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理解 准确把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在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弛[1](2021)在《国家审计的法治功能研究》文中认为
林思妤[2](2020)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来,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审计实务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研究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访谈等方法。首先,梳理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文献,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主体与客体、审计内容上进行了阐述,构建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其次,以L县审计局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通过访谈审计工作人员并结合自身所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经验,同时综合考虑全国其他地方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总结了基层审计机关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于审计主体、客体、方法上以及在审计责任界定、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会影响力、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加快准则制度建设、完善审计评价体系、落实审计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问题,对其审计主体、客体、方法和审计评价、责任界定、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其工作开展的经验,为丰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理论起到一定作用,也可为以后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李也谦[3](2019)在《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公立医院正是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同时,这对预防和惩戒贪腐,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H市人民医院的院长A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类型、特点、流程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再结合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理论阐述了案例的审计概况、审计的多方面内容和具体的审计方法,最后针对审计报告的结果,介绍了审计局对医院提出的整改建议并予以归纳分析。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类型,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也存在着问题,如: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不足、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结果运用不够等。针对这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完善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体系、形成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化评价的标准体系、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力量等。希望以此对于未来审计部门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提供帮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虽然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内容比较详实丰富,然而,对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操实践相关的研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日后开展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找到并突出公立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点。
王璐瑶[4](2019)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问题研究 ——以S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简称同步审计)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其特有的同步性、联合性、全面性等特征,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查办违法违纪违规领导干部、任免领导干部、提升审计质效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审计机关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同步审计经验,但仍存在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实施效果不尽相同的问题,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本文首先介绍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总结国内研究现状,并结合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相关文献,论述同步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其次,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与权力制约理论展开后续研究,旨在将同步审计与中国特色的党政制度结合起来,提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实施框架,并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同的职能分工,分别剖析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再次,结合S省审计厅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项目的实践经验,从具体的审计实例出发,剖析该省同步审计存在诸如“组织管理模式不合理”、“责任界定不科学准确”、“审计评价指标不完善”、“未充分运用审计结果”等问题,并由表及里,针对性的从审计委托管理制度、审计实施程序、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审计问责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成因。最后,针对同步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联动机制角度提出了完善委托审计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制度等对策;从审计质量控制角度提出坚持依法依规审计、聚焦确定审计重点、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把握原则界定责任等建议;从审计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升级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创新干部培训方法、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等建议;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提出完善问责体系、推行结果公告制度、提升结果运用层次的对策。同步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经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同步监督,促进公权力和问责机制的有效运行。本文旨在以某个省的同步审计实施情况为缩影,深入挖掘具体审计项目中存在问题的成因,从多角度、全方面、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但由于笔者政府审计经验较少,研究能力还有待增强,可能导致对相关文献的理解不到位、对同步审计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尚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之处,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郭玉凡[5](2019)在《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事件频发,给社会发展带来恶劣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仍无法缓解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泛滥的现象。2017年11月曝光的B公司向XH医院医生实施贿赂案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丑闻上来。因此发起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斗争势在必行。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分析,内部审计将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构建业审融合模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改善医院目前运营现状,提升内部审计监督的覆盖面与针对性,促进医疗业务规范,从而起到遏制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的作用。本文以XH医院商业贿赂案件为例,将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研究对象从医药购销领域背后的医药企业转向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医院,从医院角度分析诱发商业贿赂的原因,应用业审融合来突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描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宏观治理举措成效不佳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医院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来遏制行业内屡禁不止的商业贿赂;之后,论文阐述业审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据文献研究总结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和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的优势,以突出业审融合的必要性,并对业审融合的实现途径进行模式构建:分别从组织顶层设计维度、系统开发维度、参与式审计维度和持续性监控维度展开;然后,本文回顾商业贿赂案件发生始末,对此次商业贿赂案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案件曝光后的整改措施进行评述,以现状缺陷再次呼应业审融合反商业贿赂的必要性;最后,论文在模式构建的四个维度与案例缺陷分析的基础上,从XH医院角度出发,提出业审融合模式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医院顶层设计、审计系统建设、开展参与式审计、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完善审计过程以达到持续性评估效果等途径,以深化对业审融合的研究。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本文对业审融合的应用研究为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提供新思路,有助于降低商业贿赂危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业审融合将内部审计与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关联起来,使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背景中的作用呈现得更加清晰具体,迎合当今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扭转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呈现边缘化的态势,强化业审融合的可操作性。
黄秋嘉[6](2019)在《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监督对象,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最佳切入点。县委书记和县长作为县级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好坏也影响着本地区发展情况的好坏。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与制约作用,这对促进县级党政领导干部依法履职、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县级政府治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曾参与了X市审计局对Z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积累了较多关于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审计项目组在审计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审计范围不合理、审计评价不规范等。而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这些问题都较为普遍。因此,本文的写作初衷便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对策。本文运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等基本理论,将X市审计局开展的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审计项目组及时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充分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及时将审计案件线索移送至纪检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参考周边区县的发展情况从而突破“就问题查问题”的旧模式等做法值得相关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进行借鉴,但是同时也存在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审计范围不合理、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充分的职业谨慎、审计评价不规范、未按时完成现场审计调查阶段的工作、审计结果未向社会公布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及尚未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强化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因地制宜地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希望其他地区的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在本文的研究中获取思路和可供参考之处,从而本文才能够为推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贾云洁[7](2018)在《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的《预算法》,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职责授权,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作为一个必经的程序,内嵌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本级决算审计得到完整授权,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然而,授权并非意味着必然的供给。如何确保政府决算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关注的焦点话题。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理论研究单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分析偏少,且以实务操作研究为主,缺乏对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理论认知不统一、系统性研究匮乏。截至目前,既无博士硕士论文对决算审计的专题研究,也无决算审计的专着面世。现有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实践技术规范的建设,加上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基于现行研究的不足,本文期望在决算审计的发展变迁规律、供求偏差、审计体制改革、决算审计理论理念框架以及审计法规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基本概念界定和社会契约、委托代理、公共受托责任、国家治理、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等理论基础的分析支撑之上,本文梳理了我国制度环境变迁下的决算审计授权沿革。研究发现:一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决算审计授权变迁的动力来源,制度环境变化催生了决算审计需求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阶段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及业务授权的变化;二是我国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特征:由单纯的行政属性审计逐渐向政治属性审计转变;从单一“上审下”模式逐渐向“同级审”扩展;真实、效益目标逐渐被重视、信息供给维度更加丰富;审计业务模式逐渐同世界接轨;专业化发展是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政治属性审计定位下的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其外部“应然”需求特征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高质量的信息供给,专业化、规范化的政府决算审计服务。而我国决算审计的现实供给状况如何?来自审计一线的反馈信息可为佐证。为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法,在统计分析公开的决算审计项目相关信息基础上,优选已开展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四个审计机关作为案例样本,进行深入调研访谈。通过访谈问卷及公开数据发现: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探索起步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决算审计模式;在整合利用社会中介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审计报告模式、审计法规体系同步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其项目计划、审计方法模式、资源投入与整合、质量控制、审计意见发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法规依据、理论认知和审计体制保障等多个方面调查访谈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实然”供给状况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的发挥限受限,信息供给有限,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决算审计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的根源是什么?为此,本文在访谈问卷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分析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偏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内置于一级政府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与本级政府决算审计的政治属性授权存在冲突,出现了“下审上”、“内服务于外”的悖论,其实质影响是架空了政府决算审计的法律授权,政府决算审计业务开展缺乏有效的审计体制保障。二是理论概念框架研究滞后,政府决算审计的报表审计业务属性不明确,鉴证职能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乏系统论证;审计目标层次缺乏区分、认知不统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概念界定不清晰,一致认可的审计意见类型和独立审计报告模式尚未形成。决算审计理论单薄,难以发挥实践指导力,更无法有效统领审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三是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一者是政府决算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尚未实现协同修订,再者是专门性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还刚刚起步,国家审计准则缺乏有关决算审计的实质性指导条款,决算审计专业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缺位,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分工和绩效考核制度也未能依据决算审计授权及时调整,这一系列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政府决算审计实践中无据可依,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算审计实践的开展。西方国家是否有独立的政府决算审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为了能从世界各国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透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其成熟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政府会计、审计改革起步较早的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综合比较、归纳其较为代表性的经验做法:OECD国家基本没有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叫法和业务授权,与之相近的OECD国家大量开展的法定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其是伴随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而同步确立的,且目前大多形成了成熟、规范的政府财务报表审计模式;随着为数不多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审计体制的改革变迁,OECD国家已形成独立性较强的审计保障体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授权模式包括统一授权和分开授权两种;OECD国家均具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报告审计法律和准则体系,大量整合利用社会中介审计资源和技术,形成了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对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基础上,结合OECD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的经验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制度环境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第一,基于政治属性审计的功能定位,提高的审计独立性的和制衡能力、协同互补于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改革设计、兼顾我国现实制度环境及机构编制精简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审计体制重构宜采取强制性变迁路径,中长期的审计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设立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审计委员会主任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审计委员会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同级人大监督;其直接的上位权力是全国人大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与行政、司法、监察权处于同一位阶。将现行审计机关从政府机构中整体移出,成为与本级政府平级的、专司审计监督的国家机关,并考虑其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有效衔接。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向上一级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建立逻辑一致的政府决算审计理论概念认知框架。政府决算审计具备报表审计业务属性,需要发表总体审计意见,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息鉴证,可以提高决算信息的可靠性。政府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针对政府决算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是否合法、信息反映是否真实,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审计目标分为:业务和事项层的真实、完整、截止、准确和分类目标;账户余额层的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和准确目标;列报和披露层的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准确、分类与可理解性目标。政府决算审计目标的实现,需准确界定政府决算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政府决算审计应对政府决算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积极式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以提高信息预期使用者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决算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后发表不当意见的可能性。建立风险导向决算审计方法模式,在全面了解政府及其环境基础上,评估政府决算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建立融合简式报告优势和信息含量要求的决算审计报告模式。第三,建立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1.依据新预算法,协同修订政府决算审计授权与标准性法规。修订宪法中的审计体制设置条款;修订监督法,单列政府决算审计审查的内容重点,审计工作报告标题中单独提及决算草案审计;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并细化政府决算审计的条款;制定发布政府决算草案编制办法。2.构建决算审计专门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完善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明确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补充增加决算审计的个性化条款;修订国家审计准则,将其归位于基本准则,建立专业的决算审计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完善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修订国家审计准则中利用外部人员参与审计的相关条款、明确利用方式及责任界定,修订出台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开展审计的管理办法及其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制度,建立同业质量复核制度;修订审计管辖权限分工规定,建立与审计署业务协同安排的地方共享税收入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机关分类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审计质量考核比重。
董楠[8](2017)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三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三,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三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三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陈献东[9](2015)在《传统文化对中国政府审计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们在研究制度变迁问题时常常发现,文化是制度变迁背后的深层因素。本文选择传统文化视角,主要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根基”地位。目前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政府审计的文献还不多,从文化视角,特别是从传统文化视角系统研究中国政府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辨析基本概念入手,把“中国政府审计”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使用,专指我国现阶段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运行的由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工作及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体系。把传统文化界定为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一直到清中叶这三千多年之间形成的以儒家文化为支柱,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接下来,本文总结了中国政府审计的基本特征,认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从审计机关与整个国家治理的关系看,提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二是从审计机关与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看,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业务上对审计工作进行领导,审计机关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但不隶属于人大,审计机关属于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机关之外的力量对审计有重要影响,审计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其他外部监督部门高度融合等;三是从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看,两者日益具有利益的趋同性;四是从审计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看,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五是从审计机关与其他审计主体之间的关系看,我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受政府审计的影响;六是从审计机关自身内部关系看,我国审计机关可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直接进行处理处罚,职责十分宽泛,审计业务结构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并出现了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审计方法体系上探索出一些我国特有和独创的审计方法和模式如跟踪审计等。再接下来,本文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政府审计的机理。首先,中国政府审计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纳什均衡;其次,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对参与中国政府审计博弈的利益相关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再其次,传统文化主要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对政府审计博弈利益相关者发生影响;最后,肯定传统文化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并不否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传统文化如何影响中国政府审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选取“宗法等级”、“整体主义”、“人性善”、“持中贵和”等价值观念来分析其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宗法等级”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上、审计机关的权限上、审计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审计机关的职责边界上等;“整体主义”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上、党委和政协等非国家机关对审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上、审计机关与其他外部监督部门关系上、审计的职责边界上、审计机关独立性上、三种审计主体关系上等;“人性善”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上、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上、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上等;“持中贵和”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审计机关与政府的关系上、审计机关与人大关系上、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上、审计机关与国家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上等。本文主要选取“象数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经学思维”等思维方式来分析其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象数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审计业务结构上、审计机关与政府的关系上、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上等;“直觉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审计机关与政府的关系上、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上、审计方法体系上、审计业务结构上、审计规范化建设方面等;“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上、审计业务结构上、审计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审计机关与国家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上、审计机关权限上、审计方法体系上等;“经学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审计机关与政府的关系上、审计业务结构上、审计规范化建设上等。论文最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中国政府审计的未来变革进行了展望。本文设想了五个方面:一是审计领导体制的未来变革。人大和政府分别领导的审计组织将共存共生,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二是三种审计主体关系的未来变革。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相互协作和利用的业务合作关系;三是审计职责边界的未来变革。国家审计的职责进一步收缩,主要局限于对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四是审计机关权限的未来变革。审计机关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在以客观、独立和公正的立场去审查问题、揭露问题;五是审计业务结构的未来变革。绩效审计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
陈李[10](2015)在《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任审计,也称任期终结审计,是指对官员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鉴证、监督和评价的活动,是官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形式。组织人事部门能通过对审计机关对官员的离任审计来获取官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离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考核和任免根据的重要来源。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实行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也是一个科学的选择。通过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核实了被审计单位的家底,同时客观公正地鉴定前任与后任的经营业绩分界线。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形式,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的象征,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随着民主法治建设和干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制约监督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预防经济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官员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色的审计模式,是政府审计的组成部分。我国审计机关的类型属于行政模式,且实行双重领导体制,除对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外,审计机关也要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因此我国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相对而言较弱。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格局的多样化,中共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审计机关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监督者,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离任审计可以明确经济责任、严肃财经法纪、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离任审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离任审计的局限性在于其事后审计的特点,也就是说,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被审计人离任时,或者离任后进行的审计,因此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发生的错误行为或者腐败行为是不能及时发现,更无法达到预先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的效果,一旦发生损失,不能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由于离任审计是在组织人事部门确定被审计人升职或调任后才委托审计,离任审计的报告只能作为被审计人以后任免升调的参考。本文在详细分析离任审计的利与弊的同时,引入目前更为先进的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并结合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案例来分析如何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比如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强化任中审计、积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等措施。
二、正确理解 准确把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在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理解 准确把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在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2)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涵 |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
第二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与客体 |
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 |
第三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发展变化 |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第四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一、受托经济责任基本理论 |
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
第二章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基层审计力量不足,难以达到审计全覆盖 |
二、审计影响力不够,经济责任审计易受忽视 |
三、审计方法传统,专业技术应用未普及 |
四、责任界定标准难把握,易受主观影响 |
五、审计评价指标难应用 |
六、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
第二节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基层审计机关资源有限 |
二、经济责任审计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 |
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难度大 |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
五、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
六、审计结果得不到充分利用 |
第三章 完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
第一节 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
一、增强审计机关自身队伍建设 |
二、加强与社会审计及中介机构的合作 |
三、调整绩效考评体系 |
第二节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影响力 |
一、争取各级部门重视 |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宣传 |
三、加强请示汇报 |
第三节 探索新的审计方式方法 |
一、计算机审计与现场手工审计相结合,实现优势相互融合 |
二、多元信息融合搭建审计分析平台 |
第四节 加快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建设 |
一、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的实施细则 |
二、出台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的实施细则 |
第五节 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
一、确定审计评价原则 |
二、规范审计评价内容 |
三、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 |
第六节 落实审计结果运用 |
一、及时公开审计结果 |
二、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
三、提高运用审计结果的程度 |
第四章 L县X乡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第一节 L县审计工作总体情况 |
一、审计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 |
二、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 |
第二节 L县X乡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介绍 |
一、审计基本情况 |
二、审计程序 |
三、审计内容 |
四、审计责任界定、评价及结果运用 |
第三节 L县X乡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一、审计主体 |
二、审计客体 |
三、审计方法 |
四、审计责任界定 |
五、审计评价 |
六、审计结果运用 |
第四节 L县X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建议 |
一、L县X乡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不足 |
二、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概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 |
2.1.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1.4 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
2.1.5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
2.2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重点与方式 |
2.2.1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
2.2.2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
2.2.3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 |
3 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3.1 案例背景 |
3.1.1 H市人民医院简介 |
3.1.2 H市人民医院组织结构 |
3.2 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 |
3.2.1 审计计划阶段 |
3.2.2 现场审计阶段 |
3.2.3 审计报告和评价阶段 |
3.2.4 审计反馈整改与监督阶段 |
3.3 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的优点 |
3.3.1 药品与大型医疗设备核算精准 |
3.3.2 审计方法多样、针对性强 |
3.4 本次审计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本次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2 本次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4 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建议 |
4.1 构建更科学的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4.2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
4.2.1 培养经济责任审计人才 |
4.2.2 提高对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
4.2.3 引入大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水平 |
4.3 完善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制度体系 |
4.3.1 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
4.3.2 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制度 |
4.3.3 公立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常态化、长效化 |
4.3.4 审计机关深入了解公立医院院长任命体制、坚持先审后离原则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文章研究结论 |
5.2 后期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问题研究 ——以S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4 创新之处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关于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特点的研究 |
2.2.2 关于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的研究 |
2.2.3 关于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责任界定的研究 |
2.2.4 关于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的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相关概述 |
3.1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理论基础 |
3.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3.1.2 国家治理理论 |
3.1.3 权力制约理论 |
3.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需求 |
3.2.1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必要性 |
3.2.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可行性 |
3.3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对象 |
3.4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定义 |
3.5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目标 |
3.6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 |
3.6.1 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步审计侧重点 |
3.6.2 地方党委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 |
3.6.3 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内容 |
3.7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责任界定 |
3.8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 |
3.8.1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原则 |
3.8.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方法 |
3.8.3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指标 |
3.9 开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方法 |
3.9.1 结合不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
3.9.2 根据职责分工进行责任界定 |
3.9.3 借助大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 |
4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开展情况和问题分析——以S省为例 |
4.1 S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4.2 S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基本情况 |
4.2.1 S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和组织方式 |
4.2.2 S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发展历程 |
4.2.3 S省审计厅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取得的成绩 |
4.3 S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组织管理模式不合理 |
4.3.2 责任界定不科学准确 |
4.3.3 审计评价指标不完善 |
4.3.4 未充分运用审计结果 |
4.4 S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
4.4.1 同步审计机制不完善 |
4.4.2 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 |
4.4.3 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
4.4.4 人才队伍的素质不高 |
4.4.5 问责整改机制不健全 |
5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对策建议 |
5.1 建立健全联动协作机制 |
5.1.1 完善委托审计制度 |
5.1.2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
5.1.3 完善信息共享制度 |
5.2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
5.2.1 坚持依法依规审计 |
5.2.2 聚焦确定审计重点 |
5.2.3 把握原则界定责任 |
5.2.4 完善指标体系制度 |
5.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5.3.1 升级人员知识结构 |
5.3.2 创新干部培训方法 |
5.3.3 积极争取外部资源 |
5.4 深化审计结果运用 |
5.4.1 完善追责问责体系 |
5.4.2 推行结果公告制度 |
5.4.3 提升结果运用层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现象泛滥 |
1.1.2 国家整治措施与治理效果不理想 |
1.1.3 内部审计是反商业贿赂“绝招” |
1.1.4 内部审计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
1.2 业审融合概念的源起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1.5 本文拟改进与创新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商业贿赂的治理 |
2.1.1 治理商业贿赂的必要性 |
2.1.2 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 |
2.1.3 医疗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 |
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
2.2.1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现状 |
2.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发展可借鉴之处 |
2.2.3 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探索 |
2.3 业审融合的发展 |
2.3.1 从“业财融合”到“业审融合” |
2.3.2 业审融合模式的应用 |
3.业审融合: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 |
3.1 业审融合的理论基础 |
3.1.1 价值链理论 |
3.1.2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理论 |
3.1.3 戴明质量管理法理论 |
3.2 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及优势 |
3.2.1 业审融合的内涵 |
3.2.2 业审融合的特点 |
3.2.3 业审融合的优势 |
3.3 业审融合模式构建 |
3.3.1 顶层设计维度 |
3.3.2 系统开发维度 |
3.3.3 参与式审计维度 |
3.3.4 持续性监控维度 |
4.XH医院商业贿赂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
4.1 案例背景及简介 |
4.2 案例成因分析 |
4.2.1 医疗行业特殊性致使内部审计效力受限 |
4.2.2 法律制度规定漏洞致使宏观举措无力 |
4.2.3 药品流通市场漏洞致使内部审计被“隔离” |
4.2.4 内部审计边缘化致使“业审分离” |
4.3 XH医院整改情况 |
4.3.1 执行国家医改政策,创建融合良好生态 |
4.3.2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提升独立性 |
4.3.3 加强HRP系统建设,奠定业审融合基础 |
5.业审融合在XH医院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 |
5.1 XH医院顶层设计优化配置打压商业贿赂 |
5.1.1 机构设置 |
5.1.2 工作机制 |
5.1.3 医院管理 |
5.2 XH医院建设审计系统平台及时发现商业贿赂 |
5.2.1 升级目前系统基础 |
5.2.2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
5.3 XH医院开展参与式审计提高反商业贿赂意识 |
5.3.1 业审互训机制 |
5.3.2 增强人员灵活性 |
5.4 XH医院优化内部审计工作遏制商业贿赂 |
5.4.1 审计观念转型 |
5.4.2 延伸审计范围 |
5.4.3 审计数据分析 |
5.4.4 审计调查评估 |
5.5 XH医院打造内部审计闭环防范商业贿赂 |
5.5.1 准备阶段 |
5.5.2 实施阶段 |
5.5.3 报告与后续阶段 |
6.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性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四)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
(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三、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介绍 |
(一)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 |
(二)审计准备阶段 |
(三)审计实施阶段 |
(四)审计报告阶段 |
四、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一)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二)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三)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完善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策 |
(一)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
(二)强化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
(三)因地制宜地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四)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概念界定 |
一、政府决算和决算草案 |
二、政府决算草案审计 |
三、政府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 |
第二节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
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 |
二、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及程序特征 |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基础 |
一、契约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四、国家治理理论 |
五、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
第二章 政府决算审计的历史变迁和当前需求特征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缺位阶段 |
一、制度环境 |
二、专职审计监督职能机构被撤并取代 |
第二节 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
一、制度环境 |
二、行政属性审计功能定位 |
三、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
四、业务开展 |
第三节 不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
一、制度环境 |
二、行政属性主导的审计功能定位 |
三、不完整的同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
四、业务开展 |
第四节 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
一、制度环境 |
二、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凸显 |
三、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
四、业务开展 |
第五节 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和现实需求 |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府决算审计需求特征 |
第三章 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思路、目标和数据获取 |
一、案例研究的思路方法 |
二、案例研究的目标 |
三、案例选择的原则 |
四、数据获取与分析 |
第二节 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 |
一、A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情况 |
二、B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
三、C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
四、D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分析 |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二、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存在较大偏差 |
第四章 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审计体制与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悖论 |
一、影响我国政府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环境 |
二、政府审计中的多层级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
三、决算审计类型与审计体制独立性保障的差异 |
四、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的悖论 |
五、访谈结果基本印证本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问题 |
第二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研究支撑单薄 |
一、理论研究缺位,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
二、基本概念认知不统一,理论支撑单薄 |
三、访谈结果印证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
一、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协同建设不足 |
二、专门性审计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
三、访谈结果充分印证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问题 |
第五章 OECD国家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审计实践 |
第一节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审计制度的发展 |
一、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系统 |
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改革背景 |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其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审计体制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模式 |
一、各国国家审计体制设置变迁 |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分工模式 |
第三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
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
二、美国政府财务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
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资源、技术整合与质量控制 |
一、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资源整合 |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技术整合 |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控制做法 |
第六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决算审计体制保障重构 |
一、审计体制改革时机日趋成熟 |
二、审计体制重构的定位、原则 |
三、审计体制重构的路径选择 |
四、审计体制重构的模式选择 |
第二节 构架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概念框架 |
一、构建政府决算审计目标层次 |
二、明确重要性等概念框架及其运用 |
三、构建政府决算审计报告模式 |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构建 |
一、协同建设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制度 |
二、构建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调查问卷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历史沿革 |
二、国外研究进展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 |
一、研究难点 |
二、预期创新 |
第二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辨析 |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二、审计目标 |
第三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 |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 |
第一节 审计计划 |
一、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 |
二、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 |
三、制订年度审计计划 |
四、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
第二节 审计实施 |
一、组建审计组 |
二、制发审计通知书 |
三、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
四、实施现场审计 |
第三节 审计报告 |
一、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
二、拟定有关审计文书 |
第四节 结果运用 |
一、结果运用特点 |
二、结果运用原则 |
三、结果运用途径 |
四、结果运用程序 |
第四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二节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三节 财务收支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四节 内部管理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五节 自主创新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六节 境外资产管理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七节 风险管控情况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八节 党风廉政建设 |
一、审计内容 |
二、评价指标 |
第五章 国外典型国家审计的实践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典型国家的审计实践分析 |
一、美国审计实践分析 |
二、英国审计实践分析 |
三、法国审计实践分析 |
四、德国审计实践分析 |
五、瑞典审计实践分析 |
六、澳大利亚审计实践分析 |
七、加拿大审计实践分析 |
八、日本审计实践分析 |
第二节 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 |
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
二、审计内容范围广泛 |
三、注重考察绩效表现 |
四、审计程序严谨周密 |
五、审计方法系统专业 |
六、审计评价标准多元 |
七、重视审计质量控制 |
八、审计结论公开透明 |
第六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机关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
二、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 |
三、审计机关人员和经费不足 |
四、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 |
一、对审计对象的认识模糊 |
二、审计对象的覆盖面不全 |
三、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方法程序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统一程序指南 |
二、审计计划统筹不够 |
三、审计方法比较传统 |
四、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内容界限模糊 |
二、审计内容分类不明 |
三、审计内容不够细化 |
四、原因分析 |
第五节 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
二、定量评价相对欠缺 |
三、忽视履责绩效评价 |
四、原因分析 |
第六节 责任界定存在的问题 |
一、责任界限划分困难 |
二、界定责任难以量化 |
三、界定责任缺乏证据 |
四、原因分析 |
第七节 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 |
二、整改督导推动力度较弱 |
三、结果运用不够公开透明 |
四、原因分析 |
第八节 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比较突出 |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不力 |
三、原因分析 |
第七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审计体制 |
一、推进审计体制改革 |
二、扩大审计执法权限 |
三、实行审计垂直管理 |
第二节 审计对象 |
一、扩大审计对象范围 |
二、准确把握审计对象 |
第三节 方法程序 |
一、出台统一程序指南 |
二、加强审计计划统筹 |
三、应用先进审计方法 |
第四节 审计内容 |
一、厘清受托责任分类 |
二、细化明确审计内容 |
第五节 评价标准 |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二、使用定量评价方法 |
三、强化履责绩效评价 |
第六节 责任界定 |
一、高度重视责任界定 |
二、科学划分责任界限 |
三、量化界定经济责任 |
四、注重审计证据支撑 |
第七节 结果运用 |
一、健全结果运用制度 |
二、发挥联席会议功能 |
三、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
四、强化结果运用整改 |
五、完善结果公告制度 |
第八节 风险防范 |
一、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
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9)传统文化对中国政府审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学术界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概念 |
2.1 中国政府审计 |
2.2 文化 |
2.3 传统文化 |
2.4 中国传统文化 |
第三章 中国政府审计的基本特征 |
3.1 我国审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
3.2 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 |
3.3 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
3.4 理论界对中国政府审计基本特征的探索 |
3.5 本文的观点 |
第四章 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政府审计的机理分析 |
4.1 中国政府审计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纳什均衡 |
4.2 传统文化对参与中国政府审计博弈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4.3 传统文化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对政府审计博弈利益相关者发生影响 |
4.4 其他因素与传统文化共同对中国政府审计产生影响 |
第五章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 |
5.1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
5.2 传统文化“宗法等级”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 |
5.3 传统文化“整体主义”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 |
5.4 传统文化“人性善”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 |
5.5 传统文化“持中贵和”价值观念与中国政府审计 |
第六章 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对中国政府审计的影响 |
6.1 传统文化思维方式 |
6.2 传统文化“象数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 |
6.3 传统文化“直觉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 |
6.4 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 |
6.5 传统文化“经学思维”方式与中国政府审计 |
第七章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及对中国政府审计变革的影响 |
7.1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原因分析 |
7.2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历程回顾 |
7.3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路径选择 |
7.4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具体内容 |
7.5 中国政府审计未来变革的设想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论着情况 |
后记 |
(10)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资料收集和调查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一章 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概述 |
第一节 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一般分析 |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
二、国内外审计模式的对比 |
三、国家审计监督与其他国家监督的差异 |
四、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发展的历程 |
第二节 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受托责任理论 |
二、权力制衡理论 |
第三节 审计监督与依法审计 |
第二章 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现状 |
第一节 官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 |
一、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 |
二、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实施内容 |
第二节 官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构架 |
一、中央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司 |
二、地方审计机关——省、市、县级审计机关 |
三、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
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第三节 官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程序 |
第四节 我国现行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最终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
第一节 现行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改革的探索 |
一、改革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体制并完善机制 |
二、落实审计整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
三、充分整合审计人员队伍力量 |
四、其他可行性方案 |
第二节 对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思考 |
一、要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感 |
二、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三、要在发展中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
四、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正确理解 准确把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在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审计的法治功能研究[D]. 张一弛.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D]. 林思妤.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3]H市人民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D]. 李也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问题研究 ——以S省为例[D]. 王璐瑶.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5]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D]. 郭玉凡.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6]Z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D]. 黄秋嘉.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D]. 贾云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8]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董楠. 武汉大学, 2017(08)
- [9]传统文化对中国政府审计影响研究[D]. 陈献东. 南京大学, 2015(01)
- [10]官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研究[D]. 陈李.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