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园林植物抗酸雨研究

南平市园林植物抗酸雨研究

一、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角[1](2020)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综合借鉴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相关重要理论和研究范式,基于比较客观而又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及其可能的原因、我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启示以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等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客观深入、细致严谨地分析、论证和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以及蓬勃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人口压力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以及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利益驱动、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环保意识观念淡薄、我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力量薄弱、新闻媒体与舆论监督作用略显不足等均是造成当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客观原因。第二,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绿色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绿色城市建设,从而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能够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是通过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整体向下移动或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左移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优化或胁迫作用。反过来,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同样具有促进或约束作用。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就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第三,从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该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且可明确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总体格局,并且这一总体格局尚未出现较大改变,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最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相对较弱,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分异性,梯度分布特征较为显着;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还呈现出显着的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行政自主性权利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政府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不显着的负向影响。第四,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其已积累起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众多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巴西、南非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和贵阳是国内践行绿色城镇化理念和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们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的共同经验与普遍规律对今后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第五,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以及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必须要遵循的九大基本原则。第六,绿色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层次目标路径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以及切实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终极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本文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学界研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往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单独研究这两个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城镇化相关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绿色发展相关问题,较少有学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交叉研究。本文试图将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这二者结合起来,基于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现实背景,站在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下重新审视和看待我国城镇化问题,着重研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实现路径问题,以期取得与以往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新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指导今后我国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文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第二,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选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等综合评价方法,鲜有学者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并且考虑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选择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因此,研究方法创新就成为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三,研究观点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具体如下:一是,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二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和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也越高。三是,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向前发展。四是,要以城市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不断创新持续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五是,要促进信息化和绿色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这些新观点也是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本文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过程中,是在对绿色城镇化概念内涵重新界定并基于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典型性与可比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与其他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由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社会进步等4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20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比较全面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该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这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杨白秋秀[2](2018)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玉溪市观赏植物适生性初步分析》文中指出绿地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植物是构成城市绿地的核心要素。不同植物均有其自身生长的环境需求,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观赏植物是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基本前提。玉溪市位于滇中地区,近年来,伴随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对城市绿化及观赏植物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地处低纬度高原区,区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如何遵循生态规律实现观赏植物的合理配置一直是制约当地城市绿地建设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玉溪观赏植物利用的现实需求,将气候、生物、地理信息等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区域尺度上区分气候条件的空间分异特征,探索差异化环境条件下城市观赏植物选择方案,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近年来受低温冻害影响严重的部分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进行栽培适宜性评估,明确了适宜不同地区的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和详细区域范围。1、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气候聚类分析方法,对玉溪全境范围内的环境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玉溪市75个乡镇地区划分为7个气候区,分别为北部高原山原区、东部湖盆高原区、市中心高原盆地区、中北部高原丘陵区、中南部高原丘陵区、东南部河谷盆地区、东南部高山山原区。2、采用气候相似模型针对玉溪气候区划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全球气候相似性分析,为未来区域范围内的观赏植物规划与选择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科学参考。3、采用生态位模型,对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董棕(Caryota urens)10种本土观赏植物的适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土10中本土植物中,董棕的适生度最高,其次是清香木、余甘子、虾子花和顶果木。除此之外,火烧花、滇黔黄檀、厚皮树、千果榄仁、幌伞枫等有明显的区域气候选择特征。4、对榕树(Ficus microcarpa)、雅榕(Ficus concinna)、垂叶榕(Ficus benjamina)、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鸡蛋花(Plumeria rubr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橡皮树(Ficus elastica)、假连翘(Duranta repens)、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等10种引种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的适生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分析的物种范围内,雅榕的适生度最高,其次是橡皮树、假连翘、鸡冠刺桐和火焰树,而且有明显的气候选择特征。鸡蛋花、糖胶树、垂叶榕以及榕树这4种观赏植物在整个玉溪地区适生指数相对偏低,只有在部分地区适宜栽培。适生度最低的是黄花风铃木,仅在海拔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区适宜栽培。研究从总体上为玉溪市绿地建设中观赏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量化评估和数据支撑;为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物气候模型的城市观赏植物规划评估体系提供科学参考和研究案例;同时也探索性地为生态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现代园艺解决方案。

李睿[3](2018)在《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渐渐失去了平衡。研究表明,建设森林城市能较好地处理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开展城市林业规划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林业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分析,优化现有的森林格局,探索使城市林业更好的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方式,并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城市林业规划方法理论来指导森林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物造景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基础调查与查阅文献的方法、SWOT分析法结合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的普遍性与实践的特殊性相结合,根据辽宁省辽阳市的自然状况、地域特点、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其发展需求等,针对辽阳市创建森林城市中遇到具体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对辽阳市域范围内城市林业的配置、景观结构的布局进行规划,研究城市林业规划的方法、步骤、布局依据及森林功能效益的落实与应用,为其他即将建设森林城市的现代城市提供借鉴和指导。经过研究得知,城市林业规划应注重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高度可行性等原则,配置植物及生态工程规划时要充分结合生态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多学科理论,协调城市森林内部的关系。在辽阳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为辽宁省辽阳市规划了“一主三副,一轴两环,一带三区,三网多点”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和“一带一屏,两环四区”的中心城区布局并根据指标规划了生态、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支撑保障体系的工程。同时,规划研究中发现,建设森林城市不光需要林业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居民的大力支持,来满足在资金投入、城市林业管理的方面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的创森参与度,发挥城市森林更大的效益。

方文[4](2018)在《水涝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L.Y.Ma et L.R.Wang)为2004年被首次发现的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新种,因花色红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在栽培过程中由于其肉质根特性,容易遭受水分胁迫包括水涝等危害。本研究采用盆栽水涝和根箱栽植等处理研究红花玉兰的耐涝性和生长变化,旨在为其栽培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水涝胁迫的延长,红花玉兰幼苗株高、地生物量相对增长量逐渐降低,苗高增长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40.48%、52.38%、50.00%和54.17%;地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7.14%、42.86%、49.68%和71.43%。幼苗叶片形态逐渐变黄萎蔫缩小,最后发黑脱落。水涝处理结束后,水涝1 1天和1 5天幼苗部分死亡,存活率分别为85%和55%。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分别比对照升高了 58.95%、35.01%、32.19%和47.62%。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各处理差异不显着。幼苗光合参数指标均显着降低。受害幼苗叶片MDA含量在整个期间显着增加,分别比对照高出6.38%、19.05%、40.12%和100.95%。保护酶系统中三种酶活性胁迫初期均升高,后期逐渐下降。本试验发现,在不同时间的水涝逆境条件下,红花玉兰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会受到明显抑制,但植株能通过调整各生物量分配、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增加保护酶活性等机理适应水涝逆境,在一定耐受范围内能保持生长并具有恢复的潜力。(2)水涝胁迫解除后,红花玉兰幼苗生长状态有所恢复,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对增长量开始增加,其中水涝4天的幼苗叶、茎和根生物量干重比刚解除胁迫分别增加了 21.84%、10.33%和19.93%,水涝7天处理的幼苗干重比刚解除胁迫分别增加了 37.98%、31.93%和44.12%。水涝时间短的处理叶片形态开始恢复正常,受害严重的处理叶片脱落死亡;恢复结束后水涝11和15天幼苗存活率分别为25%和0%。恢复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后缓慢升高,水涝4天和7天处理分别比刚解除时降低了 14.11%和11.34%。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均显着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其中水涝4天处理4项指标比刚解除胁迫时增加了 38.55%、15.95%、24.58%和40.37%。3种保护酶活性在恢复时期变化大致相同,逐渐下降后保持在稳下。研究表明,水涝时间越长恢复效果越不显着,当胁迫时间为11天时,红花玉兰幼苗失去了恢复的能力;当胁迫持续时间超过15天后,红花玉兰幼苗全部死亡。(3)根箱观测期间,红花玉兰幼苗在正常环境下根系生长符合S形曲线,根数、根长、根深度和根宽度变化趋势相似,根数平均增长率为0.46条/d,总根长平均增长率1.43cm/d;幼苗根深度增加幅度大于根宽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42cm/d和0.25cm/d。水涝胁迫下幼苗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数、根长、根深度和根宽度均显着低于对照,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36.96%、37.76%、45.24%和40%,并且增长速率会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根系受害加重后会产生负增长。水涝胁迫对根系横向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纵向生长。

邓玉姣[5](2017)在《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生长和生理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彩叶桂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新品种群,兼具桂花的芳香和彩叶植物的色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然而彩叶桂目前推广较好的区域:湖南、重庆、浙江均是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省市。因此,彩叶桂能否在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良好生长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实验以一年生云田彩桂、银碧双辉、虔南桂妃扦插苗为实验对象,采用室内盆栽的方式,使用pH5.6(CK)、pH4.0、pH3.0、pH2.0四个梯度的模拟酸雨溶液进行胁迫处理,分析研究了经模拟酸雨处理后三种植物的生长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的生长形态的影响表明: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伤害与酸雨的pH值密切相关,不同浓度的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伤害程度表现不同。实验发现,新生叶片更易受到伤害,叶片边缘先出现伤斑。pH4酸雨处理下三种彩叶桂伤斑不明显,pH3.0酸雨处理下三种彩叶桂叶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伤斑,酸雨pH2.0处理下三种彩叶桂均受酸雨胁迫明显。随着酸雨胁迫浓度增加和胁迫持续,植株酸害指数不断增大,叶片酸害等级升高。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株高的抑制率也随着酸雨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从外部形态初步判断三种植物对酸雨的耐受度顺序为:虔南桂妃>银碧双辉>云田彩桂。(2)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的光合系统影响表明:在胁迫期间,三种彩叶桂的叶绿素含量整体为下降趋势,叶绿素a/b值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第三次pH2.0模拟酸雨处理后,云田彩桂、银碧双辉、虔南桂妃分别为对照的65.8%、68.8%、68.8%,说明长时间高浓度的酸雨胁迫能影响彩叶桂叶片中的含量,减弱植物的光合能力。三种彩叶桂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排序是云田彩桂>虔南桂妃>银碧双辉。酸雨胁迫下,三种彩叶桂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02浓度持续上升,说明引起彩叶桂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因素。(3)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的荧光参数表明:在胁迫期间,三种彩叶桂的Fo值整体呈上升趋势,Fo值上升幅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虔南桂妃>银碧双辉>云田彩桂。三种彩叶桂的Fv/Fm值、qP值、ETR值均呈下降趋势,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三种彩叶桂的降幅由大到小排序为云田彩桂>银碧双辉>虔南桂妃。三种彩叶桂的Fv’/Fm’值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云田彩桂>虔南桂妃>银碧双辉。模拟酸雨胁迫下,三种彩叶桂叶汁PH值均随着pH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H2.0浓度下,三种彩叶桂降低幅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云田彩桂>银碧双辉>虔南桂妃。云田彩桂、银碧双辉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无明显规律,其中云田彩桂的比值较高,抗性较弱。三种彩叶桂MDA含量随着pH的减小和处理次数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酸雨对导致了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酸雨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大幅增高,随着胁迫次数的增加POD活性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云田彩桂上升过程短于银碧双辉和虔南桂妃而下降过程偏长,最终的降幅也大于银碧双辉,说明相对而言,云田彩桂更容易受到酸雨胁迫的影响。综合以上指标变化情况看,云田彩桂、银碧双辉、虔南桂妃这三种彩叶桂花都能适应轻度(pH4.0)酸雨胁迫,但是在酸雨浓度增加和胁迫持续下,虔南桂妃表现更为优良。总体看来,三种彩叶桂的抗酸性顺序为:虔南桂妃>银碧双辉>云田彩桂。

宋晓梅,曹向阳[6](2017)在《模拟酸雨对不同园林植物叶片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盆栽方法,以自来水(pH值6.5)作为对照,研究了pH值为1.7,3.0,4.3,5.6模拟酸雨条件下新梢增长量、叶片损伤程度和叶片生理生态特性,并分析了园林植物对酸雨污染的敏感性反应。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酸雨对园林植物新叶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酸雨的酸度越大,对园林植物叶片的伤害越大,以pH值1.7的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叶片的伤害最为严重,pH值5.6伤害较为轻微,但不同种类之间对酸雨的抗性有明显差异;pH值4.35.6处理对园林植物新梢生长率没有显着的影响和抑制作用,而pH值小于3.0处理则严重抑制了园林植物新梢生长;随模拟酸雨强度的增强,园林植物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当pH值小于3.0时,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急剧增加,当pH值为1.7时,不同园林植物叶片则严重受损;园林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N和P含量随酸雨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当pH值小于3.0时,园林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N和P含量则急剧降低,当pH值为1.7时,不同园林植物叶片则严重受损;相关分析表明,酸雨增加了园林植物对环境的敏感性。园林植物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园林植物生理活动影响的阈值pH值大致介于3.04.3,因此,本研究的6种园林植物可以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园林绿化及植被构建的物种。

黄峻霖[7](2016)在《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雨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给森林植物和农田作物造成了影响,也给园林植物造成影响。观赏性是园林植物的最重要特性,而酸雨影响园林植物叶性状而产生的可见伤害对园林植物观赏性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关注酸雨对观赏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广州是酸雨严重地区,对园林植物产生较大影响。龙船花(Ixora chinensis)与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是广州城市绿化中最常用的观赏灌木品种,但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的影响却未见报道。论文以两种园林植物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模拟酸雨的方法开展实验,研究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可见伤害,以此反映酸雨在实际环境中对植物的影响。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文献,以酸雨造成的可见伤害与其它成因造成的做横向比较,建立一套判别酸雨造成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以期为园林养护人员提供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的酸雨伤害的视觉识别方法,同时希望能提高园林养护人员对酸雨影响的关注意识。实验用酸度为2.0、3.0、4.0、5.6四种,用硫酸与硝酸按1:1的混合型模拟酸雨处理11次,研究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造成的可见伤害影响。根据模拟实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出判别酸雨造成植物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得出以下结论:(1)龙船花与簕杜鹃的可见伤害阈值均为pH 2.0-pH 3.0之间。龙船花和簕杜鹃是可以抗pH 3.0以上酸雨的植物品种。在低于pH 3.0的模拟酸雨影响下,两种园林植物的可见伤害程度与处理频次成正比。pH 2.0模拟酸雨处理下的叶片平均受害率约75%。可见伤害越多,对观赏性影响越大。在pH 3.0以下的模拟酸雨造成伤害面积越大,叶片叶绿素含量越低。(2)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产生可见伤害的特征为:不同品种伤斑颜色不同,但形状与位置特征相近。不同叶倾角叶片受害程度不同,叶倾角越大,叶片可见伤害越轻。不同叶龄叶片受害不同,叶受害次序为:嫩叶先,老叶后;叶受害程度为:嫩叶重,老叶轻。不同叶位分布叶片受害不同,叶受害次序为:上部叶先,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后;叶片受害程度为:上部叶最重,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轻。(3)判别酸雨造成植物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分为4个方面9个指标,以此判别标准进行可见伤害的成因识别可行有效。本研究可补充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影响的资料。模拟酸雨造成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可见伤害特征可帮助园林养护人员现场辨识酸雨造成的可见伤害。本研究的视觉识别标准可向养护人员推广使用。

常青山,张利霞,万涛,王庆亚,王瑞[8](2012)在《模拟酸雨胁迫下钙离子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文中认为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对高羊茅进行浸种处理,测定模拟酸雨胁迫下高羊茅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旨在寻找高羊茅发芽阶段抗酸雨胁迫的最佳浸种浓度。结果表明,随着钙溶液处理浓度的升高,模拟酸雨胁迫下高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鲜质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幼苗的电导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钙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高羊茅种子发芽能力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50、25、10、100、5、0 mmol.L-1,以50mmol.L-1的钙溶液浸种处理对提高高羊茅种子发芽阶段抗酸雨胁迫的效果最佳。

宁平[9](2012)在《华南地区乡土景观植物环境适宜性及空间布局》文中认为气候变暖和酸雨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景观规划中特色乡土景观植物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华南地区44种常见乡土景观植物,建立华南区温度适宜度模型、降水适宜度模型、酸雨影响适宜度模型和环境适宜度模型,分析华南区44种乡土景观植物的环境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最后根据温度因子、降水因子、酸雨影响因子和环境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的分布做出了植物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为园林规划者选择绿化树种提供参考。分析中国华南区44种乡土景观植物的环境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温度、降水和酸雨影响三大因子中,温度是影响中国华南地区环境适宜性的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同时由于地域差异,限制性环境因子也表现出显着的地域性和带状分布。珠江口和云南西部地区及福建东部都表现明显。大多数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相似,适宜度大多都处在适宜和较适宜,故可认为此研究的结果可以代表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从环境适宜度变化倾向率来看,大多数植物变化速度缓慢。对于温度适宜度分布来说,红木荷和钟花樱桃分布较为特殊,轴榈的温度适宜度增长最快。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的降水适宜度分布较为相似,没有特殊的树种,海红豆、楹树、樟树增长较快。根据酸雨影响适宜度分布分析,酸雨影响适宜度分布较为相似,没有特殊的树种,多花山竹子和杨叶肖槿酸雨影响适宜度变化较快。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环境适宜度分布较为相似,变化速度快的树种只有茶树。本文综合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得出动态温度适宜性指数分布图。综合来看,华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地区,不适宜地区较小。最后,本文根据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环境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划分了三个区域,并为每个区遴选了现在是一树种和未来适宜树种,为景观规划者选择植物提供依据。

沈高峰[10](2011)在《模拟酸雨和铅污染对草坪草生长以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重金属铅(Pb)和酸雨污染对草坪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了Pb、酸雨、Pb和酸雨复合胁迫对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3个盆栽模拟试验。测定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片电导率等生长生理指标。铅对草坪草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不仅会导致植株生物量降低,而且会引起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枯萎死亡。重金属Pb溶液胁迫处理试验表明:试验早期,在铅胁迫下,植物叶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普遍增加,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说明细胞内自由基水平持续上升,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在浓度为1500mg·kg-1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则急剧下降,说明大量产生的自由基已经造成抗氧化酶失去活性,铅毒害效应增加,抗氧化酶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逐渐消失。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SOD、POD活性变化较为敏感。模拟酸雨胁迫处理试验表明: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草坪草叶片的SOD、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质过氧化加剧,MDA相对含量增加。膜质过氧化的加剧会使膜脂不饱和度降低,细胞质膜破裂,膜透性增大,叶绿体遭到破坏,叶绿素降低。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胁迫时间的延长,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均在胁迫末期pH值3.5时,才表现明显的可见伤害斑,结果表明酸雨对草坪草生理指标的影响比对叶片可见伤害更为敏感。重金属和酸雨复合胁迫处理试验表明: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和Pb处理浓度的增加,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中的丙二醛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先升后降,可溶性糖浓度以及电导率随着Pb浓度和酸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和Pb复合污染在Pb浓度为1500mg·kg-1,在pH为3.5时对两种草坪草的影响最大。

二、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简要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城镇化
        3.1.2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辨析
        3.1.3 新型城镇化
        3.1.4 绿色发展
        3.1.5 绿色城镇化
        3.1.6 耦合
    3.2 相关理论介绍
        3.2.1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3.2.3 可持续城镇化理论
        3.2.4 生命周期理论
        3.2.5 系统理论
        3.2.6 PSR框架模型
第四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史、面临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
        4.1.1 起步发展阶段
        4.1.2 稳步发展阶段
        4.1.3 深入发展阶段
        4.1.4 蓬勃发展阶段
    4.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4.2.1 人口问题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2 资源问题限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4 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4.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
        4.3.2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4.3.3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4.3.4 经济利益驱动
        4.3.5 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
        4.3.6 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
        4.3.7 其他原因
第五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分析
    5.1 绿色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5.1.1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5.1.2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5.2 绿色城镇化的库兹涅茨分析
        5.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2.2 绿色城镇化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3 绿色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5.3.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
        5.3.2 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5.3.3 绿色城镇化的运行机理
    5.4 绿色城镇化的动态演化分析
        5.4.1 城镇化与环境压力关系的动态分析
        5.4.2 绿色城镇化演变的阶段分析
第六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1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依据
    6.2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选择
        6.2.1 评价方法选择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评价样本选择
        6.2.4 数据来源
    6.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6.4 中国绿色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6.4.1 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6.4.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7.1 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1.1 德国埃朗根
        7.1.2 瑞典马尔默
        7.1.3 美国伯克利
        7.1.4 日本北九州
        7.1.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7.1.6 巴西库里蒂巴
        7.1.7 南非约翰内斯堡
    7.2 国内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2.1 北京
        7.2.2 上海
        7.2.3 贵阳
    7.3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共同经验总结
第八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原则、路径与对策
    8.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8.1.1 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
        8.1.2 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
        8.1.3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
        8.1.4 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
        8.1.5 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8.1.6 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
        8.1.7 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1.8 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1.9 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8.2.1 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8.2.2 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8.2.3 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
        8.2.4 切实改善修复生态环境
    8.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8.3.1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城镇经济发展
        8.3.2 着重加强城市绿色发展薄弱环节投入与建设
        8.3.3 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政策
        8.3.4 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8.3.5 适当减少城市行政层级,适度扩大城市自主权
        8.3.6 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2—2017年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玉溪市观赏植物适生性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植物气候环境区划
        1.2.2 植物选择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技术背景和方法
    2.1 区划
    2.2 20种代表性植物在玉溪地区的栽培适宜度分析
第三章 玉溪市气候区划
    3.1 区划结果
    3.2 区划分析
    3.3 玉溪市各区与全球相似性气候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20种代表性植物在玉溪地区的栽培适宜度分析
    4.1 10种本土植物的适生区分析
        4.1.1 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
        4.1.2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4.1.3 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
        4.1.4 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
        4.1.5 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4.1.6 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
        4.1.7 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
        4.1.8 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4.1.9 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
        4.1.10 董棕Caryota urens
    4.2 10种外来植物的适生区分析
        4.2.1 榕树Ficus microcarpa
        4.2.2 雅榕Ficus concinna
        4.2.3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4.2.4 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4.2.5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4.2.6 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
        4.2.7 橡皮树Ficus elastic
        4.2.8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4.2.9 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4.2.10 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e
    4.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城市林业概述
        1.2.1 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趋势
        1.2.3 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指标计算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森林城市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生物多样性理论
    2.3 森林美学
    2.4 生态学理论
        2.4.1 森林生态学
        2.4.2 城市生态学
        2.4.3 景观生态学
    2.5 植物造景理论
3 城市林业规划研究
    3.1 城市林业的功能
        3.1.1 生态功能
        3.1.2 社会服务功能
        3.1.3 经济功能
    3.2 城市林业规划原则
        3.2.1 生态安全原则
        3.2.2 以人为本原则
        3.2.3 因地制宜原则
        3.2.4 高度可行性原则
        3.2.5 重视效益发展原则
    3.3 城市林业规划内容框架
    3.4 城市林业规划时的考虑因素
        3.4.1 自然因素
        3.4.2 布局因素
        3.4.3 经济因素
        3.4.4 文化因素
    3.5 城市林业规划的布局和规划指标
        3.5.1 布局
        3.5.2 规划指标
4 案例——辽阳市
    4.1 基本概况
        4.1.1 自然状况
        4.1.2 社会经济状况
    4.2 生态环境状况
        4.2.1 空气环境
        4.2.2 水环境
        4.2.3 声环境
        4.2.4 固体废物
        4.2.5 土壤环境
        4.2.6 矿区环境
        4.2.7 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4.2.8 农村生态环境
    4.3 森林与绿地资源现状
        4.3.1 森林资源现状
        4.3.2 绿地资源现状
    4.4 SWOT及对策分析
        4.4.1 分析
        4.4.2 对比
    4.5 辽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达标情况分析表
    4.6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总体布局
        4.6.1 指导思想
        4.6.2 建设愿景
        4.6.3 建设目标
        4.6.4 规划期限
        4.6.5 总体布局
    4.7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4.7.1 人居环境绿色福利空间建设与提升工程
        4.7.2 森林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4.7.3 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
        4.7.4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4.7.5 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
    4.8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4.8.1 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
        4.8.2 林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4.8.3 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4.8.4 苗木花卉产业升级建设工程
        4.8.5 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4.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4.9.1 建设现状
        4.9.2 建设目标
        4.9.3 建设内容
    4.10 森林支撑体系建设
        4.10.1 林火防护体系建设
        4.10.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4.10.3 林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4.10.4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5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不足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水涝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木兰科植物研究进展
        1.1.1 木兰科植物概况
        1.1.2 木兰科植物逆境研究
        1.1.3 红花玉兰逆境研究
    1.2 水分胁迫研究概况
        1.2.1 植物生长与水分胁迫
        1.2.2 光合参数与水分胁迫
        1.2.3 渗透调节物质与水分胁迫
        1.2.4 保护酶系统与水分胁迫
    1.3 根系生长动态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红花玉兰耐涝性研究
        2.3.2 红花玉兰根系生长动态研究
    2.4 技术路线图
    2.5 实验方法
        2.5.1 幼苗生长测定
        2.5.2 光合参数测定
        2.5.3 叶片生化参数测定
        2.5.4 根箱动态观测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花玉兰幼苗耐涝性研究
        3.1.1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3.1.2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生物量的影响
        3.1.3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4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光光合参数的影响
        3.1.5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1.6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红花玉兰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 红花玉兰幼苗根系动态生长观测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红花玉兰幼苗生长指标变化
        4.2.2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对红花玉兰光合色素的影响
        4.2.3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对红花玉兰光合特性的影响
        4.2.4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红花玉兰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4.2.5 水涝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4.2.6 红花玉兰幼苗根系生长动态观测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5)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生长和生理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酸雨对彩叶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4.1 酸雨对彩叶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1.4.2 酸雨对彩叶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4.3 酸雨对彩叶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5 彩叶桂的研究进展
        1.5.1 种质资源
        1.5.2 品种介绍
        1.5.3 繁育方式
        1.5.4 园林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方法
        2.3.1 株高的测定
        2.3.2 叶片表观伤害指标的测定
        2.3.3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4 荧光参数的测定
        2.3.5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3.6 叶汁pH值的测定
        2.3.7 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的测定
        2.3.8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3.9 POD酶活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生长形态的影响
    3.1 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可见性伤害
    3.2 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株高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可见性伤害的差异
        3.3.2 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株高影响的差异
4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1 酸雨胁迫对云田彩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2 酸雨胁迫对银碧双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酸雨胁迫对虔南桂妃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1 模拟酸雨对云田彩桂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2 模拟酸雨对银碧双辉的气体参数的影响
        4.2.3 模拟酸雨对虔南桂妃的气体参数的影响
    4.3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荧光参数的影响
        4.3.1 模拟酸雨胁迫对Fo的影响
        4.3.2 模拟酸雨胁迫对Fv/Fm的影响
        4.3.3 模拟酸雨胁迫对qP的影响
        4.3.4 模拟酸雨胁迫对ETR的影响
        4.3.5 模拟酸雨胁迫对Fv'/Fm'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差异
        4.4.2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气体交换参数影响的差异
        4.4.3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荧光参数影响的差异
5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生理生化的影响
    5.1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叶汁pH值的影响
    5.2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的影响
    5.3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MDA含量的影响
    5.4 模拟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POD活性的影响
    5.5 小结与讨论
        5.5.1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气体叶汁PH值影响的差异
        5.5.2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影响的差异
        5.5.3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MDA影响的差异
        5.5.4 酸雨胁迫对三种彩叶桂POD活性影响的差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模拟酸雨对不同园林植物叶片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酸雨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叶片的伤害
    2.2 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2.3 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4 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模拟酸雨对园林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
    2.6 模拟酸雨下园林植物叶片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7)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酸雨对园林植物观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植物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1.2.3 植物叶片可见伤害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起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龙船花
        2.1.2 簕杜鹃
    2.2 研究区域酸雨分析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影响
        3.1.1 酸度对叶片可见伤害的影响
        3.1.2 处理频次对叶片可见伤害的影响
        3.1.3 可见伤害类型及其对观赏性的影响
        3.1.4 可见伤害与叶绿素的关系
    3.2 模拟酸雨造成叶性状的可见伤害特征
        3.2.1 叶片表现的可见伤害特征
        3.2.2 不同叶倾角叶片的可见伤害差异
        3.2.3 不同叶龄叶片的可见伤害差异
        3.2.4 不同叶位分布叶片的可见伤害差异
        3.2.5 建立判别酸雨造成的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框架
    3.3 不同成因可见伤害的特征提炼与异同比较
        3.3.1 酸雨造成可见伤害的特征提炼
        3.3.2 气体污染造成可见伤害的特征提炼
        3.3.3 侵染性病害造成可见伤害的特征提炼
        3.3.4 害叶昆虫造成可见伤害的特征提炼
        3.3.5 不同成因可见伤害的识别模糊区分析
        3.3.6 不同成因可见伤害的异同比较
    3.4 判别酸雨造成植物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
        3.4.1 判别酸雨造成植物可见伤害的视觉识别标准
        3.4.2 视觉识别标准的使用方法
        3.4.3 标准适用范围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模拟酸雨胁迫下钙离子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模拟酸雨的配制
    1.3 方法
    1.4 质膜透性测定与计算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9)华南地区乡土景观植物环境适宜性及空间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环境适宜度模型的建立
    2.1 华南区概况
        2.1.1 华南区环境概况
        2.1.2 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
        2.1.3 资料与方法
    2.2 适宜度模型的建立
        2.2.1 温度适宜度模型
        2.2.2 降水适宜度模型
        2.2.3 酸雨影响适宜度模型
        2.2.4 环境适宜度模型
        2.2.5 适宜度倾向率模型
第三章 环境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3.1 环境适宜度分析
        3.1.1 温度适宜度分析
        3.1.2 降水适宜度分析
        3.1.3 酸雨影响适宜度分析
        3.1.4 环境适宜度分析
    3.2 环境适宜度变化趋势分析
        3.2.1 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
        3.2.2 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
        3.2.3 酸雨影响适宜度变化趋势
        3.2.4 环境适宜度变化趋势
第四章 华南区乡土景观植物的空间布局
    4.1 基于温度适宜度的空间布局
    4.2 基于降水适宜度的空间布局
    4.3 基于酸雨影响适宜度的空间布局
    4.4 基于环境适宜度的空间布局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主要讨论
    5.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附录

(10)模拟酸雨和铅污染对草坪草生长以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城市中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1.2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研究现状
        1.2.1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3 酸雨对植物危害的研究进展
        1.3.1 酸雨污染概况
        1.3.2 酸雨对植物形态的危害
        1.3.3 酸雨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4 植物抗性生理
        1.4.1 植物抗逆机制
        1.4.2 植物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及其对活性氧的清除
    1.5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抗性机制
    1.6 酸雨胁迫下植物抗性机制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及处理
        2.1.2 药剂及浓度
        2.1.3 处理方法
        2.1.4 测量指标与方法
第三章 重金属 Pb 对两种草坪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生物量的影响
        3.1.2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叶绿素的影响
        3.1.3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SOD 活性的影响
        3.1.4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POD 活性的影响
        3.1.5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MDA 含量水平的影响
        3.1.6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3.1.7 重金属 Pb 胁迫对两种草坪草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3.2 讨论
        3.2.1 重金属胁迫导致两种草坪草的生物量降低
        3.2.2 重金属胁迫导致两种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3.2.3 重金属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
        3.2.4 重金属胁迫对过氧化物酶影响
        3.2.5 重金属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6 重金属胁迫对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3.2.7 重金属胁迫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3.2.8 小结
第四章 酸雨对两种草坪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生物量的影响
        4.1.2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叶绿素的影响
        4.1.3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SOD 活性的影响
        4.1.4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POD 活性的影响
        4.1.5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MDA 含量的影响
        4.1.6 酸雨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4.1.7 酸雨胁迫两种草坪草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4.2 讨论
        4.2.1 高强度酸雨导致草坪草生物量的降低
        4.2.2 高强度酸雨导致两种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 抑制
        4.2.3 高强度酸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影响
        4.2.4 高强度酸雨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5 高强度酸雨对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4.2.6 高强度酸雨对电导率的影响
        4.2.7 小结
第五章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生物量的影响
        5.1.2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叶绿素的影响
        5.1.3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SOD 活性的影响
        5.1.4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POD 活性的影响
        5.1.5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 MDA 含量的影响
        5.1.6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5.1.7 酸雨和 Pb 复合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的电导率的影响
    5.2 讨论
        5.2.1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抑制草坪草生长
        5.2.2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3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影响
        5.2.4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5.2.5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对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
        5.2.6 酸雨和Pb 复合胁迫对电导率的影响
        5.2.7 小结
第六章 总括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杨角. 西北大学, 2020(07)
  •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玉溪市观赏植物适生性初步分析[D]. 杨白秋秀. 云南大学, 2018(01)
  • [3]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D]. 李睿.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水涝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 方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5]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生长和生理影响[D]. 邓玉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6]模拟酸雨对不同园林植物叶片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 宋晓梅,曹向阳.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 [7]模拟酸雨对两种园林植物叶性状的影响[D]. 黄峻霖.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8]模拟酸雨胁迫下钙离子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J]. 常青山,张利霞,万涛,王庆亚,王瑞. 草业科学, 2012(12)
  • [9]华南地区乡土景观植物环境适宜性及空间布局[D]. 宁平. 广州大学, 2012(02)
  • [10]模拟酸雨和铅污染对草坪草生长以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D]. 沈高峰. 天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南平市园林植物抗酸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