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标准化教师”临床带教 稳定教学质量——“三基”、“三严”教学原则的回归(论文文献综述)
邓倩婷[1](2021)在《我国新时代本科教育政策价值选择研究》文中指出
肖亚婷[2](2020)在《基于并轨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规范化培训效果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了解国内外临床专硕生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以专硕生的培养质量为切入点,利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通过调查与问题反馈,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施情况,对比分析临床专硕生的培养效果,发现并轨培养模式下专硕生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广东省某高校三所规培基地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为例,利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进行培训情况和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采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情况利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用频数、百分比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反应层利用自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t检验、F检验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满意度差异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层利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结果用χ2检验分析专硕生和规培生的理论成绩以及技能成绩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F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专硕生理论考核以及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行为层采用自评量表调查与带教老师访谈进行评价,结果用平均值和标准差描述专硕生自评得分情况,用t检验分析专硕生和规培生在各一级指标上得分的差异情况,用t检验、F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培训情况间的得分差异。结果层利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用百分比对专硕生的执业医师考试情况、并轨培养是否对工作有帮助、能否将理论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患者投诉率等进行描述。结果调查所得有效问卷为909份,其中专硕生436人,规培生473人。反应层:专硕生的总体满意度为3.31分,总体满意度不高。满意度最高的维度是带教师资、培训内容,满意度最低的维度是待遇与保障、管理与考核,培训期间存在的压力对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呈负向关系。学习层:规培生的临床技能通过率高于专硕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硕生的理论考试通过率高于规培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为层:专硕生自评总体平均分为3.77,总体上培训对能力的提高是有效果的,得分最高的指标是职业素养、病人照护,最低的指标是教学能力。与规培生相比,能力提升较不均衡。不同培训压力、年龄、互动式教学情况、科研课题参与情况在部分指标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层:在被调查的专硕生中,投诉率5.28%,仅有5.73%的学生表示不能或者很少能将理论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58.94%的学生认为并轨培养对工作有帮助。结论从总体上看,并轨培养的规范化培训效果尚可。总体满意度不高,但培训后不仅提高了知识技能,在职业素养、病人照护等综合能力提高最为明显,相较于规培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研究中发现同时存在临床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专硕生心理压力大、临床考核机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丰富教学方式;科学制定轮转方案,强化专业性;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考核体系;提高经费投入,优化奖助体系;明确目标,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压力;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倪宏伯[3](2019)在《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和实施现状;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培训学员和带教老师对规培政策的认知度,对规培政策、管理、效果及保障机制等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的政策法规、组织框架和保障机制等文件、相关文献和湖南省规培学员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在湖南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省级培训基地2家共238人,地市级培训基地2家共212人,共450名规培学员,再从450名规培学员的带教老师当中随机抽取其中的86名带教老师一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调查问卷、学员调查问卷和带教老师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取规培基地医院管理人员、部分有代表性的规培学员及带教老师作深度访谈,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规培中存在的问题。结果1、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概况:目前湖南省共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44家,其中基地医院14家,协同医院30家,共有538个合格专业基地;3年培训总容量17098人;2015-2017年3年招录总人数7823人。2、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的必要性认知调查:450名规培学员中,182名(40.44%)学员认为住院医师规培非常必要;173名(38.44%)学员认为有必要,有95名(21.11%)学员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其中不同学历、身份属性、培训年限、签约单位及规培级别基地的学员对住院医师规培必要性的认知度不同(均P<0.01);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规培必要性的认知水平高于规培学员(P<0.01)。3、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450名规培学员总体上对规培效果持肯定态度,规培学员认为规培对于提升住院医师岗位胜任能力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专业技能、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医师职业素质、教学与科研能力。住院医师岗位胜任能力各条目中提升自评分最高的是“准确采集病史(3.95±0.74分)”,处于“有一定提高”到“有很大提高”之间;自评分最低的是“课题设计能力(2.64±0.99分)”,处于“提高不明显”到“有一定提高”之间;“规培基地是否重视住院医师规培工作”是学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的最大影响因素;2016年、2017年湖南省住培基地学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分别为83.35%、69.82%。其中2016年住培基地学员通过率(84.55%)明显高于协同单位学员的通过率(80.06%);2017年并轨专硕学员的通过率(94.66%)明显高于住院医师学员的通过率(65.04%)4、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iken5级量表的形式对规学员的满意度(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进行评分。450名规培学员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58±0.56分,各维度满意度均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带教师资(3.92±0.67分)、基地条件(3.80±0.62分)、过程管理(3.70±0.57分)、培训效果(3.61±0.61分)、制度设计(3.42±0.74分)及保障机制(3.04±0.85分),不同身份属性、学历、规培年限、规培基地级别等学员的满意度不同。(均P<0.05)。结论1、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结构完整,规培基地建设规范,目前规培容量能满足当前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要。但随着对心理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和全面开放二孩背景下,需要逐渐扩大精神科、妇产科和儿科住院医师规的培容量。2、湖南省多数人规培学员和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规培持肯定态度,但提出规培年限最好控制在2年以内;带教老师对规培的必要性认知度高于规培学员。3、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确切:住院医师规培可明显提高学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规培学员和带教老师均认为规培可提升规培学员的岗位胜任能力。4、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58±0.56分,处于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学员对带教师资和基地条件两个维度满意度水平较高,对保障机制的满意度最低。学历、身份属性、培训年限、签约单位及规培级别基地是学员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5、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高度重视规培工作,特别是规培协同单位在政策配套、过程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李玉[4](2019)在《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下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比较其对临床胜任力的影响,从而为护理院校选择培养方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医药职业学院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院校协同教育模式的2个合作班100名护生为协同教育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2个在校班100名护生为传统组。于2018年5月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所在科室的导师使用《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评价护生临床胜任力情况;最终完成有效问卷197份。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8.5%。2.两组护生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协同教育组护生在导师评价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个维度得分比较:协同教育组均高于传统组,除“护理基础知识”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每个维度的子条目进行比较:两组护生在临床护理技能维度中的“能规范地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操作”、临床判断性思维维度中的“能及时观察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处置维度中的“主动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接诊、介绍各种制度、病区环境”、护生健康教育维度中的“能了解不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能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应变处理维度中的“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应对,及时上报”、综合管理维度中的“参与科室设备、药品管理,能保持物品放置有序、急救物品备用状态”和职业品质维度中的“能够正确评价、认识和摆放自己”、“有慎独精神,能坚持护理道德信念”条目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初步说明了院校合作教学模式总体上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临床处置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职业品质的胜任力。为院校合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2.院校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中护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3.院校合作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一定实践经验。但全面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院校合作教学培养方案。
叶晶晶[5](2016)在《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况及效果,发挥综合评价的功能即揭示问题,探寻被评价对象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并提出循证政策建议,为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了解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现况及效果,通过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对问卷调查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访谈了解各利益相关方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的现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内容的观点和看法。结果:当前,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培训组织结构完整,相关政策配套逐步落实且政策运行稳定,培训基地建设逐渐趋于规范化与规模化,培训过程管理制度推行顺利、质控严格,培训效果初步得以显现,且培训的结构、过程、结构层实现有效承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制度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现有政策体系中针对带教师资的相关制度配套缺失,培训标准的制定与临床实际不符,不同培训基地间的异质性仍现实存在,培训过程管理与考核工作的质量与规范性仍有待提高,培训中对学员的支持与激励不足,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缺位,对学员带教与科研能力的培训边缘化,培训效果在不同学员间尚存在差异。结论:当前,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构建完整、推行顺利,相关政策配套有效地保障了制度运用的稳定性与长效性,培训效果初步显现。但制度的实施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丞待改进。建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级管理部门应致力于完善培训政策配套,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培训过程管理与考核,在培训中强化对学员的支持与激励,并将政策宣导工作融入日常带教,在轮转培养中重视对非临床项目的培训,最后,培训各利益相关方应共同致力于开展“行业内社会人”住院医师培训,以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黄锋庆,陈建成,程芳芳,赖永福,林志海,郭建斌[6](2015)在《新思路及新方法在临床三基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以莆田学院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卡片管理法"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教学应用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95%,对照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69%,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卡片管理法"能明显提高CPR操作合格率,提高临床教学效果,适合在临床三基教学中运推广应用。
邹丽琴[7](2013)在《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现行的医学精英教育。自2004年扩招试办以来,在加速推进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生事物,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都在进行优化教育质量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不过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存在巨大差异,现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复杂多样,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和培养质量颇受争议。所以,厘清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本质,发现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和科学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现实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为核心,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构想。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本部分在综述当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模式、培养模式、学制与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医学学位、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等相关概念;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的探讨,提出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等教育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当代医学科技发展、医学自身发展特征规律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本研究提出现实要求;基于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本研究指出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循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整体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发展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第三部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特征,甄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重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找到切入点。本部分收集和分析了到目前为止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大医学部等13所院校的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研究发现各个院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入学录取标准、医学前教育时间、临床能力培养标准、科研能力培养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差异很大,且存在各种问题。第四部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归纳美国医学名校医学教育和八年制教育的经验教训,为重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部分选取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匹兹堡大学医学院4所着名医学院校作为剖析案例,深入分析了相关的教学文件,重点研究了这四所院校培养模式关键环节的详细做法和先进经验。研究发现美国医学教育体现了培养目标一致、招生入学形式多元、临床能力培养质量过硬、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学校国家考核结合保障培养质量的特征。第五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研究工作,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美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关键要素,获得相关启示,并初步构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招生入学形式以二次选拔为主;医学前教育安排4年;临床能力要求达到五年制毕业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为临床能力服务;培养质量评价以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为指导;毕业后教育采用“3+X”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第六部分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旨在验证和完善第五部分本研初步构建的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首先,研究者深度访谈医学教育管理、医学教育、医学实践的权威专家,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录音,研究结果显示: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规范化迫在眉睫;八年制医学教的实质就是高质量的医学本科教育;医学前教育应该强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临床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五年制本科教育;住院医师培训时间应该适当缩短;科研能力培养重在发展科研思维;学位授予临床医学博士。然后,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教学管理人员、八年制导师和八年制学生对于现行八年制培养模式的态度和观点,通过频数分析收集数据,调查问题中频数最高的条目有: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次招生的入学形式;1年医学前教育;低年资主治医生的临床能力水平;临床医学博士的科研能力层次。第七部分在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重构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并在权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指导下,基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观点,重新构建了的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而且为教育实践者推广和应用本模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卢长艳[8](2013)在《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对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了解分析医院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状况;探析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人文需求;找出问题并探索医学人文实践途径,形成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教学,使医学生临床实践富有成效,使临床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环境下医疗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途径认识和分析当前医院中临床实践教学的状况以及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的人文需求;将医学人文方法融入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试行;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教师、医学生对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评价以及医学生对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的评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借鉴相关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教师、医学生和患者《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抽样获得南京地区6家医院,对其中的临床教师、医学生、患者随机开展问卷调查。针对临床教师、医学生、患者分别设计问卷。问卷大部分采用客观选择题,同时设有少量开放式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师-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新方案试行评价表》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学生评估表》在实验新方案的3家医院,每次临床教学活动结束时,请临床教师、医学生如实填写问卷并收回。通过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后回收。结果1.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状况与师-生-患人文需求调查结果调查显示,38.70%医学生、50.00%教师认为教学查房最能体现医德水平,30%以上师-生认为见习教学、岗前教育、实习讲座实施的效果最为不好。分析效果不好的原因中临床教师认为学生不主动占57.20%;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占49.67%。经常被患者拒绝和不配合床边技术操作、手术辅助操作等医疗风险大的占74.80%。患者认为对了解病情和相关信息有帮助的询问病情占81.78%、教学查房占56.44%。能接受医学生参加床边教学占74.22%、医生查房占73.78%。同时,69.33%不愿接受医学生辅助手术操作、63.56%不愿接受实习生配合穿刺术。需求调查显示,教师中认为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占96.40%;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占97.60%;保持对患者身心尊重和关爱占98.40%;教学中适当增加医患关系、法规及伦理内容占97.60%;与患者沟通、反馈信息占92.80%;增加教师人文素质的测评内容占98.40%。医学生中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占92.00%;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占92.34%;保持对患者身心的尊重和关爱占83.66%;适当增加医患关系、法规及伦理内容占92.00%;与患者沟通、反馈信息占90.33%;增加教师人文素质的测评内容占90.33%。几乎所有患者都希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愿意医护人员关心心理及家庭占96.00%。93.33%患者希望师生能主动告知。2.新旧方案比较结果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以临床教学任务为中心开展。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要求,在确保患者安全和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在教案中融入心理社会因素、先期知情同意、全过程医患交流、全过程人文关怀、评价临床教师人文表现是新方案最主要特征。3.实验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几乎所有临床教师认为在准备教案中增加对患者心理、经济、家庭、职业等因素操作起来是可行的。94.44%认为适度讲解病情与治疗,回避不良预后,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保护隐私,在实际中效果明显。90.52%以上师-生认为师-生-患共同参与临床教学活动,取得效果好。97.01%认为教学活动前主动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效果较好。95.81%认为教师向学生说明见习患者综合情况对教学效果好。96.69%认为临床教师在了解学生能力素质后,再考虑给予适当操作机会。98.80%认为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感受,及时给以安慰与鼓励,适当讲解病情保护患者隐私对教学质量效果好。几乎所有学生认为教案中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要抚慰和感谢患者效果好。医学生对临床教师人文素质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医学生认为临床教师仪表端庄、具有良好风范和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关怀患者、引导学生与患者交流;能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医德素养和医患沟通技能。97.42%以上认为老师能够请学生介绍患者身心社会情况。94.83%的教师体检和操作规范娴熟,在患者面前恰当的指导学生。95.69%认为教师能引导学生提出各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结论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医学人文状况与需求调查基础,引入医学人文新方法,在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基础上融入以心理社会因素、先期知情同意、全过程医患交流、全过程人文关怀、评价临床教师人文表现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活动,经过实践使临床教学过程能够有效的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促进医患良好沟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何芳菲[9](2012)在《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关注健康。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培养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是医院具有优质医疗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外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的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和深入分析,真实描述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状态,引起人们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关注,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武陵山区住院医师研究缘起,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研究新意,研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具体包括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意义、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现有理论研究的缺憾、住院医师等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研究的重难点等。第一章,住院医师培训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理论、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和FTF培训理论的基本情况,及它们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第二章,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历史、现状。第三章,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现状,介绍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的基本情况及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基本情况及住院医师培训现状和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基本情况及住院医师培训现状。第四章,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介绍了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归因分析。第五章,国外住院医师培训经验借鉴与启示,介绍了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第六章,改善和优化武陵山地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对策,介绍了改善和优化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措施,包括:构建目标体系、完善培训制度、分析培训需求、加强培训管理、改善教学模式和构建评估体系。要广泛宣传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特别是医疗机构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战略的高度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借鉴国内外住院医师培训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与武陵山区发展战略相符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相适应的住院医师培训发展之路。
栗蕴,张玉琳,李慈,梅妍[10](2011)在《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教学是决定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临床教学基地是医学院校必需的教育资源,包括:附属医院(直属和非直属)、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1]。在国内医疗市场和医学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医院要提高医疗服
二、实行“标准化教师”临床带教 稳定教学质量——“三基”、“三严”教学原则的回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标准化教师”临床带教 稳定教学质量——“三基”、“三严”教学原则的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并轨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规范化培训效果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发展历程 |
1.1.2 国内试点 |
1.1.3 国外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3.1 国内外综述研究 |
1.3.2 培训效果评估 |
1.3.3 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
1.3.4 对策研究与探讨 |
1.4 相关概念 |
1.4.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1.4.2 “并轨”培养模式 |
1.4.3 住院医师培训人员类型 |
1.4.4 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 |
1.4.5 岗位胜任力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对比研究法 |
2.2.5 统计分析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信效度检验 |
3.1.1 效度检验 |
3.1.2 信度检验 |
3.2 基本情况 |
3.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2 培训实施情况 |
3.3 反应层 |
3.3.1 满意度得分情况 |
3.3.2 差异分析 |
3.3.3 逐步回归分析 |
3.4 学习层 |
3.4.1 专硕生与规培生对比分析 |
3.4.2 专硕生考试成绩差异分析 |
3.5 行为层 |
3.5.1 专硕生自评结果分析 |
3.5.2 专硕生与规培生自评结果对比分析 |
3.5.3 访谈结果 |
3.6 结果层 |
第四章 讨论 |
4.1 培训效果评估结论 |
4.1.1 反应层结论 |
4.1.2 学习层结论 |
4.1.3 行为层结论 |
4.1.4 结果层结论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临床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
4.2.2 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大 |
4.2.3 临床考核机制不完善 |
4.2.4 教学能力薄弱 |
4.2.5 经费投入不足 |
第五章 建议 |
5.1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丰富教学方式 |
5.2 科学制定轮转方案,强化专业性 |
5.3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考核体系 |
5.4 提高经费投入,优化奖助体系 |
5.5 明确目标,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 |
5.6 关注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压力 |
5.7 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特色 |
6.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3)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部分概念界定 |
2.1.1 住院医师 |
2.1.2 培训 |
2.1.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1.4 毕业后医学教育 |
2.2 基础数据来源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4.1 问卷调查法 |
2.4.2 访谈法 |
2.5 质量控制 |
2.5.1 问卷设计的质量控制 |
2.5.2 调查实施期间的质量控制 |
2.5.3 调查实施的质量保证 |
2.5.4 数据整理与分析期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本情况 |
3.2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计划情况 |
3.3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容量与招录计划 |
3.4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调查 |
3.4.1 规培学员一般情况 |
3.4.2 规培学员对规培必要性的认知度调查 |
3.4.3 规培学员对住院医师规培年限的认知调查 |
3.4.4 规培学员对规培效果的自评调查 |
3.4.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度现况调查 |
3.5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调查 |
3.6 湖南省住培学员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概况 |
4.2 规培学员和带教老师规培必要性和年限的认知度 |
4.3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 |
4.4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度现况调查 |
4.5 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4.6 建议与措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文献回顾 |
第四节 操作性定义 |
每五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二节 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小结和启示 |
第三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临床护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略缩词表 |
附录 |
附一: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二:《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 |
攻读研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毕业后医学教育 |
2.1.2 住院医师 |
2.1.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论 |
2.2.2“结构-过程-结果”原理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统计分析方法 |
3.3 质量控制 |
3.3.1 前期控制 |
3.3.2 中期控制 |
3.3.3 后期控制 |
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4.1.1 规培学员的基本情况 |
4.1.2 规培带教老师的基本情况 |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2.1 问卷信度分析 |
4.2.2 问卷效度分析 |
4.3 运用“结构-过程-结果”模型评估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4.3.1 结构层面的评价研究 |
4.3.2 过程层面的评价研究 |
4.3.3 结果层面的评价研究 |
4.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基于规培学员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 |
4.4.2 基于规培带教老师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 |
5 讨论 |
5.1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的主要成效 |
5.1.1 培训组织架构完整 |
5.1.2 培训政策配套逐步落实 |
5.1.3 培训政策运行稳定 |
5.1.4 培训基地建设逐渐趋于规范化与规模化 |
5.1.5 培训过程管理制度推行顺利 |
5.1.6 培训质量控制严格 |
5.1.7 培训效果初步显现 |
5.1.8 培训的结构、过程、结果层实现有效承接,顺应外部环境变化 |
5.2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的局限性 |
5.2.1 现有政策体系中针对带教师资的相关制度配套缺失 |
5.2.2 培训标准的制定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 |
5.2.3 不同培训基地间的异质性仍现实存在 |
5.2.4 培训过程管理与考核工作的质量与规范性仍有待提高 |
5.2.5 培训中对学员的支持与激励不足 |
5.2.6 培训的宣导教育工作缺位 |
5.2.7 弱化对学员带教与科研能力的培训 |
5.2.8 培训效果尚存差异 |
6 政策建议 |
6.1 完善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政策思路 |
6.1.1 稳定发展 |
6.1.2 动态适应 |
6.1.3 强化激励 |
6.1.4 关注质量 |
6.2 完善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措施 |
6.2.1 完善培训政策配套 |
6.2.2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
6.2.3 规范培训过程管理与考核 |
6.2.4 强化对学员的支持与激励 |
6.2.5 加强对培训的政策宣导 |
6.2.6 重视对非临床项目的培训 |
6.2.7 逐步探索推进“行业内社会人”住院医师培训 |
7 创新与不足 |
7.1 创新 |
7.2 不足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新思路及新方法在临床三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探讨 |
2.1 影响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变革的理论依据研究 |
2.2 影响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变革的现实因素研究 |
2.3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3.1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 |
3.2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及现状特征研究 |
3.3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
第四章 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 |
4.1 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 |
4.2 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 |
4.3 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及特征研究 |
第五章 中美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环节要素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1 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2 招生入学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3 医学前教育安排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4 培养阶段划分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5 临床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6 科研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7 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8 毕业后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
5.9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
第六章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
6.1 专家深度访谈研究 |
6.2 问卷调查研究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确立 |
7.1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
7.2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入学形式 |
7.3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方式 |
7.4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质量评价 |
7.5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毕业后教育 |
7.6 推行本研究构建的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学研究情况 |
致谢 |
(8)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1 现代医学的人文内涵 |
1.1 现代医学的涵义 |
1.2 医学人文的涵义 |
2 临床实践教学迫切需要融入医学人文活动 |
2.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2.2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 |
2.3 适应新医学模式发展 |
3 当前国内外研究综述 |
3.1 国外研究综述 |
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3.1 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状况与需求调查 |
3.2 结合调查结果与专家访谈形成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
3.3 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分析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 |
4.2 现场调查 |
4.3 专家咨询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 |
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
1.2 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认知情况 |
1.3 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需求情况 |
1.4 专家咨询要点 |
1.5 讨论 |
2 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新方案 |
2.1 新方案的内容 |
2.2 新旧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比较 |
2.3 讨论 |
3 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案的实验结果 |
3.1 临床教师对实验新方案评价结果与分析 |
3.2 医学生对实验新方案评价结果与分析 |
3.3 医学生对临床教师人文素质评价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1 体现医学人文关怀 |
2 促进医患良好沟通 |
3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4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5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第五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意义 |
(二) 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 |
(三) 现有理论研究的缺憾 |
二、概念界定 |
(一) 住院医师 |
(二) 培训 |
(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三、文献综述 |
(一) 文献统计 |
(二) 文献分析 |
四、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五、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六、研究新意 |
七、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理论 |
(一) 终生教育理论概述 |
(二) 终生教育理论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 |
二、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
(一) 成人学习理论概述 |
(二) 成人学习理论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 |
三、FTF培训理论 |
(一) FTF培训理论概述 |
(二) FTF培训理论对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 |
第二章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一、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形成背景 |
二、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历史 |
(一)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萌芽时期 |
(二)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试验时期 |
(三)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立时期 |
(四)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时期 |
三、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现状 |
(一) 学校基础教育 |
(二) 全科住院医师培训 |
(三) 专科住院医师培训 |
(四) 资格认定体系 |
(五) 政府职责与筹资模式 |
第三章 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现状 |
一、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基本情况 |
(一)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的调查现状 |
(二)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的调查现状 |
二、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现状 |
(一) 住院医师培训的基本情况 |
(二) 问卷和个案访谈调查 |
第四章 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
一、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
(一) 培训制度不完善 |
(二) 培训体系不健全 |
(三) 管理职权不清晰 |
(四) 技能考核不规范 |
(五) 操作技能与医学理论衔接不够 |
(六) 科研能力和专业外语相对较差 |
二、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 从院级领导角度进行归因分析 |
(二) 从住院医师角度进行归因分析 |
(三) 从培训基地角度进行归因分析 |
第五章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经验借鉴与启示 |
一、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基本情况 |
(一) 历史沿革 |
(二) 培训计划 |
(三) 考核评估 |
(四) 福利待遇 |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特点 |
三、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 |
第六章 改善和优化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的对策 |
一、完善培训制度 |
(一) 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保障培训经费 |
(二) 衔接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严格准入制度 |
(三) 紧密结合资格认证与培训,规范考核模式 |
二、构建目标体系 |
三、满足培训需求 |
(一) 培训医院的需求 |
(二) 住院医师的需求 |
(三) 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
四、加强培训管理 |
(一) 建立组织机构 |
(二) 各方协同合作 |
五、改善教学模式 |
(一)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教学 |
(二) 提高住院医师的参与度 |
六、构建考核体系 |
(一) 健全评估机制 |
(二) 完善考核内容 |
(三) 优化考核流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统一思想, 强化教学意识 |
1.1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
1.2 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
1.3 建立教学工作激励机制: |
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加大教学投入 |
3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教学管理 |
4 加强监控, 提高教学质量 |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1 医院在职医护人员均全面参与教学工作: |
5.2 |
5.3 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医学院校进修深造: |
5.4 |
6 重视教研教改工作 |
四、实行“标准化教师”临床带教 稳定教学质量——“三基”、“三严”教学原则的回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新时代本科教育政策价值选择研究[D]. 邓倩婷. 兰州大学, 2021
- [2]基于并轨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规范化培训效果与问题研究[D]. 肖亚婷.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评价[D]. 倪宏伯. 南华大学, 2019(01)
- [4]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 李玉. 苏州大学, 2019(04)
- [5]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D]. 叶晶晶.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6]新思路及新方法在临床三基教学中的运用[J]. 黄锋庆,陈建成,程芳芳,赖永福,林志海,郭建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16)
- [7]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 邹丽琴.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8]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 卢长艳. 南京医科大学, 2013(12)
- [9]武陵山区住院医师培训研究[D]. 何芳菲. 西南大学, 2012(10)
- [10]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J]. 栗蕴,张玉琳,李慈,梅妍.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