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张九河云龙水库淹没治理及移民安置

昆明市张九河云龙水库淹没治理及移民安置

一、昆明市掌鸠河云龙水库淹没处理与移民安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铭[1](2021)在《浅谈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例》文中提出通过对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背景、建设情况、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等现状的阐述和介绍,重点引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的方式及解决办法的探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最后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行论述。

吴莹[2](2020)在《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基于YQ社区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民族文化的变迁成为历史必然。在市场经济"推拉效应"的作用下,民族地区开启了城镇化历程。少数民族的城镇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生成的民族城镇化,是不同民族成员适应社会、自我选择的结果;另一种是人为建构的民族城镇化,主要通过政策制定和推行创设少数民族进入城市的条件和环境。相比而言,后者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更具有彻底性,完全颠覆了他们世代延续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时间节奏和空间秩序。从一个典型的城市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社区——YQ社区"两次城镇化"的实践来看,体现出人为建构的城镇化时空特征,呈现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急速性、剧烈性和复杂性,文化认同迷失感越来越强烈。为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扶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胡少翔[3](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王淼淼[4](2019)在《昆明自来水公司承建水源工程概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昆明自来水公司集团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而城市供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昆明自来水公司为实例,分析其承建的水源工程情况,为将来整个城市供水的保障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丽[5](2018)在《断裂与接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生活方式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云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增多,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工程移民。工程移民属于非自愿性的人口迁移,面临着生活方式转型与重构的艰巨任务,对此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生活方式理论为依据,以昆明市官渡区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为研究对象,探讨昆明市掌鸠河饮水工程项目中的彝族水库移民,从禄劝县偏远彝族地区搬迁到昆明城市郊区,又因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从昆明郊区迈入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型过程。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搬迁前后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生活方式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由来、移民的安置与补偿状况以及云桥社区的现状,对研究对象整体情况作简要介绍。第二章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劳动生活方式的转型。从劳动环境、生计方式、劳动时间、劳动收入、劳动保障、劳动价值观等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劳动生活方式发生的转型。第三章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生活方式转型。从消费空间、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消费生活方式发生的转型。第四章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闲暇生活方式转型。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和闲暇空间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闲暇生活方式发生的转型。第五章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社会交往方式转型。从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交往范围、交往频率、交往观念等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社会交往方式发生的转型。第六章总结和讨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本文认为,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生活方式经历了从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向郊区生活方式再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型的演进过程,在转型过程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成功实现了生活方式的“接续”,这既是国家政策不断建构和调整的结果,也是移民自身不断努力和调适的结果。

施吉芸[6](2017)在《边疆少数民族移民消费文化研究——以安宁市云杉村为例》文中认为新移民群体的消费问题成为众多社会现象中需要予以关注的话题,云杉村是边疆少数民族一个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村落,从原居地迁移到新住地,逐渐完成了从"客人"到"主人"身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消费环境发生了改变,引起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消费选择的一系列变化,然而,少数民族移民却不断地适应、融入到现代消费文化体系中。

张雪松[7](2017)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少数民族市民化研究 ——以昆明彝族和回族聚居社区为核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中国市民化主要有两种模式,即过渡市民化模式和直接市民化模式。过渡模式指农民进入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获得市民身份,如上大学后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系统工作、农民工市民化等;直接市民化指农民直接获得市民身份,失地农民市民化是最主要的形式。当前学界对过渡市民化的关注较多,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关注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市民化不同模式的具体分析,呈现在不同民族、文化、宗教背景下市民化的不同动力、不同路径和不同结果,认为市民化并非简单的统一过程,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本研究以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昆明主城郊区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为研究重点,选取了区位相似,成因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的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研究对象。一个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因民族和宗教原因,外来回族和当地回族共同形成的回族聚居社区;一个是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整体移居至城市郊区的彝族村庄,他们背井离乡,在完全陌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一个是城市世居的彝族聚居社区,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几乎完全失地,生活在熟悉的地域上和陌生的环境中。生活环境的变化为他们带来了的身份转换、生计转型、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这一切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并且存在着相当的机遇与困境。通过对3个社区市民化的全面比较,描述当地居民在近十多年来市民化过程中的现实遭遇,分析民族身份、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因素在市民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勾勒出几个社区各自独特的市民化表现。以上分析发现,市民化既不意味着生活方式必然走向现代化,也不意味着社会关系割裂和传统文化消亡,而是一个具有多元模式的过程,这种多元模式可能导致多种不同效果,随具体情境和条件转变而表现出差异。本论文分三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表明了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和研究概念。第二部分通过对三个田野点的村民卷入城市化进程后在应对失地、生计方式转型、社会结构重构、文化延续与重建和身份的转换与调试过程中对比,描述分析了昆明的城市失地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应对失地的不同策略来考查对比不同民族在面对失去土地这一最基本生产资料所表现出的适应性,讨论当前在政府主导下城市化过程中的征地补偿与城市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的市民化的不合拍不合理之处。他们的生计方式从“有土时代”到“无土时代”的转型对比分析,讨论城市少数民族生计转型面临的各种障碍。从熟人社会邻里观念瓦解、民族内聚力和市民观念增强以及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的嬗变来讨论社会记忆在城市化中的意义。分析对比了村落生活方式的延续和重建、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与变迁、宗教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以及民族教育的传承等方面的问题,讨论社会记忆的延续与民族文化的张力。从城郊农村基层组织的“翻牌”式的城市化模式,分析对比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归属感、市民身份认同度,讨论城市少数民族身份的断裂与重塑中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全文的结语,在前两部分的叙述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然发展型、传统重构型和文化冲突型3种市民化模式,进而认为市民化的动因是多元的,市民化的进程是多元的,市民化的效果是多元的,市民化的模式也是多元的。政府在推进市民化的过程中,应该把市民化看作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手段,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应该意识到市民化与传统保护之间并不冲突,采取积极措施,选择推进市民化的正确方式,实现文化传统保护与市民化进程的双目标。

陈自娟[8](2016)在《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内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流域生态补偿不仅要考虑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也要考虑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在资源环境利用上的代际公平。流域最基本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是水,水又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今,水资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也是供给日趋紧张的稀缺性资源。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水资源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排污等对水环境的污染加剧,造成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水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规划发展的科学依据,更是评判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之一。水环境承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指对区域内污染物排放的最大容纳限度和水资源需求量的满足程度,包含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指对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能提供的最大支撑能力,包括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规模及其布局与比例等。水环境承载力的双重属性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抑或支持促进抑或限制阻碍。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改善现有水环境承载力,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流域生态补偿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调节流域内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而与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毫无疑问,科学界定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构建科学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以及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承载力作用机理模型,客观地反映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以水环境承载力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滇池流域是云南省最重要的人口和经济聚集地之一,滇池水环境状况及承载能力决定了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与质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又反作用于滇池水资源环境状况。本文以滇池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水环境承载力的视角,研究探讨人们广泛关注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首先,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科学界定水环境承载力、流域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剖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流动性特征,并在总结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其次,以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特征、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分析为基础,尝试构建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明确了评价的步骤,在合理筛选影响因子基础上,借助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表征法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着重对水质、水量和人口与经济规模均衡点作了量化分析。再次,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两维视角,水质、水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流域人口规模四个方面,借助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深入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实现水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又次,结合滇池流域实际,在水资源供给能力和需求量、滇池流域水环境容量评价基础上,耦合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用人口规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入湖污染负荷变化及水体水质变化四大指标,对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了现状与安全状态下的差距。在分析滇池流域水生态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从四个方面作了重点分析,并运用DEA绩效分析方法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现状,针对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本框架、补偿标准核算体系、补偿方式、实现途径、效率评价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以水环境承载力为核心、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积极作用,特别是市场机制在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所有权分配中作用的“准市场化滇池治理机制”,以期形成从强调生产和消费“末端”污染治理向强调从源头上、全程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提出了与“准市场化滇池治理机制”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杨永琴[9](2015)在《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避免对水源的安全构成威胁,水源地居民在水源范围内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生活,使水源地的社会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当地的生活水平与临近地区产生较大差异,由此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将不利于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及居民发展受限之中的利益失衡问题,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生态补偿机制关键及难点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对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昆明市主要城市饮用水源地----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对研究区域开展实地问卷调查,了解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生态补偿支付(受偿)意愿,估算出受水区居民的最大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和水源区居民的最小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结合座谈访问法及文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现行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当地生态补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确保水源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今后的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提供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水源区、受水区居民的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的尚待加深,生态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应该由谁来承担生态补偿费用的认知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大部分水源区居民对现行生态补偿政策表示不满意,且有强烈的生态补偿受偿诉求。第二,根据CVM核算出的水源区受访居民的受偿意愿(WTA)为557.16元/人·月,受水区受访居民的补偿意愿(WTP)为182.908元/人·月。水源区受访居民的受偿意愿是受水区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的3.046倍,而受水区总支付意愿是水源区总受偿意愿的16.40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受水区受访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显着性相关关系的是受访居民的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其中,受访居民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受偿意愿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生态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对生态补偿意愿呈显着的负相关性。影响水源区受访居民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显着因素是受访居民的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受访居民对生态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受访居民年龄和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受偿意愿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水源区受访居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与生态补偿受偿意愿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第三,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及翻阅相关档案资料,提出现行云南省云龙水库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笔者结合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实际情况,提出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探索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管理、监督的制度五个方面着力来完善完善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

李悦[10](2014)在《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口的大量增长,水资源已经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尤其是对于云南省这一全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干净的水资源显得弥足珍贵。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及水污染问题,造成云南省部分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有些地区相对匮乏。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间的矛盾,以及进一步合理配置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工程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大中小引水工程的实施,受水区的用水形势以及湖泊水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为了保障工程的持续运行以及后期管理维护,亟待解决问题便是跨流域生态补偿。本文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调研对掌鸠河引水工程、牛栏江补水工程、清水海引水工程、引洱入宾工程以及抚仙湖调水工程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关于生态补偿方面的资料,针对目前云南省调水工程,制定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不仅为工程的持续运行以及后期管理维护提供保障,还为各个流域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掌鸠河引水工程水源区水资源量补偿费用为2.19亿元,限制发展补偿费用均值约为14.82亿元,水污染防治补偿费用0.32亿元,水源涵养补偿费用为0.21亿元,其他潜在补偿费用为0.95亿元,而受水区承担用水费用为10.74亿元。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费用约为11.01亿元,受水区生态补偿费用为6亿元。2.结合案例分析,发现目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关于生态补偿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生态补偿方式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性补偿和项目补偿,但均属于政府补偿,较为单一,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生态补偿费用缺口较大,目前的生态补偿方式不能满足工程以后的运行及后期管理维护,其次水源区因水量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主要为面源污染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矛盾突出、湖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3.初步制定了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图,机制主要构成分为优质水源、补偿主客体、评定团队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分析了机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评定团队在机制运行中起核心作用,最后应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制定合理的核算方法、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加强补偿机制运行的监督。

二、昆明市掌鸠河云龙水库淹没处理与移民安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市掌鸠河云龙水库淹没处理与移民安置(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二)把好合同签订关,明确职能职责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超前控制,严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关
    (五)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档案立卷上架
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三、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狠抓执行力和落实力
    (二)强化档案全过程管理,形成做好工程档案的工作合力
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2)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基于YQ社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镇化过程中的时空与文化
    (一)西方语境中的“时空”
    (二)中国语境中的“时空”
        1. 传统思维
        2.“文化时空”维度
    (三)城镇化与民族文化变迁
二、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的时空重构
    (一) YQ社区的三个特征
        1. 少数民族聚居区
        2. 少数民族移民社区
        3.“农转城”的少数民族移民社区
    (二)时空重构中的生计方式变迁
        1. 生计方式
        2. 从农耕为主到亦工亦农
    (三)生产时间的演变
        1. 搬迁前的农业生产时间
        2. 从农业生产时间转入工业生产时间
    (四)生产空间的改变
三、时空重构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一)文化冲突的主要类型
        1. 文化时间对撞
        2. 文化空间排斥
        3. 文化时空消解
        4. 从农村生产空间转入城市生产空间
    (二)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
        1. 经济利益
        2. 社会交往
        3. 民族心理
    (三)文化冲突的调适方式
        1. 自我调适
        2. 他者调适
        3. 政府调适
    (四)时空重构中文化变迁的治理反思
        1. 时空重构中的国家权力烙印
        2. 行政区划调整的偏离与调适
        3. 库区移民的政策缺失与错位
        4. 农转城政策带来的时空固化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4)昆明自来水公司承建水源工程概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昆明自来水公司概况
2 昆明市水资源现状
3 水源工程基本情况
    3.1 项目意义
    3.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4 工程概算和资金来源
    4.1 工程概算和资金构成
    4.2 工程建设和投资情况
    4.3 水厂处理工艺

(5)断裂与接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生活方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水库移民
        (二)生活方式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深度访谈法
        (五)统计分析法
    六、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一章 昆明市官渡区云桥社区彝族移民的由来
    一、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产生的背景
    二、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安置状况
    三、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补偿状况
    四、云桥社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
        (二)人口构成
        (三)就业状况
        (四)宗教信仰
第二章 云桥社区彝族移民的劳动生活方式转型
    一、劳动生活方式概述
    二、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劳动环境
        (一)搬迁前的劳动环境
        (二)现在的劳动环境
        (三)搬迁前后劳动环境对比分析
    三、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生计方式
        (一)搬迁前的生计方式
        (二)现在的生计方式
        (三)搬迁前后生计方式对比分析
    四、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劳动时间
        (一)搬迁前的劳动时间
        (二)现在的劳动时间
        (三)搬迁前后劳动时间对比分析
    五、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劳动收入
        (一)搬迁前的劳动收入
        (二)现在的劳动收入
        (三)搬迁前后劳动收入对比分析
    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劳动价值观
        (一)搬迁前的劳动价值观
        (二)现在的劳动价值观
        (三)搬迁前后劳动价值观对比分析
第三章 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生活方式转型
    一、消费生活方式概述
    二、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空间
        (一)搬迁前的消费空间
        (二)现在的消费空间
        (三)搬迁前后消费空间对比分析
    三、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结构
        (一)搬迁前的消费结构
        (二)现在的消费结构
        (三)搬迁前后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四、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水平
        (一)搬迁前的消费水平
        (二)现在的消费水平
        (三)搬迁前后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五、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消费观念
        (一)搬迁前的消费观念
        (二)现在的消费观念
        (三)搬迁前后消费观念对比分析
第四章 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闲暇生活方式的转型
    一、闲暇生活方式概述
    二、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闲暇时间
        (一)搬迁前的闲暇时间
        (二)现在的闲暇时间
        (三)搬迁前后闲暇时间对比分析
    三、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闲暇活动
        (一)搬迁前的闲暇活动
        (二)现在的闲暇活动
        (三)搬迁前后闲暇活动对比分析
    四、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闲暇空间
        (一)搬迁前的闲暇空间
        (二)现在的闲暇空间
        (三)搬迁前后闲暇空间对比分析
第五章 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的民社会交往方式转型
    一、社会交往方式的基本原理
    二、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交往对象
        (一)搬迁前的交往对象
        (二)现在的交往对象
        (三)搬迁前后交往对象对比分析
    三、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交往手段
        (一)搬迁前的交往手段
        (二)现在的交往手段
        (三)搬迁前后交往手段对比分析
    四、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交往范围
        (一)搬迁前的交往范围
        (三)现在的交往范围
        (四)搬迁前后交往范围对比分析
    五、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社交往频率
        (一)搬迁前的交往频率
        (二)现在的交往频率
        (三)搬迁前后的交往频率对比比分析
    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的交往观念
        (一)搬迁前的交往观念
        (二)现在的交往观念
        (三)搬迁前后交往观念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劳动生活方式的转型
        (二)消费生活方式的转型
        (三)闲暇生活方式的转型
        (四)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型
    二、研究过程的反思
    三、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边疆少数民族移民消费文化研究——以安宁市云杉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云龙到云杉:移民村的消费环境变化
二、传统消费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
三、移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四、消费环境变迁中的消费选择

(7)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少数民族市民化研究 ——以昆明彝族和回族聚居社区为核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一) 失地农民市民化相关研究
        (二) 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研究
        (三) 昆明少数民族研究回顾
    第三节 概念与方法
        (一) 研究概念
        (二) 研究理论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对象
第一章 昆明市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市民化进程
    第一节 昆明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昆明的城市化模式和路径
        (一) 昆明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二) 昆明全域城市化路径
        (三) 昆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昆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呈现出的新特点
        (五) 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困境
    第三节 走进田野
        (一) 选择彝族、回族为研究族群的缘由
        (二) 选择M村为个案研究对象的缘由
        (三) 选择Y村为个案研究对象的缘由
        (四) 选择Z村为个案研究对象的缘由
第二章 “宿命”:城市发展与失地命运
    第一节 憧憬与忧思: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 失地
        (二) 年轻人的憧憬
        (三) 年长者的忧虑
    第二节 服从大局:国家的视角与村民的抉择
        (一) 为掌鸠河引水工程而移民
        (二) 为建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再次失地
        (三) 移民征地遗留的问题
    第三节 何去何从:畸形的城中村改造
        (一) 虚晃一枪的拆迁改造
        (二) 谁为不责任的改造买单
    第四节 讨论:征地补偿与市民化
第三章 阵痛:生计方式的转型
    第一节 离土不离乡:在新区建设中重构生计方式
        (一) 非农生计的不断演变
        (二) 就近务工创业成为新的职业选择
        (三) 传统土地生计的变形:“外出租地种菜种花”
    第二节 离乡又离土:由传统的农业生计方式向现代城市生计方式转变
        (一) 中老年人:传统农业生计方式的延续及变革
        (二) 年轻人:生计方式的彻底转型
    第三节 寻找新未来:向“无土生计”的彻底转变
        (一) 传统生计方式消失
        (二) 当“包租公”是最省心的选择
        (三) 年轻人的向往的职业:开“出租车”
    小结: 城市少数民族的生计转型
第四章 重组:社会结构的重构
    第一节 瓦解中重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一)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
        (二) 社会交往与亲属关系
        (三) 个体化社会趋向
    第二节 从自发到自觉:民族意识和市民观念
        (一) 普遍增强的民族意识
        (二) 市民观念普遍增强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的嬗变
        (一) 婚姻恋爱自主性提高
        (二) 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
        (三) 女性话语权增强
        (四) 生活娱乐消费上涨
    小结: 城市化中的社会记忆
第五章 变迁: 文化的延续与重建
    第一节 村落生活方式的延续和重建
        (一) 公共空间意识模糊
        (二) 村落式聊天问候
        (三) 社区里的菜地
        (四) 保持节约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 城市生活的适应与变迁
        (一) 居住方式市民化
        (二) 生活习惯市民化
        (三) 休闲方式市民化
        (四) 消费方式市民化
    第三节 宗教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一) 清真寺是穆斯林共同的“家”
        (二) 基督教堂和村民一起移民
        (三) 村庙的文化娱乐交际功能增强
    第四节 民族教育良好传承
        (一) 潜移默化的穆斯林文化教育
        (二) 彝语教育良好延续
        (三) 彝族文化得最大程度的保护传承
    小结: 社会记忆的延续与民族文化的张力
第六章 迷惘: 身份认同的转换与调试
    第一节 “翻牌”:农村的城市化模式
        (一) 一次“翻牌”: 民族乡“撤乡建镇改办”
        (二) 二次翻牌: “村改居”
    第二节 “翻牌”对城市少数民族市民化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纠结:市民身份的复杂认同度
    小结: 身份的断裂与重塑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第一节 尴尬的境遇
        (一) 生活环境改善
        (二) 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三) 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四) 贫富差距拉大
        (五) 融入城市困难大
    第二节 边缘化:共同面对的困境
        (一) 生计手段边缘化
        (二) 社会生活更加边缘化
        (三) 公共服务日益边缘化
    第三节 互构与整合:城市少数民族的命运走向
        (一) 嵌入式的“小聚居大混居”成为一种选择
        (二) 整体的延续和个体的消亡
        (三) “抱团取暖”的社区归属感
    第四节 当前城市民族关系新特点
        (一) 城市多民族进程加快多元民族文化并存
        (二) 城市的民族内聚力增强散居化趋势突出
        (三) 城市民族问题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第五节 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 社会经济利益的因素
        (二) 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因素
        (三) 人口流动和突发事件的因素
    第六节 城市民族工作重要性凸显
        (一) 城市民族工作重要性凸现
        (二) 当前城市民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三) 城市民族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
        1.2.2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1.2.3 关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6.1 主要创新
        1.6.2 不足
    1.7 小结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水环境、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
        2.1.2 流域及流域生态系统
        2.1.3 流域生态补偿
        2.1.4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2.2.1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
        2.2.2 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流动性分析
        2.2.3 科斯定理和庇古手段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运用
        2.2.4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
        2.2.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3 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实践
        2.3.1 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2.3.2 水环境承载力的实践
        2.3.3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4 小结
3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3.1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3.1.1 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原则
        3.1.2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原则
        3.1.3 价值转移原则
        3.1.4 公平原则
        3.1.5 政府引导市场调控的原则
    3.2 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主客体
        3.2.1 流域生态补偿的类型
        3.2.2 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
        3.2.3 流域生态补偿的客体
    3.3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3.3.1 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成本
        3.3.2 流域生态收益与补偿标准
        3.3.3 实践中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3.4 流域生态补偿方式
        3.4.1 政府补偿方式
        3.4.2 市场化生态补偿
        3.4.3 准市场化生态补偿
    3.5 流域生态补偿的资金渠道
    3.6 流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3.7 小结
4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
    4.1 水环境承载力有关问题分析
        4.1.1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外延
        4.1.2 水环境承载力与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关系
        4.1.3 水生态系统构成
        4.1.4 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4.2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具体内容
    4.3 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4.3.1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作用及流程
        4.3.2 影响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4.3.3 对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
    4.4 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4.4.1 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是一对矛盾综合体
        4.4.2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承载力的作用机理
    4.5 水环境承载力对流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4.6 小结
5 以水环境承载力为依据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5.1 水环境保护是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
    5.2 水环境承载力是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依据
        5.2.1 水环境承载力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理论基础
        5.2.2 水环境承载力是确定流域生态补偿范围和层次的重要依据
        5.2.3 水环境承载力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技术支撑
        5.2.4 水环境承载力的特性影响流域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
    5.3 流域生态补偿是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5.4 构建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5.4.1 确定流域生态补偿范围、主客体
        5.4.2 构建准市场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5.4.3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系
    5.5 小结
6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6.1 滇池流域水资源及其分布
        6.1.1 自然概况
        6.1.2 水文水系、水库
        6.1.3 水体功能
    6.2 滇池流域水资源供给能力及需求量
        6.2.1 滇池流域水资源量
        6.2.2 滇池流域水资源需求量
    6.3 滇池流域水环境容量评价
        6.3.1 入湖河流水环境容量
        6.3.2 滇池湖体水环境容量
        6.3.3 滇池流域污染负荷状况及湖滨带的消纳能力分析
        6.3.4 以松华坝为代表的水源区水环境容量
    6.4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结果分析
        6.4.1 指标体系法评价及其结果分析
        6.4.2 综合表征法评价结果分析
    6.5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6.5.1 水环境承载力对滇池流域人口规模的制约
        6.5.2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6.5.3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入湖污染负荷的影响
        6.5.4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滇池水体水质的影响
    6.6 小结
7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绩效评价
    7.1 滇池流域水生态问题及其成因
        7.1.1 滇池流域主要水生态问题
        7.1.2 滇池水生态问题的成因
        7.1.3 滇池流域水生态问题治理的难点
    7.2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7.2.1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实践
        7.2.2 以松华坝为代表的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
        7.2.3 滇池湖滨生态区生态补偿实践
        7.2.4 入滇河道生态补偿实践
    7.3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
        7.3.1 政策绩效评估方法
        7.3.2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评估
    7.4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7.4.1 补偿范围和利益相关者不清晰
        7.4.2 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单一
        7.4.3 补偿标准和实现形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7.4.4 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7.5 小结
8 构建适应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生态补偿机制
    8.1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8.1.1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
        8.1.2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的类型
        8.1.3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对象
    8.2 滇池流域“准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8.2.1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
        8.2.2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实现途径选择
    8.3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
    8.4 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评价
        8.4.1 目标状态下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系统协调度分析
        8.4.2 生态补偿对流域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
    8.5 完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保障
    8.6 小结
9 主要结论及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建议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之处
2 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公共产品理论
        2.1.2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生态补偿
        2.2.2 生态补偿方式
        2.2.3 主体与客体的确定
        2.2.4 生态补偿应遵循的原则
    2.3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
        2.3.1 条件价值评估法
        2.3.2 机会成本法
        2.3.3 费用分析法
        2.3.4 水质水量分析法
        2.3.5 核算方法的选择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受水区概况
        3.1.1 昆明市饮用水需求情况
        3.1.2 昆明市供水情况
    3.2 水源区概况
        3.2.1 自然地理概况
        3.2.2 社会经济概况
4 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调查研究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开展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开展
    4.2 受水区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4.2.2 受水区生态补偿认知及补偿意愿
        4.2.3 受水区支付意愿(WTP)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水源区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4.3.2 水源区生态补偿认知及补偿意愿
        4.3.3 水源区受偿意愿(WTA)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访谈结果分析
        4.4.1 缺乏完善的水源区生态保护及补偿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
        4.4.2 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
        4.4.3 补偿依据不清、补偿额度不足
        4.4.4 生态补偿方式单一
        4.4.5 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及生态补偿参与度不足
5 调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5.1 受访居民生态补偿认知及生态补偿支付(受偿)意愿情况
    5.2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政策建议
        5.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5.4.2 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
        5.4.3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
        5.4.4 探索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
        5.4.5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管理、监督的制度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B.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生态补偿定义及相关研究
        二、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
        三、 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经济学理论
        三、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四、 水权与排污权理论
    第二节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原则
        一、 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二、 明确界定主体责任原则
        三、 水源区与受水区公平、共赢原则
        四、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原则
    第三节 补偿对象
        一、 补偿主体
        二、 补偿客体
    第四节 生态补偿计算方法
        一、 补偿量计算
        二、 补偿量分担计算
        三、 补偿方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
    第一节 云南跨流域调水现状分析
    第二节 掌鸠河引水工程生态补偿分析
        一、 工程概况
        二、 相关利益者分析
        三、 补偿费用分析
        四、 补偿方式
        五、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牛栏江引水工程生态补偿分析
        一、 工程概况
        二、 相关利益者分析
        三、 补偿费用测算
        四、 补偿方式
        五、 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其他引水工程生态补偿
        一、 清水海引水工程生态补偿
        二、 引洱入宾工程生态补偿
        三、 抚仙湖调水工程生态补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第一节 生态补偿框架建立
    第二节 补偿对象确立
        一、 补偿主体的确定
        二、 补偿客体的确定
        三、 评定团队的确定
    第三节 补偿标准测算
        一、 补偿量计算
        二、 补偿量分担方案
    第四节 补偿措施
        一、 资金补偿措施
        二、 其它补偿措施
    第五节 政策建议
        一、 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
        二、 制定合理的核算方法
        三、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四、 加强机制运行的监督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昆明市掌鸠河云龙水库淹没处理与移民安置(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例[J]. 李铭. 云南档案, 2021(01)
  • [2]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基于YQ社区的实证研究[J]. 吴莹.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0(02)
  •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昆明自来水公司承建水源工程概况分析[J]. 王淼淼. 中国市场, 2019(01)
  • [5]断裂与接续:云桥社区彝族水库移民生活方式转型研究[D]. 代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边疆少数民族移民消费文化研究——以安宁市云杉村为例[J]. 施吉芸.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7(06)
  • [7]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少数民族市民化研究 ——以昆明彝族和回族聚居社区为核心的考察[D]. 张雪松. 云南大学, 2017(12)
  • [8]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陈自娟. 云南大学, 2016(04)
  • [9]云南省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 杨永琴. 重庆大学, 2015(06)
  • [10]云南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李悦. 云南财经大学, 2014(12)

标签:;  ;  ;  ;  

昆明市张九河云龙水库淹没治理及移民安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