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音乐盒

各种音乐盒

一、变化多端的音乐盒(论文文献综述)

戴亚倩[1](2021)在《浅析李斯特音乐语言的色彩与张力——以钢琴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情感表现的集大成者,他提倡音乐家个性的表现、真挚的情感表达,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的演奏与创作推向不可企及的高度。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便是集技巧与音乐性于一身,集中体现了李斯特注重情感表现的美学思想,也是他创作的标题音乐之一。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中运用大量的倚音、顿音、琶音、和弦作为音乐的主要材料,若即若离的调性和丰富多彩的织体形成流动且活跃、内容丰富、变化多端的音乐语言。文章试图从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主要钢琴作品入手,对标题钢琴曲《侏儒舞》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肢体语言特征作以分析,浅谈《侏儒舞》音乐语言的色彩与张力,希望能够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欣赏这首钢琴作品。

张宇,王珊[2](2021)在《工布公园看幸福》文中指出七月的林芝,青山如黛、松柏耸翠。尼洋河畔新建的工布公园里,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幸福的生活徜徉在欢歌笑语间。“工布公园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新去处”林芝的美,美在自然风光,更体现在一项项民生工程上,工布公园就是其中之一。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

丁宇航[3](2021)在《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和声手段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孟醒[4](2021)在《凤凰栖碧梧 丝萝托乔木——钢琴伴奏在中国作品中的若干问题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钢琴艺术指导,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能拥有醇熟的演奏功底,还要能驾驭作品的文化能力和协作意识,与伴奏对象一起走入相互映衬的作品佳境。由此说来,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准确掌控作品全貌的前提下,还要去衬托、融入和推动、提升作品整体的艺术性。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时下舞台上所看到的一些钢琴伴奏表现,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演奏方式。这不仅让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还反映出作为钢琴伴奏(艺术指导)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常识性的角度,对这一方面的现象展开梳理与探究,这也是音乐高校教学环节中较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鲁勇,金婷婷[5](2021)在《超时间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向度之一》文中研究说明时间是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维度之一,对音乐中时间形态和表现进行观照,对于判定音乐的审美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在板式结构、单位拍值、音腔关系等方面具有值无定值、长于变易的形态特征,体现出其在时间维度上的非限定性;在音乐表现上则往往通过留白、润腔等方式体现出对现实时间的否定与超越。以此为依据,"超时间化"即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向度之一。

陈光兵[6](2021)在《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任何文学研究或批评都很难给文学作品以确定的评价,读者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发掘自我阐释的意义。因此,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或许并非要确定文学文本的意义,而在于发掘文学文本的可阐释空间、影响意义生成的可阐释要素以及意义生成机制。所以对于文学经典文本的意义生成机制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作为享誉世界的俄罗斯经典作家布尔加科夫,其作品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布尔加科夫研究热并一直延续至今,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包括社会学、伦理学、神话学、宗教学、叙事学、语言学、结构学、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等在内的众多人文学科研究领域。因此研究和发掘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即布尔加科夫作品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就显得非常合理而又意义。然而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布尔加科夫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界对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程度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的意义生成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便是本论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本论文试以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关于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理论作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在论文具体的分析当中笔者还大量引用其他着名学者的理论观点,目的就是在于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而又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对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发掘布尔加科夫创作的独特意义生成机制,以期为后来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论思考。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简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理由,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创新和研究价值。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对布尔加科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和概述,重点是梳理和介绍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方法论基础——洛特曼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理论。第一节介绍了洛特曼的文本观定义、演变及特征;第二节介绍了洛特曼关于文本的建构原则:同一美学与对立美学相混合原则以及平行对照原则;第三节介绍了洛特曼所作的关于文本的编码和解码。在洛特曼看来,由于作者对文本的编码和读者对文本的解码之间存在差异,任何文本意义的生成都要经过重构和变形,因而才会造成人们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才会形成“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经典的文学现象。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按照洛特曼的文本观理论,具体对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进行研究发掘,本章共有三节,分别从象征符号、文本的界限性视角具体研究了“套娃”文本在布尔加科夫作品中是如何相互转换、相互碰撞和相互作用的。第四章从重复和混合的视角详细阐释了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的建构原则,本章分为三节,运用洛特曼所提出的文本建构原则具体分析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火红色的岛屿》、《无上幸福》、《伊万·瓦西里耶维奇》、《疯狂的茹尔登》和《堂吉诃德》等作品中的“套娃”文本是如何建构的。第五章从编码与解码的角度解析了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中的重构和变形思想。本章同样为三节,以《亚当与夏娃》、《不祥的蛋》和《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分析了这些作品中的潜文本、互文文本以及读者身份是如何在“套娃”文本中得到重构和变形的。最后是结语,深化和总结了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特征,布尔加科夫通过其特有的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使作者、文本、读者、文化等要素之间相互转换、相互嵌套、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本的意义阐释空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扩展和延申,最终展现出了其“对待经典的态度”。

杨桂琴[7](2021)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及创作特色》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钢琴艺术取得了繁荣的发展,与之相应的钢琴制造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使得钢琴在音乐领域的地位日益高涨。而对钢琴音乐偏爱有加的李斯特却敏锐地察觉到,传统音乐形式在表现新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想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必须对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革新与突破,为此,他大胆地将小提琴、管弦乐等多种音乐形式转译成钢琴语言,创作出了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钢琴改编曲,开辟了钢琴音乐的新类型。

陈德彬[8](2020)在《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德润天玺项目中的水景工程为例,对该项目的台地风情园林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其简洁、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并就其利用原有场地空间,结合周边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营造自然、休闲的居住氛围,打造城市的健康品质社区等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李西贝[9](2020)在《民族认同语境下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当代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既是民族长盛不衰的保障,也有利于民族认同的增强。一个古老的地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早期与北方草原蒙古族“本部”处于“失联”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政策支持和自身多方推动下,得以恢复其“蒙古族”的身份认证。本文在兴蒙乡蒙古族获得“蒙古族”民族认同语境下,聚焦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路径,尝试探讨当代传统艺术建构对民族认同所起到的确认和强化作用。在研究实践中以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深度参与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人类学的民族认同理论和社会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族群认同的语境关照下,对以服饰艺术、民居建筑、民歌舞蹈和民俗活动及节庆所承载的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路径,即:同化与顺应、模仿与借取、调适与创新和协作与整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在民族认同的外显标识、民族精神的内在模塑和民族文化的互动共享所具有的功能意义。本文由导论、文章主体内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部分又分为:一是兴蒙乡的村落语境,从其自然生境、村落群体和独特的村落文化进行梳理,呈现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生存境况和传承与发展的现实情境;二是从服饰、民居、音乐舞蹈及民俗活动与节庆等文化艺术事象入手对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三是从民族认同、民族精神等方面阐释了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功能意义。最后,文章强调指出兴蒙乡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建构是民族认同的显性表达并对民族认同起到鲜明的确证作用。

张晔林[10](2020)在《利盖蒂《圆号三重奏》蕴含的传统思维与转折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利盖蒂晚期创作的《圆号三重奏》为研究对象,从音高、节奏、曲式、体裁等方面探讨该曲中的传统思维:一方面,在目前对他音乐创新性研究较为集中的背景下,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视角研究其音乐创作,挖掘其中的传统元素;另一方面,通过对这首过渡时期作品中传统写作手法的分析与总结,揭示利盖蒂在先锋音乐之路似乎不再明朗时开始探寻新的方向,以一种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的策略开启了一段所谓"回归"的转折之路。

二、变化多端的音乐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化多端的音乐盒(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李斯特音乐语言的色彩与张力——以钢琴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斯特简介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钢琴作品简介
二、《侏儒舞》曲式结构
三、调式调性———梦幻多变
四、丰富多变的织体营造绚烂多姿的色彩
五、结语

(2)工布公园看幸福(论文提纲范文)

“工布公园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新去处”
“民族团结是天天都在实践着的平常事”
“习爷爷嘱咐我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4)凤凰栖碧梧 丝萝托乔木——钢琴伴奏在中国作品中的若干问题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于作品不同律制的把握
二、对于作品结构的把握
三、对于当代作品风格的把握
四、对于强调民间风格作品的把握
五、对于艺术歌曲的把握

(5)超时间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向度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中国传统音乐形态中时间维度的非限定性
    (一)值无定值
    (二)长于变易
二、音乐表现中对现实时间的否定与超越
    (一)善用留白
    (二)惯用润腔
结语

(6)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布尔加科夫创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洛特曼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理论
    第一节 洛特曼的文本观
    第二节 洛特曼关于文本的建构原则
    第三节 洛特曼关于文本的编码与解码
第三章 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文本中的文本”——“套娃”文本
    第一节 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中的神秘配方—象征符号
    第二节 作为“套娃”文本的公鸡象征符号
    第三节 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的界限性
第四章: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的建构原则—重复和混合
    第一节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重复原则
    第二节 《火红的岛》、《无上幸福》和《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里的混合原则
    第三节 《疯狂的茹尔登》和《堂吉诃德》中的混合对立原则
第五章 布尔加科夫“套娃”文本的编码与解码—重构和变形
    第一节 《亚当与夏娃》中潜文本的重构
    第二节 《不祥的蛋》中互文文本的重构和变形
    第三节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读者的重构和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及创作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
    1. 同时代音乐家的启发
    2. 美学特性的发展
    3. 受众及作者的推动
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类型
    1. 其他器乐曲
    2. 管弦乐与交响乐
    3. 艺术歌曲
    4. 歌剧
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
    1. 丰富的钢琴表现力
    2. 丰富多彩、多声部的旋律
    3. 改编作品添加尾奏和引子
    4. 改编曲范围广,体裁多,具有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四、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
    1. 轮指技法
    2. 双手交替敲击式技法
    3. 连续八度、柱式和弦
结语

(8)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水景景观设计
    2.1 水景景观概述
    2.2 水景景观设计分类
        2.2.1 人工类
        2.2.2 自然类
        2.2.3 人工自然结合类
    2.3 水景景观设计原则
        2.3.1 生态可持续
        2.3.2 整体统一
        2.3.3 以人为本
    2.4 园林水景景观的设计方法
        2.4.1 水景的动静设计
        2.4.2 与周围建筑的融和
        2.4.3 水景中的山石设计
        2.4.4 与动植物的结合
3 水景景观施工技术
    3.1 土方工程
    3.2 水景景观防水施工技术
        3.2.1 施工顺序
        3.2.2 基层处理
        3.2.3 增强措施:
        3.2.4 涂布第一道防水层
        3.2.5 涂布第二、第三道涂膜
        3.2.6 成品保护
    3.5 花岗岩镶贴施工方法
        3.5.1 基层处理
        3.5.2 做灰饼
        3.5.3 底层找平
        3.5.4 排砖挂线
        3.5.5 镶贴
4 结语

(9)民族认同语境下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当代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1.民族认同和蒙古族文化艺术的研究
        2.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民族艺术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参与观察法
一、兴蒙乡的村落语境
    (一)自然生境
    (二)社会群体
    (三)村落文化
二、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路径
    (一)同化与顺应:服饰艺术的当代建构
    (二)调适与创新:歌舞艺术的当代建构
    (三)模仿与借取:传统民居建筑的当代建构
    (四)协作与整合:民俗活动与节庆艺术的当代建构
        1.观音会
        2.鲁班节和那达慕大会
三、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当代建构的功能意义
    (一)民族认同的外显标识
    (二)民族精神的内在模塑
    (三)民族文化的互动共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利盖蒂《圆号三重奏》蕴含的传统思维与转折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处于转折点的《圆号三重奏》
二、经典音调的引用
三、传统结构的再现
四、固定音型的贯穿
五、等节奏技术的借鉴
六、民间与古老文化的交融

四、变化多端的音乐盒(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李斯特音乐语言的色彩与张力——以钢琴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为例[J]. 戴亚倩. 明日风尚, 2021(22)
  • [2]工布公园看幸福[N]. 张宇,王珊. 西藏日报(汉), 2021
  • [3]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和声手段与应用[D]. 丁宇航. 沈阳音乐学院, 2021
  • [4]凤凰栖碧梧 丝萝托乔木——钢琴伴奏在中国作品中的若干问题探索[J]. 孟醒. 艺术研究, 2021(03)
  • [5]超时间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向度之一[J]. 鲁勇,金婷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02)
  • [6]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套娃”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 陈光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及创作特色[J]. 杨桂琴. 艺术研究, 2021(01)
  • [8]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陈德彬. 四川水泥, 2020(11)
  • [9]民族认同语境下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当代建构研究[D]. 李西贝.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10]利盖蒂《圆号三重奏》蕴含的传统思维与转折之路[J]. 张晔林. 音乐创作, 2020(03)

标签:;  ;  ;  ;  

各种音乐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