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梨枣温室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宗进[1](2014)在《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水杨酸对温室栽培梨枣幼苗耐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梨枣(Ziziphus jujuba‘Lizao’)口感脆甜,营养丰富,有着重要的食用、药用、观赏和建筑功能。低温是影响梨枣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早春温室梨枣生长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和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在提高梨枣幼苗耐冷性方面的协同效应,本试验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不同浓度外源SA对昌邑滨海地区梨枣幼苗耐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亚低温(昼温/夜温:15±0.5oC/10±0.5oC)和低温(昼温/夜温:10±0.5oC/5±0.5oC)胁迫条件下,接种AMF或外施SA均能显着增加梨枣幼苗干物质含量,提高电导率,降低丙二醛(methyl 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一系列抗氧化酶活性,且接种AMF配合外施约600-900mg/L的SA效果更为明显。1、接种AMF配合喷施600mg/L的水杨酸,能增加梨枣幼苗叶片含水量(低温:13.48%;亚低温:6.50%)和叶绿素含量(低温:3.35%;亚低温:5.84%),提高光合速率,积累干物质量,提高梨枣幼苗的株高(低温:15.42%;亚低温:9.66%)和茎粗(低温:12.43%;亚低温:7.43%),增强自身耐冷性;2、膜系统是植物遭受冷害最敏感的部位,接种AMF和喷施600mg/L的水杨酸能减少梨枣幼苗叶片细胞内MDA积累(低温:5.63%;亚低温:17.31%),减轻低温胁迫下膜脂过氧化水平,维持膜系统的稳定性;3、接种AMF并喷施600mg/L的水杨酸有利于提高梨枣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低温:35.84%;亚低温:27.77%)、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低温:35.71%;亚低温:27.77%)、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低温:91.35%;亚低温:37.10%)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等物质对梨枣叶片细胞和梨枣幼苗膜系统的损伤;4、接种AMF结合外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降低叶片组织相对电导率(低温:21.01%;亚低温:18.30%)和冰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脱水后的蛋白质变性,提高梨枣幼苗对低温和亚低温的耐性。本研究证明了AMF与SA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梨枣幼苗中一些与逆境相关的物质的含量和活性,并在提高梨枣幼苗耐冷性中起到有效的协同作用。可为改善低温和亚低温条件下梨枣的生长提供理论帮助,指导昌邑滨海地区日光温室早春梨枣的生产。
冯斌,吴建功,李敏夏,李建峰,白英[2](2014)在《‘壶瓶枣’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初报》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壶瓶枣’成熟季节遇雨裂果的问题,使其提早成熟,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对壶瓶枣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型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壶瓶枣’的萌芽、初花、盛花、结果和成熟,分别比露地早55、46、53、55、37天。在日光温室内,‘壶瓶枣’根蘖苗、嫁接苗抽枝量比露地分别提高31.7%、30.1%;枣吊数分别增加27.9%、35%;枣吊长度增加14.2%、34.5%;吊果率提高28.8%、23.5%。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温室内外‘壶瓶枣’的果形指数存在显着差异。露地栽培的‘壶瓶枣’,果实呈长倒卵形,而温室内枣果近似椭圆。
张献辉,陈奇凌,王东健,花东来[3](2012)在《新疆北疆石河子枣树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文中研究表明2009—2011年,我们在新疆石河子进行日光温室鲜食枣品种促早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赞皇大枣、梨枣日光温室栽培枣树的产量明显高于露地平茬栽培,平均单果重高于露地平茬栽培,果实总糖、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与露地平茬栽培相近,果实成熟期比露地平茬栽培提早15~30天,单位面积收益明显高于露地平茬栽培。日光温室鲜食枣促早栽培技术可在新疆北疆枣生产地区推广应用。
冯斌[4](2011)在《枣树设施栽培研究现状及建议》文中指出对设施枣树的主要栽培品种、需冷量、抗冻性、果实品质等栽培基础作了介绍,主要就环境控制、农业措施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汪星[5](2011)在《陕北红枣裂果成因及防治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红枣是喜温、喜光、耐旱的经济树种,适应性强,素有“铁杆庄稼”之称,是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发展生态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由于红枣味甜可口,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开胃健脾等多种药用功能,因此又有“百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陕北红枣产业发展迅速,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但由于长期以来枣树为人工栽种自然生长为主,当地栽培品种繁多且缺乏科学的栽培配套措施,红枣成熟期时常处于雨季,导致红枣裂果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造成减产也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经济损失较大,裂果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红枣裂果年年发生,其中1/3年份的裂果在4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达90%以上,以致丰产不丰收。研究防治红枣裂果的技术,寻找防治红枣裂果的途径,无疑对红枣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生态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人工降雨实验、室内浸水条件下的红枣裂性测试及红枣品质与裂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间裂果一般与降雨时间和枣果成熟度有关,降雨和红枣成熟期同时出现是红枣裂果的主要原因。所以根据当地降雨分布规律,筛选出在成熟期能错过降雨高峰,且本身具有较强抗裂性的品种,成为减少裂果损失的一种有效途径。2、人工降雨和浸水实验得到了红枣抗裂性一致的结果,所以认为人工降雨和浸泡枣果实验更能反映不同红枣品种的自身抗裂性能。3、参试枣果的裂果率与果实的12小时吸水率关系密切,与果实的品质相关性不强。不同抗裂能力的品种在白熟期吸水率均高于脆熟期,即枣果接近全成熟,吸水能力下降。脆熟期抗裂品种吸水率最低,易裂品种吸水率最高。基本表现为吸水率高的品种其裂果率也较高的特征。裂果率与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的关系不明显。4.在试验的六种红枣品种中,硬度从大到小顺序为米枣、蜂蜜罐枣、马牙枣、赞皇大枣、骏枣、梨枣。这些红枣脆熟期浸果后,裂果率从大到小顺序为梨枣、骏枣、赞皇大枣、马牙枣、蜂蜜罐枣、米枣。实验测试说明枣果实硬度与果实开裂为负相关,相关性系数0.9675**即硬度值高的红枣抗裂果性也较强。5、不同药剂对不同品种防裂作用不同,镁钙美对骏枣、梨枣的防裂效果最显着,果蔬邦对赞皇大枣防裂效果最显着。其中镁钙美和益科乐活力菌对这三个品种都具有较明显的防裂作用,说明这两种药剂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在自然条件下,镁钙美对骏枣防裂效果较对照裂果降低31.3%,果蔬邦对赞皇大枣防裂效果较对照裂果降低24.1%,镁钙美对梨枣防裂效果较对照裂果降低19.8%。在人工降雨条件下,药剂降低裂果在25.45%-29.42%。6、施肥有利于提高红枣的抗裂性能,在研究区,施尿素后红枣抗裂效果最明显,裂果率较对照降低36.67%。
马玉香,牛瑞清,张利萍[6](2011)在《大梨枣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引种栽培山东大梨枣的同时,积极探索研究鲜枣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提出了定植、枣树温室栽培管理等大梨枣反季节栽培技术。
赵春明[7](2010)在《亏水处理对梨树生理生态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就亏水处理条件下梨枣树的生理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梨枣树各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亏水条件下梨枣树的生理生态反应以及亏水对梨枣品质的影响,按梨枣树的生理生长特性将梨枣树生育阶段划分为五个:越冬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的大型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2个重复。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与对照相比,各阶段亏水处理均能有效减缓土壤水分的消耗。各亏水处理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速率要小于对照,且各处理灌水前期水分变化速率要高于灌水后期。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0~80cm土层,地表至40cm深的土壤水分变化比较剧烈,是水分的速变层。各处理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分变化规律具有相似的规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变化幅度有所减小。各处理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2)水分调控对梨枣树的茎液流的日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在前人研究梨枣树茎液流变化和同时期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相对于蒸腾速率延后0.5h及1h的茎液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液流的变化与蒸腾速率的变化之间有一定的时滞性,梨枣树蒸腾速率与延后1小时的茎液流的相关性要好于同时期的茎液流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需要一定时间所致;各处理梨枣树茎液流的日变化规律均呈抛物线型,在持续水分胁迫下,梨枣树茎液流出现明显波动,亏水处理下梨枣树茎液流比充分供水条件下梨枣树茎液流有所减少;各个生育时期梨枣树茎液流量大小有所不同,在萌芽展叶期和果实膨大期茎液流量较大,梨枣树的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梨枣树茎液流之和占到整个生育时期茎液流总量的75%左右,说明这三个时期是梨枣树用水的关键时期;分析了充分灌水条件下梨枣树茎液流与太阳辐射、日平均温度的关系,梨枣树茎液流与太阳辐射和日平均温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日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235,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系数为0.5594。(3)地温变化是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亏水处理下的地温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有所减小,地温变化的幅度也逐渐平缓。夏季充分灌水条件下地温要低于亏水处理条件下,且充分灌水条件下地温变化幅度要小,而冬季充分灌水条件下,地温明显高于亏水处理,说明灌水可调节地温。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地温的变化与太阳辐射量显着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4)亏水处理对梨枣树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对照处理亩产1400Kg左右,处理3的产量降幅最大,而处理2和处理5的产量与对照相差不多,这说明梨枣树的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较高;亏水处理并不是对所有的品质指标均起到提高和改善的作用,亏水处理对梨枣的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分和糖酸比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上。亏水处理能显着提高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分和糖酸比且达到极显着水平(α=0.01),试验数据表明各处理均可使果实可溶糖含量提高,与对照相比T2提高37.5%,T3、T4、T5分别提高了18.1%、26.1%和9.5%,使得果实口感更好达到了以水调控品质的效果。处理2能较大程度上减小果实的单果重、体积和果实有机酸的含量,T2~T5处理下梨枣单果重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0.6%、8.4%、8.0%、3.7%。充分灌水条件下梨枣的平均体积为25.20cm3,而T2处理为20.15 cm3,比充分灌水条件下减小了20%,减小幅度最大。但是亏水处理对梨枣果实的含水率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影响不是很大。(5)亏水处理对各处理的梨枣树树叶单叶WUE有不同的影响,轻度亏水处理的梨枣树树叶WUE要高于中度亏水处理的。在部分时间段内,干旱胁迫能提高梨枣树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亏水处理的梨枣树新梢生长量均小于对照,亏水处理能明显的抑制梨枣树的新梢生长,这将有利于树体以后的生殖生长。
崔宁博[8](2009)在《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的52.5%,西北半干旱区许多地区作物生育期内降水不足250mm,难以满足正常生长需水,灌溉对于该区作物稳产、增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较低,且近年来地下水过度开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但该区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我国优质水果重要产区,梨枣是该区的特色出口水果,也是该区种植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灌溉,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是当地枣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西北半干旱区果业生产面临水资源紧缺的现实,论文以该区特色经济果树梨枣树为研究对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梨枣园分别开展了温室与大田试验,对调亏灌溉的梨枣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水分亏缺与复水环境下梨枣树用水过程、生理调控与气孔响应机理、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平亏水处理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生育期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耗水规律、产量、品质、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取得了以下成果:⑴通过亏水处理与复水效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适度水分亏缺可以有效调控梨枣树叶片气孔开度,降低叶片过多的蒸腾耗水,并刺激树体诱发补偿效应,初步揭示了调亏灌溉提高果树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与水分亏缺引起的“干湿交替过程”对气孔的调控机理,从果树生理角度进一步证实了调亏灌溉的节水机理。⑵揭示了调亏灌溉对梨枣树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初步阐明了不同生育期不同亏水处理对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梨枣果实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梨枣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⑶分析了温室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梨枣树液流在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土壤含水率间的定量关系,表明不同亏水处理在显着降低灌溉水量的同时液流总量最大降幅仅为10.5%,且部分处理出现液流总量略高于对照的现象,表明亏水处理下梨枣树根区土壤“干湿交替”可诱发根系产生明显的吸水补偿效应;同时,利用液流液流—株间微型株间微型蒸渗仪法计算各亏水处理梨枣树的蒸发蒸腾量与水量平衡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6%~17%之间,可用于灌溉制度的制定。⑷研究了梨枣树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平亏水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梨枣单项品质指标对水分调控的敏感性并通过熵权法与主成份分析法对梨枣综合品质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梨枣树水分-品质响应机理的控水调质生产函数。⑸得到了温室与大田条件下不同水平亏水处理的梨枣树耗水规律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开花座果期与果实膨大期。⑹通过对温室与大田梨枣树不同生育期实施不同水平亏水处理,研究了叶片碳稳定同位素分辨率(△L)与相应时段叶片水平WUE(WUEi、WUEn)、最终产量、产量水平WUE(WUEy)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果实碳稳定同位素分辨率(△F)与产量、WUEy和耗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L、△F影响显着,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的△L与WUEi、WUEn仅在果实成熟期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F与WUEy、产量也仅在果实成熟期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或0.01)全生育期所有亏水处理下△L对叶片水平WUE具有一定指示性,且对WUEn的指示性优于WUEi,△F对WUEy、ETc指示效果较为理想。⑺根据三年的试验资料,从优选梨枣树最佳调亏灌溉方案出发,构建了评估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调亏灌溉综合效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利用信息熵理论求得各层评价指标客观熵权,结合专家法的主观权重获得了模型各层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提高了模型评价可靠性。同时,运用该模型对3年温室、大田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果实成熟期中度(灌水定额为对照1/2)亏水处理方案的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较好;在大田自然降水条件下,果实成熟期重度(不灌水)、中度(灌水定额为对照1/2)亏水的单阶段调亏灌溉方案及萌芽展叶期重度(不灌水)+果实成熟中度(灌水定额为对照1/2)亏水的复阶段调亏灌溉方案综合效益较为理想,符合生产实际情况。因此,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调亏灌溉综合效益模糊评价模型可为梨枣树最佳调亏灌溉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指导。⑻根据三年的调亏灌溉试验资料与当地降水资料,初步提出了西北半干旱区不同水文年型梨枣树调亏灌溉模式,同时还探讨了调亏灌溉在西北半干旱区推广应用的适用性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半干旱区梨枣园实施科学的调亏灌溉可以提高梨枣树叶片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有助于节水、稳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型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对促进该区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
周富彦[9](2009)在《水分调控下梨枣树节水机理及补偿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节水、优质、优产、高效为理念,以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及推广应用为目标,对梨枣树进行水分调控补偿技术的研究。试验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大型日光温室内进行。通过试验分析了梨枣树的耗水规律及影响蒸腾耗水的主要环境因子间相关度;探明了不同水分处理下梨枣树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规律及补偿效应;最终通过果实品质及产量确定出最优梨枣树的调控灌溉方案,为水分调控补偿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水分处理下梨枣树小区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差别不大,主要水分活动区域在地下20—80cm范围内;全生育期耗水量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其占到了全年总耗水量的80%以上;在全生育期,整个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与水分调控程度成正比。(2)通过对梨枣树耗水特性的研究表明:除越冬休眠期外,其余各阶段正常供水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在0.85mm左右,日均蒸腾量在2.3mm左右;而水分调控处理的日均蒸发蒸腾耗水量都较正常供水的小。蒸腾耗水规律:正常供水的蒸腾速率从8:00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3:0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 20:00左右降至到夜间平稳状态,总体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晴天水分调控处理的其变化趋势类似,但在整个过程中蒸腾速率都较正常的小,且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正常的滞后1小时左右;阴雨天,由于蒸腾较小,各控水处理与正常供水的基本一致,峰值也没有出现偏差。(3)针对影响茎液流(蒸腾耗水)的各环境因子来说,各主要因子间相关度次序为:晴天正常供水:日最高温度>土壤水分>日平均温度>太阳净辐射强度;晴天亏水处理:土壤水分>日最高温度>太阳净辐射强度>日平均温度;阴天不同水分处理间各因子的相关度差别不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4)通过对梨枣树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研究得到:各生理生态指标对水分的敏感程度都较高,当出现水分胁迫时各指标会相应的调节,来适应外界环境;当合理调控后复水,各指标也会及时调整,加大水分消耗,加快有机物的合成,来弥补前面水分调控时的欠缺,形成明显的补偿效应。这些指标涉及到蒸腾速率(液流速率)、光合速率、叶水势、叶绿素、枣吊以及枝条等多个指标,且这些指标的补偿效应在一定的控水范围内(生育期内标准灌水定额的1/2以上),前期水分胁迫越严重,后期补偿能力越强。(5)不同阶段不同水分处理对梨枣的品质都有影响,但程度不等。果实膨大期控水对梨枣树果实的多个指标影响不利,并部分达到显着水平(P<0.05),这表明此生育期不宜进行水分调控。果实成熟期控水能相对地提高果实的硬度、色度率等指标,且能向“提前成熟,长久保鲜”的目的靠近;同时能相对地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指标的含量(P<0.05)。这表明成熟期控水不但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还能向“以水调质,控水催熟,提高效益”目标靠近。(6)通过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梨枣树的最佳灌水方案为:在越冬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及果实成熟期三阶段进行轻、中、重度组合控水,在开花座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正常供水。这样才能将梨枣树的生长补偿潜力更好的挖掘出来,为实现节水、优质、优产、高效的目标创造条件。
赵君,李新[10](2007)在《梨枣温室的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2005年景泰五佛苗圃从山西引进梨枣进行温室栽培,当年即可见果,第二年树平均株产2.5kg,产量达534.6kg。作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二、梨枣温室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梨枣温室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水杨酸对温室栽培梨枣幼苗耐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梨枣的生物学特性 |
1.2 梨枣的生理特性 |
1.3 梨枣的栽培措施 |
1.4 水杨酸的生理功能 |
1.5 AMF的生理功能 |
1.6 温度对梨枣的影响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2.1 试验示范园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
2.5 叶片含水量测定 |
2.6 叶绿素含量测定 |
2.7 丙二醛含量测定 |
2.8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2.9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2.10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2.11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2.12 叶片电导率测定 |
2.13 菌根侵染率率测定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梨枣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梨枣株高幼苗和茎粗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5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幼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3.6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幼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3.7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幼苗叶片CAT活性的的影响 |
3.8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9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10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11 不同浓度水杨酸以及AMF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壶瓶枣’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与设置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物候期观测 |
1.3.2 生长量观测 |
1.3.3 果形指数测量 |
1.3.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物候期观测 |
2.2 生长量观测 |
2.3 果形指数测量 |
3 结论 |
4 讨论 |
(3)新疆北疆石河子枣树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与设计 |
1.2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产量和品质 |
2.2 物候期 |
3 日光温室栽培枣树的关键技术 |
3.1 扣棚时间 |
3.2 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
3.3 树体调控 |
3.4 肥水管理技术 |
(1) 灌水 |
(2) 施肥 |
(4)枣树设施栽培研究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基础研究 |
1.1 主栽品种 |
1.2 需冷量 |
1.3 抗冻性 |
1.4 果实品质 |
2 环境控制 |
2.1 设施结构 |
2.2 温湿度控制 |
3 农业措施 |
3.1 定植时间与密度 |
3.2 前促后控技术 |
4 建议 |
(5)陕北红枣裂果成因及防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裂果及其特点研究 |
1.2.2 裂果的成因 |
1.2.3 裂果的防治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不同红枣品种的抗裂性能比较 |
2.1.2 红枣裂果原因分析 |
2.1.3 药物防治红枣裂果效果比较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2.3.1 试验地区概况 |
2.3.2 不同红枣品种的抗裂果性能比较 |
2.3.3 红枣裂果成因 |
2.3.4 药物防治红枣裂果效果比较 |
第三章 红枣抗裂果性分析比较 |
3.1 红枣成熟期的降雨与裂果 |
3.1.1 红枣成熟期的降雨量与裂果之间关系 |
3.1.2 自然状况下的调查 |
3.2 室内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红枣裂果成因分析 |
4.1 红枣品质与裂果的关系 |
4.2 不同品种红枣吸水率与裂果率的关系 |
4.3 硬度测试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防裂药物的效果比较 |
5.1 喷施药物防裂效果 |
5.1.1 自然条件下药剂防裂的作用 |
5.1.2 人工降雨条件下的药剂防裂效果 |
5.1.3 喷药枣果抗裂性浸水比较 |
5.1.4 防裂药剂对枣树生长的作用 |
5.2 不同施肥处理与裂果率的关系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大梨枣反季节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定植 |
1.1 苗木的选择及定植 |
1.2 授粉树的配置 |
2 枣树温室栽培管理措施 |
2.1 升温前的管理措施 |
2.1.1 休眠期修剪 |
2.1.2 灌水、防病虫 |
2.2 初始升温期的管理措施 |
2.2.1 扣棚及温度的调控 |
2.2.2 覆膜、松土、除草 |
2.3 花期管理措施 |
2.3.1 花前灌水、施肥 |
2.3.2 悬挂反光膜 |
2.3.3 花期温湿度的调控 |
2.3.4 授粉 |
2.3.5 花期促花促果 |
2.4 幼果期管理技术 |
2.4.1 果实膨大期管理技术 |
2.4.2 温室枣果成熟期管理技术 |
3 适时采收, 包装上市 |
4 促进落叶, 强迫休眠 |
(7)亏水处理对梨树生理生态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控水机理的研究 |
1.2.2 控水最佳时期的研究 |
1.2.3 控水程度的研究 |
1.2.4 控水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1.2.5 主要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试验设计试验区概况 |
2.2.1 试验区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3 技术路线 |
2.4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2.5 作物生育期资料 |
第三章 亏水处理对地温的影响 |
3.1 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度的变化 |
3.2 不同供水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 |
3.3 温室内地温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亏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4.1 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变化规律 |
4.2 不同灌水处理下梨枣树全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 |
4.3 结论 |
第五章 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的影响 |
5.1 热脉冲技术测定液流的基本原理 |
5.2 梨枣树各个生育时期内茎液流的变化 |
5.3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太阳辐射和日平均温度的关系 |
5.4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 |
5.5 梨枣树茎叶流与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关系 |
5.6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亏水对梨枣树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6.1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
6.2 梨枣树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之间的关系 |
6.3 调亏灌溉对梨枣物理指标的影响 |
6.4 调亏灌溉对梨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
6.5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6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调亏灌溉研究进展 |
1.2.2 果树耗水研究进展 |
1.2.3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与植物水分利用关系研究进展 |
1.2.4 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
1.2.5 果树调亏灌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
2.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2 温室梨枣树调亏灌溉试验 |
2.2.1 温室试验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2.3 大田梨枣树调亏灌溉试验 |
2.3.1 试验概况 |
2.3.2 试验设计 |
2.3.3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三章 调亏灌溉条件下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3.1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3.1.1 温室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3.1.2 大田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3.1.3 不同处理梨枣树土壤水分垂向分布 |
3.2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棵间蒸发量的影响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光合指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1.1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1.2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1.3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1.4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2 定光强条件下梨枣树叶片光合指标对气孔导度的响应 |
4.3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
4.3.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树光合指标逐日变化的影响 |
4.4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
4.4.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树叶片相对含水率的影响 |
4.4.3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树叶片SPAD 值的影响 |
4.5 讨论与小结 |
4.5.1 不同亏水处理梨枣树叶片光合指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4.5.2 调亏灌溉下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气孔运动的调控 |
4.5.3 调亏灌溉下复水对梨枣树生理指标的调控 |
4.5.4 调亏灌溉下亏水处理与复水对梨枣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
4.5.5 调亏灌溉下亏水处理与复水对梨枣树水分利用的调控 |
第五章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生态指标的影响 |
5.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生长的影响 |
5.1.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
5.1.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枣吊生长的影响 |
5.1.3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进入花期时间、每吊花数与座果数影响 |
5.1.4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叶面积的影响 |
5.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果实发育的影响 |
5.2.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果实发育的影响 |
5.2.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果实发育的影响 |
5.3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剪枝量的影响 |
5.3.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树剪枝量的影响 |
5.3.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树剪枝量的影响 |
5.4 讨论与小结 |
5.4.1 亏水处理对梨枣树生长的影响 |
5.4.2 亏水处理对梨枣果实发育的影响 |
5.4.3 亏水处理对梨枣树光合产物分配的调控 |
第六章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耗水、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1 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 |
6.1.1 温室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 |
6.1.2 大田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 |
6.2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树茎液流的影响 |
6.2.1 梨枣树全生育期日液流量变化规律 |
6.2.2 梨枣树日液流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关系 |
6.2.3 梨枣树日液流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6.2.4 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梨枣园蒸发蒸腾量的比较 |
6.3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内耗水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
6.3.1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内耗水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
6.3.2 调亏灌溉对大田梨枣树主要生育期内耗水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
6.4 调亏灌溉对梨枣树果实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4.1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4.2 调亏灌溉对大田梨枣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5 讨论与小结 |
6.5.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变化的影响 |
6.5.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产量的影响 |
6.5.3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七章 调亏灌溉条件下稳定性碳同位素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
7.1 稳定性碳同位素对温室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
7.1.1 温室亏水处理下梨枣树叶片与果实碳同位素分辨率变化 |
7.1.2 温室亏水处理下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
7.1.3 温室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下梨枣树△L、△F与 WUE、ETc及产量的关系 |
7.1.4 温室全生育期亏水处理下梨枣树△L、△F 与WUE 及相关指标的关系 |
7.2 稳定性碳同位素对大田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
7.2.1 大田亏水处理下梨枣树叶片与果实碳同位素分辨率变化 |
7.2.2 大田亏水处理下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
7.2.3 大田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下梨枣树△L、△F与 WUE、ETc及产量的关系 |
7.2.4 大田全生育期亏水处理下梨枣树△L、△F与 WUE 及相关指标的关系 |
7.3 讨论与小结 |
第八章 调亏灌溉对梨枣品质影响与水分-品质模型的构建 |
8.1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品质的影响 |
8.1.1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品质物理指标影响 |
8.1.2 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温室梨枣品质化学指标影响 |
8.2 调亏灌溉对大田梨枣品质的影响 |
8.2.1 不同生育期单阶段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品质的影响 |
8.2.2 不同生育期复阶段亏水处理对大田梨枣品质的影响 |
8.3 调亏灌溉下梨枣品质单项指标与耗水量的关系 |
8.3.1 调亏灌溉下温室梨枣品质单项指标与耗水量的关系 |
8.3.2 调亏灌溉下大田梨枣品质单项指标与耗水量的关系 |
8.4 调亏灌溉下梨枣品质综合评价 |
8.4.1 评价方法 |
8.4.2 调亏灌溉下梨枣品质综合评价 |
8.5 控水调质生产函数的建立 |
8.6 讨论与小结 |
第九章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模糊评价 |
9.1 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
9.2 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
9.2.1 决策特征值矩阵 |
9.2.2 相对隶属度矩阵 |
9.2.3 最优模糊划分矩阵 |
9.2.4 模糊评价模型 |
9.2.5 各项评价指标信息熵权重的确定 |
9.3 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法 |
9.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 |
9.4.1 温室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 |
9.4.2 大田梨枣树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 |
9.5 讨论与小结 |
第十章 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最优调亏灌溉模式 |
10.1 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调亏灌溉田间应用模式 |
10.1.1 温室梨枣树灌溉制度 |
10.1.2 大田梨枣树灌溉制度 |
10.2 梨枣树调亏灌溉的配套管理 |
10.2.1 栽植方式管理 |
10.2.2 整形修剪管理 |
10.2.3 施肥管理 |
10.2.4 土壤管理 |
10.2.5 病虫害管理 |
10.3 调亏灌溉技术的适用性与推广应用的潜力分析 |
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11.1 主要结论 |
11.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1.3 本论文不足之处 |
11.4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水分调控下梨枣树节水机理及补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1.2.1 作物水分调控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历程 |
1.2.2 水分调控技术的节水潜力与增产机理 |
1.2.3 果树类的水分调控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4 梨枣树的水分调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设计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方案设计及数据获取方法 |
2.3 技术路线与试验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水分调控下梨枣树耗水规律的研究 |
3.1 梨枣树全生育期耗水规律的研究 |
3.1.1 水分调控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变化研究 |
3.1.2 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 |
3.2 梨枣树茎液流(蒸腾耗水)的研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3.2.1 不同水分调控对梨枣树茎液流的日内、日际间变化研究 |
3.2.2 影响茎液流(蒸腾)的环境因子 |
3.3 梨枣树小区棵间蒸发的研究 |
3.4 小结与讨论 |
3.4.1 结论 |
3.4.2 讨论 |
第四章 水分调控对梨枣树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
4.1 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补偿效应研究 |
4.1.1 叶片光合速率 |
4.1.2 叶水势 |
4.1.3 叶绿素 |
4.2 生(形)态指标的补偿效应研究 |
4.2.1 新梢生长量变化研究 |
4.2.2 果实体积形态研究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结论 |
4.3.2 讨论 |
第五章 水分调控对梨枣树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
5.1 水分调控对梨枣树果实物理形态指标的影响 |
5.2 水分调控对梨枣化学品质指标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5.3.1 结论 |
5.3.2 讨论 |
第六章 梨枣树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及最优灌溉方案的确定 |
6.1 不同水分调控对梨枣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2 最优灌溉方案的确定 |
6.3 小结与讨论 |
6.3.1 结论 |
6.3.2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梨枣温室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水杨酸对温室栽培梨枣幼苗耐冷性的影响[D]. 郭宗进.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
- [2]‘壶瓶枣’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初报[J]. 冯斌,吴建功,李敏夏,李建峰,白英. 农学学报, 2014(01)
- [3]新疆北疆石河子枣树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J]. 张献辉,陈奇凌,王东健,花东来. 中国果树, 2012(01)
- [4]枣树设施栽培研究现状及建议[J]. 冯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1)
- [5]陕北红枣裂果成因及防治途径研究[D]. 汪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6]大梨枣反季节栽培技术[J]. 马玉香,牛瑞清,张利萍. 种业导刊, 2011(04)
- [7]亏水处理对梨树生理生态指标影响的研究[D]. 赵春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2)
- [8]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 崔宁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9]水分调控下梨枣树节水机理及补偿效应研究[D]. 周富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10]梨枣温室的栽培技术[J]. 赵君,李新. 甘肃农业,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