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Builder数据库系统中ODBC数据源的自动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20)在《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野外现场快速分析逐渐成为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质调查任务中的重要需求,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数据,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意见提供依据。近年来,野外现场快速分析已经逐步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研究、资源能源调查研究等领域。随着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评价的进一步深入,对野外现场分析的测试指标和工作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野外现场测试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页岩气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中,由于技术参数和测试范围不断扩展,应用于车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给现场测试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现代人工智能的极速发展,使电子科学技术与分析测试技术的相互交叉融合,为野外现场测试仪器设备集成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了助力能源资源调查,提高整体车载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查评价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车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页岩气地化实验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首先对该系统的研发背景和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实验室的整体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明确了系统开发所需的技术要素和整体功能;其次对系统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模块在实现中的任务要求,确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理清了系统整体实现的实施过程;再后,对系统部分模块进行了功能实现,用部分模块实施效果进行展示,用例表方式进行部分模块功能的测试评价;最后对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野外车载实验室的现场测试服务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了车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了车载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集成管理、测试数据的有效处理、使整体实验室内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李宁[2](2020)在《港口泄漏辐射剂量计算机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港口安全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港口集装箱透视安检通道系统中的加速器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泄漏辐射,将对附近区域人员造成放射性损伤并且对港口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为了预防港口泄漏辐射的危害,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设计一种港口泄漏辐射剂量计算机监测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结合项目需求,本文提出了RS-485总线总线监测仪的自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设备选型与硬件连接;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复杂报表处理功能设计、组态监控功能设计以及系统仿真预警功能设计。通过组态王King View软件设计监测预警系统界面,利用串口通讯完成上位机与现场之间的数据传输。论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港口泄漏辐射预警算法,采用DDE通讯方式完成MATLAB与组态王之间预测结果数据的传输,实现了对现场泄漏辐射剂量预警。同时利用Power Builder开发工具完成港口泄漏辐射剂量监测预警系统的复杂报表功能。实际应用表明:本文设计的港口泄漏辐射剂量计算机监测预警系统性能稳定,建立的预测模型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满足项目整体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朱力超[3](2020)在《军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军工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服务已经延伸到国有军工企业生产制造中的仿真、分析、设计、制造等方方面面。管理部门结合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和技术发展前景,对信息化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投入。同时,由于企业在安全保密方面的的特殊性,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设也在逐年加强,修订完善了信息安全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投入建设了很多信息安全方面的产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来源于国企日常生产相关数据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需要,提出建立一套多维度风险分析和评估系统,从而建立科学的、可信的风险评估体系。本文在科学、准确的分析企业级IT设备系统漏洞影响情况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行业标准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漏洞等级、IT设备重要等级进行多维度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漏洞风险的整改提供重要参考。并利用ES大数据日志分析引擎组件以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实现了信息安全管理对象的风险自动计算和信息安全风险态势分析。目前,该系统已运用在企业数据中心日常监控管理中。实践证明,通过将安全产品的系统日志进行提取整合并多维分析,不仅可以分析出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漏洞,还可以形成高危风险实时预警。这套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国企科研生产数据交换中的保密需求,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
黄英楠[4](2019)在《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自动测试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由于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受制于测试环境、空间等因素的阻碍,开发的自动测试系统可能满足不了复杂度比较高的测试需求。自动测试系统需要向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当今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教研室现有自动测试系统,深入研究中间件技术,开发出一种可以跨平台的自动测试的中间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在本系统中,中间件作为一种软件或者服务,为上层的测试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接口,并且屏蔽了底层对硬件仪器的操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中间件的分别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具体实现内容如下。1、基于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框架和硬件,结合中间件技术和相关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出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框架,实现了分布式测试系统,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程序的跨平台。2、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调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开源gRPC框架,并结合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仪器模块,实现了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仪器控制模块。3、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自动测试系统上层软件可以通过中间件数据管理模块来访问数据库,并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查询。4、将中间件应用在某ATS中完成自检功能,主要完成了对系统中模块的自检,在测试自检软件界面展示,此模块作为中间件的应用实现,自检软件的正常运行证明了中间件的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李蒙[5](2018)在《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尘暴灾害已威胁到我国西北、华北、甚至华中等众多经济发达与人口密集的城市,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正常出行与生活,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损失不可估量。地面沙尘暴监测站以及3S技术支撑下的土壤荒漠化监测与研究方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无论是在监测精度、预报效果、监测范围与宏观性、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建立智能化的荒漠化监测系统,高精度、低成本地对沙尘近地环境进行环境监测、信息采集、演变评估以及风险预警。针对上述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针对沙漠环境的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用于对沙漠地区的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湿度、风蚀数据等近地环境参数以及沙埋深度、实时地理位置等采集器行动参数进行精准测定。通过上、下位机的配合与关联实现沙漠采集器的运动控制、在采集器上搭载多种传感器进行近地环境参数的采集,并实现了实时传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等功能,为沙尘近地环境提供一套完整而全面的监控、监测、处理、计算分析平台,为土壤荒漠化演变规律的探究以及沙尘暴的形成与预报提供精准而实时的数据基础,并通过测试证明了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在实际使用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姜晓斌[6](2017)在《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路灯照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路灯照明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系统采用传统的C/S体系架构实现,导致系统维护成本高,且用户体验差;系统以方法为驱动、面向对象进行实现,导致各模块间耦合度较高,在系统集成、可扩展性、开发成本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为获取实时数据而采用的轮询请求方式,造成服务器过载的情况时有发生;落后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对响应速度和性能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开关灯、巡测等工作中过多的人工参与,也导致系统管理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不高。因此,设计一套系统架构合理、通信接口和数据库访问技术先进的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实现路灯照明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智能化,并且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用户体验,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B/S架构对系统进行设计,将系统主要划分为应用服务、Web服务、通信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四个关键子系统,并分别对各子系统的功能构成,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满足用户对系统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本文通过对WCF技术的通信流程和技术要素的介绍,阐述其在构建面向服务、低耦合、高可扩展性的系统架构接口方面的优势,根据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不同需求,选择WCF的不同通信模式,对通信接口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为提高客户端界面的响应速度与用户体验,解决Web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消息交互问题,分别对各Web消息交互技术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了Ajax轮询与SignalR消息推送两种方式下RTU监控流程的实现,详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ignalR技术的Web服务通信接口;为提高系统的数据访问性能、统一数据访问接口,本文对不同数据库访问技术进行分析之后,采用ADO.NET技术对数据服务子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分别从存储过程的应用、多线程并发操作数据库和XML文件解析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最终提出数据服务性能优化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文还对通信服务子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远程通讯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在RTU的中心控制模块中设置一个定时时钟,由RTU定时发送握手请求,以保证数据交互的稳定与成功率。本文通过对路灯照明管理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将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监控、时间调度、报警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并描述了路灯开关灯的智能控制策略、RTU管理、RTU巡测、全年开关灯计划管理和报警类型管理等关键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内容,确定了系统的实现技术路线和实现环境,展示了系统的实现界面,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本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通过对传统系统和本系统的性能对比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良好性能和可扩展性。本系统已经投放市场,以栖霞市为例,年用电量减少140余万度,年节约电费70余万元,减少碳排放量100余吨,用户新需求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并且维护费用降低50%,用户反馈系统体验良好。综上所述,本系统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是一个功能完整,性能优良,部署高效、维护成本低的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
张丽和[7](2017)在《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热量表是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依据国家检定规程开展热量表的首检是控制热量表的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准确的热量计量是实现公平、合理的按热量收费的基础。随着供热体制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热力公司和供热部门通过改造和安装热量表。加强对热量表的监管,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效率是计量部门的一件重要任务。虽然计量部门进行严格的型式批准试验可以控制热量表的产品质量,但更重要是严格根据国家检定规程开展热量表的首次检定工作。检定热量表就需要具备热量表标准装置,通过热量表检定装置完成检定工作。热量表标准装置的流量部分的标准表通常采用电磁流量计或者容积式流量计,积算仪和温度传感器检定装置以二等标准铂电阻为温度标准,根据参考标准表和被检表的特点进行了管路系统设计、控温系统设计,从而确保了量值传递的稳定可靠。为了使得该装置的操作简易,工作效率高,我们根据热量表检定工作自身的特点设计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本篇论文对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可行性分析。对CRC校验、通讯协议、SQL数据库、C++Builder、ODBC、串口控件等软件编写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热量表检定标准装置。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C++Builder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计算机和检定台位的通讯方式采用485通讯方式。具体的通讯过程涉及到编制通信协议、选择CRC校验的位数、描述通信的流程及主控计算机在通信中进行标准数值的计算,然后发送给各个台位作为标准值。通过设计完成的热量表检定装置,整个检定过程用户只需输入被检表的热量初值和末值,其余过程用户只需根据系统提示通过触摸屏录入现场检测数据。其他工作只需轻点触摸屏,即可在完成整个检定工作。热量表检定装置的完成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技术上保证了计量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开发的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试运行后,能够按照开始设计的方案完成检定工作,有效的对热量表的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在北京市的热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李奥林[8](2016)在《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报表是一种信息组织和分析的有力手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报表制作要求,并且支持多种信息形式的存贮与高质量的展示,必须研制专门的报表生成系统。报表生成系统的开发,不仅需要考虑提供丰富的报表类型,同时要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方式,并且兼顾主流软件开发的平台应用,以便既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又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再次开发。本文基于上述考虑,结合医院类用户的特殊需求,在.NET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XML的报表生成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要点如下:论文首先研究了报表系统的一般模块划分和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技术,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分析,完成了报表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将系统按展示层、制作层和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功能设计;面向外部信息系统的外部接口和面向系统内部控制与存取的内部接口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命名规范设计等;并完成了系统的各子模块设计,包括:报表设计模块,报表模板库管理模块,数据源模块等,详细描述了各模块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功能。论文详细描述了报表生成系统的报表设计器、报表后台服务代理和报表控件三个组成部分的实现。报表设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实现了拖拽式报表设计、树状数据源管理、报表结果实时预览等通用报表设计器功能。其中设计器外壳采用了开源控件套包DevExpress进行设计,并对50多种GDI函数进行封装,实现了自定义绘制函数,减少了绘制算法代码量;数据源设计页模块采用哈希表作为数据缓冲区,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条件查询页模块通过与数据源模块的互动实现了查询条件实时传递;预览页模块实现了导出为Excel和导出为PDF等多种输出方式。报表后台服务代理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存取操作,实现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还通过WebService接口为报表控件提供服务。报表控件实现了报表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它采用COM组件技术将报表设计器的主要功能封装为DLL控件,其中通过高度可扩展性的代码设计实现了对自定义接口的支持。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实现中,结合医院用户的应用需求的特别功能设计,实现了体温单控件、医嘱打印等个性化功能,通过引用报表控件的库文件,能够为医院提供与HIS系统对接的导出PDF流服务。此外,还介绍了在解决绘制算法代码重复、大量数据时报表加载占用系统资源过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通过报表控件在实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使用真实病患数据对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大量数据的加载运行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实现的报表系统能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设计,并且在大量数据下并发下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论文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邢国军,陈亚峰[9](2014)在《基于PowerBuilder8.0的动态配置ODBC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ODBC是开放式服务结构中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述ODBC的概念和分析PowerBuilder8.0数据库接口的基础上,研究了Power Builder8.0中的动态配置ODBC的具体方法。
毛成光,张理兵,郑王林,钱继超[10](2012)在《MySQL数据库在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ySQL数据库和PC104系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但是MySQL数据库在PC/104在线监测系统中应用方面的研究尚不多。本文中在线监测系统硬件平台采用PC/104,软件平台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首先设计了一个MySQL的在线监测数据库,然后在C++Build6.0开发环境下开发在线监测应用程序,模拟在线监测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写一条数据库记录,同时在绘图曲线中实时更新,动态显示。
二、C++Builder数据库系统中ODBC数据源的自动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Builder数据库系统中ODBC数据源的自动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仪器仪表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2 现场测试平台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3 仪器集成控制标准 |
1.2.4 仪器设备系统集成方法 |
1.3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本文的组织架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1.1 经济可行性 |
2.1.2 技术可行性 |
2.1.3 用户可行性 |
2.2 功能性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前期调研 |
2.2.2 用户权限设计要求 |
2.3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4 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
2.4.1 仪器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2 数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3 流程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4 报告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5 系统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5 非功能性需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概述 |
3.1.1 系统设计内容 |
3.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1.3 系统技术结构选择 |
3.2 系统功能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3.2 数据库命名约定 |
3.3.3 重要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
4.1 系统开发方法选择 |
4.1.1 敏捷化开发方法 |
4.2 系统开发工具选择 |
4.2.1 Visual Studio |
4.2.2 SQLite |
4.2.3 Entity Framework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仪器集成与数据汇聚实现 |
5.1.1 基于串口的仪器集成 |
5.1.2 基于网口的仪器集成 |
5.1.3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汇聚 |
5.2 管理系统实现 |
5.2.1 管理系统中登陆界面的实现 |
5.2.2 管理系统中首页的实现 |
5.2.3 管理系统中系统管理的添加实现 |
5.2.4 管理系统中仪器管理的设备注册实现 |
5.2.5 管理系统中第三方软件调用的实现 |
5.2.6 管理系统中数据管理-数据修改的实现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系统安全的实现技术 |
6.1 操作系统级别安全控制 |
6.2 SQLite安全控制策略 |
6.2.1 SQLCipher |
6.2.2 SQLite Encryption Extension |
6.3 用户身份认证 |
6.4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
6.4.1 数据库备份 |
6.4.2 数据修复(检测-读取-写入-替换) |
6.4.3 预防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测试与分析 |
7.1 仪器管理模块的测试 |
7.2 数据管理模块的测试 |
7.3 系统管理模块的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成果和论文 |
(2)港口泄漏辐射剂量计算机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港口泄漏辐射剂量监测预警系统相关技术 |
2.1 工程背景 |
2.1.1 港口泄漏辐射来源 |
2.1.2 港口泄漏辐射研究 |
2.2 系统软件相关技术 |
2.2.1 软件系统架构 |
2.2.2 相关软件介绍 |
2.2.3 数据通信协议 |
2.3 监测预警系统相关技术 |
2.3.1 系统监测技术 |
2.3.2 系统预警技术 |
2.3.3 数据采集技术 |
2.3.4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港口泄漏辐射剂量监测预警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特点 |
3.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港口泄漏辐射剂量监测预警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构成 |
4.2 系统硬件实现 |
4.2.1 系统监控层硬件实现 |
4.2.2 系统采集层硬件实现 |
4.3 系统硬件连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与仿真 |
5.1 BP神经网络简介 |
5.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
5.2.1 正向传播过程 |
5.2.2 反向传播以及加权系数计算过程 |
5.3 BP神经网络模型部分重要参数研究 |
5.3.1 BP网络层数的确定 |
5.3.2 设定传递函数 |
5.3.3 设定网络函数的阈值和连接权值 |
5.3.4 设定BP网络的学习速率 |
5.3.5 预测模型建立 |
5.4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5.4.1 样本采集 |
5.4.2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 |
5.4.3 拟合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港口泄漏辐射剂量监测预警系统软件设计 |
6.1 港口泄漏剂量辐射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6.2 监测预警系统软件设计 |
6.2.1 组态王通讯设置 |
6.2.2 组态王变量设置 |
6.2.3 数据库设计 |
6.2.4 登录界面设计 |
6.2.5 系统主界面设计 |
6.2.6 系统参数界面设计 |
6.2.7 系统预警界面设计 |
6.3 复杂报表处理软件设计 |
6.3.1 主界面设计 |
6.3.2 管理员报表界面 |
6.3.3 操作员报表界面 |
6.3.4 数据浏览报表界面 |
6.3.5 系统维护 |
6.3.6 系统备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军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论文内容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模型 |
2.1 外部系统集成接口及原则 |
2.1.1 外部系统集成接口 |
2.1.2 原则 |
2.2 Kafka消息组件 |
2.3 ES大数据日志分析引擎 |
2.4 BPMN事务流程组件 |
2.5 风险评估模型 |
2.5.1 安全事件风险评估模型 |
2.5.2 多维密级矩阵风险分析预警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总体目标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3.1 数据采集 |
3.3.2 数据存储 |
3.3.3 数据分析 |
3.3.4 业务管理 |
3.3.5 业务展示 |
3.3.6 接口需求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3.4.1 安全性 |
3.4.2 可用性 |
3.4.3 扩展性 |
3.4.4 可靠性 |
3.4.5 兼容性 |
3.4.6 高内聚 |
3.4.7 松耦合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设计目标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4.3.2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
4.3.3 系统运行架构设计 |
4.4 系统设计思路 |
4.4.1 PPT模型思路 |
4.4.2 风险管理思路 |
4.4.3 三观安全思路 |
4.5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4.5.1 外部系统集成接口设计 |
4.5.2 安全事件日志采集模块设计 |
4.5.3 安全事件日志集中存储模块设计 |
4.5.4 安全事件日志标准管理模块设计 |
4.5.5 安全事件日志关联分析模块设计 |
4.6 系统安全设计 |
4.6.1 终端环境安全分析 |
4.6.2 网络环境安全分析 |
4.6.3 数据环境安全分析 |
4.6.4 应用环境安全分析 |
4.6.5 系统运行安全性分析 |
4.6.6 系统管理安全性分析与评估 |
4.7 接口设计 |
4.7.1 扫描对象同步接口设计 |
4.7.2 扫描对象调度接口设计 |
4.7.3 扫描结果同步接口设计 |
4.8 数据库设计 |
4.8.1 人员基础数据设计 |
4.8.2 设备基础数据设计 |
4.8.3 安全保密检查基础数据设计 |
4.8.4 漏洞扫描检查基础数据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实现概述 |
5.2 系统开发环境 |
5.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5.3.1 数据采集 |
5.3.2 数据分析 |
5.3.3 业务管理 |
5.3.4 业务展示 |
5.4 接口详细设计 |
5.4.1 统一用户管理中心接口设计 |
5.4.2 IT信息设备管控系统接口设计 |
5.4.3 安全产品管理接口设计 |
5.5 部分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5.1 风险算法配置过程 |
5.5.2 漏扫调度代码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环境 |
6.2.1 测试环境 |
6.2.2 测试对象 |
6.3 测试内容 |
6.3.1 功能测试 |
6.3.2 性能测试 |
6.3.3 兼容性测试 |
6.4 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整体设计 |
2.1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
2.2 自动测试系统整体架构 |
2.3 中间件软件需求分析 |
2.4 中间件总体设计 |
2.4.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
2.4.2 远程过程调用模块方案设计 |
2.4.3 数据管理模块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RP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gRPC安装和部署 |
3.2 中间件的RPC模块设计与实现 |
3.2.1 仪器驱动函数的调用流程 |
3.2.2 RPC服务的定义 |
3.2.3 RPC服务的服务端实现 |
3.2.4 RPC服务的客户端实现 |
3.3 基于RPC的自动测试系统仪器控制模块的实现 |
3.3.1 自动测试系统服务端主程序设计 |
3.3.2 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主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动测试系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环境准备工作 |
4.2 数据管理模块结构设计 |
4.2.1 数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4.2.2 数据管理模块物理结构设计 |
4.3 数据管理模块操作函数接口设计 |
4.3.1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接口 |
4.3.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流程 |
4.3.3 数据库的多线程及异常处理 |
4.4 数据管理模块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交互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间件在某ATS自检功能中的应用 |
5.0 需求分析 |
5.1 测试模块介绍 |
5.2 软件方案设计 |
5.3 自检软件客户端实现 |
5.3.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2 测试数据的报表导出功能 |
5.3.3 自检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3.4 自检软件客户端执行流程 |
5.4 自检软件服务端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验证 |
6.1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功能验证 |
6.1.1 RPC通信功能验证 |
6.1.2 自动测试系统RPC模块验证 |
6.2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功能验证 |
6.2.1 数据库环境配置验证 |
6.2.2 数据表的验证 |
6.3 自动测试系统自检功能验证 |
6.3.1 用户登录模块验证 |
6.3.2 仪器自检验证 |
6.3.3 导出报表功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总体描述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方案设计 |
2.4 运行平台 |
2.5 开发工具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下位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 |
3.1 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的工作流程 |
3.2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设计 |
3.3 上、下位机通信串口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软件设计 |
4.1 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
4.2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
4.3 下位机数据采集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软件的功能测试 |
5.3 软件的压力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6)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节能光源方案 |
1.2.2 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改造升级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综述 |
2.1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
2.2 WCF技术介绍 |
2.2.1 WCF技术简介 |
2.2.2 WCF通信流程 |
2.2.3 WCF技术要素 |
2.2.4 基于WCF技术的接口架构优势 |
2.3 Web消息交互技术介绍 |
2.3.1 Web消息交互技术 |
2.3.2 SignalR技术 |
2.4 数据库访问技术介绍 |
2.4.1 各种数据访问技术 |
2.4.2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
2.5 路灯照明终端硬件介绍 |
2.5.1 RTU |
2.5.2 集中控制器 |
2.5.3 单灯控制器 |
2.6 本章小结 |
3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管理 |
3.1.2 设备管理 |
3.1.3 设备监控 |
3.1.4 时间调度 |
3.1.5 报警管理 |
3.1.6 报表管理 |
3.2 数据需求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
4.1.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2 基于WCF的应用服务设计 |
4.2.1 应用服务的功能构成 |
4.2.2 基于WCF的通信接口设计 |
4.3 基于SignalR的 Web服务设计 |
4.3.1 监控流程分析 |
4.3.2 基于SignalR的通信接口设计 |
4.4 基于GPRS的通信服务的设计 |
4.4.1 通信服务的总体架构 |
4.4.2 远程数据通信 |
4.5 基于ADO.NET的数据服务设计 |
4.5.1 数据服务的功能设计 |
4.5.2 数据服务的性能优化 |
4.6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4.6.1 路灯开关灯的智能控制策略 |
4.6.2 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7.2 数据库的数据表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实现技术路线介绍 |
5.2 系统实现环境介绍 |
5.3 系统实现编码举例 |
5.3.1 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2 WCF双工通信接口的实现 |
5.3.3 SignalR通信接口的实现 |
5.3.4 存储过程的实现 |
5.4 系统部分实现界面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应用 |
6.1 系统的测试 |
6.1.1 测试环境 |
6.1.2 功能测试 |
6.1.3 性能测试 |
6.2 系统的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热量计量技术简介 |
1.3 热量表检定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关知识 |
2.1 C++ Builder |
2.2 SQL语言 |
2.3 ODBC数据源: |
2.4 循环校验码(CRC)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描述 |
3.2 热量表检测装置系统需求 |
3.3 具体检测过程需求描述 |
3.4 控制软件功能描述 |
3.5 控制系统与热量表通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 热量表检定装置设计示意图 |
4.2 整体方案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建立一个ODBC数据源连接的方法。 |
4.6 通讯系统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开发 |
5.1 数据库结构开发 |
5.2 数据库设计语句 |
5.3 编制的通信协议 |
5.4 ActiveX串口控件的安装 |
5.5 创建数据模块和配置连接属性 |
5.6 系统总控模块详细设计与编码 |
5.7 详细设计 |
5.8 标准数值计算 |
5.9 功能模块的查询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6.1 系统登录的实现 |
6.2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通讯的实现 |
6.3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统计信息 |
6.4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K系数计算 |
6.5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实现工单录入打印功能 |
6.6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批表信息录入 |
6.7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调试和检定模式的切换 |
6.8 打印 |
6.9 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测试 |
6.10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业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与技术综述 |
1.2.1 报表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2 报表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3 报表系统研发的方向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报表生成技术分析 |
2.1 报表生成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 |
2.1.1 报表生成系统的绘制模块 |
2.1.2 报表生成系统的数据加载模块 |
2.2 报表的构成 |
2.2.1 报表的组成元素 |
2.2.2 报表系统中的报表 |
2.3 报表的数据 |
2.3.1 报表的数据类型 |
2.3.2 报表的数据源 |
2.4 报表的输出 |
2.5 现有报表工具概述与比较 |
2.5.1 Microsoft Excel |
2.5.2 Super Visual Formade |
2.5.3 Crystal Report |
2.5.4 国内报表工具 |
2.5.5 报表工具比较 |
2.6 现有报表工具的实现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报表生成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应用环境与设计目标 |
3.1.2 功能需求 |
3.1.3 性能需求 |
3.2 总体设计 |
3.2.1 系统功能结构 |
3.2.2 系统逻辑结构 |
3.2.3 网络拓扑结构 |
3.3 接口设计 |
3.3.1 外部接口 |
3.3.2 内部接口 |
3.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3.4.1 数据库命名规范 |
3.4.2 数据结构设计 |
3.5 系统各子模块设计 |
3.5.1 报表设计模块 |
3.5.2 模板库管理模块 |
3.5.3 数据源模块 |
3.5.4 条件查询模块 |
3.5.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
3.5.6 环境变量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报表生成系统的编码实现 |
4.1 系统代码结构 |
4.2 系统核心技术实现 |
4.2.1 系统核心技术概述 |
4.2.2 采用XML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化 |
4.2.3 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组件间通信 |
4.2.4 采用数据库接口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3.1 报表设计模块 |
4.3.2 模板库管理模块 |
4.3.3 数据源模块 |
4.3.4 条件查询模块 |
4.3.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
4.3.6 环境变量模块 |
4.3.7 各子模块间的联系 |
4.3.8 医院用户的个性化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报表生成系统的测试 |
5.1.1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 |
5.1.2 报表生成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
5.1.3 报表生成系统的病案系统集成测试 |
5.1.4 报表生成系统在大数据量下的测试 |
5.1.5 问题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PowerBuilder8.0的动态配置ODBC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ODBC基本概念 |
2 Power Builer8.0数据库接口 |
2.1 Power Builder8.0数据库接口 |
2.2 Power Builder8.0的数据库接口 |
3 使用ODBC注册 |
4 结束语 |
(10)MySQL数据库在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My SQL在线监测数据库的设计 |
3. C++builder与My SQL数据库的ODBC连接 |
4. 应用程序的设计 |
5. 结论 |
四、C++Builder数据库系统中ODBC数据源的自动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0(12)
- [2]港口泄漏辐射剂量计算机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D]. 李宁.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3]军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朱力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D]. 黄英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沙尘近地环境信息采集平台的设计[D]. 李蒙. 宁夏大学, 2018(01)
- [6]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姜晓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2)
- [7]热量表检定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丽和.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8]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奥林.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5)
- [9]基于PowerBuilder8.0的动态配置ODBC实现研究[J]. 邢国军,陈亚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34)
- [10]MySQL数据库在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毛成光,张理兵,郑王林,钱继超. 电子世界,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