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职院:毕业生为什么这样“火”(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1](2020)在《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1)发展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教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展“本土化”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为新时期中国职教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走出去”,成为新时期职教国际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毋庸置疑,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过程中,既有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职业院校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国政府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推动职教“走出去”,如此等等,都是亟待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从中国职教“走出去”的实践视角,从国际化发展层面,来探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历史和文献分析方法,通过调研和访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的“本土化”探索、“走出去”的实践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系统论述。除绪论部分外,主要内容包括:(1)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教的“本土化”经历了:80年代试点德国“双元制”、90年代学习北美CBE课程、21世纪前10年引入澳大利亚“培训包”以及正在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四个阶段。职教的“本土化”发展,为新时期中国职教“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2)从教育援非视角,对21世纪以来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剖析,认为中国对非职教援助为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项目缺乏针对性、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3)以浙江两所高职院校为个案,进行“走出去”方面的调研和访谈,在总结分析两所高职院校“走出去”的积极举措及其所取得经验和成就的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4)分析了当前我国职教“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职教“走出去”的最好契机。当然,中国职教“走出去“过程中尚存在部门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需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外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等着手。(5)在策略层面,提出要建立职教“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建立外派教师激励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师资;克服冒进心理,防止“一阵风”“一窝蜂”走出去;加强理论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等。
王洪才,陈艳霞[2](2018)在《加强文理管工交融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科交叉不仅能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综合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合作意识,还能培养适应能力、应用能力等创新创业才能。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师资能力不强、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组织机构僵化等问题,阻碍了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受到影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以工程训练和管理素养训练等形式为主的文理管工交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独特的跨专业教育体系;通过聘请行业精英来校任教以弥补本校教师的能力短板,完善了交叉学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项目实训和竞赛为载体,实现各专业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跨学科教育的成效,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刘慧[3](2018)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探索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关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状况,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不仅是为了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需要,更是为了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本文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提炼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进一步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形成机制,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既是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状况的反思,也是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的一种探索。本文首先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进行了概述,采用文献法,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相关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职“双创”教育的表征;其次是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展示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分别是“三跨三化”及“新增长力1+3+5”发展理念、院校现代化治理、文理管工专业交融、立体化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特色;再次是分析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深层机制,进一步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因素的独特性因素和共通性因素,论证了个体特色的可推广性。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形成特色的基本对策。
陈艳霞,韩竹[4](2018)在《素质扩展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基石——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日益国际化、数字化的环境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历史短、经验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经验为切入点,提出素质拓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并具体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和"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三个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王洪才,刘隽颖,韩竹[5](2018)在《中国特色的高职“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234”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建构为案例》文中研究指明开展"双创"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开展"双创"教育需要具有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高职模式,这一模式由一个战略引领,两个理念相随,三个机制创新作为支撑,四个工作重点作为突破口,从而形成了"1234"模型,此举对我国"双创"教育开展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张艳丽[6](2016)在《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文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综合改革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成为高校探索的核心目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打造外部合作平台、实施"公益慈善"项目等发展理念,通过对这些理念的战略分析,可以得出不少重要启示。
刘阿宝[7](2015)在《西部地区工艺品专业实践课探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工艺品专业教学纪实》文中认为工艺品制作技艺是在长期实践中“习得”的,实训课程往往是高职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与宁夏相似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工艺品专业的实训课程普遍面临缺乏专业实训课教师和实训设备不足的困境,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在开展实训课教学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本文着重记述了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展赛活动等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了专业实训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宁职院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实践可资高职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借鉴,尤其是对环境相似的西部地区高职工艺品专业不无裨益。
本刊编辑部[8](2014)在《宁波职教风满帆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李忠峰[9](2013)在《修复“折损的一翼”》文中研究说明尽管目前全国中、高职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达到90%以上,但并不能掩盖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重重困局,这种种困局使其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折损”的一翼。如何突破困局?是靠职业院校升格、实行高学历,一味加大财政投入,?
陈衍,任君庆[10](2013)在《海天现象 关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一所学校,在这十年时间里,成长为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当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处,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商务部人力资源对外援助培训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
二、宁职院:毕业生为什么这样“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职院:毕业生为什么这样“火”(论文提纲范文)
(1)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有关职业教育“本土化”方面的研究 |
2.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
3.有关职业教育“走出去”方面的研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职业教育本土化 |
2.职业教育国际化 |
3.职业教育走出去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教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 |
(一)20世纪80年代:引入并试点德国“双元制” |
(二)20世纪90年代:学习借鉴北美CBE课程 |
(三)本世纪前10年:澳大利亚“培训包”进入中国 |
(四)近几年:积极倡导和实施“现代学徒制” |
(五)本章小结 |
三、21世纪以来中国职教“国际化”发展:教育援非视角 |
(一)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
(二)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才 |
(三)向非洲教育机构提供教学设施和学习用品 |
(四)本章小结 |
四、中国职教“走出去”个案研究:以浙江两所高职为例 |
(一)金职院:主动“走出去”,对接“国际化” |
1.金职院“走出去”的背景与国际化发展现状 |
2.金职院“走出去”的主要举措 |
(二)宁职院:依托援外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
1.宁职院“走出去”背景和国际化发展概况 |
2.宁职院“走出去”的主要举措 |
(三)本章小结 |
五、中国职教“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一)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 |
1.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职教合作提供机制性保障 |
2.“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中外职教合作带来新动力 |
3.实现“民心相通”需要职教发挥更大功能 |
4.大批企业“走出去”带来对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
(二)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 |
1.部门分割问题突出,尚未建立教育“走出去”的协调机制 |
2.海外教育资源比较分散,需发挥整体优势才能扩大影响力 |
3.外派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
4.相关制度尚不配套,经费保障尚未建立 |
(三)本章小结 |
六、新时期中国职教“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
(一)中国教育“走出去”,职业教育“宜先行” |
(二)构建职教“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
(三)建立外派教师激励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师资 |
(四)克服冒进心理,防止“一阵风”“一窝蜂”走出去 |
(五)加强理论研究,凝聚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
(六)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实践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加强文理管工交融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学科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
(一) 提高综合素养, 完善知识结构 |
(二) 重塑思维方式, 激发双创灵感 |
(三) 促进沟通, 引导团队协作 |
(四) 提升能力, 实现双创成为可能 |
二、我国跨学科教育现状 |
(一) 师资水平未达到进行跨学科教育的要求 |
(二) 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完善 |
(三) 大学的组织模式不利于不同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 |
(四) 跨专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
三、文理管工交融——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探索 |
(一) 以地方企业需求, 设置课程内容 |
(二) 聘请专业教师 |
(三) 以项目实训基地和竞赛为载体, 整合各学科资源 |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探索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对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科学认识 |
第一节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内涵 |
第三节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表征 |
第三章 关于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整体设计 |
第二节 实施调查 |
第四章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探索 |
第一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背景概述 |
第二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之理念特色 |
第三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之治理结构特色 |
第四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之教育实施特色 |
第五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之创新创业文化特色 |
第五章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机制及其可推广性分析 |
第一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机制分析 |
第二节 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可推广性分析 |
第三节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访谈提纲 |
致谢 |
(4)素质扩展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基石——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创业人才对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
1. 创新创业情感———成功创业的心理基石 |
2. 创新创业知识———成功创业的理论基础 |
3. 创新创业能力———成功创业的必要保障 |
4. 创新创业经验———成功创业的快速通道 |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缺失 |
1. 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
2. 创新创业知识零散 |
3. 创新创业能力缺失 |
4. 创新创业经验匮乏 |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策略探析 |
1. 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
2. 特色化课程体系融合各类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
3.“产学研结合”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
(5)中国特色的高职“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234”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建构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一个发展战略:以创新精神为驱动, 构建功能完备的创业型校园 |
(一) 以思源文化为主标识, 打造创业型校园文化 |
1. 思源文化, 播撒的是一种互助文化。 |
2. 思源文化, 收获的是一种感恩文化。 |
3. 思源文化, 耕耘的是一种“双创”文化。 |
(二)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推进“双创”教育沿着三条路径发展 |
1.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参与多层级“双创”竞赛。 |
2. 以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为导向, 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双创”项目。 |
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开展公益性的“双创”教育实践。 |
(三) 以合作平台建设为主抓手, 搭建教育、实践、孵化三平台 |
二、深度践行两大教育理念:坚持“文化育人”和“全面育人”的融合 |
(一) 坚持“文化育人”理念 |
1.“双创”文化的塑造乃是“双创”教育的根基。 |
2. 以“双创”文化培育作为校园建设的重点与特色。 |
(二) 坚持“全面育人”理念 |
1. 坚持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育人。 |
2. 专业训练、素质拓展、文理管工交融全方位育人。 |
三、构建三个创新机制:政校企有效联动机制、教学做深度融合机制、培养培育孵化一体化机制 |
(一) 政-校-企有效联动机制 |
1. 以“院园融合”为特色, [9]积极探索政校企三方合作育人机制。 |
2. 以海天学院为典范,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 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
3. 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共建专业。 |
(二) 教-学-做深度融合机制 |
1. 理实一体化课程。 |
2. 班级特色项目。 |
3. 教师工作坊。 |
(三) 培养-培育-孵化一体化机制 |
1. 培养学生“双创”精神。 |
2. 培育学生“双创”作品。 |
3. 孵化学生“双创”成果。 |
四、突出四个工作重点:课程改革、师资优化、学生激励、创业培育 |
(一) 有条不紊地推动课程改革 |
1. 构建起多阶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
2. 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
3. 改进教学管理与教师评价。 |
(二) 对师资来源结构进行优化 |
1. 定期邀请精英企业家进校开展“双创”讲座。 |
2. 聘请企业人士、创业校友担任创业导师, 建立起创业导师库。 |
3. 联合园区优秀企业, 举办针对各个行业的创业班。 |
(三) 对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激励 |
1. 实行弹性学制及学分转换机制。 |
2. 出台“双创”实践活动的奖励政策。 |
3. 完善对学生“双创”的服务与指导。 |
(四) 培育“双创”文化 |
1. 培育学校“双创”文化氛围。 |
2. 以创新精神为驱动, 激发学生“双创”热情。 |
3. 打造完善的孵化平台。 |
(6)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
1. 宁职院创新创业实践的特殊性 |
2. 宁职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
二、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成 |
2. 宁职院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挑战 |
三、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
1. 全校一心, 明确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
2. 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
3. 打造具有“双创”精神的教师队伍 |
4. 增强校长战略思维, 开创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 |
(7)西部地区工艺品专业实践课探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工艺品专业教学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工艺品专业应运而生 |
二、立足本土特色鲜明 |
三、落实实训课 |
1. 克服困难保障专业实训课 |
2. 探索高职教学改革努力推进项目化教学 |
3. 开阔学生视野, 积极参与行业展赛活动 |
四、回顾与展望 |
(8)宁波职教风满帆扬(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八载宁波职教花开正艳 |
对接产业为地方企业“输血”转型 |
多元发展中职院校全线飘红 |
宁波外事学校:培育国际化人才 |
宁海职教:着力打造“高级蓝领” |
宁波经贸学校:设立物联网专业 |
鄞州职教中心:三联模式实现深度校企合作 |
职普融通:给孩子多一次选择 |
校企合作“私人订制”不再是梦 |
海天集团:支持宁职院圆梦特色发展 |
上海大众:汽修专业学生抢着要 |
轨道交通:定向培养运营人才 |
四、宁职院:毕业生为什么这样“火”(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D]. 李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2]加强文理管工交融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王洪才,陈艳霞. 教育与考试, 2018(05)
-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探索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刘慧. 厦门大学, 2018(07)
- [4]素质扩展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基石——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陈艳霞,韩竹.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2)
- [5]中国特色的高职“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234”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建构为案例[J]. 王洪才,刘隽颖,韩竹. 教育学术月刊, 2018(02)
- [6]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J]. 张艳丽.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 [7]西部地区工艺品专业实践课探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工艺品专业教学纪实[J]. 刘阿宝. 中国民族美术, 2015(03)
- [8]宁波职教风满帆扬[J]. 本刊编辑部. 宁波通讯, 2014(04)
- [9]修复“折损的一翼”[N]. 李忠峰. 中国财经报, 2013
- [10]海天现象 关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报告[J]. 陈衍,任君庆. 职业技术教育, 2013(12)
标签:双创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学生创业论文; 实训总结论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