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论文文献综述)
黄庆畅,龚仕建,张璁[1](2021)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文中认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摘自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陕北自此成为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十三载峥嵘岁月,
欧阳奇[2](2021)在《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历史进程及方法启示》文中指出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并影响着后来社会的发展。基于人民的立场,完整、准确、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前进力量和思想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始终需要予以重视的重大课题。纵观党的百年历史,聚焦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发展、历史地位等核心内容,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呈现出鲜明的阶级立场,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以及多维的方法论视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际,考察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段华明[3](2021)在《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文中研究表明提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中的华彩乐章。结合新方位新任务新实践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看家本领,作为增强党性、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重要教材,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习?
张民省,关多义[4](2021)在《太行精神的时代特色与现实价值》文中认为产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太行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的太行精神,把中国革命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具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性,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先进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实践性,改造社会、探索治道的民主性等鲜明特色。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奋斗不息的精神内涵,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新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坚定信念、追求真理、执政为民和艰苦奋斗的巨大力量。
黄庆畅,龚仕建,张璁[5](2021)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文中研究指明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摘自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张欢[6](2021)在《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延安精神是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陕西省内5所高校的6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25.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找出当前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知比较模糊、高校对延安精神的专题讲授较少,效果不尽理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当代年轻大学生的交际更加广泛和开放,思想更加活跃,知识获取更加方便,思辨能力迅速提升。需要学校、社会、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革新,采用新的方法、多样化的手段以及更加活跃的思维和年轻化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思政教育,通过将现代歌舞、优秀影视作品等结合起来,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王晨[7](2021)在《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是令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中国人民无比自豪的日子,也是抚今思昔、温故知新、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
关琛[8](2021)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是异常复杂、严峻的。因此,加强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问题的研究,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对于传承好党的这一独特政治优势和传家宝,用革命精神引领人民、激励人民、鼓舞人民,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由绪论和正文构成。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等。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范畴及演进逻辑。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涵义和分类,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生成逻辑。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意蕴。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探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即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之源、是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动力之源、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营养之源。第三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创新的逻辑呈现。主要分析了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阐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新延展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创新的内在逻辑性。第四章:在新时代奋斗进程中不断创新革命精神。探究了新时代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必要性,阐述了新时代革命精神创新应遵循的原则、把握的几个向度和具体路径等问题。
张珊[9](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重要范畴而提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样态、功能、发展境遇及建设方式等进行阐释,其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详实的历史回溯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及运用实践;二是从概念构建、样态呈现、主要功能、发展境遇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三是具体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包括确立开发原则、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方式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衔接。本文框架结构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导论:阐明选题缘由,综述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依据、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思路。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在剖析红色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界定为“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行开发利用的,以红色精神及其载体为核心的各种要素总和”,并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性、历史性、物质性、精神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最后将其与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进行辨析。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通过历史梳理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及规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主要从物质样态、制度样态和精神样态三个层面展开,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社会接受度较高的分类方法,将物质样态细分为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和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将制度样态细分为以纲领、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和以革命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而精神样态细分为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主要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维度展开,详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成效、内容及趋势,重点介绍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育、文艺作品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提供现实基础。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开发的问题,包括开发原则的明确、开发主体的培育、开发重点内容的提炼、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并结合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思政课程建设、红色特色活动等案例,呈现具体开发方式。结论:概括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未来展望。
赵丹阳[10](2020)在《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论述和讲话中提到革命文化,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新形势下我国国情的认识、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推动、加强人民群众精神信仰教育使然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优秀革命文化思想进行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赋予革命文化新时代的内容,是我国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对于传承革命文化、树立革命文化自信和应对新时代的严峻考验具有重要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围绕新时代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于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主要内容体现在:第一,习近平首次提出弘扬“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对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进行跨时代新的定义和阐述,提出应坚定革命理想和振兴革命老区;第二,习近平大力弘扬学习“三山精神”,即弘扬学习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弘扬革命品格和革命情怀,坚定革命信念的党性修养;第三,习近平深刻诠释“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结合当今时代对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内容和价值发表了重要论述,强调应运用历史经验和发扬优良传统,走好时代新路;第四,习近平大力弘扬传承“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为增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开启“赶考”新征程提供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此外,习近平对革命文化进行了理论创新,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习近平关于大力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意义。其理论意义表现在: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为当前革命文化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其实践意义表现在: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人们的政治价值认同,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进一步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进一步向世界彰显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进一步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论文提纲范文)
革命圣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
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历史进程及方法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历史进程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3.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4. 新时代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二、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主要内容 |
1.标定毛泽东功绩的历史定位 |
2. 界定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构成 |
3. 阐明毛泽东时代的深远影响 |
4. 阐释毛泽东精神的重要价值 |
三、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基本方法 |
1.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
2. 秉承人民至上的评价立场 |
3. 贯彻大历史观的评价理念 |
4. 重视与时俱进的评价方式 |
(3)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一、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韵魂魄 |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气真髓 |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 |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显着特征 |
三、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
(4)太行精神的时代特色与现实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行精神的时代特色 |
(一)以扞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为主要任务,具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性 |
(二)把民族解放战争与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相结合,具有坚持真理、超越历史的先进性 |
(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实践性 |
(四)包含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光辉实践,具有改造社会、探索治道的民主性 |
二、太行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
(一)凝聚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
(二)凝聚党员干部坚定目标追求真理的政治品格 |
(三)凝聚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 |
(四)凝聚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
三、新时代弘扬太行精神的现实意义 |
(一)用太行精神激励党员干部勇挑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
(二)用太行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
(三)用太行精神教育党员干部认真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
(四)用太行精神鼓舞党员干部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
四、结语 |
(5)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论文提纲范文)
革命圣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
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6)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论文思路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1.2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1.3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1.4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
2.1.5 习近平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
2.2 教育学相关理论 |
2.3 传统德育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3.1 延安精神的概述 |
3.1.1 延安精神的形成 |
3.1.2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
3.1.3 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
3.1.4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
3.2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和融入的可能性 |
3.2.1 现实必要性 |
3.2.2 融入的可能性 |
第四章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与现状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1.1 问卷设计的目的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4.2 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说明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样本统计 |
4.3 调研基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
4.3.1 使用SPSS25.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
4.3.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4.4 现状解读 |
4.4.1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情况 |
4.4.2 对延安精神教育现状调查情况 |
4.4.3 对延安精神宣传的途径调查情况 |
4.5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现状分析 |
4.5.1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知状况分析 |
4.5.2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价值的认同现状分析 |
4.5.3 大学生对延安精神教育现状的认同情况分析 |
4.5.4 高校对延安精神的宣传情况分析 |
4.6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
5.1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
5.1.1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 |
5.1.2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延安精神 |
5.1.3 运用延安精神的红色资源库,拓展课堂教学资料 |
5.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延安精神 |
5.2.1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
5.2.2 建设富有延安精神的校园环境 |
5.2.3 充分利用高校红色社团,宣传延安精神 |
5.3 建设实践基地深挖红色资源 |
5.3.1 深入挖掘研究红色文化资源 |
5.3.2 在实践体验活动中传承延安精神 |
5.4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延安精神 |
5.4.1 优化校园网络建设,占领舆论高地 |
5.4.2 拓展媒介传播渠道,促进延安精神的传播 |
5.4.3 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
第六章 结语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革命圣地孕育伟大延安精神 |
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延安精神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 |
三、滋养初心,汲取力量,延安精神是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 |
(8)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范畴及演进逻辑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范畴 |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涵义 |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分类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演进逻辑 |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 |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意蕴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一、新时代概念的提出 |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
一、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之源 |
二、革命精神是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动力之源 |
三、革命精神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营养之源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创新的逻辑呈现 |
第一节 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阐释 |
一、对革命精神内核的新阐释:革命理想高于天 |
二、对革命精神价值目标的新阐释: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
三、对革命精神内涵的新阐释:让革命精神放射出新时代光芒 |
四、对弘扬革命精神主体的新阐释:领导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新延展 |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
二、脱贫攻坚精神 |
三、抗疫精神 |
四、新时代北斗精神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创新的内在逻辑性 |
一、核心内容的一致性:坚定理想信念 |
二、根本立场的一致性:坚持人民至上 |
三、内在动力的一致性:勇于自我革新 |
四、根本要求的一致性:弘扬奋斗精神 |
第四章 在新时代奋斗进程中不断创新革命精神 |
第一节 新时代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必要性 |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之需 |
二、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之需 |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挑战之需 |
第二节 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应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
二、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四、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第三节 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应把握的几个向度 |
一、新时代之革命理想:实现伟大中国梦 |
二、新时代之革命战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三、新时代之革命重心:贯彻“三个新发展” |
四、新时代之革命动力:落实人民主体性 |
五、新时代之革命品格:培育斗争精神 |
第四节 新时代革命精神创新的路径思考 |
一、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时代内涵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时代内涵 |
二、拓展传播途径,厚植红色基因 |
三、加强实践体验,坚定信仰信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概念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 |
(一)政治性 |
(二)历史性 |
(三)物质性 |
(四)精神性 |
(五)时代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辨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文化资源的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辨析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文化观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观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初创形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
(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者 |
(三)形成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工人农民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完善发展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至爱国主义等内容 |
(二)形成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教育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化拓展 |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
(三)形成以北京奥运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教育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自觉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性得到巩固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态走向虚实共融 |
(三)形成以斗争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样态 |
(一)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 |
(二)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 |
(三)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样态 |
(一)正式制度:纲领、决议、政策及法律法规 |
(二)非正式制度: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样态 |
(一)革命精神 |
(二)建设精神 |
(三)改革精神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 |
(二)提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状态 |
(三)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规范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底蕴 |
(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 |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回音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一)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化” |
(二)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外化” |
(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反馈”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成效 |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红色读物涌现 |
(二)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开发 |
(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并举 |
(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
(五)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困境 |
(一)理念认识的相对片面 |
(二)主体合力的相对不足 |
(三)内容选择的有失偏颇 |
(四)开发方式的相对滞后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
(一)整体观念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念认识 |
(二)治理机制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合力 |
(三)利益诉求分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选择 |
(四)信息技术限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 |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二)坚持同质性与异质性相统一 |
(三)坚持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统一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 |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个体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群体 |
三、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传承红色基因 |
(二)发扬红色传统 |
(三)利用红色资源 |
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
(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 |
(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五、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方式 |
(一)红色文艺创作式开发 |
(二)红色思政课程式开发 |
(三)红色特色活动式开发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10)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
一、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弘扬革命文化的理论 |
(二)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弘扬革命文化的思想 |
二、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 |
(一)深化对新形势下我国国情的认识 |
(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推动 |
(三)加强人民群众精神信仰教育的使然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习近平首次提出弘扬“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 |
(一)坚定革命理想,不忘红船初心 |
(二)阐释苏区精神,振兴革命老区 |
二、习近平大力弘扬学习“三山精神” |
(一)弘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品格 |
(二)弘扬延安坚定革命信念的党性修养 |
(三)弘扬沂蒙山水乳交融的革命情怀 |
三、习近平深刻诠释“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
(一)运用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
(二)走好长征新路,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 |
四、习近平大力弘扬传承“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
(一)弘扬抗战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
(二)传承西柏坡精神,开启“赶考”新征程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意义 |
一、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
(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思想 |
(二)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有利于为当前革命文化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
二、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
(一)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人们的政治价值认同 |
(二)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 |
(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软实力 |
(四)有利于进一步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五)有利于进一步向世界彰显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 |
(六)有利于进一步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精神永放光芒[J]. 黄庆畅,龚仕建,张璁. 江淮法治, 2021(20)
- [2]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历史进程及方法启示[J]. 欧阳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10)
- [3]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N]. 段华明. 深圳特区报, 2021
- [4]太行精神的时代特色与现实价值[J]. 张民省,关多义. 史志学刊, 2021(04)
- [5]延安精神永放光芒[N]. 黄庆畅,龚仕建,张璁. 人民日报, 2021
- [6]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部分高校为例[D]. 张欢.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7]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J]. 王晨. 中华魂, 2021(06)
- [8]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研究[D]. 关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9]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D]. 张珊. 西南大学, 2021(01)
- [10]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 赵丹阳. 大理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