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车新燃料 乙醇汽油(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佳[1](2021)在《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节能减排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乙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替代燃料,有着自己的优势。如今我国已经大面积使用无水乙醇汽油,但乙醇制取过程中脱水提纯到无水乙醇耗能占据了整个乙醇生产过程中的30%-40%的能量,依旧会加剧能源的消耗。本文在复合喷射发动机上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直喷含水乙醇,研究其燃烧和排放性能。试验中涉及的变量包括掺醇比、掺水比、直喷时刻、喷射压力、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提前角、转速及负荷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试验结果如下:(1)在复合喷射发动机上试验确定了直喷乙醇的最佳喷射策略为:乙醇直喷比例为20%、喷射压力为11 MPa、喷射时刻为120°CA BTDC。然后固定乙醇的比例不变,采用不同掺水比的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将含水乙醇的喷射策略调整为:喷射压力为9 MPa,喷射时刻为120°CA BTDC。(2)在上述喷射策略下,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和掺水比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在合适的点火提前角下,少量掺水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经,随着掺水比的增加,降低了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同时随着掺水量的提高,NOx排放降低,CO排放变化不大,HC排放增加。随着点火时刻的提前,核膜态和积聚态微粒数量都增加,随着掺水比的增加,微粒先减少后增加,在适当的点火提前角时,缸内直喷含水乙醇最多可以降低80%的微粒排放。(3)在分析转速、负荷以及掺水比对燃烧的影响中发现,随着掺水比的增加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是先提高后降低,随着转速、负荷的增加,最佳的掺水量有所增加。对于缸内火焰传播情况来说,随着掺水比的增加,抑制了火焰传播,随着转速、负荷的增加,对其影响有所降低。(4)在分析转速、负荷以及掺水比对排放的影响中发现,随着负荷的增加,CO排放降低,HC和NOx排放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CO排放增加,HC和NOx排放降低。随着掺水比的增加,微粒总数TPN(Total Particle Number)在小负荷时先减小后增加,在中大负荷时一直降低。在试验的从小到大三种负荷下,在合适的掺水比条件下,TPN数量分别可以降低72.19%、60%和52.05%,其中降低的主要为积聚态微粒APN(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微粒排放规律在不同转速下随着掺水比增加表现不同,在低转速时,随着掺水比的增加,微粒总数先减小后增加,在中高转速时,随着掺水比增加一直减小。(5)在分析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掺水比对排放的影响中发现,随着掺水比的增加CO排放基本不变,HC排放上升,NOx排放下降。掺水在稀燃时对HC和NOx排放影响较大,浓混合气时影响最小。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微粒总数TPN、核模态微粒NPN(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和积聚态微粒APN的数量均有所降低,从功率混合气到稀薄混合气,TPN数量降低了十几倍。综上所述,在基于复合喷射发动机下使用小掺水比的含水乙醇效果优于无水乙醇,可以改善燃烧和降低微粒排放。大比例掺水时,可以降低NOx排放,在部分工况下可以降低微粒排放,但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所下降。随着转速、负荷的增加,最佳的掺水比有所增加。
王森[2](2020)在《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试验手段,从代用燃料、节能减排的角度探究了乙醇/汽油、氢气燃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特性,从而寻找不同工况下最佳的燃料掺混比例。试验过程中,乙醇与汽油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存储在油箱中,油箱中的液体燃料采用进气道喷射,氢气则通过高压喷射器在压缩冲程中后期直接喷入燃烧室。试验的主要工况包含了中低负荷以及中低转速,过量空气系数包含了当量混合比及过量空气系数为1.2的稀燃工况。本次研究主要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通过各个工况下获得的燃烧与排放数据,探究其与燃料掺混比之间的关系,之后再通过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式建立燃烧排放指标与燃料掺混比之间的关系。根据第一部分的研究工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掺氢对提升缸内压力及燃烧速度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稀燃条件下,提升效果更加明显,但是随着掺氢比的提高,该效果并没有成比例增加;在最佳点火提前角下,扭矩随掺氢比的提高呈现上升趋势,在化学计量比下,小掺氢比可以获得较高的扭矩提升,在稀燃条件下,中高掺氢比可以获得较大的扭矩;转速的升高以及负荷的降低都会使扭矩的极大值向掺氢比增大的方向移动。(2)乙醇对燃烧速度的影响呈现出多极值且随工况变化的情况,大多数工况下,中等掺醇比燃料的燃烧速度较低,扭矩较低;同时负荷增大会使燃烧最高压力的极大值向掺醇比增大的方向移动。(3)在NOx的排放方面,掺醇比的增大会带来NOx排放的降低,而掺氢比的增大又会使NOx排放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工况下掺醇比100%相比于掺醇比10%可平均降低40%以上的NOx排放,不掺氢相比于掺氢20%可平均降低50%以上的NOx排放;转速的升高、负荷的降低都会降低NOx的排放。(4)HC排放随掺氢比的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随掺醇比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70%90%掺醇比处取得极小值,试验结果表明掺氢比20%相比于不掺氢平均可降低25%以上的HC排放,掺醇比82%相比于掺醇比10%平均可降低40%以上的HC排放。(5)CO的排放主要受过量空气系数影响,此外CO的排放随掺氢比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掺醇比的变化不明显,大部分工况在小掺氢比中等掺醇比处取得CO排放的极大值。微粒排放随掺醇比增加呈现大幅度的下降,在掺醇比过大时会有所提升,且掺醇比是影响微粒直径的重要因素,掺醇比越大,微粒直径越小;但是微粒随掺氢比的变化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第二部分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确定了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指标与燃料掺混比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通过回归分析确立了各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指标与燃料掺混比之间的关系,相关的分析结论如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表明,扭矩、有害气体的排放不仅与掺氢比、掺醇比有关,同时还与二者的协同作用有关,通过获得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大多数工况下动力性与排放指标与掺氢比、掺醇比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存在高阶非线性关系,且随着工况的变化,整体回归模型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这表明工况变化是影响掺混比非线性部分的重要因素。同时通过最值点的对比可以看出,改变燃料掺混比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排放水平,因此通过回归方程寻找特定工况下的最佳掺混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张威,肖丹妮,杨书源[3](2020)在《乙醇汽油对摩托车排放性能影响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部分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国际能源矛盾日益加剧。为了避免对原油的过分依赖,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而环保方面则从另一角度对提供低污染、低排放的环保友好型清洁燃料的能源提出了需求。为此,生产清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尤其是乙醇汽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乙醇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和燃料添加剂,可以充当汽油燃料的替代品,在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乙醇能够通过农作物发酵和蒸馏得到,可以看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纯乙醇或添加到汽油中,不仅可以提供驱动的动力,还能
常俊璋[4](2020)在《汽油/乙醇双燃料复合喷射技术燃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在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乙醇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替代燃料。但现有的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在使用方法上没有充分利用乙醇的优势。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内燃机技术-双燃料复合喷射技术,即乙醇直接喷射加上汽油进气道喷射(EDI+GPI:ethanol direct injection and gasoline Port injection),提供了一种更高效利用乙醇燃料性质的新方法。本课题在一台气道喷射的单缸四冲程汽油机上加装了一套乙醇缸内直喷系统,使之成为双喷射发动机。研究了汽油/乙醇复合喷射策略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缸内各区域的温度和组分分布特点,探明了缸内污染物生成机理。由试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可知:(1)依据试验数据,汽油机加喷乙醇后,随乙醇能量占比的增加,乙醇较快的火焰传播速度使燃烧放热加快,缸内整体燃烧相位提前,最大爆发压力Pmax增高;燃烧持续期CA50(燃料燃烧50%时曲轴转过的角度)和CA90(燃料燃烧90%时曲轴转过的角度)都逐渐缩短;指示热效率增加;发动机容积效率提高,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也呈上升趋势;由于乙醇热值较汽油低,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indicated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有所上升,指示能耗节省率(ISEC:indicated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呈下降趋势;乙醇直喷使缸内C原子数降低而含氧量增加,提高了燃烧质量,CO和soot排放量明显低于纯汽油工况;乙醇直喷的充气冷却作用降低了缸内的温度,NOx排放量降低;由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纯汽油工况下,CO和soot分布于整个气缸空间,而复合喷射工况下,CO和soot主要生成于进气阀下方区域;NOx生成于气缸中心温度燃烧较高的区域;HC则主要存在于进气阀侧壁面附近。(2)随喷油压力的增大,乙醇喷雾射流的破碎蒸发更加充分,缸内混合气的改善提高了燃烧效率,IMEP上升,ISFC和ISEC下降;缸内充分燃烧使ISCO降低,ISHC由于壁面油膜和间隙作用的增强而上升。(3)当喷油压力固定,随喷油时刻的提前,乙醇的吸热蒸发时间充分,混合气质量变好,燃烧效率提高,发动机的ISFC和ISEC降低,IMEP上升;乙醇蒸发吸热降低了缸内温度,ISNOx呈降低趋势;ISCO和ISHC变动总体来看较小,受进气阀开启时刻的影响,EDI喷油时刻为130CAD BTDC时两者排放较高。(4)点火提前使缸内整体燃烧压力和温度上升,NOx排放增多;燃烧混合气不充分导致CO和HC排放增多;而soot被充分氧化,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张威,吉文博,肖丹妮[5](2019)在《乙醇汽油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结果影响及原因分析(1)》文中研究说明乙醇汽油作为缓解石油资源短板和改善环境的一种代用燃料,国际和国内在推广乙醇汽油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之后,可以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改善环境,但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提出什么要求呢?本文就乙醇汽油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进行试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马亚勤[6](2019)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也越来越大,石油的需求量也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汽车尾气的有害排放物是空气主要污染之一,因此各国制定了日渐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从而发动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乙醇是可再生资源,采用乙醇汽油作为混合燃料,对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和改善汽车常规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几点:首先,分析汽油机主要代用燃油的开发和应用、乙醇汽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采用不含硫的乙醇与普通汽油混合形成E10(乙醇占10%)、E15(乙醇占15%)、E20(乙醇占20%)三种不同比例的乙醇汽油,并分析了乙醇汽油主要的理化性质。其次,应用GT-Suite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不同比例的乙醇燃料库和LJ465Q发动机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通过进行汽油机台架试验,与实验测量对比,校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不同节气门开度以及在不同转速下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因素的显着性,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验证,最终得到最佳组合方案。研究表明:随着乙醇汽油组合比例的增大,缸内爆发力下降,扭矩减小,HC和NOx的排放量逐渐升高,CO明显降低;使用同一比例的乙醇汽油,随着节气门的增大,扭矩有所增大,HC和NOx的排放量减少,CO有所升高;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大,扭矩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HC逐渐减少,NOx的排放量有所上升,CO逐渐增大;经过对多个方案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发动机扭矩、HC、NOx以及CO的排放因素,含20%的乙醇汽油节气门开度为25%,转速为2000r/min为较佳组合方案。本文通过对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分析,一方面表明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拥有良好的前景。另一面也为进一步完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综合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菲[7](2019)在《乙醇汽油的蒸发特性及GDI发动机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与石油能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求合适的替代燃料减缓石油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内燃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对于已投入使用的无水乙醇,含水乙醇在生产过程中省去脱水环节,能耗大大降低。本文采用含水乙醇制备含水乙醇汽油,研究含水乙醇汽油的部分重要性质。缸内直喷(GDI)汽油机因其动态响应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发展迅速,但是颗粒物排放严重。本文将乙醇汽油应用于GDI发动机,研究了汽油、E10(无水乙醇体积占比10%)、E10W(含水乙醇体积占比10%)三种燃料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通过调节喷油时刻、点火时刻以及过量空气系数等参数,研究GDI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燃烧排放规律,对颗粒物排放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本文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的稳定性、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小比例和高比例的乙醇汽油稳定性较好,中比例的E20W与E30W在高于-20℃就产生相分离现象;E10与E10W的热值、运动粘度以及汽化潜热接近汽油,发动机可以直接燃用。本文重点研究了 E10W的蒸发特性,研究表明,油膜厚度小、氮气流量高、加热速率大均有利于蒸发,增大乙醇比例也促进乙醇汽油蒸发。在GDI发动机中低转速工况下,研究了汽油、E10和E10W不同负荷下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E10和E10W的燃烧特性峰值(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瞬时放热率、缸内平均温度)基本上都高于汽油,E10W除了缸内平均温度,其余燃烧特性的峰值均高于E10;而且两种乙醇汽油均具有减排能力,在2000rpm和2500rpm时,CO和THC排放量基本上低于汽油,但在转速为2500rpm两种乙醇汽油NOx排放量比汽油高。本文研究了 GDI发动机不同控制参数的改变对汽油、E10和E10W燃烧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时刻改变,汽油、E10和E10W燃烧特性峰值变化不大;常规排放物中CO的波动量相对较大,而THC和颗粒物的排放均随喷油时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点火时刻提前,汽油、E10和E10W的燃烧特性峰值都增大且对应相位提前;常规排放物NOx、CO、THC以及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均随着点火时刻的提前而增多。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汽油、E10和E10W燃烧特性峰值均成下降趋势且对应相位延迟;常规排放物CO、THC以及颗粒物总数量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而减小,但NOx排放物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三种控制参数下,E10W的颗粒物排放都优于汽油,颗粒物粒径分布范围减小,核态颗粒物和积聚态颗粒物总数量浓度降低。
徐仪[8](2018)在《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文中提出乙醇汽油是新型的清洁燃料,可以有效的解决石油短缺问题。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汽油资源,还能有效的减少排放气体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小型汽油机使用的增多,对汽油的消耗量也就相对较多,本文通过分析乙醇汽油的特点,探讨其作为替代燃料在小型汽油机中的适用性以及排放问题。
赵秀亮[9](2013)在《高浓度乙醇混合燃料(E85)的冷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如今对于能源问题和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乙醇作为替代燃料势在必行。目前乙醇正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作为燃料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是10%(E10)的乙醇混合物代替传统的汽油。但E10燃料的掺和率低,替代石油和节能效果有限。近年来,乙醇掺和率85%的E85这种高浓度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国、欧洲以及巴西等得到重视并已经使用。然而,燃料中乙醇使用的快速扩张对汽车带来了技术挑战。高浓度的乙醇中,导致在低温下汽化的燃料减少,从而导致冷起动性能较差。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是查出乙醇汽油的燃料特性,其次,研究出用E85作为燃料,发动机冷启动所需要的条件。影响E85燃料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E85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冷启动性将恶化。这主要是因为低温下乙醇的蒸发性很差,加之汽化潜热较大,蒸发时进一步降低发动机进气道或缸内温度,造成冷启动困难或暖机时间过长等难题。而提高低温冷启动性最简易的方法是在乙醇中添加少量的挥发性组分(轻烃组分、二甲醚等)提高E85燃料的蒸发性和低温馏出量,以达到改善低温冷启动性的目的。在乙醇中掺入挥发性组分来改善高浓度乙醇燃料的低温冷启动性能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探明高浓度乙醇燃料的燃料基本燃料性质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介绍了一种电控摩托车单缸机控制系统,本装置能显示存储发动机的各项参数。而且可以手动控制发动机的喷油脉宽、喷油提前角等参数,将发动机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本文在充分分析了乙醇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之后,使用摩托车单缸机进行冷启动试验、馏程试验、雷德蒸汽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添加了拔头油的乙醇后,E85的雷德蒸气压达到了83.6kPa,已经超过了普通汽油的水平。馏程试验表明,其10%馏出温度相比汽油降低了4℃。而冷启动试验表明,E85的冷启动性已达到汽油的效果。
苗垒[10](2010)在《机动车燃油蒸发排放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动车的燃油蒸发排放是大气中HC污染物的源泉之一。研究燃油蒸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深入认识燃油蒸发机理和各影响因素对燃油蒸发影响的大小,可以有效地对燃油蒸发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车辆燃油蒸发的排放量。为了研究燃油的蒸发规律,使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对不同种类燃油、不同加热速率、不同恒温条件、不同油膜厚度以及不同气氛流量等条件下的燃油蒸发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温度、燃油油膜厚度以及空气流速对燃油蒸发率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比例的乙醇汽油蒸发规律也各不相同,这与不同比例乙醇和汽油配比后的调和效应有关。利用FLUENT软件对静态燃油蒸发进行了数值模拟,阐述了燃油蒸发模型的建立流程、控制方程和计算方法等。模拟了静态燃油受热蒸发以及燃油内部温度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初始时汽油蒸发迅速,待轻质组分蒸发完毕后,蒸发趋势开始变缓。就不同的升温速率、壁面温度、油膜厚度和不同的燃料展开对比研究,发现温度、油膜厚度和不同燃料都对蒸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以摩托车燃油蒸发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整车燃油蒸发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摩托车的主要蒸发排放源是油箱,影响油箱HC蒸发量的关键因素是油箱燃油的加热速率、加热范围、环境温度、燃油表面积和加油量等。此外,分析对比了摩托车燃用E10乙醇汽油和93#汽油时蒸发量的不同,发现E10乙醇汽油蒸发量要稍大于汽油的蒸发量,但现有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对E10乙醇汽油依然有效。
二、摩托车新燃料 乙醇汽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托车新燃料 乙醇汽油(论文提纲范文)
(1)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能源问题 |
1.1.2 环境问题 |
1.2 复合喷射技术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
1.2.1 复合喷射技术介绍 |
1.2.2 复合喷射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燃料乙醇的制取和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
1.3.1 乙醇的制取和提纯 |
1.3.2 无水乙醇用于内燃机的研究现状 |
1.3.3 含水乙醇用于内燃机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发动机试验平台搭建 |
2.1 试验台架 |
2.2 测试仪器 |
2.2.1 CW160 测功机 |
2.2.2 lambda测量仪 |
2.2.3 DF-2420 油耗仪 |
2.2.4 燃烧分析仪和缸压传感器 |
2.2.5 AVL DICOM4000 五气分析仪 |
2.2.6 Cambustion DMS500 微粒分析仪 |
2.3 发动机控制系统 |
2.4 试验燃料和方案 |
2.4.1 试验燃料 |
2.4.2 试验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性能研究 |
3.1 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喷射策略的确定 |
3.2 不同掺水比时直喷压力和直喷时刻对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性能影响 |
3.2.1 不同掺水比时直喷压力对缸压曲线的影响 |
3.2.2 不同掺水比时直喷时刻对缸压曲线的影响 |
3.3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性能影响 |
3.3.1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
3.3.2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燃烧相位的影响 |
3.3.3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燃烧温度的影响 |
3.4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 |
3.4.1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
3.4.2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缸压峰值的影响 |
3.4.3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燃烧相位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排放性能研究 |
4.1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排放性能影响 |
4.1.1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常规排放物的影响 |
4.1.2 不同掺水比时点火提前角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
4.2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时掺水比对排放性能的影响 |
4.2.1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时掺水比对常规排放物的影响 |
4.2.2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时掺水比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
4.3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排放性能的影响 |
4.3.1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常规排放物的影响 |
4.3.2 不同转速、负荷时掺水比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乙醇燃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
1.3 氢气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台架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台架介绍 |
2.1.1 试验用发动机 |
2.1.2 实验用测试设备 |
2.2 试验燃料特性介绍 |
2.3 试验方法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掺氢对乙醇/汽油掺混燃料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
3.1 不同条件下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 |
3.2 不同条件下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 |
3.3 不同条件下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方差分析与回归拟合的燃料掺混比研究分析 |
4.1 基于方差分析的燃料掺混比研究 |
4.2 基于回归分析的燃料掺混比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试验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乙醇汽油对摩托车排放性能影响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 |
2 试验验证 |
2.1 试验样车 |
2.2 试验燃油 |
2.3 试验设备 |
2.4 试验方案 |
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3.1 试验测试结果 |
3.2 检验结果分析 |
4 总结 |
(4)汽油/乙醇双燃料复合喷射技术燃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乙醇替代燃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
1.2.2 双燃料复合喷射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复合喷射发动机试验台架 |
2.1 测试燃料 |
2.2 测试发动机 |
2.3 仪器及测量 |
2.3.1 测功机 |
2.3.2 油耗仪 |
2.3.3 空气流量计 |
2.3.4 燃烧分析设备 |
2.3.5 排放分析设备 |
2.4 试验方案 |
2.5 数据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3.1 基本控制方程 |
3.2 离散性算法 |
3.3 计算网格及边界划分 |
3.4 计算初始条件 |
3.5 湍流模型 |
3.6 喷雾模型 |
3.7 点火模型和燃烧模型 |
3.8 模型验证 |
3.9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复合喷射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4.1 乙醇能量占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4.1.1 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4.1.2 对动力性能的影响 |
4.1.3 对经济性能的影响 |
4.2 EDI喷油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4.3 EDI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喷射对排放性能的影响 |
5.1 乙醇能量占比对排放的影响 |
5.1.1 对CO排放的影响 |
5.1.2 对NO_x排放的影响 |
5.1.3 对HC和 soot排放的影响 |
5.2 点火时刻对排放的影响 |
5.2.1 对CO排放的影响 |
5.2.2 对NO_x排放的影响 |
5.2.3 对HC和soot排放的影响 |
5.3 喷油时刻对排放的影响 |
5.3.1 对CO排放的影响 |
5.3.2 对NO_x排放的影响 |
5.3.3 对HC和soot排放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
(5)乙醇汽油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结果影响及原因分析(1)(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 |
2 试验验证 |
2.1 试验样车 |
2.2 试验燃油 |
2.3 试验方案 |
2.4 试验设备 |
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3.1 试验数据 |
(6)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汽油机代用燃料的开发应用 |
1.2.1 天然气 |
1.2.2 氢气 |
1.2.3 电能 |
1.2.4 醇类燃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 |
1.3.1 国外乙醇燃油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2 国内乙醇燃油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过程理论基础 |
2.1 乙醇汽油的制备 |
2.2 乙醇汽油的主要理化特性 |
2.3 乙醇汽油的优缺点 |
2.4 GT-Suite软件简介 |
2.5 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
2.6 通用流体模块 |
2.7 缸内传热模型 |
2.8 摩擦损失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 乙醇汽油燃料库的建立 |
3.2 汽油机的主要设计参数 |
3.2.1 气缸模型的建立 |
3.2.2 曲柄连杆机构模型的建立 |
3.2.3 进、排气系统模块设置 |
3.3 仿真模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正交试验设计 |
4.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
4.1.1 正交表的特点 |
4.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
4.1.3 正交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 |
4.1.4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
4.2 试验方案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
5.1 设计方案的确定 |
5.2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扭矩的影响 |
5.3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HC排放的影响 |
5.3.1 汽油机HC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5.3.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HC的影响 |
5.3.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HC的影响 |
5.3.4 转速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HC的影响 |
5.4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NOx排放的影响 |
5.4.1 NOx的生成机理 |
5.4.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NOx的影响 |
5.4.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NOx的影响 |
5.4.4 转速对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NOx的影响 |
5.5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生成物CO的影响 |
5.5.1 汽油机CO的生成机理 |
5.5.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CO的影响 |
5.5.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CO的影响 |
5.5.4 转速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CO的影响 |
5.6 使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试验方案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的试验研究 |
6.1 试验装置 |
6.1.1 DW160电涡流测功机试验装置 |
6.1.2 ET2000发动机测试系统试验装置 |
6.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内容与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乙醇汽油的蒸发特性及GDI发动机排放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石油现状 |
1.1.2 汽车尾气污染及排放法规 |
1.1.3 含水乙醇汽油燃料概述 |
1.2 含水乙醇汽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含水乙醇汽油的稳定性及蒸发特性试验研究 |
2.1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机理分析 |
2.1.1 稳定性影响因子 |
2.1.2 稳定性评价指标 |
2.2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试验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2 试验结果 |
2.3 含水乙醇汽油的热值、运动粘度及汽化潜热 |
2.3.1 热值 |
2.3.2 运动粘度 |
2.3.3 汽化潜热 |
2.4 含水乙醇汽油的蒸发特性 |
2.4.1 试验仪器 |
2.4.2 试验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DI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
3.1 台架试验装置及试验燃料 |
3.1.1 台架试验装置 |
3.1.2 试验燃料 |
3.1.3 试验工况的选择 |
3.2 燃油经济性分析 |
3.3 燃烧特性分析 |
3.3.1 缸内压力 |
3.3.2 压力升高率 |
3.3.3 瞬时放热率 |
3.3.4 缸内平均温度 |
3.4 排放特性分析 |
3.4.1 NO_x排放 |
3.4.2 CO排放 |
3.4.3 THC排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控制参数下E10W的台架试验及其颗粒物排放特性 |
4.1 喷油时刻 |
4.1.1 喷油时刻对汽油、E10、E10W燃烧特性的影响 |
4.1.2 喷油时刻对汽油、E10、E10W排放特性的影响 |
4.2 点火时刻 |
4.2.1 点火时刻对汽油、E10、E10W燃烧特性的影响 |
4.2.2 点火时刻对汽油、E10、E10W排放特性的影响 |
4.3 过量空气系数 |
4.3.1 过量空气系数对汽油、E10、E10W燃烧特性的影响 |
4.3.2 过量空气系数对汽油、E10、E10W排放特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
致谢 |
(8)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乙醇汽油 |
2 乙醇汽油在小型汽油机中的适用性分析 |
2.1 动力性 |
2.2 经济性 |
3 乙醇汽油的排放问题 |
4 乙醇汽油燃烧和排放控制 |
4.1 催化转化器 |
4.2 压缩比和点火时刻 |
4.3 优化燃料供给系统 |
4.4 废气再循环控制技术 |
5 结语 |
(9)高浓度乙醇混合燃料(E85)的冷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汽车造成的石油消耗和环境污染概况 |
1.1.2 汽车代用能源 |
1.1.3 在中国发展乙醇燃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1.1.4 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前景 |
1.2 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燃烧特性 |
1.2.1 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
1.2.2 乙醇燃料的优缺点 |
1.3 国内外乙醇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1 醇类燃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乙醇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3 柴油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4 FFV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4.1 摩托车单缸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和研究 |
1.4.2 E85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及性能的研究 |
1.5 本论文的构成概要 |
第2章 高浓度乙醇燃料(E85)的基本性质 |
2.1 E85的燃料性质 |
2.2 乙醇对汽油醇饱和蒸汽压的影响 |
2.3 轻烃来源 |
2.4 轻烃的筛选 |
2.5 蒸馏特性 |
2.6 本章总结 |
第3章 E85燃料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冷启动性研究 |
3.1 电控燃油喷射--点火系统结构 |
3.1.1 电控系统总体结构 |
3.1.2 电子控制燃料喷射基本原理 |
3.2 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的原理 |
3.2.1 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3.2.2 各种工况控制简介 |
3.2.3 反馈控制 |
3.3 电控单元总体设计 |
3.3.1 核心主板设计 |
3.3.2 喷油器驱动电路 |
3.3.3 核心MCL的选择 |
3.3.4 液晶显示屏的选取 |
3.4 实验过程波形 |
3.5 冷启动试验 |
3.6 饱和蒸汽压力与低温起动性的关系 |
3.7 低温发动机启动的最小燃烧的燃料浓度 |
3.8 压缩比和起动速度的影响 |
3.9 提高燃油喷射量的影响 |
3.10 实车验证 |
3.11 结论 |
3.12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E85的应用研究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机动车燃油蒸发排放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机动车燃油蒸发物来源 |
1.2.1 从时间角度分析 |
1.2.2 从空间角度分析 |
1.3 国内外燃油蒸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燃油蒸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
2.1 热重分析法 |
2.1.1 热重分析法简介 |
2.1.2 热重分析法与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的比较 |
2.2 实验装置 |
2.2.1 热重分析仪 |
2.3 实验环境和实验用油 |
2.4 实验方案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1 热重曲线分析 |
2.5.2 不同因素对汽油蒸发特性的影响 |
2.5.3 不同混合比例乙醇汽油的蒸发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油蒸发的数值模拟 |
3.1 FLUENT 软件简介 |
3.2 燃油蒸发数理模型与数值方法 |
3.2.1 混合模型的守恒方程 |
3.2.2 燃油蒸发模型 |
3.3 二维模型与模拟计算模型 |
3.3.1 二维模型 |
3.3.2 模拟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3.3.3 模拟参数对比 |
3.4 燃油蒸发的模拟分析 |
3.4.1 燃油蒸发过程分析 |
3.4.2 燃油蒸发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 |
3.4.3 燃油蒸发参数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摩托车燃油蒸发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备 |
4.2 实验用油 |
4.3 实验方案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油箱内燃油升温速率对摩托车燃油蒸发的影响 |
4.4.2 加热范围对摩托车燃油蒸发的影响 |
4.4.3 环境温度变化对摩托车燃油蒸发的影响 |
4.4.4 加油量不同对摩托车燃油蒸发的影响 |
4.4.5 不同燃料对摩托车燃油蒸发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摩托车新燃料 乙醇汽油(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水乙醇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研究[D]. 徐明佳. 吉林大学, 2021(01)
- [2]掺氢对乙醇/汽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D]. 王森. 吉林大学, 2020(08)
- [3]乙醇汽油对摩托车排放性能影响及原因分析[J]. 张威,肖丹妮,杨书源. 摩托车技术, 2020(05)
- [4]汽油/乙醇双燃料复合喷射技术燃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D]. 常俊璋.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乙醇汽油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结果影响及原因分析(1)[J]. 张威,吉文博,肖丹妮. 摩托车技术, 2019(10)
- [6]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D]. 马亚勤. 广西大学, 2019(01)
- [7]乙醇汽油的蒸发特性及GDI发动机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 李菲. 海南大学, 2019(06)
- [8]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J]. 徐仪. 科技风, 2018(35)
- [9]高浓度乙醇混合燃料(E85)的冷启动特性研究[D]. 赵秀亮. 山东建筑大学, 2013(10)
- [10]机动车燃油蒸发排放特性的研究[D]. 苗垒. 天津大学, 2010(03)