种的系统调查,对适合该区域公路生态景观恢复的植物品种进行了分析,结合引进植物的抗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适合长白山区及类似区域公路生态恢复的植被筛选技术。针对长白山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存在的技术难点,研发了公路生态恢复新技术,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验收评定标准,对吉延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包括绪论、公路建设影响分析、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的植被的抗性实验及公路生态景观恢复工程后评价等内容。论文在系统分析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和遇到的生态问题基础上,建立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方法,结合吉延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论文提出了针对长白山区的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和植被恢复区划方法、目标、原则、等级系统和划分依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长白山区各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信息进行网格化处理,将研究区以总面积约1%按正六边形进行等面积区分,共获得134个基本单元,采用空间格局分析、各因素指标叠加分析、专家集成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技术策略进行区划。构建了包括公路隔离效应系数、生物保护重要性系数、土壤侵蚀系数、生态敏感系数等区划数学模型,对每一个基本单元计算模型取值,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内的基本单元划分为高度、较高、中度、轻度4个不同的生态敏感等级。根据长白山区侵蚀动力和生态敏感等级的差异,既考虑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又考虑生态恢复的难度,同时结合山脉走向、河流流域和行政界线等,将长白山区分为两个地貌侵蚀动力一级区和七个生态敏感二级区。论文通过对长白山区植物物种的系统调查,筛选出了既适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又适合吉延高速公路沿线边坡防护和生态恢复的7大类60种植物。搭建植被抗寒、抗旱、抗污染实验平台,研究具体的实验测试方法,对3种景天(红、黄、白景天)进行抗寒、抗旱实验,分析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其抗性能力,结果表明:红、黄、白三种景天均具有较强抗寒、抗旱的能力。选择了吉延高速公路的典型恢复植被(紫穗槐、珍珠绣线菊、白景天、黄景天、)做抗污染试验植被。通过设置处理方式(不同处理时间((1,3,5d)相同浓度(CO:0.74%))和处理方式二(不同浓度(0.6%,0.85%,1.06%)相同处理时间(3h))两种方式对植被进行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综合生长指数评价无论采用处理方式一,还是处理方式二,抗污染能力由弱到强排序的结果为白景天、黄景天、珍珠绣线菊、紫穗槐;而从弱到强的忍耐指数评价的结果为黄景天、白景天、珍珠绣线菊、紫穗槐;从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看,紫穗槐是四种植被中抗污染能力最强的植物。根据现有公路生态恢复方法,针对填方和挖方段构建了典型的生态恢复模式,结合吉延高速公路建设实际,提出了具体的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吉延高速公路的建设恢复情况,针对不同路段提出了生态恢复竣工验收要求,从指标体系构建、恢复评价算法方面构建了具体的工程竣工验收体系,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针对吉延高速公路江黄段进行了实际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赵永波[5](2010)在《冷再生技术在陕西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逐渐进入大中修期,随之会产生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可重复利用旧沥青路面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陕西省西户、铜黄高速公路路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及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路面大修方案设计,提出了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路段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对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室内配合比设计方面的差异。对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合冷再生试验段,提出了适合陕西省的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结构承载力和路用性能,可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或下面层。该项技术用于陕西省沥青路面维修或改建工程中,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志松[6](2010)在《基于性能相关规范的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验收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已为广大公路管理者所认识,各种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已经在许多路面上应用,其强调在路面承载能力处于较好状态、路面没有发生严重结构性病害的情况下,即采取恰当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对路面进行保护,改善表面功能,保持路面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行驶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的厚度一般在4cm以内,它是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最主要措施。目前,沥青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的应用大多不具备规范性,缺乏对效果好坏的系统化评定标准,尤其是与路用性能及寿命周期成本相关的评定验收指标,目前在国内尚无涉及。性能相关规范是与路面的寿命周期性能相关的一些可度量的性能指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它描述关键材料及施工质量特性的期望水平值,这些水平值与表征路用性能的基本工程特性相关联,性能相关规范不仅描述这些期望水平值,而且采用包含预测后续路用性能各种特性的定量关系式。这些特性即为验收质量指标,可以直接用于检验路面施工质量。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施工质量既受旧路面影响,又制约路面的寿命周期成本及其性能,把施工质量与某给定路面的性能及寿命周期成本关联起来控制路面质量,正好适合于这种在既有路面实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质量验收。本文借鉴性能相关规范这一国外近年来新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进行材料、施工、性能预测、成本分析等研究,确定评估其施工质量的质量验收指标,并以此建立合理的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预测模型,计算应用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后路面的预期使用寿命,并将预期寿命与设计寿命相比较衡量出施工质量差异,进而进行工程支付调节。首先,详细介绍了性能相关规范理论框架,以此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实际工程选取合适的评价沥青路面表面超薄层处理措施施工质量的质量验收指标,建立合理的路面使用寿命预测模型,用于估计路面的预期使用寿命。最后以开级配磨耗层OGFC措施为例,选取了弯沉和面层厚度作为路面性能的质量验收指标,建立了基于这两个指标的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并依据此模型预测出的使用开级配磨耗层OGFC措施后路面寿命,再根据寿命周期分析原理进行支付调节金额的计算得出该路段的支付系数。

杨育生[7](2009)在《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建设环境变化、设计理念提升、物价上涨等原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费用从立项、设计、建设到交付运营,呈现一种动态地变化,且波动较大。高速公路建设费用控制较为困难,造成工程决算与概算相差较大,超概现象较为普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进行合理编制及有效控制,已成为当前应考虑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系统开展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组成及控制对策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组成及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组成的拓展及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对我国509条暨陕西省32条高速公路建设费用进行调查汇总,详细分析地形条件、车道数目、路基宽度、建设时间、桥隧比等因素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陕西省与全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水平,尤其是高造价项目,得到了其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速公路建设决策及费用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2)深入分析了建安费中的路基、路面、桥隧、沿线设施费用等,研究了各项费用及其所占比例随建设时间的变化规律,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对建设费用的影响,从而定量地得到了各项费用增长对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的影响程度。(3)系统分析了征地拆迁费用和建设期贷款利息对建设费用的影响程度,并对陕西省与相邻且公路建设条件相近的山西、四川两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征地拆迁费用和贷款利息对总费用的影响程度。(4)分析研究了全国典型超概高速公路建设费用,深入系统研究了陕西省高速公路超概状况,得出了工程费用各组成部分超概程度及其主要原因。(5)建立了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测算了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系数,确定了各地区公路建设费用的关键控制因素。(6)根据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的主要因素,首次建立了造价估价模型,得到了8项影响因素与建设项目单位里程造价的定量关系,为未来新建项目造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7)研究得到了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高速公路的各单项费用比例范围,提出了费用比例单项评价指标等级与标准,建立了基于区间数海明距离决策的综合评价体系;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费用控制量化决策模型,可测算拟建高速公路建设费用中各项单位费用的整体水平及影响值,为费用控制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定量依据。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我国特别是陕西省高速公路立项、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建设费用控制对策。综上所述,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对我国暨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费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相应变化规律,建立了造价估价模型和费用控制决策体系,提出了控制对策,研究成果对我国和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袁春毅[8](2009)在《我国公路后评价若干拓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公路里程的飞速增长,通达、通畅深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对道路交通安全、美学、环保要求也日益提高,也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目前公路现有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状况,尤其是在公路路面结构与造价评价、公路建设项目过程评价、用地综合评价、景观评价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研究尚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从而使得研究我国公路后评价拓展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后评价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现状,对后评价拓展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填补空白,力求使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更加科学完善。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1)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应用状况,首次基于公路自然区划对路面结构进行了评价;采用了小样本t分布理论对路面厚度及公路工程的三部分费用、路面造价、路基造价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不同公路自然区划高速公路合理路面厚度范围和路面各层结构造价范围。评价了典型省份的公路工程造价,并对超概费用的组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超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2)针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运营管理等三阶段实施效果评价以及安全评价,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创新后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方面的评价内容,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评价中,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基于层次模糊方法的公路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评价模型。(3)针对目前公路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深入研究了路基工程、交叉工程以及沿线设施用地指标,首次提出了相应的用地指标值,并从宏观性与微观性两个层面上对公路占地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4)深入分析公路景观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元素,以公路设计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以公路路域和谐性、人路和谐性、公路外部环境和谐性三项内容为基本评价指标的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体系;考虑评价指标值的客观可靠性,将评价指标的不同等级定义为区间数,采用整体逼近思想,首次建立了基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模型,并对某条高速公路的公路景观进行了评价,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与合理性。(5)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后评价体系的异同,首次建立了我国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DEA的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模型,并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农村公路密度及乡镇、行政村通达状况为例,对各省农村公路现状做出了定量评价。

王理吉[9](2009)在《新疆公路路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新疆地区路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时季节修正系数难于确定,现行规范弯沉验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变化、材料强度变化及不同检测时间等对路基路面弯沉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符合新疆地区不同季节公路路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的修正方法。论文通过对新疆地区已建和在建公路的广泛调查,得出该地区路基路面设计参数的取值现状并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取值的不足。对新疆地区公路自然地理特点和道路特性进行研究,在原有一级、二级区划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地区三级自然区划。研究了路基强度的影响因素,如土质、压实度和含水量对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发现含水量是影响路基回弹模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弯沉的室内外试验分析,得到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及弯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湿度传感器跟踪观测工作状态下路基含水量,研究了路基含水量及路基回弹模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本文还研究了新疆地区典型半刚性基层材料分别在标准养生条件下以及自然养生条件下的抗压回弹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自然养生条件下基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与龄期温度综合变量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三种符合新疆地区公路路基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弯沉变异性修正法、变含水量对比修正法和理论最大干密度修正法;以及两种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简化公式法和结构层模量变化修正法。

张作海[10](2009)在《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在建筑材料、结构组成、施工技术和建设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特开展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控制我国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质量,特别是提高施工和管理水平。主要针对西汉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沥青路面试验检测、完善和提高评定标准及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四个方面。就填石路堤而言,主要从填石路堤施工方法和压实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常用的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种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土石混填路堤,根据填料的特殊性,提出了依据荷载作用下填料空隙率发生变化的压实度检测方法。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在材料和施工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沥青路面质量指标检测方面,大多使用传统方法,效率低、准确性差。对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文中简称《检评标准》)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中关于分项工程划分、数理统计方法、短路基质量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有利于质量评定的分项工程划分方法,从数理统计的角度上确定了短路基最小抽样频率。针对我国目前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政府监督工作的职能问题展开了研究。从它们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工程施工,探索性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

二、黄黄高速公路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黄高速公路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论文提纲范文)

(1)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论文研究路线
第二章 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现状分析
    2.1 黄黄高速公路简介
    2.2 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现状
    2.3 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联网收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2.3.2 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2.4 机电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4.1 建设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2.4.2 建设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黄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3.1 黄黄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3.1.1 系统设计目标
        3.1.2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主体设计
        3.2.1 系统的构成
        3.2.2 系统硬件设计
        3.2.3 系统软件设计
    3.3 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策略
        3.3.1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策略
        3.3.2 车型分类及特殊车辆的处理
        3.3.3 收费标准及通行介质
        3.3.4 多路径识别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4.1 监控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4.1.1 监控系统设计背景
        4.1.2 系统的设计目标
        4.1.3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4.2.1 系统的网络结构
        4.2.2 系统的功能结构
    4.3 监控系统的关键功能设计
        4.3.1 收费站端系统改造
        4.3.2 监控中心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4.3.3 网络传输子系统优化
        4.3.4 监控系统终端的硬件组成及存储方案设计
        4.3.5 监控系统的系统管理功能
    4.4 监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4.4.1 系统功能的升级优化
        4.4.2 系统安全的升级优化
        4.4.3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2)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重点
第二章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2.1.1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的定义和特点
        2.1.2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1.3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4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2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效益理论分析
    2.4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第三章 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3.1 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3.2 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配置不到位、不合理,总体发展不平衡
        3.2.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薄弱
        3.2.3 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多样、用途单一
        3.2.4 项目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3.2.5 档案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3.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交通行业标准、规范
        3.3.2 资金投入不足、办公场所不固定
        3.3.3 档案人员培训不足、缺少理论学习
        3.3.4 项目档案外包、委托现象普遍、安全防范措施不严
第四章 完善和加强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4.1 完善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4.1.1 注重效益
        4.1.2 统筹规划
        4.1.3 资源共享
        4.1.4 保障安全
    4.2 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任务
        4.2.1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2.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4.2.3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4.2.4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4.2.5 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4.2.6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3 加强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4.3.1 基础设施投入要注重效益、以“软”定“硬”
        4.3.2 有选择性的开展档案数字化,强化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
        4.3.3 推广使用兼容性强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4.3.4 积极制定统一的交通信息化行业标准、规范
        4.3.5 加强培训,打造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
        4.3.6 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安全保障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疆地区沥青路面交竣工评价指标关联性及PCI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新疆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地理位置
    2.2 新疆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及成因
        2.2.1 裂缝
        2.2.2 车辙
        2.2.3 推移、拥包
        2.2.4 松散
    2.3 小结
第三章 马尔克夫矩阵预测法
    3.1 概述
    3.2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在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评价中的应用
        3.2.1 路面状况单元的划分
        3.2.2 确定各路况路段百分率
        3.2.3 利用概率原理建立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
        3.2.4 养护或重修状况下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
    3.3 小结
第四章 利用马尔科夫概率矩阵预测新疆沥青路面交竣工使用性能衰变
    4.1 评价指标的选用
    4.2 PCI指标
        4.2.1 PCI指标的修正
        4.2.2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PCI衰变研究
        4.2.3 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新疆沥青路面PCI衰变实例
    4.3 RQI指标
        4.3.1 RQI指标的修正
        4.3.2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RQI衰变研究
        4.3.3 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新疆沥青路面RQI衰变实例
    4.4 PSSI指标
        4.4.1 PSSI指标的修正
        4.4.2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PSSI衰变研究
        4.4.3 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新疆沥青路面PSSI衰变实例
第五章 新疆地区沥青路面交竣工弯沉变化规律研究
    5.1 概况
    5.2 典型路段选取
    5.3 典型路段沥青路面交竣工弯沉变化规律
        5.3.1 G218新源-库尔勒
        5.3.2 沙雅-阿拉尔
        5.3.3 阿拉尔-和田
        5.3.4 G314线库米什--和硕
        5.3.5 G314线托克逊—库米什
    5.4 交竣工弯沉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地区沥青路面PCI分级
    6.1 概述
    6.2 新疆地区所选典型路段PCI衰变规律
        6.2.1 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线
        6.2.2 奎屯-赛里木湖
        6.2.3 托克逊-库米什
        6.2.4 巴楚-麦盖提
        6.2.5 克拉玛依-独山子
        6.2.6 地窝堡-奎屯
        6.2.7 青河-大黄山
        6.2.8 沙雅-阿拉尔
        6.2.9 阿拉尔-和田
        6.2.10 吉木乃-黑山头
        6.2.11 北屯-富蕴
        6.2.12 新源-库尔勒
        6.2.13 若羌-且末
    6.3 新疆地区沥青路面PCI分级
    6.4 沥青路面PCI分级方法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分析
    2.1 自然及公路建设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植被景观特点
        2.1.3 公路建设概况
        2.1.4 吉延高速公路概况
    2.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取
        2.2.1 指标筛选方法
        2.2.2 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
    2.3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3.1 评价方法选择
        2.3.2 评价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技术研究
    3.1 区划基础
        3.1.1 目标
        3.1.2 原则
        3.1.3 区划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
    3.2 区划方法
        3.2.1 区划指标
        3.2.2 区划技术策略
        3.2.3 生态敏感系数的构建
    3.3 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分区
        3.3.1 数据的收集
        3.3.2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具体区划
    3.4 小结
第4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的植被抗性实验研究
    4.1 长白山区公路沿线植被的种类
    4.2 试验植被
    4.3 植被抗性试验方法
        4.3.1 抗寒、抗旱试验方法及平台
        4.3.2 抗污染试验方法及平台
    4.4 植被抗性试验数据分析
        4.4.1 抗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4.2 抗旱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4.3 抗污染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吉延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恢复工程后评价技术
    5.1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方法
        5.1.1 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模式
        5.1.2 吉延高速公路的生态恢复措施
        5.1.3 实体试验工程
    5.2 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5.2.1 指标的筛选原则
        5.2.2 不同路段的评价指标体系
        5.2.3 评价算法
    5.3 吉延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恢复工程评价
        5.3.1 指标权重计算
        5.3.2 江黄段景观恢复效果评价
    5.4 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冷再生技术在陕西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概况
    1.3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分类
        1.3.1 厂拌热再生
        1.3.2 就地热再生
        1.3.3 厂拌冷再生
        1.3.4 就地冷再生
    1.4 沥青路面冷再生稳定剂
    1.5 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
        1.5.1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
        1.5.2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2.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2.1.1 沥青的发泡性能
        2.1.2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2.1.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2.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2.2.1 乳化沥青
        2.2.2 乳化沥青与集料的作用机理
        2.2.3 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2.2.4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冷再生路段大修方案设计
    3.1 路况调查
        3.1.1 依托工程概况
    3.2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3.2.1 西户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3.2.2 铜黄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3.3 路况检测及评价
        3.3.1 检测项目及结果分析
        3.3.2 路况综合评价及结论
    3.4 大修方案设计
        3.4.1 路面大修设计原则的确定
        3.4.2 交通量分析
        3.4.3 原路面结构
        3.4.4 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路段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
第四章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1 原材料
        4.1.2 配合比设计
    4.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室内配合比设计流程
        4.2.2 乳化沥青试验段配合比设计结果
    4.3 两种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差异
        4.3.1 配合比设计方法
        4.3.2 规范对两种混合料级配要求
        4.3.3 规范对两种混合料的设计技术要求
第五章 冷再生施工与质量控制
    5.1 冷再生施工方法分类
        5.1.1 厂拌冷再生
        5.1.2 就地冷再生
        5.1.3 两种冷再生方法的比较
    5.2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
        5.2.1 施工材料要求
        5.2.2 施工机械要求
        5.2.3 施工准备
        5.2.4 施工工艺
        5.2.5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5.3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
        5.3.1 施工材料要求
        5.3.2 施工机械要求
        5.3.3 施工准备
        5.3.4 施工工艺
        5.3.5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5.4 两种冷再生施工及质量控制对比
        5.4.1 施工设备及工艺对比
        5.4.2 压实度检测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冷再生试验路铺筑
    6.1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试验路铺筑
        6.1.1 乳化沥青厂拌再生试验段依托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项目
        6.1.2 室内配合比设计
        6.1.3 试验路的施工准备
        6.1.4 试验路施工工艺
        6.1.5 施工质量控制
        6.1.6 乳化沥青再生层观测
        6.1.7 工程效益评价
    6.2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试验路铺筑
        6.2.1 泡沫沥青再生试验段依托于西户高速公路项目
        6.2.2 室内配合比设计
        6.2.3 试验路的施工准备
        6.2.4 试验路施工工艺
        6.2.5 施工质量控制
        6.2.6 泡沫沥青再生层观测
        6.2.7 工程效益评价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的主要结论
    2.深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性能相关规范的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验收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沥青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介绍
        1.2.1 雾封层(Fog Seal)
        1.2.2 石屑封层(Chip Seal)
        1.2.3 超薄冷拌封层
        1.2.4 薄层及超薄热拌沥青混合料罩面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性能相关规范理论框架
    2.1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发展历史
    2.2 性能相关规范
    2.3 性能相关规范支付调节理论
        2.3.1 性能相关规范支付调节简述
        2.3.2 支付调节的类型
        2.3.3 基于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支付调节
        2.3.2.1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原理
        2.3.2.2 基于LCC的支付调节公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薄层处理措施质量验收指标的确定
    3.1 路面状况指数PCI
        3.1.1 PCI的计算
        3.1.2 雾封层试验段PCI特征
        3.1.3 微表处试验段PCI特征
        3.1.4 NovaChip~(?)试验段PCI特征
    3.2 路面表面单项功能指标
        3.2.1 雾封层的质量验收指标
        3.2.2 微表处质量验收指标
        3.2.3 NovaChip~(?)质量验收指标
        3.2.4 OGFC质量验收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
    4.1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概述
        4.1.1 预测对象选择
        4.1.2 预测模型的级别
        4.1.3 预测模型的种类
        4.1.4 不确定性的处理
        4.1.5 模型修正
    4.2 对各类模型的讨论
    4.3 国内外已有性能预测模型介绍
    4.4 性能预测模型的选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支付调节案例研究
    5.1 支付调节程序
    5.2 先决条件
    5.3 寿命预测模型
    5.4 支付调节算例
        5.4.1 实测数据资料
        5.4.2 模型中各参数取值
        5.4.3 计算预测寿命
        5.4.4 支付调节计算
    5.5 质量验收指标与支付系数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费用控制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调查分析
    2.1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构成
    2.2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与费用的关系
        2.2.1 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
        2.2.2 六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
        2.2.3 不同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对比分析
    2.3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
        2.3.1 陕西4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
        2.3.2 陕西省与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对比分析
    2.4 高造价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
        2.4.1 全国高造价项目费用分析
        2.4.2 陕西省与外省典型高造价高速公路费用对比分析
        2.4.3 公路建设项目高造价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分析研究
    3.1 路基工程费用
    3.2 路面工程费用
        3.2.1 路面结构层厚度变化对路面工程费用的影响
        3.2.2 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应用对路面工程费用的影响
        3.2.3 "三新"路面技术经济分析
    3.3 桥隧工程费用
    3.4 沿线设施费用
        3.4.1 房建工程费用
        3.4.2 机电工程费用
        3.4.3 绿化工程费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分析研究
    4.1 征迁费用
        4.1.1 征迁相关政策分析
        4.1.2 征迁费用分析
        4.1.3 陕西与邻省高速公路征迁费用对比分析
    4.2 建设期贷款利息
        4.2.1 贷款利率变化分析
        4.2.2 建设期贷款利息对建设费用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超概问题分析研究
    5.1 全国高速公路超概情况
        5.1.1 全国高速公路超概现状调查分析
        5.1.2 全国超概高速公路典型分析
    5.2 陕西高速公路超概情况
        5.2.1 陕西省高速公路超概费用调查
        5.2.2 陕西省高速公路超概费用影响比例分析
    5.3 高速公路超概原因分析
        5.3.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引起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变化
        5.3.2 价格因素引起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变化
        5.3.3 设计变更引起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评价与估价模型研究
    6.1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成
        6.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6.1.2 技术系统评价指标
        6.1.3 经济系统评价指标
        6.1.4 政策系统评价指标
    6.2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评价
        6.2.1 评价指标的量化及标准化
        6.2.2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6.3 陕西省不同地区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关联度计算
        6.3.1 陕北地区
        6.3.2 关中地区
        6.3.3 陕南地区
    6.4 陕西省不同地区公路建设费用影响因素评价
        6.4.1 陕西不同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各项费用对总费用的影响程度分析
        6.4.2 陕西不同地区建筑安装工程费对总费用影响程度对比分析
        6.4.3 陕西不同地区工程建设其他费对总费用影响程度对比分析
    6.5 陕西省高速公路造价估价模型研究
        6.5.1 估价思路及基础数据的处理
        6.5.2 估价模型的建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控制决策体系研究
    7.1 陕西已建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组成区间确定
    7.2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组成比例控制评价体系
        7.2.1 费用组成单项评价指标等级与标准确定
        7.2.2 基于区间数海明距离决策的费用比例综合评价理论
        7.2.3 评价实例分析
    7.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费用控制量化决策模型
        7.3.1 数据包络分析法概述
        7.3.2 费用控制量化决策模型建立
        7.3.3 实例分析
    7.4 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的全过程控制对策
        7.4.1 全过程控制基本理论
        7.4.2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费用控制对策
        7.4.3 工程设计阶段费用控制对策
        7.4.4 工程建设阶段费用控制对策
    7.5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三、获奖情况
致谢

(8)我国公路后评价若干拓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部审后评价执行情况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评价
        1.3.1 发达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的项目后评价发展
        1.3.2 我国投资项目的后评价
        1.3.3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
        1.3.4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公路路面结构与造价后评价研究
    2.1 概述
    2.2 路面结构状况分析评价
        2.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2.2.2 国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分析评价
        2.2.3 基于自然区划的我国路面结构评价
        2.2.4 基于t分布理论的路面厚度评价
    2.3 公路工程造价分析评价
        2.3.1 基于三大费用的高速公路造价分析
        2.3.2 路面总造价分析
        2.3.3 基于路面结构层的造价分析
        2.3.4 路基各项费用分析
        2.3.5 陕西省公路工程造价评价
    2.4 典型路面结构造价研究
        2.4.1 新型路面结构造价分析
        2.4.2 路面结构的造价对比研究
        2.4.3 公路工程养护费用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研究
    3.1 概述
    3.2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研究
        3.2.1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范畴及意义
        3.2.2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各阶段特征及内容
        3.2.3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3.3 公路建设项目创新应用后评价研究
        3.3.1 公路建设项目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3.3.2 公路建设项目创新后评价特点及原则
        3.3.3 公路建设项目理念创新后评价
        3.3.4 公路建设项目技术创新后评价
        3.3.5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后评价
    3.4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后评价研究
        3.4.1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意义及应用范围
        3.4.2 现有常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分析
        3.4.3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后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建设用地后评价研究
    4.1 概述
        4.1.1 公路建设用地总体形势分析
        4.1.2 公路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2 公路建设合理用地研究
        4.2.1 公路建设项目现行"指标"执行情况
        4.2.2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存在问题分析
        4.2.3 高速公路项目审批用地与实际用地比较
        4.2.4 公路建设用地指标研究
    4.3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措施及建议
    4.4 公路建设用地综合后评价
        4.4.1 区域通道占地总体评价
        4.4.2 公路项目建设用地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建设项目景观后评价研究
    5.1 概述
    5.2 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体系研究
        5.2.1 公路景观和谐性理念研究
        5.2.2 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5.2.3 公路景观和谐性体系后评价思路
        5.2.4 公路景观和谐性后评价调查方法
    5.3 公路景观和谐性后评价体系建立
    5.4 基于区间逼近的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
        5.4.1 基于区间逼近的和谐性评价简介
        5.4.2 多指标区间数逼近决策模型的建立
        5.4.3 公路景观和谐性元素分析
        5.4.4 权重的确定
    5.5 基于区间逼近的公路景观和谐性评价实例
        5.5.1 评价指标的筛选
        5.5.2 评价集的建立
        5.5.3 评价模型的建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6.1 概述
    6.2 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及通达状况分析评价
        6.2.1 "十五"农村公路成果
        6.2.2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阶段成果
    6.3 农村公路后评价必要性及意义
    6.4 我国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建立
        6.4.1 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后评价
        6.4.2 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后评价
        6.4.3 农村公路建设效益后评价
        6.4.4 农村公路管理后评价
    6.5 基于DEA的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模型研究
        6.5.1 DEA方法概述
        6.5.2 DEA模型
        6.5.3 基于DEA的农村公路通达状况评价
    6.6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新疆公路路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疆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参数调查分析
    2.1 新疆交通发展现状与规划
    2.2 新疆公路自然区划
        2.2.1 一级自然区划及特征
        2.2.2 二级自然区划及特征
        2.2.3 三级自然区划及特征
    2.3 新疆公路土质调查分析
    2.4 试验路段选取
    2.5 新疆公路路基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调查分析
        2.5.1 路基回弹模量调查分析
        2.5.2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调查分析
    2.6 新疆弯沉验收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基回弹模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3.1 路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
        3.1.1 土质类型的影响
        3.1.2 压实度的影响
        3.1.3 含水量的影响
    3.2 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弯沉的相关关系
        3.2.1 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室内相关关系
        3.2.2 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现场相关关系
        3.2.3 路基回弹模量与弯沉的相关关系
        3.2.4 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弯沉相关关系汇总分析
    3.3 路基含水量跟踪观测
    3.4 路基回弹模量季节变化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刚性基层实际成熟度研究
    4.1 新疆典型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规律
        4.1.1 标准养生回弹模量随龄期变化规律
        4.1.2 自然养生回弹模量增长规律
    4.2 标准养生与自然养生温度相关性
    4.3 半刚性基层实际模量与成熟度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敏感结构层模量变化的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5.1 新疆典型路面结构E~l相关性分析
        5.1.1 计算路面结构及其参数的选取
        5.1.2 路面弯沉的影响分析
        5.1.3 路基顶面弯沉和路面弯沉的综合影响分析
    5.2 新疆典型路面结构E~l相关关系
        5.2.1 路基模量与路面弯沉相关关系
        5.2.2 面层模量与路面弯沉相关关系
        5.2.3 基层模量与路面弯沉相关关系
        5.2.4 底基层模量与路面弯沉相关关系
    5.3 敏感结构层模量变化的路面弯沉修正系数
        5.3.1 典型结构一路面弯沉修正系数
        5.3.2 典型结构二路面弯沉修正系数
        5.3.3 典型结构三路面弯沉修正系数
        5.2.4 路面弯沉修正系数汇总
    5.4 典型结构路面弯沉修正系数修正误差分析
        5.4.1 典型结构一修正系数修正误差分析
        5.4.2 典型结构二修正系数修正误差分析
        5.4.3 典型结构三修正系数修正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路基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
    6.1 路基弯沉规范公式与实测回归公式对比分析
    6.2 路基弯沉验收标准规范修正方法分析
    6.3 新疆地区路基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
        6.3.1 弯沉变异性修正法
        6.3.2 变含水量对比修正法
        6.3.3 理论最大干密度修正法
    6.4 新疆地区路基弯沉验收标准工程实例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路面弯沉季节影响系数及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
    7.1 现行路面弯沉控制指标及弯沉季节影响系数
    7.2 路面弯沉季节影响系数及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
        7.2.1 弹性连续体系双圆垂直荷载下路面弯沉值简化公式法
        7.2.2 基于敏感结构层模量变化的路面弯沉修正法
    7.3 路基回弹模量变化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
        7.3.1 路基最不利季节回弹模量与设计回弹模量对路面承载能力影响的差异
        7.3.2 考虑路基模量季节相对损伤差异对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7.4 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工程应用
    7.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主要结论
    2、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填石路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公路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理及工程监督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1 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控制
        2.1.1 填石路堤的概念
        2.1.2 填石路堤施工控制
        2.1.3 土石混填路堤施工控制
    2.2 填石路堤(含土石混填)压实质量控制
        2.2.1 填石路堤常用压实控制方法
        2.2.2 各种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及完善措施
        2.2.3 土石混填路堤压实度检测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3.1 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3.1.1 落锤式弯沉仪(FWD)简介
        3.1.2 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的试验对比分析
    3.2 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3.2.1 探地雷达(GPR)检测的基本原理
        3.2.2 GPR检测及数据处理
        3.2.3 现场试验分析
    3.3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3.3.1 摩擦测试车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3.3.2 摩擦系数测试车与摆式仪工效对比
        3.3.3 现场试验抗滑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建立
    3.4 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3.4.1 平整度测试车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3.4.2 平整度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建立
        3.4.3 平整度测试车和连续平整度仪工作效率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标准研究
    4.1 《检评标准》修订综述
        4.1.1 《检评标准》制定与发布
        4.1.2 04版《检评标准》内容分析
    4.2 完善验收阶段沥青路面压实标准的方法
    4.3 施工质量评定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
        4.3.1 检测数据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4.3.2 确定短路基质量评定最小抽样点数的方法
    4.4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研究
        4.4.1 从数据处理角度进行分项工程划分
        4.4.2 不同的评定规则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4.4.3 工程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监理和监督工作可行性研究
    5.1 公路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的联系与区别
    5.2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可行性研究
        5.2.1 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5.2.2 完善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
    5.3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可行性研究
        5.3.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及意义
        5.3.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3.3 完善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对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黄黄高速公路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谭兰兰.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4)
  • [2]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 杨青青. 长安大学, 2012(06)
  • [3]新疆地区沥青路面交竣工评价指标关联性及PCI分级研究[D]. 董洋雷特. 长安大学, 2011(01)
  • [4]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D]. 徐广彬. 吉林大学, 2011(09)
  • [5]冷再生技术在陕西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D]. 赵永波. 长安大学, 2010(03)
  • [6]基于性能相关规范的路面超薄层处理措施验收指标研究[D]. 黄志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7]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D]. 杨育生. 长安大学, 2009(02)
  • [8]我国公路后评价若干拓展问题研究[D]. 袁春毅. 长安大学, 2009(01)
  • [9]新疆公路路基路面弯沉验收标准修正方法研究[D]. 王理吉. 长安大学, 2009(12)
  • [10]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作海. 长安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黄黄高速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