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再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再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论文文献综述)

杜永华[1](2021)在《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对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进行了多维探索,分析了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现状,指明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价值意蕴,从加强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布局阅读空间、构建智能虚拟红色阅读空间、打造红色阅读空间精品服务团队、挖掘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人文内涵、加强阅读空间红色资源专藏建设等方面阐述其现实路径,并指出需要深化的方面以及前景。

陈凌云[2](2021)在《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潘洁梅[3](2021)在《孟子人格修养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中指出

刘鹏[4](2021)在《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江婷[5](2021)在《吴汝纶德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学校办学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吴汝纶德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始终占有核心地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了备受欺凌、任人宰割的时期。近代中国,无数有识之士走上救亡与启蒙、变革与革命的道路。处于清末时期的吴汝纶,让教育成为武器,通过学术的力量实现改变国家命运的目的,这一迫切心情,凸显出一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变国家的现状,改变国民素质,以求达到兴国强国的目的。吴汝纶的一生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是晚清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探路者”、“晚清现代教育的拓荒者”、“制度化教育的开拓者”,是“兼通新旧,融合中西的人物”。吴汝纶的德育思想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持续的学习中逐渐丰富和成熟,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汝纶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达到“普国人而尽教之”“智开然后知德教”的目的以及培养出以“爱国心为主者”的现代人才,这是他投身教育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他所提出的“合东西学问精粹陶冶而成”、“智开然后知德教”、“须以养成爱国心为主者”、“无体育则弱”等思想主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界开始重视研究吴汝纶的教育思想,也产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是系统梳理、专题研究其德育思想的着作、论文较为欠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亟待加强。鉴于以上情况,尝试选取吴汝纶德育思想这一视角,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形成渊源、实践养成、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首先,详细介绍了吴汝纶先生的生平及其德育思想的形成,深入分析了吴汝纶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个人背景、理论渊源以及发展历程,认为其德育思想的形成既受救亡图存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也是吴汝纶主动继承和发展传统德育思想、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德育现代理论的产物,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萌发、形成、发展和成熟四阶段。其次,阐述了吴汝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其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及德育方法。归纳来看,吴汝纶的德育思想主要有“男儿当志在四方”、“德行第一”与“学为立身”相结合的德育目的,以“开民之愚而使之智”、“智开然后知德教”的大德育观,“普国人而尽教之”、“勉成国器”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修身、齐家、治学、为官和社会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过渡的开创性探索、培养现代人才的有益尝试等视角高度评价吴汝纶德育思想的重要历史贡献,完整呈现吴汝纶德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成才与成人的兼顾以及认识与实践的结合。最后,在全面论述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历史定位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了吴汝纶德育思想在目标上、内容上、实践途径上的借鉴价值,并分析吴汝纶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其转化路径进行探索。

高晓娜[6](2021)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提出,政治课教师情怀必须要深厚、视野必须要开阔,思维也必须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高中政治课教师责任重大。如何上好政治课,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教学法就是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去创设一个合适、贴切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优化案例的关键在于优化情境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情境素材的选取、创设与开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以下简称高中《经济与社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所以本文将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与情境教学法紧密结合,探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选题意义、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进行探讨。第二部分,通过前期大量文献的收集和查阅,对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总结情境教学法的特征,明确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总结概括情境教学法在情境素材选择过程中的应用原则。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问题及原因。例如,教师在情境素材资源的选取上不够充分,情境创设具有局限性,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究其原因,对情境素材资源的研究不足,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创设的能力不足,教学互动过程中未能充分营造情感氛围,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师要整合与利用情境素材资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加强教学互动,完善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评价体系等。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预设与构想。

王佳琪[7](2021)在《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引路人,他在近代中国风雨飘摇的时期,意识到青年的重要地位,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指引青年不断革新“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为中国青年运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今天的青年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依据、理论构建、实践探索和当代价值为研究内容,并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以此来探究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意蕴和现实启示。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依据。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立足于当时国内社会局势动荡,国际政治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总结国内外经验,逐渐认识到青年群体对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同时又基于特定的理论渊源,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合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批判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思想,以此发展起来的。此外,李大钊创办革命报刊、对青年学生进行教学以及带领青年唤醒工人阶级的经历是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内因。第二部分,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构建。李大钊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年教育应以实现“青春中华”作为长远目标和以革新“青春之我”作为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认为青年只有在思想上觉醒,在行动上可堪大任,才能挽救国家。他强调,“青春中华”的创造需要唤醒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使青年自觉,厚植青年的爱国情怀;让青年自勉,从而端正乐天努力的人生态度;同时,锻炼青年,主张青年与工农相结合,参与实践。进而得出,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社会思潮中一直保有生命力,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能够高扬青年活力,凸显主体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力倡调和式教育,展现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坚持破立并重,体现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统一。第三部分,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李大钊在深刻考察青年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用独特的话语鼓励广大青年奋勇前进,并指导青年进行实践活动。他带领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关切觉悟社等社团活动,领导青年进行五四运动、引导青年加入统一战线等大型爱国主义运动,成立青年团、促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等党团组织的发展。这些实践活动在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第四部分,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以革命感召青年,以实践培养青年,以服务发展青年,对当时的青年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青年的考察也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意蕴。经过长期的青年教育实践,逐渐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构建了具有特色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开展青年工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重温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要重视青年“中心势力”的主体地位,加强青年教育的针对性;构建“物心两面、灵肉一致”的全面教育,增强青年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有精神、有血气、有魂、有胆之青年”,提升青年教育的感染力,这三个方面为今天的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启迪。

胡露露[8](2021)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课,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型人才观呼唤下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是非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其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因此,要培养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要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先要查明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水平现状,依据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具体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等内容。第二部分首先阐释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其次界定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最后分析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结构要素。第四部分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当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水平上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成因。第五部分从教师本身强化政治教育、提高创新意识、培养高尚人格、锻造教学艺术四个方面来探讨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目前,关于“核心素养”、“教师素养”及“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缺乏对具体学科背景下特定学段的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有关研讨。因此,本研究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重要论述等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希望能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研究提供参考。

王家莲[9](2021)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文中认为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发高品质学习空间的内涵,从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进行了多维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为例,通过实体空间、人文空间及虚拟空间的打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实践路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需深化的问题,并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进行了前景展望。

柳直[10](2020)在《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文中提出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转折期。多年的农村斗争环境使中共的城市经济管理经验近乎空白,因此,中共初入城市,如何做好城市经济建设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关于中共城市经济建设的研究,建国后的很丰富,解放战争时期的较少,且散见于城市接管研究中的经济管理部分。既无法展现历史的复杂面向,更看不到中共在初次接触城市经济时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旅大作为中共最早接触的工业大城市,是中共进行经济管理的学习场所与试验场,为研究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本文以中共旅大经济重建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厘清其经过、述析其得失、总结其经验,借以探究中共最初是如何探索与学习,掌握管理城市经济的能力。旅大作为中共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既负有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责任,还担负着支援前线战争的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旅大生产的发展。然而,中共的经济重建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中共接手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摊子”。二是中共干部长期在农村工作,对管理工业城市非常陌生,缺乏经验。三是旅大正处于苏军军事管制之下,如何与苏军和睦相处,取得苏军的信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是旅大中共需要面对的崭新的问题。旅大中共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着手旅大经济重建工作。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问题,安定民生是经济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前提。解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停顿和混乱状态,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存。其时旅大有三至五万人经常处于失业与半饥饿状态,居住环境更是破败不堪。为此,旅大中共采取整顿粮市、开荒等方式增加粮食;组织无业贫妇和老弱病残等做鞋、织网以解决其生活出路;发动住宅调整运动使贫苦民众迁入新居。民生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使初入旅大的中共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开动机器,开展工业生产既是保证本地民众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亦是支援前线的内在需求。旅大中共与苏军充分沟通协商,从其手中陆续接收了一批日本遗留的大型工厂,先后克服了资金、技术、原料、管理等难题,恢复与发展了民用工业,组织与创办了军事工业。几年间,旅大中共大力发展公营工业,奖励与扶持私营工业,在中苏合营企业中虚心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旅大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既保障了民众基本需求,大批军工产品又有力地支援了战争。旅大因港兴市,依靠外地粮食、原料的输入及加工品的输出得以发展并带动市内商业繁荣。可以说,对外贸易是旅大的生命线。解放之初,旅大对外受国民党封锁,海、陆交通断绝,市内摊贩充斥街头,奸商横行,市场秩序混乱。为此,旅大中共积极发展公营商业,保护与扶助正当私商,有计划地组织消费合作社以调剂市场,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强贸易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粮食与工业原料的进口及成品的推销。旅大商业步入正轨,保障了民生与生产的发展。作为苏军军管区,旅大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苏军手中。由于红军票流通量过多,导致旅大物价不断上涨。为此,苏军决定实施货币“贴帖”,降低货币流通量以稳定币值。但是,效果并不显着,物价仍在缓慢增长。于是,随着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中苏双方商定再次实行货币改革,以彻底解决物价与货币发行权问题。“关东币”的发行提高了币值,降低了物价,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强了中共的经济力量,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表明苏方对旅大的经济控制逐步松动,中共在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得到提升。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过去,旅大农民饱受殖民统治者与封建地富的双重剥削,亟需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改变生产关系。考虑到旅大多市郊农村的现实情况与苏军军管的特殊性,中共将调整土地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采取逐步削弱地富势力的方针;建国后,实施土地调剂。旅大土改成功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农副产品、工业原料等,并成为工业品的消费市场,促进了旅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旅大作为中共最早尝试经济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对初来乍到的中共来说,是城市新环境。中共面临着管理大工业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也找不到模式可以模仿。旅大中共边摸索边学习,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成效显着。经济上,农业生产逐年提高,工业恢复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规模与水平,商业与贸易日渐繁荣,物价稳步下降,失业现象被彻底消灭,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性质上,基本确立了以公营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而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使旅大成为新中国生产型城市的典型。中共在旅大的经济重建表明,在中共早期城市经济建设中,干部要转换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推行中共的经济政策,将发展工业生产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又要积极开展方针政策宣传、妥善照顾各阶层利益以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为经济重建提供保障。

二、再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现状分析
3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价值意蕴
    3.1 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需求
    3.2 推进高校图书馆红色服务创新
    3.3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能
4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现实路径
    4.1 加强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
    4.2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布局阅读空间
    4.3 构建智能虚拟红色阅读空间
    4.4 打造红色阅读空间精品服务团队
    4.5 挖掘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人文内涵
    4.6 加强阅读空间红色资源专藏建设
5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需要深化的方面
    5.1 构建长效机制
    5.2 提升服务效能
    5.3 培育服务人才
6 前景与展望

(5)吴汝纶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2.1.2 德育思想与教育思想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德育理论
3 吴汝纶德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3.1 吴汝纶生平简介
        3.1.1 年少好学 早着文名
        3.1.2 登入仕途 学贯中西
        3.1.3 致力教育着述办学
    3.2 吴汝纶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2.1 晚清的历史环境
        3.2.2 晚清的政治及教育环境
    3.3 吴汝纶德育思想形成的个人背景
        3.3.1 家庭条件—教育世家下的“古文大家”
        3.3.2 为官环境—幕府中的“关键人物”
        3.3.3 交友情况—与严复关系密切
    3.4 桐城派与吴汝纶德育思想
        3.4.1 桐城派概况
        3.4.2 桐城派对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吴汝纶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4.1 理论渊源
        4.1.1 传统道德思想的渐化
        4.1.2 吴氏家族家风的滋养
        4.1.3 独特桐城文化的濡染
        4.1.4 西方近代思想的启迪
    4.2 发展历程
        4.2.1 客居幕府时期吴汝纶德育思想的萌发
        4.2.2 改革书院时期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形成
        4.2.3 考察日本时期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发展
        4.2.4 创办学堂时期吴汝纶德育思想的成熟
    4.3 吴汝纶对近代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3.1 中国近代德育思想的演变历程
        4.3.2 一个开明的旧人物:吴汝纶的双重身份
        4.3.3 吴汝纶对近代德育思想理论的主要思考与实践
        4.3.4 吴汝纶对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过渡的开创性探索
    4.4 本章小结
5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实践养成
    5.1 聘请名师,振兴地方教育
        5.1.1 裁并义学整顿书院
        5.1.2 振兴书院筹措经费
        5.1.3 聘请名师开启风气
    5.2 主讲莲池书院,创办东西文学堂
        5.2.1 率先开办东、西文学堂
        5.2.2 自筹经费购买新书
        5.2.3 广交中西名士培养文化氛围
        5.2.4 莲池俊秀影响后世
    5.3 赴日考察学务,着《东游丛录》
        5.3.1 实地观摩日本各级各类学校
        5.3.2 赴日听教育专题讲座与介绍
        5.3.3 接触日本政治界、教育界官员和学者
        5.3.4 《东游丛录》中所涉及的教育问题
        5.3.5 吴汝纶赴日考察的作用
    5.4 心系桑梓教育,创办桐城学堂
        5.4.1 创办动因及经过:“欲救此厄,必在培才”
        5.4.2 办学指导思想:“只今学术当全变,安得东西并一堂”
        5.4.3 课程设置方式:“合东西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5.4.4 师资选聘原则:“西师难请,东师易聘”
        5.4.5 学堂管理体系:“各有职司,无相侵越”
    5.5 本章小结
6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6.1 德育目标:勉成国器
    6.2 德育内容
        6.2.1 修身
        6.2.2 齐家
        6.2.3 治学
        6.2.4 为官
        6.2.5 社会
    6.3 德育原则
        6.3.1 循序渐进:“读书不必过急”
        6.3.2 因材施教:“学当择性之所近”
        6.3.3 言行一致:“自行其言”
    6.4 德育方法
        6.4.1 传统与现代统一的方法:兼通新旧 融合中西
        6.4.2 成人与成才兼顾的方法:德行为重 而艺次之
        6.4.3 认识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躬亲实践 考察学制
    6.5 本章小结
7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历史定位和局限性
        7.1.1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历史定位
        7.1.2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7.2 吴汝纶德育思想目标上的借鉴价值
        7.2.1 改造国民性,促进个人之全面发展
        7.2.2 挣脱传统枷锁,实现个人之人生价值
        7.2.3 改革教育,实现国家之兴盛富强
    7.3 吴汝纶德育思想内容上的借鉴价值
        7.3.1 强化文化认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7.3.2 注重培养爱国心,树立爱国精神
        7.3.3 引导生活态度,审视人生意义
    7.4 吴汝纶德育思想实践途径上的借鉴价值
        7.4.1 通过改革莲池书院,兼容中西文化
        7.4.2 通过赴日考察学习,促进教育近代化
        7.4.3 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7.5 吴汝纶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7.5.1 吴汝纶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7.5.2 吴汝纶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理论支撑
        7.5.3 吴汝纶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路径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外文着作、译着、论文及期刊
附录一:吴汝纶年谱
附录二:吴氏家训(摘录)
附录三:论及吴汝纶及其着述的着作
附录四:吴汝纶诠释、点勘、评注的经书、史书、诗集等
附录五:学堂章程
附录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6)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教学情境
        2.情境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情境教学法具有真情实感性
        2.情境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性
        3.情境教学法具有启发暗示性
    (三)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选用情境素材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契合性原则
        3.简约化原则
    (四)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学习动机理论
二、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情境素材资源选取不充分
        2.情境创设具有局限性
        3.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
        4.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二)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情境素材资源的研究不足
        2.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创设的能力不足
        3.教学互动过程中未能充分营造情感氛围
        4.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三、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
    (一)整合与利用情境素材资源以丰富情境教学内容
        1.梳理教学内容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2.创设典型情境以明确教学情境主题
        3.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以完善情境素材资源
    (二)提升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以提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水平
        1.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
        2.深化情境教学法理论的理解
        3.强化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三)加强教学互动以营造学生的情感体验氛围
        1.教学目标要专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设计要体现生活性与思辨性的统一
        3.教学表达要加大情感氛围的投入
    (四)完善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评价体系
        1.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2.确保教学评价能够凸显学科的价值引领
        3.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的科学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政治课教师在《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认识及运用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 C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
致谢

(7)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依据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构建
    (一)李大钊关于青年教育的目标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容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
    (一)举办社团活动
    (二)领导青年爱国主义运动
    (三)推动党团组织发展
四、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意蕴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相关理论概述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
    (二)核心素养相关概念阐释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结构要素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特征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要素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水平存在的问题
    (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存在问题的成因
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强化教师自身的政治教育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
    (四)锻造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现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致谢

(9)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内涵
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
    2.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是其服务方式多维度发展应运而生的文化新业态
    2.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可聚焦服务效能,实现空间服务的内涵与价值
3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实践路径
    3.1 打造立体多元的实体学习空间
    3.2 搭建全新多维的人文学习空间
    3.3 构建智能精准的虚拟学习空间
4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需深化的问题
    4.1 完善学习空间再造考核评价机制
    4.2 打造卓越的专业化学习空间服务团队
5 前景与展望

(10)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解放初期旅大经济困境
    第一节 中共旅大政权之建立
        一、“旅大”简介
        二、苏军进驻旅大
        三、中共建党建政
    第二节 历史遗产与新生问题
        一、殖民地城市经济遗产
        二、诸多棘手的经济问题
    第三节 重建经济的挑战
        一、苏军接收后的旅大经济
        二、管理城市经验的稚嫩
        三、不得不考虑的苏联因素
第二章 保障民生:解决民众基本生存问题
    第一节 整顿粮市和开荒增产
        一、整顿市场以规范粮市
        二、开垦荒地以增加粮产
    第二节 为贫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
        一、订购军鞋——为无业妇女谋生计
        二、生产自救——为失业工人找出路
    第三节 调整住宅为民安居
        一、两级分化的居住场所
        二、调剂优劣住房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建工业:民用与军需并重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民用工业
        一、工业停废与市场旺需
        二、适时整顿公营和私营工业
        三、民用工业成绩检视
    第二节 发展军工企业满足军需
        一、解放战争提出的新任务
        二、军工企业的贡献与经验
第四章 商业探索:服务生活与生产
    第一节 整顿畸形繁荣的市场
        一、混乱无序的低端商业
        二、多方整顿成效初显
    第二节 创办消费合作社的新举措
        一、创建与整理
        二、成效与不足
    第三节 促外贸服务生活与生产
        一、贸易对旅大的重要性
        二、促进外贸的举措与成效
第五章 货币改革:为经济重建护航
    第一节 第一次币改——货币“贴帖”
        一、解放前后旅大货币金融状况与问题
        二、货币“贴帖”过程
    第二节 第二次币改——关东币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二、币改经过与问题处理
    第三节 货币改革的影响
        一、对旅大经济的作用
        二、经济之外的多重效应
第六章 市郊土改:发展农村与服务城市
    第一节 建国前的温和土改
        一、土改的特殊背景
        二、削弱地富土地和调整雇佣关系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土改深化——土地调剂
        一、进一步土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土地调剂的运作与博弈
    第三节 土地改革成效
        一、旅大农村土改的经济绩效
        二、土改对旅大城市的影响
结语
    一、旅大经济重建成绩
        (一) 经济层面
        (二) 经济之外层面
    二、经济重建的经验
        (一) 稳固政权是前提
        (二) 对苏关系是基础
        (三) 工业建设是重点
        (四) 宣传动员是推力
        (五) 统一战线是法宝
        (六) 干部思想是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再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研究[J]. 杜永华. 图书馆学刊, 2021(09)
  • [2]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D]. 陈凌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孟子人格修养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潘洁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 刘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吴汝纶德育思想研究[D]. 江婷.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1)
  • [6]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D]. 高晓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研究[D]. 王佳琪.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8]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 胡露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与实践[J]. 王家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01)
  • [10]中共旅大经济重建研究(1945-1950)[D]. 柳直. 山东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再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