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硝酸盐

C2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硝酸盐

一、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崔娜[1](2017)在《食物烹调与叶酸损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叶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骨髓幼细胞成熟,孕妇如缺乏叶酸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管畸形。因此,针对中国居民饮食特点,研究加工方式对食物叶酸的影响,并在膳食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时令蔬菜(菠菜为主)为研究对象,探讨叶酸检测方法,研究贮存、烹调以及消化环境对食物叶酸的影响,并对大连市育龄女性进行膳食调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比较微生物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并选择适合本课题的叶酸检测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微生物检测法,提高了叶酸检测灵敏度,检出限为0.9μg/100g;确定了荧光检测法的叶酸提取方案;建立了蔬菜类食物叶酸的HPLC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25μg/100g,回收率为95.02%。菠菜原料贮存于室温、冷藏和冷冻环境中,叶酸损失率分别为36.7%、25.6%和10.2%。菠菜贮存过程中色泽变化与叶酸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其色度值与叶酸含量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79和0.96。蔬菜经烹调后,叶酸均有不同程度损失,煮制对叶酸影响最显着,损失率为56%-81%,蒸制对叶酸没有显着性影响,叶酸损失率随着烹调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菠菜在模拟消化体系中,叶酸损失显着,生食菠菜的叶酸消化吸收率为23.96%,熟制菠菜的叶酸消化吸收率为12.71%。大连市193名育龄女性日均能量摄入2244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6.19%、33.34%和50.47%,叶酸摄入326.89μg/d,低于推荐量。结合烹调、消化等因素导致叶酸损失的研究结果,预测其实际叶酸摄入量不高于20.77μg/d。贮存、烹调以及消化环境对蔬菜叶酸影响显着。因此,蔬菜加工前建议保存于4℃低温环境中,提倡蒸制、微波等不以水为加热介质且加热温度相对偏低的烹调方式。建议育龄女性日常膳食适当增加蔬菜和谷薯类的摄入,适当减少禽畜肉类和油脂类食物的摄入,并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叶酸,调整饮食习惯,做到膳食平衡。

周生学[2](2009)在《直流电刺激对细菌生长动态过程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对微生物细胞的电刺激技术已在酵母发酵体系、污水处理和土壤修复中得到初步应用。在有直流电解反应伴随的条件下,酵母菌的酒精产量及生物脱氮速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在污水处理或污染土壤修复的生物反应体系中,施加电场可以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对此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可以更深入地掌握微生物生长代谢和电场的相互关系,找出微生物代谢和电的互译桥梁,为生物膜、生物燃料电池等涉及微生物-电化学互相转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同时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可以推进生物脱硫和应用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的研究深度,在工业微生物生产领域还可以切实提高如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发酵等的生产效率。各种细菌菌株对直流电场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因而根据菌种的特异性对适合不同菌株的电流强度条件进行选择,可以有效减弱电极反应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菌体生长代谢活性,提高电解刺激对不同细胞培养体系的适用性。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加以一定程度的直流电场刺激,控制电流强度在适宜的范围内,研究了直流电场对菌株生长代谢的影响方式和机理。对所选菌株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控制外加直流电流在适宜的强度可以促进细菌细胞增殖,增加细菌细胞内总蛋白含量;可以增强细菌细胞ATP酶的活性;一定程度提升了细胞生长能力和代谢水平。(2)外加适宜强度的直流电流可以不损伤细胞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强细菌膜通透性;并改变细菌菌体形态。(3)电化学条件对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细菌外加直流电刺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产物H2和活性H原子可以激活或增强ATP酶等的活性,对于促进酶的生物活性反应和提高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力有积极效果。(4)对大肠杆菌DH5α驯化传代到第三代时可以得到更具生长活力的菌株,生长活力明显高于第一代通电菌株,其生长代谢过程中ATP酶活力等特征均得到强化。到第四代时电流对大肠杆菌刺激作用趋于稳定,电流驯化对促进菌株生长的作用得到积累。

杨颖[3](2009)在《河口营养盐检测新方法应用研究 ——以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长江口区的监测应用为例》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是针对现行的国标方法中营养盐分析方法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海洋环境管理中对监测数据快速、简单、准确的要求,建立流动注射分析测定河口水中营养盐的方法,解决流动注射技术在上海海域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上海海域位于我国最大的河口——长江口海域,是我国海洋赤潮高发和严重富营养化区域之一,是国家海洋局划定的典型河口海域赤潮监控区、绿潮监控区和生态监控区,因此营养盐是长江口海域最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但由于河口区处于地面水和海水的过渡性区域,盐度变化范围巨大,兼有地面水和海水的特点,而又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借鉴流动注射测定海水中营养盐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河口水营养盐监测,需要解决由于盐度变化范围大,而对分析造成的干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流动注射法测定河口水中营养盐的盐效应的干扰与校正办法,和紫外光还原代替镉铜还原测定水中的硝酸盐的方法。试验发现,流动注射测定河口水中的磷酸盐、氨氮、硅酸盐和硝酸盐,均会受到由于盐度变化大,样品折光率不同引起的纹影效应,可以通过修正样品峰的积分面积和位置,避开假峰的干扰,同时增加样品进样量体积和延长反应时间,提高方法灵敏度来克服。研究表明,流动注射测定河口水中氨氮和硅酸盐受到较强烈动力学盐效应的干扰。氨氮的干扰主要由于镁离子浓度和离子强度变化引起,并在低盐区域(盐度0-9)和高盐区域(盐度12-30)表现不同。硅酸盐的盐效应主要由于离子强度不同引起反应速率变化。本文给出了氨氮和硅酸盐测定动力学盐效应校正系数表,样品实测浓度乘以相应的系数,为样品的真实浓度。本文建立了紫外光还原代替镉铜还原测定河口水中的硝酸盐的方法,解决了常用的镉柱法中还原柱填装困难、使用时间短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还对仪器和试剂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分析天然水样品和国际互校样品,并与国标法进行比对验证,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何玲[4](2007)在《浆水芹菜营养功能成分与亚硝酸盐变化规律及加工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浆水芹菜是西北地区传统发酵蔬菜,以其制作简单、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能而千百年流传。近年也有类似商品面市,但其制作工艺一般通过民间“引子”(菌种)家庭自制自用,缺乏系统技术优化及理论研究,更难以实现传统优质食品的现代化。本研究在对民间传统浆水芹菜制作工艺调查总结基础上,对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分离及鉴定,初步筛选了四株优良菌株,在对该四个菌株发酵特性研究的同时,对浆水芹菜发酵过程中浆水芹菜营养功能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浆水芹菜加工机理及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味独特、保质期长的浆水芹菜优化工艺及其产品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民间传统制作工艺调查、分析、总结,得到典型、成功的制作工艺为:芹菜→沸水热烫(预杀菌)→加面条汤、特制面汤或米汤→敞口发酵3~5天→成品。2.发现浆水芹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变化规律如下:在发酵初期(1~3天),好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醋酸菌占优势,随后是明串珠菌;发酵中期(4~7天)以兼性厌氧乳酸杆菌为主;发酵后期(8~9天)一些耐酸的酵母菌数量增多。此阶段若继续发酵,会产生很浓的酒精味或酵母味,影响产品质量;超过10天后,若未进行杀菌保存,耐酸的霉菌会滋生,引起产品腐烂变质。从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出四株优良乳酸菌L1、L2、L3和L4,经初步鉴定L1为明串珠菌属,L2为短乳杆菌属,L3和L4为植物乳杆菌属。3.面汤中含有一定量可溶性糖和淀粉等物质,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比较加面汤的芹菜与不加面汤的芹菜发酵过程,可以发现:加面汤的芹菜发酵速度快,产酸量大,加面汤的芹菜发酵第5天产酸量是不加面汤的芹菜发酵同期产酸量的近2倍。4.研究发现,敞口发酵与密闭发酵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敞口发酵杂菌多,前期醋酸含量稍高;密闭发酵前期杂菌少,产生的醋酸含量也少,进入乳酸发酵阶段相对缓慢,但维持乳酸发酵时间比敞口发酵长,乳酸含量高,产品质量稳定,货架期长,但口感不如敞口发酵好。在20~35℃范围内,温度越高,乳酸发酵速度越快,乳酸菌生长迅速,但生长周期短;成品非经杀菌保存周期短;温度低于20℃或超过35℃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温度在25~30℃之间为最佳发酵温度。5.自然发酵或接种发酵都会产生亚硝酸盐高峰,亚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高峰与亚硝酸盐高峰在发酵前期出现,随着酸度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在pH为4.5时下降,亚硝酸盐含量高峰也消失。添加面汤、接入陈浆水、适当热烫及加盐,可明显抑制亚硝酸盐的峰值,在20~35℃,发酵温度越高,pH值下降越快,亚硝酸盐高峰出现的越早,峰值越低。接种发酵可明显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无论是接入单一菌株还是接入混合菌株都能明显地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尤以接入四种混合菌株(L1、L2、L3和L4= 1:1:1:1)效果最佳。发酵成熟的浆水芹菜中亚硝酸盐低于FAO/WHO规定的允许值。6.面汤稀释比例为1:1、热烫2~3 min、接入3%的陈浆水和发酵温度在25~30℃时,pH下降快,酸度高,VB2、VC和氨基酸含量较高,但总胡萝卜素含量损失较大。VB2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逐渐升高,浆水芹菜中VB2含量是新鲜芹菜中的7.1倍;发酵初期是Vc损失的主要阶段,当发酵环境的pH<4时,Vc处于较稳定的状态,Vc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损失50~60%,但较其他方法Vc保存较好;氨基酸与新鲜芹菜相比增加6倍左右。7.以VB2、VC和氨基酸评价,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发酵菌群对产品营养成份影响明显,总趋势为:接入混合乳酸菌菌株>接入单一乳酸菌>接入陈浆水(引子)发酵>自然发酵。接入混合菌株浆水芹菜中与接入陈浆水发酵的浆水芹菜相比,VB2是1.1倍, VC是2.45倍,氨基酸VC是1.6倍;口感也好于自然发酵和接入陈浆水发酵的浆水芹菜。研究还发现,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和营养物质含量增高(除总胡萝卜素下降外)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密切相关:随着乳酸菌数量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而Vc和VB2及氨基酸含量逐渐增高。说明乳酸菌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物质的测定,可以确定浆水菜最佳自然食用和安全食用期。8.建立了发酵工艺的数学模型并优化出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5%,面汤稀释比例2:1,沸水热烫3 min,发酵温度26℃。9.对发酵过程中芹菜黄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有利于黄酮提取,从而发现“发酵萃取”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浆水芹菜中的黄酮物质,比用同样方法提取新鲜芹菜中芹菜黄酮的得率高1.4倍;接种发酵浆水芹菜总黄酮的得率比自然发酵浆水芹菜总黄酮的得率高。10.通过面汤对浆水芹菜发酵的影响和优势菌群、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提出浆水芹菜加工机理主要是靠面汤的营养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和热烫作用完成的。11.获得产品保藏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得到最佳保藏方法:贮藏温度0.5℃,苯甲酸钠用量0.3‰,微波(800w)处理时间68s。

徐立环,曲玉君,陈薇[5](2001)在《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文中研究指明C2型循环镉柱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等优点。C2型循环镉柱把NO3 -还原成NO2 -,用于测量各种样品中的硝酸盐 ,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还原时间短、使用器材少 ,消耗试剂小、寿命长 ,装柱简单 ,再生容易 ,柱还原效率低于 5 0 %也不影响分析结果 ,循环 3min后的还原效率达到 98%以上 ,提高了测定的自动化程度 ,应用于乳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测定。检测限 10 μg/L(以被测溶液计 ,以氮计 )。水样中加入1.0 0 μg硝酸盐氮 ,测得回收率为 98.1%。RSD(n =11) <3.1%。

二、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论文提纲范文)

(1)食物烹调与叶酸损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叶酸
        1.1.1 叶酸简介
        1.1.2 叶酸理化性质
        1.1.3 叶酸吸收与代谢
        1.1.4 叶酸生理功能
        1.1.5 叶酸缺乏与过量
        1.1.6 中国居民叶酸营养状况
    1.2 叶酸检测方法
        1.2.1 微生物法
        1.2.2 茚三酮比色法
        1.2.3 荧光分光光度法
        1.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 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3.1 烹调对维生素C的影响
        1.3.2 烹调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
        1.3.3 烹调对叶酸的影响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叶酸检测方法的确立
    2.1 实验材料及器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与药品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方法
        2.3.1 微生物法
        2.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3 荧光分光光度法
        2.3.4 精密度测定
        2.3.5 灵敏度测定
        2.3.6 回收率测定
        2.3.7 叶酸检测方法的确立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微生物法优化方案的确定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条件的选择
        2.4.3 荧光分光光度法前处理方案的确定
        2.4.4 叶酸检测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烹调对食物叶酸的影响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与药品
        3.1.3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方案
        3.2.2 检测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贮存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3.3.2 烹调对蔬菜叶酸的影响
        3.3.3 消化对食物叶酸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育龄女性膳食调查
    4.1 研究对象与工作程序
        4.1.1 研究对象
        4.1.2 工作程序
    4.2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本情况
        4.3.2 食物摄入种类及摄入量
        4.3.3 营养素日均摄入量
        4.3.4 叶酸摄入状况
        4.3.5 叶酸食物来源及其烹饪方式
        4.3.6 叶酸营养状况预测及膳食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2)直流电刺激对细菌生长动态过程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电场作用于生物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电场对于微生物体作用的研究意义
    1.3 电场对生物体细胞的生化效应作用方式概述
    1.4 电场技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1.5 电场对细菌作用概述
        1.5.1 电场对细菌作用的研究意义
        1.5.2 电场对细菌的作用情况概述
        1.5.3 电化学生物效应的应用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通入直流电培养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动态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菌种和培养基
        2.2.3 菌种活化培养条件
        2.2.4 直流电刺激实验
        2.2.5 实验和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强度直流电刺激下B. subtilis 63501 的生长曲线
        2.3.2 细菌在不同强度电流下的 pH 曲线分析
        2.3.3 直流电场对B. subtilis 63501 细胞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强度直流电对B. subtilis 63501 ATP 酶活性的影响
        2.3.5 枯草芽胞杆菌的电场生物显微镜扫描
        2.3.6 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 63501)在透射电镜下的形态分析
        2.3.7 枯草芽胞杆菌在直流电场刺激下的通透性
        2.3.8 枯草芽胞杆菌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测定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蜡样芽孢杆菌在通入直流电培养时的生长动态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菌种和培养基
        3.2.3 菌种活化培养条件
        3.2.4 直流电刺激实验
        3.2.5 实验和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强度直流电刺激下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曲线
        3.3.2 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强度电流下pH 曲线分析
        3.3.3 直流电场对蜡样芽孢杆菌细胞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强度直流电对蜡样芽胞杆菌ATP 酶活性的影响
        3.3.5 蜡样芽孢杆菌的电场生物显微镜扫描
        3.3.6 蜡样芽孢杆菌在透射电镜下的形态分析
        3.3.7 蜡样芽孢杆菌在直流电场刺激下的通透性
        3.3.8 蜡样芽孢杆菌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测定
    3.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肠杆菌在通入直流电培养时的生长动态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设备
        4.2.2 菌种和培养基
        4.2.3 菌种活化培养条件
        4.2.4 直流电刺激实验
        4.2.5 实验和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大肠杆菌DH5α在不同强度电流下生长曲线分析
        4.3.2 细菌在不同强度电流下的pH 曲线分析
        4.3.3 大肠杆菌总蛋白含量
        4.3.4 不同强度直流电对大肠杆菌DH5αATP 酶活性的影响
        4.3.5 大肠杆菌DH5α在直流电场下的电场生物显微镜扫描
        4.3.6 细菌在直流电下的TEM 形态分析
        4.3.7 大肠杆菌DH5α在直流电场刺激下的通透性分析
        4.3.8 细菌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测定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细菌电化学诱导驯化方法初探
    5.1 前言
    5.2 培养驯化的生物学原理
    5.3 材料与方法
        5.3.1 主要仪器设备
        5.3.2 菌种和培养基
        5.3.3 实验和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直流电场下对大肠杆菌DH5α逐代驯化传代生长曲线分析
        5.4.2 直流驯化下大肠杆菌DH5α细胞总蛋白分析
        5.4.3 直流驯化下大肠杆菌DH5α细胞ATP 酶活分析
        5.4.4 直流驯化下大肠杆菌DH5α细胞形态分析
        5.4.5 直流电场驯化对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 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3)河口营养盐检测新方法应用研究 ——以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长江口区的监测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长江口海域赤潮与富营养化
    1.2 海水中营养盐的分析方法
    1.3 流动注射测定海水中营养盐的方法应用于河口水存在的问题
        1.3.1 河口水的特点
        1.3.2 应用于河口水中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装置
第三章 方法评价
    3.1 检测限
    3.2 准确度
    3.3 精密度
    3.4 显着性差异检验(t 检验)
第四章 流动注射分光法测定河口水中磷酸盐
    4.1 引言
    4.2 方法原理
    4.3 仪器设备
        4.3.1 天平
        4.3.2 器皿
        4.3.3 流动注射分析仪
    4.4 试剂及配制
        4.4.1 钼酸铵储备液
        4.4.2 酒石酸锑钾储备液
        4.4.3 钼酸盐显色剂
        4.4.4 抗坏血酸还原溶液
        4.4.5 标准储备液
        4.4.6 标准使用液
        4.4.7 标准曲线
    4.5 方法流程图
    4.6 结果与讨论
        4.6.1 盐效应的确定
        4.6.2 盐效应的校正
        4.6.3 显色温度影响
        4.6.4 酒石酸锑钾浓度的选择
        4.6.5 抗坏血酸溶液浓度的选择
        4.6.6 显色酸度的选择
        4.6.7 方法线性范围
        4.6.8 检测限
        4.6.9 准确度和精密度
        4.6.10 实际样品的应用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河口水中的氨氮
    5.1 引言
    5.2 方法原理
    5.3 试剂及其配制
        5.3.1 混合试剂
        5.3.2 苯酚溶液
        5.3.3 二氯异氰酸钠溶液
        5.3.4 氨标准储备液
        5.3.5 氨标准使用液
        5.3.6 标准曲线
    5.4 仪器设备
        5.4.1 天平
        5.4.2 器皿
        5.4.3 流动分析仪
    5.5 方法流程图
    5.6 结果与讨论
        5.6.1 盐效应的确定
        5.6.2 动力学盐效应的校正
        5.6.3 方法线性范围
        5.6.4 检出限
        5.6.5 准确度和精密度
        5.6.6 实际样品应用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河口水中的硅酸盐
    6.1 引言
    6.2 方法原理
    6.3 试剂及配制
        6.3.1.S DS(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
        6.3.2 硫酸溶液6%
        6.3.3 钼酸铵溶液
        6.3.4 草酸
        6.3.5 还原剂
        6.3.6 标准储备液 1000 mg/l
        6.3.7 标准使用溶液 100 mg/L
        6.3.8 标准曲线
    6.4 仪器设备
        6.4.1 天平
        6.4.2 器皿
        6.4.3 流动注射分析仪
    6.5 方法流程图
    6.6 结果与讨论
        6.6.1 盐效应的确定
        6.6.2 动力学盐效应的校正
        6.6.3 pH 的影响
        6.6.4 钼酸铵浓度的选择
        6.6.5 温度及显色时间的影响
        6.6.6 线性范围
        6.6.7 检测限
        6.6.8 准确度和精密度
        6.6.9 实际样品的应用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紫外光还原流动注射测定河口水中的硝酸盐氮
    7.1 引言
    7.2 实验原理
    7.3 仪器设备
        7.3.1 天平
        7.3.2 玻璃器皿
        7.3.3 流动注射分析仪(FIA)
        7.3.4 紫外灯
    7.4 试剂及配制
        7.4.1 DTPA+TRIS 缓冲溶液
        7.4.2 磺胺-NED 混合溶液
        7.4.3 NaCl 溶液(载液)30g/L
        7.4.4 硝酸盐储备液,100mg/L;
        7.4.5 硝酸盐工作曲线
    7.5 结果与讨论
        7.5.1 流程图的确定
        7.5.2 到阀时间的测定
        7.5.3 光照还原时间-泵速的选择
        7.5.4 仪器条件
        7.5.5 缓冲溶液pH 的选择
        7.5.6 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7.5.7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7.5.8 方法还原率
        7.5.9 盐效应的确定和校正
        7.5.10 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
        7.5.11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
        7.5.12 检出限
        7.5.13 本方法与镉-铜还原法的比较
        7.5.14 实际样品应用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4)浆水芹菜营养功能成分与亚硝酸盐变化规律及加工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1.1.2 发酵蔬菜简介
        1.1.3 国内外发酵蔬菜产业现状
        1.1.4 浆水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发酵微生物学的研究
        1.2.2 发酵蔬菜工艺的研究
        1.2.3 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究
        1.2.4 芹菜功能特性的研究
        1.2.5 发酵蔬菜安全食用性的研究
        1.2.6 有害微生物及抑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浆水芹菜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2.1 浆水芹菜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2.2 浆水芹菜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的变化
        2.3.2 发酵动力学曲线
        2.3.3 浆水芹菜和泡芹菜的比较
        2.3.4 发酵阶段有机酸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浆水芹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变化规律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发酵工艺流程
        3.1.5 试验方法
        3.1.6 检测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面汤稀释比例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2 热烫时间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3 发酵温度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4 食盐浓度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5 陈浆水对浆水芹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6 接种乳酸菌对浆水芹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浆水芹菜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与发酵工艺的优化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发酵工艺流程
        4.1.5 试验方法
        4.1.6 检测方法[194-197]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面汤稀释比例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2 热烫处理时间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3 发酵温度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4 加盐量对自然发酵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5 陈浆水对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6 单菌种对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7 混合菌种对浆水芹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4.2.8 浆水芹菜发酵工艺优化试验
    4.3 本章小结
    4.4 讨论
第五章 浆水芹菜发酵过程黄酮的变化、发酵液清除DPPH 自由基和抑菌效果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1.4 检测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自然发酵法和接种发酵法对芹菜浆水菜黄酮得率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浆水芹菜发酵液对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5.2.3 发酵过程中浆水芹菜发酵液抑菌效果研究
    5.3 小结
    5.4 浆水芹菜加工机理探讨
第六章 浆水芹菜产品的保藏与质量标准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试剂
        6.1.3 仪器设备
        6.1.4 工艺流程
        6.1.5 试验方法
        6.1.6 检测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低温保藏对浆水芹菜品质的影响
        6.2.2 加热处理对浆水芹菜品质的影响
        6.2.3 添加防腐剂对浆水芹菜品质的影响
        6.2.4 紫外处理对浆水芹菜品质的影响
        6.2.5 微波处理对浆水芹菜品质的影响
        6.2.6 保藏方法的优化
    6.3 浆水芹菜质量标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缩略表

(5)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
2 制备镉柱
3 还原效率的测定方法
    3.1 试剂配制
    3.2 操作方法
        3.2.1 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 (F液) 的还原方法
        3.2.2 配制空白和标准被测液
    3.3 计算还原效率P
    3.4 还原效率P与循环时间和循环液体积的关系
4乳品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4.1样品处理
    4.2
    4.3测定硝酸钠
    4.4配制标准工作曲线被测液
    4.5计算

四、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物烹调与叶酸损失研究[D]. 崔娜.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7)
  • [2]直流电刺激对细菌生长动态过程的作用研究[D]. 周生学. 首都师范大学, 2009(10)
  • [3]河口营养盐检测新方法应用研究 ——以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长江口区的监测应用为例[D]. 杨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4]浆水芹菜营养功能成分与亚硝酸盐变化规律及加工机理研究[D]. 何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5]C2型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品中硝酸盐[J]. 徐立环,曲玉君,陈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12)

标签:;  ;  ;  ;  ;  

C2循环镉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硝酸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