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贾俊涛[1](2008)在《房地产中介企业的顾客满意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服务业的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因而对顾客满意战略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强,尤其是我国的房地产中介企业,其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营销管理观念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与对外开放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战略要求也相距甚远,因而更需要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本文运用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以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战略体系的构建和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设计两条主线,对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市场环境进行战略分析,以服务行业顾客满意战略体系和房地产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为基础,对我国的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战略和满意度测评的理论和方法行进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其中重点介绍了顾客满意理论的发展、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和模型的研究现状、顾客满意战略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社会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文章对我国的房地产中介市场的行业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由于近年来国外优秀房地产中介企业纷纷涌入内地市场,使本土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变得十分激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房地产服务业市场进行了SWOT组合分析,目的是更为全面的认清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并且通过分析发现新的机会点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文章结合上述对理论的总结与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的SWOT组合分析,设计了房地产中介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基本框架,提出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战略管理系统应包括定位系统、运营系统、监测系统、服务补救系统和保障系统五个子系统,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运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根据这个框架设计,文章还对具体的经营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文章对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测评指数模型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针对模型的具体计算方法。文章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介绍了两种测评方法。其中利用CRECSI模型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大型的、有专门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满意度测评;而基于KANO模型的测评模型由于其操作和计算相对简单,适用于中小型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定性的满意度测评。总之,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建立顾客满意战略管理系统,对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沈良峰[2](2007)在《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敏锐判断力;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表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来源将从土地的价值开发转为对智力资本的利用,即知识管理的程度、能力和水平。论文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战略规划、运行和支撑技术体系等问题,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管理科学与实践方面进入知识管理时代。论文采用文献阅读和相关调研、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性分析和微观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对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和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在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研究状况、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着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第2章在分析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概括知识型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特点,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设想。第3章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组织的竞争力与知识管理关系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开发的业务流程,挖掘其知识内容,形成知识流程,进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流程的重组。第4章分析知识地图和知识库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业务,重点分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构建其知识库。第5章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模型等。第6章从知识管理的支撑环境、硬技术体系、软技术体系的新视角分析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并阐述应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架构和对其进行维护的相关问题。论文第7章则通过对大陆和香港的几个典型房地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案例研究,分别得出了房地产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些成功因素和启示。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从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运行的角度,通过对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和流程、房地产核心业务知识地图与知识库、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等4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模型;建立起由建构性知识、组件知识、环境知识构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体系,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知识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了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核心业务,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向流程的知识地图实现和知识管理框架,以及知识库的构建;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纳入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的支撑体系中,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文化结构层次内涵及建设思路;以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和知识管理技术软件应用为区分标准,划分硬技术体系和软技术体系这一全新视角,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支撑的技术体系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努力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和案例参考,对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和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罗鹏[3](2006)在《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权式商铺是按照现代经济资源共享理论构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房地产产品形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由于我国开发商业地产的需要,短期内大规模地出现在国内很多发达城市,现在甚至已流行到二、三线城市。它的具体做法是将商场产权虚拟分割,将商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销售和管理,通过商业形态的运作,将开发商、投资者与经营者高效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得其所。据资料统计,在国际主流连锁百货品牌中,超过60%的是以整体租赁产权式商铺为发展方向。分割产权式商铺作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商业模式,曾经帮助不少商业机构进行扩张。我国禁止住宅商品房拆零按平方米进行销售,原则上商业房地产销售也只能按空间(套)进行。分割产权式商铺的出现不但突破了现行法律规定,实现了商品房的拆零销售,展现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在客观上有消化空置房,满足现代化商业大业态经营需要,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和不动产按份共有理论以及不动产证券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标本和契机。这种模式在我国盛行之初的成功运作,着实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小、风险小、回报稳定”的投资神话。然而从2004年开始,随着“巨库”、“第五大道”、“碧溪家居广场”的相继折戟,本属泊来的商业概念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本土化问题,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有:不能办理产权证、不能引进有实力的商业实体、不能如期开业、商铺面积缩水、商铺货不对板等等。许多地产商没有看到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的差别,套用较熟悉的住宅开发模式,先设计、后出售,只管快速收回投资,忽视后续经营管理的操作手法极大挫伤了广大投资者对于产权式商铺的投资
岳昉[4](2005)在《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关于房地产中介组织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的关于房地产中介组织的研究过多的注重对实践的描述,很难找到真正经济学的深刻分析。 房地产中介组织,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规范化的房地产中介组织和成熟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房地产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但是,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中介业起步较晚,在执业标准、执业规则、专业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运营管理模式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仍然比较稚嫩,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际规则的要求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中介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成熟地区和国家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经验,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发展路径与政策取向。 论文首先从房地产中介组织产生的必然性、中介及房地产中介、我国房地产中介组织的发展演变、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现存问题和对策、房地产中介组织经营模式、房地产中介组织管理模式和房地产中介组织经营行为和经营效率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做出综述,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对中介组织的产生和演化理论、中介组织的运行和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分析,并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三个视角来研究房地产中介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房地产中介组织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表明,房地产中介组织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其可以减少房地产交易成本。从交易过程来看,房地产交易引起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签约之前搜寻有关交易的信息而发生的费用;二是签约过程中为谈判发生的费用;三是签约之后监督、保证和强制实施合同而发生的费用。与其它交易相比,由于房地产具有价值量大、变现能力差、产权关系复杂、非标准化、不可移动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不充分竞争性等特点,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风险更大,因此,用于减少房地产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促进交易顺利完成的交易费用也往往更高。这就更加需要通过房地产中介组织完成交易来降低交易成本。与交易成本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信息成本,信息不完全是导致交易费用发生的重要原因。信息成本更多地意味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交易效率的损害。
张斌[5](2003)在《不动产信托法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动产信托并非一个新兴名词,有关它的法律论述在许多信托法律着述中可见。然而,这些着述大多从民事信托的角度出发,关于商事领域方面的不动产信托尚无系统涉及,这与信托发展的趋势很不相称。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托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在商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动产信托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发展轨迹,应当说,不动产商事信托是原来不动产民事信托的推陈出新,也代表了不动产信托的发展方向。就我国而言,其应用存在着许多形式,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理论的系统支撑,法律制度又存在许多缺漏,所以实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的落脚点是不动产商事信托,笔者希望通过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探讨,对我国的不动产信托事业有所裨益。本文分为导言和五个章节。导言对不动产信托法律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说明。第一章是不动产信托的概念研究与历史考究。该章对不动产信托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进行了辨析,并考究了其发展的历史过程。认为,不动产信托包括了不动产资产信托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前者是不动产信托的最早形态,后来随着信托的广泛应用,发展出不动产投资信托,而不动产资产信托本身也出现了新的变化。<WP=4>第二章对不动产信托作了法理分析。首先对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包括对主体和内容的分析;其次,讨论价值取向,提出“自由”和“效率”是其应有之意,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实务和制度已经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最后,对不动产信托和不动产证券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两者有交叉部分,特别是不动产资产信托中的一些可以认定为不动产证券化,但我国现行法律并不承认证券化,因此造成了一些项目设计的不效率。第三章是海外关于不动产信托的立法及比较。海外在不动产信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制度成果,该章特意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并进行比较,寻找我国的立法借鉴。第四章是我国不动产信托的法律实证分析。该章归纳了我国现行不动产信托存在的形态和问题,并用较大篇幅对当前热销的集合资金信托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披露。第五章是对我国不动产信托的立法构想。该章通过我国相关法律环境的分析,提出法典化的建议,并对法典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在法典的基础上,又提出其他法律的完善在规范不动产信托中的作用。
徐诚[6](2003)在《房地产二手房市场中介服务经营模式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进入新一轮发展,房改政策的实施,房产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政策税费的调整使房产二级市场空前活跃,从事二级市场中介服务的机构的竞争也趋于激烈。 要提高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经营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首先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创新,尤其是营销模式的创新,因为现有中介服务机构的直营模式、加盟模式、模仿模式均在成本控制、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服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中介服务公司特点从人力资源的培训,组织结构及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二手房营销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营销系统模式,为房地产中介服务的营销策划运营模式提供相关的研究方法。 本文作者进行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的了解、诊断,在服务营销理论基础上提出服务营销系统模式,结合富房置换公司特点在股权转让、内部流程管理、培训、外部市场开发维护及客户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检验。 本文在实际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二手房服务的经营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指导房地产二手房市场中介企业的有效运作。
沈芸[7](2002)在《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八十年代中期,我国重新出现房地产中介的概念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步走向买方市场,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是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健康的标志。西方发达房地产市场的成功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发展有赖于健全完善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本文回顾了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开展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存在的诸多弊端,探讨入世后的对策思路,进而提出未来的若干发展战略。
钱瑛瑛[8](2002)在《“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文中研究指明自贵州推出:“房屋银行”后,业界和媒体对其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全国各地更有不少效仿者,纷纷组建“房屋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人们对“房屋银行”的认识已日趋理性,各地的“房屋银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而且按照有关规定,“房屋银行”的名称不尽规范,各地“房屋银行”因此也纷纷更名,但其运作模式并未改变。究竟应如何认识“房屋银行”这种新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各地的“房屋银行”具体的运作效果如何?相信业界与我们一样,对此十分关心。为此,本刊在这期推出了一组这方面的稿件。希望广大的作者、读者、尤其是各地“房屋银行”的从业人员,就此撰稿,以积极推进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创新和进步。为了便于大家的识别和习惯,我们仍沿用“房屋银行”的提法,并为这组稿件及以后这方面的稿件特辟栏目——“聚焦‘房屋银行’”
二、“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1)房地产中介企业的顾客满意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中介及房地产中介理论 |
2.1.1 中介的基本概念 |
2.1.2 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理论综述 |
2.2 顾客满意相关理论 |
2.2.1 顾客满意理论 |
2.2.2 顾客满意度及其测评的相关理论、模型及方法 |
2.2.3 顾客满意战略 |
3 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市场分析 |
3.1 行业环境分析 |
3.2 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的 SWOT 组合分析 |
3.2.1 优势分析(S) |
3.2.2 劣势分析(W) |
3.2.3 机会分析(O) |
3.2.4 威胁分析(T) |
3.3 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市场分析 |
3.3.1 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内涵和业务范围 |
3.3.2 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分类 |
3.3.3 房地产中介企业的组织形式 |
4 我国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战略体系的构建 |
4.1 市场开发战略 |
4.1.1 潜在客户的分析和开发 |
4.1.2 现有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
4.2 定位战略 |
4.2.1 企业定位 |
4.2.2 顾客让渡价值分析 |
4.2.3 顾客定位 |
4.3 运营战略 |
4.3.1 构建快速反应的组织结构 |
4.3.2 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
4.3.3 优化的企业外部运营环境 |
4.4 服务战略 |
4.4.1 服务补救的程序 |
4.4.2 服务补救的经济意义 |
4.4.3 从顾客流失中吸取教训 |
4.5 后勤保障战略 |
4.5.1 人力资源保障 |
4.5.2 企业文化保障 |
4.6 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房地产中介企业经营策略 |
4.6.1 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品牌策略 |
4.6.2 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策略 |
5 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 |
5.1 房地产中介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 |
5.2 基于卡诺模型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列表 |
后记 |
(2)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诊断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1.2.3 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知识管理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评述 |
1.3 研究视角 |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架构及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与立足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 |
2.1 现代企业组织的内涵与要求 |
2.1.1 组织的定义 |
2.1.2 企业组织理论对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 |
2.1.3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和选择 |
2.1.4 现代企业组织的演变方向 |
2.2 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特点 |
2.2.1 知识及其分类 |
2.2.2 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 |
2.2.3 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特征 |
2.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设计 |
2.3.1 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组成 |
2.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流程 |
3.1 企业资源与知识资源 |
3.1.1 企业资源 |
3.1.2 知识资源 |
3.1.3 知识资源的种类与共享 |
3.2 知识资源与企业的竞争力 |
3.2.1 企业的竞争力 |
3.2.2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
3.2.3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和知识流程 |
3.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框架 |
3.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与知识库的描绘 |
4.1 知识地图 |
4.1.1 知识地图的内容与类型 |
4.1.2 知识地图的功能 |
4.1.3 企业内部知识地图的表示及其过程 |
4.2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的构建 |
4.2.1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的描绘 |
4.2.2 房地产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一个应用示例 |
4.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构建 |
4.3.1 企业知识库概述 |
4.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的内容 |
4.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机制 |
5.1 知识管理文化 |
5.1.1 现代企业文化 |
5.1.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文化建设 |
5.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与制度设计 |
5.2.1 企业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
5.2.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激励制度设计 |
5.3 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 |
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 |
5.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贡献率的测度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技术体系及其实现 |
6.1 支撑环境 |
6.1.1 战略领导层的支持 |
6.1.2 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构建了必要的资源系统 |
6.1.3 完善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 |
6.2 支撑硬技术体系 |
6.2.1 知识管理基础技术 |
6.2.2 知识分析技术(Knowledge Analysis Technology) |
6.2.3 知识转移技术(Knowledge Transfer Technology) |
6.3 支撑软技术体系 |
6.4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
6.4.1 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 |
6.4.2 知识管理系统的维护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
7.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 |
7.1.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知识管理 |
7.1.2 上海金丰易居的知识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的信息平台建设 |
7.2 香港沿海地产公司集中式的知识管理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8.3 本章小结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知识管理研究资源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词义解析与法律属性分析 |
第一节 相关词义解析 |
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 |
二、法学意义上的“产权” |
三、分割产权式商铺的定义 |
第二节 分割产权式商铺的法律属性分析 |
一、权利类型辨析 |
二、分割产权式商铺的特殊样态 |
第二章 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研究 |
第一节 运作模式与法律关系解析 |
一、我国分割产权式商铺的典型运作模式 |
二、分割产权形成的多重法律关系解析 |
第二节 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解析 |
一、《商品房销(预)售合同》中的买方权益 |
二、分割产权式商铺业主权益 |
第三章 构建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体系 |
第一节 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
一、发展现状概述 |
二、投资风险分析 |
第二节 分割产权式商铺的证券化发展方向研究 |
一、房地产证券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
二、我国分割产权式商铺的证券化发展方向 |
第三节 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体系的构建 |
一、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评介 |
二、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体系的构建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4)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有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论文框架和研究对象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房地产中介组织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中介组织的产生和演化理论 |
第二节 中介组织的运行与管理理论 |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发展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的演进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市场运营方式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的行业特征及基本功能 |
第四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在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
第四章 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日本房地产中介组织的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 |
第一节 中国香港特区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
第二节 中国台湾地区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
第三节 美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
第四节 日本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模式实证研究--上房置换模式和21世纪不动产模式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模式演变发展 |
第二节 上房置换模式和21世纪不动产模式简介 |
第三节 上房置换模式和21世纪不动产模式比较分析 |
第四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的规模扩张 |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内部管理研究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业务流程管理研究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行业管理模式研究--以房地产经纪行业为例 |
第四节 房地产中介组织信息化管理建设与发展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不动产信托法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第一章 不动产信托概念研究与历史考究 |
第一节 不动产信托概念研究 |
一、 不动产信托的概念辨析 |
二、 不动产信托的特征分析 |
三、 不动产信托的种类划分 |
第二节 不动产信托的历史考究 |
一、 不动产信托的起源:英国土地信托制度 |
二、 不动产信托的一次发展:不动产资产信托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
三、 不动产信托的二次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的创立和发展 |
四、 我国不动产信托的历史考究 |
第二章 不动产信托的法理分析 |
第一节 不动产信托的法律关系分析 |
一、 不动产资产信托法律关系分析 |
二、 不动产投资信托法律关系分析 |
第二节 不动产信托的价值取向 |
一、 自由 |
二、 效率 |
三、 不动产信托与市政债券的价值取向比较 |
四、 我国不动产信托价值取向的偏离 |
第三节 不动产信托与不动产证券化的关系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不动产证券化概念研究 |
三、 不动产信托与不动产证券化的关系 |
四、 我国的制度偏差 |
第三章 海外关于不动产信托的立法及比较 |
第一节 美国关于不动产信托的法律规定 |
一、 1933 年《证券法》、1934 年《证券交易法》 |
二、 1939 年《信托契约法》、1940 年《投资顾问法》和《投资公司法》 |
三、 1961 年《国内税务法典》 |
四、 其他 |
第二节 日本关于不动产信托的法律规定 |
一、 《信托法》与《信托业法》 |
二、 《证券交易法》 |
三、 《资产流动化法案》 |
四、 《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 |
第三节 台湾地区关于不动产信托的法律规定 |
第四节 立法比较 |
第四章 我国不动产信托的法律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不动产信托的存在形式 |
一、 不动产投资信托的存在形式 |
二、 不动产资产信托的存在形式 |
第二节 我国不动产信托存在的问题 |
一、 不动产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
二、 “房屋银行”存在的问题 |
三、 土地信托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我国不动产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分析 |
一、 我国不动产集合资金信托项目的情况和特点 |
二、 我国不动产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我国不动产信托的立法构想 |
第一节 我国现行不动产信托法律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不动产信托的法典化及内容设计 |
一、 不动产信托的法典化 |
二、 不动产信托法典的内容设计 |
第三节 其他相关法律 |
一、 其他信托法律 |
二、 不动产法律 |
三、 证券法律 |
四、 其他法律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6)房地产二手房市场中介服务经营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二手房企业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
1.1 房地产产品 |
1.1.1 房地产一级市场产品及其特点 |
1.1.2 房地产二级市场产品及其特点 |
1.1.3 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 |
1.1.4 二级市场发展的意义 |
1.2 二手房企业经营模式比较 |
1.2.1 金丰易居经营模式 |
1.2.2 成都“为您服务”公司经营模式 |
1.2.3 “21世纪不动产”模式 |
1.2.4 其它经营模式 |
1.2.5 房地产二手经营模式存在问题 |
第二部分 运用服务营销理论设计二手房经营模式 |
2.1 理论基础 |
2.1.1 营销理念的发展历程 |
2.1.2 服务营销理论与中介服务运用营销理论的意义 |
2.2 调整网点渠道建设方式适应二手房中介服务营销模式 |
2.2.1 调整网点渠道建设方式 |
2.2.2 二手房中介服务营销模式 |
第三部分 二手房中介服务营销模式在富房置换的应用 |
3.1 富房置换介绍与分析 |
3.1.1 富房置换实态诊断 |
3.1.2 富房置换内外部情况分析 |
3.1.3 富房置换对中介服务营销模式管理系统的要求 |
3.2 富房置换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 |
3.2.1 富房置换营销战略 |
3.2.2 营销组合策略 |
3.3 富房置换服务营销模式建立 |
3.3.1 富房置换服务营销模式的内部营销系统 |
3.3.2 富房置换服务营销的外部营销系统 |
3.3.3 富房置换服务营销模式的互动营销系统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论文摘要 |
导言 |
一 房地产中介的理论概述 |
(一) 房地产中介的概念 |
(二) 房地产中介服务的职能 |
(三) 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 |
(四) 研究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现实意义 |
二 房地产中介市场分析 |
(一) 房地产中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二) 影响房地产中市场均衡的因素分析 |
三 发达国家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
(一) 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
(二) 对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启示 |
四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
(二)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五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
(一) 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前景展望 |
(二)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应对措施 |
(三) 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
结束语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四、“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地产中介企业的顾客满意战略研究[D]. 贾俊涛. 兰州商学院, 2008(01)
- [2]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D]. 沈良峰. 东南大学, 2007(06)
- [3]分割产权式商铺买方权益保护论[D]. 罗鹏. 四川大学, 2006(03)
- [4]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D]. 岳昉.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5]不动产信托法律研究[D]. 张斌. 华东政法学院, 2003(01)
- [6]房地产二手房市场中介服务经营模式的应用研究[D]. 徐诚. 四川大学, 2003(01)
- [7]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探究[D]. 沈芸. 福建师范大学, 2002(02)
- [8]“存房中心”的性质、问题及发展取向[J]. 钱瑛瑛. 中国房地产,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