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远秀[1](2022)在《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1 000例,采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方法检测,所有新生儿均最终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行确诊。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的通过、未通过结果,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未通过新生儿的复筛结果,分析1 000例新生儿耳声发射法检测的确诊率、漏诊率。结果:1 000例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初筛通过率为86.7%(867/1 000),未通过率为13.3%(133/1 000)。日龄>5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高,日龄1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低。133例未通过新生儿中,双耳未通过51例(38.3%),单耳未通过82例(61.7%)。出生后30~40 d复筛,51例初筛双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47例,未通过4例;82例初筛单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30例,复筛未通过52例。133例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中77例复筛通过(57.9%),56例复筛未通过(42.1%)。1 000例新生儿经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初筛与复筛,最终56例未通过,其中,双耳4例未通过,单耳52例未通过,6个月后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通过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结果显示52例单耳异常,4例双耳异常,与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检测结果一致;944例初筛通过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943例正常,1例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1 000例新生儿中共57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经耳声发射法检测确诊56例,漏诊1例,确诊率为99.9%(999/1 000),漏诊率为1.8%(1/5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耳声发射法,具有客观性、无创、安全、简便、快速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诊断出先天性听力障碍,但存在漏诊现象,因此,耳声发射法初筛中即使检测通过,若在出生3个月内发现听觉异常表现,需马上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一步确诊检测,最大程度使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能够被早发现、早干预。
满意[2](2021)在《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听力障碍属于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正常新生儿产生听力障碍的概率为0.3%。婴幼儿听力受损将直接对其语言形成、心理发育以及智力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应遵照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干预的治疗原则。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耳声发射仪是一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设备,其合理运用对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运用研究现状,以期总结耳声发射仪合理运用方案。
谢石荣[3](2021)在《厦门市幼儿园听力筛查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听力保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2016~2019年厦门市市属36家幼儿园学龄前中班段儿童的听力筛查资料,评估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现状,对现行的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模式进行阐述与讨论,评估该筛查模式的运行效果,提出不足与改进之处,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2019年厦门市市属36家幼儿园的在册中班段儿童为研究对象,剔除休学等原因未实际在园者。在既有2016~2018年市属36家幼儿园学龄前中班段儿童听力筛查结果的基础上,于2018~2019年期间应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联合入园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转诊至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厦门市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进行医学和听力学诊断以明确未通过原因。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中班段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近年来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筛查结束后,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所有学龄前中班段儿童的听力筛查结果,比较分析相关统计指标的差异。结果:2016~2019年,36所幼儿园中班段儿童共有注册人数16816名,实际筛查16018例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受检率为95.3%(16018/16816),未通过儿童1796例,未通过率11.2%(1796/16018),1510例未通过儿童接受转诊,未通过儿童转诊率为84.1%(1510/1796)。经诊断,转诊儿童中有611名儿童听力异常,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81%(611/16018),具体包括分泌性中耳炎558例(37.0%,558/1510),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3例(3.5%,53/1510)。2016~2019年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受检率、未通过儿童转诊率以及家长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筛查未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民办幼儿园听力筛查未通过儿童转诊率(69.4%,82/111)较公办幼儿园(82.6%,1014/122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7,p=0.002);民办幼儿园家长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较公办幼儿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16,P<0.001)。结论:1.2016~2019年,厦门市学龄前中班段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81%,其中分泌性中耳炎检出率最高,提示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以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2.厦门市目前采用的依托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将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工作纳入儿童保健考核内容的幼儿园听力筛查工作模式,不仅能有效扩大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覆盖面,提高听力筛查未通过儿童转诊率,还显着提升科普宣传效果,增强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配合度,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黄佳[4](2020)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1200例新生儿,当新生儿出生满48 h后,对所有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听力初筛,新生儿出后满3 d后采集其足跟血,然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9个突变位点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最后分析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新生儿听力中的效果。结果在1200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后显示为阳性的人数有26例,通过复筛后显示为阳性的有11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诊断,其中发现存在听力障碍的人数有9例,检出率为0.75%,其中有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6例,单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3例。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后,共有46例新生儿属于易感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3.83%,其中有3例mtDNA1494突变,20例mtDNA1555突变,2例SLC26A4-IVS7(-2)突变,3例GJB2-176突变,14例GJB2-235突变,3例GJB2-299突变,1例GJB3-538突变。有7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其中1例SLC26A4-IVS7(-2)突变,4例GJB2-235突变,1例GJB2-176突变,1例GJB2-299突变。结论为新生儿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听力,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湘杰[5](2020)在《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先天性的听力损失是较为多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我们国家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0.1%-0.3%,新生儿听力筛查则可及早的发现听力损失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甚至消除听力损失对儿童的危害。本学位课题研究通过分析郴州地区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明确其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为减少新生儿听力损失患病率以及制定早期听力干预措施,改善听力损失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病例及方法:本课题选择郴州市2017年1月—12月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并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郴州市听力检测中心)行听力检测的628例新生儿整群作为研究对象;听力筛查初筛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实施,初筛在新生儿出生地的听力筛查机构进行,由听力筛查机构工作人员在新生儿安静或自然睡眠的状态下使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对新生儿听力进行初筛;复筛则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对双耳进行筛查,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幼儿在3个月龄左右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AERP)、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response,ASSR)、诊断型OAE等客观手段确诊,对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用影像学检查排除有无解剖变异和先天性病灶所致听力损失。听力检测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的听力损失婴幼儿6个月龄后再进行听力学检测,对不同胎龄婴幼儿的听力复筛及6月龄后复查听力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对复诊未通过并确定有听力损失患儿,确诊为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患儿予以验配助听器或/和人工耳蜗植入进行干预;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患儿暂不予处理,9月龄后再次行听力检测,比较不同胎龄听力损失患儿的听力随访结果,同时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本研究纳入参与听力检测新生儿628例,共有344例通过听力复筛,通过率为54.78%,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不同性别间复筛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0.05),不同胎龄新生儿复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复筛未通过的284例新生儿的6月龄复查结果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6月龄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其中胎龄在28~37周新生儿通过率为55.17%。未通过6月龄复查的患儿共100名,听力损失程度均为轻中度,该100名患儿均于9个月龄行随访检查。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77.00%,新生儿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29)0.05);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3,P(27)0.05),其中胎龄在28?37周新生儿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80.21%,胎龄在37?42周范围的新生儿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80.00%,胎龄在?42周范围的新生儿均未通过9月龄随访。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生儿的胎龄与听力损失发生具有相关性,且早产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推测与胎龄不足导致听觉器官及听觉中枢发育不完全有关。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在6个月龄确诊后可不采取干预措施,延迟听力随访至9个月龄时,其听力损失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改善,其中早产儿听力恢复明显,部分甚至可完全恢复至正常。复筛未通过且6月龄确诊的患儿可延迟听力随访至9月龄,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避免早期过度干预。
丁光亚[6](2020)在《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听觉作为人的五感之一,在人的日常生活和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耳声发射的发现证明了人耳主动机制的存在,其存在与否能够作为评估外围听觉系统是否健康的手段之一。因此,耳声发射作为听力检测的客观标准,广泛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我国卫生部下发《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之后,听力筛查就作为一项必检项目,但是目前国内医院在国产听力筛查仪器有着大量的缺口。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性价比优良的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器。本文首先学习总结了已有成熟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重点对听觉诱发性响应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做了深入学习与研究;然后通过对已有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信号检测方法的实现,进而深入理解TEOAE信号本身的一些特性;接着根据TEOAE信号“频率色散”的特性,通过设计一组不同时间窗长的对比实验,进一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时间窗的持续时间能够提高响应信号的信噪比等指标;然后改进了基于小波变换的TEOAE检测算法,通过真实人耳数据的测试验证了该检测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响应信号的信噪比指标;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检测信号波形、检测探头的密闭性、提供信噪比和相关率等定量指标。本文还对耳声发射检测系统做了系统的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对一些人耳样本的实测,说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听力检测的需求。
王振[7](2019)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前1小时、血液透析后1小时及血液透析后第3天的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相关听功能(Hearing function)数据的分析,探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尿毒症患者25人(50耳)作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次血液透析开始前1小时、结束后1小时、结束后第3天,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分别记录0.25、0.5、1.0、2.0、4.0、8.0KHz处的三次纯音测听阈值;0.5、0.7、1.0、2.0、3.0、4.0、6.0、8.0KHz处的三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和通过情况。结果:1、血液透析前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26.67±9.55)dB、(24.72±7.17)dB、(23.61±7.03)dB,血液透析结束后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 kHz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22.22±6.47)dB、(21.39±4.47)dB、(21.39±5.64)dB,血液透析后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听阈较血液透析前1小时的对应频率听阈有所降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纯音测听阈值无明显变化,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血液透析结束后第3天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听阈与前两次数据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2、血液透析前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分别为(-1.39±7.15dB)dB SPL、(-4.39±12.19)dB SPL,血液透析后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分别为(3.28±7.72)dB SPL、(1.33±8.17)dB SPL,0.7、1.0KHz处反应幅值在血液透析1小时有明显提升,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反应幅值无明显变化,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血液透析结束后第3天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与前两次数据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3、血液透析后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KHz处通过率有明显提升,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通过率变化不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在短期内对尿毒症患者低频听功能产生正面影响,表现为血液透析之后纯音听阈低频段(0.25、0.5、1.0 kHz)阈值变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低频段(0.7、1.0KHz)反应幅值提升;随着血液透析结束,患者低频听功能状态重新出现恶化,但是没有达到血液透析之前的状态;血液透析在短期内没有对患者高频听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黎静,傅静,黄晓华,张凯扬[8](2018)在《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测试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高危新生儿150例,全部新生儿均接受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对照两项检查结果。结果听力脑干反应测试正常率为85.33%,异常率为14.6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正常率64.67%、异常率35.33%(χ2=5.628 2,P=0.001 3);两种方法在吸入综合征、早产低体重中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 2、3.963 4,P=0.007 0、0.017 4);22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异常的患儿阈值处于4079 d B n HL之间占72.73%,80 d B n HL及以上占27.27%(χ2=7.551 8,P=0.001 7)。结论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都能够较准确判断新生儿听力。
马丹,应民政[9](2017)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听损伤是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出生缺陷,其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巨大影响,而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及预防言语残疾的必要手段。随着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展开,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结果广泛出现,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健康状态、筛查时间、新生儿耳别及性别、母体的分娩方式、筛查方式、外耳及中耳的发育情况和筛查时的干扰因素等。在临床工作中,医技人员应不断完善听力筛查假阳性者及具备听损伤高危因素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控水平。
刘桂云,胡月梅[10](2014)在《畸变产物耳声放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其在小儿听力障碍诊断、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0例婴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筛查,对第一次筛查未通过者,与出院前和出生后42 d分别进行复查,若两次复查仍未通过,则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确诊。结果 1170例婴儿通过检测,通过率为96.8%,未通过率为3.2%。经过脑干反应检查异常者3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56‰,其中单耳聋为2例,双耳聋为1例。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适合小儿听力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儿童听力障碍,以便早期进行干预。
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1 000例新生儿一般资料 |
2.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初筛结果 |
2.3 未通过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复筛结 |
2.4 1 000例新生儿耳声发射法检测的确诊率、漏诊率 |
3 讨论 |
(2)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运用价值 |
2.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中的运用方法 |
2.1耳声发射仪运用于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原理 |
2.2耳声发射仪在听力障碍筛查中的运用方法 |
第一,关于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检验方式。 |
第二,关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检验方式。 |
2.3耳声发射仪运用过程中影响因素 |
3.小结 |
(3)厦门市幼儿园听力筛查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听力保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1.筛查儿童一般情况 |
2.听力筛查情况 |
3.听力诊断情况 |
4.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儿童转诊情况 |
5.幼儿园家长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 |
讨论 |
1.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情况 |
2.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方法 |
3.厦门市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转诊情况 |
4.厦门市幼儿园听力筛查模式的可行性 |
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听力筛查与听力保健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
2.2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
2.3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与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的关系 |
3 讨论 |
(5)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所用设备 |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流程 |
2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筛查结果 |
3.1 郴州市2017年新生儿听力复筛结果 |
3.2 郴州市2017年复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6月龄复查确诊结果 |
3.3 郴州市2017年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9月龄听力随访检查结果比较 |
3.4 郴州市2017年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其与听力损失的联系 |
4.2 关于减少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及听力损失的防治措施 |
5 结束语 |
5.1 本研究意义及局限性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筛查设备图片 |
综述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 耳声发射的广泛应用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 论文各章节安排 |
2 耳声发射的机理及信号特点 |
2.1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
2.2 耳声发射的分类与特性 |
2.3 耳声发射信号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3 生物信号处理方法与TEOAE判定标准 |
3.1 生物信号处理的主要方法 |
3.1.1 相干平均 |
3.1.2 加权平均 |
3.1.3 带通滤波方法 |
3.1.4 阈值截断法 |
3.1.5 自相关性检测 |
3.1.6 互相关性检测 |
3.2 诱发刺激声的产生 |
3.2.1 几个声学参数的概念 |
3.2.2 TEOAE诱发信号 |
3.2.3 DPOAE诱发信号 |
3.3 TEOAE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
3.3.1 相关率指标 |
3.3.2 强度和信噪比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4 耳声发射检测方法的研究 |
4.1 导出的非线性响应法 |
4.1.1 DNLR方法介绍 |
4.1.2 实验设计与结果 |
4.2 基于RRF滤波的TEOAE检测方法 |
4.2.1 RRF滤波原理介绍 |
4.2.2 实验设计与结果 |
4.3 基于时间窗的TEOAE检测方法 |
4.4 基于小波变换的TEOAE检测方法 |
4.4.1 小波变换的基础理论 |
4.4.2 改进检测方法的介绍 |
4.4.3 实验设计与结果 |
4.5 本章小节 |
5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 |
5.1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5.2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5.2.1 STM32主控模块 |
5.2.2 检测探头 |
5.2.3 模/数转换模块 |
5.2.4 前置信号放大模块 |
5.2.5 显示模块 |
5.2.6 数据传输模块 |
5.3 系统的软件流程设计 |
5.3.1 仪器主页面系统软件流程 |
5.3.2 TEOAE检测子程序的软件流程 |
5.3.3 探头密闭性检测模块 |
5.3.4 噪声估计和信噪比、相关率计算 |
5.4 本章小节 |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刺激声输出测试 |
6.2 仪器测试 |
6.3 系统总体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节 |
7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7)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概述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检测仪器与耗材 |
2.1 主要测试仪器 |
2.2 辅助设备及耗材 |
3 研究方法 |
3.1 概述 |
3.2 纯音听阈(PTA)相关数据采集 |
3.2.1 测试准备 |
3.2.2 纯音听阈测试 |
3.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相关数据测试 |
3.3.1 测试准备 |
3.3.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纯音测听(PTA)相关数据结果 |
1.1 血液透析前后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 |
1.2 血液透析前后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统计学分析 |
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相关数据结果 |
2.1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幅值 |
2.2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通过率 |
2.3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数据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8)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结果 |
2.2 不同病种测试结果 |
2.3 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患儿阈值分布 |
3 讨论 |
(9)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2 影响因素 |
2.1 新生儿健康状态 |
2.2 筛查时间 |
2.3 新生儿耳别、性别 |
2.4 与母体分娩方式的关系 |
2.5 筛查方式 |
2.6 外耳及中耳发育情况 |
2.7 测试时的干扰因素 |
3 小结 |
四、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J]. 刘远秀.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3)
- [2]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展[J]. 满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16)
- [3]厦门市幼儿园听力筛查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听力保健中的应用研究[D]. 谢石荣.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J]. 黄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5)
- [5]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D]. 高湘杰. 吉首大学, 2020(02)
- [6]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丁光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7]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D]. 王振. 青岛大学, 2019(02)
- [8]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J]. 黎静,傅静,黄晓华,张凯扬. 中外医疗, 2018(22)
- [9]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马丹,应民政. 医学综述, 2017(21)
- [10]畸变产物耳声放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刘桂云,胡月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5)
标签:声发射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论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论文; 听力障碍论文; 血液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