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论文文献综述)
孙阳,王宁[1](2013)在《浅析曾国藩、李鸿章的为官之道》文中提出众所周知,晚清官场派别林立,步步惊心。然而曾国藩、李鸿章却被同时誉为晚晴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为三朝重臣,李鸿章也官居极品,显然都得益于他们的为官之道。二人虽为师承关系,但细细比较,二人在为官背景、为官德性、用人识人、功过是非方面皆有不同。透视分析二人的为官之道,不仅使人深谙官场的风云变化,还可以警醒世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
王天宇[2](2011)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建军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近现代是一个从封建国家过渡为现代国家的历史,是一个战争与革命的时期,因此,近代中国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各派政治势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政治建军的道路。近现代政治建军思想根植于传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各派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苏俄共产主义革命经验,建立起贯彻各自政治主张的革命军队,形成了迥异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建军体制。本文在比较分析从晚清到近现代中国各个阶段政治建军思想的基础上,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通过实现政党、人民、国家、军队“四位一体”,历史地解决了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军队私人化”滥觞,从中探求政治建军成功背后的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肖美贞[3](2006)在《简析“关税特别会议”期间知识分子的关税言论》文中认为关税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关税特别会议是近代中国唯一一次讨论中国关税问题的正式会议,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所做的专题研究较少。本文则从思想史的角度,主要以关税特别会议期间(1925年10月至1926年7月)的知识界言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对关税会议期间知识界就关税问题发表的林林总总的见解作一梳理,力图反映出当时国人对关税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水平。本文简要叙述了关税特别会议的过程,重点介绍关税会议期间知识分子对关税自主权问题、裁厘加税问题以及关款问题的认识。对于第一个问题,从知识界对“关税自主权”一词的理解入手,到关税自主方式的讨论,再到关税制度与关税政策的阐发,揭示人们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进步。对于第二个问题,文章分析了知识界对裁厘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并延伸到对中国税制和财政方面的讨论,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对第三个问题,从关款问题的由来切入,知识界对丧失关款保管权的危害、收回保管权的依据和保管办法都进行了详尽透彻的论述。最后得出:1、这些言论对关税会议进程有一定的影响;2、这些言论深化了国人对关税问题的认识,对于我国在30年代最终实现关税自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这些言论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由关税问题生发出对许多经济问题的探讨,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注。
肖美贞[4](2004)在《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文中研究说明军事训练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间接与战争的成败密切相关 ,在军队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训和练两个方面 ,阐发比较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治军之道。曾偏重于训 (思想教化 ) ,擅长用儒家思想缔造湘军 ;李则衷于练 (技术装备 ) ,注重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和采用西法练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李鸿章比曾国藩更具有战略眼光 ,这是造成湘消淮长不同历史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曾国藩、李鸿章的为官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官背景之比较 |
二、为官德性之比较 |
三、为官用人之比较 |
四、为官功过之比较 |
(2)中国近现代政治建军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要旨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由来 |
一、精于算计造成的忠诚缺失 |
二、“君命有所不受”的责任悖律 |
三、文武分立现实导致的文武相忌 |
四、和平“红利”诱惑引发的“抑武”需要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政治建军的文献 |
二、研究军队建设的文献 |
三、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文献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一、何谓政治建军 |
二、为何政治建军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路线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路线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现代政治建军思想的传统基础 |
第一节 “仁义之师”的建军理想 |
一、孔子崇“仁”的军事思想 |
二、孟子倡“义”的军事思想 |
三、荀子的“王道”治军思想 |
四、兵家的“王道”治军思想 |
第二节 “齐勇如一”的治军要求 |
一、“仁义”的约束 |
二、“礼”的约束 |
三、“法令”的约束 |
四、“军纪”的约束 |
第三节 “治心治气”的实践探索 |
一、杀身成仁 |
二、治气养心 |
三、心要知“道” |
四、教戒为先 |
五、同心同仇 |
第四节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念 |
一、重视谋略 |
二、重视“软实力” |
三、重视“攻心” |
第五节 “主忠信”的人格定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政治建军思想 |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宗教建军实践 |
一、农民战争的宗教传统 |
二、脱胎于教义的军纪 |
三、以“讲道理”为形式的思想教育 |
第二节 “中兴名臣”的儒教建军实践 |
一、“儒生为主”的骨干 |
二、“忠义血性”的将德 |
三、“仁礼”带兵之道 |
四、从“兵为将有”到“以武干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建军思想 |
第一节 孙中山的政治建军思想 |
一、革命正义论 |
二、建立革命军 |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建军实践 |
一、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的推广 |
二、政治建军与国民革命的紧密结合 |
三、政治建军中的教训 |
第三节 “以军制党”的蒋介石政治建军思想 |
一、“武人主导”构建的指挥体系 |
二、“师生之谊”形成的精神纽带 |
三、“形同附庸”的政治工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军思想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政治建军的重要意义 |
一、为政治建军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 |
二、为政治建军培养了一批军政建设骨干 |
三、为政治建军扩大了在旧军队的影响力 |
四、为政治建军树立了国民革命这一目标 |
第二节 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 |
一、阶级斗争理论指导的政治建军 |
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建设 |
三、共产主义“新人”的精神塑造 |
四、持之以恒地狠抓党的作风建设 |
第三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政治建军思想 |
一、邓小平的政治建军思想 |
二、江泽民的政治建军思想 |
三、胡锦涛的政治建军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近现代中外政治建军思想的异同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政治建军实践的差异性 |
一、政治委员制度 |
二、政治工作机关 |
三、军队中的党组织 |
四、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五、历史的裁决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军队政治工作的相似性 |
一、不叫政治工作不等于没有政治工作 |
二、近代政治建军自西方军队开始 |
三、西方军队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 |
四、西方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政治建军思想对“王道”与“霸道”的解构 |
二、政治建军思想对“忠”与“义”的统一 |
三、政治建军思想对“知”与“行”的合一 |
四、政治建军思想对“大同”和“民本”思想的重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简析“关税特别会议”期间知识分子的关税言论(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关税特别会议 |
第一节 历史背景:20 世纪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关税问题的交涉 |
第二节 会议过程:以《关税特别会议议事录》为中心 |
第二章 关税自主问题 |
第一节 对“关税自主权”的认识 |
第二节 对关税自主方式的讨论 |
第三节 对关税税则制度与关税政策的讨论 |
第三章 裁厘加税问题 |
第一节 裁厘问题 |
第二节 加税问题 |
第四章 关款问题 |
第一节 关款问题的由来 |
第二节 关会期间知识分子对关款问题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4)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一、训字方面:曾氏技高一筹 |
二、练字方面:李氏眼光高远 |
三、兼议造成湘消淮长不同历史命运的原因 |
四、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曾国藩、李鸿章的为官之道[J]. 孙阳,王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5)
- [2]中国近现代政治建军思想探析[D]. 王天宇.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3]简析“关税特别会议”期间知识分子的关税言论[D]. 肖美贞. 苏州大学, 2006(12)
- [4]试比较曾李的治军之道——兼论湘淮军的历史命运[J]. 肖美贞. 甘肃农业,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